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和西方现代插花艺术之比较分析

东方和西方现代插花艺术之比较分析

东方和西方现代插花艺术之比较分析

摘要:插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1)。由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当今世界上有两种艺术风格迥异的插花,即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

方式插花2)。

关键词:插花东方西方分析

插花是将自然界的花草采下,插入瓶、盆等容器中,以水供养,用于供奉或欣赏。插花艺术是将自然界采来的花草,经过技术处理,融合艺术构思,按照一定的美学原理和规范,插于花器中,使其产生更高观赏价值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3)

一、插花的起源与发展

东方式插花起源与中国佛教供花。中国插花随着时代的变迁,改朝换代,经历了鼎盛,衰败时期,直到改革开放后,20年以来,中国插花吸取西洋式插花和日本式插花的精髓,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形式日趋多样,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1)。日本插花由中国插花流传到日本后,与日本的习俗相融合,形成一套严谨而复杂的规范,经过长时间演变和发展,形成了池坊流、宏道流、小源流等诸多学派,形成在世界花艺界中颇具影响的独树一帜的日本“花道”2)。

西方式插花起源于古埃及,在埃及出现插花后,随着文化的传播,流传到西方各国,在文艺复兴后,插花艺术童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摆脱了宗教束缚,出现了瓶花、花篮、花束等多种形式。之后欧洲资本主义强盛,大量的异国花草流入欧洲,丰富了欧洲花园,西方插花艺术也呈现了五彩缤纷的局面4)。

插花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虽然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在世界上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插花艺术,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渗透,插花艺术的两种风格也在相互渗透与融合5)。

二、东方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1.中国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 1 ) 中国插花艺术的风格自由而不拘泥于形式:

自然简朴, 但色彩又较绚丽, 富有生命力。在配色上以和谐为基本原则, 切忌对比强烈的色彩放在一起。明快的色彩常放在主要的最高位置上, 然后逐渐过渡, 将暗色混成一体放在下面的位置6)。总的说来, 喜欢用明快和艳丽的花

卉种类, 并以一些深绿色的叶片作为背景。按中国传统习惯, 红色代表欢庆, 常用于婚礼生日和幸福愉快的场合; 白色表示哀悼, 常用于葬礼上; 黄色被视作皇家和佛教的色彩; 绿色作为永葆青春的象征, 具有永垂不朽的意义7)。(2 ) 中国插花艺术强调画意, 以线条造型为主,

强调构图的完整性构图主要由线条组成, 犹如中国画中几笔浑厚的笔触就构成了主线。几枝花枝的单线条构成了骨架, 然后不断增添, 各部分要呼应一致, 要有韵律、节奏。花枝的线条与书法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是有感情的, 具有栩栩如生的动势感。7)例如水平线条可视作安静与休息,曲线可视作优雅和动势。一端上翘的水平线条可代表向天空方向有韵律的运动, 直上的线条可视作青春和凌云志, 如竹。花枝线条千变万化, 故表现力也非常丰富, 柔美刚劲秀雅、苍古都可体现。以线条造型为主并不排除成片、成块的色块, 但这是其次的. 总之要统一8) 、9)。

( 3 ) 花材选择严格,

既富象征意义, 又具季节特色。花材深刻的寓意, 以花明志的插花作品是中国插花艺术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花卉被用来联系着一定的情操和感情进行欣赏, 因此被分成各种等级, 有主有次, 挑选严格10)。

( 4 ) 木本花卉应用广泛

《瓶史月表》中列举12 个月的花盟主中, 属于木本花卉的有2 种之多, 而草本花卉仅8 种《芥子园画传》份中记载常用的80 种花卉中, 木本占4 种11). 如松、柏、竹、梅、海棠、西府海棠, , 垂丝海棠、桅子、南天竺、腊梅、杜鹃桃花、叶绛桃、樱桃、柳、绣球、紫薇、紫藤、杏梨、金丝桃玉兰山茶、野蔷薇、牡丹、凌霄、石榴、千叶石榴、夜合、木芙蓉、玫瑰橙、桔、佛手、桂花、茶梅、茶叶花、茉莉、虎刺、木香葡萄、桐实、荔枝等。

