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习题合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习题合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习题合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习题合集

第一单元除法

第1课时分苹果

一、你知道下列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填一填。

二、想一想,用竖式计算。

12÷4= 24÷3= 49÷7= 40÷5=

三、解决问题。

1.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朵蘑菇?

2.一共有42棵树苗,每行栽7棵,可以栽几行?

第2课时搭一搭(一)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11棵小树,每2棵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棵。列式是11÷

2=( )(份)……( )(棵)

2. 24块水果糖,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 )块,还剩( )块。

列式是24÷5=( )(块)……( )(块)。

3. 13只兔子,每3只放在一个笼子里,可以放满( )个笼子,还剩( )只。

列式是13÷3=( )(个)……( )(只)。

二、每5只蝴蝶放进一个盒子里,圈一圈。填一填。

三、学校有32把损坏的椅子,有6位同学主动来修,平均每人修几把?还剩几把?

第3课时搭一搭(二)

一、填一填。

1. 11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还剩( )个。列

式是:( ) ÷()=( )=( )(个)……( )(个)。

2. 22朵鲜花,每个花瓶插4朵,一共需要( )个花瓶,还剩( )朵。列式是:( )

÷( )=( )(个)……( )(朵)。

3. 37除以5,商是( ),余数是( )。

21÷4= 19÷5= 23÷6= 50÷9=

三、小小医生出诊啦!

四、算一算,填一填。

40÷6 19÷7 69÷8 60÷7

35÷6 39÷7 37÷8 49÷9

余数是5的算式:

余数是4的算式:

第4课时分草莓

一、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8<28 ( )×5<44 ( )×9<35

6×( )<55 ( )×8<38 2×( )<19

二、判断。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妈妈买了21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果盘里,每个果盘放4个,还剩5个。

()

3.41÷5=8……1,这个算式是错误的。()

4. 30除以7,商是3,余数是9。()

三、用竖式计算。

四、把38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还剩几个?

第5课时租船(一)

一、有23只小免,如果每个免笼里最多只能放4只小兔,至少需要几个兔笼?

二、一辆汽车每次能运5箱货物,现在有43箱货物,这辆汽车至少需要运多少次才

能运完?

三、有26名男同学外出旅游。

1.如果他们每3人住一个房间,那么需要多少个房间?

2.如果他们每4人住一个房间,那么需要多少个房间?

第6课时租船(二)

一、已知做一套西装需要3米布,一块布料长28米。最多能做几套西装?

二、一根绳子长26米。做一根跳绳要用4米。照这样计算。这根绳子最多能做几根

跳绳?

第7课时练习一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4÷5=( )……( ) 42÷6=( )

24÷6=( )÷8 2×3=( )÷2

31÷7=( )……( ) 58÷9=( ) ……( )

二、用竖式计算。

32÷5= 79÷8= 60÷7=

50÷9= 46÷5= 33÷6=

三、解决问题。

1. 6个红果串一串冰糖葫芦,15个红果最多可以串几串冰糖葫芦?

2.每个袋子装5个桃子,24个桃子至少需要多少个袋子?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第1课时东南西北

一、看一看。填一填。

2.地图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二、想一想。涂一涂。

第2课时辨认方向

一、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与你相邻并且位于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的分

别是哪位同学。

二、看图填空。

1.长宁大道的北面有( )、()、()。

2.竹园路的西面有( )、()、()。

3.学校在小慧家的( )方;小军家在小慧家的( )方。

4.书店在学校的( )方;小林家在学校的( )方;图书馆在学校的( )方;游乐园

在学校的( )方。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第1课时数一数(一)(1)

一、想一想,填一填。

1一个一个地数:九百八十八、( )、( )、( )、( )、( )、( )、()。

2.十个十个地数:七百六十、( )、( )、( )、( )、( )、

( )、( )。

3一百一百地数:九百前面的数是( ),后面的数是( )。

二、数一数。

三、数一数,说一说。

第2课时数一数(一)(2)

