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板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板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板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中天牌板式换热器

编号:ZT/Q7.5.1-01

编制: 李庆全批准:盖超淄博中天换热器设备有限公司二OO四年四月一日

第一章板式换热器各部件的制造

第一节下料

(一)材料要求:

1、板式换热器,固定压紧板应符合A3钢板口平面度要平整。

2、板式换热器上导杆、下导村应符合45#钢圆柱垂直。

3、板式换热器夹紧螺栓应45#钢圆柱垂直。

4、板式换热器当柱应用槽钢制作。

5、板式换热器,换热板片,采用济南市宏达供热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锈钢,具有定形状波纹的换热板片。

(二)板式换热器固定板下料:

1、用设备:气割、自动切割机

2、质量标准:平面度平整,不得有沙凹,按图纸标准尺寸,周边加,加工量。

3、纸尺寸割管孔,尺寸不得偏差规定。

4、板孔铁屑毛刺的处理,使用磨光机逐一磨去管孔周边的铁屑毛刺。

第二节换热器各部件加工

(一)定紧压夹板

1、周边用龙门铣床,铣加工平面。

2、画线Z35钻床钻孔,前后板合并,同时加工夹紧孔、导杆孔,尺寸按图纸要求,质量不得超出允许偏差。

3、器紧固板表面,用磨光机清平氧化铁刷防锈漆。

(二)板式换热器上、下导杆加工

1、换热器上、下导杆用车床加工,导杆尺寸按图纸要求加工,两端螺纹配加强螺帽。

2、换热器上下导杆,中间凹面用牛头刨床加工,按图纸要求不得超出偏差规定。

3、热器上、下导杆中间无螺纹处刷黑色漆。

(三)板式换热器夹紧螺栓加工

1、板式换热器夹紧螺栓,用圆钢45#两端加工螺纹,配加强螺帽。

2、板式换热器夹紧螺栓,中间无螺纹处刷黑色漆。

(四)板式换热器支柱加工

1、用槽钢,焊符板。

2、按图纸要求,画线,加工上下孔。

3、焊缝用磨光机磨平。

4、换热器支柱清平面毛刺,刷防锈漆。

(五)换热器固定压紧板底脚压板

1、底脚压板,用普通钢,按图纸要求,刨加工,画线,钻孔,用铣床开槽。

2、边角用磨光机清边角。

(六)固定压紧板、管、法兰、焊接

1、在工作台板上,无缝管整入法兰盘内孔,垂直90度焊接。

2、换热器固定压紧板与管法兰,按图纸要求尺寸焊接。

3、器压紧夹板与底角压板,按图纸要求尺寸焊接。

4、换热器支柱与底角压板,按图纸要求尺寸焊接。

5、换热器板片与橡胶条用303压紧。

第二章换热器总成组装

1、将换热器固定紧板前板放入油压机工作台安装上、下导杆,扭紧螺帽。

2、将换热器板片一片一片装入导杆。

3、将压紧板后板对准导杆安装。

4、用油压机压力,把换热器板片压紧,按图纸规定压力定形。

5、安装夹紧螺栓扭紧。

6、安装换热器支架,上下对孔扭紧螺帽。

7、换热器打压试验,按规定型号、压力检查,不得漏气漏水。

第三章板式换热器、油漆、打商标

1、用设备、喷漆设备

2、板式换热器夹紧压板、支架、喷涂绿色油漆

3、装钉铭牌、喷漆商标,贴专利号出厂。

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管壳式换热器组装制造中的具体工艺要求 2、引用标准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1-2014《管壳式换热器》和GB150-2011《固定式压力容器》。 3、基本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E五类,按下图所示。 a) 壳体圆筒部分的纵向接头、球形接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各类凸形封头中的所有拼焊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壳体对接连接的接头,均属A类焊接接头。 b) 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头、锥形封头小端与接管连接的接头、长颈法兰与接管连接的接头, 均属B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c) 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的搭接接头,均属C类焊接接头。 d) 接管、人孔、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均属D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B类的 焊接接头除外。 e)非受压元件吊耳、支座垫板与压力容器连接的焊缝,均属E类焊接接头。 对不同板厚对接的规定: a) 下列不同板厚必须削薄厚板:

当? 2≤10mm,且? 1 -? 2 >3mm及? 2 >10mm且? 1 -? 2 ≥?n或>5mm时,必须削薄厚板:削薄形式分单面 削薄和双向削薄。见图2。 b) 下列不同板厚对接无须削薄: 当?≤10mm且?1-?2≤3mm及?2>10mm且?1-?2≤?2或≤5mm时,无须削薄板厚,且对口错边量b 以较薄板厚度为基准确定。 在测量对口错边量时,不应计入两板厚度的差值。 筒节长度应不小于300mm。组装时,不应采用十字焊缝,相邻圆筒的A类焊缝的距离,或封头A 类焊缝,焊缝的端点与相邻圆筒A类焊缝的距离应大于名义厚度?n 的三倍,且不 小于100mm,(当板厚不同时,?n按较厚板计算)。 4. 壳体园筒 园筒厚度 园筒厚度应按GB150的规定进行计算,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及高合金钢园筒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mm

换热器制作工艺规程

换热器制作工艺规程 换热器是压力容器中比较常见的换热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1《管壳式换热器》及相关标准的规定。另外,还应按照以下工艺要求进行换热器的制造、检验、验收。 1、壳体 1.1用钢板卷制时,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圆周长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1.2 筒体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e≤0.5%DN。 且:当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5mm; 当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7mm 1.3 筒体直线度允许偏差为L/1000(L为筒体总长) 且:当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4.5mm; 当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8mm 直线度检查应通过中心线的水平和垂直面,即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测量。 1.4 壳体内壁凡有影响管束顺利装入或抽出的焊缝均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 1.5 在壳体上设置接管或其他附件而导致壳体变形较大,影响管束顺利安装时,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 1.6 插入式接管,管接头除图样有规定外,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而且在穿管前应将内侧角焊缝先焊,为防止筒体变形,外侧角焊缝待组装管束后再施焊。