中国插花艺术很注意与环境的统一, 使室内家俱及其他装饰品, 诸如盆花盆景、孔雀羽毛、名贵的大花瓶山石以及各种古董珍品都要相互协调, 有机地结合起来12)。

2.日本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日本花道同茶道、剑道、书道等一样, 其中的道是象征进步的含义, 即是为了达到艺术殿堂所必经之路13). 日本传统插花虽源自中国, 并与中国插花同归

于东方式插花, 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审美情趣与风格特点. 如采用自然式不规则布局和线条式构图, 重视花材本身及组合的含义和象征性.以清淡、素雅色彩, 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以及与生活环境的调和. 但是, 14)插花艺术与日本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相结合, 历经十几个世纪, 日本插花自成一体, 有着独特风格与特色15).

( 1 )崇尚自然

日本插花始终以自然界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 他们认为自然是受到尊敬的, 植物的品格也应为人崇尚14). 花道提倡从自然中吸取艺术精华, 触发创作灵感, 以达到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效果. 各插花流派均提倡插花者须深入观察植物的生长习性,从自然中学习、掌握花木之生命与性情, 以表现对花木的体贴之心. 同时融合个人情感, 将自己的心思寄托于花卉之上, 才使作品呈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15)、16)。

(2)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据《日本书记》记载 , 日本人在古代祭神时就有花时以花祭的风俗, 认为花之盛开能唤起亡灵.日本插花以儒家的伦理学为基础,以神宗禅教为其指17) . ( 3) 蕴含高度的人文精神

日本人认为花有本色插花时尊重其本色,也就体现了对花、对人的尊重. 另外, 花也是神圣的, 要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对待花卉, 以花悟道18). 插花时即使掉落在地板上的花屑也不能践踏, 以此诚恳的态度对待花木, 不仅是一个人的品格与教养体现,而且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插花之奥妙18).

(4)具有浓厚的中国色调

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文化东渡扶桑, 将书法、绘画等传至日本, 加之中日为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唐宋以后, 商业往来频繁, 这些均对日本插花产生了重要影响, 使日本插花在风格与形式上都留有中国文化的痕迹16). 日本插花多利用花材的自然之姿, 表现线条美; 同时也讲究色彩清淡、素雅, 追求意境美, 融诗、书、花于一体, 潇洒自如19)。

三、西方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西方风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强调装饰得丰茂,布置形式多为各种几何形体,表现为人工的艺术美和图案美20)。西方传统插花用大量不同色彩和质

感的花组合而成,用草本和球根类的花比较多,很繁盛,很热闹21)。花型则是

以圆形、椭圆形、三角形、T形、水平形、扇型、S形等几何形状为基本花型,作

品有很强的装饰性。我们现在在宾馆、礼堂常看到的那些华丽的作品,差不多都是西式的插花。与东方传统插花的“意趣之美”相比,西方的插花则是“形色之美”22)、23)。

(1).用花数量比较大,有花木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木花卉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菖兰、菊花、马蹄莲和月季等。

(2).形式注重几何构图,比较多的是讲究对称型的插法,有雍容华贵之态。常见形式有半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和扇面形等大堆头形状,亦有将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规则变形插法。

(3).色彩力求浓重艳丽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豪华富贵之气。花色相配,较多采用一件作品几个颜色,每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多个彩色的块面,因此有人称其为色块的插花;亦有将各色花混插在一起,创造五彩缤纷的效果。24)25)26)23)。

西方美学思潮一直顽固地统治着西方几千年之久,并广泛地影响着文化艺术的发展,使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几何审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论建筑、雕塑还是园林等,都采用一整套抽象的数学和几何方法进行构图设计,以水平线和垂直线的对比、轴线对称的平衡和稳重的量感,突出主体,显示威严,很有慑服力。27)28)

结束语:中西方插花风格从最初的简单形式, 随历史的发展, 同时受到各自社会、物质等基础影响, 特别是受到各自美学思潮的影响, 各自走向适合于本地区社

会文化、地域、风俗的插花形式。但现代随中西文化交流及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变迁, 插花风格正互相渗透、互为取长补短,出现了综合式(混合式) 等新的插花形式。这种由互补而形成的新型插花艺术风格将进一步发扬光大。29)、30)