一、用你喜欢的颜色涂出三百六十三个小方块。

二、看一看,标一标。

阳光小区在超市西面三百米处,学校在医院东面一千米处。请标出阳光小区和学校的大致位置。

第3课时数一数(二)

一、填空。

1. 10个100是( ),( )个一千是一万

2一万里面有( )个一千,( )个一百,( )个十,( )个一。

二、数一数,填一填。

1.三千二百,三千三百,( },(),(),三千七百。

2六千三百二十,六千三百,( ),( ),六千二百四十。

第4课时拨一拨(一)

一、读一读,写一写。

4006 读作: 九百九十九写作:

8600 读作: 四千零五写作:

二、用算盘拨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

1198 5320 4000 6448

第5课时拨一拨(二)

一、想一想。每个数中的“3”表示什么?用线连一连。

二、说一说下面各数的组成。

八千一百六十三三千零五十

二千零六三千五百三十二

第6课时比一比(一)

一、圈出每组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1.8020 8200 8002 7085 7320

2. 999 1002 9876 8912 8899

二、圆圈里填上“>”或“<”。

500○499 2560○2650 3000○3010

第7课时比一比(二)

一、想一想,填一填。

二、在数线上标出4820的大致位置。

第8课时有多少个字

一、用“十”“百”或“千”填空。

1.实验小学二(1)班约有五( )人。

2.某小学约有学生八( )人

3.某县约有小学生九( )人

二、比一比.估一估。

第9课时练习二

一、找规律,填一填。

2.5240,5230,5190,5180。

3.6825,6925,7325,7425.

二、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82 595 99 681 799 998 1002

三、读出下面的数。

3002 4800 608 1900

四、写出下面的数。

一百二十七一千一百一十一

二千三百九千零四十

第四单元测量

第1课时铅笔有多长

一、填空。

5厘米=( )毫米8分米=( )厘米40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80分米=( )米2米=( )分米

二、读日记,把不合理的地方改正过来。

今天早上,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60米长的毛巾仔仔细细地擦脸。洗漱完毕,我拿起2米长的筷子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来到学校,我在4米高的凳子上坐好,拿出书读起来。

第2课时1千米有多长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二、算一算。

1000米+40千米=( )千米58千米+3000米=( )千米48千米-46千米=( )米20千米-2000米=( )千米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一)

一、用竖式计算。

65÷8= 24÷5= 45÷9= 32÷4=

二、有30名学生,每7名学生一组,至少要分几组?

三、有20根胡萝卜,小白兔每次只能运3根胡萝卜。总共要多少次才能把胡萝卜运

完?

四、搭一顶帐篷需要8米布,45米布最多可以搭几顶帐篷?

第2课时整理与复习(二)

一、读一读,并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2.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约二千零一十七米。写作:

二、数一数。填一填。

三、摘星星。

1.在1000与4000之间的数有( )。

2.最接近2000的数是( )。

3.大于6000的数有( )。

4.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5.把上列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第3课时整理与复习(三)

一、填一填。

3分米=( )厘米8000米=( )千米4千米=( )米

9厘米=( )毫米60毫米=( )厘米50厘米=( )分米

二、估一估,量一量。

三、找一找,画一画。

1.程程藏在大树西30米处,请用△标出来。

2.冬冬藏在大树东40米处,用O标出来。

3.果果藏在程程东60米,再向南20米处,用☆标出来。

第五单元加与减

第1课时买电器

一、算一算。

150+700= 1500-1200= 1400-500=

500+900= 800+700= 1100+300=

880-200 = 270 + 400 = 4000 + 3000 =

二、妈妈有1200元钱.爸爸有400元钱.妈妈比爸爸多多少钱?妈妈和爸爸一共有多少

钱?