2、换热管 2.1 换热管管端外表面应除锈、去污。用于焊接时,管端清理长度应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小于25mm;用于胀接时,管端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不应小于2倍的管板厚度。 2.2 换热管拼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2.2.1 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数量、尺寸、试验方法应符合JB4708的规定: 2.2.2 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直管不得超过一条;U型管不得超过二条;最短管长不应小于300mm,包括至少50mm直管段的U型弯管段范围内不得有拼接焊缝; 2.2.3 管端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焊前应清洗干净; 2.2.4 对口错边量应不超过换热管壁厚的15%,且不大于0.5mm;直线度偏差以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 2.2.5 对接后应先取相应钢球直径(d≤25 钢球直径0.75di;25<d≤40 钢球直径0.8di;d>40 钢球直径0.85di;di为管子内径= 2.2.6 对接接头应进行射线检测,抽查数量应不少于接头总数的10%,且不少于一条,以JB/T4730的Ⅲ级为合格;如有一条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查;再出现不合格时,应100%检查; 2.2.7 对接后的换热管,应逐根进行液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2倍。 2.3 U型管的弯制:U型管弯管段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换热管名义外径的10%;但弯曲半径小于2.5倍换热管名义外径的U形弯管段可按15%

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规程

双黄连口服液 工 艺 规 程 *******有限公司

双黄连口服液工艺规程 1目的:建立双黄连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规程,形成双黄连口服液的生产总则,使生产能按规定的工艺程序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生产全过程。 3责任者:口服溶液剂生产线生产人员负责实施,生产部及质保部负责监督。4正文: 一、产品概述: 通用名:双黄连口服液 商品名:/// 剂型: 口服溶液剂 规格: 250ml/瓶 包装规格:250ml/瓶×30瓶/件 批准文号:待批 二、处方和依据 处方:

每批投料量(75000ml) 处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

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提取部分: 图示: 一般生产区 100,000

制剂部分: 图示: 一般生产区 100,000级洁净区

四、生产过程及工艺条件 中药前处理过程: 1. 依据配料单对药材进行验收,核对其品名、数量、规格、件数、批号、质量、日期等,确认后,开始下列步骤。 2. 投料量为处方量的整倍量,但不超过多功能提取罐80%的量。批次划分以多功能提取罐一次为标准 3.提取、浓缩: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黄芩切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1.0~2.0,加温1小时,静止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至7.0,挥尽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0.5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测),冷至40℃时缓慢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做好原始记录。 C2 × V1 V = --------- C1 - C2 V为需加入浓乙醇体积(ml);V1为浓缩药液的体积(ml);C1为加入乙醇的浓度(%);C2为所需达到的含醇量(%)。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制造工艺和简介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制造工艺和简介 晨怡热管(1.青海大学化机系,青海西宁810016;2.兰州兰石换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50 1.祁玉红 2.李治国2008-6-29 18:21:18 摘要:简要介绍了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芯体和外壳的制造工艺以及在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 焊接技术。通过介绍可知,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是一种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独特的新一代换热设备。 关键词: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制造工艺;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Q05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 号:1005-2895(2007)03-0124-03 0前言 板式换热器是1种高效而紧凑的换热设备。由于有传热系数高、压力损失小、结构紧凑、维修方便等诸多优点,并且随着结构的改进和大型化制造技术的提高,板式换热器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但是传统的散装式板式换热器(可拆卸式板式换热器),由于本身结构的局限性,使用压力不超过2.5MPa,使用温度不超过250℃,最大组装面积2000m3,另外还存在橡胶密封垫在高温下容易失效的缺陷以及在某些特定介质中的应用问题一直未 能解决。因此,为了提高板式换热器的使用温度和压力,扩大其使用范围,国内外陆续开发、制造并使用了多种焊接板式换热器。这些焊接板式换热器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冶金等领域的加热、冷却、冷凝、蒸发和热回收等过程中。 经应用证实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其有以下优点: (1)适用温度为-200~900℃,压力变化范围为真空~6.0MPa,最大组装面积可达6000m2。 (2)传热效率高,板片表面几乎都参与了热交换。 (3)由于板片热交换充分、均匀,波纹深度变化范围大,不论流体在板间或管间流道, 流动均顺畅,没有死区,阻力损失小。 (4)占地面积小,与可拆卸式相当。紧凑的结构可达到250m2/m3。 (5)重量轻,仅为相同换热面积管壳式换热器的1/5~1/4。 (6)同一种流体在列管式换热器内当雷诺数为4000~6000时,才能达到湍流状态,而在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内当雷诺数为100~300时,就可达到湍流状态。 (7)板片在四周交错焊接后,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现象,板片内应力释放,会使 板片表面污垢自动脱落下来。通常污垢热阻仅为列管式换热器污垢热阻的1/5~1/4。 1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主要制造工艺 1.1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芯体结构制造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材料通常为奥氏体不锈钢:304,304L,306,316L,321等 以及镍基合金、工业纯钛。材料只需具有基本的可焊性和冲压性能,都可以用来制作板片元件。板片厚度通常为0.4~1.0mm。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生产利用了板片成型自动化生产线。利用接刀、定位与找正技术,采用整板分次连续压制成型,其板片形式主要有水平平直波纹板片、窝形波纹板片、或平板板片等。通过改变换热板片的长度和叠加厚度来实现结构的变换。 单个板片两两正反通过翼边组焊成一束,板片四周交错焊接,这种独特的结构可以使 传热板片通过翼边焊接形成另一流体的通道。因此多个板束通过焊接联系起来就形成了2 个流体通道,即板间流道和管间流道(见图1,图2)[2]组成了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芯体结

