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动器的检修工艺质量标准及间隙调整检修工艺规程

制动器的检修工艺质量标准及间隙调整检修工艺规程

制动器的检修工艺质量标准及间隙调整检修工艺规程
制动器的检修工艺质量标准及间隙调整检修工艺规程

制动器的检修工艺质量标准及间隙调整检修工艺规程

制动器是保证螺旋卸车机、斗轮堆取料机等正常工作的重要机构。

目前燃料输卸煤设备中所采用的制动器,主要是YWZ系列电动液压推杆制器和电磁制动器。

液压瓦块式电动液压推杆制动器是由制动闸架和YT1系列电动液压推杆组成(图12—4)。

电磁液压瓦块式制动器主要由电磁铁部分和制动瓦架组成,制动瓦架的检修、维护与液压瓦块式的检修相同,因此下面主要介绍电动液压推杆制动器的检修。

型号意义:

12.8.1 YT1型电动液压推动器检修工艺及标准

a.从制动器上拆下电动液压推动器,打开放油丝堵,放净内部油液。

b.按顺序拆下横梁,取下电动机、拆去缸盖的联接螺栓,

将叶轮与活塞拉出。

保应对全部的零件进行详细的清洗检查和检修,拆卸后,c.证各部螺栓紧固无松动;轴承转动灵活无松动;叶轮无轴向和径向晃动。

d.当全部零件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安装的顺序是:叶轮,活塞与上盖组装为一体,然后将叶轮,活塞装入缸体,上盖与缸体较好的结合,(注意:不要将结合面处的垫圈忘记)四周对称紧固螺栓,最后装好电机、横梁等。

e.YT1型电动液压推动器检修后质量标准是:

a)叶轮旋转灵活,轴承间隙正常无损坏;

b)推杆与活塞上下运动无卡涩现象;

c)结合面处密封完好,各处无泄漏;

d)壳体完整无裂纹、无变形、无砂眼,壳体外部应有防腐层;

e)壳体内加油至油面线,油液必须清洁,不得有杂质进入。燃料卸煤设备中制动器选用油类一般均为#10~20变压器油。

12.8.2制动器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制动器的检修包括制动轮,闸瓦及制动架的检修。

a.制动轮与闸瓦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a)制动轮表面硬度为HRC45—55,淬火层深度达到2—

3mm。当制动轮磨损达到1.5—2mm(或表面不光滑,闸带

铆钉擦伤深度超过2mm时),必须重新车制,并70%表面淬

火,制动轮车削加工后,壁厚不足原厚的.

时,即应报废更新;

b)制动轮进行机械加工时,其外径应保证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装配好的制动轮其端面跳动量不得超过表13—2的规定;

c)制动瓦片磨损不应超过原厚度的二分之一,否则应更换,更换制动瓦片时,首先应把石棉等,切成所需要的制动瓦片尺寸,最好加热到100℃左右,弯压在闸瓦上,用铆钉铆接,闸瓦与瓦片接触面积应大于全部面积的75%。铆钉头沉孔与瓦片的深度不应小于瓦片厚度的二分之一;制动轮中心与闸瓦中心误差不应超过3mm;制动器松开时,闸瓦与制动轮的倾斜度和不平行度不应超过制动轮宽度的1‰。

表12—12 制动轮端面跳动量(mm)

b.制动架的检修工艺及标准:制动架各部分动作要灵

活,销轴不能有卡阻现象;a)

时0.5mm5%,椭圆度超过b)b当轴磨损超过原直径的即

要更换;就要用铰刀铰孔,并换轴孔的磨损超过原直径的

5%c)

上,扩孔后和直径相适应的轴继续使用;轴孔磨损过大,

则应补焊后进行扩孔;各转动部位应定期检查并加润滑油,各部调整螺母应d) 紧固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制动器

的调整:12.8.3

应检查制动器的中心高度是否和制动轮制动器调整前,

中心高度相同,并使其两制动臂垂直于制动器的安装平面,调整过程中,制动瓦片表面及制动轮表面不得粘有油污。改变了主弹簧旋转主弹簧的调节螺母,制动力矩的调整: a.

