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能力的概念与应用

核心能力的概念与应用

核心能力的概念与应用
核心能力的概念与应用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自一九九o年提出以來,

已成经管思維主流

Kevin P. Coyne, Stephen J. D. Hall, Patricia Gorman Clifford本文譯自Is your core competence a mirage?麥

肯錫季刊, 1997年第1季

過去六年來,核心能力─無需建立結構性競爭優勢,僅在少數專業知識或關鍵技能領域取得領先地位也能成功的經營理念─已成為商場上的主流思想。刊載於哈佛商業評論1990年5-6月號的經典之作「企業的核心能力」,也成了該雜誌有史以來讀者要求翻印份數最多的論文。而企業界為經理人開設的主管人員訓練班,以及企管碩士的修習內容,也都包括研究核心能力的課程。許多經理人開始用核心能力作為公司策略的指導方針,或以其他公司的核心能力為師法對象。

儘管核心能力受到萬千寵愛在一身的重視,它對

公司經營績效的實質影響,卻似乎被模糊了焦點。請看以下的論點:「核心能力常演變為可以『安慰人心』的措施,用了它就不會失敗。」「經理人很難明確界定真正的核心能力,而且往往事後才發現答案為何。意思是說,當經理人嘗試去界定核心能力,只有等到實驗成功或失敗時,才知道正確答案。」「我們聘請所謂的核心能力專家,請他們幫助我們公司界定核心能力。然而,當他們與資深經理人交換過意見,並與特別小組討論多次後,我們反而被搞得一團亂。我們已不知道如何界定核心能力與非核心能力,也不知道某些我們做得不錯的製程或產品,為何未被他們選中當作核心能力。」

我們的觀察也支持上述看法。在我們訪問過的人當中,很少有經理人宣稱因為核心能力,而在市場上獲致成功;更甚者,更少經理人說,他們曾經成功地建立過任何核心能力。事實上,大多數經理人都不確定,到底哪些項目才夠資格稱得上是核心能力。

這使得我們感到很困惑。核心能力顯然是一個重

要觀念,也有些公司因為運用它而獲致成功,然而對大多數人而言,核心能力更像海市蜃樓。核心能力就像在危險環境下,遠處似乎有一個能帶給人們希望的美好東西,走近一看,除了沙子以外,其他什麼東西也沒有。

為何核心能力變得這麼難以理解呢?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目前並無明確確認核心能力的基礎,也無有系統的方法可供經理人檢視執行進度。為了進一步了解事實真相,我們重新研讀這方面的文獻,訪問「使用者」的經驗,並針對實驗成功及失敗的公司進行個案研究。

本研究總共得到以下四項重要結論:(一)核心能力其實包含兩種獨特的優勢基礎,不能一概而論;(二)透過特定測驗工具,有助於經理人預測核心能力導向的策略能否成功;(三)開發核心能力可以透過三條各有優缺點的途徑進行;(四)以及維持核心能力的優勢所需投入的努力,絕不比當初開發該能力時所投入的努力來得少。

何謂核心能力?

儘管漢默(Gary Hamel)與普哈拉(C. K. Prahalad)在他們的文章中,僅將核心能力界定在一項或多項科技,許多經理人卻將此一觀念延伸到其他各式各樣的技能與功能,包括程序工程、生產、新產品構想產生過程,甚至企業識別體系的設計。他們把所有東西都當作潛在的核心能力。一位主管即道:「我界定核心能力的方法是,凡是我們公司能夠和顧客共同創造價值的項目,都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我們卻認為,核心能力應精確地界定範疇。想要利用此一觀念創造贏的策略,经管當局絕不能依賴概括性的分類,如行銷、產品開發、或服務。一家以行銷手法高明著稱的消費品公司,可能假設自己在行銷領域的各個層面均高人一等。實際情形可能是,該公司並不擅長訂價策略,在通路经管方面表現平平,在開發新產品時曾犯過一連串的錯誤。準此,這家公司的真正能力範圍可能窄得多:透過形象廣告刺激需求。事實上,任何想要充分運用核心能力建立持久競爭優勢的公司,都應比照同樣標準界定其核心能力。

在界定核心能力時,经管層應同時考慮實際應用的問題與可能受到的限制。某規模頗大的地區性銀行,自認該行精確處理大量財務資料的能力為其核心能力之一。的確,在現金经管、支票處理及其他若干類似業務,該行的表現確實相當傑出。然而,該行卻因為無法有效率地處理抵押服務業務,而被迫退出此一領域。

以下是我們建議的一個簡單的定義:

「核心能力係指一個群體或團隊中,一些彼此互補的專業技能與知識結合成的特定能力,足以執行一個或更多具世界級水準的重要程序。」此一定義排除了許多過去被組織界定為核心能力的技能與專利權技術。單單一項專利權、一個品牌、產品或科技,還不夠格稱為核心能力;而策略規劃、彈性製造能力及團隊合作等概括性的经管能力也不是;至於品質、生產力、顧客滿意等較高層次的領域,更不能拿來當作核心能力。

透過新的定義,核心能力可分為以下兩個大類:

洞察力/前瞻能力。這是指有助於公司開發或追求能建立先來先贏優勢的能力。這種洞察力或前瞻能力的來源是多方面的:

?能創造一系列發明成果的技術或科學知識,如佳能的光學知識與微縮能力。

?專有資料。例如1980年代,花旗銀行累積了有關美國市場信用卡使用者的消費行為及信用計點等情報,而成為美國信用卡市場的領導者。?在交易流程中掌握最多交易量而獲得的情報,如安隆(Enron)在天然氣市場所開發的。

?透過獨一無二的發明過程開發出成功的新產品,如迪士尼的卡通影片與3M公司。

?高人一等的分析與推理能力。例如林區(Peter Lynch)主持的富達美奇樂共同基金(Fidelity Magellan Fund)與Berkshire Hathaway公司,運用其他證券分析師也拿得到的相同資料,為投資人創造出令人稱羡的投資報酬率。