第2课时回收废电池

一、用竖式计算。

276+15= 267+31= 341+27=

二、小明第一个星期写了256个正楷字.第二个星期写了216个正楷字。两个星期一

共写了多少个正楷字?

第3课时十年的变化

一、用竖式计算。

554 + 88 = 318+298= 474+236=

二、小明有一本故事书。已经读了194页,还有108页没有读。这本故事书一共有

多少页?

第4课时小小图书馆

一、用竖式计算。

298-87= 777-456= 847-123 =

384-128= 925-185 = 627-465 =

二、解决问题。

1.水果批发市场共运进苹果545箱,运进的香蕉比苹果少123箱,运进香蕉多少

箱?

2.施工队修两条总长840米的公路,第一条公路长326米,第二条公路有多长?

第5课时练习三

146+279 = 236+528 = 392-247 =

678-269 = 532+123 = 482-241=

二、789减去102的差,与225的和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植树节,学校组织了植树活动,一共有680棵树苗要植,上午植了235棵树苗,

还有多少棵树苗没有植?下午比上午多植了59棵树苗,下午植了多少棵树苗?

2.在环保活动期间,一年级的同学共收集废电池156节,二年级的同学共收集废

电池219节。两个年级的同学共收集废电池多少节?二年级同学比一年级同学多收集多少节废电池?

第6课时小蝌蚪的成长(一)

一、用竖式计算。

422-197 = 615-526 = 362-187=

854-685= 5l3-135= 753-285=

二、改错。

三、商场里一件上衣435元。一条裤子197元。一双鞋212元。

1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元?

2.一双鞋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第7课时小蝌蚪的成长(二)

一、用竖式计算。

500-267 = 206-138= 800-524=

602-397 = 400-154= 704-368=

二、妈妈给了小明300元,小明在超市买了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共用去264元,他

还剩多少钱?

第8课时算得对吗

一、计算并验算。

327+309= 428+97= 525 + 68 =

765-123 = 312-178 = 400-237=

二、已知一台电饭锅288元,一盏台灯123元。

1.妈妈买这两种商品各一件,应付多少元?

2.妈妈付给收银员500元,找回89元,对吗?

第9课时练习四

一、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84+409= 800-627=

二、笔算下面各题。

403+246 = 687-197= 565+396= 884-202=

三、世界上最高的鸟是鸵鸟,身高可达275厘米;世界上最高的哺乳动物是长颈鹿,

身高可达605厘米。长颈鹿比鸵鸟高多少厘米?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第1课时认识角(一)一、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二、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标出来。

第2课时认识角(二)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在较大的角的下面画“√”。

第3课时认识直角

二、用三角板分别画一个直角和锐角。

第4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一、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二、不用尺子量。你知道每条边的长度吗?

第5课时平行四边形一、填空。

2.平行四边形对边的长度是( )的。

3.有四根小棒,长分别为2厘米、3厘米、3厘米、2厘米,把长度相等的做对边

围成的图形是( )形或( )形。

二、下面图形中.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第6课时欣赏与设计

一、欣赏下面的图案。说一说这些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

二、在方格纸上尝试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

第7课时练习五

一、用三角板比一比,下面各是什么角?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知识点 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满十进一,不够减得时候向前一位借一,注意写上()和()。 2.()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3×4表示(). 3.乘法各部分名称: 3 × 4 = 12 (读作:) |||| ()()()() 4. 9×3 + 3 =()×(),这个是求几个()的问题; (() 9×3 + 9 =()×(),这个是求几个()的问题; (() +2+2 + 6 =()×(),这个是求几个()的问题; () 6.()里最大能填几?例:()×4<38 7.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叫做平均分。 8.平均分有两种情况,都可以列除法算式: ①一种是根据份数进行平均分。总数÷份数=每份的个数 举例子: ②一种是根据每份的个数进行平均分。总数÷每份的个数=份数 举例子:

9.除法各部分名称: 12 ÷ 3 = 4 (读作:) |||| ()()()() 10.除法的意义:12÷3=4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还表示()里面有()个(); 还表示()是()的()倍。 11.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例:12是3的几倍?(12÷3)注意:“是”前后的两个数字有大小之分,前边的数(),后边的数()。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另一个数,求这个数。用除法。 例:已知一个数的3倍是12,求这个数?() ③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例:求12里面有几个3?() 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例:求3的4倍是多少?() ⑤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 例:求3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算式后边不能写倍作为单位。 12.熟背乘法口诀,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4个或2个算式(两个乘法两个除法,乘数相同的可以写2个算式:一个乘法一个除法) 例: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13.人民币的单位有:()、()、()。 1元=()角,1角=()分,1元=()分 14.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是(),折痕是()。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指南针一头指着()方,一头指着()方。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3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2个百和1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1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4、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5、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6、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校的数就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和练习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和练习题 第一单元除法 1、余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如果分到最后有剩余且不够再分一次时,剩余的数就叫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注意 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要比除数小 ②验算方法: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 ③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竖式除法:写除法算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左面,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3、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经过一商,二乘,三减,四比这四个步骤。一商:那个数和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积 四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4、进一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余数虽然不够一份,但也要算作一份,这时需要用“进一法(用商加1)如”乘船、坐车、坐板凳,住房间等等、

5、去尾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余数不够一份,就不能算作一份,这时需要采用“去尾法”,也就是余数不能算作一份,如剪绳子,买东西等等、 6、应用题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基础练习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 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 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 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 , □中,余数最大是()。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 ()×5<32 ()×7<46 ()×9<42 6、()÷8=7……(),如果余数是5 时,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大能填(),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小能填(),这时被除数是()。 拓展练习 1、有16 个放木块。 (1)摆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放木块,还剩()个放木块。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有余数除法认识) 1、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3÷4=5……3 23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3是余数 2、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也可以说,除数要比余数大。 例: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7。 在□÷5 = 6······ 4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5。 3、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根据问题决定, 商的单位和问题的单位相同,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4、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 例:有22个人,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个)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5、如提的是问题是“最多做几件衣服?”,商作为最后的答案。 例: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花布,25米花布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25÷3=8(套)……1(米) 答:最多可以做8套衣服。 6、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各部分数。 例:(51)÷6=8......3 (47)÷7=6 (5) 先算6×8=48,再算48+3=51。先算7×6=42,再算42+5=47。 51÷( 6 )=8......3 26÷()=4 (2) 先算51-3=48,再算48÷8=6。先算26-2=24,再算24÷4=6。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辨认方向时,要认准中心点。例:“小猫在小狗的()方”,中心点是小狗 3、每天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4、指南针一头指着(南)方,一头指着(北)方。 5、早晨起床,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大树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 7、北风是由(北)向(南)吹,西南风是由(西南)向(东北)吹。 8、方向扳: 先找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再确定:东北(东和北之间部分)西北(西和北之间部分) 东南(东和南之间部分)西南(西和南之间部分)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千位的左边是(万)位,右边是(百)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5002)。

北师大版完整版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汇总含答案

北师大版完整版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汇总含答案 一、北师大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二年级下册应用题 1.收萝卜。 (1)小灰兔的地里收了多少个萝卜? (2)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地里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买电器。 (1)妈买一个电饭煲、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话,共需支付多少元? (2)一台电视比一个电饭煲贵多少元? 3.作息时间表 (1)吃早饭用了多少分? (2)读书和锻炼身体共用了多长时间? 4.写一写,画一画

5.按要求剪一剪。(画线表示你的剪法) (1)剩下1个直角。 (2)剩下2个直角。 (3)剩下3个直角。 (4)剩下4个直角。 6.要把14辆玩具车放进盒子里。 (1)如果一个盒子里最多放3辆,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2)如果放在2个大盒子里,第一个盒子放8辆,第二个盒子放几辆? 7.汪老师带37名同学去公园坐摩天轮,每个车厢坐4人,至少需要坐几个车厢? 8.58个乒乓球,全部装完,需要几个盒子? 9.实验小学一至六年级同学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下午上街捡废弃的塑料袋,数量如下表。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 塑料袋(个)397401394436435318

