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学1

文艺学1

文艺学1
文艺学1

文艺学之《文学理论教程》的思考与练习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P4)

二、什么是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P4)

三、本教材的的理论框架的建构,依据的是谁的什么理论?(P5)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一、什么是人类活动(生活活动)?(P30)生活活动的特性是怎样影响和决定文学活动的特性的?(P31-34)

第二问的答案要点:(1)人的生活活动既属于自然,同时又有超自然的一面的特性,决定了人(包括作家)能够以一种诗意情感关系的方式去感受事物,而文学正是人的感觉中这种诗意情感的高度发展的产物。(2)人的生活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性,决定了文学活动也只能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3)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的特性,决定了文学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的审美活动。

二、文学活动处在人类生活活动的什么位置上?(P35)

三、文学活动由哪几种要素构成?(P36)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P41D2与D4)

四、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有哪几种主要观点?(P42-45)

五、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P44-45)

六、推动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哪些?(P46-47)

七、如何理解物质生产发展与文学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答案要点:(1)先解释“不平衡关系”的含义;(2)然后解释产生不平衡的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本质”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文学本质”作为一个概念,是指一切文学现象所具有的普遍性或共通性,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本质特性,它回答的是“文学是什么”的问题。

二、关于“文学是什么”的三种定义:

1、是关于文学的文化定义:见(P50)

2、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定义:见(P52)

3、是关于文学的通行含义:见(P53)

三、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什么?(P55-56)

四、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答案要点:(1)先说明文学为什么是一种意识形态;[P57-58](2)然后,说说什么是审美意识形态?[P58]为什么文学是属于审美意识形态的?(P61-68)五、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在于文学是以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是一种语言艺术。由于文学文本的语言实际上是作家的一种的具体语言运动活动,因此,依据索绪尔关于语言与话语的区别的理论,文学活动应该属于一种话语活动,其文本是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

六、什么是话语(注:指课本依据文学的特点所下的定义)?[P60]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话语?[P70因为文学具备了话语所具有的5个要素]

七、文学话语具有什么特性?(蕴藉性)什么是话语蕴藉?[P72]它表现在哪两个方面?(P72-73)文学话语蕴藉体现为哪两种典型的文本修辞形态?[P74-75] 八、什么是文学?(即本教材给“文学”下的定义)见P76。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一、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有哪些基本属性?

1、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表现在三个方面:[P78-80]

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具有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的统一的特性。[P80-82]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1、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详见P83-P84]

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坚持雅与俗的并存与相互促进。[详见P84-85]

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坚持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详见P85-87]

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坚持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详见P87-89]

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1、批判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详见P89-92]

2、积极借鉴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学成果。[详见P92-94]

3、实行“双百”方针,推陈出新,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详见P94-95]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一、什么是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P99-10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100-102]

二、精神生产有哪些特殊性?[P103-104]

三、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1、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的区别:[P104-105]

2、文学创造与宗教活动的区别:[P105]

3、文学创造与其他艺术创造的区别:[P105]

4、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日常言语区别:[P106]

四、什么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1、文学理论史上的相关的观点:[P106-110]

2、教材观点: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P106-100]

五、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具有哪些特殊性?[P112-114]

六、什么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1、文学理论史上的相关观点:[P115-117]

2、教材观点:认为作为文学创造的主体应具有三个条件:[P117]

七、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是怎样的?[P122-123]它具有什么特点?[P121]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一、文学创造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几个阶段?[P125]

二、在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作家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1)积累和储备材料。[P126-128]

(2)要有艺术发现。[P129-130]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P129-130]

(3)要有创作动机。[P130-132]

三、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1、什么是艺术构思?[P132]它通常涉及哪些心理活动?[P132-142]什么是灵感?它有什么特点?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灵感与直觉的区别是什么?构思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2、艺术构思有哪些常见的方式?[P142-144]什么是陌生化?[P145]

四、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1、什么是物化?在物化的传达阶段,经常会发生哪些构思的改变现象?[P147-148]

2、在艺术传达中,技巧的运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150-151]

3、构思与传达通常有哪两种方式?[P152-153]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一、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包含哪些内容?[p155]

真、善、美。

二、什么是艺术真实?[P161]它有哪些主要特点?[P156-161]

三、什么是艺术概括?[P162]它具有哪些特点?[P162-164]

四、文学创作的“善”的追求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通过情感评价。那么,情

感评价又具有什么样的特性?[P167-168]作家又是怎样实现他的情感评价的?[P169-170(1)评价必须是诚挚的;(2)要以艺术的呈示方式将“善”

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来。]

五、在文学创造中,“善”的最集中的体现是什么?什么是人文关怀?[P170]

六、什么是形式创造?[P176]它有哪些基本内涵?[P176-179]

七、什么是艺术形式?[P179]什么是文学的形式美?[P180]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有哪几种?其分类的标准是什么?[P186]

二、什么是现实型文学?它具有哪些特点?[P186-187]

三、什么是理想型文学?它具有哪些特点?[P187-188]

四、什么是象征型文学?它有哪些特点?[P189-190]

五、文学作品的主要体裁有哪几种?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P197]

六、什么是诗?它有什么特点?[P197-198]

七、什么是小说?它有什么特点?[P199-200]

八、什么是剧本?它有什么特点?[P200-201]

九、什么是散文?它有什么特点?[P202-203]

十、什么是报告文学?它有什么特点?[P203-204]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从结构层次的角度看,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各有哪些特点?

