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回文判断

数据结构回文判断

数据结构回文判断
数据结构回文判断

数据结构回文判断

实验类型:验证型

【问题描述】

试写一个算法,判断依次读入的一个以@为结束符的字母序列,是否为形如‘序列1&序列2’模式的字符序列。其中序列1和序列2中都不含字符‘&’,且序列2是序列1的逆序列。例如,‘a+b&b+a’是属该模式的字符序列,而‘1+3 &3 -1’则不是。

思路:

首先建立一个字符数组,长度为100,然后向数组中写入索要判断的字符串。定义两个指针,一个指向队头,一个指向队尾,队头的指针不断递增,队尾的指针不断递减,在P1P2(字符串为奇数个)时,跳出并判断为回文;在这其中P1指针的值与P2指针的值有不等的情况就直接判定不是回文。

代码源:

// huiwen.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void )

{

char str[100];

printf("请输入字符串:");

gets( str ); //输入字符

char *p1 = str, *p2 = str + strlen(str) - 1;//指针定义

for( ; p1 < p2 && *p1 == *p2; ++p1, --p2 );//FOR循环体为空puts( p1 < p2 ? "所输字符串不是回文" : "所输字符串是回文"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这里的回文就是把回文是指正读和反读均相同的字符序列,所以可以用程序将字符串颠倒后与原字符串相比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有单链表和栈,单链表用于存储字符串,栈用于对单链表中字符串的判定。先构造空栈,再将单链表存储的字符串中的前一半字符进栈,将栈中的字符逐个与单链表中的后半部分的字符进行比较。如果字符全部相等,则判定字符串是回文;如果有一个字符不相等,则判定字符串不是回文。也可以用首尾对比的方法较简单,将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字符串的头地址和尾地址,两者中的数据相比较,如相等则两地址分别向中间靠拢,如对比的结果不同则跳出,但此时P1指针小于P2指针,所以判断字符串不是回文;如两者一直相等直到他们的地址P1=P2或P1>P2(字符串为奇数个)时,跳出并判断为回文;在这其中P1指针的值与P2指针的值有不等的情况就直接判定不是回文。

堆栈方式实现字符回文数判断(可运行)

设线性表A中有n个字符,试设计程序判断字符串是否中心对称,例如xyzyx和xyzzyx都是中心对称的字符串。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 10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listack; void initstack(listack *&s) { s=(listack*)malloc(sizeof(listack)); s->next=NULL; } int stacklength(listack *s) { int i=0; listack *p; p=s->next; while(p!=NULL) { i++; p=p->next; } return i; } void clearstack(listack *s) { listack *p=s->next; while(p!=NULL) { free(s); s=p; p=p->next; } } int stackempty(listack *s) { return(s->next==NULL);

void push(listack *& s,elemtype e) { listack *p; p=(listack*)malloc(sizeof(listack)); p->data=e; p->next=s->next; s->next=p; } int pop(listack *&s,elemtype &e) { listack *p; if(s->next==NULL) return 0; p=s->next; e=p->data; s->next=p->next; free(p); return 1; } int gettop(listack *s,elemtype &e) { if(s->next==NULL) return 0; e=s->next->data; return 1; } int judge(char *str) { listack *s;elemtype e; initstack(s); char *p=str; while(*p!='#') { push(s,*p); p++; } while(!stackempty(s)) { pop(s,e); if(e!=*str) return 0; str++; } return 1;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 2、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3、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的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4、形声字:形声字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5、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严谨,是同一种语言不同的风格变体。 二、填空(40分,每空2分) 1、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 2、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文字中缺一不可。 3、据考古材料,一般认为文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六千年以上。 4、文字的特点要受(所记录的语言)特点的制约。 5、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事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记忆。 6、从造字方法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和(表音)三个阶段。 7、各种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表意字)、(表音字)和(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字)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8、人类造字的方法主要有(表意)和(表音)两种。 9、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文字的(改进)。 10、(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现代社会,文字使用十分频繁,比有声语言还重要。(×) 分析说明:在任何社会,文字的作用都不可能超过语言。 2、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了人类的文化。(×) 分析说明: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语言。 3、拼音文字同语音联系紧密,只记录语音。(×) 分析说明:无论是拼音文字还是非拼音文字,记录语言都是既要记录语音,同时又要记录意义。 4、非拼音文字记录意义,不记录语音。(×) 分析说明:非拼音文字同样要记录语音和意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语言的音义在文字中是统一为一体的。 5、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分析说明:如果汉字不能适应汉语的需要,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6、汉字具有超方言、超时间的特性。(√) 分析说明:汉字是语素文字,与读音联系不紧密,字音可以随方音而异,也不受古今读音变化的影响,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7、汉字与汉语的音节是对应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分析说明:汉字虽然是代表音节的,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但不能反过来说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汉字与音节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8、日文是音节文字,汉字也是音节文字。(×) 分析说明:日文是音节文字,假名和音节之间有对应关系,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9、意音文字中的表音字,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分析说明:意音文字中的表示字音的符号,不能看作拼音文字,因为这些符号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往往都不是表示音素的符号。 10、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要先于口语发展。(×) 分析说明: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由口语决定,所以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口语的。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C语言回文数猜想

