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方法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方法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方法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方法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方法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电子水准仪水准测量误差来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外业作业中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及减弱方法。对提高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有指导作用。

[关键字] 精密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减弱方法

0 引言

随着高精度电子水准仪的问世,克服了过去水准观测过程中所存在的人为误差,使水准测量的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偶然误差对测量成果的影响与系统误差相比,已处于次要地位。因此,从误差理论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提高地面高程点的精度,就需要对水准测量中存在的各项系统误差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其对测量成果的影响精度,提出减弱或消除系统误差影响的措施。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会受到各种误差的影响,在这里就几种主要的误差进行分析,并讨论对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成果的影响。

1 主要误差来源

1.1 仪器误差

1.1.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的误差

照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而产生的i角误差,是仪器误差的主要来源,虽然经过角的检验校正,但要使两轴完全保持平行是困难的,因此,当水准气泡居中时,视准轴仍不能保持水平,使水准标尺上的读数产生误差,并且与视距成正比。

图1中,S前,S后为前后视距,由于存在角,并假设角不变的情况下,在前后水准标尺上的读数误差分别为i’’·S前/ρ’’和i’’·S后/ρ’’,对高差的误差影响为:

δs=i’’·S前/ρ’’(1)

对于两个水准点之间一个测段的高差总和的误差影响为:

∑δs=i’’·(∑S后-∑S前)/ρ’’(2)

由此可见,在i角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测站上的前后视距相等或一个测段的前后视距总和相等,则在观测高差中由于i角的误差影响可以得到消除。但在实际作业中,要求i角小于15″,并使前后视距近量相等。

精密水准测量的测量精度分析

精密水准测量的测量精度分析 【摘要】现阶段,在对地面上点的高程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运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式是众多测量方式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对目前精密水准测量中的相关规范进行阐述,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对精密水准测量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对提高精密水准测量精度的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精密水准测量;测量精度;分析 Abstract:At this stage, the process of measurement in the elevation of the ground point, using precise leveling wa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in many measurements.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related specifications in precise leveling at presen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analyzes the error in precise leveling,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ing precision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Keyword:precise leveling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P224.1 1前言 在对地面点高程进行测量的过程中,精密水准测量是目前精度较高的方法之一,该类测量方式能够有效的运用在野外测量的工作中。精密水准测量一方面为国家统一的高程测量系统的建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为相关学者对地球的研究提供较为精确的数据,尤其是在对海平面等方面的研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对精度方面的日益提高的要求,精密水准测量的测量精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2精密水准测量的相关规范 目前,在进行精密水准测量的过程中,其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进行测量之前的半个小时左右,应将仪器避光放置,并使得仪器的温度基本与外界环境的温度保持一致。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运用遮阳伞等设备对阳光进行遮挡,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在变换观测地点期间,应运用相关的保护装置将仪器进行遮盖。 第二,在对测量仪器位置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将其置于与前后标尺连线中央的位置,其所偏差的距离应控制在相关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在进行二等测量的过程中,其测点与前后标尺之间距离的差异应控制在1m之内。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水准测量是确定公路工程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是高程测量中精度较高且常用的方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精度由于仪器和人为的影响而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出现隐蔽性错误,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基础资料是错误的,从而水准点高程不正确,直接影响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施工。关键词:水准测量水准仪高程误差 1. 0勘察设计过程中水准测量的问题 水准测量是采用几何原理,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高差。仪器使用水准仪,工具是水准尺和尺垫。公路工程测量一般使用DS3型微倾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每公里能达到的精度是3mm,水准仪在一个测站使用的基本程序是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我们在实际勘测过程中按这个顺序施行,在每一水准点段测完后复核结果。 同一条公路采用同一个高程系统,测量方法是基平与中平同时测量,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间视和转点由两个人立水准尺,但两台水准仪总是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进行读数,一个水准点段测完后检核,在每一测站,没有检查、复核,为误差的积累创造了条件,容易返工,耽误时间、浪费人力。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经常出现错误,节选五个水准点连续错误中的一个测段结果如表1.1和1.2所示:

