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蟾蜍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蟾蜍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蟾蜍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蟾蜍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蟾蜍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蟾蜍;生物学特性;药用价值

蟾蜍俗称癞蛤蟆,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蟾蜍共有250多种,目前,我国已知有2个属,17个种和亚种。蟾蜍是有益动物,主要捕食甲虫、蜗牛、蛞蝓、地蚕、蝇蛆、白蚁、蟋蟀、蝗虫、蛾类、蝶类等多种害虫和小动物。最常见的有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 zans、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 ctus Schneider、花背蟾蜍Bufo radd ei等。中华大蟾蜍分布最广,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药用价值很高。用蟾蜍生物毒素及蟾蜕治疗临床疑难杂症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蟾蜍药用价值的应用正不断深入。

1 蟾蜍的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蟾蜍身体宽短粗壮,皮肤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部分布满大小不等的疣粒。身体背面颜色变异较大,一般为黄棕色、灰绿色、黑褐色或赤绿色,略具不规则的棕红色花斑;腹面不光滑、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斑块。头宽大。口阔,吻端圆而高,口中无齿,舌端不分又,舌能自由翻出口外,眼大而凸出,眼间距大于鼻间距,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头部两侧长有长条形隆起的耳后腺(毒腺)1对,该腺体能分泌有毒白色浆液,即“蟾酥”。无声囊。前肢较长而粗壮,后肢粗短。成体无尾。

1.2生活习性蟾蜍喜湿、喜暗、喜暖,主要生活于池塘、沼泽、农田、宅旁、路边等处,常栖息在水沟边以及湿润的石头下、洞穴内、草丛中。白天潜伏,夜间活动频繁,常于傍晚和清晨出来觅食,特别是在阴雨天或雷雨过后更为活跃。蟾蜍食物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选择的食物也不相同,其蝌蚪期主要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腐殖质,幼蟾和成蟾主要捕食甲虫、蚯蚓、蜗牛、蛞蝓、地蚕、蝇蛆、白蚁、蟋蟀、蝗虫、蛾类、蝶类等多种害虫和小动物,有时也以鲜嫩植物为食。蟾蜍是捕食害虫的能手,1只蟾蜍日捕食昆虫上百只,半年可消灭害虫2万余只,因而对农林生产有益。其正常生活的温度为10一30℃,最适温度为15—25℃,温度过高过低均影响其摄食和生长。蟾蜍有冬眠习性,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摄食明显减少,环境温度在10℃以下时,它就隐蔽在土中或钻入洞穴中,也有的在池塘深水处集群停食冬眠,次年惊蛰后水温回升至10℃以上时醒眠,开始活动和觅食。

1.3繁殖特性蟾蜍是卵生动物,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繁殖能力较强。每年春季当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蟾蜍便活跃起来,雌雄蟾蜍抱对交配,雌性个体产卵于水中(华东地区一般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是蟾蜍的产卵盛期),每只雌体一次产卵量为l 000—4 000枚。卵一般成2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卵带内,卵带漂浮于水上或缠绕于水草上自然孵化,当水温为18~24℃时,经3—5 d孵出蝌蚪。刚孵出的蝌蚪形似小鱼,有侧线,全长5—6 ant,用鳃呼吸,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不取食,靠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2—3 d后开始采食水中浮游生物及其他有机物碎屑。孵化后25—27 d后肢开始伸出,并逐渐延长,随着后肢的

长大,至70 d左右时前肢开始伸出,同时尾部开始退化并逐渐消失,从而完成变态。变态后的幼蟾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内部器官系统也逐渐完善,约经16个月达到性成熟,发育为成体。蟾蜍寿命一般为10年。

2 蟾蜍各部位药用价值

2.1蟾酥蟾酥是蟾蜍的耳后腺及身体背部的瘰粒分泌的白色浆液干燥品,是珍贵的中药材。蟾酥性温,味甘、辛,有毒,归心、胃经,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之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症。内含多种生物成分,从已确定的化合物看,主要成分有蟾蜍毒素类、蟾毒配基类、蟾毒色胺类及其它类。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目前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

制取方法:一手捉蛤(可戴驶手套),一手用竹或木制刀片刮取其耳后腺及背部疙瘩分泌的白色浆液(注意勿溅人跟内以免引起发炎),盛人非金属器皿中,滤去杂质.然后将蟾酥浆涂于玻璃平板上晒干.取下的即为片酥。其纯品星大小不等的片状,质硬而脆,呈榇褐色,有光泽,嗅时有刺激(鼻、眼)的性昧,舌尝有麻木感,能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2.2干蟾皮干蟾皮是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制取方法:蛤蟆于每年5—6月份进行第一趺脱衣。脱衣前它背部弓起,肚子一块块的鼓出,并用前爪撕衣。当衣已脱离三条腿时。可人工帮助将最后一条腿上的衣脱下.并从其口中将已吞的部分蟾衣拉出(蛤蟆有吞食脱衣的习性),用清水漂洗去上面的黏液,将其展放在25cm×12em的玻璃片上(以适合脱衣的太小为度),晾干或置红外线消毒柜中干燥,即得蟾衣干品。然后将之密封干燥保存。