1、相关的观点:[P206-207]

2、教材的观点:[P208-214]

二、什么是文学典型?它具有哪些美学特征?[P215-220]

三、什么是典型环境?[P221]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P221-222]

四、什么是意境?[P224]意境有哪些基本特征?[P224-228]

五、什么是文学意象?[P230]它具有哪些特点?[P232]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一、什么是叙事性作品?[P238]

二、传统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什么?[P238]

三、现代叙事学包括哪两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P239]

四、什么是(文学)叙事?它有哪些基本特征?[P240]

五、为什么说叙事也具有意识形态性?[P241]

六、文学叙事都由哪些内容构成?[P242]

七、叙述内容中的“故事”,由哪些要素构成?[P243-244]其中什么是情节?[P245]什么是人物的两个功能:行动元与角色?[P246-247]

八、什么是表层结构?[P249]什么是深层结构?[P249]

九、什么是叙述话语中的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P252]

十、什么是叙述话语中的时序?[P253]它大致有哪几种?[P254]

十一、什么是叙述话语中的时距?它对叙述速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两个方面?[P255]什么是叙述频率?它对阅读效果有何影响?[P255-256]

十二、什么是叙述视角?它有哪几种?[P256-257]

十三、什么是叙述动作?它由哪两个要素构成?[P258]

十四、叙述者是否就等于作者?[P258]

十五、什么是叙述者声音?[P258]它与人物的声音存在着哪几种关系?[P259] 十六、叙述者与接受者有着一种怎样的关系?[P260-261]

叙述者通常会设想一个自己作品的接受者。这一接受者又可称之为理想的接受者或隐含的接受者。

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一、什么是抒情性作品?[P262]

二、什么是抒情?就是指表现个人的内心情感。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是怎样的?[P263]

三、(文学)抒情有什么特点?[P264-268]

(1)抒情虽然是主观的,但却是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2)抒情虽然是以个人的情感面目出现,但却具有社会性与普遍性的特点。

(3)抒情虽然表面上是一种内心情感的释放即宣泄,但却不是非理性的,而是一种审美的表现,其中有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

四、抒情作品通常由哪两个要素构成?它们各自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P269]

五、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P270-271]

六、抒情性作品主要由哪几个要素来构成?[P271]它们之间可以构成哪两方面的关系?[P271-]

七、抒情话语通常有哪些修辞方式?[P277-280]

八、什么是抒情角色?常见的抒情角色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的效果?[P280]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一、什么是文学风格?

1、文学史上的相关观点:

(1)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结构、修辞技巧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

(2)从作家创作个性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3)从作家主体与表现对象的相统一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所呈现的特色。

(4)从读者欣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2、教材的观点:文学风格是[P287]

二、文学风格是怎样形成?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P287-289]

2、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P289-290]

3、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P290-293]

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都具备的时候,风格也就可以形成了。

三、文学风格通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P295]

四、什么是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P297-303]

第十四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一、什么是文学消费?[P307]

二、文学消费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P308]

首先,要有文学生产。其次,要有文学传播。文学的传播方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的方式。

三、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P310]

四、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的是什么?[P312-314]

五、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审美意识形态性?[P315-317]

六、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与联系:[P318-320]。

七、文学接受具有哪些基本的文化属性?(或说文学接受具有哪些社会作用?)

[P321-331]

第十五文学接受过程

一、读者的文学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P332]

二、文学接受的发生阶段:

1、什么是期待视野?[P333]期待视野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33]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P333-334]

2、什么是接受动机?常见的接受动机有哪几种?[P335]

接受动机是指人们接受文学作品的目的与意图。

3、什么是接受心境?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P336-337]

接受心境是指人们接受文学作品时的情绪状态。

4、什么是隐含的读者?[P338]

三、文学接受的发展阶段:

1、什么是文学接受中的“填空”、“对话”、“兴味”?[P340-341]

2、什么是文学接受中的变异?它通常体现为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41-]产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P343-344]

3、什么是文学接受中的“误解”?它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形?产生误解的原因是什么?[P344-345]

4、什么是期待遇挫?它与艺术魅力的关系是怎样的?[P346-347]

四、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

1、什么是共鸣?共鸣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P347-348]

2、什么是净化?净化的作用之表现是怎样的?[P349-350]

3、什么是领悟?它具有什么特点?[P351]

4、什么是延留?[P352-353]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一、什么是文学批评?[P355]

二、文学批评与文学创造的关系是怎样的?[P355]

三、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的关系是怎样的?[P356]

四、为什么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P356-357]

五、如何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评价性质?[P357]

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最高原则和最高标准是什么?[P359]

七、为什么说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P359-360]

八、什么是文学批评的标准?[P361]什么是思想标准?它有哪些内容?什么是艺术标准?艺术标准的内容有哪些?[P361-362]

