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说明书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说明书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说明书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概述 (2)

1.1前版燃气规划综述 (2)

1.2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2)

1.3规划依据及编制原则 (3)

1.4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4)

1.5燃气专项规划编制的原因及必要性 (4)

1.6燃气专项规划的设计原则 (5)

1.7规划目标 (5)

1.8主要规划指标 (6)

第二章城市概况 (7)

2.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 (7)

2.2自然条件 (7)

2.3社会经济 (7)

2.4大气环境状况 (8)

2.5城市规划介绍 (8)

2.6城市能源现状 (9)

第三章气源规划 (11)

3.1气源选择 (11)

3.2气源组分和参数 (14)

第四章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16)

4.1天然气利用方向分析 (16)

4.2各类用户耗热指标 (16)

4.3各类用户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18)

4.4储气调峰 (23)

第五章天然气输配系统规划 (25)

5.1输配系统总述 (25)

5.2天然气次高压管道布置 (25)

5.3天然气中压输配管网布置 (27)

5.4天然气管道穿越、跨越障碍物 (30)

5.5管道防腐 (31)

5.6已建中压管网利用 (32)

第六章天然气场站规划 (33)

6.1场站规划 (33)

6.2LNG储存气化站 (33)

6.3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 (34)

6.4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36)

6.5天然气储配站 (40)

第七章天然气综合管理系统 (41)

7.1天然气综合管理概述 (41)

7.2SCADA系统 (41)

7.3GIS系统 (42)

7.4MIS系统 (42)

第八章液化石油气规划 (44)

第九章安全供气保障 (45)

第十章安全防火篇 (47)

10.1规划依据 (47)

10.2工程概述 (47)

10.3火灾爆炸危险分析 (47)

10.4防火、消防以及安全生产措施 (47)

10.5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49)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54)

11.1概述及编制依据 (54)

11.2工程概况 (54)

11.3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54)

11.4主要防范措施 (55)

第十二章节能专篇 (57)

12.1编制依据 (57)

12.2能耗状况和能耗分析 (57)

12.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7)

第十三章组织结构、劳动定员和后方设施 (60)

13.1组织结构 (60)

13.2劳动定员 (60)

13.3后方设施 (60)

第十四章主要工程量及建设实施计划 (62)

14.1六安市主要燃气项目工程量 (62)

14.2建设实施计划 (62)

第十五章投资估算 (64)

15.1编制范围 (64)

15.2编制依据 (64)

15.3项目建设投资 (64)

15.4资金筹措 (64)

15.5其他说明 (64)

15.6附表 (64)

第十六章效益分析 (67)

16.1经济效益 (67)

16.2社会效益 (67)

16.3环境效益 (67)

第十七章结论和建议 (68)

17.1结论 (68)

17.2几点说明 (68)

17.3建议........................................................... 68 附件:

附件1:关于编制燃气专项规划的委托书附件2:六安市燃气专项规划评审意见

前言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9′,北纬31°46′。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城市燃气工程是一项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是城市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对于优化城市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6月,继“川气东送”长输管道安徽省天然气肥西—六安支线开工建设之后,其六安末站—六安门站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开工建设,并于2011年12月初正式通气。该工程以“川气东送”长输管道气源为六安城区管网供气,形成兼有输气与储气功能的城市天然气管网系统。该工程的建成通气,一方面为六安平稳安全供气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将带动燃气管网在六安市的全面敷设,为燃气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由于城市建设及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六安市的发展目标,编制相应的燃气专项规划已迫在眉睫。

为引导六安燃气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六安市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2012年5月受六安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委托,廊坊市城乡规划设计院与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8月29-30日,安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六安市主持召开了《六安市燃气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会后我公司在充分听取与会专家及各部门领导评审意见后,于2012 年11月完成《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规划文件分为规划文本、规划图册以及规划说明书和规划资料汇编。

在规划资料收集和编制过程中,得到当地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六安新奥燃气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第一章概述

1.1 前版燃气规划综述

六安市曾于2005年编制了《六安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燃气专项规划》,该版规划在近几年的城市燃气工程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一定的燃气系统雏形。近期由于国内燃气形势和政策、城市战略目标和定位等发生了变化,前版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要求,需进行调整。本次规划是在新版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现有燃气实施及燃气市场情况,充分分析、论证并制定的。

1.1.1 前版燃气规划内容介绍

规划范围:六安市区。

规划年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规划气源:近期(2005-2010年)主要以液化天然气为气源,远期(2011-2020年)利用西气东输工程的管输天然气,实现气源配置的多样化,互为备用,从而减少风险,保证稳定供气。在天然气普及过程中,液化石油气仍然作为六安市的补充气源。

供气规模:近期六安市区规划年用气量为1323万立方米/年,平均日供应规模为4.32万立方米/日;远期六安市区规划年用气量为9987万立方米/年,平均日供应规模为31.47万立方米/日。

