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名词解释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

5.总供给 7.交易动机 8.投机动机 11.自生支出

13.边际支出倾向 15.流动性偏好

17.IS曲线19.工资粘性21.菲利普斯曲线

2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于()。

A、实际资产效应

B、跨期替代效应

C、开放替代效应

D、以上三项都是

3.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弹性的条件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

B、水平的

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

5.在古典模型的长期均衡中,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A、均衡的就业水平和产出不受影响

B、均衡的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不受影响

C、均衡的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D、均衡就业量和均衡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7.变动时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公众的预期

B、价格水平

C、宏观经济政策

D、汇率

9.“滞胀”理论不符合()观点。

A、货币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理性预期学派

D、实际经济周期

11.假设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消费支出增加45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A、0.05

B、0.10

C、0.90

D、1.00

1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以上三项

15.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17.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条件是()。

A、总支出增加

B、总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下降

D、价格水平上升

19.IS曲线为y=500-2000 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 曲线上()。

A、r=0.02,y=450

B、r=0.05,y=400

C、r=0.07,y=360

D、r=0.10,y=300

21.计划总支出曲线()。

A、是向上倾斜的

B、是向下倾斜的

C、是垂直的

D、是水平的

23.如果总存货等于计划存货,那么()。

A、总支出超过国民产出

B、总支出小于国民产出

C、总支出等于国民产出

D、经济低于其均衡产出

25.在计划支出线和45°线交点的左方是()。

A、计划支出<实际支出,企业会减少产量

B、计划支出<实际支出,企业将增加产量

C、计划支出>实际支出,企业会减少产量

D、计划支出>实际支出,企业将增加产量

27.自生消费()。

A、来源于增加1元收入的额外消费

B、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C、不决定于可支配收入的那部分消费

D、当意愿存货为零时的消费水平

29.若人们预期通胀率等上升,则()。

A、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是垂直的

B、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

C、菲利普斯曲线向左移动

D、菲利普斯曲线不移动

31.短斯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所起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正相关

3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35.通常由总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A、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B、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C、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D、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37.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一个区别是()。

A、只有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伴随着产量的增加

B、只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伴随有产量的减少

C、只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伴随有价格的上升

D、只有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伴随产量的减少

39.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情况引起的。

A、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D、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三、辨析题

1.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短期均衡有可能偏离长期均衡。()

7.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9.扩线性货币政策是指能够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刺激总需求的政策。()11.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量仅与国民收入有关。()

()13.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15.在IS—LM模型中,政府支出是外生变量。()

17.一般来说,LM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19.扩线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左移动。()

21.一般来说,位于LM曲线右方的点意味着货币市场上的过度供给。()23.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25.LM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27.由交易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正相关。()

29.投机动机的存在使对货币的需求与利率水平成反方向变化。()

31.边际倾向支出的增大会使计划轴线的斜率增大。()

33.未预期到的价格变动将使产出偏离潜在生产能力水平。()

35.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长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37.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39.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指由社会总需求膨胀引起的价格持续上升。()

41.假设公众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总等于过于一年的通货膨胀率,这是一种理性预期。()

43.实际工资与劳动投入量呈反比关系。()

四、简答题

1.假定某经济面临石油价格上升的外生冲击,对该经济有什么影响?

3.假定某经济面临由于总供给波动而引起的滞胀,要避免长期经济衰退,应该怎么做?

5.宏观经济中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分。

7.IS曲线向左下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9.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无效?

11.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13.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

15.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

17.价格粘性模型基于什么样的市场缺陷?

19.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有什么区别?

五、图示并解释题

1.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2.充分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3.挤出效应。

4.利率的传导机制。

5.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增加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

6.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

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8.菲利普斯曲线。

9.冲击供给的市场调节。

六、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 ,税率t=0.25,投资函数为

I=900-50r ,政府购买G=800,货币需求L=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 ,求:

(1)IS 曲线 (2)LM 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2.考虑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消费函数c=200+0.75(y-T)。投资函数

I=200-25r ,政府购买是150,税收是100,货币需求函数 ,

货币供应量是1000,价格水平是2。求:

(1)IS 曲线 (2)LM 曲线

(3)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3.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50+0.8y (1)投资函数I=100-5r (2)投资函数I=100-10r 分别求(1)(2)的IS 曲线

4.假设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5r 和价格水平不变(P=1)。求: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的LM 曲线。 5.假设某经济中有c=100+0.75(Y-T),I=125-600r ,G=50,T=20+0.2y 。 (1)推导IS 曲线 (2)求IS 曲线斜率

6.设总供给曲线为 ;总需求曲线为:Y=1101+1.288G+3.221M/P

若在某时期经济已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状态并在近期内政策不会变化,货币供给M=600,政府支出G=750,价格水平为多少?