表1.1经过成果整理,读数差Δh=Σ后视-Σ前视,Δh小于2mm满足规范要求。但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提出问题,经过表1.2复核补充测量成果证实,外业测量的结果不正确,因此,有必要分析水准测量的误差,找出控制纠正的方法,避免错误的出现,保证项目的顺利施工。 2. 0水准测量的现状 现在应用水准点与中桩分开观测的方法,水准点观测采取往返测量,成果整理要求高差闭合差fh容(fh容=Σh往+Σh返)达到平原微丘区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不大于±20·L(1/2)。平原微丘地区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准路线的长度,长度越长,精度越低。山区,则是测站,测站越多,精度越低。 3. 0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控制方法 水准测量误差有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 3.1仪器误差之一是水准仪的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所产生的误差 仪器虽在测量前经过校正,仍会存在残余误差。因此造成水准管气泡居中,水准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精)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3.5.1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水准测量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三个方面。 (一) 仪器误差 ① 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 例如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虽经校正仍然残存少量误差等。这种误差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只要观测时注意使前、后视距离相等,便可消除或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 ② 水准尺误差 由于水准尺刻划不正确,尺长变化、弯曲等影响,会影响水准测量的精度,因此,水准尺须经过检验才能使用。至于尺的零点差,可在一水准测段中使测站为偶数的方法予以消除。 (二) 观测误差 ①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设水准管分划道为τ″,居中误差一般为±0.15τ″,采用符合式水准器时,气泡居中精度可提高一倍,故居中误差为 m =ρτ' '?'''±215.0·D 3-35 式中 D —水准仪到水准尺的距离。 ② 读数误差 在水准尺上估读数毫米数的误差,与人眼的分辨力、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以及视线长度有关,通常按下式计算 m v =ρ' '?''D V 06 3-36 式中 V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60″—人眼的极限分辨能力。 ③ 视差影响 当存在视差时,十字丝平面与水准尺影像不重合,若眼睛观察的位置不同,便读出不同的读数,因而也会产生读数误差。 ④ 水准尺倾斜影响 水准尺倾斜将尺上读数增大,如水准尺倾斜033'?,在水准尺上1m 处读数时,将会产生2mm 的误差;若读数大于1m ,误差将超过2mm 。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 ① 仪器下沉 由于仪器下沉,使视线降低,从而引起高差误差。若采用“后、前、前、后”观测程序,可减弱其影响。 ② 尺垫下沉 如果在转点发生尺垫下沉,使下一站后视读数增大,这将引起高差误差。采用往返观测的方法,取成果的中数,可以减弱其影响。 ③ 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 如式3-25所示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影响之和为 R D f 2 43.0?= 3-37

谈谈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或减少的方法

谈谈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或减少的方法 在讨论随机误差时,总是有意忽略系统误差,认为它等于零。若系统误差不存在,期望值就是真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系统误差是不能忽略的。所以要研究系统误差,发现和消除系统误差。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在长期的测量实践中人们发现,系统误差的产生一般的与测量仪器或装置本身的准确程度有关;与测量者本身的状况及测量时的外界条件有关。 1、在检定或测试中,标准仪器或设备的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进行计量检定,向下一级标准量值传递时,标准值的误差是固定不变的,属于系统误差。又称为工具误差或仪器误差。如:标称值为100g的砝码,经检定实际值为99.997g,即误差为+0.003g。用此砝码去秤量其他物体的质量,按标称值使用,则始终把被测量秤大,产生+0.003g的恒定系统误差。 某些仪器或设备,在测量前须先进行调零位,若因测量前未调零位或存在调零偏差,使得标准仪器在测量前即具有某一初始值,该初始值必然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这种误差,一般称零位误差,或简称零差。 某些仪器或设备,如未按要求放置,特别是某些电磁测量和无线电测量仪器或设备,未正确接地或屏蔽,或未用专用连接导线,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这种误差称为装置误差。 2、测量时的客观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恒定磁场等),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如,重力加速度因地点不同而异,若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的某些测量,未按测量地点的不同加以适当的修正,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因这种误差是由客观环境因素引起的,一般把它称为环境误差。 3、由于某些测量方法的不完善,特别是检定与测试中所使用的某些仪器或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如元器件,制造工艺等),不得不降低某些指标,采用一些近似公式,这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这种误差称方法误差或称理论误差。 4、在测量中,测量者本身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如听觉、视力等缺陷,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此项误差又称为人员误差。 二、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mad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事先研究系统误差的性质和大小,以修正量的方式,从测量结果中予以修正;二是根据系统误差的性质,在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使系统误差相互抵消而不带入测量结果。