LNG储存气化站规划:站址位于城区北侧,解放北路西侧,站地面积为15亩,供气规模为50000立方米/日,小时供气能力6000 立方米/小时,设置100立方米LNG立式储罐2台。

天然气门站规划:站址位于六安市东侧,皋城东路北侧,东古城遗址南侧,占地面积为14.4亩,出站进入中压管道最大流量35000标准立方米/小时,进站高压管道设计压力4.0兆帕,出站中压管道设计压力0.4兆帕,出站中压管道运行压力0.2-0.3兆帕。

CNG汽车加气站规划:建设1座能同时给CNG槽车和汽车的加气母站和3座为汽车加气的子站。加气母站位于门站内,供气能力为6.0万立方米/日。

城市输配系统规划:中压管道设计起点压力为0.4兆帕,调压柜出口压力为3000帕,调压箱出口压力为2600帕。城区采用中、低压两级管网系统,小区域调压站与楼栋调压相结合的方式供气。

1.1.2 前版燃气规划实施情况

城市燃气工程大部分按规划实施。其中1座加气母站、2座CNG加气子站、1座LNG储存气化站已建设完成,天然气中压管网按规划实施已初具规模;规划中的门站已经建设完成,“肥西—六安支线”六安末站—六安门站天然气输气管道也已建成通气。截止到2011年,六安市区共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4.3万户,公建用户150家,工业用户11户,天然气汽车1550台,公建和汽车用户发展迅速,而居民和工业用户发展较为缓慢,2011年六安市区年用气量达到2276万标准立方米,超出原规划预期。

1.1.3 问题分析

由于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改变和燃气行业的不断发展,六安市迫切需要制定下一轮规划,六安市燃气建设现存在以下问题:

1)长输管道的气源发生了改变;

2)城市总体规划区域、人口、期限等均已调整,新的供气规模有待于确定;

3)部分大工业用气用户的出现及规划道路的改变导致六安市的天然气中压管网规划需要重新调整;

4)居民天然气利用关系国计民生,应大力发展居民用户天然气市场;

5)由于LNG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对LNG加气站进行规划;

6)随着国家对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措施提出的相关要求,六安市需要应急气源规划。

1.2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1.2.1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安徽省“合肥经济圈”的建构,依托中石化“川气东送”长输管线,根据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规划建设燃气城市管网,向终端用户输送和销售洁净、高效的燃气商品;积极开发居民、商业、工业、CNG、LNG汽车等下游市场;通过燃气综合利用带动全市能源结

构改善、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高环境质量及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1.2.2 规划目的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编制目的是在满足六安市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加快发展的要求下,科学合理地对六安市民用、商业、工业、汽车燃气的市场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同时提出保障六安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燃气供应措施。根据燃气利用市场,结合六安市燃气利用现状,制定目标和措施,确保六安市燃气利用的总体目标达成。

1.3 规划依据及编制原则

1.3.1 规划依据

1)六安市燃气专项规划项目设计委托书

2)六安市各类用户能耗现状调研资料

3)《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4)《六安市产业承接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2030)》

5)《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总体规划(2010~2030)》

6)《六安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燃气专项规划(2005~2020)》

7)规划基础资料(包括气象、环保等资料)

1.3.2 编制原则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实行分期气化、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为远期留有一定发展余地。

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用户市场调研,科学预测各类用户的燃气需求量及发展梯度,并满足其工业发展的需要。

3)规划气源以清洁环保、优质经济、长期稳定供应和安全可靠为原则。输配系统统筹解决调峰问题,满足各类用户的用气需要。

4)管网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并根据气源位置和各类用户用气量综合确定;规划地下燃气管网主干管道走向,符合城市道路长远规划和各类用户分布的要求,尽量避免在管道可用期限内开挖道路致使改建或重建燃气管道,做到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5)以满足市场需要、安全、可靠、稳定供气为目的,统筹考虑,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燃气设施,合理配置全市燃气资源,优化系统方案。

6)合理规划六安市各类用户用燃气工程建设分期,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扩大供气范围。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关系,以近期为主,做到近、中、远期相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7)坚持科学的态度,运用详实的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本规划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切实可行,造福于民。

8)合理选择各种参数,优化设计方案,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建立一个适度的燃气供应系统。

1.3.3 遵循的法律和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

9)《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3号)。

1.3.4 遵循的规范和规定

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0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02(2006年版)

4)《城镇燃气技术规范》 GB50494-2009

5)《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 GB/T13611-2006;

6)《天然气》 GB17820-1999;

7)《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GB/T9711-2011;

8)《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2008;

9)《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GB15558.1-2003;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

15)《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50493-2009

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1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19)《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2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2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2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

2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26)《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DBJ/T13-133-2011)27)其他现行规范、标准和规定。

