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味香精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肉味香精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肉味香精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肉味香精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肉味香精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综述了肉味香精的定义、分类及其在高温、低温、中式和速冻肉制品调香中的应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肉味香精肉制品应用

肉味香精在国内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食品香精,其应用领域涉及鸡精、方便面调料、方便米粉调料、香肠、火腿肠、罐头、烤鸡、各类熟食制品、香辣酱、速冻水饺及各种休闲食品。香精香料市场是健康的,而且还在继续扩展。丹尼斯克估计中国食用香精香料市场每年有5亿美元,年增长率7%,属于全球最

快增速之列。

1 肉味香精定义和分类

肉味香精是人们借用先进的仪器分析出各种肉香成分后,运用现代科技将酶解技术、美拉德反应、调香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等综合运用于香精的生产,形成以美拉德反应物为主体,通过调香生产出具有各种肉香和肉味的香精在肉制品加工中香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丰富和增强产品的特征香气;

(2)提高产品的吸引力;(3)协调产品的香气使口感更加圆润、丰满;(4)掩蔽或修饰产品本身固有的风味;(5)产品营养平衡所需;(6)降低产品成本。

肉味香精按风味可以分为鸡肉香精、鸭肉香精、猪肉香精、羊肉香精、牛肉香精等;按形态可分为膏状香精、粉状香精、水状香精及油状香精;按制造方法肉味香精可分为合成肉味香精、反应型肉味香精和调配型肉味香精。

2 肉味香精的应用

2.1在高温肉制品中的应用

高温肉制品因其要经过121℃的高温灭菌工艺,香精的某些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和变化,从而失去了原有的香味,甚至会出现不愉快的杂味,同时,高温肉制品经高温杀菌后其在肉感、弹性和口味方面也受到了影响,口感比低温肉制品差,肉感不强,有蒸煮味。因此,在选择香精时应以耐热性能好,能改善口感的油质香精或热反应型的香精为好,并且加入时间应控制在搅拌工序或乳化工序后期,以和肉糜混合均匀为终点,应当注意的是,不少厂家把品质改良剂磷酸盐与香精同时溶解在水中,以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磷酸盐为强碱弱酸式盐,其水溶液pH值呈碱性,而香精多为酸性,二者在水中会发生中和反应,大大降低其使用效果。所以,一般情况下应先添加磷酸盐,待其与肉糜混合均匀后再加入香精,这样就可以减少磷酸盐和香精的反应机会。

2.2在低温肉制品中的应用

相对来讲,低温肉制品加热温度低,其产品具有口感细嫩、肉感强、弹性好的优点,并且低温肉制品在流通过程中一般都采取冷藏的方式,在食用时,大多都不加热,直接切片食用,在这种情况下,香精的挥发性又有很大的作用,即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食用时香气的挥发能起到诱人的作用,故选择香精时,则应注意香精的香气要浓、低温挥发性强。但因其长时间处于4~7℃的低温环境中,一般香精的挥发性受到抑制,从而导致产品风味不突出,香气不足等缺点。因此,生产厂家在选用香精时应以头香浓郁,挥发性好,留香时间长的合成香精和调配型香精为主,添加时应控制在滚揉工序或搅拌工序后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香精损失量过大,影响制品风味。

2.3在中式肉制品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肉制品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彩,色、香、味、形俱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肉类科技工作者,自发地开始用西式肉制品的研究方法、观点、技术、材料和仪器来研究中式肉制品,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中式肉制品正由传统的作坊制作向现代工厂化生产迈进,在保鲜、保质、包装、储运等方面获得突破。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中式产品加工工艺与用料特点差异明显。无论是白卤还是酱卤类产品可以结合本地风味特点选用适当的调味香精来为肉制品增香添味。(1)采用西式注射、滚揉工艺生产的酱卤制品,宜在注射时加香精于腌制液中,酱煮时卤汤中同样可以补充添加适量的香精,如酱牛肉、禽类制品。(2)对于事先采用腌制工艺处理的产品(湿腌法),可将香精溶于腌制液中,静态腌制6h以上。

2.4在速冻调理食品中的应用

近年来,速冻食品因为方便、卫生、快捷特点,以成倍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而产品质量中风味的优劣则是厂家竞争的关键。在肉丸和水饺的生产中,调味是主要的一环,在调味过程中,同样的原料,要有新的突破和调出独特的风味,香精的作用则非常重要,所以在调制产品时,首先要选择合适风味的香精以达到新奇的目的,调出自己特有的风味;其次选择香气不易损失的香精,因为在生产中,肉丸和水饺没有象火腿肠产品一样,先密封包装后再进行热加工,特别是肉丸产品其在成型和烫煮过程中,都是直接与水接触,如果采用水溶性香精,则其香气的损失就会很大,并且,肉丸在顾客食用时还要象水饺一样进行水煮后食用,这一热加工过程也没有密封包装,所以,在选择香精时就要注意,最好使用油质香精和包埋好的微胶囊型香精,这样可以减少香精的加工损失,使产品达到应有的加香效果。

3 肉制品中使用香精的注意事项

3.1根据产品的不同风味选择合适的香精

如生产烤牛肉风味的肉制品,则要选择烤肉风味的香精,生产风味较浓香的猪肉产品,则可选择反香较浓的红烧肉类香精,以便符合产品的特征香气,达到和协统一。

3.2要考虑到添加香精的方便性

肉制品生产中各类产品的生产工艺不同,就要考虑到香精使用的方便性,在采取斩拌工艺的产品中,水溶性香精和油溶性香精都可以方便地使用,而在采取注射工艺的产品中,则需要选择水溶性香精或水油两溶性香精,以利于香精能均匀地分散在盐水中,保证产品质量。而在搅拌工艺中,选择粉体香精和液体香精则可以较容易添加,并分散均匀,而膏体香精相对来讲就难于分散。所以膏体香精在添加前须用5倍左右的水先使其溶解后再添加。

3.3香精的用量要适当

因同一香型的香精由不同厂家生产,香气强弱也不会相同。通常在确定配方时先进行小样试验以确定某型号香精的用量比例。用量太少,食品香味淡,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用量过多,食品的香味太浓,也会使人吃起来感到不愉快,其至产生反感;将香味调得较模糊常令人喜爱。