浅析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浅析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摘要】水准测量是确定公路工程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是高程测量中精度较高且常用的方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精度由于仪器和人为的影响而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出现隐蔽性错误,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基础资料是错误的,从而水准点高程不正确,直接影响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施工。 【关键词】水准测量;水准仪;高程;误差 1 勘察设计过程中水准测量的问题 水准测量是采用几何原理,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高差。仪器使用水准仪,工具是水准尺和尺垫。公路工程测量一般使用DS3型微倾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每公里能达到的精度是3mm,水准仪在一个测站使用的基本程序是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我们在实际勘测过程中按这个顺序施行,在每一水准点段测完后复核结果。 同一条公路采用同一个高程系统,测量方法是基平与中平同时测量,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间视和转点由两个人立水准尺,但两台水准仪总是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进行读数,一个水准点段测完后检核,在每一测站,没有检查、复核,为误差的积累创造了条件,容易返工,耽误时间、浪费人力。因此,有必要分析水准测量的误差,找出控制纠正的方法,避免错误的出现,保证项目的顺利施工。 2 水准测量的现状 现在应用水准点与中桩分开观测的方法,水准点观测采取往返测量,成果整理要求高差闭合差fh容(fh容=Σh往+Σh返)达到平原微丘区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不大于±20·L(1/2)。平原微丘地区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准路线的长度,长度越长,精度越低。山区,则是测站,测站越多,精度越低。 3 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控制方法 水准测量误差有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 3.1 仪器误差之一是水准仪的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所产生的误差 仪器虽在测量前经过校正,仍会存在残余误差。因此造成水准管气泡居中,水准管轴居于水平位置而望远镜视准轴却发生倾斜,致使读数误差。这种误差与视距长度成正比。观测时可通过中间法(前后视距相等)和距离补偿法(前视距离和等于后视距离总和)消除。针对中间法在实际过程中的控制,立尺人是关键,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分析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分析 在測量工作中,高程测量是一项不可缺少基本工作,一般使用的测量方法有三角高程测量与水准测量等,在高程测量中,水准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准度。分析了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以减弱水准测量误差影响。 标签:水准测量;误差;影响 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外界环境及仪器等,不利把控水准测量。产生的错误不容易发现,使得基础资料不准确,进而导致水准点间高差出现错误,对工程施工造成直接影响,带来时间及经济损失。所以,分析水准测量误差的影响影响很重要。 1、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测量中难免存有误差,按照水准测量误差产生原因不同,可将误差划分为三个方面: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仪器误差、观测误差。 1.1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 1.1.1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误差 地球曲率影响高程测量,这点不能忽略,如果视距为100m,高程方面误差接近1mm,影响较大。该误差类1以于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以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可消除该误差对高差带来的影响。地面上空气密度以梯度呈现,光线进入各密度媒介时,产生折射,通常从疏媒介向密媒介折射,因为水准仪视线不理想。通常大气层上层空气密度疏,下层空气密,视线经过大气层,变成了向下弯曲的曲线,导致尺上读数变小,与水平线出现差值,也就是遮光差。 山地连续下坡或上坡时,前后视线和地面的高度增大,遮光差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体现相应的系统性,需要减少视线长度,提升视线高度,以此,将大气遮光影响减至较低。 如果天气晴朗,接近地面的温度比较高,使得下层空气密度相对较稀,这时视线变成了向上弯曲的曲线,导致尺上读数变大。视线线越接近地面,产生的折射越大,所以,通常视线要高出地面一定高度,比地面高出0.5m,就是为了减弱这种影响。如果地面平坦,地面覆盖的物体大致相同,前视距与后视距是相等的,前视距与后视距具有相同的遮光差方向,大小大致相同,能够很大程度上消除遮光差影响。 1.1.2尺子与仪器下沉误差 在转站过程中,尺垫会下沉,导致下一站后视读数变大,导致测量出现高差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5.4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在进行精密水准测量时,会受到各种误差的影响,在这一节中就几种主要的误差进行分析,并讨论对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成果的影响。 5.4.1 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的误差 1.i角的误差影响 虽然经过i角的检验校正,但要使两轴完全保持平行是困难的,因此,当水准气泡居中时,视准轴仍不能保持水平,使水准标尺上的读数产生误差,并且与视距成正比。 图5-20 图5-20中, s,后s为前后视距,由于存在 前 1