7.菲利普斯曲线为:π=R 1-0.5(u-0.06),求 (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降低5%,周期性失业率会提高多少?政府可采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500

=P

M

r y P

M

d 100)(-=4000,20000),(=='-+=Y P P Y Y αα其中)(

5100P

W

N d -=

8、已知生产函数为Y=20N-0.1N 2

,劳动需求函数为 。劳

动供给函数为

,求: (1)均衡的实际工资

(2)均衡的就业水平

(3)价格水平为1.2时的货币工资。

9.假设某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0.04N 2,劳动力需求函

。劳动力供给函数是 ,求: (1)在P=1和P=1.25时,分别求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就业量和货币工资

(2)求在P=1和P=1.25时,经济短期产出水平。

七、论述题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3.IS —LM 模型。

5.如何由IS —LM 曲线推导总面求曲线?

7.用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考察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

)(5P

W

N s =)(5.12175P W N d -=)(570P

W

N s +=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名词解释题(每词4分)

1.扩张性财政政策:凡是能够刺激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通常的手段包括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收等,被称作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凡是能够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增加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被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

5.总供给: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7.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 9.投机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机。 11.自生支出:自生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等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支出。 13.边际支出倾向: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支出。

15.流动性偏好: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倾向。 17.IS 曲线:在产品市场中储蓄等于投资的点的轨迹。

19.工资和价格粘性:人们把工资和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称为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

2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当社会总需求膨胀时,周期性失业降低,这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3.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对于总供给曲线

,由于增加了预期的因素,称为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其中,Y 是实际产出,Y —

是潜在产出,P 是物价水平,P e 是预期的价格水平。。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D C A B B C D C B A A C D C B C A B D C

0),(>-+=a P P a y y e

三、辨析题(每题2分)

××√×√×√√√××√√√√√√××××√

四、简答题

1.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预期。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等。

(2)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3)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各国收入的变动。(每点2分)

3.什么是流动性陷阱?它是怎样产生的?

答:水平的LM曲线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具备充分敏感性,或者说货币需求再大的变动也不会造成利率的变动,这被称为“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是当利率水平常低的时候,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的价格也不会再上升,因此只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债券,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

(6分)

5.在何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无效?在何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无效?

答:当LM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收入轴的直线时,IS曲线向右移动使利率同步上升,实际的国民收入不变,财政政策无效。(3分)当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收入轴的直线时,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水平的下降不会带来投资的扩大,收入也不会增加,货币政策无效。(3分)

7.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

答: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是指储蓄大于投资的情况,在IS曲线右上方的任何收入和利率的组合表明储蓄大于投资,这是因为相对于一定收入而言,利率太

高了,从而使该收入提供的储蓄超过了该利率所导致的投资,或者相对于一定利率而言,收入太高了,从而使该利率所导致的投资水平低于该收入所提供的储蓄。

(6分)

9.如何由IS —LM 曲线推导总面求曲线?

答:如图所示,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

的货币供给量 将会增加,在IS —LM 曲线上表现为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收入上升,利率下降,两个均衡点转换到Y —P 坐标系中,即可确定一条总需求曲线。 (6分)

11.工资粘性模型和价格粘性模型各基于什么样的市场缺陷?

答:工资粘性模型是基于短期内工资调整的缓慢性。由于长期劳动合同的存在,使得工资不能灵活调整,从而产生工资粘性。 (3分)

价格粘性模型是基于短期内价格调整的缓慢性。由于菜单成本和近似理性行为造成名义价格刚性从而产生价格粘性。 (3分)

13.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有什么区别?

答:适应性预期是根据过去而预期将来,而理性预期认为人们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人们总是积极地搜集各种信息,包括关于当前政策的各类信息加以分析并预测未来。 (每点3分)

五、图示并解释题

1、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解释:

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由总需求曲线AD α0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 0的交点A 决定了经济短期均衡。在A 点,从短期来看,社会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均衡价格水平为P 0

,均衡总产

s P

M )(

量为Y 0。但从长期来看,A 点并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经济并没有达到长期均衡状态。短期均衡点A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短期均衡产量Y 0要低于长期的潜在产出水平,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臵,这称之为失业均衡。

(图5分,解释3分)

2、超充分就业均衡

解释:

超充分就业是指短期的均衡产量高于长期潜在产量而均衡状态。总需求供给曲线AD 0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 相交于A 点,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均衡价格为P 0,产出为Y 0。从长期看,A 点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没有达到长期均衡状态。A 点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右边,短期均衡产量Y 0高于长期潜在水平,社