参考文献:

1)黄元森主编.绿饰插花盆景问答.2004王春梅主编.盆景与插花技术.2002

2)王少蓉.姚冬梅主编.西方式插花艺术2011

3)沈鹏飞.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夏晶晖,李毅.浅谈东方插花历史及其风格.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5)吕宏哲.中国文人插花.花木盆景,1996(5)

6)沈玉萍,王春华,范各君.浅谈插花艺术中的民族风格U】.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6)

7)张秀欣姚洪军日本传统插花的历史与特点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

8)黎佩霞,方燕萍.插花艺术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9)王莲英, 尚纪平. 插花艺术.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8. 27~ 30

10)黎佩霞. 插花艺术基础.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3. 35~ 38

11)何孝永. 插花世界. 上海: 上海科教出版社, 1994. 2~ 3

12)Ellen Gordon Allen( 美) . 日本插花入门. 史济才, 胡芳译.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1. 60~ 63

13)孙耀良. 插花艺术与技巧.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3. 9~ 17

14)苏雪痕, 王莲英. 中国插花艺术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9,

15)王莲英, 花卉艺术问答. 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93. 21~ 228

16)周建华. 浅议中、日造园风格的异同点. 广东园林, 1998( 3) : 3~

17)吴激.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1 , 7 9.

18)HL , LiChineFlowerArrangement. NewYork,1956 .

19)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2 , 5 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沈子不历代论画名著汇偏.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 0 8 3

21)苏雪痕.英国引种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史实及应用概况. 园艺学报, 1 987

22)于敏中(清朝) 日下旧闻考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 81

23)陈误子(清初)伊钦恒校注. 花镜北京: 农业出版社, 1 962

24)刘鹤龄. 西方美学简史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5)莱斯利钱( 英) . 日本. 何宁译.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 9~ 10

26)蔡俊清. 花艺. 合肥: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8. 8~ 9

27)池坊专永. 高格调插花法. 赵小曼译. 台北: 新雨出版社, 1979.3~ 9

28)应淑琴, 王文. 插花艺术. 南京: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89. 4~ 6

29)关江重三朗. 花卉设计. 陈碧莲译. 台北: 台湾银禾文化事业公司出版, 1988.34~ 35

30)袁宏道( 明) . 瓶史. 见: 丛书集成. 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社, 1995

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的比较

题目: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的比较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2) 1. 插花艺术的定义及东西方插花的介绍 (3) 1. 1 插花艺术的定义及形式 (3) 1. 1. 1 插花艺术的定义 (3) 1. 1. 2 插花艺术的形式 (4) 1. 2 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介绍 (4) 1. 2. 1 东方插花的介绍 (4) 1. 2. 2西方插花的介绍 (4) 2 东西方插花比较 (4) 2. 1 东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4) 2. 1. 1 东方插花发展简介 (4) 2. 1. 2 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4) 2. 2 东西方插花特点的比较 (4) 2. 2 .1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4) 2. 2. 2 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4) 2. 3 东西方插花风格的比较 (6) 2. 3. 1 东方插花风格特点 (6) 2. 3. 2 西方插花风格特点 (6) 2. 4 东西方插花风格评析 (6) 3.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本文针对东西方插花的涵义,形式及发展历史做了相关的介绍,着重从形式、风格方面将东西方插花做了相关论述及比较。插花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奇的艺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插花事业在我国曾几度兴衰。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丰富多采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创造不断地融入插花之中,使其重新焕发出生机,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一门高雅艺术,并越来越多地走入大众生活,成为一种能够完美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成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异常的快,特别是插花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东方插花艺术是以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插花为代表。东西方插花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等背景的不同。东西方插花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文化不同的影响,其特点和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由于社会的全球化发展,东西方插花也相互影响。 关键词:插花艺术,东方式,西方式,特点,比较 1