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

片剂生产调研表 秦好华 片剂:系指药物、农药和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组成:原药、填料、吸附剂、黏结剂、润滑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香料、色料等组成。(黑色字体为主要添加料) 先将物料粉碎、造粒,干燥,再用压片机制成片状,也有的不需造粒和干燥,直接压成片剂。 优点 一、通常片剂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丸剂好 二、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三、质量稳定,片剂为干燥固体,且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易潮解的药物可借包衣加以保护,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较小 四、服用、携带、运输等较方便;⑤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容易达到。 缺点 一、片剂中需加入若干赋形剂,并经过压缩成型,溶出速度较散剂及胶囊剂慢,有时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二、儿童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三、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要求:含量准确 重量差异小 崩解时间或者溶出度符合规定 硬度适当 外观美 色泽好 符合卫生检查标准 在规定贮藏期性质稳定等。 剂量准确,理化性质稳定、贮存期较长,使用、运输和携带方便、价格低、产量高 有关规定: 一、原料药与辅料混合均匀。含药量小或含毒、剧药物的片剂,应采用适宜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二、凡属挥发性或对光、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遮光、避热,以避免成分损失或失效。

三、压片前的物料或颗粒应控制水分,以适应制片工艺的需要,防止片剂在贮存期间发霉、变质。 四、含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等根据需要可加入矫味剂、芳香剂和着色剂等附加剂。 五、为增加稳定性、掩盖药物不良臭味、改善片剂外观等,可对片剂进行包衣。 六、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除另有规定外,对于非包衣片,应符合片剂脆碎度检查法的要求,防止包装、运输过程中发生磨损或破碎。 七、片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要求。必要时,薄膜包衣片剂应检查残留溶剂。 八、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密封贮存。 市面部分片剂制品: 健胃消食片:成分: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辅料:蔗糖、糊精浆、硬脂酸镁、山楂香精、淡黄色欧巴代。 金嗓子喉片:蔗糖淀粉糖浆青果金银花薄荷脑桉叶油罗汉果桔红八角茴香油香蕉香精适量 西瓜霜: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辅料为糊精、蔗糖、枸橼酸、硬脂酸镁、滑石粉、食用色素、桔子香精、二氧化硅。 同仁堂警醒片: L-谷氨酰胺、牛磺酸、维生素C、L-肉碱酒石酸盐、葡萄糖酸锌、碳酸镁、维生素B1、葡萄糖、硬脂酸镁 草珊瑚含片:肿节风浸膏,薄荷脑,薄荷素油,辅料为山梨醇,硬脂酸镁, VC含片:主要原料:维生素C、山梨醇、硬脂酸镁、食用香精、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主要原料:维生素C、山梨糖醇、木糖醇、黄原胶、糊精、食用香精 维仕咀嚼片:沙棘果汁、菊花、桑叶、β-胡萝卜素、牛磺酸、辅料:淀粉、蔗糖、糊精、硬脂酸镁

生产工艺卫生管理规程

生产工艺卫生管理规程 文件名:生产工艺卫生管理规程编号:WS/SMP/00500 制定人:制定日期:版次:第一版 修订人:修订日期:印数: 3 审核人:审核日期:颁发部门:办公室 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分发至: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修订情况: 1. 目的:加强生产工艺卫生管理,确保工艺卫生符合GMP要求。 2. 范围:各生产车间原辅料、设备、生产工序等的卫生。 3. 责任部门: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 4. 内容: 4.1 生产区工艺卫生: 4.1.1 原辅料的卫生 4.1.1.1 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包装要求完好,无受潮、混杂、变质、发霉、虫蛀、 鼠咬等,各种标记齐全,符合药用标准,有检验报告书方可进入车间。 4.1.1.2 原辅料存放在规定区域,按照品种、规格码放整齐,有状态标记,必须 放在垫仓板上。 4.1.1.3 原辅料进入操作间,应脱去外包装保证清洁、无尘,整齐码放在操作人员使用的规定位置,不能随意堆放。 4.1.1.4 工作结束后,应将使用剩余的原辅料整理、包装好并注明品名、批号、 重量。要及时结料、退料。工作区域不允许存放多余的物料,避免交叉污染。 4.1.2 生产过程的卫生 4.1.2.1 各药品生产车间、工序、岗位应根据品种及生产要求建立相应的清洁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清洁范围,清洁实施的条件,清洁所用的设备,清洁设备的清洗,清洁设备的存放,允许使用的清洁剂及配制方法,使用浓度、清洁的频率、清洁方法、