会生产资源被超充分利用,这种均衡叫超充分就业水平。 (图5分,解释3分)

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解释:

(1)政府购买增加,使IS 1升至IS 2,LM 不变时利率由r 1升至r 2,收入由Y 1升到Y 2。

(2)若保持利率不变,收入将升至Y 3。

(3)但在IS —LM 模型中政府购买

提高了总需求和总收入货币需求随之增加,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会上升,从而增

加私人投资成本使私人投资下降,这便是“挤压效应”。 (图5分,解释3分)

4.菲利普斯曲线。

解释:

(1)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2)曲线表明失业率越高,工资变化率越低,二者是负相关关系。

(图5分,解释3分)

5.冲击供给的市场调节。

解释:

(1)某种因素导致总供给曲线左上移动,由于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价格提高,产量降低,预期价格P 2,实际价格P 1。

(2)经济处于B 点时,人们会按照下降的实际价格调整预期,预期价格下降,短期总供给线右下移动,就业与产业不断

增加调整沿AD 0进行直到A ,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 (图5分,解释3分)

六、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 ,税率t=0.25,投资函数为

I=900-50r ,政府购买G=800,货币需求L=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 ,求:

(1)IS 曲线 (2)LM 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由Y=C+I+G ,得

Y=0.8(1-0.25)Y+900-5r+800

500 P

M

Y=4250-125r 即为所求的IS 曲线 (3分)

(2)由 得

0.25Y-62.5r=500

Y=2000+250r 即为所求的LM 曲线 (3分) (3)联立IS 曲线和LM 曲线

为均衡利率 为均衡收入 (4分)

2.考虑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消费函数C=200+0.75(Y-T)。投资函数

I=200-25r ,政府购买是150,税收是100,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供应量是1000,价格水平是2。求:

(1)IS 曲线 (2)LM 曲线

(3)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解:(1)Y=C+I+G

=200+0.75(Y-T)+200-25r+150

=1900-100r 即为所求的IS 曲线 (3分)

(2) 即为所求的LM 曲线 (3分) (3)联立IS 和LM 曲线,得

即均衡收入

即均衡利率 (4分)

3.假设某经济中有C=1400+0.8(Y-T),T=0.25Y ,投资I=200-50r ,G=200,(M/P )d =0.4Y-100,M 2=900,求:

(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与利率。 解:(1)Y=C+I+G ,

r y P

M d 100)(-=P

M L =??

?+=-=r

y r Y 25020001254250??

?==35006

y r 得r

Y r Y 1005002

1000

100+==

-??

?==7

1200

r y

=1400+0.8(Y-0.25Y)+200-50r+200为IS 曲线 Y=4500-125r

由货币市场均衡有

为LM 曲线 (4分) 把上式代入IS 曲线,得

即为总需求函数 (3分) (2)当P=1时

Y=3000+750=3750 为所求的收入

R=0.004×3750-9=6 为所求的利率 (3分)

4.菲利普斯曲线为:π=R 1-0.5(u-0.06),求

(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降低5%,周期性失业率会提高多少?政府可采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5、已知生产函数为Y=20N-0.1N 2,劳动需求函数为 。劳动

供给函数为 ,求:

(1)均衡的实际工资

(2)均衡的就业水平

(3)价格水平为1.2时的货币工资。

解:(1)令N s =N d ,有

(3分) (2) N=50 为均衡就业量 (3分)

(3)当P=1.2 W=10 P=12 为所求的货币工资 (3分)

6.假设某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0.04N 2,劳动力需求函

P

r Y 900

1004.0=

-P y r 9

004.0-=)9

004.0(1254500P

y Y -

-=P

Y 750

3000+

=)(5100P

W

N d -=)(5P

W

N s =)(5.12175P W N d -=)

(570P

W

N s +=为均衡的实际工资得10)

(5100)(5=-=P W

P

W

P W 得代入劳动需求函

数将,10)(=P W

数 。劳动力供给函数是 ,求:

(1)在P=1和P=1.25时,分别求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就业量和货币工资 (2)求在P=1和P=1.25时,经济短期产出水平。

解:(1)由N s =N d ,得

(3分) N=100 即为所求的均衡就业量

当P=1时, W=6P=6

当P=1.25时,W=6P=6×1.25=7.5 (3分) 即为所求的货币工资。 (2)收N=100代入生产函数,得

y=14×100-0.04×(100)2=1000 即为所求的产出。 (4分)