4.1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造型设计要求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造型设计要求 --- 欧阳晓怡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西方人认为花可抵抗巫术、闪电和毒药. 在祭典时, 人们用橄榄叶与月桂叶做成花环, 作为膜拜的用具. 将花环戴到头上、脖上, 即可作护身符, 挂在门上和墙上可防邪魔进内.所用的花材则视各国人们的习俗而不同. ?古代埃及人认为睡莲的壁画是幸福和神圣的象征, 喜用印度睡莲和齿叶睡莲, 故在法老墓中有睡莲的壁画和鲜花随葬. 古希腊人除悬挂花环外还常将植物插在落地大花瓶中, 作为新婚夫妇的室内装饰品(图-1), 表示喜庆. ?古罗马人悬挂花环来庆祝"农神节", 并习惯将蔷薇花瓣洒在宴会桌和地板上, 使客人闻香. 德国人爱用枞树叶等. ?罗马帝国席卷欧洲, 建都于拜占庭后, 开始出现神殿仪式用的大型插花, 称拜占庭式圆锥形插法(图-2), ?而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 花环、花索(也称花彩)以及教堂装饰插花得到普及, 直到现在仍为圣诞节的装饰. 当时, 教堂插花多使用百合、鸢尾等象征圣洁的花材, 花型也较简单. ?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种文化的再生运动, 这个运动积极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 也促进了建筑、室内设计、造园设计和花卉设计的发展. 人们将多种鲜花插满花瓶、花篮、果盘, 陈设在室内, 插花成了人们生活的一种情趣. 当时的花卉中心在法国. ?17-18世纪,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以及战争、贸易和往来, 各地花材得

以广泛交流, 大大促进了园艺的发展. 这时期, 大量的园艺书籍出版, 也使园艺知识和插花技艺得到了传播. 如1633年罗马出版的?花卉栽培与装饰?, 该书介绍了许多关于养护切花的知识和用切花装饰的方法. 如一种专门插花用的"漏壶"(见下图), 壶内分层, 每层的盖面上都有插花孔, 将一支支花插入孔中, 使花朵均匀分布. 插花也成了各国画家们绘画的主要对象. 顺应当时的服装, 胸花应运而生. ?19-20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为英国昌盛时期, 花卉中心逐渐移到英国. 这时, 铁丝的使用也很普遍, 贴花形式也逐渐发展起来, 西方插花逐渐走向系统化、理论化. ? ?荷兰花卉发展自15世纪开始, 当时其航海事业发达, 接触到许多新的植物和插花方式. 今天, 荷兰的切花生产位于 世界领先地位, 插花技艺也很有声望. ?美国开国之初称殖民地时代, 当时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圆型花式, 故美国也称圆型为殖民地型. 后来吸收了东方的线条设计, 使花型更趋完美. 美国人巧妙地配合商业化的需要, 开发了各种新型花式的设计、礼品设计等, 并配合各种节假纪念日, 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等, 利用插花来表达感情, 使花艺设计受到世界的重视, 浸润在大众的生活中.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西方插花, 一般指欧美各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形式. 欧美各国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似, 因而在宗教信仰、插花艺术等思想文化形态方面也表现出许多共同特点, 形成了统一的西方插花艺术体系和风格. 其特点是: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中国和日本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代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花枝互赠亲友和以花祭祖传递情感的风俗。日本的花道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自隋唐时代随佛教一起传入,风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因此,东方式传统插花实际上就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插花艺坛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最初起源于民间生活,到后来与佛前供花相结合,得到迅速的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是其精髓。东方传统式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强调自然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圣洁之尊。自然之真: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强调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提倡“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要求创作者观察、了解植物生长习性,融人个人情感,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人文之善:对花卉人格化,讲求“花德”,让花卉起着人物教化的功能。如松、竹、梅为“寒岁三友”;梅、兰、竹、菊寓意为“四君子”,“以白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兰喻君子,菊喻隐者,牡丹比贵人;竹寓虚心、有气节;荷寓清正廉洁、纯洁等。东方式插花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借花明志、以花抒怀。故作品常多命名,以引人步人特定境界。艺术之美:艺术之美包括花材美、布局结构美和整体艺术美。中国人赏花注重形、色、香、德,“形”则以“瘦疏古怪为佳”,与中国书、画艺术讲究线条美有关。如梅枝条曲折多姿、清香悠远、严寒开放,被视为最佳花材。花材的位置也按书法、绘画的结构章法,讲究参差不齐、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相生、气脉相连。如“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整体艺术是指插花作品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产生的艺术效果。如传统文人插花所指的“花快意”一明窗、净室、古鼎、松涛、溪声等,并提出以茗赏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等。圣洁之尊:东方人认为花是神圣的,常以花祭祀、供佛、以花修道、悟道。把插花作为修身养性之道,讲究“心正则花正”,要求通过插花关注草木,反省自身的正邪,弥补精神的偏颇。总之,东方式插花真、善、美、圣的花艺特点,决定了其多采用写实、写意或两者结合的艺术手法。作品形态自然,线条优美,布局如画,意境隽永,情趣盎然,耐人寻味。是一种唯美和教化结合的花艺文化。 讲究意境,寓意于花:意境,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与生活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1)寓意于花。人们根据花木生长的特性或特征形态,融入个人感情,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以借花抒发情怀,寓教于花。 ①以花名的谐音定意。花草的名称或别名及其谐音,往往是花材象征意义的来源。如百合、水仙、万寿菊、桃花、万年青、富贵竹、发财树等。②以花木的形象定意。③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常以各种花木的生长特性及形、色、香、质、神、性格等来评议。④按传说、时令定意。(2)作品的命名与意境的表达。命名对插花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引导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鸣。“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利用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人工的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