上述能力之所以與眾不同,完全在於經理人的前瞻能力最終創造出獨特的價值。許多公司費盡各

種努力,想要開發出與眾不同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公司透過上述卓越的洞察力或前瞻能力,更有效地建造成功、獨特的核心能力。

基層執行能力。因為第一線人員的優異表現,在顧客心目中,某一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將明顯勝過競爭品牌。基層執行能力可以界定為,提供一致高水準品質產品與服務的獨特能力,就像手藝一流的工匠,在一流工作環境下,持續做出一致高水準品質的成品一樣(明顯地,當幾乎所有人都能達到相同品質水準時,基層執行能力策略的成功機率將大大降低,這是因為彼此差異已縮小到微不足道的程度)。

以保險為例,潛在公司客戶是否接受特定保單,當然要看該保單的內容,及業務代表所做的風險評估。儘管保險公司有各項規定,業務代表仍享有相當大的表現空間。有研究顯示,那些「最佳」(非一般水準)的業務代表,可以幫保險公司多賺一成五的投資回收。

在零售業,諾頓百貨(Nordstroms)擁有讓顧客高度

滿意的能力,就是基層執行能力的典範。正因為

該公司旗下數以千計的店員,每天都在費盡心思

討顧客的歡心,使得該公司的服務水準令同業望

塵莫及。諾頓提供這些店員充滿人性化的工作環

境、優渥的獎勵辦法及無條件的後勤支援,創造

出所謂的諾頓文化,或稱為諾頓經營之道。在這

種情況下,員工當然樂於全力配合。

前述的洞察力/前瞻能力與基層執行能力,可以

同時並存於一家公司。不過经管當局應用不同的

方式對待這兩種能力。以麥當勞為例,经管當局

利用基層執行能力,精心設計各個連鎖店的食品

供應系統,另外利用洞察力/前瞻能力尋找最佳

的開店地點。

評估核心能力

僅憑不著邊際地去想像核心能力,公司是不可能成功的。許多宣稱採用核心能力策略的公司,往往變得更為困惑。對一位正全力投入各種資源開發核心能力策略的經理人而言,應如何證明該策略值得開發呢?第一步是精確界定所要開發的核心能力。根據前述定義,經理人應詢問以下四個問題:

一、我們現有的技能真的高人一等嗎?

大多數人經常忽略了一件事:任何被選為核心能力的技能,都應該是業界表現最佳的,再不濟也要接近最佳水準。許多公司都誤以為,因為某種能力對公司很重要,或對顧客很有吸引力,就可以拿來作為策略基礎。實務上,想要作為策略基礎的特定核心能力,其表現必須明顯優於全部,或大多數現有及潛在競爭對手的類似技能。

最簡單的檢視方法是坦白回答這個問題:「經由客觀的測驗,能否證明不論在技術層面或在顧客心目中,我們公司擁有的特定技能確實優於領導廠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該公司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公司這麼做。相反地,大多數公司往往利用一般性的使用行為或態度調查,推論出「我們才是最棒的」結果。

基層執行能力的傑出表現,往往可以確保公司維持戰果。以銀行界為例,北卡羅來納州的華喬威銀行(Wachovia Bank),一向以其傑出的授信经管能力著稱。從華喬威銀行的呆帳比率與同業之間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該行高人一等的成績。從1980年到1995年間,華喬威銀行的呆帳比率為0.6%,遠低於1.1%的同業平均值。這意謂著因為此一優異的基層執行

能力,使得華喬威銀行的投資報酬率較同業高出六到八個百分點。

同樣地,從政府與同業公會公布的統計數字得知,在承攬不動產與意外險的保險公司中,少數客戶经管特別優秀的業者,出險比率較同業平均值低了近十個百分點。由於有此一重大差異,相對於其他同業,這些保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竟高了十到二十個百分點。

評估洞察力/前瞻能力似乎更難了些。有些公司採用較粗糙的方法,如特定期間申請專利權獲得核准的數目;在科技雜誌及專業期刊被報導或登載的次數;市場佔有率增加幾個百分點;或因為某種洞見採行交易行動所提升的獲利率等。不過,经管當局仍應依賴投入而非產出作為標竿項目。经管當局必須找出「用於培養洞察力/前瞻能力的資源種類及數量」,與「獨自或領先競爭者發展出卓越洞察力」之間的關連性。

評估研發人員的產品開發能力就很有價值,相關的衡量項目包括研究人員數目、學術背景,及開發傑出新產品的能力等。儘管此一方法有其限制,仍有助於经管當局了解自己宣稱的核心能力是否真的值得全力投入。若不能留住優秀人才與吸

引新進人員,经管當局就必須慎重考慮,公司恐怕沒有高人一等的前瞻能力。反觀微軟公司,卻能從無數頂尖人才庫中,挑選最適合該公司的專業人才。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梅波(Mike Maples)即指出:「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像我們一樣,有特權可以從麻省理工學院與史丹福大學頂尖畢業生中隨意挑選人才。」

二、卓越能力的優勢能維持多久?

要回答這個問題,經理人不妨這樣問,如果最強的競爭對手知道該如何做,他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成功地模仿你的能力?核心能力被模仿的可能性與速度,要看該能力的稀有性、開發該能力所需的時間,及了解其來源的困難程度。

稀有性的衡量,係比較本身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產業業者(非僅限於本身所屬領域)擁有的能力。經理人發現類似能力的案例愈少,即表示自己擁有的能力愈稀有。

發展特定能力所需的時間長短,要看該能力的種類及複雜程度。就算競爭對手決定針對某公司特定能力全力模仿,後者原先建立的優勢也不會很快被侵蝕。除了後見之明的洞察力/前瞻能力之外,模仿者尚需發展必要的支援架構,如人員

進用及建立資料庫等。而這些動作還不能同時進行,必須一個接著一個按部就班地來。就基層執行能力而言,模仿者可能要花數個月,甚至數年時間,用於訓練員工、修改原有政策、幫助員工忘卻過去的做法,及執行其他一切必要的任務,以創造乃至於維持既定的能力。當一種能力的形成必須來自企業多種功能的支援,其最根本的基礎乃是該企業的文化。而企業文化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陶鑄出適當的行為模式,及員工對工作正確的認知。