七、论述题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三个因素。

(1)实际资产效应。实际资产效应的结果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实际资产减少。(3分)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 (3分)

(2)跨期替代效应。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跨期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4分)

(3)开放替代效应。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法语量,这就是开放替代效应。开放

代入劳动需求函数得把得6)(6

)(5.12175)(570==-=+P

W P

W p

w p w

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4分)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答: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引起利率上升,为减少利率上升所引起的挤出效应,可同时配合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保持在固定水平,收入水平可较大增长。(2分)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生产不同的经济效果。例如若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不变,采取财政紧缩手段如增税会导致IS曲线左移,利率下降,收入减少。(图a)(4分)若实行货币紧缩政策以保持利率不变,再辅以紧缩的财政政策如增税,将引起更大的收入幅度下降,极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图b)(4分)若紧缩的财政政策配以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虽会大幅下降,收入将会保持在原先水平上。(图c)(4分)

5.利率的传导机制。

(1)货币市场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2)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增加△I。

(3)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Y

1增至Y

2

(图9分,解释5分)

7.用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考察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

答:用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来考察总需求冲击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如图显示了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AD

是向下倾斜的。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以式Y=Y—+a(P-P e),a>0为基础,位臵取决于预期价格水平的高低。

图中EAS

0曲线是给定初始的预期价格水平为P

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它与总需求

曲线AD

0在实际价格水平为P

处的E

点相交,并同时经过代表充分就业产量水平

的长期总供给Y—,因此,在E

点,实际价格等于人们的预期价格水平,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长期均衡状态。(3分)现在假定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了,总需求曲线肯定会

向上移动一定的比例,由AD

0移至AD

1

。短期内,人们没有预期到价格水平的变

化,因而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不会移动。结果是,我们能得到新的短期均

衡点E

1,这时的实际价格为P

1

,而预期价格仍为P

,实际价格大于预期价格,即

P>P e,所以产量上升了。因此,预料之外的货币扩张会导致产量的增加。

但是E

1

点的短期均衡不能持续很久。由于价格高于预期值,居民和企业都

会修正预期。如果居民和企业都把上一期的价格作为这一期价格的预期值(这又被称为适应预期期),那么第二期的预期价格就是P

1

。按照这个预期价格,总供

给曲线向上移至EAS

1,EAS

1

在价格P

1

处经过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水平。(4分)

有了新的总供给曲线EAS

1和在更高价格水平不变的总需求曲线AD

1

,新的均

衡点E

2

形成,这时产量已有所下降,而价格则进一步上升。虽然实际价格仍然

大于人们预期,但差距已经缩小。居民和企业将不断调整对价格的预期,使预期与实际的差距不断缩小,最终将预期价格提高到P*。相应地,EAS曲线向上移动

到EAS*。EAS曲线的向上移动在总需求曲线上给出了一系列均衡位臵,从E

1

始直到E*。在整个调整过程中,总产量一直高于潜在水平,但从E

1

点开始逐渐回复到潜在水平,价格则持续上升。总供给曲线移动EAS*时与总需求曲线在E*点相交,在这一点,实际价格与人们预期相符,实际产出与潜在水平一致,经济回到了充分就业状态,只是价格水平提高了。(4分)

宏观经济学第6章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 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 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 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DCAAB DCCBD D 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 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 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 收入y将增加。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 P), W 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 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 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在短期内,实际工 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 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 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9.B.总需求曲线的左移,造成就业量和实际产出的下降,而就业量的变化又会造成名义工 资的下降。 10.D.不论短期还是长期,技术进步都会导致y增加,所以都会右移。 11.D.在IS-LM曲线中,价格是不变的;在AD-AS曲线中,价格是变化的。