2 i 角,并假设i 角不变的情况下,在前后水准标尺上的读数误差分别为ρ''?''1前s i 和ρ''''1.后s i ,对高差 的误差影响为 ρδ''-''=1 )(前后s s i s (5-1) 对于两个水准点之间一个测段的高差总 和的误差影响为 ρδ''-''=∑∑∑1)(前后s s i s (5-2) 由此可见,在i 角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测站上的前后视距相等或一个测段的前后视距总和相等,则在观测高差中由于i 角的误差影响可以得到消除。但在实际作业中,要求前后视距完全相等是困难的。下面讨论前后视距不等差的容许值问题。 设51''=i ,要求s δ对高差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如s δ=0.lmm,那么前后视距之差的容许值可由(5-1)式算得,即 m i s s s 4.1)(≈''''≤ -ρδ前后

为了顾及观测时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规定,二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应≤1m。为了使各种误差不致累积起来,还规定由测段第一个测站开始至每一测站前后视距累积差,对于二等水准测量而言应≤3m。 2.?角误差的影响 当仪器不存在i角,则在仪器的垂直轴严格垂直时,交叉误差?并不影响在水准标尺上的读数,因为仪器在水平方向转动时,视准轴与水准轴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仍保持互相平行,因此对水准测量并无不利影响。但当仪器的垂直轴倾斜时,如与视准轴正交的方向倾斜一个角度,那么这时视准轴虽然仍在水平位置,但水准轴两端却产生倾斜,从而水准气泡偏离居中位置,仪器在水平方向转动时,水准气泡将移动,当重新调整水准气泡居中进行观测时,视准轴就会偏离水平位置而倾斜,显然它将影响在水准标尺上的读数。为了减少这种误差对水准测量成果的影响,应对水准仪上的圆水准 3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

浅析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0勘察设计过程中水准测量的问题 水准测量是采用几何原理,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高差。仪器使用水准仪,工具是水准尺和尺垫。公路工程测量一般使用DS 3型微倾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每公里能达到的精度是3mm,水准仪在一个测站使用的基本程序是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我们在实际勘测过程中按这个顺序施行,在每一水准点段测完后复核结果。 同一条公路采用同一个高程系统,测量方法是基平与中平同时测量,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间视和转点由两个人立水准尺,但两台水准仪总是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进行读数,一个水准点段测完后检核,在每一测站,没有检查、复核,为误差的积累创造了条件,容易返工,耽误时间、浪费人力。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经常出现错误,节选五个水准点连续错误中的一个测段结果如表1.1和1.2所示: 表1.1 廊泊一级公路BM4至BM5水准点外业测量结果 点号 后视 视线高 间视 前视 高程 点号 后视 视线高 间视 前视 高程 BM4 3.300

3.286 15.529 557.8 1.483 15.765 1.450 14.282 254.6 1.442 14.308 600 1.386 14.379

1.424 14.326 650 1.357 14.408 314.6 1.425 15.715 1.460 14.290 700 1.672 16.005

14.333 344.6 1.420 14.295 750 1.482 14.523 374.6 1.387 14.328 800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1、系统误差 能够保持恒定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的不完善和测量条件的不稳定而引起的。由于系统误差表示了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实值的程度,即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所以在误差理论中,经常用准确度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 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一种大小和符号都不确定的误差,即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重复测量时,各次测量结果服从某种统计分布;这种误差的处理依据概率统计方法。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温度、磁场、电源频率等的偶然变化等都可能引起这种误差;另一方面观测者本身感官分辨能力的限制,也是偶然误差的一个来源。偶然误差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偶然误差越小,精密度就越高,反之则精密度越低。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误差。系统误差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必然性;而偶然则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可能性。 3、疏失误差 疏失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操作、读数、记录和计算等方面的错误所引起的误差。显然,凡是含有疏失误差的测量结果都是应该摈弃的。 解决方法: 仪表测量误差是不可能绝对消除的,但要尽可能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其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 消除测量误差,应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必须指出,一个测量结果中既存在系统误差,又存在偶然误差,要截然区分两者是不容易的。所以应根据测量的要