1.4 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1.4.1 规划范围

依据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六安市行政辖区范围,用地面积为17976平方公里。本燃气规划以六安市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周边重点城镇为主,具体如下:

中心城区:北至沪蓉(陕)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到三元河,西到商景高速。包括现状城区8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范围、以及与之相邻的三十铺镇、新安镇、城南镇、徐集镇和城北乡的部分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周边重点城镇:三十铺镇区、产业承接集中区和城北片区。

其他区域: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叶集试验区以及中心城区周边平桥、城南工业园、其他乡镇等。

注:其他区域本规划不对其进行用气量预测,仅对其供气方案进行规划。

1.4.2 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12年-2015年

中期规划:2016年-2020年

远期规划:2021年-2030年

本规划做到近期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远期规划根据六安总体发展趋势和可能性,提出原则性意见并保持一定的操作弹性。本规划的近、中、远期规划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1.5 燃气专项规划编制的原因及必要性

1.5.1 燃气专项规划修编的原因

原燃气专项规划在《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指导下编制完成,经过几年的发展,原燃气专项规划对六安市燃气工程实施起到了较好地指导作用,但随着形势发展,六安迎来了新的发展,六安城市发展目标、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原燃气专项规划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六安燃气用气市场需求,需要对原燃气专项规划做出相应的修编。

1.5.2 燃气专项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发展形势的需要

城市燃气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泛长三角经济圈”建设的相关举措,以及安徽省“合肥经济圈”的建构,六安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六安市政府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天然气,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从而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六安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2)环境保护的需要

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近年来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把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城市燃料结构作为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天然气的引进为促进环保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将为改善六安市大气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已由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在六安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显得迫在眉睫。

1.6 燃气专项规划的设计原则

1)以国家政策、法规及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六安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工程的经济比较,确定供气区域和供气方式等。

2)详细了解城市现状,并考虑远期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保持与城市建设的同步性,逐步建设,分期实施。

3)坚持实事求是的办事方针,对供气区域内各类燃气用户进行认真调查,在满足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条件下,落实燃气用量。

4)结合燃气输气的工艺特点,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城市输配系统工艺路线。

5)贯彻国家节能和环保的方针政策。

1.7 规划目标

1.7.1 规划近期发展目标

规划近期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11606.0万标准立方米/年,其中居民气化率66.3%,气化居民户数21.5万户;商业用户年用气量1213.6万标准立方米/年;工业用户年用气量2668.8万标准立方米/年;发展CNG出租车2160台,替代率100%,发展CNG公交车561台,替代率85%,发展LNG城际客运车118台,替代率25%,发展LNG重型货车300台,替代率8%。

1.7.2 规划中期发展目标

规划中期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20889.6万标准立方米/年,其中居民气化率83.4%,气化居民户数35.66万户;商业用户年用气量2287.3万标准立方米/年;工业用户年用气量5572.1万标准立方米/年;发展CNG出租车2850台,替代率100%,发展CNG公交车1045台,替代率95%,发展LNG城际客运车216台,替代率40%,发展LNG重型货车618台,替代率15%。

1.7.3 规划远期发展目标

规划远期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46460.6万标准立方米/年,其中居民气化率95%,气化居民户数62.57万户;商业用户年用气量5728.2万标准立方米/年;工业用户年用气量16265.4万标准立方米/年;发展CNG出租车4580台,替代率100%,发展CNG公交车1910台,替代率100%,发展LNG城际客运车310台,替代率50%,发展LNG重型货车1185台,替代率25%。

1.8 主要规划指标

主要规划指标表

第二章城市概况

2.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

2.1.1 地理位置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东北麓,是沟通华东与华中、西南、西北地区的咽喉要道,素有大别山门户之称。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9′,北纬31°46′,东距省会合肥74公里,西与辽阔的中原地区河南省相接,是上海经济区辐射西部和安徽经济辐射中原首先波及的城市和地区,又是鄂豫皖三省二十县的东大门。

2.1.2 行政区划

六安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全市156个乡镇、8个街道、92个城市社区、208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其中六安市区辖金安、裕安两区,包括23个镇,8个街道,45个社区、562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3583平方公里。

2.1.3 人口状况

截止2010年末,六安全市户籍人口704.8万人,比上年减少1.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0‰,比上年下降0.9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13.99‰,比上年上升6.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69‰,比上年下降6.96个千分点。其中六安市区2010年末总人口186.5万人,总户数64.1万户,非农业人口33.6万人。

2.2 自然条件

2.2.1 气候条件

六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夏多雨,且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极端最高气温40.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8.9摄氏度,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全年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7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089.4毫米,日最大降雨量25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120毫米。

2.2.2 自然地理

六安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山区少,平原冈丘较多。在特定地域和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境内物产富集,矿产众多,可谓“大别山藏珍蕴宝,淠史杭泻玉流金”。