九、什么是文学批评的模式?[P363]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有哪些?现代批评模式有哪些?它们具体的内容是怎样的?[P364]

十、文学批评的主要操作原则有哪些?(或说怎样进行文学批评?)[P275-280]

作业:

1、什么是思想标准?其标准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艺术标准?其标准有哪些内容?请任选一作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50分]

2、比较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区别和联系。[20分]

3、文学话语与一般话语的区别。[10分]

4、文学典型为什么具有永久的魅力?[20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文艺学专业基础(代码848)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文艺学专业基础(代码848)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 1.《九歌》的创作特点 2.简述“建安风骨” 3.简述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 4.“荒诞派”剧作的特点论述题 二、论述题 1.谈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诗之争 2.论莎士比亚剧的创作特点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文艺学专业基础(代码848)真题及详解(回忆版) 一、简答题 1.《九歌》的创作特点。 答:《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的抒情诗。《九歌》的创作特点主要有: (1)《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 ①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如《东皇太一》云:“扬袍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即是对当时歌、乐、舞同时表演的记录。 ②《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无论是歌、乐、舞三者一体,还是巫与神分角色演唱,都具有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萌芽。 (2)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深入 《九歌》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叙写了一些细节,如《湘君》言:“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由爱之深、思之切,而生焦虑疑惑之心,对痴情心态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此外,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婀姻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山鬼》中众多的景物描写:林深杳冥,白日昏暗,淫雨连绵,猿啾犹鸣,风木悲号,那种压抑低沉的气氛,真切地表现了山鬼的孤独和绝望之情。 (3)语言极具表现力

2017年-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杨慧林西方文论概览 (以上两本最重要)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文论词典,重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韦勒克文学理论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以及补充推荐 王先霈文学理论导引 刘勇文学理论新编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

2017年新祥旭考研全程复习计划 一、英语全程规划 基础阶段(3月-6月) 1.学习目标:完成至少1轮的单词背诵,巩固语法基础 2.阶段重点:英语单词、语法 3.复习建议: (1)英语每天抽空背背单词,建议时长0.5-1h;不管是用单词软件还是传统词书,不管是用词根词缀还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背。积累到某一天时,你会发现好多文章都看得懂了。 (2)英语基础不牢的童鞋,应该花点时间复习语法。语法知识能帮助你在读文章和翻译时更加流畅、对文章意思把握得更准确。 (3)多看看新闻,关注时事热点。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和阅读都是涉及到热点话题的。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 强化阶段(7月-10月) 1.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 2.阶段重点:真题真题真题,重点是阅读 3.复习建议: (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不间断。 (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

①利用早上整段的时间做真题(作文可以不写),不要查单词,完全自己做,然后对答案,之后看一下答案分析。 ②每天分析2-3篇,分析包括:第一遍分析正确选项,第二遍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第三遍在原位中找对应的句子,是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哟,分析为什么这样出题,第四遍,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感。 ③此阶段不建议专门建立单词笔记本,重要的单词在分析时顺便查一下就好。 ④时间比较充足的童鞋可以全文翻译阅读原文。 (3)完成阅读后,用同样的方法完型、翻译和新题型。完型和新题型这两类题型不用全文翻译。 冲刺阶段(11月-12月) 1.学习目标: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2.阶段重点:大作文and小作文 3.复习建议: (1)每周写3篇作文,遇到好的词语、句子就整理在一块,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从12月开始,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写作模板。 (2)此阶段还需要继续练习真题阅读。你以为做过一遍就不会再错啦?试试吧!大部分人会在同样的地方摔跟头。 (3)单词不能停哟! 考前一周 1.学习目标:放轻松,相信自己在之前的积累 2.阶段重点:运用自己专属的写作模板复习 3.复习建议: (1)背单词:真题中还不熟悉的单词。 (2)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牢记自己的模板。 (3)复习之前的笔记。

2019暨南大学文艺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9暨南大学文艺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首先说一下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吧~ 我本科是一个普通二本,平时成绩还是挺ok的,大学四年的平均绩点为3.70,大一的时候考了英语四、六级,大大小小什么计算机二级也是一次通过。本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关于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我就不多说啦,大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我自己来说,我是湖南人,我父母希望我以后可以离家近一点(本科离家比较远),但是我自己又不是很想考湖南的大学,然后加上我自己确实也很喜欢暨大,最终敲定暨大为目标院校!这里一定要申明一点,如果是咱们考文学类的同学呢,最好还是一见倾心。定下目标就不要再改变,在决定前当然可以犹豫千千万万次,但一旦下定决心也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信念才行!我选择文艺学也是因为我个人真的是很喜欢理论类的知识,所以就毫不犹豫啦!(好像还是说得太多了。)自己当时是报了新祥旭考研的辅导班,辅导老师给我的初试复习分成四个阶段,下面给大家分享下! 3-5月底:第一轮 6月初-9月底:第二轮 10月-11月:第三轮 11月-考试:第三轮+冲刺(也可以说是第四轮)