求和两者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选择消除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对精密度要求不高的工程测量中,主要考虑对系统误差的消除;而在科研、计量等对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测量中,必须同时考虑消除上述两种误差。 1、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1)对测量仪表进行校正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结果中,引入校正值进行修正。 (2)消除产生误差的根源即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尽量使测量仪表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消除各种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 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正负误差补偿法、替代法等。例如,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考虑到外磁场对读数的影响,可以把电流表转动180度,进行两次测量。在两次测量中,必然出现一次读数偏大,而另一次读数偏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正负误差抵消,可以有效地消除外磁场对测量的影响。 2、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 消除偶然误差可采用在同一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方法。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在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几乎相同,因此偶然误差的平均值几乎为零。所以,在测量仪器仪表选定以后,测量次数是保证测量精密度的前提。 . 容: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1.什么是绝对高程?什么是相对高程? 答: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2. 什么叫水准面? 答: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3.由于标准方向的不同,方位角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可以分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真方位角是以过直线起点和地球南、 北极的真子午线指北端为标准方向的方位角。磁方位角是以过直线起点和地球磁场南、北极的磁子午线指北端为标准方向的方位角。坐标方位角是以过直线起点的平面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为标准方向的方位角。 4.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答:在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在工作步骤上“先控制后碎部”,即先进行控制测量, 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在精度上“有高级到低级”。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可以减少测量误差的传递和积累;同时,由于建立了统一的控制网,可以分区平行作业,从而加快测量工作的进展速度。 5.测量工作有哪些基本工作? 答:距离测量、水平角测量、高程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 6.简述水准测量的原理。 答: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出另一点的高程。 7.在一个测站上,高差的正、负号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一个测站上,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高差为正,说明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高差为负,说明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 8.DS3型微倾式水准仪上的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有什么作用?答:圆水准器是用来指示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管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否水平的装置。

(整理)专题二 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四).

专题二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 观察和测量是科学实验中,经常运用的科学方法。人类在进行定性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方法是观察。上一专题中,我们主要研究了科学观察。在本专题中,我们将简单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小学教学中测量这一方法的教学要求及其实现途径。在科学上,测量这一方法用的领域也非常广,几乎所有的定量实验都需要用到测量法。 实验四一般测量 [理论探究] 一、测量 1.测量的含义 测量就是用仪器确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等有关数值。在科学实验中,有时需要知道研究对象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具体含量,这就需要通过仪器进行分行,不仅进行定性分析,还要进行定量测定。 2.测量的方法 测量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根据测量内容的不多,方法很多。有些测量,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测量仪器获得所需的结果,这种测量我们叫它直接测量;但在科学实验中,有很多情况需要测量后经过数学公式(如计算面积和体积的公式等)的运算,才能得出所需的数值。测量的内容和方法简介于下表。 从上面的测量简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物体的测量包括很多方面,而对物体长度的测

量是这些测量中最基本的一种测量,也是研究和分析物体的一种方法。在中小学中涉及的长度测量,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科学记录数据和误差分析等方法,从而提高能力。 1.米尺 米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 ,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估测到十分之一毫米,但是最后一位是估计的。如用米尺测量一张书桌的长度和宽度的数值分别为55.25cm 和48.43cm ,其中55.2和48.4是准确的,而最后一位数字5和3是估计值,也就是含有误差的测量值,根据有效数字的书写方法可知,用米尺做长度测量时,当用厘米做单位时,数值应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为止。 2.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简称卡尺,是一种比较精确的常用测量长度的量具,其准确度可达 0.1~0.01mm ,它的外形和结构如图1-1所示。游标卡尺主要由主尺和可以沿主尺滑动的游标尺(副尺)组成。钳口A 、B 用来测量物体的外部尺寸,刀口B A ''、可用来测量管的内径或槽宽;尾尺C 可用来测量槽或小孔的深度。 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 ,游标尺上刻有游标E ,利用游标可以把主尺上的估读数值准确地测量出来,从而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 以10分度游标为例,图1-2为测量精确到 1 10 分格的游标(称作10分游标)的原理图。游标尺上只有10个分格,是将主尺上的9个分格10等分而成,由此有标尺上的一个分 格的间隔等于主尺一个分格的 110 。图1-3是使用10分游标测量的示意图。测量时将物体ab 的a 端和主尺的零线对齐,另一端b 在主尺的第7和第8格分格之间,即物体的长度稍大于7个主尺格。设物体的长度比7个主尺格长l ?,使用10分游标可将l ?测准到主尺一分格的 1 10 。如图1-3示,将有标的零线和物体的b 端相接,查出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是由标尺上的第6条线,则