的长度,从而获得不同的制动力矩。调整时应以主弹簧架侧面的两条刻线为依据,当弹簧座位于两条刻线中间时,即为额定制动力矩。但要注意拉杆的右端不能顶住弹簧架的销轴,应当留有间隙。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改变主弹簧的长度,以获得各种适宜的制动力矩。

b.制动瓦打开间隙调整:两侧制动瓦打开的间隙应相等,若间隙不相等,则应调整螺钉,如果左侧制动瓦打开间隙较大,而右侧较小,则应旋紧左边(或旋松右边的螺钉反之,则按相反的方向调正)

c.调整杠杆的位置:旋转杠杆使杠杆连接制动器的销轴的

中心线和拉杆销轴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当装上制动器后,应检查推杆是否被动升起,其升起高度不应大于10mm。

d.当制动器推开时,闸瓦片应均匀地离开制动轮,闸瓦面

与制动轮的间隙要一致,新更换的闸瓦与制动轮的最大间隙不应超过表12—13

表12—13 闸瓦片与制动轮间的允许间隙(mm)

12.8.4制动器的结构及检修工艺

)油泵部分:由泵体、活塞、叶轮、起动电机及1(结构:a.拉簧部分组成。(2)制动部分:由制动架、调整拉杆、闸瓦及各活动和固定销轴组成。

b.检修工艺:

a)检修解体时,应将泵体内油液全部放干净,并清除缸底

部的油垢。检查测量泵体的磨损情况。一般泵体直径的椭

圆度不大于3/1000。锥度不大于4/1000。缸体与活塞的

配合间隙应在0.15~0.25mm范围之内。最大不应超过

0.35mm。

b)解体后的活塞,应检查其工作面,有无裂纹、毛刺和过

深的磨痕。测量活塞直径偏差是否符合标准,直径偏差不大于0.05mm。

c)叶轮修后,转动应平稳,与活塞体无磨擦痕迹,不发卡、固定牢固。叶轮端面摆动量不应超过0.5mm。

d)活塞两侧的活塞杆,上下活动灵活,与滑套间应有

0.1~0.15mm间隙,与套间磨损适中,不偏向一侧。

e)修后的油泵,其结合面应严密,无漏油、渗油现象,加注的新油,一般采用#10~25°变压器油,加注数量,以油标为准。

f)制动部分:(1)制动带与制动瓦铆接,应符合要求,其铆钉顶部应卧入制动带内,不小于瓦片原厚度的二分之一,制动带与制动瓦间应紧密配合。(2)修后的)制动3(制动瓦其制动带表面,不准浸入各种油类。.

轮表面应光滑,遇有大于0.5mm以上的凸凹时,应重新车光。(4)电动液压制动瓦与制动轮的调整间隙及电磁式制动瓦与制动轮的调整间隙均参照表13-3标准进行。(5)制动架各部位活动关节,应灵活,不晃动,无发卡现象。(6)调整拉杆,不应有变形、弯曲、及乱丝现象,表面应涂油。

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doc

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 第一章电动机的检修周期和标准项目第一节电动的检修周期 1.化工装置及其附属设备电动机的大、小修,随其主体设备的大、小修期限。 2.封闭式厂用电动机的大修期限一般为三年,开启式厂用电动的大修期限为二年。 3.工艺装置上的电动机的大修期限随机械部分同步进行。 4?大修期限为两年以上的电动机,每年小修1?2次。 第二节电动机检修的标准事项 、大修的标准项目有: 1.大修的准备工作。 2.电动机的解体和抽转子。 3.定子的检修。 4.转子及轴承的检修。 5.电动机的组装和试验。 6. 辅属部件的检修。 7. 检修后的试运行。 二、小修的标准项目: 1. 轴承的检查 2.电动机的清扫。 3.出线盒的检修。 4.绕线电动机集电环及电刷的检查。

5.辅属部件及起动装置的检查和绝缘电阻的测量。 6.消除运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 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第二章电动机大修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一) 第一节电动机大修的准备工作 1.大修前维保单位应根据设备的状况,制订出检修计划,并报主管工程师审批。 2.作好工具、材料、备品的准备,制订特殊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 3.工作负责人必须了解所修设备的缺陷,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本次检 修的要求。 4.集工前负责人应向本组成员交待质量、进度要求。安全技术措施,特殊检修项目,应消除的设备缺陷。 第二节电动机的拆卸和解体 1.拆线头时应作好记录,接线螺丝要保存好,并把电缆头支撑牢固,避免折伤电缆。 2.起吊和搬运电动机时,要注意防护电缆头,切勿碰伤或损坏电缆。 3.电动机地脚下的垫片,应注意分别存放起来。 4.检修用的钢丝绳和起重用具,应检查好,要有可靠的安全系数。 拴挂要牢固,位置要适当。 5.电动机解体前应先测量一次绝缘,并做好记录,高压电动机应用 2500V的摇表测量,低压电动机应用500?1000V的摇表测量,转子回路应用500V 的摇表测量。 6.拆卸的电动机零件应妥善保管避免丢失,应作记号的均应做好记录。 7.拆端盖时电机的端盖有顶螺丝者,应用顶螺丝把端盖顶下来,无顶螺丝者若端盖难撬下时,应用扁凿子从结合缝处凿开,但应注意不要损环结合面,一旦