论西方插花历史和特点 摘要:插花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西方插花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对西方传统插花的研究有益于我们东方学习和认识 关键字:西方插花,特点,发展 金字塔象征着埃及的古老文明。在金宇塔内,法老与干燥的花瓣共室同眠,使人联想到古埃及人对花卉的爱意。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的一幅描绘工匠劳动的壁画里,可以看见一个俯身在陶器上作画的工匠背后,有插花造型的图案。此画详实地告诉人们,插花较早地出现在埃及。 欧洲文化的成熟,始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常用植物制成花环和插在花瓶里作为装饰品。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尤其是近海的雅典,贸易相当发达。如陶瓶的生产,在前六世纪中叶以后曾垄断了国外市场。陶瓶的样式,从侧面看去不过是外轮廓两条曲线的不同变化.但工匠们却能在这两条线中找出各种不同的比例、弧度和结构上的变化,创造出优雅美丽的陶器。 古罗马的兴起也为插花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当时人们习惯用花瓣来装饰环境.用风信子、香石竹、郁金香和牵牛花插花。公元前一九六年,罗马战胜了马其顿而做了希腊的“保护者”,五十年后,索性把希腊作为罗马的属地。罗马的统治者很茨慕希腊的文化艺术,古希腊的插花对罗马影响很大。 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记载来看.西方的插花是从古埃及的时候开始的。它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经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插花形式。如公元初期至中世纪.西欧国家先后步入封建社会,教会垄断了社会的文化艺术:插花也染上宗教的色彩。从当时的宗教画中,可以看到插花不仅是装饰品,而且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到了十四世纪之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冲破了思想的禁锢。绘画中,海波、树木、花朵等.倾向于图案化而富有装饰之美,插花也有图案化的几何形体表现。这对以后西方的插花形式奠定了基础。 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由于受其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西方式插花形成了几何形状,用花数量多,色彩艳丽;富有理性等特点。具体如下: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古希腊人认为健全的精神源于健全的身体,产生人的“自我崇拜”,崇尚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以人为本,宣扬人性,追求个性自由,喜欢开敞外露的艺术风格。这与东方插花崇尚自然、讲究含蓄的“藏之愈深,其境愈大”的艺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 2.注重花材整体的色彩美、图案美——不考究花材个体的线条美和姿态美,只强调整体的艺术效果。着重欣赏整体华美的图案和色彩。 3.基本构图形式为规整的几何图形——西方插花的主要构图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如对称式的有等腰三角形、倒T形、扇形、半球形、球形、菱形、椭圆形等;不对称式的有不等腰三角形、L形、S形、新月形等。花材排列较密集而整齐,形成丰满规整的各种图形。 4.作品中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西方插花作品,为完成色彩缤纷的规整造型,使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变化多。作品在用色上十分考究,有较高的成就,给人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感受。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_英文_