清洁效果的评价等内容,以保证药品生产过程卫生状态良好。 4.1.2.2 不得存放与药品生产无关的物料或杂物。 4.1.2.3 清洁用具及清洁剂、消毒剂应分别存放于相应的车间,以避免药品生产过程造成污染。 4.1.2.4 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潮湿,高 湿地区(或区域)应注意防止发霉及微生物污染,不得有霉斑。以防造成对药品的污 染。 4.1.2.5 走廊清洁通畅,无杂物堆放。 4.1.2.6 在生产工作间,设备、机械均应有卫生状态标记。 4.1.2.7更换品种时要严格执行清场制度,保证容器、设备、包装物清,场地清。 4.1.3 设备卫生 4.1.3.1 机器、设备、管道应按照规定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定期检查、 维修、清洗、保养。 4.1.3.2设备主体要清洁、整齐,设备见本色。设备周围要做到无油垢、无污水、无油污及杂物。 4.1.3.3 设备表面与加工的物料接触后不得发生反应,不得向加工物释放出物质或吸附加工物,不得结垢。 4.1.3.4 设备使用的润滑剂或冷却剂不得与药品原料、药品本身接触。应将所有需要润滑的部位尽可能与设备和产品接触的开口处或接触表面分隔开,防止对药品产生污染。 4.1.3.5要求所有的管道要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标明内容物和流 向。 4.1.3.6 不用的工具不得存放在厂房内,应存放在指定的地点。 4.2 生产过程卫生 4.2.1 更换品种(或每日工作结后)必须按相应的厂房与设施的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操作。

换热器制造工艺

浅谈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胀焊并用连接的制造工艺 摘要:简要叙述了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胀焊并用连接的制造工艺,并提出了控制其连接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换热管管板连接问题及对策 GBl5l—l999标准中规定,强度胀接适用于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 ≤300℃、无剧烈振动、无过大温度变化及无应力腐蚀的场合;强度焊接适用于振动较小和无间隙腐蚀的场合;胀、焊并用适用于密封性能较高、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有间隙腐蚀、采用复合管板的场合。由此可见,单纯胀接或强度焊接的连接方式使用条件是有限制的。胀、焊并用结构由于能有效地阻尼管束振动对焊口的损伤,避免间隙腐蚀,并且有比单纯胀接或强度焊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密封性,因而得到广泛采用。目前对常规的换热管通常采用“贴胀+强度焊”的模式;而重要的或使用条件苛刻的换热器则要求采用“强度胀+密封焊”的模式。胀、焊并用结构按胀接与焊接在工序中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先胀后焊和先焊后胀两种。 1先胀后焊 管子与管板胀接后,在管端应留有15ram长的未胀管腔,以避免胀接应力与焊接应力的迭加,减少焊接应力对胀接的影响,15ram的未胀管段与管板孔之间存在一个间隙(见图1)。在焊接时,由于高温熔化金属的影响,间隙内气体被加热而急剧膨胀。据国外资料介绍,间隙腔内压力在焊接收口时可达到200~ 300MPa的超高压状态。间隙腔的高温高压气体在外泄时对强度胀的密封性能造成致命的损伤,且焊缝收口处亦将留下肉眼难以觉察的针孔。目前通常采用的机械胀接,由于对焊接裂纹、气孔等敏感性很强的润滑油渗透进入了这些间隙,焊接时产生缺陷的现象就更加严重。这些渗透进入间隙的油污很难清除干净,所以采用先胀后焊工艺,不宜采用机械胀的方式。由于贴胀是不耐压的,但可以消除管子与管板管孔的间隙,所以能有效的阻尼管束振动到管口的焊接部位。但是采用常规手工或机械控制的机械胀接无法达到均匀的贴胀要求,而采用由电脑控制胀接压力的液袋式胀管机胀接时可方便、均匀地实现贴胀要求。采用液袋式胀管机胀接时,为了使胀接结果达到理想效果,胀接前管子与管板孔的尺寸配合在设计制造上必须符合较为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对于常规设计的“贴胀+强度焊”可采用先胀后焊的方式,而对特殊设计的“强度胀+强度焊”则可采用先贴胀,再强度焊,最后强度胀的方法。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 1、产品简介 【中文名】益母草流浸膏 【汉语拼音】Yimucao Liujingao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微苦。 【制剂】益母草颗粒。 【有效期】12个月。 【贮藏】密封。 2. 标准依据 2.1 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80页。 2.2 原材料质量标准 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03页“益母草”项下有关各项规定。 2.3 生产批量处方

3、生产工艺流程图(包括生产环境洁净区域划分) 4、制备方法 取益母草1000g,切碎,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00ml,放冷,加入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沉淀,滤过。滤渣用45%乙醇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放冷,滤过,调整乙醇量至规定浓度,并使总体积为10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5、生产操作过程、工艺技术条件及操作要点 5.1 中药材的前处理 5.1.1 生产指令由生产技术部下达批生产指令一式四份,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核、签字,生产厂长批准后执行。批生产指令生产技术部留存一份,其余三份分发至质量管理部一份,作为质量监控与检验依据;物料部一份,作为物料

发放依据;生产车间一份,作为生产和物料领取依据。 5.1.2 称量配料 生产车间核算员按照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交仓库保管员备料,并同领料员、车间质检员一起到仓库,按“称量配料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1-01”进行称量配料、领料,并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产品与下一生产工序净制进行交接。 要点:重点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物料放行审核单、称量核对。 5.1.3 前处理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炮制通则)及药材项下的规定、《药材炮制规范》(修订本)。 5.1.4中药材前处理的方法和要求 5.1.4.1净制 按“净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2-01”进行操作。在挑选工作台上手工净制生产,净制完毕及时填写生产记录,并检查中药材收率范围与规定的物料消耗定额核对,填写“物料周转单DXC/021-01”,产品与下一个生产工序切制进行交接。 要点:(1)除杂、除尘; (2)标志管理:生产状态标志、清洁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清场合格证等。 规定收率:≥99.5%。