气门间隙的检测

发动机在冷态下,当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 间隙过大: 进、排气门开启迟后,缩短了进排气时间,降低了气门的开启高度,改变了正常的配气相位,使发动机因进气不足,排气不净而功率下降,此外,还使配气机构零件的撞击增加,磨损加快。间隙过小: 发动机工作后,零件受热膨胀,将气门推开,使气门关闭不严,造成漏气,功率下降,并使气门的密封表面严重积碳或烧坏,甚至气门撞击活塞。采用液压挺柱的配气机构不需要留气门间隙。 首先大家要知道气门摇臂与气门的间隙(即气门间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进排气门均安装在燃烧室的顶端,也是温度最高之处,为了留有膨胀的空间,因而必须存有空隙,至于间隙的气门间隙 [1]大小,因厂家设计不同而不一致,通常进气门间隙在 0.2~ 0.25毫米之间,而排气门间隙由于受热膨胀比进气门侧的大,所以间隙更大些,一般在 0.29~ 0.35之间。发动机气门摇臂与此气门之间经过长久的动作及磨耗,间隙会愈变愈大,所以才有气门脚间隙的调整。然而并非所有汽车均需调整气门脚间隙,有些车辆气门间隙属于油压自动调整,就不需要调整气门间隙了。 (1)拆下气门室盖。 拆下气门室盖的固定螺丝,小心取下气门室盖,注意不要损坏气门室盖衬垫。用抹布擦净气门及摇臂轴上的油污,以方便气门调整作业。 (2)找到一缸压缩上止点。

用摇手柄转动曲轴或撬动飞轮,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从发动机前面看,曲轴皮带轮的正时凹坑与正时记号对准。在部分大型车上飞轮壳的检视孔1-6缸刻线与飞轮壳正时记号对齐。例如: 东风EQ6100-1型发动机,飞轮1-6缸刻线应与飞轮壳的钢球对齐。此时从气门处看: 一缸的气门应都处于关闭的状态。如果一缸的气门不全是关闭状态,说明一缸活塞在下止点位置,您应再转动曲轴360度,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 (3)确定各缸处于压缩上止点的方法。 根据发动机构造原理我们知道,各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该缸的气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您可以打开分电器盖并确定各缸高压分线的位置,摇转曲轴,当分火头指向该缸高压分线位置时,触点张开的瞬间位置,则该缸处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位置。这们您便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各缸压缩上止点的位置,方便地调整气门。 (4)测量气门间隙。 气门间隙有冷车值和热车值之分,您在测量时应在符合该车的规定的状态下进行。气门间隙 选出符合规格的塞规插入气门杆与气门摇臂(或凸轮)之间。稍微拉动塞规,如有轻微的阻力,表示间隙正确。为了确定间隙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一般用范围极限值来测量(例如间隙范围值为 0.29mm到 0.35mm之间),先用 0.29mm的塞尺插入气门间隙,此时,塞规应如果可以通过,则是正常;再用 0.35mm的塞尺插入气门间隙,,塞规应无法插入,这样才可以说明间隙在给定间隙范围内。如果

气门间隙检查调整

实训: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 一、实训目的 掌握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实训的重点难点 1、进气门和排气门的确定。 2、一缸压缩上止点的确定。 3、气门间隙的调整步骤和方法 实训量具、工具、设备 1、柳微五菱汽车发动机5台。 2、常用工具5套。 3、一字螺丝刀5把。 4、塞尺5把。 实训技术标准及要求 气门间隙为0.15~0.20mm。 实训注意事项 1、拆卸时注意螺栓的拧紧和拧松顺序以及各螺栓的拧紧力矩,注意防松装置等。 2、拆装时注意核对和辨认零件在制造时所做的记号。没有记号时,要在零件非 工作面上作出必要的记号。

