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宋明理学最新修正版

第3课宋明理学最新修正版

第3课宋明理学最新修正版
第3课宋明理学最新修正版

第 3 课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龙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过程课前知识提问:

1、魏晋时期直接冲击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2、唐代中后期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的是谁?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又是谁?

3、“北宋五子”是哪几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道路的是谁?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的是谁?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的是谁?

4、理学的集大成者是谁?他的理学体系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5、陆王心学指的是什么?标志着重健儒家理论的任务已经完成的是什么?心学的开创者是谁?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什么?心学的集大成者是谁?

新授: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讨论后归纳)

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

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

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

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

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

“不备”,要么是“不明”

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即玄学。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 ,认为世间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晋朝人葛洪是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人,他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佛教也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注重用世,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和入世的关系。

(二)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说明: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

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初一度尊道抑佛,佛道之争时有反复。这一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同时加紧吸收佛道的某些思想。《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五经正义》引用大量史料诠释典章制度、名器物色,又详于文字训诂,为后人研读经书提供了方便。唐时,儒学的发展还表现在除了中国读书人研习儒学外,儒学还通过留学生扩大了在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播。

强调: 韩愈、李翱的主张及其作用

(三)北宋儒学的复兴运动

1、背景

宋代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辩异端、辟邪说”的旗号,吸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2、主张及影响

学习思考: 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答案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学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而上学的主观努力。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同时,宋朝建立,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学者大胆

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 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2、理学的开创者及其主要贡献

3、“二程”及其思想特点和地位

程颢( 1032— 1085),字伯淳,私谥明道先生。程颐( 1033—1107),字正叔,因居临 伊川,后人称为伊川先生。两人为亲兄弟,河南洛阳人。二程,以理学家周敦颐为师,在 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 “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 论体系。二程哲学核心是“天理”或“理”。他们认为 “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 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理”是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认为在人类社会中, 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 。在认识论上,二程的 “格物致知”并不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法则,而是要在人的内心恢复“天理”。 二程把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抬高到和六经相同的地位。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 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主流 思想。 学习思考: 仲尼乐处, 答案提示: 物于无形, 而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就是仁,这体现在传统儒学家的言行中。

三、朱熹的

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生平 朱熹( 1130—

1200)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 晦,号晦翁,最后号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一生的主要活动为讲学授徒,著 书立说。朱熹的著作堪称浩瀚,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四书 集注》《近思录》(与吕祖谦合编)《小学》《童蒙须知》《资治通鉴纲目》等,后人整 理汇编有《朱子语类大全》( 140 卷)《朱文公文集》( 100 卷)朱熹为二程的四传弟子 (理学大师李侗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建构起了一套严密的理学思 想体系,理或天理是朱熹理学思想的最高哲学范畴。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天地万物的 本原。也是人类社会最高的道德伦理原则。朱熹一生致力于宣扬理学,所建立的庞大而又 精深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回答了当时所能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儒学真正摆脱几百年 来佛教与道教的冲击, 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 从元代开始, 朱子学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 它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 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尤其是东亚诸国。

2、理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3、《四书》及其地位 学习思考: 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 学正宗,为什么?

答案提示: 朱熹的思想, 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 所以被诬为 “伪学”; 而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度制度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 的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阅读与思考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你认为朱熹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

所乐何事。”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界。仁者不但能化 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这应当就是所谓 “孔颜之乐” 。

朱熹

解题关键:读懂材料,提取信息,领会含义,客观分析

思路引领: 避免绝对肯定或全盘否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 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提示:答案一:有道理。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能够 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 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朱熹的“五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 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 封建糟粕。

答案二:没道理。朱熹提出“五伦”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的封建的 伦理道德,是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 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五伦”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 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 慧。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 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 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 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

1、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及其主张

2、王阳明心学主要内容

“心即理”。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 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 “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 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 服“私欲”,以“致良知”。 思考: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么新的发展? 解题关键:概括王阳明思想的特点 思路引领:和宋代“理学”比较,分析概括明代“心学”的思想特点。

答案提示:①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 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 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

②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 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 主观唯心主义。

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的异同?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 朱子说: 阳明说: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为本心 是“理”。 《父子关

系》 友问:老爸和儿子怎么相处呢? 二程说: “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 孝。 ”

朱子说: “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即使老爸错了,也不要 反对,这就是

孝。 ”

阳明说: “人本来就有孝心,但还要反省,孝顺自己老爸就是孝行了?不,我们还要对别人 的老爸尽孝,这才是孝。 ”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 “天理 ”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探究: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 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可以各抒己见。 (可设计小型的辩 论会:《宋明理学的利弊》)

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 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 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 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天生的。 ” 对,天生的。 天生是天生的, 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理”。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利轻义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