3.4不同香精的搭配使用

在食品生产中,切忌香味单调,一般都搭配使用香精。在肉制品生产中,调配香精具有香气突出的特性,但其口感方面则较弱,而反应调理香精则有口感好、风味好的特点,但香气方面稍弱,所以为了使肉制品达到香味深郁、口感丰富的特点,往往在生产中搭配使用,以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口感。另外,不同品种香精也可以搭配使用,如猪肉香精和牛肉香精、猪肉香精和鸡肉香精等的搭配使用,这样,可以集两者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口味。但在搭配使用中,要注意突出一种主体香气,另一种为辅助香气。所以配比得是否恰当,则是调味的关键。另外,在猪肉产品中,可加牛肉香精,这样可调出一种特有的风味,使产品香型独特,别具风味。

3.5香精和香辛料巧妙搭配

在肉制品中,香辛料作为主要的调味配料,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抑制肉类特有的不愉快气味,且有矫臭、矫味、赋香等作用,而香精的主要作用在于给肉制品增加肉香和风味。肉类香精中的某些成分就是辛香料的提取物及精油,在肉制品生产中,不同风味的肉制品,用不同的香辛料来调配和不同的香精来修饰,如两者搭配合理,则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使产品的风味丰满,香气柔和丰富;如果搭配不当其中某种辛味料加量太多,则会喧宾夺主,使产品的主体香气不突出,掩盖了香气,闻到尝到的只是香辛料的味道,使产品加香起不到应用的效果。

4 结束语

随着香精工业的发展,各种香精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肉制品品种也会更加多样化,香精在肉类工业中将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香料的使用与分析报告

香料的使用与分析 香料的使用与分析 八角、大、小茴香、花椒、、胡椒、薄荷、丁香、茉莉、桂花、玫瑰、肉豆蔻、桂皮、甘草、皮、香叶、罗汉果、紫蔻、砂仁、肉蔻、肉桂、木香、白芷、三奈、山渣十三香简介 “十三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干等。属调味料,厨房用品,佐料。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应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皮、良、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开使用也可,如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氽汤用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做鱼用三奈和生,即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制作“十三香”时原料必须充分晒干或烘干,粉碎过筛,而且越细越好。每种原料应该单独粉

碎,分别存放,最好将其装在无毒无异味的食用塑料袋,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儿。使用时并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适量,因为桂皮、丁香、茴香、生以及胡椒等料,它们虽然属于天然调味品,但如果用量过度,同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诱变性,所以使用时应以“宁少勿多”为宜。 十三香调料各种成份的性味及营养价值 1、八角:性辛温、理气止痛,温中散寒,是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2、丁香:辛温、香气浓烈,温肾助阳,温中止吐。 3、山奈:辛、苦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少用。 4、山渣:性酸,消食化积、散瘀行滞,对高血压高血脂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一般以温煮为好,当茶饮也有良好的收效。 5、小茴:辛温、理气和胃、祛寒止痛,是烧鱼的常用调料。 6、木香:有广木香、云木香两种,行气止痛,气味浓香,但配料时少用。

食用香精如何选择

食用香精如何选择? 食用香精,由各种食用香料和许可使用的附加物调合而成,用于 使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也是食品添加剂中数目最多,利用面较广 的一类添加剂。面对那么多的香精品牌,我们应怎样选择一款得当我们食品的食用香精牌子呢?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我日常所积累的一些经验,是如何根据不同 的问题和角度去深入透彻了解各品牌在使用食用香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怎样才可以选择符合本身产品的香精品牌。 方面一:清楚的定位,给自己的产品一个明确的定位 考虑产品的成本?产品中添加香精的用量为多少?使用进口香精还 是进口香精效果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等等..进口香精不仅原料好,稳定性高,而且味道留香时间长,但相对价钱多一些,而国产香精稳定性较差,价格相对 便宜。因此,我们在选择香精品牌前,首先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个明确的要求和 方向,才能更精准。 方面二:要根据产品的特点来选择适合产品的香精。 像冰棍,蛋糕,薯片等这些食品中,那些是应该用水溶性香精?哪些是油溶性香精?甚至是乳化香精?这个问题是需要自行考虑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应该在市场上找到一个参照品,所谓的参照 品就是与你需要开发的产品味道相似的样品,下面我举个例子:很多人以为红薯香精只有一种,其实并不是,红薯味香精分有好几种种类,有烤地瓜的味道, 生地瓜的味道,紫薯的味道,红薯的味道,地瓜味重一些的,留香时间长之类 的等等。所以,像这些特质只是简单的话语用来描述的话,是无法来测试的,会浪费更多时间去调试,面对这样的问题,只有是去市场上找到类似的风味来做 以参照。 方面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香精品牌? 其实这点并不困难,如果做好上面的两点,那么选择香精的问题 就迎刃而解?,市面上香精品牌数不胜数,当然也是低中高等品牌存在的差异性,例如在中高端市场上运用的比较广泛的品牌-日昇昌,他在研发投入和产品种类创新方面都做得很卓越,成为其他品牌的模仿对象,特别是在咸味、水果、海鲜这3点尤为突出,处于领先地位。除此之外还有沃开德、依克塞汀等香精 品牌也是不错的,但主要是针对低端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的厂家。 其实香精品牌不难找,我们大可参考一些进口大品牌商家采用的 香精品牌,例如像思念、雀巢、康师傅这些大客户都是使用日昇昌,而这些大 客户基本都是从青岛日昇昌这边采购的香精。正所谓“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 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_上!”

香精香料在食品中的应用知识(doc 9页)

香料、香精在食品中的应用 1、基本概念 1.1 香料 香料(Perfume )亦称香原料,是一种能被嗅出气味和被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质,是用以调制香精的原料。香料的分类为: 1.2 香精 香精(Perfume Compound )亦称调合香料,是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多种香料的混合体,香精具有一定的香型,如玫瑰香精、茉莉香精、薄荷香精、菠萝香精、柠檬香精等。 1.3 香的本质 香气和香味都是芳香成分的质与量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客观存在,香原料和香精所含香成分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是物质内容,而香气和香味则是其表现形式,对香类型的确定,除香成分的客观因素外,还有感官判断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1.4 香精的组成 由于一种香料很难满足人们对加香产品香气或香味的需要,所以调香师往往根据加香产品的性质和用途,将数种乃至数十种{ 天然香料 人造香料 { 植物性天然香料 动物性天然香料 { 合成香料 单离香料 香料