综 合 191 #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黄文娟 摘 要: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交流中的误解,引起了很多不便。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典型现象如婚姻家庭,餐厅礼仪和日常招呼等进行分析,阐述了这些文化现象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和其所植根的文化根基,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平等概念和等级观念,自我中心和牺牲精神等方面做出解释,为困顿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者提供参考。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现象;文化内涵;文化根基作 者: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1Cited phenomena A 1Mar riage A Chinese gir l got mar ried with an Amer ican boy and sett led down in Los Angeles not far away from wher e her par ents-in -law lived.T he fir st few months went by much smoothly and the Chinese girl got along very well with her new family. Six months later,she got pr egnant and infor med her par ents -in-law at the fir st moment.The r eady grandparents blessed her and her baby and went to Europe where they planned to enjoy a half -year holiday.The Chinese gir l was surprised at their decision:/Don .t you stay to take car e of me and my baby?Don .t you think the baby is the most import ant thing in the family now?0T he parents-in-law also got confused:/We love this baby,but does it mean we should give up our own life and do everything for it?0 B 1Rest aur ant customs A young Chinese tourist sat in a Par is caf and or der ed tea.Twice he asked for more hot water to top it up while putting the saucer on the cup to keep the tea warm,as he would have done at home. T he waiter grew impatient./This Chinese is too stingy t o pay for mor e tea.And doesn .t he know t he saucer goes under the cup to cat ch the dr ips?0 T he Chinese man noticed the displeasure on the wait er .s face and lost pat ience himself./This Wester n waiter is r ea lly stingy and silly!Why is he so reluctant to serve me hot water?Why does he put the lid under the cup?0he got angry,and left the caf st eam ing with resent ment. C 1Greeting An American student Charlie went to China and continued his study in Peking University.Ever ything went well with him except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were hard to understand for him somet imes. One day afternoon,he was on his way back from the super market when he encounter ed two Chinese classmates./H i,Charlie,wher e are you going?0one of the Chinese classmates greeted him./I .m just back from the supermar ket.0H e answer ed./What did you buy?0T he Chinese student continued./Er ,0Char lie felt ver y awkward,/I bought a bar of bread,five apples,a bott le of salad jam and ,0/You don .t have to tell us all these specific t hings,we ar e just greeting you by asking you questions.0/What?You confused me!0 ò.Analysis on the cited phenomenon and the cor responding cultur al implications In the fir st case,both the Chinese girl and her par ents-in -law can keep their own opinion.In China,it is par ents .dut y t 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childr en and this responsibility will last (4)勤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及有无感染、周围组织坏死等。当出现因插管技术而导致的并发症(如穿破脐血管造成出血插进或堵塞腹主动脉分支、空气栓塞、血栓形成、误插在门静脉沟处、穿破肝实质等)时,应通知医生尽早拔管,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使症状得以改善。 (5)细菌学检测。每周1次分别做外周血和脐部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本组病例共做16次外周血和脐部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等插管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余波,李莎莎.新生儿126例脐静脉插管末端细菌培养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4) [2]宋新志,曹明艳,何咏梅,等.新生儿窒息血肌钙蛋白T 变化[J ]湘南学院学报,2005(1) [3]周宇,周晓光.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分型与特点的初步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5) [4]高树辉,周杰,张映辉,等.早产儿血脂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3)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英文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 c u l t u r e With the rapidly challging word,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found it increasingly necessary to minimize the rate of misunderstanding due to miscommunication in their contacts with another. In the oast most human beings were born, lived, and died within a limited geoographical area, never encountering people of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It might be said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been most effective in creating the borderless word, the global community. As our world shrinks and its inhabitants become interdependent, people from remot cultures increasingly come into contact on a daily basis. It is no longer hard to find situations in which membes of ince isolared groups of people. Now these people may live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or right next door to each other. So all the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 this world. So when the east meet wes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ome problems ar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way of eating. All huaman beings have certain basic needs. Our fundamental needs for things that keep us alive. This is the physioligical need. All individuals must eat in order to survive. But what people eat, when they eat, and the manners in which they eat are all patterned by culture. No society views everything in its environment that is edible and might provide nurishment as food. Americans eat oysters but not snail. The French eat snails but not locusts. The Jews eat fish but not pork. The Hindus eat pork but not beef. The Russiand eat beef but not snake. We all have ideas about what kinds of food are good to eat. We also have ideas about what kinds of food are bad to eat. As a result, people from one culture often think the food that people from another culture eat are disgusting or nauseating. Dislike is not the only reason why some culture will not eat a certain food. In some clture, certain foods are taboo. Sometimes the food taboos may be so strong thrat just the thought of eating forbidden foods can cause an indivdual to feel ill. We can also find culture difference in way of bring up children treating the early, greeting each other, saying and spending money before other people do in everyday, but in som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people do not agree with us. We chinese may enjoy something that is not usually consider as edible by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 Generally we perfer to have thing hot and much emphasis on the taste. We eat from one plate when we are eating with others, and we like to seat one by one, and in the shape of a round. On the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第一节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 插花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也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创造无穷的艺术魁力与 生活乐趣,她与其她姐妹艺术一样,也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均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与经济状况,因此,她的产生与发展也必受社会经济、民族意识、时 代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插花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西方与东方两大流派明显的 区别与特色。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意与表现手法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 观点,就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这就是中国国画与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与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与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与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就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就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用 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与谐的氛围,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就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三、艺术之“美” 插花创作中的艺术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与整体艺术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如梅花因其横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态美,雅而不艳、幽香远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严寒的内涵美而成为传统艺术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脉相连。如“画 苑布置为妙”,“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英语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2