六安市地处江淮分水岭,绝大部分属淮河流域,地表迳流主要是发源于大别山的淠河总干渠和老淠河,两河上游建有响洪甸、佛子岭和磨子潭水库,对淠河洪水起着调节作用。

六安市区属淮阳地质之边缘,位于淮阳山字型结构脊柱部位之东侧,六安城区为北向东的单斜改造,倾向北面,倾角为10-15°,由东向西逐渐平缓,市区表层土承受压力一般为150千帕。

六安市区在大别山东北部山脚下,由其支脉蔓延的结果形成东南高,西北地势低,城东、城南均为复杂的风蚀丘陵区最高海拔104.3米,城西、城北在淠河水蚀作用下形成广阔的冲击平原,地势低坦,最低海拔为40-60米。

2.2.3 地震烈度

六安市市辖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2.3 社会经济

2010年六安市生产总值(GDP)67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3.7:40.7:35.6调整为23.5:42.3:34.2。全员劳动生产率160752元/人,增长15.3%。

2011年六安市全年生产总值(GDP)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72.1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266.8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3.5:42.3:34.2调整为22.2:45.3:3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591元(折合2259美元),比上年增加2544元。

2.4 大气环境状况

2.4.1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2011年,六安市区空气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29毫克每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37毫克每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63毫克每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级别基本保持在Ⅰ~Ⅱ级,偶有超过Ⅱ级,其中达到Ⅰ级的有111天,达到Ⅱ级的有250天,达到Ⅲ1级的有4天,其主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较之2010年总体空气质量水平变化不大。

2.4.2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是含硫煤燃烧产生的,而氮氧化物则主要是汽车尾气产生的,这两种污染物都会对人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形成酸雨。总悬浮颗粒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这些尘粒(特别是粒径小于10微米的细小尘粒)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肺部而沉积下来,对肺部造成损害。大气环境污染还会造成经济上的大量损失。

2.4.3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六安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居主导地位,优质能源所占比例小,大量的燃煤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硫、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2.4.4大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

近期:六安市市域内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国家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明显下降;

远期:六安市市域内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全年空气质量级别基本保持在Ⅰ-Ⅱ级,其中达到Ⅰ级及以上的有100天,达到Ⅱ级及以上的有350天。

2.5 城市规划介绍

2.5.1 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1)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沪蓉(陕)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到三元河,西到商景高速。包括现状城区8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范围、以及与之相邻的三十铺镇、新安镇、城南镇、徐集镇和城北乡的部分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为:南京—武汉两大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3)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8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80万人;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20万人。

4)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结合“东接,北拓,西跨,南优”的空间拓展策略,中心城区规划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5)中心城区城市公共中心规划:

a)规划设置的市级中心包括:

老城中心:包括集中的行政办公、金融、文化娱乐、邮政、信息、旅游、大型商业零售等功能,是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城东副中心:主要职能为商业、办公以及为城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的服务功能,是城市的产业服务中心。

滨河新城副中心:主要职能是行政办公、会展和商贸服务,配合古城遗址开发旅游休闲功能,是城市现代服务业中心。

b)规划设置的分区中心包括:

城中区裕安中心:依托原有裕安区中心,发展商贸、市场功能,为本区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淠河西区分区中心:发展商务办公、商业金融功能,结合老淠河景观整治发展休闲旅游功能,服务于全市包括本区。

城北区分区中心:主要为城北居住区、产业区和未来的职教中心提供各类办公、商业与文化等配套服务。

6)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2008.93公顷,主要由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四大类构成。其中:居住用地面积3474.4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95%;公共设施

总用地1969.0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6.41%;工业用地面积为2111.0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59%;道路广场用地1891.9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77%。

7)工业用地布局:

规划将建设形成围绕中心城区分布的7个工业组团

a)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安排科技含量较高的、无污染的轻型加工工业。

b)城中工业组团依托宁西铁路的交通优势,以商贸、专业市场、工业产品加工项目为主。

c)城西工业组团重点发展商贸、市场和服装、羽绒等劳动密集型、无污染的产业。

d)城北四个工业组团依托沪蓉高速公路的优势,结合科研教育用地的建设,提升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远期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工业集群。

e)对老城区内已经废弃、破产关闭或效益较差、且无发展前景的工业企业实行功能置换。

2.5.2 三十铺镇总体规划

1)镇区总体规划范围:高北起倪店村村界,南至合武高铁,西至三元河,东至500kv高压线。控制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

2)镇区城镇性质为:合六一体化区域的重要城镇;六安市东部新城的核心区域;以加工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宜居型滨水城镇。

3)镇区规模近期2015年人口规模约9.0万人,用地规模约1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人;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约25万人,用地规模约2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人。