香料调配成调合香料,即配成香精以后加入各种香产品中。一个比较完整的香精配方应该由主香剂、辅助剂、头香剂、定香剂等4种或由头香、体香、基香等3种类型的香料组成。 1.4.1 头香头香(Top note)亦称顶香,属于挥发度高、扩散力强的香料,在评香纸上的留香时间在2h以下。由于留香时间短,挥发以后香气不再残留,头香赋于人们最初的优美感,使香精香气富有感染力,作为香精的第一印象是很必要的。 1.4.2 体香体香(Boby note)是头香之后的香气,是香精的主体香,具有中等挥发程度,在评香纸上的留香时间为2~6h,体香香料构成香精香气的特征,是香精香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4.3 基香(Basic note)亦称尾香,是指香精的最后一段香气,基香香料的挥发度低,富有保留性,在评香纸上残留的香气在6h以上,如麝香的香气可残留1个月以上,基香香料不但可以使香精香气持久,同时也是构成香精香气特征的基本部分。 2、香料、香精在食品中的作用 在食品中香料、香精起到了引起食欲、促进食欲的作用,因而是食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香精、香料对产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清新自然正是食品行业使用香精、香料期望达到的目的,而各种香精的巧妙搭配,可使产品棉上添花。 2.1 辅助作用 某些原来具有较好香气的制品,由于香气浓度不足,通常要通过选用香气与之相对应的香料、香精来衬托。

香精香料知识 (1)

香精香料在日化行业的应用 香料香精在日化行业中,仅仅起到赋香的作用。香料香精作为产品的一个成分,她的安全性和对配方的稳定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同时,作为一般的消费者,产品的香气是他们判断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加入产品中香精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以下,我贴一篇选自由汪氏父子和香料行业一些老前辈们(如黄致喜)共同编写的《日化调香术》中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这篇文章从调香的角度阐述香料、香精的持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希望对大家在今后的选香过程中有所帮助。 香料、香精的持久性,稳定性的安全性 香料、香精的质量,除表现在其香韵和扩散能上外,它们香气的持久和稳定程度,在加香成品中是否会引起变色、变质或影响其使用效果以及对人体是否安全无害等问题,也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调香工作者在香精处方时必须根据加香成品的特点要求,慎重地选择合适的香料品种和恰当的用量,并且要在通过应用试验,取得符合各方面的要求后,才可定方。不然,有些香精在初配时,香气持久性减退,或是留香时限缩短、或是影响加香成品的色泽和使用效果,甚至导致人体某些器官或肤发的损害等等。这此问题,对调香工作者来说,都应予以严肃认真的注意。换句话说,也就是加香成品,不能由于香精的使用而引起不后果。 我们知道,香精是由香料(有时还有辅助原料或溶剂)组成的。一般地说,如果选用香料的品种与数量都恰当,基本上可以判断该香精的各项质量情况,但是,香精在配制成后,在储存过程中或在加香介质(基质)中,各个香料之间、香料与介质(基质)中的组成份之间,往往会发生物理化学的变化。其中有些变化会影响该香精的香气持久性、稳定性、甚至安全性,调香工作者不可对此忽略。 持久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对于香精来说是三个联系起来的要素,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考察,其中尤以持久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 持久性 在调香技艺中,香气的持久性或留香能力是与定香(保香)作用密切有关的。所谓香气持久性,是指香料或香精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压力、空气流通度、挥发面积等),于一定的介质或基质中的香气存留时间的限度。换言之,也就是留香能力。时限长者持久性强(留香久长),短者持久性弱(留香短暂)。除了特殊的原因或要求外,我们总是希望持久性越强越好,留香越久越好。消费者对加香成品的香气要求,往往也是这样的。不过,对调香工作者来说,仅仅是香气持久还不能认为完好,还要使香气尽量长久地保持其原来的香型或香气特征,才为上乘。 一种香料香气持久性的强弱,人们可以用嗅感评辨法,也可以用嗅感评得出结论。考察香精香气持久性的强,弱或久暂,特别是在加香成品中时,就要比香料复杂得多了。因此,正如前面已经讲述过,这里不单纯是香气的时限,而且还有它的香型或香气特征的稳定或持久性问题。如只用仪器测试,是难于得出满意的结论。目前,用人的嗅感去评辨香精(包括在加香产品中的)持久性(包括稳定性),仍是较简便、快速而有效的途径。当然我们可辅以顶空分析(Head space analysis)的结果来综合评定。 香料香气的持久性,大体上与它们的分子量(或平均分子量)大小、蒸气压的高低、沸点(或熔点)的高低、化学结构特点或官能团性质、化学活泼性等有关。一般地认为,持久性强的

生物技术在香精香料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香精香料生产中的应用 天然香料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促进了香精香料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尽管传统的化学合成和天然提取方法还在起重要的作用, 但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香料化合物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微生物发酵来模拟植物次级代谢过程可生产出香料化合物, 而且这些香料化合物已被欧洲和美国食品法规界定为“天然的” 。这种标识体现着市场的一种强烈要求。 1 历史 自从啤酒、葡萄酒和乳酪等相关发酵产品的问世, 微生物发酵过程一直在食用复杂香味物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整合作用。当代生物技术已从手工工艺进化到大规模工厂化生产。150 年前,苯甲醛是第一个被鉴定的香料化合物(LiebigandWohler 1837)[1],而香兰素的分离、鉴定和合成标志着当代香料工业真正的开始(TiemannandHaar mann 1874, ReimerandTiemann 1876)[1],第一篇有关微生物香料的综述发表于1923年[2] 。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经典的有机分析方法就被刚刚发明的气相色谱所取代, 这一技术也促进了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发展。近年来, 有关利用微生物生 产香精香料的文章发表越来越多(Armstrongetd 1993, Berger 1996, Ta keokaetal 1995)[3-5]。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筛选可产生芳香化合物的微生物菌种上, 而现今微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 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提高生物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全世界香精香料工业的规模是巨大的,1994 年估计有97亿美元, 同时约有6400种天然香料和10000 种合成香料为人们所掌握。其中常用的有几百种, 每年生产规模在 1 吨以上的香料约有400 种。现在, 每年有几千吨非挥发性香料化合物, 如甜味剂、酸味剂和咸味物质是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的。尽管生物工程应用于挥发性香料化合物的研究只是最近才成为热点(Haged ornandKaphammer 1994)[6],但是进入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已经存在,主要为脂肪族羰基化合物、羧酸酯和苯甲酸酯,包括内酯、香兰素和一些特殊化合物(Cheetha m 1996)[7] 。 2 香料生物技术使用香精香料的产品(如方便食品、饮料、化妆品、去污剂)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要求业内企业要有全新的策略来生产芳香化合物。全世界约有80%的香精香料是由化学法合成的, 然而在德国(1990 年)约有70%的食用香料是天然的(Ahrahamet .a l .)[1], 这一趋势要归功于新型营养健康生活观念的建立。上述“天然的”标记对于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香料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香料在价格上差距是巨大的, 例如每公斤合成香兰素的价格为12 美元左右, 而每公斤从香荚兰豆提取的香兰素是4000 美元。此外, 生物技术还会显现出其它的优点, 香料是生物活性物质, 手性对其香味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生物催化剂可选择性地催化合成出手性化合物。生物技术进一步的优点是: 1. 独立于农业之外, 可不受于地方不利环境条件所限制。 2. 可利用工程技术方法进行放大和工业化生产, 产品易于回收。 3. 可为发展中国家保护天然资源。 2.1 由代谢路径到目标香料化合物高等植物精油、果汁、植物提取物和一些少量的动物长期以来是天然香料的唯一来源, 而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植物细胞和酶的单步生物转化