2.7.1.1 练习1 回文数的猜想 1输入一个数 2一个数,加上是这个数的倒序数,得出结果 3判断是否为回文数,是就退出,否则返回第2步骤 回文数:1336331、9559 典型:输入1735 1753+3571=5324 5324+4235=9559 9559就是一个回文数 程序解答过程: 1设计出各函数功能,便于调用 2编码,解答 各函数功能: 输入数据:int input(void) 对数据取逆序:int reverse(int data) 判断回文数:int ispalin(int data) 溢出判断:int isover(int data //palin.c #include int input(void) { int data=-1;//防止赋值失败? for(;;) { scanf("%d",&data); if(data>=10)//使得输入的数字不小于10 break; scanf("%*[^\n]");//取得除了换行\n之外的所有字符,抛掉 scanf("%*c");//抛掉换行\n } return data; }

int reverse(int data) { int res=0; for(;data>0;data=data/10)//取得data的的逆序 res=res*10+data%10;//data%10取得data最后一位数字 return res; } int ispalin(int data) { return data==reverse(data); } int isover(int data) { return data<=0||reverse(data)<=0;//当data大小越界,即超过2^31-1,变成负数 } int main() { int data=input(); int i; for(i=0;!isover(data);data+=reverse(data)) { if(!ispalin(data)) printf("[%d]:%d+%d=%d\n",++i,data,reverse(data),data+reverse(data)); else { printf("Palin:%d\n",data); return 0; } } printf("Can not find Palin!\n"); return 0; } 知识:unsigned int:2^32-1 int : 2^31-1 超过了最大值会越界,越界的数会变成负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实验总结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总结报告 李博杰PB10000603 一、调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1)在二叉树的调试中,从广义表生成二叉树的模块花了较多时间调试。 由于一开始设计的广义表的字符串表示没有思考清晰,处理只有一个孩子的节点时发生了混乱。调试之初不以为是设计的问题,从而在代码上花了不少时间调试。 目前的设计是: Tree = Identifier(Node,Node) Node = Identifier | () | Tree Identifier = ASCII Character 例子:a(b((),f),c(d,e)) 这样便消除了歧义,保证只有一个孩子的节点和叶节点的处理中不存在问题。 (2)Huffman树的调试花了较长时间。Huffman编码本身并不难处理,麻烦的是输入输出。 ①Huffman编码后的文件是按位存储的,因此需要位运算。 ②文件结尾要刷新缓冲区,这里容易引发边界错误。 在实际编程时,首先编写了屏幕输入输出(用0、1表示二进制位)的版本,然后再加入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模块。主要调试时间在后者。 二、要让演示版压缩程序具有实用性,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1)压缩文件的最后一字节问题。 压缩文件的最后一字节不一定对齐到字节边界,因此可能有几个多余的0,而这些多余的0可能恰好构成一个Huffman编码。解码程序无法获知这个编码是否属于源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有的文件解压后末尾可能出现一个多余的字节。 解决方案: ①在压缩文件头部写入源文件的总长度(字节数)。需要四个字节来存储这个信息(假定文件长度不超过4GB)。 ②增加第257个字符(在一个字节的0~255之外)用于EOF。对于较长的文件,会造成较大的损耗。 ③在压缩文件头写入源文件的总长度%256的值,需要一个字节。由于最后一个字节存在或不存在会影响文件总长%256的值,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值判断整个压缩文件的最后一字节末尾的0是否在源文件中存在。 (2)压缩程序的效率问题。 在编写压缩解压程序时 ①编写了屏幕输入输出的版本 ②将输入输出语句用位运算封装成一次一个字节的文件输入输出版本 ③为提高输入输出效率,减少系统调用次数,增加了8KB的输入输出缓存窗口 这样一来,每写一位二进制位,就要在内部进行两次函数调用。如果将这些代码合并起来,再针对位运算进行一些优化,显然不利于代码的可读性,但对程序的执行速度将有一定提高。