3、零件经清洗、吹干并检验合格后,必须在高度清洁的场所进行装配。 4、气门间隙必须在该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下才能进行调整。 5、根据维修手册气门间隙规定值进行调整,若没有,可以参照排气门间隙0.20mm, 进气门间隙0.15mm进行调整。 6、采用液力挺柱式的配气机构不需要进行气门间隙调整。 7、严格拆装程序并注意操作安全; 8、操作时严格按5S管理。 实训操作步骤 (一)以四缸直列作功顺序为1-3-4-2的发动机为例 图1 - 固定螺母;图 2 - 调整螺钉 采用逐缸法: 1、打开气门室盖; 2、摇转曲轴,直至凸轮轴正时记号与缸盖上固定记号对齐,飞轮(或曲轴皮带轮)的正时记号与缸体上固定的正时记号对正,这时,第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如图2; 3、气门间隙检查:用规定厚度的塞尺插入气门杆与摇臂之间,来回抽动塞尺,如果过紧或过松,都表明气门间隙不合适,需要进行调整。 4、调整气门间隙(见图1):松开锁紧螺母1,旋出调整螺钉2,在气门杆与摇臂之间插入厚度与气门间隙相等的塞尺,一边拧进调整螺钉,一边不停地来回抽动塞尺,直到抽动塞尺有阻力又能抽出时为止,锁紧螺母,在锁紧螺母时,

减速器检修工艺处理标准规定

减速器检修工艺规程

. 序言 为进一步规范入厂设备的检修工艺管理,更好完成检修任务,保证设备维修质量、降低材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生产,更好地发挥工艺工作的作用、增强维修能力,特制定本检修工艺规程。

目录 第一章机械部件拆解 (3) 1.整机清理: (3) 2、减速器拆解 (4) 第二章机械部件检测 (5) 减速器检测 (5) 第三章机械部件修复 (7)

1.减速器的检修 (7) 2耦合器及对轮 (9) 第四章机械部件组装 (10) 1.减速器 (10) 第五章整机组装 (11) 第一章机械部件拆解 1.整机清理: 1.1拆解前的准备

1.1.1整机清洗,彻底清理设备表层的煤渣、油渍等; 1.1.2 将清理后的设备搬运至检修区; 1.1.3清理现场工作卫生。 2、减速器拆解 2.1拆卸油堵,将减速器里的齿轮油放尽; 2.2清洁、清洗减速器外部污渍; 2.3拆卸透气帽、黄油嘴; 2.4拆卸减速器上下箱体连接螺栓、定位销; 2.5拆卸减速器二、三、四轴端盖螺栓; 2.6拆卸减速器二、三、四轴端盖(端盖与箱体安装位置做标记); 2.7拆卸减速器四轴密封壳体; 2.8拆卸减速器上、下箱体视孔盖; 2.9拆卸减速器上箱体; 2.10拆卸减速器一轴总成; 2.11拆卸减速器二轴总成; 2.12拆卸减速器三轴总成; 2.13拆卸减速器四轴总成; 2.14拆卸减速器冷却器;

第二章机械部件检测 减速器检测 1.1轴 1.1.1轴不得有变形、裂纹,不得有锈蚀、损伤; 1.1.2轴上所有配合尺寸、表面粗糙度应满足图纸技术要求,超差 0.02mm可复用,0.02mm以上需修复后方可复用; 1.1.3轴向宽度尺寸对不超过极限尺寸0.04mm可复用,对超过极限尺寸0.04mm应更换; 1.1.4必要时进行无损检测。 1.2齿轮 1.2.1齿轮轮齿不得有断齿,齿面不得有裂纹或剥落、朔性变形、干涉损伤等缺陷; 1.2.2 齿面出现早期点蚀,如不再发展,仍可继续使用。但达到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继续使用。 a. 点蚀区的高度为齿高的100%。 b. 点蚀区的高度为齿高的30%,长度为齿长的40%。 c. 点蚀区的高度为齿高的70%,长度为齿长的10%。 d.麻点的平均直径不得大于2mm。 1.2.3齿面的胶合区当达到齿高的1/3,齿长的1/2时,不得继续使用。对轮齿齿面点蚀严重、麻点直径超过2mm的齿轮不得继续使用; 1.2.4与轴承配合尺寸、表面粗糙度应该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对不