工艺规程编制规范

目的 制定工艺规程的编制规范,明确工艺规程的内容及要求,使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范围 已获得批准文号的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写。 责任 质量总监、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部部长、质监员、工艺员 内容 1 总则 1.1 工艺规程是指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物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1.2 工艺规程是制定批生产指令、批包装指令、岗位SOP的重要依据。 1.3 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是法定质量标准。 2 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2.1 产品名称及剂型:法定名称、汉语拼音及剂型。 2.2 产品概述 2.2.1 性状 2.2.2 功能主治(作用用途)或类别。 2.2.3 用法用量。 2.2.4 规格:指药品单位制剂药量(含生药量或相当于生药量及主要成份)或最小单位重量规格(如片重、粒重等)。 2.2.5 产品有效期或企业负责期。 2.2.6 产品批准文号。 2.3 处方和处方依据 2.3.1 处方按产品法定质量标准依据“处方”项下内容编写,内容包括处方组成、处方用量。 2.3.2 制造处方系将处方用量根据生产批量按一定比例放大,处方组成不变。 2.3.3 处方依据指产品标准依据。写明产品标准出处或来源。 2.4 工艺流程图 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按工序注明主要工艺技术条件的示意图。 2.5 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按工序及工艺流程图详细叙述生产工艺过程。要求参数准确、术语科学、规范、语言精炼,详细说明有关操作的方法或标准操作规程编号。

2.6 质量监控 详细阐明质量监控点、监控频次,及监控标准,并说明监控执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 2.7质量标准(可只注明相应文件编号) 2.7.1 原料质量标准 2.7.2 辅料质量标准 2.7.3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2.7.4 成品质量标准 2.7.5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2.8 工艺卫生要求 指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对生产厂房、设备、容器、工具、操作人员卫生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必须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工艺卫生、环境卫生、物净程序、人净程序、工作服要求等(可只注明相应文件编号)。 2.9 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可列表说明工艺流程中所需设备名称、材质、型号、产地、数量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2.10 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2.10.1技术安全:系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护操作人员,防止和消除各类事故发生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10.2 劳动保护:主要指生产过程中为保护职工的健康,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2.11 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2.11.1 劳动组织、岗位定员与工时定额 劳动组织:内容包括生产该产品所需设置的车间、班组和生产班次。 岗位定员:指按生产岗位制定人员数。 工序工时定额:指工序生产单位产量产品所耗用的劳动时间。 2.11.2 产品生产周期 生产一定数量产品从投料到成品入库所耗用全部时间。其中也包括中间产品按工艺需要贮存的时间。 2.12 原辅料、包装材料的消耗定额及物料平衡 2.12.1 消耗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耗用物料量。一般根据工艺验证结果的数据给定。 2.12.1.1 原辅料消耗定额=原辅料消耗量/合格成品数量×100% 2.12.1.2 包装材料消耗定额=包装材料消耗量/包装成品数量×100% 2.12.2 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2.12.2.1 原辅料物料平衡比=(使用量+结存量+损耗量)/领用量×100% 2.12.2.2 包装材料物料平衡比=(使用量+结存量+损耗量+破损量)/领用量×100% 3 工艺规程的管理 3.1 工艺规程的管理应符合《文件系统管理规程》要求。 3.3 工艺规程分发原则:生产副总经理、质量总监、生产部、质量管理部、相关生产车间各一份。

石墨换热器维护及制造资料

石墨换热器 1.不透性石墨加工制造工艺 不透性石墨设备及其元件的加工制造工艺,随设备结构的不同而异。不透性石墨的机械加工性能与铸铁相似,它比铸铁硬度小,一般采用金属切削工具就能进行加工。由于石墨本身的强度较差、性脆。一般采用两次浸渍和两次加工的方法,以提高其强度,保证加工精度。因此石墨材料及其任何制品和元件,在任何搬运过程中,要做到轻搬轻放,严禁乱仍乱摔,严禁用金属锤敲打,在必须敲打的场合,应采用带有橡皮的木槌敲打。 1.1材料的选择 制作不透性石墨设备国内目前主要以人造石墨为主,在制造过程中,由于高温焙烧而逸出挥发物,以致形成许多细致的孔隙,有时会产生裂纹,孔隙率过大势必在浸脂时浸脂数量过大,制造的产品传热会较差。国外采用压型石墨的也较多。 1.2材料的拼接 当零件的最大尺寸超过石墨毛坯的最大尺寸时,石墨件需要进行拼接,在石墨块拼接过程中,将粘结面进行仔细的精加工,甚至磨光,使粘结面充分接触,而粘结剂匀且薄,从而获得良好的粘结效果。1.3换热设备的制造 1.3.1制造工艺

列管式换热器制造工艺流程 1.3.2组装 组装方法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将管板、管束、折流板等在支架上用粘结剂粘成一体,然后待粘结剂固化后再装进钢壳体内,通常称之为壳外组装。另一种是直接在壳体内试装后用粘结剂在壳体内粘结。换热面积大于200m2,一般均采用壳内组装。 管壳式换热器组装流程 2.石墨换热设备简介 2.1管壳式石墨换热器简介 目前世界上制造石墨换热器的厂家并不多,世界上有影响的公司是德国的西格里公司和法国的卡朋罗兰公司;国内有大连振兴石墨防腐设备厂和沈阳化工机械厂等。国外公司都采用浸渍石墨化管,管子

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与规定

1.目的 使产品生产工艺标准化,确保生产有序,保证药品质量。 2.适用范围 具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各药品品种。 3.责任范围 生产技术部、GMP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部工艺员、车间主任。 4.颁发部门 GMP管理办公室。 5.分发部门 生产技术部、研究开发部、GMP管理办公室、质量部、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四车间。 6.内容 6.1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修订 6.1.1 凡正式生产的产品都必须制定生产工艺规程。 6.1.2 产品工艺规程由GMP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由研究开发部、生产技术部及车间的专业技术人员起草,企业生产技术部或研究开发部专人审核,经总工程师批准后颁布执行。 6.1.3 产品工艺规程应有起草人、生产技术部部长和总工程师签字并有批准执行日期。 6.1.4 工艺规程的修订一般不超过五年,修订稿的编写、审核、批准程序与制定时相同。在未满修订期而确实需要修改时,由车间提出申请,经修改须重新审核、批准,其程序与制订时相同。