4)镇区用地方向:中心镇区的整体空间发展策略为“南聚、北拓、西联、东进”。

5)镇区空间结构:打造“一廊、双轴、三组团”的布局结构。即构建沿淠河总干渠的生态景观廊道,形成以312国道为东西向发展轴,和平路为南北向发展轴,串接生活服务组团、综合服务组团和经济开发区组团。

6)镇区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至2030年,镇区城市建设用地2526.3公顷,主要由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四大类构成。其中:居住用地面积774.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0.67%;公共设施总用地399.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5.80%;工业用地面积为762.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0.17%;道路广场用地278.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02%。

7)工业用地现状:镇区现状工业用地已经初具规模,产业类型多以机械制造、建材、电机等为主导,现状工业用地面积约271.1,占总用地的41%。

8)工业用地布局:规划集中布置在金安经济开发区内,与居住区以绿化带相隔离。规划强化入园企业品质,提升产业关联度,构建现代化产业组团。

2.6 城市能源现状

2.6.1 城市能源结构

六安市能源消费种类较多,主要由原煤、焦炭、汽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电力等构成,其中煤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产生大量的煤烟和煤灰渣,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另外,能源优质化趋势明显,以煤炭为主的固体能源消费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优质清洁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其中液体能源增长比较平稳;气体能源增长较快;电力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0年六安市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

2.6.2 城市燃气现状

六安市区燃气消费分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气源主要是来自新疆广汇的LNG,来自合肥、淮南、滁州的CNG和来自南京、安庆的液化石油气。供应方式分管道天然气供应和钢瓶液化石油气供应两种。管道气供应约占总供应量的25%。六安市中心城区已基本实现了城市燃气化,居民燃气气化率70%左右。

六安市区共有LPG储配站8座,其中中心城区2座,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用燃料及餐饮等工福户用燃料仍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其中液化石油气钢瓶民用用户约6万户,占全市燃气市场75%的份额。2011年中心城区共耗液化石油气约0.6万吨。

六安市区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明细表

2011年全年,六安市区共消费天然气3216万标准立方米,其中天然气居民用户5.8万户,天然气工商业用户240户,天然气汽车2300台。

截止到2011年底,六安市中心城区管道天然气采用LNG储存气化站和CNG卸气站供气,建成LNG储存气化站1座,站址位于城区北侧,解放北路西侧,占地面积为15亩,供气规模为50000立方米/日,小时供气能力6000立方米/小时,内设置100立方米LNG立式储罐1台,预留1台位置;建成CNG卸气站1座,站址位于LNG 储存气化站内,小时供气能力5000立方米/小时,内设置2个CNG槽车车位;同时建成3座CNG加气站,单站供气能力20000立方米/日。

2011年12月初,六安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建成六安末站(肥西—六安支线)—六安门站天然气输气管道,该线设计总长度7公里,采用外径355mm钢管焊接,设计压力1.6兆帕,年输送能力4亿立方米,并成功为门站供气;建成天然气门站1座,站址位于城东皋城东路,站地面积27亩,设计供气能力为33000立方米/小时,内预留2座3500立方米球罐;建成CNG加气母站1座,站址位于门站内,母站日加气能力为50000立方米/日,并且正在进行扩建事宜,扩建后母站日加气能力为90000立方米/日。

第三章气源规划

3.1 气源选择

3.1.1 天然气资源及发展趋势

1)天然气资源状况

从能源结构上看,我国是一个多媒、多气和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33.8%,可采量位居第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于第二位。到2010年,煤炭1000米以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探明程度34%。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探明程度18%。天然气地质储量处于高位快速增长阶段,“十一五”期间年均探明地质储量6000亿方左右,2010年天然气年产量约968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产量接近3000亿方。

与我国的能源储量结构相对应,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煤炭消费量约30亿吨,增长5.3%;原油消费量4.49亿吨,增长12.3%;天然气消费量约1100亿立方米,增长20.4%;电力消费量4.19万亿千瓦小时,增长14.6%。

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占基础能源消费的比重仅为 3.67%,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3.76%,相对我国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显得太小,未来具有大幅提高的潜力。作为高效清洁能源,天然气有望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中,大幅提高其在我国基础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对于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最有效的途径。据预测,在今后的5到10年内,我国天然气的消费增速都将保持在15%以上。

2)天然气优势及发展趋势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高效、优质、清洁的能源。

发展利用天然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它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设备利用率,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

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大量燃煤使SO

2

、NOx、烟尘

和CO

2

排放量逐年增加,危害日趋严重,大气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全国烟尘排

放量的70%,SO

2

排放量的90%来自燃煤。虽然六安市的大气环境状况属于基本良好,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形式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增加优质能源在六安市能源总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同时,更多的发展其它清洁能源,特别是加快天然气的利用,对调整和完善能源结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未来20年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超过煤炭和石油。到2030年,天然气在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2010年的3.67%增加到10%。届时天然气需求量估计将达到450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的储量、消费结构比重以及国家环保政策等方面分析,我国天然气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3.1.2 六安市可利用的气源