摘要 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中西方都不例外。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基本内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误解。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饮食观念、烹饪取材、饮食结构、烹饪方式以及上菜顺序等方面来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饮食;饮食文化;差异

Abstract Diet is the base of living, with no excep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Dietar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21st centu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mong which dietary culture has been the most basic cont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s, customs and value concepts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dietary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re appear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ometim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dietary concepts, raw materials, dietary structures, cooking patterns and the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Key words: diet;dietary culture; difference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插花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也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创造无穷的艺术魁力和生活乐趣,她与其他姐妹艺术一样,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均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经济状况,因此,她的产生与发展也必受社会经济、民族意识、时代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插花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西方与东方两大流派明显的区别与特色。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意与表现手法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这是中国国画和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

浅谈插花艺术的风格及意义汇总

浅谈插花艺术的风格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品种繁多的鲜花供人们选择,以满足家庭和单位各种庆典、迎客、结婚以及装点家居的需要。说到家居装点、美化环境,就不得不提及艺术插花。 艺术插花就是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秘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插花看似简单容易,但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它并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是融生活情趣、文化知识、艺术修养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因此,插花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 艺术插花的种类多样。大致可如此分类:从形式上可分为瓶插、盆插、悬挂式插花、异型花器插花、花篮插花、花架插花、人造花插花等。从风格上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现代自由式插花。 东方式插花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影响,它和东方园林一样特别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花材的自然美来感人。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东方式插花选材讲究简练,以少而精的花材有机组合取胜,造型注重自然,以流畅线条勾勒为主,形体小巧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英语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跨文化的人文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一门外语,学生可以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多元化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学会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语言又是文化的写照,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的人们相处,学会在多元化的世界中生存与发展。《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由此可见,把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与目标,强调英语学习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增强爱国主义和世界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修养,提高文化素养。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中学阶段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

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西方文化常识有助于词汇教学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 现象。例如,如果把汉语中的“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 Pioneer、Uncle Policeman、mooncake”。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You are,indeed,a lucky 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狗”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2.了解西方文化常识和思维习惯有助于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规范,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

论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异同

学号1301010216 天津城建大学 结课论文 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及其原因 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学生姓名 雍直昱 班级 13级建筑2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建筑学院 2015年12月23日 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及其原因 摘要: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插花,具有用花量少、追求线条、色彩淡雅、富有意境的特点。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的西方插花,具有用花量大、注重几何造型、色彩浓艳、富有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与东西方文化背景和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关键词:东方插花;西方插花;特点;原因 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东方插花注重线条感,使用花枝的数量并不多,形式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与变化,多采用青枝绿叶,着重于天然姿态美,轻描淡写,清雅绝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见长,一般只用二三种花色,简洁。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大多喜欢用色彩鲜明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给人视觉上的艳丽震撼。因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拢,因而并不讲究造型与意境,只是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华贵,使气氛热闹。西方插花很注重几何构图,喜欢用S型和圆形。