【具体流程】 英语 我自己英语基础还是比较好的,大一过了英语六级,分数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也是有500分的,所以大家也不要相信什么没有过四六级考研也可以过75的传说,传说之所以是传说就是在于它发生在你本人身上的概率很小。英语这个东西它是连贯的,虽然四六级和考研的题目不一样,但是一门语言它最终还是同一个基础。 如果没有过四六级的小伙伴也不应该气馁,因为功夫总在自身,一切都要看自己努不努力,愿不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 单词方面,我先前说过跟的是朱伟的恋练有词。除此之外,我拓展词汇量的诀窍在于,我每天早上到图书馆的第一件事,就是默写前一天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单词。前一天把英文记在草稿本上,后一天早上默写出中文意思,再紧跟着默一下英文。我自己是从三月份到十二月份最后一天一直都在坚持这个项目,然后我考完研后测试词汇量,基本是在8000+了。先开始可能这个项目要进行半个小时,但是后面会越来越轻松。很多人坚持的时候看不到效果何在就放弃,最后只会一事无成。 真题的使用方面,很多小伙伴们选择先打好基础再做真题,但是我个人是一开始就做真题,并且不区分题型,因为我个人

文艺学系列课程(1.5.3)--现代小说(一)

教学案例 1.关于卡夫卡: 英国大诗人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1 有“文学百科全书”之誉的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将卡夫卡列入《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中26位文学大师之中,认为他身上体现了“经典性忍耐和‘不可摧毁性’”。 中国作家张炜则认为:“他是一个不灭的、特别的灵魂。这个灵魂永远训诫和启示着人类。”2 与后面要讲到的海明威的传奇生涯相比,卡夫卡的生平经历平淡无奇。他1883年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一生几乎都是围绕这座城市打转,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在这里读中学,对面的大楼就是我所上的大学,左边一点儿就是我的办公室……我的一生就是在这个小圈内度过的”3。从1908年起,一直到1922年因健康原因而退休,他供职于一家保险公司。作家经历的丰富对他的创作自然大有裨益,但也并非成为优秀作家的先决条件;卡夫卡无疑代表了现代主义作家中的另一类典型,即: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许乏善可陈,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异常丰富,想象和幻想能力特别强大。 1 转引自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页。 2 张炜:《十一家小札》,《世界文学》1999年第6期。 3H·萨菲纳:《弗朗兹·卡夫卡和布拉格》,见《卡夫卡:迷途的羔羊》,张振、刘洵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2. 卡夫卡谈写作: “我身上的一切都为文学创作而准备着,这么一种工作不啻是一种神仙般的消解和一种真正的生命活力;而在这办公室里,我却为这么一件讨厌的公文,不得不从有能力获此幸福的躯体上割下一块肉来。”1 3.卡夫卡论自我分裂: “两个时钟走得不一致。内心的那个时钟发疯似的,或者说着魔似的或者说无论如何以一种非人的方式猛跑着,外部的那个则慢吞吞地以平常的速度走着。除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互相分裂以外,还能有什么呢?而这两个世界是以一种可怕的方式分裂着,或者至少在互相撕裂着。”2 4. 卡夫卡谈家庭: “我生活在我的家庭里,在最好的、最温柔体贴的人们中间,我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对于家庭来说,我同任何人都没有共同语言。”3 5. 卡夫卡谈写作: “从我心里把我整个惶恐不安的情状全部写出来,并且像它从我的内心深处出来那样,把它写进纸的深处去,或者把它这样写下来:把所写的东西不折不扣地引进我的内心里去。这不是艺术上的要求。”4 1 《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2 《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61页。 3《致卡尔·鲍威尔》,见《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28页。 4 《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2页。

张凤铸《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第9章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主持艺术【圣才出品】

第9章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主持艺术 9.1 复习笔记 一、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一)主持人节目的传播特色 文艺娱乐节目所包含的艺术门类、节目形态、节目风格日益丰富多样,主持人节目形式在文艺节目中的运用,使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增添了传播的贴近性、人际性和参与性的魅力。主持人节目的传播特色可以概括为四点:个性化、人格化、人际性、参与性。“个性化、人格化”是指传播者在传播中的特色;“人际性”是指传受双方在大众传播中所具有的直接交流、即时反馈的交互传播模式;“参与性”是指受传者在传播中被赋予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传播形态。 1.个性化 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横亘着各种媒介物,使得传者与受者之间“关系的非人格性”。采用主持人节目形式,可以改变这种“关系的非人格性”。 主持人淡化了官方色彩、媒体色彩而具有“个性化”,以朋友的身份与大众平等对话,以个性化的视角和表述方式进行传播,给受众十分贴近的平等感和亲切感。 2.人格化 主持人在传播中有一定的自由和较多的创作天地,且与具体栏目有着紧密而相对稳定的关系,受众会在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中,逐渐对主持人的整个人格有所认识和评价。 受众会因为对某位主持人的信赖和喜爱钟情于其所主持的节目,这便是主持人节目“人格化”的传播特色。这样的人格化传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引导作用。