香料在烹饪中的应用秘方

香料在烹饪中的应用秘方 香料在烹饪中的应用秘方 香料,英文一般用spice,指称范围不同,是一种能被嗅觉嗅出香气或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是配制香精的原料。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能用于调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按其来源有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按其用途有日用化学品用香料、食用香料和烟草香料之分。在化学工业中,全合成香料是作为精细化学品组织生产的。今天要谈到是药材型香料,在中国传统烹饪中的应用方法及起到的作用。香料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初步处理,否则用来烹调后会产生很多黑沫,影响最终的烹饪效果。说到香料的初加工方法,其实不复杂:取香料沸水下锅,大火焯水20秒以内,捞出。如果是大型的香料,比如草果、荜拨,可以将其放入烤箱内(面火80℃、底火60℃)烘干水分;如果是小型的香料,比如丁香,可以先用电风扇将其吹干,再放入干锅内小火炒干水分。炒鱿鱼有自制料包海鲜原料在烹调时一般是不加入香料的,但是炒鱿鱼有些例外,烹调时我们加入了自制的香料粉,成菜口味非常棒。香料粉的做法:王守义十三香50克,辣椒面30克,白芝麻、孜然粉各10克,混合均匀即可。烧牛尾加自制香料酱 在卤猪尾或卤猪蹄等异味比较重的食材时,我加入了自制的

香料酱,做好的成品香味很浓郁。香料酱的做法:锅内放入花生油100克,熟猪油、炼香的鸡油各25 克,烧至四成热时,放入蒜蓉、干葱蓉各30克炒香,再放入香辣酱、瓶装干锅酱各200克,香料(八角2粒,草果1个,香叶2片,孜然粉、王守义十三香、小茴香各20克,干辣椒30克),酒酿、豆豉各60克,炒出香辣味后撒入白芝麻10克即可。啤酒炒鸡料价值5000元的配方 为了做出味道最好的炒鸡,我花了5000元购买了一个酱料配方,给大家分享一下:(批量制作)锅内放入色拉油9千克、牛油2500克,烧至五成热时,放入生姜600克,葱段、大蒜各1千克爆香,再放入焯水并烘干水分的香料(花椒450克,干灯笼辣椒4500克,香茅草48克,丁香12克,小茴香108克,白豆蔻、草果、砂仁、甘草、陈皮、香叶各30克,山柰20克,肉豆蔻120克,桂皮、百里香各90克)小火炒香,最后放入郫县豆瓣酱、二锅头白酒各500克,永川豆豉75克,冰糖300克,啤酒640毫升,小火熬香。羊肉专用料包 桂枝、白胡椒各600克,砂仁、草豆蔻、干姜各100克,白豆蔻、肉豆蔻、孜然各300克,花椒50克,草果、小茴香各400克,丁香、良姜各200克。以上香料混合后放入烹调羊肉的锅内,即可遮盖羊肉膻味。腌五花肉加简易香料粉 在腌制五花肉时,我们加入了少量的简易香料粉,成品香味

香料香气特征及在香精中的应用

香料香气及应用 1.呋喃类香料是高档肉味香精配方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香料,其中呋喃类含硫化合物香味特征性最强,用于提高逼真性。(肉香,烤肉香做香韵之用)。 2.煮牛肉:2-甲基-3-甲硫基呋喃 烤牛肉:2,3-二甲基吡嗪 烤肉香:含有糠基和硫的化合物 烟熏香:2-乙酰基呋喃2-丙酰基呋喃 熟肉香:2-甲基-3-糠硫基吡嗪 烤肉香:2-乙酰基噻唑(牛味) 烤肉香:4,5-二甲基噻唑2,4,5-三甲基噻唑 2,4-二甲基-5-乙酰基噻唑 烟熏香:2-乙氧基噻唑 烤肉香:2-噻吩基二硫 增肉汁:3-甲基-1,2,4-三硫环己烷 鸡肉香:1,6-己二硫醇(0.5%的稀释液) 烧鸡香:1,8-辛二硫醇 葱爆肉:2,3-丁二硫醇 焦糖香:乙基麦芽酚呋喃酮 炖鸡味:反,反-2,4-癸二烯醛V-十二内酯 脂鸡味:反,反-2,4-壬二烯醛等二烯醛 强烈的肉香:四氢噻吩-3-酮 咖啡味的烤牛肉香:甲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 咖啡味的烤香:糠基硫醇(咖啡醛) 金枪鱼味的烤肉香:双硫醚 3. “2,5-二甲基-3-丙硫基呋喃”本身具有良好的肉香和烤肉香,同时具有奇妙的合香作用,有助于降低配方中水解植物蛋白的特殊气味,稳定并圆和配方中的其他肉香组分,赋予配方肉香和洋葱香。 4. 钟胡椒香:甲氧基吡嗪

烤坚果香:烷基吡嗪 爆玉米花香:乙酰基吡嗪 饼干样香:2-甲基-3-甲硫基吡嗪 面包皮香:2-甲氧基-3-乙酰基吡嗪 5. HVP样香:2,5-二甲基-3-糠酰硫基呋喃 炖牛肉香:双四硫 炖肉香:双二硫(饱满) 鸡汤香:1-巯基-2-丙酮 2,5-二甲基-2,5-二羟基-1,4-二噻烷 海鲜样香:1,4-二噻烷 炖鸡香:1,2-辛二硫醇 猪肉香:甲基糠基二硫 酱油香:乙酰丙酸甲硫基丙酯 虾味:N-(3-甲硫基丙烯基)-哌啶 鱼腥味:N-(3-甲硫基丙烯基)-二乙胺苯乙胺酱菜香:3-甲硫基丁醛 蘑菇味:1-甲硫基-2-丁酮1-辛烯-3-醇 油炸鸡:2,4,6-三异丁基-1,3,5-二噻嗪 土豆味:2,5-二甲基吡嗪 咸猪肉:2,4,6-三异丁基-1,3,5-二噻嗪 番茄味:2-甲硫基甲基-2-丁烯醛2-异丁基噻唑炒鸡蛋:4,5-二甲基-2-呋喃基-1,3-二噻五环 蛋黄味:2,5-二甲基-2,5-二羟基-1,4-二噻唑 生肉血腥:巯基戊酮 奶油味:丁二酮 羊肉味:4-甲基辛酸 羊乳干酪:2-甲基丁酸