(1)哪个年级捡的塑料袋最多?哪个年级捡的塑料袋最少?相差多少个? (2)五、六年级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三年级比二年级少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10.汪老师与36名同学去公园坐摩天轮,每个车厢坐4人,至少需要坐几个车厢? 11.填一填。 12.小松鼠想把34颗松果全部装进盒子里,每盒最多装8个,至少需要几个盒子?13.二(1)班李老师带52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公园里有大、小两种船供游客租用。大船每条坐9人,小船每条坐7人。 (1)如果都坐大船,需要租几条船? (2)如果都坐小船,需要租几条船? 14.蛋糕店开业,每桌坐6位客人。 (1)来了35位客人,至少要准备几张桌子? (2)服务员已经准备好27杯饮品,每人一杯,这些饮品最多可分几桌? 15. (1)上面的图形中,有________锐角;________个钝角。 (2)在图形中加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16.用30个▲拼下面的小船,可以拼出多少只?还剩几个▲? 17.下列物体表面有直角的在()里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版 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一、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1角=10分 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一、乘法的意义: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 读作a乘b等于c。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一、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三、旋转: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一、2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 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二、3的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 三、4的乘法口诀

(完整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1)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错误典型:被减数是100,在连续退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和是100,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2)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错误典型:a、题意理解不清 b、表格分析不够仔细 2、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 (1)认识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义: 乘数╳乘数=积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 (2)熟记表内乘法口诀: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会根据一个乘法口诀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诀。 3╳7=21,读作:3乘7等于21。口诀:三七二十一 3、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 (1)除法的意义 结合算式说出除法的意义

如:21÷3=7 可以表示:(1)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7; (2)把21平均分,每份是3,可以分7份; (3)21是3的7倍 (4)21里有7个3 除法与乘法是“互逆”运算。 (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3)会用乘法口口诀求出除法的商: 同样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四个算式 如:三九二十七: 两个乘法算式:3╳9=27 9╳3=27 两个除法算式:27÷3=9 27÷9=3 (4)理解“倍”和“倍数”的意义: 20是5的几倍?就是看20里有几个5,因此用20÷5=4,4、元、角、分的认识。 人民币面额: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完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一) 班级座号姓名 87-55= 6×7= 6000+800= 500+700= 680-200-230= 49÷7= 628+306= 540+535= 4+2×5= (15+25)÷8= 38÷6= 6×8= 560-40= 400+200= 4×(57-48)= 61-14= 53+48= 524+316= 351+249= (35-20)÷3= +6×4= 500+26÷4= 150328=-478= 1000-600= 5 -15÷5= 45= 370 46-200-780180== 530+140=÷7 560 72÷8= 50 -8=÷9 790+210=+290140=-75=-704=25)== 800= 550 100÷9= 45-(45+-426-40028 100275+325=-69== 56+ 140=+18 430÷ 63÷7=9 77 84014043+=400-== (50 = 51-26=-22)÷4÷9 +68= 85 27862÷=÷5=2× 24079-=3 42=- 56200 += 3808÷÷364= 47=×2)= 685-50=÷(4 9 (91400+== 261316 700654÷=-=×- 400425+=4) 7 773-× 132356+=÷508 210=== 40368+=+7÷ 18=132-= 120240 550740÷=+=÷ 800480+=3×3 8211+= 357÷=7×5 45=(83- 3978÷=75) =÷ 370-5= 546 207÷49=÷= (55 6106÷==÷-10) ÷= 67= 30=×968÷- 399÷=8× 30=43 9 30 64=2654 -36+= 32=7÷= 80=26+×-7 =8÷377-4÷==38- 23 44== 957 48×7+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二) 班级座号姓名 48+12=8×7=42÷6=47÷9=36÷(54-48)= 27+29=9×4=48÷8=32÷7=63÷7×3= 42-29=6×8=54÷9=44÷8=7÷(7÷7)= 65-38=5×9=64÷8=59÷7=50-5÷5= +36=45+38=6=56÷739÷7×5=28÷7= 6×7=92 37+46=48÷6+54=25÷3=-36= ×8-32=18÷6=27 42÷6 5×8==56+=7 8×77= =83-48 (6+3)×657÷==7 48÷= ×5=22 58÷6=÷4=-=244 438÷=33÷7 48+54÷ 6=647÷===5×9 6×0 428÷= 6 54÷64663 ÷7+=+37=2470-=45-6×=÷12+486= 6(63 =÷=÷729 20-648 -27)÷=30-3÷=8) =(17-×73 24= ×25 ÷+17)(2449 =-6428 ÷-=34729=64-+53=67-=6 =3881-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算题