競爭者能否了解特定能力的來源,要看該能力的性質而定。特定洞察力/前瞻能力背後的熱情或推動力量,不是外人輕易能夠了解的。而在基層執行能力方面,員工所表現出來的技能,很可能根植於該公司的文化。例如競爭者把保險公司最好的業務代表挖角過來,卻不能創造預期的業績,道理就在這裡。該業務代表跳槽了,卻不能把深植於原來公司文化的能力移植過去。

造就特定能力的組織性因素愈多,該能力愈能持久,也愈不容易被同業模仿;有時連公司員工也不見得知道自己所做的有什麼特別之處。反之,僅包含少數組織性因素的核心能力,既容易被人理解,也容易被同業模仿。

三、與其他經濟槓桿(economic lever)相比,既定能力能產生多少價值?

許多經理人誤以為,公司在特定領域的傑出表現,可抵消其他方面的不足之處。事實上,一家公司決定強化特定的一、兩個技能,並不能消除、抵消或減輕該公司其他的缺點。想要讓核心能力策略成為贏的策略,該能力對產業而言,必須是威力相對強大的策略性槓桿(strategic lever,或稱為經濟槓桿),如結構性優勢或能夠取得廉價資源的優勢。

大多數公司都不太敢針對核心能力的潛在價值進行數量化分析。事實上,這是可以做到的。某消費品公司決定透過有效組合行銷努力與新產品開發活動,及重新調整該產業的價值鏈,創造價值高達十億美元的市場。為了測試此一計畫,新成立的策略團隊決定回顧過去的歷史,想要深入了解公司以往是如何創造價值的。該團隊確認出六個核心能力,同時運用數量化分析工具與经管研討會,分別計算這六個核心能力到底為公司創造出多少價值。接下來,該團隊用同樣程序評估即將要執行的計畫。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经管當局以為將來會為公司創造最多價值的核心能力,反而會破壞公司過去創造的價值。更

糟糕的是,除了一種能力之外,其餘五種核心能力的基礎都很薄弱,勢需另起爐灶。不消說,新計畫一定得大幅更動。相對來說,分析基層執行能力的經濟價值更為直接。經理人應先預估基層人員以最佳水準執行特定能力時,能夠為公司創造出多少價值,然後從規模優勢或投入的成本差異方面,比較基層人員以類似水準執行其他技能,將創造出多少價值。洞察力/前瞻能力的執行績效相當複雜,因為经管當局很難事先證明特定遠見將來能否成功,因此相對而言較難評估。儘管如此,經理人仍能用更大範圍進行評估,如計算出產業總價值因而增加了多少,以及在技術改進方面,新洞察力還能作出多少貢獻。

四、特定核心能力能否納入公司現有價值體系?

如果想要掌握核心能力的價值,並為股東帶來更多的投資回收,那麼经管當局針對少數技能所做的一切投資,必須能獲得市場的肯定與回報。以基層執行能力為例,投資與市場回收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必須直接連在一起。除非想要定位為顧客心目中最佳的服務提供者,经管當局實在不必針對服務領域作大筆投資。

至於洞察力/前瞻能力,則必須為公司未來的價值體系作出

貢獻。顧客並不會購買什麼洞察力,他們買的是產品。因此,洞察力必須轉換為特定產品。許多公司均擁有了不得的遠見,卻沒有能力將之轉換為特定產品。例如,大家都在談圖形使用者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可能對個人電腦產生革命性影響,它卻是全錄公司發明的;既不是蘋果電腦公司,也不是微軟公司。

創造核心能力

如果經過上述測驗,经管當局發現公司並未擁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核心能力,接下來不妨自問:「在合理時間內,我們能否發展出一個核心能力呢?」研究顯示,這的確有可能,但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以下是幾項應遵守的原則。

一項被稱為世界級的能力,必須是推動組織權力架構的主要角色。該能力的主持人,必須也是制定公司所有重大決策(甚至包括較不相關的領域)的人。以寶僑公司為例,該公司引以為傲的消費品行銷核心能力,完全由廣告部門掌控。事實上,寶僑公司幾乎就是品牌经管的代名詞。品牌經理對公司所有重大決策的制定,都有深遠的影響力。至於華喬威銀行,連資歷很淺的授信部門承辦人員,也經常打資深前線經理已核准貸款案的回票。

最近,某電信公司進行組織重整,企圖讓所有功能一律透過行銷部門支援所需的資金。此舉目的在於,確保該電信公司的「工廠」─控制交換機與電話線路安裝的電話網路與資訊系統─針對需求最有潛力的市場,不斷尋求各種改進。由於经管當局明確選擇了特定能力,該公司終能透過以行銷為導向的工廠,指揮整個組織朝既定方向運作。

其次,核心能力必須由最高主管選定,而不是由部門主管獨自決定。許多公司均反其道而行。有研究指出,「有些經理人認為,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核心能力。成功企業尤其如此。不管訪談的是哪一個部門,主管都會對你說,我負責的領域是本公司的核心能力。」這樣做是行不通的。一家公司絕不能同時由好幾個部門推動整個組織的權力結構。最高主管必須挑選一個,頂多兩個核心能力,在一段時間內全力發展。

根據我們的研究,想要建立核心能力的公司,可以就以下三種截然不同的方法擇一為之。第一種叫作「進化法」(evolution):经管當局選定一個目標,由全體員工在原有工作崗位一齊努力,設法在合理期限內建立特定核心能力;其次是「孵化法」(incubation):公司於現有體制外成立獨立運作

的單位,針對经管當局選定的目標全力開發;最後一種是「併購」(acquistion):即先挑選心目中的理想能力,然後向擁有此一技能的公司進行併購策略。

進化法

進化法幾乎等同於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變革技术方案,其影響力將遍及全組織。值得注意的是,進化法可能涉及整合好幾十個行動技术方案,若整合成功,改革效果驚人,否則徒勞無功。如果经管當局以為可以藉由單一改革技术方案,就能建立核心能力,無異癡人說夢。最近,有一家公司引進一套新的激勵辦法,員工行為卻未因此有所改變;另一家公司重新修改了教育訓練計畫,也未出現預期效果。究其原因,是組織的其他要素太冷漠了。其他要素未能全力配合,單靠一兩個變革技术方案來推動整個組織,絕對是力有未逮的。