2.3蟾蜕蟾蜕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外形似蟾蜍,全体密布小棕红色

点状斑纹。内表面有许多皮脂腺干燥分泌物堆积而形成的突起,昧苦而辛,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据上海中药研究所检验报告中显示,蟾衣中含有蟾毒内酯、砷盐等,提示了它的药用价值。蟾衣的初步临床应用,已表现出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疔毒、绝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制取方法:同干蟾皮,但不进行干燥一步。

2.4干蟾干蟾味辛、凉,有毒,归肝、脾、肺经,有破结,消疳积、行水、解毒、杀虫、定痛之功效。主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疠,水肿,恶疮,小儿疳积。制取方法:将蟾蜍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撑开晒干或烘干。

2.5蟾舌蟾舌味辛,味苦、甘,性凉。归心经,有解毒拔疔之功效,主治疔疮。

2.6蟾肝蟾肝昧辛、苦、甘,性凉。归经心、肝经有解毒散结、拔疔消肿之功效,主治痈疽、疔毒、疮肿,蛇咬伤,麻疹。

3 蟾蜍药理作用

3.1强心作用蟾酥的强心作用与洋地黄相似,临床上的优势是无蓄积作用,显效快和利尿作用强。

3.2升高血压及兴奋呼吸的作用脂蟾毒配基、蟾毒灵及华糖毒精等,均具有显著的呼吸兴奋和升高血压等兴奋中枢作用。

3.3局部麻醉作用含蟾酥80%的乙醇提取液,用50%丙二醇作助溶剂,配成0.1%的溶液,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麻醉效力不低于可卡因。

3.4抗炎作用蟾酥对大鼠甲醛滤纸球肉芽肿具有抗炎作用。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兔,肌肉注射蟾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5抗癌作用蟾酥制剂合并化疗或放疗多种癌症时,能不同程度地防止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试验研究与临床治疗均证明,采用蟾酥、蟾皮、干蟾的复方或成方制剂治疗肺癌、皮肤癌、宫颈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效果显著。蟾蜍毒素的介入疗法,使局部保持有效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并减轻化疗副作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4 主要药用部位—蟾蜕

4.1蟾蜕的来源蟾蜕来源于蟾蜍生长发育过程中蜕下的完整的角质衣膜。每年4月,天气渐渐转暖,蟾蜍由冬眠转人活动期,此时开始爬出土穴或从水底淤泥中钻出,吞食鲜活昆虫或其它小动物,补充营养。蜕衣前,蟾蜍活动减少,表现离群倾向,单独停留一处,反应迟钝。蟾蜍的蜕皮是从背部开始的,首先蟾蜍背部肌肉收缩弓起,使后背产生一与脊柱垂直的横突起,将衣膜撑破,突起处出现纵向和横向开裂的缝隙,然后蟾蜍以后肢为工具从背下部中间将衣膜向前向外撕扯,不断将缝隙拉大,接着蟾蜍后肢停止运动,转而以前肢将头部的衣膜不断的向前撸,犹如人脱背心状。很快,蟾蜍的眼睛和嘴巴也露了出来。接着,蟾蜍又开始以前后肢并用将背部,头部和腹部剩余的衣膜扯下。最后,蟾蜍又用嘴巴咬住前后肢上的残余衣膜,将其扯去,从而完成了蜕皮的全过程。而蜕下的衣膜蟾蜍并没有将其丢弃,而是边蜕边吃,很快将其吞入肚内。

4.2蟾蜕形状初步观察蟾蜕形状和蟾蜍相似,因为被压扁的缘故,比蟾蜍的实际形体略大。薄膜状,半透明,角质,四肢向前后伸展,略呈H形,全长10~15cm,宽7~10cm。表面粗糙,全身散布众多大小不一的瘰疣粒,习称痱磊。较大的痱磊在躯干背部和四肢外侧较多,尤以背部脊柱上方及其两侧和后肢大腿外侧阳面最密集,手感粗糙。腹部及四肢内侧阴面较少,而手感稍显平坦。另外蟾蜕全身还分布有大量较小的浅黑色或黑色小点。蟾蜕头部向前伸出,半圆形,最宽处达