3.人际性 “人际性”是指主持人节目把“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特色引入了大众传播。主持人节目开通“热线”、现场观众参与讨论等形式,为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人际交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环境,传受双方有了真正的交流和即时的反馈。 “人际性”使得大众传播的“单向传播”模式有了一定的“交互传播”的特色。在传播中,主持人不仅重视传播的目的,同时注意受众的需求、受众的接受能力和习惯,使传播更易于被广大受众所接受,缩短了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 4.参与性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传播目的,达到优化的传播效果,主持人节目十分注重受众在传播中积极参与的愿望和实现的可能,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受众参与的节目形态。 受众在主持人节目中能动的参与,激起了了他们对媒体的热情,有一种“这是我们自己的节目”的亲近感,促进了主持人节目收听、收视率的提高。 (二)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1.广播电视文艺类主持人节目的主要类型 文艺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服务,担负着提供丰富多彩的精品节目内容。 (1)文艺节目包括音乐、戏剧、文学、电影、曲艺、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以及精彩纷呈的综艺节目。 ①从节目功能看,有文艺欣赏、文艺评介、文艺知识、文艺报道、文艺咨询、文艺服务、文艺娱乐等各种不同功能的节目; ②从节目形式看,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文艺节目较多地采用了主持人形式,其主要节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5年统考硕士生复试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5年统考硕士生 (含汉语国际教育、艺术(电影)专业学位)复试 名单 孙天娇(03252)侯怡(03259)陈圆(03263) 杨笛(03264) 潘川惠(03265)肖媛(03267)马蓝(03268)陈 梦诗(06971) 穆一清(06972)丁紫炜(06973)韩雷娜(07268)冀旭(07270)孙玉(07272)张朔(07273)宫思宇(07332)张新雪(07334)程敬仙(07336)朱婷(07502)赵晨晨(07503)傅声晶(07662)曹金曼(07800)张帅(07841)曹学莲(07894)明晓昀(07949)陈泽群(07994)李雅薇(08196)张唯(08376)房卓然(08582)王新迪(08629)孙婧一(08768)宋菲(09172)林楷轩(09173)冯溢雯(09174)邢九方(09587)景凯强(09588)吴诗蕊(09590)顾新宇(09785)郑雅萍(09787)季微(09943)陈雯(09956)李凡(09982)朱晓焰(10222)杨义良(10376)侯启慧(10438)蒋紫娴(10453)叶珂(10471)陈倩帆(10472)许佳(10511)李龙龙(10593)徐娜(10677)陈洁瑜(10699)

曾晓兰(10750)吴丹(10751)熊珺(10834)彭亚鑫(10838)郭雪纯(11177)李良玉(11186)刘洁(11191)张国强(11193)刘雨佳(11538)付芳菲(11539)王艺颖(11696)于潜(11697)董晓宁(11698)李莉(11818)刘金鑫(11820)王亚芬(11821)王海强(11822)杨蕊(11823)王红(11919)杨天宇(12022)王真(12297)凌慧慧(12300)侯佳俐(12390)黄小珊(12557)赵江丽(12559)冯军可(13087)吕羿霖(13302)艾小力(13419)张雯(13420)姜幻(13438)党之玉(13750)向昱蓉(13956)安跃琪(14528)邢佳楠(15491)于本鸿(15721)秦燕(15723)种明金(15752)黄双一(15963)李宸璐(03273)钟强(03274)肖远(03279)屈媛(06974)武鑫(07997)鲁玉洁(10362)孙欣(12794)赵梦洁(14495) 2015年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 试复试办法 复试分数线:50,50,90,90,324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联】 3 于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 “左联”的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培养革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 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日成立于汉口。由郭沫3 月27 的简称,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文协 若,会”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文协”的机

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协”的日常工作。艺》。“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抗日斗争相结合。成。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年6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 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波、王平陵、傅彦长、 国民党御用文人、上海市政府委员、员,、《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 年5 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

18考研: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与广播电视艺术学区别

18考研: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与广播电视艺 术学区别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就业分析: 两个专业的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广播电视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传广播电视学硕士专业中传广播电视学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广播电台、广电研究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亦可从事其它相关媒体实务和学术研究等工作。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如下: 广播电视史论方向; 广播学方向; 电视学方向; 纪录片学方向; 新媒体传播方向; 媒介文化传播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 ③712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新闻实务 学制:3年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专业 其专业方向如下: 电视艺术理论方向; 电视策划方向; 广播电视文艺方向; 电视剧理论与实践方向; 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 录音艺术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 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④817综合考试[艺术学] 考研参考书:

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广播电视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初试参考书 712新闻传播史论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 雷跃捷:《新闻理论》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 雷跃捷:《媒介批评》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 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 石磊:《新媒体概论》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 《新闻传播史论凯程通》凯程考研 815新闻实务 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 谭云明:《新闻编辑》 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 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8章) 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 王振业《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 复试科目与参考书: 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 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淑萍:《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任金州:《电视新闻摄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初试参考书 719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 徐舫舟:《电视节目类型学》 高鑫:《电视艺术学》 苗棣:《电视艺术哲学》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期刊:《现代传播》 期刊:《中国电视》 凯程考研:《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凯程通》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 1.谈文学语言的文学性并举例说明。 2.论中国文学理论中的滋味说。 3.《沧浪诗话》的主要思想。 4.谈文学创作与时代风尚的关系。 二、论述题 1.谈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中的复古思想。 2.结合具体理论,分析形式主义在20世纪的影响。 3.论新历史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影响。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题 1.谈文学语言的文学性,并举例说明。 答:(1)文学语言的文学性的含义 文学的含义经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戚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断变化的特点。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主要在于:文学的语言寓有独特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拟和情感等特性;文学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这些都是文学语言的文学性,而非文学语言则不具备。 (2)文学语言的文学性的重要性 ①文学性是文学的本质特征 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雅各布森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种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在这里,文学性指的是文学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性。在雅各布森看来,如果文学批评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内容和社会意义,那是舍本求末:文学形式所显示出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才是文学理论应该讨论的对象。对于雅各布森和他同时代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来说,文学性主要存在于作品的语言层面。 ②文学性是对日常语言的“变形” 鲍里斯·艾亨鲍姆认为,把“诗的语言”和“实际语言”区分开来,“是形式主义者处理基本诗学问题的活的原则”。雅各布森则进一步指出,文学性的实现就在于对日常语言进行变形、强化,甚至歪曲,也就是说,要“对普通语言实施有系统的破坏”。英国批评家伊格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难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就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学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辅导,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人民大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机构! 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各专业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没有指定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中国文学基础参考书: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基础参考书: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胡明扬、沈阳、贺阳语文出版社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柏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846-古典学基础参考书: 《古典语文学常谈》,克拉夫特,华夏出版社 《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萧华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启古典诗学》,刘小枫,华夏出版社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蒋寅,中华书局 823-小说写作参考书: 《小说写作教程》,杰里?克利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创造性写作》,罗扎基斯辽宁教育出版社。 《创造性写作课件》王家新 812-中外戏剧史参考书: 《中外戏剧史》,刘彦君,廖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戏剧史》,徐慕云,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方戏剧史通论》,周慧华,宋宝珍,浙江大学出版社 813-电影史与电影评论参考书: 《中国电影史》李少白高教出版社 《西方电影简明教程》潘天强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北京大学出版社 影视刊物: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

现代文学

●周作人1929到1933年在清华大学等校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讲义,后整理发表题 为《中国新文学纲要》是现代文学史的开创性著作 ●1917年文学革命是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革命文学是1928年前后掀起的又一场文学革命运动,着重探讨文学内容的深入发展, 要求文学和社会革命、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内容的层次上对文学的变革提出了深层的要求。 ●八事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 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用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三大主义:陈独秀提出的,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推翻琢磨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 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创造新文学,成员: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为文学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小说月报》 ●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北京,郭沫若郁达夫田汉、张资平、何畏、徐祖正、张凤 举、成仿吾、穆木天、陶晶孙《创造》,多为日本留学生,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多为旅英美留 学生 ●语丝社: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 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语丝》 ●语丝体: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排击有 害于新的旧物,催促新的产生) ●湖畔诗社:以爱情诗闻名,成员: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是湖畔诗人,《湖 畔》 ●浅草社:1922年成立,《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现过《文艺旬 刊》,其骨干成员有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 ●问题小说: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除旧布新的力量,引出了一批“问题小说”,造就 了一群问题小说家。他们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1919年下半年,冰心正式开了问题小说之风〈斯人独憔悴〉冰心王统照许地山 ●形成原因:1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的产物2与作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3受外国文 学影响(有历史文献的价值,艺术价值成就不高) ●通俗文学:以清末民初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 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 ●小诗体:在周作人郑振铎翻译的外国作品影响下产生的,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短诗,一般 三五行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和美的情思。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值三 ●三美:闻一多提出的新诗格律化,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 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纯诗:穆木天提出的,1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2诗应有不同散文的思维与表现 方式,强调诗的暗示与朦胧 ●杂文: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鲁迅、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钱学同、李大钊

我国电视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我国电视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34卷第6期 2011年O6月 长江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 oI.34NO.6 Jun.2011 我国电视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李云霞 (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大同037004) 摘要:电视文学经历了孕育诞生,发展成长,兴旺繁荣三个阶段.电视文学作品的创作理念, 作品形态,题材来源等都发生了改变,电视文学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 特点,不断调整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电视文学;发展;特点 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1)06—0176—02 一 ,文学与电视的天然联系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同电视有着天

然的亲和性.文学通过文字语言诉诸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读者大脑中形成意象,并留下指认性并不明确的印象和感受.这种模糊形象一方面构成了文学的一种特色,另一方面也为电视的二次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电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不仅将 现代科技与艺术相融合,还将其他艺术门类的长处和特点进行融会和组合,既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拥有多样的艺术 手段.电视创作的特点是直指人眼,通过明确具体 的艺术形象,让观众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文学和电视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二次创 作空间,电视不仅仅是作为文学传播的载体而存在的,更以和文学紧密结合的方式立足,从而产生了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电视文学. 二,电视文学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一)第一阶段:孕育诞生 电视文学的孕育诞生是从电视小说开始的. 1964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部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将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搬上了荧幕,因其绝对忠实于原着,将原着中的全部文学语言都通过电视的声画语言充分地展现在荧幕上,具有极强的文学性, 被视为电视小说的雏形.1978年,中央电视台创办

北京大学0607年文艺学专业卷及基础所有试题(完整版)