建立核心能力能否成功,要看经管當局能否同時處理許多能力與實務。某專營企業意外險的保險公司,決定重建其核心能力,也就是經紀人承攬保險能力的品質,而一口氣推出六十多個配套的改革技术方案。舉例而言,該公司改變招募程序,改為由好幾位經理負責面談,同時調整了新進人員的起薪,經紀人的升遷管道也加以調整,不再像以前那樣狹窄;

教育訓練則通盤檢討。為了提升資訊的精確度,該公司不僅引進一套能提供更準確歷史紀錄與產業趨勢數字的新資訊系統,同時頒行一套新的承攬保險指南。

另外,经管當局更改了考績制度與業績獎金辦法,強調品質而非數量。組織結構也做了更動,在分公司總經理之下安插一位業務經理,專門評估經紀人承攬保險案件的品質,並加強與理賠部門的連繫。不到三年,這家保險公司就大大改善了承攬保險案件的品質,從而大幅提高投資回收,比同業平均值高了十五個百分點。

任何改進技术方案,經理人都應事先預估將來可能獲得「多少」投資回收。採用進化法進行改革尤其應該如此,因為將來可能會碰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這些困難與不斷追加的費用,將迫使經理人刪減改革計畫的經費,轉而追求短期利潤。如果經理人未事先計算出改革計畫將來可能帶來的潛在利益,一碰到障礎,或必須繼續大筆投資下去,就會覺得划不來。計算出潛在利益的精確程度,還不及此一動作讓经管當局為未來產生信念來得重要。以前述那家保險公司為例,经管當局計算出的年營收增加金額,僅在四到五千萬美元之譜,卻已足夠讓经管當局產生無比信心,繼續進行改革行動。

那些運用進化法建立核心能力而獲致成功的企業,在改革過程中也要求獲得階段性的成果。正如一位經理人所指出的:「我們不要任何大峽谷式的策略。」別人問他指的是什麼,他回答道:「如果一位摩托車騎士飛越大峽谷的壯舉完成為90%,他會發生什麼情形呢?我們希望採用一個就算只是一部份成功也能夠讓我們賺錢的策略,。」

孵化法

採用此法的公司,係在現有體制之外成立一個獨立運作的組織,由該組織負責在二到三年內傾全力開發特定能力。孵化法的優點在於其經過特別設計的環境,工作小組可以專心且安心地進行研發。一旦工作小組有了不錯的成績,经管當局即可考慮將此一成果移轉到企業其他部門。最近有兩家公司採用孵化法建立核心能力,結果均獲致成功。一家是美國七大地區性電信公司之一的西南貝爾公司(Southwestern Bell),另一家是布朗路特工程顧問公司(Brown & Root)。前者在蜂巢式行動電話通信(cellular telephony)行銷領域,開發出新的核心能力。後者則在後勤支援经管領域,有非常傑出的表現。兩者均因為建立了特殊的能力,而在市場上大有斬獲。在後勤支援與緊急應變经管方面,布朗路特工程顧問公司是全球領導者。該公司與美國及外國政府所簽的合約,每年為該公

司帶來約五億美元的營收。西南貝爾公司則在美國蜂巢式行動電話通信行銷市場建立了領導地位。一九九五年,該公司擁有三百二十萬顧客,年營收為二十三億美元。

兩家公司均創造了一個能夠讓新能力孕育、成長乃至於茁壯的環境,不僅全心全力呵護這塊園地,更提供其一切必要的資源。然而,它們並不是四周圍著防火牆的封閉環境,而是包覆著一層只進不出的單向薄膜。具體言之,只要主持人看中,经管當局允許孵化小組從現有部門不擇手段延攬所需的人手,包括用乞求的、用借調的,甚至用偷的都可以。以布朗路特工程顧問公司為例,经管當局打破許多成文規定,槓桿運用現有的專案工程能力,全力幫助其後勤支援事業。此外,後者不受約束地隨意改變,甚至推翻母公司的既有制度,而採用非常先進的績效導向经管方法。在其他公司這種做法是不可能被允許的。

和進化法一樣,採用孵化法的公司也依賴公司外部人士。以前者為例,经管當局引進外部经管顧問,是要對抗組織既有的惰性;後者則要盡可能既快速又有效率地結合所需的技能。當初西南貝爾成立蜂巢式行動電話通信部門時,並未向「三大電信公司」求才,反而是向競爭激烈,具備商場肉搏戰技巧的長途電話公司拼命挖角。

高效课堂的概念和特征

高效课堂的概念和特征 篇一我把我们的课堂称之为高效课堂。 我仍然要批评那些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我们的人,有人甚至撰文批评高效课堂,我可以说他们不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让我们大声喊出来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是从分层出发,基于学情实施分类,即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作业。超市,凸显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个性、方式方法的尊重,它遵循的是差异性、选择性、人性化、个体性的教学原理。 超市的教学概念是通过黑板来实现的。黑板类似于超市里的货架,它是用来展示和陈列商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选择需求。 我们说黑板有三个意义。第一,是货架,用来陈列展览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我选择;第二,是竞技台,比较思维过程和创新成果;第三,是冶炼炉,思想碰撞、方法汇集,熊熊炉火,炼铁成钢。 因此我可以下一个绝对性的结论,高效课堂离不开黑板超市,没有黑板不能成其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因为你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仍然是大锅饭式的教学,好比是给脚丫子配鞋子,一旦鞋子不合脚,要么是削足适履,要么是小脚大鞋,合脚的才是最好的或者换句话说,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为了表述清楚这个教学主张,我还可以举例医生和教师的区别来加以说明。 对于医生看病,他能否要求所有的病人去照方服药当然不可以,因为病情不同,需要对症下药。即便是为了图省事,医生简单把病人分类,让每类病人按照一个方子去服药,恐怕这样做也不行。可我们的课堂竟然连简单的按病分类都没