6.1.5 一般的工艺或设备改进项目,由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试验在不影响产品质量情况下,经生产技术部批准、GMP管理办公室备案,出具修改通知书,注明修改日期、实施日期,总工程师盖章后发至有关部门施行,并在工艺规程附页上记载。 6.1.6 重大的工艺改革项目需组织相关人员鉴定。修改工艺规程的编写、审核、批准程序与修订时相同。 6.1.7 重新修订后的工艺规程,应进行再验证。 6.2 工艺规程编制的有关规定 6.2.1 各种工艺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定额的计量单位均按国家规定,采用国际计量单位。 6.2.2 原药材及成品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法定名为准。 6.2.3 其它按08-GMP-CB-01001有关规定执行。 6.3 工艺规程内容 (1)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剂型、特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有效期……)。 (2)处方和依据。 (3)工艺过程及工艺流程图。 (4)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5)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6)重点操作复核、复查制。 (7)劳动保护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8)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报告。 (9)环境卫生与工艺卫生(厂房、设备、工具、人员等)。 (10)原辅料规格(等级),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1)中间体(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2)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3)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4)说明书、标签、产品包装文字内容及标志。 (15)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 (16)设备维修、保养及使用的情况。 (17)计量器具的检查与校正。 (18)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削薄形式分单面削薄和双向削薄。见图2。 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管壳式换热器组装制造中的具体工艺要求 2、引用标准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1-2014《管壳式换热器》和GB150-2011 《固定式压力容器》。 3、基本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E五类,按下图所示。 a)壳体圆筒部分的纵向接头、球形接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各类凸形封头中的所有拼 焊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壳体对接连接的接头,均属A类焊接接头。 b)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头、锥形封头小端与接管连接的接头、长颈法兰与接管连接的接头, 均属B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C)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的 搭接接头,均属C类焊接接头。 d)接管、人孔、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均属D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B 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e)非受压元件吊耳、支座垫板与压力容器连接的焊缝,均属E类焊接接头。 3.1对不同板厚对接的规定: a)下列不同板厚必须削薄厚板: 当'^2= 10mm,且3mm 及?2>10mm 且?i-?2》0.3?n 或> 5mm 时,必须削薄厚板: L L L2

b )下列不同板厚对接无须削薄: 当 哼10mm 且?]-72< 3mm 及?2> 10mm 且?1-72< 0.3?2或w 5mm 时,无须削薄板厚,且对口 错边量b 以较薄板厚度为基准确定。 在测量对口错边量时,不应计入两板厚度的差值。 3.2筒节长度应不小于300mm 。组装时,不应采用十字焊缝,相邻圆筒的 A 类焊缝的距离, 或封头A 类焊缝,焊缝的端点与相邻圆筒 A 类焊缝的距离应大于名义厚度?n 的三倍,且不 小于100mm ,(当板厚不同时,?n 按较厚板计算)。 4. 壳体园筒 4.1园筒厚度 园筒厚度应按GB150的规定进行计算,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及高合金钢园筒的最小厚度不 4.2壳体园筒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园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园周长允许上偏差为 10mm, 下偏差为零。 4.3壳体园筒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 ew 0.5%DN. 4.4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壳体直线度允差 △!应符合下表规定。 4.5设备法兰面应垂直于接管或圆筒的主轴中心线。安装接管法兰应保证法兰的水平 或垂直(有特殊要求按图样规定)其偏差均不得超过法兰外径的 1%,(法兰外径小于 100mm 时,按100mm 计算),且不大于 3mm 。 法兰的螺栓通孔应与壳体主轴线沿垂线跨中布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上注 明。 4.6立式换热器的底座圈,底板上地脚螺栓通孔应跨中均布,中心圆直径允差,相邻两孔 碳素钢 含C 2 备注 高合金钢 备注 应小于下表的规定。mm 公称直径 最小厚度 5 ?1000 ?2600 ?2000 ?1500