公路工程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控制

公路工程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控制 间高差。公路工程测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误差,本文简要的分析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关键词:水准测量;误差;控制 一、概述 公路工程水准测量是采用几何原理,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高差,仪器使用水准仪,工具是水准尺和尺垫。公路工程测量一般都使用微倾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每公里精度能达到3mm,水准仪在一个测站的基本程序是: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在每一测段测定完后复核结果。同一施工路线采用同一个高程系统测量方法是基平与中平同时测量,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间视和转点由两个人立水准尺。两台水准仪总是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进行读数,一个水准点段测完后,进行检核,每一测站如果没有检查和复核,将为误差的积累创造条件,容易返工,耽误时间,浪费人力,在工程实践中,这一方法经常出现错误。现在我们将水准点与中桩分开观测,水准点观测采取往返测量,成果整理要求高差闭合差fh容(fh容=h往h返)达到平原微丘地区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准路线的长度,长度越长,精度越低,山区则是测站,测站越多,精度越低。 二、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控制 水准测量误差产生有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三个方面。

1.仪器误差。准仪的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所产生的误差;仪器虽在测量前经过校正,但仍会在残余误差,因此造成水准管气泡居中,水准管轴居于水平位置,而望远镜视准轴却发生倾斜,致使读数误差。这种误差与视距长度成正比,观测时可通过中间法(前后视距相等)和距离补偿法(前视距离和等于后视距离总和)消除。中间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立尺人是关键,可采用普通皮尺测定距离之后立尺。而补偿法却不易操作。另外有水准尺误差:水准尺误差有尺长误差(尺子长度不准确),刻划误差(尺上的分划不均匀)和零点差(尺的零刻划位置不准确),三种情况组成。施工测量前对所使用的水准尺进行检查,尽可能不使用尺长误差和刻划误差的标尺,如只能使用应找出误差特点,进行数据修正后进行使用,对于尺的零误差,控制方法可通过在一个水准测段内,交替轮换使用两根水准尺(本测站用作视尺,下测站用作前视尺),并把测段站数目布设成偶数,以在高差中相互抵消,同时可减弱刻划误差和尺长误差的影响。 2.观测误差。 (1)符合水准管气泡居中的误差:由于符合水准气泡未能做到严格居中,造成望远镜视准轴倾斜面,产生读数误差。读数误差的大小与水准管的灵敏度有关,景要是水准管分划值J的大小。此外,读数误差与视线长度成正比,水准管居中误差一般认为是0.1.J,根据人公式m 居=0.1.s/p,因此只要观测时符合水准管气泡能够认真仔细进行居中,且对视线长度加以限制,与中间法一致,此误差可消除。 (2)视差的影响当存在视差时,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观测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资料

浅析公路工程普通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水准测量是确定公路工程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是高程测量中精度较高且常用 的方法。水准测量是采用几何原理,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高差,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是水准尺和尺垫。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通常使用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每公里能达到的精度是3mm,水准仪在一个测站使用的基本程序是安置仪器、粗略整平、 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实施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误差允许范 围内的精度由于仪器和人为的影响而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出现隐蔽性错误,如果不能 及早发现,基础资料是错误的,从而水准点高程不正确,直接影响路线纵断面设计和 施工。 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同一条公路采用同一个高程系统,工程施工中测量方法通 常是基平与中平同时测量,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间视和转点由两个人立 水准尺,但两台水准仪总是同时观测一个水准尺进行读数,一个水准点段测完后检核, 在每一测站,没有检查、复核,为误差的积累创造了条件,容易返工,耽误时间、浪 费人力。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经常出现错误,现节选一个实例加以说明:表1.1 靖安高速公路M-2标D001至D002水准点及原地面标高外业测量结果 点号后视视线高间视前视高程点号后视视线高间视前视高程D001 3.300 15.750 12.450 D001 3.083 15.533 12.450 +254.6 1.442 14.308 +254.6 1.227 14.306 +284.6 1.424 14.326 +284.6 1.211 14.322 +314.6 1.425 15.715 1.460 14.290 +314.6 1.266 15.554 1.245 14.288 +344.6 1.420 14.295 +344.6 1.259 14.295 +374.6 1.387 14.328 +374.6 1.225 14.329 +406.2 1.493 15.716 1.492 14.223 +406.2 1.368 15.592 1.330 14.224 ZD1 1.175 15.732 1.159 14.557 ZD1 1.104 15.661 1.035 14.557 C6 1.415 14.317 C6 1.344 14.316 +437.8 1.425 14.307 +437.8 1.351 14.310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探析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探析 摘要:水准测量是获得点高程的常用测量手段,也是高程测量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实施过程中,由于仪器构造不可能十分完善、观测者感官鉴别力的局限,以及观测时外界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影响而产生测量误差,而且易出现隐蔽性错误,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基础资料是错误的,结果水准点高程不正确,直接影响工程设计和施工。本文以公路勘察设计实例,对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进行探析。 abstract: leveling is used to obtain the point elevation,also is the elev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with the highest precision. i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ecause the instrument structure is not very perfect, and the limitation of observers, external conditions when observation, they all influences measurement and causes error, error concealment is easy to appear. if not detected early, basic information is wrong, the bench mark elevation is not correct, directly affect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 examples, the error sources and control method of leveling are analyzed. 关键词:水准测量;误差来源;控制方法 key words: leveling measurement;error sources;control method