能做到,这样的教学能有什么专业化真正的专业化是医生看病那样的望闻问切。遗憾的是,在我们旧式传统的课堂上找不到这样的专业化。我们让头痛和脚痛甚至没病的病人都必须服从于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进度要求,都必须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上遇到障碍,都必须按照教师课前猜测出来的难点去变着法子的强化训练。 狂欢是指向于生命的内在状态的,是指心动和神动,但提前是外在的动,即身动。也许很多人至今还没明白,课堂上让学生不开小差、不打瞌睡的,除了兴趣这个词外,还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谁见过走着路睡觉的 课堂要快乐起来,要坚决消灭苦学和如坐牢监、度日如年的感觉。我是实在无法容忍旧式传统课堂的不快活的,学生们学得太过于苦不堪言。因此,课堂必须正视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我们有义务让他们学得快乐,我甚至在想,什么时候课堂能像开晚会那样,孩子们还会度日如年地盼着下课吗我们没有理由以学习的借口剥夺孩子们的快乐! 生命的狂欢,每当我说道这个词的时候,我就觉出了责任。因此,高效课堂一直无比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把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当成最重要的评价依据。在我们的评课里,即便是课堂知识达标率是100%,如果课堂气氛是沉闷压抑的,这样的课堂依然打零分,而这样的评价我们称之为一票否决。 那么如何实现狂欢 简单说,就是遵照儿童的方式。好比让喜欢饮酒的饮酒,让喜欢逛街的逛街,而喜欢表现的去尽情表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欲,只是我们缺乏激发而已。马斯洛的五大需求,我们的旧式课堂满足了哪个遵照儿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为了兴趣而学的课堂一定是不会枯燥的。我又要评价一下减负了,我不知道咱们的学习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变成负担的,如果饮酒对酒鬼

哈默而核心能力的概念读书笔记

哈默而《核心能力的概念》读书笔记 一、作者介绍 哈默而 ( Gary Hamel ) 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哈默而被《经济学家》( Economists ) 杂志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畅销书《第五项修炼》和 The Dance of Change 的作者彼得·圣吉 ( Peter Senge ) 則赞誉他为“西方世界在战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由于他提出的一系列管理观念,彻底改变了许多知名成功企业的战略重心和内容,他已跻身全球名列前茅的管理思想家。 哈默而与普哈拉(C. K. Prahalad)1990 年在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发表的《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 一文,至今已被奉为经典。此后他在重要期刊发表了许多文章,影响巨大。他的书不多,但每本均受到极大关注。他与普哈拉合著的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曾被《经济学家》( Economists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等报刊评选为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书籍之一。该书认为,企业要追求持久发展,就必须把握未来趋势、建立战略架构、组织核心能力。他提出,战略家或企业领袖必须打破旧有的思想框架,忘却过去的成功模式,转而以开放的胸怀去思考、接受不同的经营架构,在创新中掌握竞争优势。

二、文章内容 1、核心能力的概念及特征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是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而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所谓的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不是某一单个的技术和技能,通俗地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含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关键的能力。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例如,微型化是索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和生产上的微型化,还包括对未来市场需求微型化选择模式的引导等等。一般来说,核心竞争力有以下主要的特征: 1.1重视用户价值 核心能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好处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能力。例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技能称为核心能力,因为此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很有价值的好处:节省油、易发

大大数据概念、技术、特点、应用与案例

大数据 目录 一、大数据概念 (1) 二、大数据分析 (2) 三、大数据技术 (3) 四、大数据特点 (4) 五、大数据处理 (4) 六、大数据应用与案例分析 (6) 一、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PB级的数据量;其次是指数据类别(vari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日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接着是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最后一个特点是指数据真实性(Veracity)高,随着社交数据、企业内容、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趣,传统数据源的局限被打破,企业愈发需要有效的信息之力以确保其真实性及安全性。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从数据的类别上看,"大数据"

指的是无法使用传统流程或工具处理或分析的信息。它定义了那些超出正常处理范围和大小、迫使用户采用非传统处理方法的数据集。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大数据科学家JohnRauser提到一个简单的定义:大数据就是任何超过了一台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庞大数据量。研发小组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最大的宣传技术、是最时髦的技术,当这种现象出现时,定义就变得很混乱。" Kelly说:"大数据是可能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但我觉得大部分是正确的。对大数据的一部分认知在于,它是如此之大,分析它需要多个工作负载,这是AWS的定义。当你的技术达到极限时,也就是数据的极限"。大数据不是关于如何定义,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最大的挑战在于哪些技术能更好的使用数据以及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如何。这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开源的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如Hadoop的崛起,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服务的价值在哪里。 二、大数据分析 从所周知,大数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据大的事实了,而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越来越多的应用涉及到大数据,而这些大数据的属性,包括数量,速度,多样性等等都是呈现了大数据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所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最终信息是否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如此的认识,大数据分析普遍存在的方法理论有哪些呢? 1、可视化分析 大数据分析的使用者有大数据分析专家,同时还有普通用户,但是他们二者对于大数据分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可视化分析,因为可视化分析能够直观的呈现大数据特点,同时能够非常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就如同看图说话一样简单明了 2、数据挖掘算法 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核心就是数据挖掘算法,各种数据挖掘的算法基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格式才能更加科学的呈现出数据本身具备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被全世界统计学家所公认的各种统计方法(可以称之为真理)才能深入数据内部,

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第四章课后作业答案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四章课后作业 黎狸 1.试述在Hadoop体系架构中HBase与其他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HBase利用Hadoop MapReduce来处理HBase中的海量数据,实现高性能计算;利用Zookeeper作为协同服务,实现稳定服务和失败恢复;使用HDFS作为高可靠的底层存储,利用廉价集群提供海量数据存储能力; Sqoop为HBase的底层数据导入功能,Pig 和Hive为HBase提供了高层语言支持,HBase是BigTable的开源实现。 2.请阐述HBase和BigTable的底层技术的对应关系。 3.请阐述HBase和传统关系数据库的区别。 4.HBase有哪些类型的访问接口? HBase提供了Native Java API , HBase Shell , Thrift Gateway , REST GateWay , Pig , Hive 等访问接口。 5.请以实例说明HBase数据模型。