1)液化石油气(LPG)气源

液化石油气在城市燃料当中是一种洁净的燃料。根据液化石油成分,它主要成

分是C

3

、C

4

,含其它有害物质较少,因此,它是城市理想的燃料。利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煤及油等燃料,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燃煤和燃油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有利于六安市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

目前为六安提供LPG气源的地方有南京、安庆等周边城市。

2)天然气气源

六安市可选天然气气源有非管输的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和管输天然气。

a)压缩天然气(CNG)

压缩天然气(简称CNG,下同)通过公路运输到达CNG卸气站后,在卸气岛通过卸气柱卸车,高压天然气经过一级加热器加热后,进入一级调压器,将压力由20.0兆帕降至4.0兆帕,再进入二级加热器将低温的天然气加热,而后进入第二级调压器降压到中压,经计量、加臭后(若CNG气瓶车运送到站的CNG已加臭,在站内可不再进行加臭)送入站外中压天然气管网。

目前为六安提供CNG气源的地方有六安加气母站以及合肥、滁州等周边城市。b)液化天然气(LNG)

液化天然气(LNG)专用LNG槽车将LNG通过公路运输至LNG储存气化站后,利用站内设置的卸车增压气化器将LNG卸至站内储罐内,然后利用站内储罐配套的储罐增压气化器,将罐内LNG的压力升至储罐所需的工作压力,利用其压力将LNG送至空温式气化器进行气化,经调压计量加臭后送入城市管网。

目前国内LNG气源情况如下:

Ⅰ)国内主要LNG液化工厂

Ⅱ)国内LNG接收站产业状况

国内建成投产主要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国内在建主要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国内筹备、计划建设主要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LNG 能远距离运输,以上介绍气源均可作为六安LNG 气源(除上海中西门堂岛LNG 、中海油海南LNG 和九丰LNG )。根据各气源点用气情况和六安市实际情况,目前为六安提供LNG 气源的地方为新疆广汇LNG 。

c )管输天然气

六安市已于2011年12初置换通气“肥西—六安支线”六安末站—六安门站天然气输气管道管道,设计总长度7公里,采用外径355mm 钢管焊接连接,设计压力1.6兆帕,年输送能力4亿立方米。该管道接自“川气东送”长输管道。

“川气东送”天然气来自我国四川市的普光气田。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拥有矿权面积6万平方公里,经过评价,总资源量4.2万亿立方米,目前累计探明储量3900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9.3%,后续勘探潜力很大。普光气田位于川东北达州地区,面积1116 平方公里,资源量8916亿立方米。到2005年底探明储量为2511亿立方

米,到2008年末累计达到3800~4000亿立方米。到2008年,中国石化在整个四川盆地累计探明储量890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川东北(普光、元坝、通南巴)650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累计探明储量1万亿立方米以上(其中川东北7500亿立方米以上),基本满足当地需要,并年外输120亿立方米以上的资源基础。

d )燃气气源比选

Ⅰ)CNG 是采用压缩技术将天然气加压到20兆帕,储存于CNG 槽车的高压气瓶中,通过公路短中途距离运输(不宜超过200公里),供气方式比较灵活,宜做为城市区域小规模临时气源。

Ⅱ)LNG 技术应用超低温冷冻技术使天然气变为液态,液相与气相体积比约为1/600,采用低温保冷储罐,通过汽车、轮船等方式远距离输送,LNG 输送效率高,安全可靠,能够更好地解决城市天然气气源问题。

Ⅲ)LPG 供应方式灵活,既可以采用充装瓶为用户供气,也可以采用瓶组气化站为相对独立的小区或者公建用户供气,而且可通过配气站和供应管网,实行管道供气。但是,一、液化石油气比重大,露点高,在空气中不易挥发,采用单纯气化管道输送时,其输送压力、输送距离以及供应规模均受到限制;二、采用液化石油气掺混空气替代天然气时,则投资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三、液化石油气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比较大,无论价格还是数量都无法稳定保证。因此,不宜作为六安市的主要气源。

Ⅳ)管输天然气利用高压管道进行远距离输送,输送效率最高,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天然气气源问题。一般受环境影响比较少。

Ⅴ) 根据上述对各种气源的介绍和调研情况,对LPG 、CNG 、LNG 和管输天然气作为气源进行比较,见下表:

纵上所述,综合各气源情况,统筹考虑,本规划确定规划期内主要气源采用“川气东送”长输天然气,利用门站和高中压调压站供气;对于CNG汽车用户仍然需要CNG的则以六安加气母站CNG作为气源,对于LNG汽车用户需要LNG的则以国内LNG 生产厂或接收站作为气源;LNG储存气化站和CNG卸气站作为调峰、应急设施,CNG 气源来自六安加气母站,LNG气源来自国内LNG生产厂或接收站;LPG作为辅助气源,对于一些分散的居民用户或者小的公建用户(不具备使用天然气条件),可以采用瓶装液化气供应,气源来自南京、安庆等周边城市。

3.2 气源组分和参数

3.2.1液化石油气性质及参数

1)标况下(0摄氏度,760毫米汞柱),气态密度为2.497公斤/标准立方米2)20摄氏度状态下,饱和液化石油气液体密度为556公斤/立方米

3)低热值

液态:45.87兆焦/公斤(10995大卡/公斤)

气态:114.57兆焦/标准立方米(27359大卡/标准立方米)4)饱和蒸汽压(绝压)

0摄氏度 0.23兆帕

25摄氏度 0.48兆帕

50摄氏度 0.96兆帕

5)标况下,气态液化石油气运动粘度为3.25×10-6米2/秒

6)爆炸极限

上限 8.78%、

下限 1.64%

7)露点温度

0.17兆帕 6.5摄氏度

0.15兆帕 1.0摄氏度

0.145兆帕 0摄氏度

3.2.2 液化天然气性质及参数

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

1)组分(V%)

3)低热值 36.70兆焦/标准立方米(8780千卡/标准立方米)4)密度 0.736千克/立方米

5)运动粘度13.94×10-6平方米/秒

6)爆炸极限上限 14.92%;下限 4.91%

7)华白数 53.92兆焦/立方米

8)燃烧势: 40.61

3.2.3 “川气东送”天然气性质及参数

1)组分(%)

2

2)热值

20摄氏度,1.01325×105帕时:

低热值33.1兆焦/标准立方米

0摄氏度,1.01325×105帕时:

低热值35.48兆焦/标准立方米

3)密度:0.7494公斤/标准立方米

4)比重:0.58

5)运动粘度: 14.02×10-6平方米/秒

6)爆炸极限:

上限 15.03% 下限 5.1%

7)华白指数: 51.78兆焦/标准立方米

8)燃烧势: 39

3.2.4 互换性

经计算,本规划所采用的天然气同属12T天然气,且华白数变化幅度在适应范围内,可以互换。

第四章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4.1 天然气利用方向分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天然气利用政策》,优先考虑发展城镇居民炊事、生活热水等用气,公共服务设施用气,天然气汽车用气,分布式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用户用气。允许发展集中式采暖用气、分户式采暖用气、中央空调,对用气量不大、经济效益较好的天然气制氢项目,建材、机电、轻纺、石化、冶金等工业领域中以天然气代油、液化石油气项目以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以天然气代煤气项目和以上工业领域中可中断的用户等。

当前国内天然气的应用领域扩展迅速,天然气规划考虑到燃气企业的经济效益,并结合各类用户的用气特点、价格差异和六安市现状情况,将六安市天然气用户分类如下:

1)城市燃气用户:

a)居民用气:指具备民用天然气使用条件的居民用天然气,包括炊事、生活热水和部分空调等用气;

b)公建用气:包括宾馆、餐饮、洗浴、机关、学校、医疗等。主要用途为炊事、锅炉、中央空调、科研等用气。

c)工业用气:工艺设备生产和工业锅炉等用气。

2)天然气汽车用气:出租车、公交车、城际客运、重型货车等汽车用气。

4.2 各类用户耗热指标

4.2.1 居民耗热指标

居民用户耗热指标是城市燃气基础数据之一,是确定居民用气量的一个重要数据,对居民的稳定供气及工程投资也有一定影响。本次燃气专项规划力求耗热指标既能较实际地反映近期居民的耗气情况,也能较准确地预测远期居民的耗气情况。

影响居民用户耗热指标的因素很多,从城市天然气发展规律来看,在天然气利用初期的城市,由于天然气工程实施尚未全面普及,用户的天然气消费意识较为薄弱,因此耗气量都较低;随着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习惯逐渐改善,天然气消费意识逐渐增强,天然气的消费量将会逐年提高;当居民能源结构逐步趋于稳定,天然气耗量和耗热指标也将逐步趋向稳定。另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如食堂、熟食店、饮食店、浴室、洗衣房等)的不断完善,市场主、副食的成品、半成品供应越来越丰富,以及天然气气价等许多因素对居民耗热指标均有很大影响。居民生活用气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现就影响这一指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用户燃气设备的类型

通常燃气额定功率越大居民用气量越大,而且用户设置燃具的额定功率一般都比实际需要的功率要大,但当用户使用的燃具额定功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居民年用气量将不再随这一因素增长。

2)能源多样化

其他能源的使用对燃气的用气量有一定影响,如电饭煲、微波炉、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等设备使用比例增加时,燃气用量必然减少。