双管板换热器制造工艺

双管板换热器制造工艺 1.双管板结构双管板是目前较新的结构。在位于换热管的端部有1块管板,称为外侧管板,兼作设备法兰,分别与换热管及管箱法兰相连接。在距换热管端部比较近的位置还有1块管板,称为内侧管板,分别与换热管及壳程相连接。外侧管板与内侧管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用哈呋短节相连,组成不承受压力的隔离腔。双管板结构的特征是,2块管板把管程与壳程的介质完全分隔开。每块外侧管板的背面均有和隔离腔相连通的位置对称的2个排泄孔。内侧管板2背面(与壳体焊接面)有12个拉杆螺孔。外侧管板1和内侧管板1组成第1组双管板,外侧管板2和内侧管板2组成第2组双管板。(1)双管板间距隔离腔不与管程、壳程相连通,不承受介质压力,但承受设备的机械载荷与热载荷。隔离腔的承载能(推荐:太阳能)力主要取决于双管板间距。对固定式双管板进行壳程水压试验时,内侧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可能存在泄漏,故在确定双管板间距时必须考虑观察、检漏所需要的最小空间。图样中的双管板间距为13mm,根据制造经验,将其调整为50mm。 (2)内侧管板管孔的胀管槽尺寸内侧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质量是双管板结构换热器制造的关键,而拉脱力与密封性能是衡量接头连接质量的主要指标。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中,胀管槽的宽度规定为3mm,但也指出,根据不同的胀接方法可以适当修改。图样中内侧管板管孔的胀管槽宽度是3mm,深度是0.5mm,第1道胀管槽距管板端面8mm,第2道胀管槽的尺寸链为8mm 3mm 6mm 3mm。根据液压胀接经验和胀管试验,胀管槽深度仍定为0.5mm,但将胀管槽的宽度调整为5mm。第2道胀管槽的尺寸链调整为13mm 5mm 10mm 5mm。 (3)管子伸出管板面长度图样中管子伸出管板面的长度是1mm,符合GB151-1999的规定。而国外进口用于高温、高压、易燃、有毒或较强腐蚀性等介质的换热器,管子伸出管板面的长度普遍为4~5mm。结合制造尿素装置换热器的经验以及换热管的特点,将管子伸出管板面的长度调整为3~4mm。采用氩弧焊焊接2层,管壁不允许过烧或焊通,且管头不能有咬边,保持管端圆整无缺。 (4)管板与管子硬度差液压胀接会使换热管发生塑性变形,管板产生弹性变形。而胀接目的是为了让换热管与管板之间获得足够的残余接触应力。因此,管板材料的屈服强度与硬度必须大于换热管材料的屈服强度与硬度。保持管板与管子之间一定的硬度差是改善胀接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将硬度差控制在HB30左右。 2.制造要点控制4块管板的同心度、平行度、扭曲度及其与壳体轴线的垂直度,可保障设备的制造质量,也可保障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性能。而确保内侧管板与换热管液压胀接的拉脱力和密封性及其检验,是保证急冷器制造质量的关键。 2.1壳体严格控制有关几何尺寸和方位。错边量、棱角度和无损探伤按GB150-1998规定执行,周长、圆度和直线度按GB151规定执行,壳体长度按图样规定。检查壳体两端面平行度与壳体轴线的垂直度,在两端面标出对称的十字中心线,且两端面中心线的连线(方位线)平行于壳体的轴线,该标记线是组对双管板的基准之一。用与折流板外径相等的圆盘模板工装预先检测壳体的内径与直线度,

药品生产工艺规程模板

药品生产工艺规程模板 题目: ××××××××××××生产工艺规程文件编号: 共页版本号:第版分发数: 编制人: 日期: 年月日生效日期: 年月日 审核人: 日期: 年月日 颁发部门: 批准人: 日期: 年月日变更原因及目的: 分发部门: 1.目的 2.范围 3.职责 4.内容 4.1生产处方 4.1.1名称 通用名: 汉语拼音名: 英文名: 4.1.2产品代号 4.1.3有效期、贮藏 4..1.4产品剂型、规格、批量 4.1.5原辅料清单 4.2 生产操作要求 4.2.1生产工艺流程图(见附表) 4.2.2主要设备和仪器及相应操作方法 4.2.3生产工艺操作步骤及技术参数

4.2.4中间控制 4.2.5生产过程产量限度及物料平衡 4.2.6 原辅料、包装容器、中间产品、侍包装产品、包装材料贮存条 件 4.2.7生产场所环境情况(洁净级别、温度、湿度) 4.2.8环境卫生要求及采取措施 4.2.9工艺卫生要求及采取措施 4.2.10个人卫生要求及采取措施 4.3包装操作要求 4.3.1包装规格 4.3.2包装材料清单 4. 3.3包装开始前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 4. 3.4灯检 4.3.5贴标 4.3.6包装 4. 3.7有效期。贮藏条件。 4.3.8包装中间控制方法及合格标准 4.3.9包装工序物料平衡 4.3.10原辅材料消耗定额 4.3.11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4.3.12动力消耗定额 4.4质量标准及相应检验操作方法

4.4.1成品及半成品质量标准及相应检验操作方法 4.4.2原辅料、溶剂质量标准及相应检验操作方法 4.4.3成品包装容器、包装成料规格及质量标准及相应检验操作方法 5.安全与劳动保护 6.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生产周期 7.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某某片产品生产工艺规程(新版GMP).

目录 1.产品概述 (1) 2.处方和依据 (1) 3.工艺流程图 (2) 4.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2) 5.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3) 6.原辅料规格、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7) 7.质量控制要点、半成品(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20) 8.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23) 9.包装材料和包装的规格、质量标准 (28) 10.说明书、产品包装文字说明和标志 (30) 11.工艺卫生要求、工艺用水质量标准 (31) 12.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32) 13.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33) 14.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33) 15.原辅料消耗定额 (34) 16.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35) 17.动力消耗定额 (35) 18.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35) 19.附页 (35)

1.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 [剂型]:片剂。 [性状]:除去糖衣或薄膜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晕眩、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注意]:无实热者及孕妇慎用。 [规格]:每板20片、每板12片。 [负责期]:二年。 [贮藏]:密封。 2.处方和依据: [处方]:1、糖衣片规格:素片0.23g/片单位:kg 理论产量:20万片 [处方]:2、薄膜衣片规格:素片0.38g/片单位:kg 理论产量:20万片