6.分别解释HBase中行键、列键和时间戳的概念。 ①行键标识行。行键可以是任意字符串,行键保存为字节数组。 ②列族。HBase的基本的访问控制单元,需在表创建时就定义好。 ③时间戳。每个单元格都保存着同一份数据的多个版本,这些版本采用时间戳进行索 引。 7.请举个实例来阐述HBase的概念视图和物理视图的不同。 8.试述HBase各功能组件及其作用。 ①库函数:链接到每个客户端; ②一个Master主服务器:主服务器Master主要负责表和Region的管理工作; ③③许多个Region服务器:Region服务器是HBase中最核心的模块,负责存储和 维护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并响应用户的读写请求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林子雨版-课后习题答案复习进程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林子雨版-课后习 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运营式系统阶段,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 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致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倍。 5.数据研究经历了哪4个阶段? 答:人类自古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历经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四种范式。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答: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是三种思维的转变:全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答:数据仓库具备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变化的实时探测、传播和加载能力,能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从而提供对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大数据决策可以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基本应用 9.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答: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10.大数据产业包含哪些关键技术。 答: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11.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云计算、物联网 答: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生本课堂的概念扭转

生本课堂的概念扭转 引言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前概念认知。学生的前概念是生本课堂的起点,学生对于问题和概念的原有认知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走向。对于学生已经知道的概念,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淡化和弱化;而对于学生错误的概念,则注重实质性的引导,通过实验或探究,实现学生的概念的本质上的拨乱反正;而有些学生的概念认知是一个“擦边球”,总体来说不能算错,但是有部分的认识则稍有出入,对于这一部分群体,我们则要在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微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正确与错误,从而逐渐扭转自己的认知。 小学的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的前概念的错误或偏颇。例如影响沉浮的因素和浮力的计算,例如水蒸气的形态和识别水蒸气,例如了解磁铁的磁性及能吸引的物质。学生关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或基于小时候的玩耍,或家长告知,或自己理所当然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根深蒂固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很难彻底纠正过来。学生有时候是固执的,不严谨的教学设计很容易被学生的牛角尖所质疑,也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关注合理的教学设计,无懈可击的教学思路,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来彻底扭转生本课堂的学生的前概

念对于教学质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我就以《水珠从哪里来》一课谈谈教学设计对于学生错误前概念的影响和扭转。 课例陈述 《水珠从哪里来》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本节课是从上一节在观察冰融化过程中伴随着产生的一个变化:在杯子的外壁上也形成了水珠,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测和实践证明,揭示水珠的来历和成因,为下一节课水蒸气的特点和蒸发做好铺垫。因此这一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个学生认知上的误区,而这节课就针对学生这个误区展开思维攻坚。 活动一,观察水珠的形成。学生观察盛有冰块的杯子,并且发现杯子外面的水珠。通过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的过程,排除操作失误的可能性,说明即使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水珠。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冰块形成过程,并且要求学生仔细描述这一个过程: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描述,会得到这样一个现象:杯子的外面一开始形成了雾气,然后雾越来越浓,最后形成小水珠。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水珠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连贯思考下面的问题:水珠从哪里来?从外界还是从内部? 活动二,研究水珠的形成条件。每个学生从抽屉里拿

大数据基本概念及技术

大数据是当前很热的一个词。这几年来,云计算、继而大数据,成了整个社会的热点,不管什么,都要带上“大数据”三个字才显得时髦。大数据究竟是什么东西?有哪些相关技术?对普通人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来一步步弄清这些问题。 一、基本概念 在讲什么是大数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几个基本概念。 1.数据 关于数据的定义,大概没有一个权威版本。为方便,此处使用一个简单的工作定义:数据是可以获取和存储的信息。 直观而言,表达某种客观事实的数值是最容易被人们识别的数据(因为那是“数”)。但实际上,人类的一切语言文字、图形图画、音像记录,所有感官可以察觉的事物,只要能被记下来,能够查询到,就都是数据(data)。

不过数值是所有数据中最容易被处理的一种,许多和数据相关的概念,例如下面的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最早是立足于数值数据的。 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一词,尤其是相对于今天的“大数据”的“小数据”,主要指的就是数值数据,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专指统计数值数据。这些数值数据用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的属性。 2.数据可视化 对应英语的data visulization(或可译为数据展示),指通过图表将若干数字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比如非常常见的饼图、柱状图、走势图、热点图、K线等等,目前以二维展示为主,不过越来越多的三维图像和动态图也被用来展示数据。 3.数据分析 这一概念狭义上,指统计分析,即通过统计学手段,从数据中精炼对现实的描述。例如:针对以关系型数据库中以table形式存储的数据,按照某些指定的列进行分组,然后计算不同组的均值、方差、分布等。再以可视化的方式讲这些计算结果呈现出来。目前很多文章中提及的数据分析,其实是包括数据可视化的。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林子雨版 课后习题答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运营式系统阶段,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 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致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倍。 5.数据研究经历了哪4个阶段? 答:人类自古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历经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四种范式。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答: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是三种思维的转变:全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答:数据仓库具备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变化的实时探测、传播和加载能力,能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从而提供对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大数据决策可以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基本应用 答: 9.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答: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10.大数据产业包含哪些关键技术。 答: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11.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云计算、物联网 答: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12.详细阐述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杜红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由于边长都非负,所以学生的第一反应说出的都是这组数的算术平方根,因为教师设计要讲平方根,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 程,并强调,然后取正舍负,再由这四个例子进行抽象概括出平方根与算数平

(完整版)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林子雨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运营式系统阶段,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 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致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倍。 5.数据研究经历了哪4个阶段?