软饮料2常用的原辅料4次课

教案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附记 1.1 天然甜味料 (1)商品食糖和蔗糖 商品食糖是饮料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没有它就不能生产饮料制 品。商品食糖是从甘蔗或甜菜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蔗糖具有吸湿性,当含不纯物时,吸湿性增加。正常水分含量下,30℃ 时保存白砂糖的相对湿度不应超过75%。 蔗糖的标准和质量评定 质量标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 质量要求和评定 基本要求:纯净度要高、食糖成分的含量、水分、清净度 评定:感官评定、理化鉴定 蔗糖的加工性能 溶解性:低温下也有比较大的溶解度。 粘度:受温度和浓度的影响。在预先配置糖液备用时,以55% ~ 58%浓度较适宜。甜度:10%时有最适浓度,20%时为粘稠、浓厚不 易消散的甜感。 水解和褐变 (2)葡萄糖 种类:结晶葡萄糖、无水α-葡萄糖、无水β-葡萄糖果汁饮料以 12~13%的葡萄糖代替蔗糖,甜度不降低。 葡萄糖作为甜味剂的特点: 能使配合的香味更为精细无蔗糖那样令人不适的浓甜感(20% 以上)有较高的渗透压,约为蔗糖的2倍固体葡萄糖溶解时吸热,给 人以清凉感在蔗糖中混入葡萄糖,有增效作用。 (3)果糖 (4)果葡糖浆 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90%的果糖糖浆55%的果糖糖浆 (5)糖醇类 山梨醇:在食品工业中,有良好的清甜爽口性与吸湿性,是制 取口香糖或其他功能性食品的好原料;不提高血糖值。 木糖醇:甜度约为蔗糖的70%-80%,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 麦芽糖醇:由麦芽糖还原制得的一种双糖醇。甜度约为蔗糖的 85%~95%。几乎不被人体吸收,是健康食品的一种较好的低热量甜 味料。大量摄取可产生腹泻。 (6)糖苷类 甜菊苷:从甜叶菊叶中提取得到;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 热稳定性强。着色性极弱,不易分解,属于非发酵性甜味剂;溶解速

食用香料香精的应用与食品安全研究(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用香料香精的应用与食品安 全研究(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食用香料香精的应用与食品安全研究(新 版) 摘要: 食用香料香精是食品添加剂中数量最多、使用面较广的一类添加剂。本文根据食用香料香精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食用香料香精的产品和新技术研究方法的应用,并通过我国的食用香料香精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用香料香精;应用;食品安全 正文: 1.食品香味的来源及食用香精的功能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在追求食品的健康、营养、卫生的同时亦看重食品的时尚口味,传统食品口味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市场需要更多的新口

味来满足人们愈来愈挑剔的味觉。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双重刺激为食用香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食用香精香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加工食品中,离不开食用香精香料。 食品的香味是食品的灵魂,食品的香味是由食品中所含有的微量香味成分产生的,这些香味成分都是低分子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50至300之间,但品种很多目前,在各种食品中已经检测出的香味成分一般有几百种至上千种,2003年已公开的有2068种[1]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用香料名单的香料到2005年有1442种,但它们在食品中的含量很低,许多是ppm(mg/kg)级,总量也在百分之一以下。食品香味成分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在生长过程或存放中产生的,如水果蔬菜的香味,二是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如煮肉、烤肉、米饭等的香味,三是人为添加的,如汽水、果酒的香味,从整体上讲,食品中源于上述三种途径的香味物质,在化学结构上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由构成生命体系最基本的五种元素C、H、O、S、N组成的 食用香精是为了提高食品嗜好性而添加的香味物质,由可安全

食用香精应用工程师

简历编号:******* 章** 女(未婚) | 23岁(1990) | 1.0 年工作经验 | 食品科学与工程 户 籍:河南 学校:南阳理工学院(本科) 所在地:河南-郑州市-金水区 求职状态: 处于离职状态,可立即上岗 意向职位: 化验/检验/质检/测试员 | 食用香精应用工程师 | 美拉德反应工程师 一个星期 到岗 面议 月薪 工作地区: 福建 | 江苏 | 山东 以往职位: 商务[7个月] | 化验员[7个月] | 研发助理[3个月] 工作经历 化验员 [7个月,2012-06/2013-01] 广东江大和风香精香料有限公司 (100 - 499人),股份公司,2500元/月薪 工作描述: 毕业后进入江大和风公司质检部,主要是从事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的微生物检测工作,同时也 能够进行水分、盐分和氨基酸态氮等简单的理化检测工作。工作中将原始数据清晰记录、整理统计以及将质检报告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共同总结产品中易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策略,以达到把好产品质量关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基本资料 现居住地: 河南-郑州市-金水区 身 份 证: 3***************X 国 籍: 中国 现 有 职称: 籍 贯: 河南 普通话程度: 良好 民 族: 汉族 计算机能力: 计算机二级 婚姻状况: 未婚 身高 体重: 152 CM / 45 KG 政治面貌: 团员 语言类别一: 汉语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语言类别二: 英语

研发助理 [3个月,2012-02/2012-05] 长春春润香精香料有限公司(50 - 99人),私营企业,1800元/月薪 工作描述: 2012年2月~5月在春润香精厂技术部研发室实习 在春润香精厂实习期间担任研发助理的职务,协助技术总监做牛肉膏、猪骨高汤及鸡膏各种 热反应和酱菜型咸味香精的调配工作,同时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改进方案及工作总结等。教育经历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 [2008-09/2012-06] 专业类别: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育描述: 技能特长 有香精香料研发助理的实习经验,能快速适应工厂环境; 有食品检验工高级证,有一定的食品检验经验; 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个人评价 本人坚强乐观,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高度的责任心,能通过不断学习改进并提高工作效率;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食品检验工高级证书,能够胜任食品检测工作。