3)户内人口数

随着使用同一类型燃器具的人口数增加,人均年用气量降低。由于社会综合因素的作用,我国居民家庭向小型化发展,随之人均年用气量略有增加。

4)社会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

社区的公共福利设施完备时,居民通常会选择省时省力和较经济的用餐方式和消费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性设施日益完善,家庭用热日趋社会化,户内节能效益不断提高,这无疑将使居民年用气量指标成平稳发展的趋势。

5)其它因素

社会生活总体水平、国民人均年收入的提高是激励消费的因素之一,燃气价格、生活习惯作息及节假日制度、气候条件等也会对居民年用气量产生影响。

目前六安居民天然气用气水平不高,耗热指标偏低。通过调研统计,现状六安市中心城区天然气居民用户用气指标约为1500兆焦/人·年(36万千卡/人·年)。

根据以上分析,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本次规划确定六安市区近、中期居民用户的耗热指标为1884兆焦/人·年(45万千卡/人·年),远期居民用户的耗热指标

为2090 兆焦/人·年(50万千卡/人·年)。 4.2.2 主要公建用户耗热指标

公建用户指宾馆、饭店、饮食店、医院、学校、幼儿园、单位职工食堂等餐饮和热水用气。其发展同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密不可分,并受到城市性质定位及城市容量的限制,参考目前六安市城区现状公建用户耗热指标确定六安市区的公建用户的耗热指标如下:

公建用户耗热指标

4.2.3 工业用户耗热指标

工业用户指位于供气范围内的各类工业用户的工艺设备生产用气和工业锅炉,其应用范围为:金属加工、冶炼用炉、各种原料的加热炉、熔融炉、玻陶制品的烘干炉、烧成炉、建材(石灰、砖、水泥等)焙烧炉、各种原料或成品的干燥炉、烘漆炉、混凝土养护箱、建筑物墙面或饰面的干燥固接器、化工蒸馏炉、转换炉、纺织物烧毛机、染色预烘机、定型机、食品烘烤炉等。行业包括建材、冶金、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制药等。

工业用户的耗热指标主要根据其燃料的额定消耗量和燃烧效率进行折算。 4.2.4 天然气汽车用气指标

根据汽车类型,参照六安市出租车、公交车、城际客运、重型货车百公里耗油量统计,将百公里耗油量折算成天然气用量。耗热指标如下:

取代汽油、柴油,1 标准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1.07升汽油,1 标准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0.83升柴油。

4.2.5 各类用户用气不均匀系数

1)居民和公建用户

城市天然气随月、日、时而变化,它与城市性质、气候、供气规模、用户结构、居民生活水平和习惯、居民生活活动及其状况以及节假日均有关系。

日不均匀系数为计算月日最大用气量和该月平均日用气量之比。日高峰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居民的生活习惯,工业生产休假制度等。

时不均匀系数为计算月最大用气日的小时最大用气量和该日平均小时用气量之比。小时高峰系数主要受居民、公建用户在各个阶段时不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

2) 一般工业、大工业用户

工业用户用气的不均匀系数主要与其生产班制及加热物件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工业用户除在停产及检修期不用气以外,在正常工作日的日用量变化不大。

参照目前六安市城区工业企业用气的不均匀性,可按各用户燃气用量的变化叠加后确定。按不同的生产班制均衡用气考虑工业用气时不均匀情况,不均匀系数如下:

一班制:K h1=3.0 二班制:K h2=1.5 三班制:K h3=1.0 3)燃气汽车用户

天然气汽车用气受季节影响较小,日用量基本稳定,日用气总量也是变化不大的,小时不均匀性受加气站的储存容量,运行时间,机动车的运行时间及交接班习惯的影响。

通过对六安市居民、公建用户、工业用户、汽车用户的不均匀性分析,随六安市城市供气规模的扩大以及用户类型的多样化,确定六安市区各区域规划期内各类用户不均匀系数如下:

各类用户用气不均匀系数一览表

4.3各类用户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4.3.1 城市燃气用户

4.3.1.1 居民用户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1)规划人口

根据六安总体规划,六安市区各区域规划人口如下表:

2)居民用户天然气用气量预测

经过几年发展,六安市城区已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6.3万户(截止2012年11月),发展较为缓慢。这主要是由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对天然气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以及市场可开发区域等各种综合因素决定的。

本规划根据目前六安市城区居民用气状况,并参考原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的相关数据,结合六安市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几年六安市天然气居民用户的市场规模及居民气化率,再根据居民用户气化人口、居民耗热定额和不均匀系数,预测六安市各区域近、中、远期居民用户的天然气耗气量。

六安市中心城区居民用户气化率见气化率预测表,其余区域参照六安市中心城区预测。

六安市中心城区居民用户气化率预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