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5.5 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精密水准测量一般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在各项工程的不同建设阶段的高程控制测量中,极少进行一等水准测量,故在工程测量技术规范中,将水准测量分为二、三、四等三个等级,其精度指标与国家水准测量的相应等级一致。 下面以二等水准测量为例来说明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5.5.1 精密水准测量作业的一般规定 在前一节中,分析了有关水准测量的各项主要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根据各种误差的性质及其影响规律,水准规范中对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作出了各种相应的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或减弱各种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1)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2)仪器距前、后视水准标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其差应小于规定的限值:二等水准测量中规定,一测站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0m,前、后视距累积差应小于3m。这样,可以消除或削弱与距离有关的各种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误差和垂直折光等影响。 (3)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置平零点的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须严格置平。 (4)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倾斜螺旋和测微器隙动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5)在两相邻测站上,应按奇、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对于往测奇数测站按“后前前后”、偶数测站按“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在相邻测站上交替进行。返测时,奇数测站与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与往测时相反,即奇数测站由前视开始,偶数测站由后视开始。这样的观测程序可以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的变化和仪器的垂直位移等影响。 (6)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应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7)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在水准路线上每一测段仪器测站安排成偶数,可以削减两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 (8)每一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应进行往测和返测,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弱性质相同、正负号也相同的误差影响,如水准标尺垂直位移的误差影响。 (9)一个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如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观测。 (10)使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的操作程序与水准器水准仪相同。观测前对圆水准器应严格检验与校正,观测时应严格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a16844253.html,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分析 作者:赵杰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7年第01期 【摘要】在测量工作中,高程测量是一项不可缺少基本工作,一般使用的测量方法有三角高程测量与水准测量等,在高程测量中,水准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准度。分析了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以减弱水准测量误差影响。 【关键词】水准测量;误差;影响 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外界环境及仪器等,不利把控水准测量。产生的错误不容易发现,使得基础资料不准确,进而导致水准点间高差出现错误,对工程施工造成直接影响,带来时间及经济损失。所以,分析水准测量误差的影响影响很重要。 1、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测量中难免存有误差,按照水准测量误差产生原因不同,可将误差划分为三个方面: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仪器误差、观测误差。 1.1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 1.1.1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误差 地球曲率影响高程测量,这点不能忽略,如果视距为100m,高程方面误差接近1mm,影响较大。该误差类1以于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以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可消除该误差对高差带来的影响。地面上空气密度以梯度呈现,光线进入各密度媒介时,产生折射,通常从疏媒介向密媒介折射,因为水准仪视线不理想。通常大气层上层空气密度疏,下层空气密,视线经过大气层,变成了向下弯曲的曲线,导致尺上读数变小,与水平线出现差值,也就是遮光差。 山地连续下坡或上坡时,前后视线和地面的高度增大,遮光差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体现相应的系统性,需要减少视线长度,提升视线高度,以此,将大气遮光影响减至较低。 如果天气晴朗,接近地面的温度比较高,使得下层空气密度相对较稀,这时视线变成了向上弯曲的曲线,导致尺上读数变大。视线线越接近地面,产生的折射越大,所以,通常视线要高出地面一定高度,比地面高出0.5m,就是为了减弱这种影响。如果地面平坦,地面覆盖的物体大致相同,前视距与后视距是相等的,前视距与后视距具有相同的遮光差方向,大小大致相同,能够很大程度上消除遮光差影响。 1.1.2尺子与仪器下沉误差

等精密水准测量

等精密水准测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目的 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 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二、要求 1、每组选定一条-1.0Km的闭合水准环线,每人完成不少于一个测站上的观测、记录、 打伞、扶尺、量距的作业。 2、计算环线闭和差。 三、实习步骤 1、作业步骤 精密水准观测组由8-9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限差及作业规定