香料香精的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香料香精的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1.香料香精的发展史 食用香料是一类能使嗅觉器官感受到气味的物质,由于有些物质具有刺激味觉器官的能力,故常将凡能刺激味觉或嗅觉器官的物质统称为“风味物质”。也有一些称为香料的前驱物质,在食品烹调或加工过程中因受热等原因而产生香味,就食品添加剂而言,食用香料是指能赋予食品香气为主的物质,个别食用香料兼有赋予食品特殊滋味的能力。香精是由多种香料(有时加有一定量的溶剂和其它添加剂)调配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香型、可直接用于产品加香的混合物。 香料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黄帝神农氏时代,早有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当时人类对植物挥发出来的香气已经非常重视,又加以自然界花卉的芳香,对它产生了美感。因此在上古时代就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拜福,清净身心之用,同时也用于祭祀和丧葬方面。后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上。我国在夏、商、周三代前就开始了对香料的使用。在1897年,开掘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曼乃斯等墓时,发现美丽的油膏缸内的膏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该物品现可在美国和开罗博物馆内看到。当时的僧侣可能是采集、制造和使用香料、香油或香膏者。印度、希腊等文明古国也是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 公元前1729年就有香料贸易,公元前370年希腊著作中记载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香料植物,还提出了“吸附”、“浸提”等方法。至14世纪,阿拉伯人经营香料业,开始采用蒸馏法从花中提油,提取玫瑰油和玫瑰水。中世纪后,亚欧有贸易往来,香料是药品之一,我国香料随丝绸之路远销西方。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我国对香料十分重视。15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和伽玛氏环球旅行者也来中国探索香料。 1370年,第一只用乙醇的香水———匈牙利水出现了,开始只是从迷迭香中蒸馏制得,其后才逐渐从薰衣草和甘牛至等植物中制得。自1420年,在蒸馏中采用蛇形冷凝器后,精油发展迅速,然后在法国格拉斯生产花油和香水,从此成为世界著名的天然香料(特别是香花)的生产基地,此后各地也逐步采用蒸馏提取精油。同时从柑桔树的花、果实及叶子中提取精油,这样就从香料植物固体转变成液体,提取了植物中的精油,这是划时代的进展。那时的调香比以前采用纯粹的天然香料

香料的使用规律(整理)

香料的使用规律 一、香料的分类 香料的主要作用在于:去除各种烹饪原料所含的异味,赋予食品以香味,并具有杀菌和增进食欲的功效。烹调中有时单味使用,有时多味组合使用,有的制成粉末状,有的制成酱状、油状使用,恰当的用好各种香辛料,不仅能突出原料本身的味道,还能赋予菜品丰富的香味。 【分类及特性】 香辛料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香辛料能给食品赋予香,辛、麻、辣、苦、甜等滋味,广义的香辛料是泛指香料、香精等。我们讲的是狭义上的香辛料,下面来分类(香料一般可分为芳香和苦香两大类): 【按风味特征分类】 酸香:柠檬。 甘甜:肉桂、甘草.玉竹、麦冬。 辛辣味:辣椒、生姜,胡椒、芥末、草果、小豆蔻、大蒜、葱头。 麻味:花椒。 苦味:陈皮、砂仁。 五味俱全:五味子。 着色性:红辣椒、姜黄。 香和味兼有:肉桂、丁香、大茴香、小茴香、芫荽、白芷、肉豆蔻、大蒜、洋葱、香芹、花椒。 芳香性:百里香、月桂叶、小豆蔻、芫荽、牛至。 【按植物的利用部位】 果实:胡椒、八角、辣椒、小茴香。 叶及茎:薄荷、月桂、香菜、百里香、马郁兰。 种子:芹菜、小豆蔻、芫荽。 树皮:肉桂。 鳞片:洋葱、大蒜。 地下茎:姜黄、姜。 花蕾:丁香、芸香料。 假种皮:肉豆蔻。 果荚:香荚兰。 柱头:香红花。 1、芳香类香料主要有: 八角(又称大茴香、大料)、桂皮(又称肉桂)、桂枝、丁香(又称雄丁香)、香叶(又称桂树叶、月桂叶)、小茴香、辣椒、花椒、孜然、麝香、檀香、沉香、莳萝、防风、白苏、紫苏、甘草、薄荷、藿香、罗勒、留兰香、迷迭香、百里香、甘牛至(鼠尾草)、甘松、香茅草、牛膝萆、玫瑰、桂花、茉莉花等。 1)桂皮(即肉桂、月桂):味甘、辛。 主要起芳香调味作用,用法广泛,卤、酱食品必不可少,可增加食品复合香味。 2)甘草:味甘。 烹调中可赋甜增味,去异压腥,且有防腐功能,各菜系卤水均大量使用。 2、苦香类香料主要有: 肉豆蔻、白豆蔻、红蔻、草豆蔻、草果、木香、香砂、砂仁、山奈、郁金、山姜、良姜、荜菝、白芷、细辛、陈皮等。 苦味香料一般在烹调当中使用量很少,很多苦味香料不可用来制作卤水,但可加工成各种保健食品,及各种特色菜肴。如苍术,味辛、苦。苍术川芎炖甲鱼、苍术良姜炖乌鸡等,都是很好的药膳。 1)白豆蔻:性温、味辛。 在烹调中做香味调料使用,适用于烹调中的煮、焖、炖、卤,与其它辛味调料配合使用,更能增加食品香气,我们常用的咖喱料、五香粉中就有白豆蔻,但量很少,味道类似胡椒粉。