北京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学专业及基础试卷 一、名词解释: 文学象征,文学风格,文学典型,召唤结构,女性主义,文化输出,隐秀神韵 二、简答: 1、简述对文学价值的认识 2、你对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的理解 3、试简述孟子以意逆志的看法 4、简述文学言象意的关系三 三、论述: 1、试论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辨证关系 2、谈谈对雅各布森文学性理论的认识 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 诚斋体,《汉宫秋》,诗界革命,沉钟社,新感觉派,《草叶集》,俄国自然派,英国湖畔派 二、简答: 1、谈谈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艺术成就的认识。 2、卡夫卡〈变形记〉的思想成就。 三、问答: 1、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巴金小说的艺术成就以及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北京大学2007年文艺学专业卷及基础所有试题(完整版) 上午的文艺学专业试题 A卷(文艺学专业)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 1.通变2.妙悟3.文学性 4.期待视野5.新历史主义6.艺术想象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评述精神分析文论 2.简释“意境”的要义 3.简析“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文学主张 4.简述文学语言的特性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论述文学读者与文学文本的关系 2.论述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演变。 B卷(文艺美学方向)

每题50分 1.论述艺术本体论的演进及当代非本体论的价值问题。 2.论述审美现代性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影响。 3.论述赛义德的《东方学》的意义与东亚文化价值创新。 C卷(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 1.诗言志2.心声心画3.疾虚妄 4.直寻5.意、趣、神、色6.因文生事 二.论述题(每题40分) 1.论述孟子的文艺思想 2.阐释刘勰的风格理论 3.分析沈德潜的诗歌理论。 专业基础卷 A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 1.永明体2.拟话本3.《生死场》4.魔幻现实小说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关汉卿杂剧创作的特色与成就。 2.简述鲁迅《野草》的特色与成就。 3.简述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 三.论述题(每题25分) 1.联系具体作品论述“盛唐气象”。 2.论述19世纪欧洲文学潮流的更迭与演变 B卷 1、风雅颂的内涵及其对后世创作的影响。(30分) 2、宋明理学对文学的影响。(40分) 3、《老人与海》的失败的英雄的精神性意义。(30分) C卷 1、具体举例说明《诗经》、《离骚》的不同审美风格。(20分) 2.论述陶潜诗歌“又协左思风力”的审美特性。(15分) 3.论述汤显祖戏曲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25分) 4.阐述文学接受主体的能动创造特性。(20分) 5.论述文学自身变革演进的特殊规律。(20分)

2018年人民大学文艺学考研参考书目

2018年人民大学文艺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基础: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基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语言学概论》胡明扬、沈阳、贺阳语文出版社 2000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现代汉语》黄柏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1999年 专业规划 新祥旭教研室对专业课解析:正是由于专业课比较复杂,只要考生认真研究专业课,把握专业课考试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专业课的复习就能够事半功倍。 第一阶段:确定专业 在这一阶段,同学必须要根据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来正确选择报考专业。这三个重要因素是: 1.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的匹配程度 2.对研究生专业真实的喜好程度 3.对研究生专业天然的擅长程度 第二阶段:进行通用知识点学习 在专业确定后,关注ruc考研圈公众号还需更多时间考虑更多因素才能最终决策报考学校。在定了专业却没定学校的这段时期,很多同学不会进行专业课学

习,因为他们认为同一专业,不同学校考的不一样,在没有最终确定学校之前,无法开始学习。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虽然不同学校同一专业学习内容不全相同,但只要是同属于一个专业,无论哪个学校所的考查范围,一定有20%左右的知识点是重叠的。这不同学校都一致要求掌握的20%相同知识点,我们称之为通用知识点。通用知识点往往是基础层面的知识点,也就是在未定学校之前就应该开始学习的专业课内容。 我们在确定专业后,就应采用特殊方案锁定通用知识点,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进行2轮预热理解与1轮初始记忆。 第三阶段:确定学校 这一阶段,同学应综合多种因素来正确选择报考学校。影响学校选择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你自身的考试能力。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竞争强度不同,越好的学校越难考,你有多强的考试能力你就可以考多好的学校。但是自己的考试能力未来能强到什么程度,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学校是那所学校,所以确定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实力。 第四阶段:进行全范围知识点学习 在报考学校确定后,同学应利用四种资料(专业招生目录、历年真题、公开指定参考书籍和内部默认学习资料)来确定专业课需要复习的全部知识点范围。当专业课可能考查的全部知识点确定之后,考生应该将全范围知识点快速理解认知1轮,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阶段未学部分再重点理解认知2至3轮。 第五阶段:将全范围知识点划分为3至5个重要层次 在这一阶段,同学应通过三种渠道(目标硕士点研究生群体、目标硕士点导师群体和特殊资源渠道)采集信息,分析确定各部分知识点的大致考试概率,然后根据考试概率的高低将所有知识点划分为3至5个重要层次。 第六阶段:针对不同重要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 最重要知识点群,必须要再次深刻理解与深度记忆5至7轮,平均每个知识点解题训练不少于6道题。较重要知识点群,应该再次理解与记忆3至5轮,平均每个知识点解题训练约4道题。非重要知识点群,只需浏览性理解2轮,适当解题训练即可。 第七阶段:针对难点内容的集中学习 总体而言,专业课前六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中,第一阶段可以靠自己有效完成80%。第二、三阶段只有60%的任务能靠自己有效完成,但第四五六阶段必须依靠强化课程辅导和大量外部资源才能真正学习到位。 专业课参考书目使用方法 1.走马观花法。较适合有指定参考书的第一轮阅读。刚开始看,很难把握重点,看的太细,会浪费时间。而且,第一遍看完之后,往往都是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细节部分是很难记住的。目标:短时间内对专业课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以利于第二遍的深入阅读。这对于跨专业考研的人来说更为重要。 2.笔记法。看完一节或一章,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尤其是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列成条目——再复习时节约时间,记忆起来更为容易。更何况:手过一遍,赛过口过十遍。笔记法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提纲挈领法。除了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各部分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基本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零散地掌握即可,而要点串成线,线连成面。各章节之间的融会贯通更为重要。因为专业课试题的最后一道大题往往涵盖的内容和跨度都很大,各章节中与这个问题有联系的内容