一、口算。 670-600= 670-60= 730+500= 730-500= 1800+200= 1800-200= 48+6= 360-80= 570+60= 400-30= 1500+70= 3200-800= 2500+3000= 50-16= 61-4= 63+52= 380-250= 460+70= 500+230= 700-190= 1000-800= 670+300= 530+600= 256+80= 750-250= 960-804= 10000-998= 640-180= 460-80= 350+120= 720-650= 30+58= 二、竖式计算。 84 408 357 486 328 549 427 455 174 184 194 204 82 92 153 173 126 166 315 356 487 254 347 445 539 246 355 498 709 283 406 527 809 三、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20÷6= 34÷4= 30÷7= 26÷3= 42÷8= 50÷7= 43÷6= 88÷9= 47÷9= 32÷7= 41÷8= 42÷6= 27÷4= 37÷5= 40÷7= 52÷8= 46÷9= 60÷8= 51÷6= 65÷9= 33÷7= 59÷9= 34÷6= 46÷7= 53÷8= 66÷9= 23÷4= 55÷6= 36÷7= 49÷9= 49÷5= 37÷4=

56÷6= 45÷7= 34÷8= 58÷9= 65÷7= 39÷6= 四、脱式计算 7×3+5 50-4×5 7+6×2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0-6×8 23+5×8 8×7-34 90-54÷6 42+40÷5 2×6+37 56-2×6 32÷4-15 80-7×9 90-3×9 44+4×7 40+2×6 12-35÷7 38+4×4 100-45-25 26+36-14 54+32÷8 36÷4-7 86-6×9 5×(36-29)(83-35)÷6 94-(25+19)16+24÷8 (16+24)÷8 18-9×2 (18-9)×2 30÷6-3 30÷(6-3)(26+16)÷7 9×(45-38)85+(100-86)59-21÷3 52+6×8 63÷(36-29)99-(23+32)8×(69-60)(100-46)÷6 63-27÷3 (6+57)÷9 25+3×4 7+8×5 6×(15-8)28÷(57-50)50-8×4 18+72÷9 (12+33)÷9 7×(50-46)36-2×3 9×8+18 475+263+149 727+114+86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368-(168+127)930-(80+480)1000-185-145 278-199+683 318+254-196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一)》优质课教案

第一课时数一数(一)教学内容:P19-21数一数(一) 教学目的: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ppt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 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 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 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 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 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 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 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 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 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 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 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 样数的。新-课-标-第-一-网 ⑵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 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 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完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34-12= 2X5= 27+12= 35+8= 4X7= 6X3= 8+8= 49-27= 50-20= 4X3= 8X4= 90-8= 81-32= 5X6= 2X7= 二、填空 6X3=( )读作()口诀是() ()六三十五五()六六() 四()二十四一五得()()五十五 7元=()角100分=()元50分=()角 三、列竖式 37+37+17= 46+43-29= 18+47-15= 57+32+10= 46+5+25= 17+20+48= 28+41-9= 57+36-34=