答:人类自古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历经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四种范式。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答: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是三种思维的转变:全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答:数据仓库具备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变化的实时探测、传播和加载能力,能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从而提供对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大数据决策可以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基本应用 答: 9.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答: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10.大数据产业包含哪些关键技术。 答: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11.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云计算、物联网 答: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12.详细阐述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答案(全)

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课后题答案 大数据第一章大数据概述课后题 (1) 大数据第二章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课后题 (5) 大数据第三章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课后题 (10) 大数据第四章分布式数据库HBase课后题 (16) 大数据第五章NoSQl数据库课后题 (22) 大数据第六章云数据库课后作题 (28) 大数据第七章MapReduce课后题 (34) 大数据第八章流计算课后题 (41) 大数据第九章图计算课后题 (50) 大数据第十章数据可视化课后题 (53) 大数据第一章课后题 ——大数据概述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其具体内容。 第一次信息化浪潮1980年前后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计算机走入企业和千家万户。代表企业:Intel,AMD,IBM,苹果,微软,联想,戴尔,惠普等。 第二次信息化浪潮1995年前后进入互联网时代。代表企业:雅虎,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 第三次信息浪潮2010年前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快速发展,即将涌现一批新的市场标杆企业。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经历了三个阶段: 运营式系统阶段数据伴随一定的运营活动而产生并记录在数据库。 用户原创内容阶段Web2.0时代。 感知式系统阶段物联网中的设备每时每刻自动产生大量数据。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数据量大(Volume) 据类型繁多(Variety) 处理速度快(Velocity) 价值密度低(Value)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特性。 大数据摩尔定律: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直都在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即每两年就增加一倍。 5.科学研究经历了那四个阶段? 实验比萨斜塔实验 理论采用各种数学,几何,物理等理论,构建问题模型和解决方案。例如:牛一,牛二,牛三定律。 计算设计算法并编写相应程序输入计算机运行。 数据以数据为中心,从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全样而非抽样 效率而非精确 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数据仓库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在数据类型和数据量方面存在较大限制。 大数据决策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具体应用。 汽车行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无人汽车

课堂教学改革----概念

课堂教学改革----概念 依安县中心中学何福军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最为基础知识。很多初中生对概念只机械的记忆,缺乏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从而导致对数学应用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无法建立数学的基本模式。要对概念深刻理解,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建立数学模型。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以往教学中结论已不再适用,下面是我对个人的教学经验讲一讲我的看法: 第一、在教学基本概念中,应让学生学会理解 要记住数学概念、定理、定义,首先要理解透彻,不能囫囵吞枣,尽量让教师在讲概念时讲清。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的时候,教师会通过大量的实例建立数学模型,提出问题,你能否根据上面的函数的共同特点写出这种函数的一般形式。让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则通过学生的回答去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是否到位。让学生从不同的关系式中找到反比例函数,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养成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得到的概念学生是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后面的数学实际运用中就应该很从容。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数学的一些事物有了足够的了解,然而这些不足以说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高度以经达到理性的高度,所以教师

要通过对概念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升华,从而得出经验。我认为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最简单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这样的认知冲突上,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达到获得数学基本技能的目的。 第二、在基本概念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会记忆的习惯 要理解数学概念,还应该进行必要的识记。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记忆来加深理解。 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记忆:1、 用顺口溜记忆。如:讲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我编了:“同大取出大,同小取出小,大的小、小的大中间找,小小和大大取不了。”有效的让学生克服了求不等式解集时常犯的错误。2、用数形结合法帮助记忆。如:讲实数的相反数时,既要讲其代数意义,同时又要讲几何意义“: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又如讲一次函数函数(0)y kx b k =+≠的性质“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时,在初学函数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这可结合具体的函数图象来讲解: O 2y x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概念 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企业一般竞争力是通常意义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究开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人员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这些竞争力通常为企业活动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的竞争力,是一种浅层次的竞争力,其波动性有时较大,如一个产品寿命周期进入晚期,该产品的竞争力就消失。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面的竞争力,其在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能力是企业能做什么,势是指企业处于什么位置上,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处于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位置上,产生了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持恒性创造出企业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从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都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核心能力支持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把握,而核心技术创造出核心产品,因此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既可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组成部份,又可以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核心产品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具核心竞争力性质的产品,这个产品是企业独家拥有的,有极强的价值性,而且能有相当长的产品寿命周期,如美国的可口可乐、中国福建的片仔癀等;另一是指一个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环节产品,往往是一种中间产品,这个中间产品环节是个关键环节,而且此环节企业具有特殊竞争优势,这个中间产品称为核心产品,因为它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如耐克运动鞋新产品设计的设计图就是一种核心产品。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核心产品的提法,于是产生了“虚拟经营”的概念,一个企业只要把握住核心产品的生产,而其它环节都委托给其它企业加工,象耐克运动鞋那样OEM生产方式,仍可以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核心技术的实证也很多,如北大方正中文排版技术、索尼的家电小型化技术等都是构成这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硬核心竞争力与软核心竞争力。硬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以核心产品形式和核心技术或技能形式为主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这种独特技术并被公认为在同行业中最优秀,他人无法超越。在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硬核心竞争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一家只有七个员工的生产口哨的厂家,因拥有生产面对喧哗不止球迷而能让裁判有效执法的哨子的核心技术,在这个行业独占鳌头;软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软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更具长程性。如麦当