2~3cm。常皱缩而略显不平,眼、耳及耳后腺均不明显。躯干呈类方形至宽长方形,长可达7~10cm,宽5~8cm。前端头部两侧的肩部凹入而呈半圆形,前后肢间及胸腹两侧稍向外凸而呈弧形;两后肢间的尾部内缩或稍凸呈圆弧状。蟾蜕前肢肱部上粗下细,略呈圆锥形。小臂部渐细,到掌部又变宽而呈斜圆锥形。掌端具五趾,趾长0.5~1.0cm,趾端渐细或因趾端未全部外展而折成平截状。趾间有蹼相连。蟾蜕后肢略长于前肢,从躯干部延伸成三角形。大腿部与小腿部无明显界线,腿跟部与躯干部亦无明显界线,后肢近掌部时渐细,到掌部时又宽,掌端有

五趾,第四趾最长,趾间有蹼相连呈波状,未连部分呈短尖状或因蜕下时未全部伸展而折叠成平截状。蟾蜕鲜品或用水浸泡湿润后,柔而有滑腻感。干燥品体轻,质坚而脆,稍加力即可撕裂,撕裂后裂缝不平直。闻之气微,味淡而略腥,入口嚼有粘滑感。蟾蜕产地民间习惯上以形态完整,体大厚实,痱磊多且大,手感粗糙者为佳。

4.3蟾蜕抗肿瘤及增强免疫效应研究蟾蜕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及增强免疫效

应的功能.方法:检测S180肉瘤、H22肝癌、Lewis肺癌荷瘤小鼠服用蟾蜕以后的肿瘤变化,观察蟾蜕延长HCA肝腹水癌小鼠寿命的效应,采用MTT法检测Lewis 肺癌荷瘤小鼠服用蟾蜕以后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K细胞活性变化,同时考察大剂量蟾蜕的服用是否对小鼠有明显毒性.结果:服用蟾蜕以后S180肉瘤、H22肝癌实体瘤、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有明显缩小,Lewis肺癌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K细胞杀伤活性均有明显上升,大剂量服用蟾蜕对小鼠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提示蟾蜕在动物体内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和增强免疫效应,是一种安

全的可用于抗肿瘤治疗的药用动物新资源。

5 药用蟾蜍主要有效成分

5.1蟾毒配基类这类化合物具有乙型强心甙元结构,

这类化合物研究得较早,共有20余种。张薇等从花背蟾蜍Bufo raddei耳后腺分泌物中分离出南美蟾毒精、日蟾毒它灵、远华蟾毒精、阿根廷蟾毒精等化合物。唐易全等又从华西大蟾蜍皮中分离出阿瑞那蟾蜍精。主要产品有脂蟾毒配基

注射液,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呼吸抑制、外伤性休克等。

5.2蟾蜍毒素类这类化合物分为蟾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和蟾毒配基硫酸酯。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分别从日本产的台湾蟾蜍、绿蟾、台湾产的曼谷蟾蜍及国产中华大蟾蜍皮中分离出以琥珀酰、己二酰和庚二酰代替辛二酰的精氨酸酯类化合物及硫酸酯类化合物;还从北美产的蟾蜍(和台湾产的黑眶的皮中分离出L

组氨酸、L1.甲基组氨酸、L-3一甲基酸代替精氨酸部分的蟾蜍毒素类化合物。根据配基的不同,可将这类化合物分为13类,具有50余种化合物。蟾毒配基-3.辛二酰精氨酸酯是中药蟾酥的主要成分,萃取而得,水合物为针状晶体(由乙醇重结晶),有苦味,分解点205℃,紫外线吸收峰300 nlll。作用类似洋地黄,对心脏有毒性作用。过量摄入可致中毒,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中毒死亡,如猫的平均致死量为0.292 n∥kg。蟾蜍毒素类化合物作为强心剂,外用有表面麻醉作用,用于龋齿痛,并止疮疡疼痛。

5.3蟾毒色胺类该类化合物均含有吲哚环,因此亦可称为吲类,已分离出5.羟色胺、蟾蜍色胺、蟾蜍季胺、蟾蜍噻宁和脱氢蟾蜍色胺。蟾毒色胺静脉注射有提升血压的作用。

5.4其他化合物从蟾蜍中尚分离出吗啡、肾上腺素、胆甾醇、7a-羟基胆甾醇、7B.羟基胆甾醇、麦角甾醇油、菜油甾醇、B.谷甾醇、棕榈酸胆甾烯酯及脂肪酸等化合物。

参考文献:

[1]缪珠雷,张康.中华大蟾蜍新药用部位-蟾蜕的来源、性状观察及本草考证[A].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

[2]王加连.蟾蜍的药用价值及人工养殖研究[A].江苏: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2004

[3]李彦明.蟾蜍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利用价值探析[A]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2009

[4]谢麟,长青.蟾蜍产品的医药价值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A]广西: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02

[5]杨鸣泽,张康.蟾蜍的药用综合价值[A]江苏:江苏省海平市康平蟾衣制药研究所.2002

[6]乔淑芬,赵玉敏.中华大蟾蜍生物学特征及实际应用价值[A]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7]缪珠雷,周秀佳.蟾蜕抗肿瘤及增强免疫效应研究[A]中国中药杂志.2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