52-7+25= 43+15-19= 40-25+18= 72-18+20= 100-25-41= 15-3+48= 12+35+51= 26+15-7= 93-28-41= 77-26+10= 25+40-26= 96-24-26= 87-23+14= 60-26-14= 77-23+12= 90-34+45= 58-36+17= 52-34+17= 45+28-17= 56-14+36= 二、口算 42+49= 36+38= 2X8= 74-26= 7X4= 55+16= 80-16= 2X9= 36+49= 3X7= 62+16= 5X7= 73-4= 23+48= 5X6= 三、填一填 1、48比26多() 2、比36多19的数是() 3、8个9相加,和是() 4、2个3相乘积是() 5、四()二十八 6、五六() 7、3+3+3+3+3+3+3=3X()=()X3=() 8、7X()<29 9、34>5X( ) 10、()X8<55

一、列竖式 56+18+21= 77+15-8= 53+52-19= 67-51+42= 62+18-53= 77-21+11= 53-15-17= 62+19-25= 92-49+11= 57+15+21= 14-8+72= 59+21-44= 77-21+15= 75-26-38= 46-18+27= 56-21-18= 20+52-14= 93-25-18= 42+26-44= 14+25+37= 二、口算 34+36= 5X7= 78+14= 25+66= 87-7= 81-56= 6X5= 42+38= 45-9= 6X4= 42+19= 34-18= 35+34= 81-69= 3X8= 三、填空 3和2相乘()5个4相加()2和4相乘()2和1相加()3×3○6 3+2○8 3×7○6×5 2×1○7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直接写出得数: 66-8= 36÷4= 16÷3= 5÷5= 28÷5= 7×5= 6×9= 17÷3= 1×3= 72-9= 63÷9×8= 72-(72-63)= 37+58-45= 28-7×6= 二、填空: 1.11除以5,商是(),余数是()。 2.36里面有()个9。 3.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5.一个数除以2得6,余数是1,这个数是()。 6.()÷3=4 (2) 7.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必须比除数()。 8.17÷()=5……2 48÷()=6 ()÷()=6......3 ()÷4=() (3) ()÷()=5......1 ()÷5=() (4) 9.()里最大能填几。 ()×6<25 7×()<41 ()×6<35 7×()<41 10.在有余数的出发运算中,被除数等于除数与商的积,再加上()。 三、判断题:

1.40里面有5个8,算式是40÷5=8。() 2.一个数除以7,余数可能是6、5、4、3、2、1。()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除数要比余数小。() 4.27里面最多有3个8。() 5.从12里面连续见3,4次减完。() 6.把5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7,还余2。() 7.42÷5=8……2,读作:42除以5商8余2。() 四、列式计算: 1.9的3倍是多少? 8的4倍是多少? 8的7倍是多少? 2.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多少?把6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还余几? 3.把72每8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五、应用题: 1.图书柜里有连环画8本,故事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7倍,故事书比连环画 多几本?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章节试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复习作业 知识点: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 8×()<46 ( )×9<81 4×()<25 ()×7<67 7×()<49 2、用竖式计算。 40÷ 7= 65÷ 9= 49÷ 8= 24÷ 6= 59÷ 9= 9÷ 4= 40÷ 4= 55÷ 8= 3、解决问题 (1)每盘放5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2)14个橘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3)27个红果,每6个穿成一串,可以穿成几串,还剩几个? (4)71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5)一张桌子围6个人,46个人至少需要几张桌子?