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

马建光等: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 (2013-09-05 16:15:35) 转载▼ 分类:学习资料 标签: 杂谈 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 马建光,姜巍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4) 源自:国防科技2013年4月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多种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以数量庞大,种类众多,时效性强为特征的非结构化数据不断涌现,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传统的数据存储、分析技术难以实时处理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大数据的概念应运而生。如何获取、聚集、分析大数据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介绍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分别讨论大数据的典型的特征,分析大数据要解决的相关性分析、实时处理等核心问题,最后讨论大数据可能要面临的多种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 非结构化信息; 解决核心问题; 未来挑战 一、引言 自上古时代的结绳记事起,人类就开始用数据来表征自然和社会,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数据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更加注重数据的作用,不同的行业先后确定了数据标准,并积累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起,大量数据分析、查询、处理技术的出现使得高效的处理大量的传统结构化数据成为可能。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大量涌现,社交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广泛应用,使得个人可以更加准确快捷的发布、获取数据。在科学研究、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等诸多应用领域,数据规模、数据种类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大数据时代已悄然降临。 首先,全球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数据成了当今社会增长最快的资源之一。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 的监测统计[1],即使在遭遇金融危机的2009 年,全球信息量也比2008 年增长了62%,达到80 万PB ( 1PB 等于10亿GB) ,到2011 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1. 8ZB ( 1ZB 等于1 万亿GB,) ,并且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飞速增长,预计到2020 年全球数据量总量将达到40 ZB,10年间增长20 倍以上,到2020 年,地球上人均数据预计将达5247GB。在数据规模急剧增长的同时,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多种类型,其中采用传统数据处理手段难以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已接近数据总量的75%。 如此增长迅速、庞大繁杂的数据资源,给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样的新任务,与大数据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应用等迅速成为信息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得到了一些国家政府部门、经济领域以及科学领域有关专家的广泛关注。2012 年3 月22 日,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五大部门投资2 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 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 ”[2],欲大力推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操作应用》第1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最早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是()。 ?A、贝恩 ?B、麦肯锡 ?C、吉拉德 ?D、杰弗逊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研究大数据最重要的意义()。 ?A、分析 ?B、统计 ?C、测试 ?D、预测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研究大数据,最重要的意义是预测。 3、Hadoop1.0中,Hadoop内核的主要组成是()。 ?A、HDFS和MapReduce ?B、HDFS和Yarn ?C、Yarn ?D、MapReduce和Yarn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Hadoop1.0中,Hadoop内核的主要是由HDFS和MapReduce两个系统组成。 4、在HDFS中,用于保存数据的节点是()。

?B、datanode ?C、secondaryNode ?D、yarn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Google提出的处理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有()。 ?A、MapReduce ?B、MySQL ?C、BigTable ?D、GFS 参考答案: A,C,D 答案解析: Google提出了三个处理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分别是MapReduce、BigTable和G FS。 2、下列选项中,属于Hadoop优势的有()。 ?A、扩容能力强 ?B、可靠性 ?C、低效率 ?D、高容错性 参考答案: A,B,D 答案解析: Hadoop具有扩展能力强、成本低、高效率、可靠性、高容错性的优势。 3、下列选项中,属于Hadoop版本系列的有()。 ?A、Hadoop4 ?B、Hadoop2 ?C、Hadoop1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讲座稿)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 2013/10/22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兴起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热潮中。对传统的听评课进行专业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使得课堂观察与评价走进学校的日常教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团队的合作研究。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2、特征:课堂观察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是一种行为系统。 课堂观察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信息,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课堂评价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是一种工作流程。 课堂观察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一种团队合作。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观察的框架设计 (一)课堂观察的框架及设计依据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 研究者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这样一个课堂观察框架,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 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总1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简介 Hadoop项目包括了很多子项目,结构如下图 Common 原名:Core,包含HDFS, MapReduce和其他公共项目,从Hadoop 版本后,HDFS和MapReduce分离出去,其余部分内容构成Hadoop Common。Common为其他子项目提供支持的常用工具,主要包括文件系统、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和串行化库。 Avro Avro是用于数据序列化的系统。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结构类型、快速可压缩的二进制数据格式、存储持久性数据的文件集、远程调用RPC的功能和简单的动态语言集成功能。其中,代码生成器既不需要读写文件数据,也不需要使用或实现RPC协议,它只是一个可选的对静态类型语言的实现。Avro系统依赖于模式(Schema),Avro数据的读和写是在模式之下完成的。这样就可以减少写入数据的开销,提高序列化的速度并缩减其大小。 Avro 可以将数据结构或对象转化成便于存储和传输的格式,节约数据存储空间和网络传输带宽,Hadoop 的其他子项目(如HBase和Hive)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HDFS HDFS: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为Hadoop项目两大核心之一,是Google file system(GFS)的开源实现。由于HDFS具有高容错性(fault-tolerant)的特点,所以可以设计部署在低廉(low-cost)的硬件上。它可以通过提供高吞吐率(high throughput)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的应

高效课堂概念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1、定义: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二者达到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组织听“高效课堂”课,教师座谈,问教师感觉怎么样,一个教师代表大家说了一句话:“高效课堂不高效!”。问其何故,她坦言,学生自学还可以,交流展示太费时间,过去一节课的内容现在2节、3节,甚至4节课才能完成。 是教师讲的快,完成讲授时间短就叫高效,还是学生学得好,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叫高效呢?是单纯的从这一节课看学生知识掌握多少;还是从一段时间、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或整个人生的发展的影响大小来看高效不高效呢? 其实,在高效课堂探索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变化都是他们一生需要掌握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组织合作,争辩探究。比如,交流时的尊重他人、倾听、问题归纳,展示时的自信、大方、表述风度、声音等等。比如,小组竞争时的速度、效率和组员之间的密切配合等等。可以说,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展示、小组对抗、当堂检测等各个环节,学生真的是生活在一个生态的课堂、一个自主的课堂、一个鲜活的社会,课堂真的变成了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接了轨。他们会在这个课堂上学会很多在“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是学生自己“长肉”的过程,是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全面发展。满堂灌的课堂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重知识输灌,现在推行的高效课堂重学生自己拿食,自己吃饭,自己消化。过去容易有拔苗助长的高效,现在的课堂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学生不适应这个模式,教师也不适应这个模式,彼此都还有个适应的过程,一旦学生适应了,习惯了,掌握了方法,运用灵活了,小组展示交流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名副其实地高效起来,就可以一单元——单元地进展,甚至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进行,还可能一学期学会一学年甚至更多的内容。学生还可以把课堂上掌握的东西延伸到课外,灵活地运用。 2、现状:全国名校共同体建立,理事校、核心校、加盟校。九大范式: 二、高效课堂的理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