香精及评香知识

一、调香的概念 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单独使用时,常得不到满意的香味,因此把上面两种香料调合而成香气稳定、香味令人满意的香料叫调合香料,在中国我们把它叫做香精。 在最终产品(如化妆品、香皂、食品等)中使用的香料,除少数品种外,绝大多数都用调合香料即香精;?设计调合香料配方的人叫调香师??(??Perfumer );?设计食品香精配方的人叫调味师,?我国也叫调香师(? Flavorist );设计香精配方的过程叫调香;按照配方准确称取香料来制作香精的过程叫调合。 一般说来,组成香精的各种单体香料的香气总是会使人产生“强”、“弱”、“与某种气味相似”、“令人联想起某物”、“臭”、“油腻气味”、“水分多的气味”、“花香”等种种印象,而很少使人产生“美好的气味”这种感受。也就是说大部分香料不具有令人感到愉快的香气(除了一小部分带有水果香气和花香的香料以外)。但是香水、古龙香水、雪花膏等化妆品和食品的气味则可以称为“美好气味”,这是为什么呢?全靠调香师妙手调配之功。这种调配是以香料为素材,象调配鸡尾酒那样把各种香料按一定比例调和在一起即调香。可是,为什么经过调香,气味就会变得芬芳美妙起来呢?从历史上,不知人类是从何时开始掌握这种技术的,?也许与鸡尾酒的起源一样,纯属是偶然的发现。大概也是出于人类从简单到复杂的要求,出于“是否能使气味变得更好些?”、“是否能使香气更持久些?”等此类对气味美好程度的追求。在这些想法的支配下,有些人便开始收集相似的香料,并把它们混合在一起试闻其香气,然后又在混合香料中加入其它喜爱的香料进行试验。在不满足已取得的香气和期望得到更好香气的指导思想下,几乎是本能地、不断地试验下去,在屡经挫折后最终得到成功,调香技术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 从食物来看,除了保持原来新鲜状态、直接端上餐桌的沙拉或水果外,或多或少必须经过烹调才能食用。食物只有经过烹调才会美味可口,从这点来看调香和烹调十分类似。如胡椒十分辛辣不经过调味无法直接食用,与适量的sauce (调味汁)混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美味的效果。因此,?必须充分掌握各种单体香料原有的气味,以及使它们和哪些香料配合,以怎样的比例配合,等等。 二、调香的基本任务、原理和目的 综上所述,目前调香技术分为两大类。一是日用化学品方面的调香术(Perfumery ),另一类是食品方面的调香术(Flavouring Technology )。本书着重介绍食品香精香料方面的基本知识、食品调香术的基本知识及结合食品生产工艺讲授食品加香的基本技术。为使初学者了解香精香料的全貌,简单介绍一些有关化妆品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食品香精的调香也同样重要。 假设有A和B 二种香料,调香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调合,用A、B?这二种香料调配出一种即不是A 也不是B,完全新的香精。调香的原理在于如何取得香气的平衡。调香的目的则在于寻求或追求各香料之间的“和谐美”(? harmony )。和谐是调香师们的座右铭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谐是一种成功的香精应达到的境界。这就要求调香师们必须掌握和熟悉以下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超凡的嗅觉和记忆力,并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调香的基本知识:在用各种香料进行种种调合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体会,掌握“辩香”(评香)、“仿香”、“创香”三方面的基本功,这三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也是学习调香技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即可循序渐进,也可适当的交叉进行,使之相辅相成而不断深入。 所谓“辨香”就是能够区分辨别出各类或各种香气或香味,能评定它的好坏以及鉴定其品质等级。如辨别一种香料混合物或加香产品还要求能够指出其中香气和香味大体上来自哪些香料,能辨别出其中“不受欢迎”的香气和香味来自何处。 首先要掌握目前国内经常在使用的数百种(国外有数千种)单体香料以及近百种香基、几十种成功的香精的性能,熟悉其香气特征,香韵分类,各香料间香气的异同和如何代用等知识,练好“辨香”这一基本功。不仅要把辨香结果记录在纸上,而且要作为记忆长期保存在头脑中,一直到退休。 所谓“仿香”是要运用辨香的知识,将多种香料按适宜的配比调配成所需要模仿的香气或香味。仿香一般有二种要求,一是模仿天然,这是因为某些天然香料价格昂贵,或来源不足,要求我们运用其它的香料,特别是来源较丰富的合成香料仿制出与仿制对象具有相同或较近似的香气和香味的香精,替代这些天然产品;另一种要求就是对某些国内外成功的加香产品和成品香精的香味的模仿。模仿时要注意专利权等事项。

香料的分类及使用

香料一般可分为芳香和苦香两大类。 芳香类香料主要有:八角(又称大茴香、大料), 桂皮(又称肉桂)、丁香(又称雄丁香)、香叶(又称桂树叶、月桂叶)、小茴香、辣椒、花椒、孜然、甘草、紫苏、薄荷、百里香等。 苦香类香料主要有: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萆果、香砂、砂仁、山奈、良姜、荜菝。白芷、陈皮等。 有些特殊的香料如蛤蚧、藿香,迷迭香,柏枝叶等有它们各自的性能、特点和作用,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蛤蚧(又名仙蟾、大壁虎):有补肺益肾、滋阴壮阳、纳气定喘的作用,其体色因栖息环境不同,有褐色、黑绿色、灰褐色等,其气腥、味微咸,主要在潮州卤水和广东卤水中应用,起提鲜和解腻的作用,而且具有稳定性,有防腐作用。 藿香:味辛性微温,可辟秽祛湿。一般在菜肴中多用于烧鱼,取其特殊的香气及去腥之用。 迷迭香(别名艾菊):味辛性温,可发汗,健胃、安神,主要用于西餐中腌制原料(如牛肉)及烧烤类菜肴出香用。 柏枝叶:味苦辛、性温,一般用于熏肉,取其香气。 香料使用的技巧 1、香料在使用时要本着宁少勿多的原则,尤其是荜菝,丁香等香味浓郁的香料一定不要太多,否则会产生一股发闷的味道。 2、香料本身多少都有一些异味和苦涩味,在使用前要想法除去这些异味和苦涩味,芳香类香料中含有的异味和苦涩味较小,用清水浸泡一下就可以去除大部分异味,而苦香类香料中所含的杂质和异味比较多,所以一般采用白酒浸泡,因为**有溶解和渗透作用,使香料牛的异味更容易除去。浸泡时如果香料个大或密实,要敲开再浸泡。 3、因为香料的呈香物质有些是脂溶性的(薄荷、紫苏除外),只经过浸泡后还不能完全挥发出来,还要经过炒制才行。用油炒时要注意用小火低油温,切忌猛火热油把香料炒焦炒糊;香料下锅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出香慢的(如八角、桂皮,草果等)要先放,出香快的(如香茅草、百里香,香叶、孜然等)要后放,以使香料出香趋于一致。一般来讲,出香快是因为颗粒小,出香慢是因为块比较大,所以可将八角、桂皮、草果等敲碎后与出香快的一同下锅。 4、在使用时,芳香类和苦香类要合理搭配:一般情况下芳香类用量稍大些(如八角、小茴香可多放),苦香类用量稍小些(如砂仁放多了会特别苦,荜菝有辣口也不能多放,白芷放多了中药味会特别大);应用时要不同的原料不同对待,不能图省力,包个万能料包来个一劳永逸。在应用时,如果原料腥膻味大,要多加一些去异味的香料,如:加工羊肉时加入一些孜然,加工狗肉时加入一些薄荷等;再就是根据原料的特性,增减各种香料的用量,如:猪肉就要多加些肉蔻、桂皮,鸡鸭等,禽类要多加些山奈和白芷,还离不开少许丁香。 香味料有:八角、茴香、丁香、肉桂、月桂叶等。苦味的有:肉豆蔻、白豆蔻等。做的菜品不同所用香料不一样,一般是香多苦少。做任何菜品香料不能太多了,不压本味效果最好。 在使用中,首先要了解香料的特性,香味的香料容易挥发,而苦味的香料的香味不容易挥发。比如,肉蔻是属于苦味的香料,香味就不容易挥发,相对于砂仁来讲,肉蔻的香味要比砂仁的香味挥发慢。根据所卤原材料的质地放香料,成熟较快的原材料就用容易挥发的香味料,成熟较慢的原材料,所用的带苦味、挥发慢的香料的比例要大些。 分类及特性 苦味香料一般在烹调当中使用量很少,很多苦味香料不可用来制作卤水,但可加工成各