Java第一次作业-回文素数

《Java语言》课程作业 (第一次) 题目第8题 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 班别 学号 姓名陈聪 2015年4月22日

一、课程题目 8、题目:回文素数 回文素数是指一个数同时为素数和回文数。例如:131是一个素数,同时也是一个回文数。数字313和757也是如此。编写程序,显示前100个回文素数,每行显示10个数并且准确对齐,如下所示: 2 3 5 7 11 101 131 151 181 191 313 353 373 383 727 757 787 797 919 929 ……. …. …. ………………. [选题人数:3] 二、题目分析与设计 1、题目的需求:编写程序,显示前100个回文素数,每行显示10个数并且准确对齐。 2、制定对应程序的功能: (1)将2以后的素数挑选出来,直到显示完前100个回文素数:利用for循环。 (2)判断挑选出来的素数是否为回文数:通过将原素数倒置再与原素数比较来判断。 (3)输出回文素数,同时判断是否要换行,通过确定位数来使回文素数准确 对齐。 3、(1)程序功能层次图: (2)程序结构流程图:

4、所使用的开发环境:Eclipse (1)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i=2; while(i

while(s!=0) { b=b*10+s%10; s=s/10; } (3)判断素数是否为回文数并输出: if(a==b) { n++; if(n%10==0) System.out.printf("%8d\n",a); else System.out.printf("%8d",a); } 三、测试分析 1、题目的需求:编写程序,显示前100个回文素数,每行显示10个数并且准确对齐。因此本程序不需要构建测试数据。 2、运行程序的结果如下: 所得到的前一百个回文素数与预计结果一致,格式正确,每行显示10个数并且准确对齐。 附录:源代码 package hui; public class huiwe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b,s;

数据结构C语言版判断回文数试验报告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判断回文数 级班: 内序号班: 名生姓学: 教师导指: 时间: 201124月年10日