东西方插花发展: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并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有以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派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西方插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将植物材料用于装饰目的的做法。中世纪的宗教仪式中百合花为主要材料的插花成了宗教信仰的象征;文艺复兴后,插花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形风格,初步形成了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20世纪随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西方插花也吸收了东方插花的一些特点,开始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构图上也开始追求下垂、弧形、不对称的倾斜等流畅线条,出现了大堆头-线条混合式构,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西方艺术插花的风格。 1 东方插花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在东方传统文化积淀下,插花花艺逐渐形成了自然简洁、重视线条美、意境鲜明、色彩淡雅等风格特点。具体如下: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为第一宗旨 力求表现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反对刻意造作。形式自由活泼,既有规范,又不规范化。以顺乎自然之理,富有自然之趣为原则。“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是插花作品的最高境界。 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意境创设 不仅注重花材形体美和色彩美,而且更讲究以花传情,以花达意,形神兼备,即追求插花作品内涵和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欣赏了作品外在的形态和色彩美,并进而深入欣赏其意境美,在作品内涵的广阔天地里遨游,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诠释插花作品。 1.3线条造型,重视个体的线条美 东方插花选用花材十分考究而精练,不以量取胜,而以花材的姿态和质量为先,着力展现花材个体的线条美,所以作品中用花种类少,数量也少,色彩简单。如清代沈复说:“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线条造型是东方插花的一大特色,花材线条的粗细、平斜、曲直、张弛、高下等变化,给人感官以不同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1.4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 东方插花作品外形轮廓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虽然有直立式、倾斜式、平展式、下垂式等4类基本构图形式,但是并没有严格的不变格式,通过高低错落、动势呼应、俯仰顾盼、刚柔曲折各得自然之妙,形成变化万千的不对称式图形。其作品清新自然,秀丽多姿,不受任何形式或格式的限制,可以根据主题或环境布置的需要,充分发挥作者的创作才能。 1.5花材人格化 自古以来,人们在爱花、赏花中,对花草树木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以花为伴,以花为友,流传下来很多动人的故事。如陶渊明与菊花、李白与牡丹、林和靖与梅花等。中国在隋唐以后,树木花草多被人格化,被赋予种种深刻的寓意,表达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在插花创作中,根据主题选用,会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1.6重视季节特色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开,每个季节都有其代表性的花材,表现季节的主题,就用代表那个季节的花材来插作。这种应时的特色,使作品富有现实的感染力,使人真切感受到该季节的动人景象。

简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

简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 论文摘要:翻译的本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文化的差异是一个译者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分析了中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并对主要的差异进行了举例说明。介绍了对于这种差异的基本翻译方法,它们分别是:异化法、归化法和音译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解释。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处理方法;异化法;归化法;音译法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需要沟通。沟通离不开翻译,可见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翻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中西方主要文化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

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谦让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作为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即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西方文化中人们思想流派众多,个体意识强烈,主动性多,易激动不稳定。西方以个人为重,四海为家,而中国以社稷为重,乡里为重,家庭为重,个人次之;在姓名的排列上,西方人以自己的名字领先,父名次之,族姓居后,中国人反之:宗族在前,辈分次之,自名最后;其他如地址顺序、时间顺序也都如此,西方人是具体或个体在前,整体在后,中国人则倒过来。很多中外学者都探讨过中西文化差异,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原语中的文化概念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如英语中各种各样的帽子:beret (贝雷帽),bowler (常礼帽)等等,而汉语里却没有的词汇,所以对这些词的翻译大多是解释性的。中文中有些词汇找不到对应的英语词汇。如阎王一词,英语里有devil, demon, Satan 大致等于中文的魔鬼,与阎王大不相同。 (2)原语和目的语有对应的词,但意义不同。例如“狗”,在中国文化里与狗有关的成语多是贬义的,如狗急跳墙,狗屁不通等,而在西方,狗被视作人们忠诚的朋友,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此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