(6)一块花布长25米,做1套衣服要3米,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7 50人可以怎样租车?(设计两种方案) (8)有28人要坐船,如果每条船坐4人,需要几条船? (9)有52颗纽扣,每件衬衫钉7颗,可以钉几件衬衫,还剩几颗纽扣? (10)44位游客,每辆车限乘5位乘客,至少需要几辆车? (11)有75张白纸,每8张订成一本,最多可以订几本? 4、(1)18块水果糖,每个小朋友分3块,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2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如果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还剩()块。 (3)被除数是49,除数是8,商是(),余数是()。 (4)()÷7=6……()中,如果余数是5,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大能填()。 (5)14个簸箕,24把扫帚,平均分给6个班,每班可以分到簸箕()个,扫帚()把。 (6)□□☆☆☆□□☆☆☆按上面的方式排珠子,从左往右数,第11颗是()。第28颗是()。第35颗是()。 (7)在()÷6=4……(),第二个括号最多只能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概念、公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式概念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 × 4 = 12 12 ÷ 4 = 3 乘数乘号乘数积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3乘4等于12。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同级,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1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20、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21、要牢记:同级运算按顺序先左后右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法,有括号先做括号里边的。 22、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0、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知识要点 1 第一单元除法 1、横式 2、竖式 3、注意 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除数>余数 ②验算方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③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可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商需要加1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需要把人或东西装完、运完或凑齐等 字眼特征:至少、最少等 典型题目情境:租船、租车、分组、分桌子、存钱、装物等 例题: ① 21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② 有23个同学参加赛跑,每5人一组,至少分为几个小组? ③ 小明每周可存4元钱,他要买一本27元的书,至少需要存几周的钱? ④ 淘气有20张光碟,每个盒子能装6张,最少要多少个盒子? 类型二:商不用加1就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按照要求使用材料制作、购物等 字眼特征:最多、可以、能够等 典型题目情境:买东西、制作衣服、剪绳等 例题: ① 淘气有20元钱,每朵花6元,他最多能买几朵花? ② 每条船每时租金3元,10元最多可以划几时? ③ 有43个扣子,每件衣服要用4个扣子,可以做几件衣服? 2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1、方向板

2、地图上(东、南、西、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教室里(东、南、西、北)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东对西,南对北。 3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即: 2、读数法则 ①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读; ② 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十位是几读几十,个位是几读几; ③ 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比较大小 ① 位数多的数大。 ②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 ③ 最高位相同,比下一位。 4、写数法则 ①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 ② 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在个位上写几; ③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5、其他 ①999再添1就是一千。 ② 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4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一数(一)

数一数(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1.ppt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 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

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 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 ⑵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认识大数精编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认识大数精编北师大版 一、先读、写出算盘上的数,再把这几个四位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动动脑,填一填。 1.写出下列各数相邻的数。 ______400______ ______235______ ______501______ 2.写出下列各数。 八百二十写作:______ 五百八十二写作:______ 三百零七写作:______ 九百写作:______ 三、下面哪两个图形上的数合起来是1000?请你连一连。 四、在横线上填上“>”、“<”或“=”。 51cm______49cm 33cm______3m 1cm______1m 25cm______2m 6m______60cm 2m______200cm 五、观察数轴图列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 六、找规律填数。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100,______,1500,1700,______,______,2300 七、想一想,填一填。 1.5304里面有______个千、______个百和______个一;6007里面有______个千和______个一;7400 中的“4”表示______个______ 2.7个百是______;4个千和8个十合起来是______;15个十是______ 3.读数和写数都从______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填写。 八、猜密码,算一算,填一填。 (________) 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一位上的数是2,第二位上的数比第一位上的数多4,第三位上的数比第二位上的数少1,这个数是多少? (________) 九、想一想,选一选。 1.与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 A .1001,1000 B .988,1000 C .998,1000 2.下面的数中,大于2000,小于3000,并且接近2800的是(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概念、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概念、公式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第一个乘数个第二个乘数相加 是多少。⑵、表示:第二个乘数个第一个乘数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 几。(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 × 4 = 12 12 ÷ 4 = 3 乘数乘号乘数积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3乘4等于12。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 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 到右计算。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 东北、西南、西北”。 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 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