一、实验目的'. . 熟悉栈和队列的各项操作,区别栈和队列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利用栈的操作完成读入的一个以*结尾的字符序列是否是回文序列的判断。 回文序列即正读与反读都一样的字符序列,例如:43211234*是回文序列,而789678*不是。三、数据结构及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从键盘上读取一个字符,同时存储在顺序栈与链队列之中,直到字符序列的最后一个字符为*停止插入。在程序中设置了一个标志位flag,将输入的序列分别做入栈、出栈、入队、出队操作,若出栈与出队的数据完全一致,则将flag标志为1,否则为零。Flag为1,则表示该序列是回文序列,否则,为非回文序列。 四、模块划分 1.对各个模块进行功能的描述 (1)void InitStack(SeqStack *S):栈初始化模块,即初始化一个空栈,随后对该空栈进行数据的写入操作; (2)int Push(SeqStack *S,char x,int cnt):入栈操作,即给空栈中写入数据,数据长度有宏定义给出; (3)int Pop(SeqStack * S,char * x):出栈操作,即将栈中的数据输出,由于栈的操作是先进后出,因此,出栈的数据是原先输入数据的逆序; (4)void InitQuene(SeqQuene *Q):队列初始化,即初始化一个空队列,最后对该空队列进行数据的写入操作; (5)int EnterQuene(SeqQuene *Q,char x,int cnt):入队操作,即给空队列中写入数据,数据长度一样有宏定义给出; (6)int DeleteQuene(SeqQuene *Q,char *x,int cnt):出队操作,即将队列中的数据输出,由于队列的操作是先进先出,因此,出队的数据室原先输入数据的正序; (7)void main():主函数,用于调用前面的模块,进行出队数据与出栈数据的比较,判断输入的序列是否是回文序列。 2.模块之间关系及其相互调用的图示 '.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需求分析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需求分析报告 学生姓名(组长):学号: 学院: 专业: 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 2016年 12 月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项目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任务概述 (3) 2.1目标 (3) 2.2运行环境 (3) 2.3用户特点 (3) 2.4条件与限制 (4) 3、功能需求 (4) 3.1功能划分 (4) 3.2功能描述 (4) 4、数据描述 (4) 4.1数据流图 (4) 4.2数据结构描述 (4) 5、难点及关键技术分析 (5) 6、外部界面需求 (6) 7、性能需求 (6) 7.1时间特性 (6) 7.2兼容性和扩展性 (6) 8、运行需求 (6) 8.1用户界面 (6) 8.2硬件环境 (6) 8.3软件环境 (6) 9、小组分工 (6)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这样无论是读者还是管理人员都很不方便。在处理借书、还书业务流程的时候效率很低,并且处理能力比较低,一段时间内,所能服务的读者人数有限。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流程会极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处理能力。 为方便对图书馆书籍、读者资料、借还书等进行高效的管理,特编写程序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本文档为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主要是为了使借书者更方便地了解图书馆的图书信息以及帮助管理员处理图书馆日常的工作(借阅图书,登记图书信息,赔偿图书等),本文档可作为图书馆管理系统技术负责人、软件设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的参考资料。 1.2项目背景 说明: a.图书馆管理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开发者: 面向用户: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借书人员 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单机运行。 1.3定义 1、ISBN:国际标准书号的简称。 2、系统:图书馆管理软件 3、图书信息:一些图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库存数量及库存位置等信息,便于读者查询借阅 4、借书记录:包括借阅者的姓名、借书证号以及所借书的书名和借书日期等信息 5、借阅规则:对不同的借阅者有不同的借阅册数和借阅时间,对不同的违章情况有不同的罚款措施 2 任务概述 2.1目标 本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与小型的图书馆中,方便管理员对大量的图书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等进行增加、查询、保存等操作。对于借书者来说只能对图书进行浏览和查询操作。 2.2运行环境 本系统包括两部分:管理员使用的服务器以及用户使用的电脑。对于硬件要求不高,软件只要是windows2000及以上版本都可以使用。 2.3用户特点

1004 绝对回文数

绝对回文数 Time Limit:10000MS Memory Limit:65536K Total Submit:30 Accepted:16 Description 绝对回文数,即其十,二进制均为回文,输入一个n值(<=100000),判断其是否为绝对回文数(二进制最前面的0不能算) ,若不是,输出”no”(不包括引号),若是,请按格式十进制值(二进制值),比如n=99时,其为绝对回文数,则输出99(1100011) 。 Input 一个n值。 Output 一行,按文中要求输出相应结果。 Sample Input 99 Sample Output 99(1100011) Source