2018暨南大学文艺学初试经验干货

研途宝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6a1774949.html,/zykzl?fromcode=2014 一、专业课 专业课我是从五月初开始系统复习,到考试前大致复习了有六遍。第一遍看书,705的简答和论述都考得比较宏观,而选择和名词解释则比较细致,所以第一遍看书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地毯式复习。第二遍结合参考书,或者学姐的资料(敲黑板,买资料一定要擦亮双眼,多聊几次,我当时就买到了假资料)。第三遍专题整理,我是自己做的笔记,感觉这一遍才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列框框,所以记起来比较清晰,所以整理完基本上就背下来了。第四遍回归教材,从今年的试题来看,复习重点是完全不够用的,这一遍就是查缺补漏。第五、六遍就是看笔记了,自己的笔记也比较符合自己的背诵习惯,在四面透风的教学楼里背书是16年冬天最感天动地的回忆了。 推荐参考书: 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精解》(王萌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李杰、顾大鹏主编,齐鲁书社出版) 现当代文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指南基础与实战练习》(北师大出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叶立文、刘海燕主编,崇文书局出版)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唐红梅主编,崇文书局出版)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刘安海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秦为忠主编,崇文书局出版) (1)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我是按照朝代和作家进行整理的。纵向历朝历代文学,横向文学体裁、现象、流派、影响,加之代表作家的作品和地位。尤其是单独成章的作家,暨大很喜欢考作家,陶渊明、杜甫、韩愈、欧阳修都考过,在答题的时候也可以将不同作家放在一起做比较,比如韩愈和欧阳修,杜甫和李商隐等等,相信会给你的答案加分;朝代文学风格归纳建议多翻阅袁本的绪论,自己整理出来,多举例,背一些名家的名句,前几年大多是魏晋南北朝、唐宋、

现代文学

一“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于四十年代开始出现,以赵树理为核心,主要成员还有马烽、西戎、孙谦、束为等,他们都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较多地描写中间人物,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色彩,语言口语化、大众化,有明朗、质朴、幽默的风格。 两个主要的创作群体 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 (赵树理、马烽、西戎、胡正、束为等); 陕西作家群——柳青、王汶石等。 二、革命历史小说 主要题材内容: 1.革命战争史诗。突出全景性与史诗性,重大史实加入虚构的人物事件,试图揭示历史本质。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等。 2.小型战斗、非正规军战斗。借鉴传统侠义小说的表现方法,故事性强,以通俗小说的形式讲述英雄传奇故事。如曲波的《林海雪原》、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志的《敌后武工队》等。 3.追溯回忆式写作。具有个人的抒情性特征。如孙犁的《山地回忆》、《铁木前传》,茹志鹃的《百合花》等 例如以“三战一记”(《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和《渡江侦查记》)为主的电影。 战争文化观念下的审美模式: 1.歌颂赞美英雄。如周大勇(《保卫延安》)、朱老忠(《红旗谱》)等。 2.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和二元对立的艺术模式。如小说中常见的两大语言系统:“我军”系统和“敌军”系统。 3.由于战争总是以辉煌胜利而宣告结束,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被作为固定的审美模式,并以此形成统一的审美风格特征。 例如,英雄的死亡不能引起传统悲剧中的恐惧效果,而是以道德价值的认识来取代生命本体价值的认识,其结果消解了战争文学的悲剧美学效果。 三梁斌的《红旗谱》 (一)主要人物: 朱老巩——朱老忠——大贵、二贵 严老祥——严志和——运涛、江涛 (二)主要事件: 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朱老明告状,朱老忠探监,反割头税运动,保定二师学潮等。(三)小说主旨 《红旗谱》将一个中国农民的现代性成长过程包裹在一个传统的子报父仇的通俗小说故事中,以“成长小说”这种现代艺术形式描述了这一抽象的生成过程。代表性人物即朱老忠。 三代农民代表着个不同的时代: 朱老巩——自发反抗的旧式农民,必然失败; 朱老忠——成长中的农民,从个体反抗走向自觉革命,从家族反抗到阶级反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