习题6-1-1 第六章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六章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1.(265).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表达式为()。 A .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B . 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 C . 总需求=消费+投资 D . 总需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 答案:A 2.(261).在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 .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 . 当年生产的汽车 C . 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 D . 某汽车生产商当年计划在明年生产的汽车 答案:B 3.(268).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 经济决定理论 B . 价格决定理论 C . 宏观决定理论 D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答案:D 4.(266).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恒等关系可以表示为()。 A . I+S=G+T B . I+G=S+T C . I+G+X=S+T+M D . I=S 答案:B 5.(264).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额是()。 A . 个人所得税 B . 间接税 C .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 折旧 答案:A 6.(26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差额是()。 A . 直接税 B . 间接税 C .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 折旧 答案:D 7.(262).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A . 有形的产品 B . 无形的产品 C . 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 . 供以后的生产阶段作为投入的产品 答案:C 8.(267).净出口是指()。 A . 出口减进口 B . 出口加进口 C . 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 . 进口减出口 答案:A 9.(477).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 A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B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C . 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D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答案:ABCD 10.(478).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A . 支出法 B . 收入法 C . 平衡法 D . 动态法 答案:AB 11.(479).在国民收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几个重要总量,它们是()。 A . 国民收入 B . 个人收入 C . 政府收入 D . 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ABCD 12.(48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因为()。 A . 价格水平上升,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减少 B . 价格水平上升,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加 C . 价格水平下降,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加 D . 价格不变时,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仍然增加 答案:AC 13.(480).在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名词解释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 5.总供给 7.交易动机 8.投机动机 11.自生支出 13.边际支出倾向 15.流动性偏好 17.IS曲线19.工资粘性21.菲利普斯曲线 2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于()。 A、实际资产效应 B、跨期替代效应 C、开放替代效应 D、以上三项都是 3.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弹性的条件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 B、水平的 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 5.在古典模型的长期均衡中,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A、均衡的就业水平和产出不受影响 B、均衡的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不受影响 C、均衡的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D、均衡就业量和均衡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7.变动时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公众的预期 B、价格水平 C、宏观经济政策 D、汇率 9.“滞胀”理论不符合()观点。

A、货币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理性预期学派 D、实际经济周期 11.假设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消费支出增加45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A、0.05 B、0.10 C、0.90 D、1.00 1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以上三项 15.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17.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条件是()。 A、总支出增加 B、总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下降 D、价格水平上升 19.IS曲线为y=500-2000 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 曲线上()。 A、r=0.02,y=450 B、r=0.05,y=400 C、r=0.07,y=360 D、r=0.10,y=300 21.计划总支出曲线()。 A、是向上倾斜的 B、是向下倾斜的 C、是垂直的 D、是水平的 23.如果总存货等于计划存货,那么()。 A、总支出超过国民产出 B、总支出小于国民产出 C、总支出等于国民产出 D、经济低于其均衡产出 25.在计划支出线和45°线交点的左方是()。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7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运用类似图7-1的形式,分析当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工资随时间缓慢变化时,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的影响。 图7-1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答:在短期,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影响的传导机制为: ()()()*11M R I AD Y Y Y N W W P P P --↓?↑?↓?↓?↓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x

第六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厂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卜?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从IS-LM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谢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 ?总供给

宏观经济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练习题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总需求函数表示的是(A )。 A、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B、总需求量与利率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C、总需求量与投资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D、总需求量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 B)。 A、总供给量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B、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C、总供给量与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 D、总供给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4、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A )。 A、经济中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的产出水平 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价格总水平提高,产出水平增加 5、在短期,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D )潜在产出量。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那么增加政府购买会使(A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7、长期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B )潜在产出量。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二、案例题 案例1:战争与经济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震惊世界的“9.11”之后,美英两国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打击。战争对经济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不少人希望美国军火商能得到大量的坦克和飞机订单,通过军事支出的增加,引起总需求的增加,就业情况也会因许多人应征上前线而得到缓解,美国股市乃至经济借此一扫晦气。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与越战和海湾战争不同。20世纪60年代末期,联邦政府的巨额国防开支和非国防开支,使本来已很强劲的私营部门总需求进一步增强,并积聚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种压力在整个70年代也未能得到充分缓解。此后一直到80年代末期,大部分经济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相反,海湾战争却引发了一次经济衰退,这是“沙漠盾牌行动”初期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所导致的结果。但由于当时军队所需的大部分物资并不是依靠投资在未来实现的,所以并没有产生通货膨胀。 但阿富汗战争同以往迥异。首先,不太可能像海湾战争那样动用大规模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这场对抗隐蔽敌人的战争将主要通过非常规手段进行,与此相关的国防资源大多是军备库存中所没有的,需要新的开支计划,这对经济中的总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问题: 1、解释一国的总需求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军费支出的增加对总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要点: 1、一国的总需求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来自政府方面的需求以及国外的需求。

宏观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70页文档资料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1考点难点归纳 1.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从IS-LM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6-1所示。 图6-1 宏观生产函数 4.潜在就业量与潜在产量 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此时的失业率不为零,而是处于自然失业率。在短期,可以认为潜在就业量为一个外生变量,长期它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长。而潜在产量就是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第六章_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 2、总需求函数; 3、总供给; 4、总供给函数; 5、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6、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7、利率效应; 8、总生产函数; 9、潜在就业量;10、潜在产出; 二、单项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将()。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2、下列哪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将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将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将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5、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6、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 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B、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C、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D、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7、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8、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是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美元, 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