?var ? i,j,n,l,l2:longint; ? a,b:array[1..100] of longint; ? bbt,flag:boolean; ?begin ? readln(n); ? l:=0; j:=n; ? while j<>0 do begin ? inc(l); ? a[l]:=j mod 10; j:=j div 10; ? end; ? l2:=0; j:=n; ? while j<>0 do begin ? inc(l2); ? b[l2]:=j mod 2; j:=j div 2; ? end; ? flag:=true; bbt:=true; ? for i:=1 to l div 2 do if a[i]<>a[l-i+1] then begin ? bbt:=false; break; ? end; ? if not bbt then flag:=false; ? bbt:=true; ? for i:=1 to l2 div 2 do if b[i]<>b[l2-i+1] then begin ? bbt:=false; break; ? end; ? if not bbt then flag:=false; ? if flag then begin ? for i:=1 to l do write(a[i]); write('('); ? for i:=1 to l2 do write(b[i]); ? writeln(')'); ? end ? else writeln('no'); ?end.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验目的 掌握顺序栈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栈、判栈空否、入栈、出栈、取栈顶数据元素等运算以及程序实现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分析问题的要求,编写和调试完成程序。 (3)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 3.实验内容 利用栈的基本操作实现一个判断算术表达式中包含圆括号、方括号是否正确配对的程序。具体完成如下:

(1)定义栈的顺序存取结构。 (2)分别定义顺序栈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栈、判栈空否、入栈、出栈等)。 (3)定义一个函数用来判断算术表达式中包含圆括号、方括号是否正确配对。其中,括号配对共有四种情况:左右括号配对次序不正确;右括号多于左括号;左括号多于右括号;左右括号匹配正确。 (4)设计一个测试主函数进行测试。 (5)对程序的运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代码: #include < >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Size]; int top; }SqStack;

王佐文化大园观

海南临高王佐故居淘尽沙铄化蛹成蝶 ——“黑马”旅游景区“王佐文化大园观”侧记2012-11-04 19:34:00来源: 香港成报网 核心提示:王佐文化大观园(原名透滩村)位于临高县城东面10公里处,距离海口60公里,从西线高速公路博厚出入口(建设中)南进约300米,是爱国诗人王佐的故乡。 王佐文化大观园(原名透滩村)位于临高县城东面10公里处,距离海口60公里,从西线高速公路博厚出入口(建设中)南进约300米,是爱国诗人王佐的故乡。2008年被评为“海南省十大文化名村”;2011年入选“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经海南省委宣传部批准,命名为“王佐文化大观园”并列入海南省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基地。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村“乡村文明时尚,村民热情大方,文化底蕴深厚,环境古朴优雅”,是不可多得的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景区。 据史料记载,透滩村始建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曾吸引明朝的代宗和清朝的乾隆关注并御旨建设,名气较大的古迹有:礼魁坊、王佐公祠、王佐墓、慈训堂、节孝坊、透滩西桥等;欣赏价值较高的景观有:东皋古木、南涧云泉、西渚寒滩、北林烟树、大蘋洲、小蘋洲、聚景园、幽景塘等;影响力较大的民俗有:王佐诞辰记念日、耕耘节、元宵节、军坡节等, 德高望重的王亣俊老书记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海南省农垦总局、国营红华农场、临高县委对透滩村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十分重视,先后投入保护开发经费三百多万元,“礼魁坊”、“慈训堂”等各项古迹及文化室、村庄道路等硬件设施均有较大副度的改观。为了更加贴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经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拟以“王佐文化”为核心,对各文物古迹和名胜景点进行一次全方位,高质量的保护和开发,具体为: 一、保护开发建设目标 以古迹、景点和民俗为基础,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把“王佐文化大观园”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生态平衡、文化气息浓郁、民谷风情独特的集文化游、生态游、乡村游和休闲度假、会议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国际旅游景区。 二、景区规划 “王佐文化大观园”土地总面积8400多亩,其中文物古迹,名胜风景分布范围3800多亩,土地形状差不多是一个长方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块: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用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 唐诗、宋词和元曲中常遇见的对仗类格和名词的解释,并附有例句,共有: 正名对、双拟对、连珠对(连绵对)、双声对、叠韵对、同类对、异类对、借对、掉字字对、虚字句对、流水对、倒装对、逆挽对、错综对、意对、邻对、扇面对(隔句对)对、联珠对、叠句对、叠字对、鸾凤和鸣对、回文对、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合掌对仗是作诗填词的基础,是应当认真学习的。有博友曾说,对仗就简单分为正对、反对要搞那么复杂。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唐诗、宋词和元曲中有各种类型的对仗,如名词含义所知甚少,不但自己练习、运用会受到局限,恐怕也难理解、欣赏唐诗、宋词、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属于琢磨句式对仗的,为便于理解,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现将其下: 一、用字对仗法 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