食用香料香精的应用与食品安全研究(通用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食用香料香精的应用与食品安全 研究(通用版)

食用香料香精的应用与食品安全研究(通用 版) 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 食用香料香精是食品添加剂中数量最多、使用面较广的一类添加剂。本文根据食用香料香精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食用香料香精的产品和新技术研究方法的应用,并通过我国的食用香料香精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用香料香精;应用;食品安全 正文: 1.食品香味的来源及食用香精的功能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在追求食品的健康、营养、卫生的同时亦看重食品的时尚口味,传统食品口味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市场需要更多的新口味来满足人们愈来愈挑剔的味觉。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双重刺激为食用香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食用香精香料的应用

非常广泛,在加工食品中,离不开食用香精香料。 食品的香味是食品的灵魂,食品的香味是由食品中所含有的微量香味成分产生的,这些香味成分都是低分子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50至300之间,但品种很多目前,在各种食品中已经检测出的香味成分一般有几百种至上千种,2003年已公开的有2068种[1]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用香料名单的香料到2005年有1442种,但它们在食品中的含量很低,许多是ppm(mg/kg)级,总量也在百分之一以下。食品香味成分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在生长过程或存放中产生的,如水果蔬菜的香味,二是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如煮肉、烤肉、米饭等的香味,三是人为添加的,如汽水、果酒的香味,从整体上讲,食品中源于上述三种途径的香味物质,在化学结构上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由构成生命体系最基本的五种元素C、H、O、S、N组成的 食用香精是为了提高食品嗜好性而添加的香味物质,由可安全食用的挥发性芳香物质、溶剂、载体及某些食品添加剂所组成的具有一定香型的混合体。在食品配料中所占的比例虽然很小,但却对食品风味起着辅助、稳定、补充、赋香、矫味等作用。用于辅助和稳定食品中的固有香气,补充食品中原有香气的不足,给食品原料赋香,矫正

食品添加剂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食品添加剂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2009-08-12 23:36:11) 上海师范大学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研究所胡国华夏红朱明 饮料生产中使用添加剂,可以增强产品的感官品质,赋予产品优良的质地、口感、色泽,防止产品腐败变质,提高产品质量。饮料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主要有甜味剂、酸味剂、香料和香精、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等。 (一)甜味剂 甜味剂是以赋予食品甜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也是饮料生产中的基本原料。 甜度是饮料的基本指标,甜味剂可以使饮料具有适合的感觉。糖酸比是饮料风味调整的重要内容,酸味、甜味的相互作用,可使产品获得新的风味,并保留新鲜的味道。甜味剂的使用还可以掩蔽某些不良的风味。因此甜味剂是饮料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的添加剂。 糖类甜味剂对对食品不仅有调整甜味主目的,还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抗氧化等功效。果葡糖浆因价格低廉而作为取代蔗糖的新甜味剂使用量在不断增加。低聚糖因有调整肠道的作用和非腐蚀性的功能,因此近年来向市场推出了许多新产品。木糖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在日本已被允许使用在特定保健食品和饮料中。果糖低聚糖的甜度与蔗糖相似,但由于耐热性和耐酸性也和蔗糖一样,使用时需注意。大豆低聚糖、木糖低聚糖和半乳糖低聚糖在酸性条件下的热稳定性比蔗糖好,是适用于饮料的低聚糖。异麦芽糖低聚糖除了有浓郁的风味外,还有防止茶类沉淀的效果。龙胆糖低聚糖有苦味,但有赋予添加制品以醇厚风味及屏蔽兑加菜汁和果汁的饮料涩味的效果。麦芽低聚糖经微胶囊包接处理,有包接香味的效果。 糖醇类甜味剂是一类化学性质稳定的新糖源。麦芽糖醇有十分优异的耐热性和耐酸性,还有非腐蚀性和难消化性等生理功能,利用这些特性,可以研制出一些具有功能性的新型饮料。有些糖醇还可在清凉饮料中用来改善其他甜味剂的味质。 使用糖苷类及其他一些高甜度的甜味剂可以减少蔗糖的用量,降低热值和生产费用,还不易诱发龋齿。蛋白糖的味质无任何缺陷,具有清凉而温和的甜味。大多用于pH较低的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和固体饮料等低热值的饮料中。在pH6左右对热的稳定性差,贮存性也不好,因此不添加在咖啡饮料中。甜叶菊苷(甜菊糖)的甜味为稍带清凉、苦味和涩味。在饮料中添加时,只能限制在取代总甜度的10%~20%,同其他甜味料以及同有机酸、有机酸盐和氨基酸等配组联用,可以改善甜味。索马丁添加在饮料中可以蔗糖形成的口感,在给予清凉味的同时突出了风味,尤为柔和。而且对存在加热异味的饮料有屏蔽作用,还能掩盖酸味,很适宜添加于各种碳酸饮料、调制果清凉饮料、西瓜汁饮料和其他果汁饮料及运动饮料等制品中。 (二)酸味剂 酸味剂是饮料生产中仅次于甜味剂的一种重要原料。酸味是水果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酸味的调节,也可以制得口味适宜的饮料制品。 酸味是无机酸、有机酸及其酸性盐所特有的味。饮料生产中使用的多数为有机酸,而且味质不尽相同,这与其阴离子的构成差异有关。通常羟基给以柔和感,羟基多的有机酸酸味较丰盈;羧基具有令人爽口的酸味;氨基产生鲜味和副味。常用的酸味剂中柠檬酸、L-抗坏血酸、葡萄糖酸、苹果酸具有令人愉快的酸味;dl-苹果酸伴有苦味;磷酸、乳酸、dl-酒石酸、延胡索酸伴有涩味;醋酸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谷氨酸和琥珀酸伴有鲜味和异味。几种有机酸并用时,对酸味并没强的效果,但可调节酸味的味质,使之具有某种特点。甜味对酸味有减效作用,咸味对酸味有减效作用,苦味和涩味会使酸味增强。 酸味剂除了提供酸味外,某些还原性强的有机酸还可作护色剂。酸味剂还可作为香味辅助剂,广泛用于调香。如酒石酸可以辅助葡萄的香味;磷酸可以辅助可乐的香味;苹果酸可以辅助许多果汁的香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