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期末考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环境的变迁,生活在树上的古猿被迫下地

B.被迫下地的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C.古猿在下到地面生活之前,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D.环境的变迁影响了我们的祖先古猿的进化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

【详解】

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A正确;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由臂行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B正确;

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都以树栖生活为主,本质区别不大,C错误;

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D正确。

【点睛】

了解人类的起源,明确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由于森林大量消失等环境条件的改变。

2.若把一个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这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小肠的下列特点与其消化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绒毛壁较薄B.有肌肉层能蠕动C.肠腔中有消化酶D.小肠粘膜突起形成皱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中有很多消化液,这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

A.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符合题意。

B、小肠能通过肌肉层的蠕动来促进消化。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不符合题意。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

3.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

A.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

B.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

C.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

D.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实现的。【详解】

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

故选:A。

4.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

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几种血管的特点及血液循环知识。

【详解】

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错误;

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

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a处止血,C错误;

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D正确。

5.夏日的微风,带着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2)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

【详解】

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A不符合题意;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B不符合题意;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即浪费了资源,有破坏了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C 符合题意;

正确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D不符合题意。

【点睛】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不利于环保。

6.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①肝脏②小肠③大肠④肾脏⑤胰腺⑥肺⑦皮肤⑧膀胱

A.③④⑥B.④⑥⑦C.①③⑧D.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排泄的三条途径,即: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据此解答。

【详解】

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排泄的三条途径。

7.食品安全,关乎民生,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包装上的()

①保质期

②添加剂的种类

③生产日期

④厂家厂址

⑤质量安全标志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详解】

《食品安全法》对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有如下专门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有标签,且标签应当标明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强制要求标注的十类法定事项: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成分或者配料表;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5、产品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8、生产许可证编号;9、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应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10、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如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使用不当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我们购买食品时,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关注生产厂家,有利于我们了解所购的产品是否由正规厂家生产;关注质量安全标志,有助于我们了解产品是否安全、合格,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关注添加剂的种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添加剂是否安全,是否有违禁的添加剂,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平时购买包装食品,注意查看标签上的相关信息,注意不要购买和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

品。

8.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A.瞳孔B.角膜

C.晶状体D.玻璃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瞳孔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光线强弱变化和瞳孔的变化方面来切入。【详解】

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

9.小强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在A、D两支试管内加入抗凝剂,B、C不做上述处理。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浆,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不加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凝结成血块,血块的上方会出现少量淡黄色液体,叫做血清。

【详解】

A、A中加入抗凝剂,A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A正确;

B、B中没有加入抗凝剂,B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B错误;

C、C中没有加入抗凝剂,C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C错误;

D、D中加入抗凝剂,D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理解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有关人的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B.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宫

C.阴茎发育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征D.乳房发育属于女性的第一性征

【答案】A

【解析】

【分析】

11.如图,从某人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流经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起于心脏,汇集中心脏,并且是同时进行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

血液循环的路线如下:

图示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心脏的左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右图。静脉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后首先参与体循环,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然后再进行肺循环,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即依次通

过心脏的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②左心房、①左心室。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明确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2.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后由肾静脉流出,血液成分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氧气含量减少B.尿素含量减少

C.养料含量减少D.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详解】

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供肾脏细胞利用,流出肾脏的血液中,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在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从肾脏流出的血液,废物会减少。肾脏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随血液带走,流出肾脏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尿的形成过程。

13.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

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A正确;

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B错误;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肺泡里的PM2.5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需要经过2层细胞,C错误;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诱发呼吸系统疾病,D错误。

【点睛】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14.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胃,它能分泌胃液

B.②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

C.③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蛋白质

D.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详解】

图中①是肝脏,可以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A错误;

②是胃,可以分泌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B错误;

③是胰腺,可以分泌胰液,流入小肠,对蛋白质、糖类、脂肪进行彻底的消化,C错误;

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点睛】

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原尿与尿液在成分上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新吸收作用

C.肾小管末端的收集管有收集尿液的作 D.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作答。【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原尿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而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B正确。【点睛】

知道尿的形成过程,也就理解了血液、原尿和尿液的不同及原因。

16.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和脊髓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D.脑神经和脊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故选A

17.图表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中的数量太少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B.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②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C.图中③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做亲子鉴定用到的血细胞是①和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详解】

图中①红细胞的数量太少会出现贫血的症状,A正确。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②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B正确。图中③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正确。亲子鉴定通常用DNA鉴定,DNA存在于细胞核中。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因此用于做亲子鉴定的材料是②白细胞,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18.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B型血的人,可以给乙输血,则乙的血型一定是B型

B.正常人的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C.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D.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红细胞运输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

(2)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B型血的人可以输个B型血的人或者是少量输给AB型血的人,A 错误;

正常人的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B正确;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大量增加,而不是血小板,C错误;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血浆运输的,红细胞的作用是主要是运输氧气,D错误。

【点睛】

掌握输血的原则和血液成分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且能运动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做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0.如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检测数据,表示葡萄糖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被滤过到肾小囊中成为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送回血液中)两个过程。因此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知A是蛋白质,B是葡萄糖,C是无机盐,D是尿素。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