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凡作对联,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2、双拟对 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如: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有独立的意义。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3、连珠对,或联绵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 4、双声对 如: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数据结构分析报告

银行自动取款系统 一、目的 根据所学知识,编写指定题目的C语言程序,并规范地完成课程设计报告。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和巩固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语法规范,包括:数据类型(整形、实型、字符型、指针、数组、结构等);运算类型(算术运算、逻辑运算、自增自减运算、赋值运算等);程序结构(顺序结构、判断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库函数应用(时间函数、绘图函数以及文件的读写操作函数等);复杂任务功能分解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信息隐藏等)。 学会编制结构清晰、风格良好、数据结构适当的C语言程序,从而具备利用计算机编程分析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需求分析 根据任务书里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给定的“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编写的银行自动提款模拟系统由使用者担当银行卡使用者自行输入卡号模拟银行卡使用系统进行各项操作,该系统有简便、稳定等特点。 该系统开始时有使用者自行初始化各项数据,包括卡的数量,一天内可操作次数上相及“银行卡”的卡号和余额,使用者可根据不同情况对系统的各项内容进行初始化,方便、快捷。 当使用者输入错误数据及操作次数达到上限时系统会自动退出或者给出相应的恢复提示使用者重新操作,直到输入正确,系统不会出现异常、突然崩溃,稳定。 1、所实现的功能: ①.系统能够让使用者自行输入卡的数量及每天操作次数上限,然后初始化卡的卡号和卡上所拥有的余额; ②.初始化信息后,可以开始使用系统进行存取款,输入卡号,如果卡号为负责退出程序、卡号不存在则提示重新输入直到输入正确为止,如果此卡的操作次数已达上限则同样退出程序; ③.输入正确后可以输入想要存取款数目,当数目为正是存款,负数为取款; ④.正确存取款后,系统会自行输出操作、卡上余额和剩下操作次数到屏幕,然后返回选择菜单,使用者可以再进行选择进行操作。 2、测试预测 ①.进行测试,每个编写的函数逐个进行调试直到都能够正常运行; ②.在进行存取款操作都,所对应卡的操作次数应加一,余额能够进行相应的改变; ③.程序的各项运作结果与预想的与一样。 三概要设计 程序的主要功能函数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回文诗

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学园林中的一枝奇葩,有着独特的音韵美。除正统诗体之外,还有从字形、句法、排列、声律或押韵等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的杂体诗。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诗等。在杂体诗中,回文诗是颇负盛名的一类。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这种修辞方式,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为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所不能。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回文诗,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从欣赏汉语的文字美上看,则具有审美价值。茶余饭后,偶尔读几首回文诗,会令人情趣盎然。历览各代诗歌,却多有诗家于杂体诗中逞才炫技,各领风骚。其中既有大诗人,也有硕学鸿儒,山野隐士,闺中思妇,甚至帝王。最早的回文诗是南朝西晋苏伯玉妻的《盘中诗》,最负盛名的回文诗当属前秦窦滔的妻子苏蕙(若兰)的《织锦璇玑图》。 回文是利用汉语的词序、语法、词义十分灵活的特点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在诗中叫回文诗,用在词中叫回文词,用在曲中则叫回文曲。回文诗有多种形式,如单句回文诗,双句回文诗,全篇回文诗,迭字回文诗、诗词双回文诗等。 单句回文诗,是第二句在第一句顺读的基础上转为逆向组合。如苏轼的《菩萨蛮》:“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双句回文诗,其特点是每两句成一组,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倒读,自始到终皆如此。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咏雪》:“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 全篇回文诗,就是全诗中字句顺读、逆读均可,不仅都合韵律,且均有意味。 迭字回文诗,就是回文中有叠字。这类诗有多种形式:一字重叠.二字重叠.三字重叠.四字重叠.....秦少游寄给东坡的“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就是四字重叠。 诗词双回文诗,这是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诗倒读可以成词,词倒读可以成诗。互变的回文诗词,句法结构和押韵的平仄都要变,难度甚大,颇显诗人才情。清代才女张芬写过一首回文诗词,作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回文数问题