[依据]: [批准文号]: 3.工艺流程: 3.1.工艺生产流程:(单一) -粉流浸膏硬脂酸镁内包材去皮 -粉过筛配料喷雾制粒整粒总混压片包衣内包装-中药材*粉成品外包装辅料薄荷脑外包材4.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4.1.-粉炮制操作方法: 将-粉挑选除去非药用部位,筛选除去泥、砂等杂质后用饮用水进行漂洗,漂洗干净后进行提取。 4.2.-黄炮制操作方法: 将-黄挑选除去非药用部位,筛选除去泥、砂等杂质后用饮用水进行漂洗,漂洗干净后切制成1~2cm的厚片、干燥、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 4.3.-粉炮制操作方法:用漂白粉进行漂洗,漂洗后用饮用水冲洗, 冲洗干净后,烘干(60℃以下)打碎、粉碎,过5号筛。 4.4.炮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5.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1.-粉提取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详见提取工艺规程。 5.2.原辅料处理。 5.2.1.-黄、+++、白砂糖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糊精过5号筛 (80目)。 5.3.制粒: 5.3.1.采用一步制粒机进行制粒: 5.3.1.1.薄膜衣片用一步制粒机制粒:称取-粉30kg,-中药材*粉 15kg、糖粉16.5kg、糊精37.5kg置制粒机中,打开风机及主加热,对物料进行

板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中天牌板式换热器 编号:ZT/Q7.5.1-01 制 造 工 艺 规 程 编制: 李庆全批准:盖超淄博中天换热器设备有限公司二OO四年四月一日

第一章板式换热器各部件的制造 第一节下料 (一)材料要求: 1、板式换热器,固定压紧板应符合A3钢板口平面度要平整。 2、板式换热器上导杆、下导村应符合45#钢圆柱垂直。 3、板式换热器夹紧螺栓应45#钢圆柱垂直。 4、板式换热器当柱应用槽钢制作。 5、板式换热器,换热板片,采用济南市宏达供热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锈钢,具有定形状波纹的换热板片。 (二)板式换热器固定板下料: 1、用设备:气割、自动切割机 2、质量标准:平面度平整,不得有沙凹,按图纸标准尺寸,周边加,加工量。 3、纸尺寸割管孔,尺寸不得偏差规定。 4、板孔铁屑毛刺的处理,使用磨光机逐一磨去管孔周边的铁屑毛刺。 第二节换热器各部件加工 (一)定紧压夹板

1、周边用龙门铣床,铣加工平面。 2、画线Z35钻床钻孔,前后板合并,同时加工夹紧孔、导杆孔,尺寸按图纸要求,质量不得超出允许偏差。 3、器紧固板表面,用磨光机清平氧化铁刷防锈漆。 (二)板式换热器上、下导杆加工 1、换热器上、下导杆用车床加工,导杆尺寸按图纸要求加工,两端螺纹配加强螺帽。 2、换热器上下导杆,中间凹面用牛头刨床加工,按图纸要求不得超出偏差规定。 3、热器上、下导杆中间无螺纹处刷黑色漆。 (三)板式换热器夹紧螺栓加工 1、板式换热器夹紧螺栓,用圆钢45#两端加工螺纹,配加强螺帽。 2、板式换热器夹紧螺栓,中间无螺纹处刷黑色漆。 (四)板式换热器支柱加工 1、用槽钢,焊符板。 2、按图纸要求,画线,加工上下孔。 3、焊缝用磨光机磨平。

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体、管箱、折流板、支持板和管束的制造,以及换热器的组装、耐压试验及油漆包装等内容。 适用于换热器制造。 2.引用标准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壳体制造 3.1 壳体的制造除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压力容器壳体制造工艺规程》和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中的规定。 3.2 圆筒内直径允许偏差 3.2.1 用板材卷制时,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工以控制,其外圆周长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0。 3.2.2用钢管作圆筒时,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GB/T8163和GB/T14976的规定。在遵循GB151 4.4.2规定时,GB151附录 C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也可用作圆筒。 3.2.3 圆筒同一断面上最大最小直径之差e≤0.5%DN且当: (1)D 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5mm; (2)D 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7mm; 3.2.4 圆筒直线度允许偏差为L/1000(L为圆筒总长)。且当: (1)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4.5mm; (2) 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8mm; 直线度检查应通过中心线的水平和垂直面,即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测量。 3.3 壳体内壁凡有碍管束顺利装入或抽出的焊缝均应修磨至与母材

表面齐平。 3.4 壳体长度公差按GB/T1804-2000中m级规定。 3.5 接管、补强圈与壳体装配,须待壳体与法兰的两道环缝焊接完毕后,再划线开孔。装配接管法兰及补强圈,先从壳体内部将接管焊到壳体上,并对正接管以千斤顶或支撑胎具在壳体内部顶住,然后在外面焊接接管及补强圈。 4. 管箱制造 4.1 管箱短节与管箱法兰组对时,应以法兰背面为基准。法兰的螺栓孔在施工图样无规定时均应跨中,如施工图样有规定时,按图样要求加工。 4.2 管箱法兰密封面及隔板密封面应在接管、补强圈等零部件与管箱组焊完毕并经热处理后再进行加工。 4.3 管箱接管开孔划线时,应使短节纵焊缝处于水平位置。 4.4 管箱隔板装配前,应将管箱内部环缝凸起处铲平,然后再组装焊接隔板。 4.5 焊接管箱隔板时,焊缝应与法兰端面齐平,不得凹下。 4.6 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盖以及管箱的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应在施焊后作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制管箱、浮头盖一般不作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图样、工艺文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5. 管板的制造工艺要求 5.1 管板、管箱盲板若用钢板制作时,非加工面(一般为管板、管箱盲板内侧表面)不平度不得超过以下规定值,否则应进行校平:(1)D N<1000mm时,≯2mm; (2)D N≥1000mm时,≯3mm; 5.2 拼接管板的焊缝应进行100%的射线或超声检测,按JB4730规定的Ⅱ级或Ⅰ级为合格,除不锈钢外,拼接后的管板还应作消除应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