(1)、视线高度不得低于0.5m,视线长度一般取不大于50m,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测段 距离累积差小于3m。 (2)、一测段的测站数布置成偶数,仪器和前后标尺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3)、观测时要注意消除视差,气泡严格居中,各种螺旋均应旋进方向终止。(4)、视距读至1mm,基辅分划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0.6mm。(5)、上丝与下丝的平均值与中丝基本分划之差,对于0.5cm刻划标尺应 ≤1.5mm,对于 1.0cm刻划标尺应≤3.0mm。 (6)、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 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7)、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8)、测完一闭合环计算环线闭合差,其值应小于±4√Lmm,L为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 位。

3、观测程序 精密水准测量中采用如下的观测程序: 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前后后前 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以往测奇数站为例)为: (1)、首先将仪器整平。 2)、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得大于3mm,用上、下视距丝平分水准标尺的相应基本分划读取视距。读数时标尺分划的位数和测微器的第一位数共四个数字要连贯出。 (3)、接着转动倾斜螺旋使气泡影像精密符合,并转动测微螺旋使楔形丝照准基本分划,读分划线三位数和测微器二位数。 (4)、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尺,使气泡精密居中,用楔形丝照准基本分划并读数,然后按下、上丝视距丝读取视距。 (5)、用楔形丝对准辅助分划进行读数。

精密水准测量中的误差

精密水准测量中的误差 摘要::从精密水准测量所采用的仪器、工具及作业过程、外界条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精密水准测量中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减弱这种影响的相应措施。关键词:精密水准测量;系统误差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that is imposed by system errors upon the accuracy of observation result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operation process, outside conditions, instruments and tools which are used in accurate leveling, it also proposes corresponding ways how to reduce this effect. Key words: accurate leveling; system error 水准测量是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最基本的一种测量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面点高程的精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求得地面点高精度的高程,精密、高精密水准测量是最可靠的方法。与常规的水准测量一样,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个:仪器误差、观测者受自身条件限制而造成的人为误差又叫观测误差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测量误差按对观测成果影响的性质分为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其中仪器误差、外界因素的影响误差具有系统误差的性质,观测误差具有偶然误差的性质。所谓的精密水准测量在我国就是指一、二等水准测量。对精密水准测量中存在的各项误差进行分析,根据其对观测成果的影响规律,提出减弱或消除误差的措施是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工作。在过去,由于受到仪器制造技术的限制,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主要集中于对偶然误差即观测误差的分析,而现在电子仪器的问世使水准测量的精度大大提高,同时基本上克服了过去水准观测过程中所存在的观测误差。偶然误差与系统相比已经处于次要地位。所以从误差理论角度来看,要想提高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得从测量中的各项系统误差入手,分析研究,找出其对观测成果的影响规律,提出减弱或消除系统误差影响的措施。 首先,系统误差分为两部分:仪器误差和外界因素影响误差。仪器误差是因为水准仪和标尺的结构性能不完善而产生的.可以通过严格检验校正仪器、标尺和改进观测方法等措施以消除和减弱其影响。仪器误差主要有i角误差、两水准标尺零点差和尺长测定不准误差。而外界因素影响误差主要包括尺桩和仪器的垂直升降误差、大气折光差、标尺不竖直误差、水准面曲率误差、外界温度对i角的影响误差。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 一、i角误差 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轴相互不平行,在垂直面上投影的交角称i角,它对水准测量产生单向性的影响,其产生的误差与视距长短成正比。在i角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要一个测站上的前后视距相等,便可消除i角的误差影响。但实际作业中,前后视距相等是困难的,一、二等水准测量测站的前后视距差应小于0.5 m、1.0 m;为使i角误差不累积,一、二等水准测量的任一测站前后视距累计差应小于1.5、3.0 m。 二、两水准标尺零点差 因标尺制作条件限制,分划线起始不是从标尺底面开始带来零点与底面不重合的误差,一副标尺的零点误差不等导致的影响可通过测段中采取偶数站观测且在相邻测站上使两水准标尺轮流作为前视和后视标尺的方法进行消除。测量时读数也尽量选尺的中段读数为好。 三、尺长测定不准误差 标尺每米真长的鉴定精度受鉴定仪器的限制,目前鉴定误差在±0.01 mm左右,最大可达±0.014 mm,可见,对100 m的高差而言,每米真长测定不准误差就达±1.4 mm。标尺分划的刻划误差的影响:标尺每米真长取的是平均值,即使加了改正值也是统一的平均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