湖南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02、回文问题 系: 专业: 年级、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1年12月

目录 1.问题描述 ----------------------------------------------------------------------3 2.具体要求 ----------------------------------------------------------------------3 3.测试数据 ----------------------------------------------------------------------3 4.算法思想 ----------------------------------------------------------------------3 5.模块划分 ----------------------------------------------------------------------4

6.数据结构 ----------------------------------------------------------------------4 7.源程序 ------------------------------------------------------------------------7 8.测试情况 --------------------------------------------------------------------14 9.设计总结 --------------------------------------------------------------------14 10.参考文献 --------------------------------------------------------------------15 一、问题描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5 班级:计算机1102 学号:4111110030 姓名:陈越 指导老师:王新胜

一:需求分析 1.运行环境 TC 2.程序所需实现的功能 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要求给出从初始开始时的每一趟的变化情况,并对各种排序算法性能作分析和比较: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3)冒泡排序; (4)简单选择排序; (5)快速排序; (6)堆排序; (7)归并排序. 二:设计说明 1.算法设计的思想 1)、直接插入排序 排序过程:整个排序过程为n-1趟插入,即先将序列中第1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开始,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有序。 2)、折半插入排序 排序过程:用折半查找方法确定插入位置的排序叫折半插入排序。 3)、冒泡排序

排序过程:将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与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为逆序r[1].key>r[2].key,则交换;然后比较第二个记录与第三个记录;依次类推,直至第n-1个记录和第n个记录比较为止——第一趟冒泡排序,结果关键字最大的记录被安置在最后一个记录上。对前n-1个记录进行第二趟冒泡排序,结果使关键字次大的记录被安置在第n-1个记录位置。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在一趟排序过程中没有进行过交换记录的操作”为止 4)、简单选择排序 排序过程:首先通过n-1次关键字比较,从n个记录中找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将它与第一个记录交换。再通过n-2次比较,从剩余的n-1个记录中找出关键字次小的记录,将它与第二个记录交换。重复上述操作,共进行n-1趟排序后,排序结束。 5)、快速排序 基本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排序过程:对r[s……t]中记录进行一趟快速排序,附设两个指针i和j,设枢轴记录rp=r[s],x=rp.key。初始时令i=s,j=t。首先从j所指位置向前搜索第一个关键字小于x的记录,并和rp交换。再从i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x的记录,和rp交换。重复上述两步,直至i==j为止。再分别对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直到每个子序列只含有一个记录为止。 6)、堆排序 排序过程:将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得到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记录;输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20 古代诗歌五首 课题古代诗歌五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质品质,树立 热爱祖国、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陈子 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 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等,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 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 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诗擅长 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 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

C++回文数的形成

C++回文数的形成 回文数的形成规则不知道数学上有没有证明。如果有的话,朋友可以告诉我,这里通过编程验证。 规则:任意的一个的十进制的整数,将其转过来后和原来的整数相加,得到新的整数后重复以上步骤,最终可以得到一个回文数。 #include #define MAX 2147483648 //限制M+N的范围 long re(long int a)//求输入整数的反序 { long int t; for(t=0;a>0;a/=10)//将整数反序 t=t*10+a%10; return t; } int nonre(long int s)//判断给定的整数是否为回文数 { if(re(s)==s) return 1;//是返回1 else return 0;//不是返回0 } void main() { long int n,m; int count=0;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ber optionaly:"); scanf("%ld",&n);

printf("The genetation process of palindrome:\n"); while(!nonre((m=re(n))+n))//判断整数与其反序相加后是否为回文数{ if((m+n)>=MAX)//超过界限输出提示信息 { printf("input error,break.\n"); break; } else { printf("[%d]:%ld+%ld=%ld\n",++count,n,m,m+n); n+=m;//累加 } } printf("[%d]:%d+%ld=%ld\n",++count,n,m+n); printf("Here we reached the aim at last.\n");//输出得到的回文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