气门间隙调整方法和步骤

气门间隙两次调整法最简单的调整步骤 周利顺 【摘要】:正气门间隙两次调整法最简单的调整步骤: (1)摇转曲轴,使第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借助于厚薄规测量,将所有缸(注意:即发动机的各个气缸)的进、排气门均调至规定间隙。 【关键词】:两次调整法气门间隙调整步骤多缸发动机压缩上止点厚薄规曲轴排气门简单摇转 【正文快照】: 气门间隙两次调整法最简单的调整步骤: (l)摇转曲轴,使第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借助于厚薄规测量,将所有缸(注意:即发动机的各个气缸)的进、排气门均调至规定间隙。(2) 摇转曲轴360…,用厚薄规检查除第一缸以外的其他缸各个气门的间隙。若间隙减小或未变,则该气门已调整准确 气门间隙调整——检查调整步骤 首先大家要知道气门摇臂与气门的间隙(即气门间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进排气门均安装在燃烧室的顶端,也是温度最高之处,为了留有膨胀的空间,因而必须存有空隙,至于间隙的大小,因厂家设计不同而不一致,通常在0.2~smarttags" />0.25毫米之间。发动机气门摇臂与此气门之间经过长久的动作及磨耗,间隙会愈变愈大,所以才有气门脚间隙的调整。然而并非所有汽车均需调整气门脚间隙,有些车辆气门间隙属于油压自动调整,就不需要调整气门间隙了。 (1)拆下气门室盖。拆下气门室盖的固定螺丝,小心取下气门室盖,注意不要损坏气门室盖衬垫。用抹布擦净气门及摇臂轴上的油污,以方便气门调整作业。 (2)找到一缸压缩上止点。用摇手柄转动曲轴或撬动飞轮,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m e93R6d)m9e 从发动机前面看,曲轴皮带轮的正时凹坑与正时记号对准。在部分大型车上飞轮壳的检视孔1-6缸刻线与飞轮壳正时记号对齐。例如:东风EQ6100-1型发动机,飞轮1-6缸刻线应与飞轮壳的钢球对齐。( #?+B6w c9r 此时从气门处看:一缸的气门应都处开关闭的状态。如果一缸的气门不全是关闭状态,说明一缸活塞在下止点位置,您应再转动曲轴360度,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p8I&A! F8q}~k(@(3)确定各缸处于压缩上止点的方法。根据发动机构造原理我们知道,各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该缸的气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您可以打开分电器盖并确定各缸高压分线的位

止推轴承的检修与间隙的检测调整

止推轴承的检修与间隙的检测调整 现场测量常用方法是,在外露的轴端上沿轴向装一只千分表,然后,来回窜动转子,千分表上前后读数差值即为止推轴承的间隙; 也可待推力轴承全部装配好后,将千分表固定在静止件上,使测量杆顶在转子上的某一个光滑端面上,并与轴平行,盘动转子,用专用工具或杠杆将转子依次分别推向前、后两极限位置,同时记下两极限位置的千分表数值,其数值之差即为轴向间隙。 止推轴承的检修与间隙的检测调整 在测量时,应同时装上一只千分表来测量瓦壳的移动量。推动转子应有足够大的轴向推力,使推力盘紧靠所有瓦块。 调整止推轴承的间隙,可以用加、减止推轴承背面垫片的厚度来实现。 2006年大修后催化烟机转子实际轴向窜量(双侧推力瓦分别贴紧后)为0.54mm(标准要求0.4mm),其正常运行时位置回复到1/2处做为传感器调整的零点位置。则调整计算间隙量为0.54/2=0.27mm,对于本特利3300系列轴位移测量系统,普通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间隙不大于 1.27mm,灵敏度为7.87V/mm(7.87mv/μm),基准电压为-10V。则调整量=0.27×7.8 ≈2.1V,此时传感器是靠近测量基准面,则间隙电压绝对值相减(如果传感器远离测量基准面,则间隙电压绝对值相加)。所以调整间隙电压=10-2.1=7.9V,所以实际测量间隙电压调整为-7.9V;风机轴向窜量(双侧推力瓦分别贴紧后)为0.28mm,其正常运行时位置回复到1/2处,则调整计算间隙量为0.28/2=0.14mm,则调整量=0.14×7.8≈1.1V,此时传感器是靠近测量面,则调整间隙电压=10-1.1=8.9V,所以实际测量间隙电压调整为-8.9V。轴位移报警值设定值为±0.4mm、停机设定值为±0.8mm。 理论上由于烟机转子检修允许轴向最大窜量是0.4mm,正常运行位置(传感器零点位置)在允许最大窜量的1/2处,所以运行中当转子处于推力瓦磨损故障时,转子首先移动0.2mm 后,推力瓦贴合,再磨损0.2mm,机组开始报警,此时转子实际轴向窜量为0.4mm(仪表设定的报警值);当推力瓦继续磨损达到0.6mm后,机组保护停机,此时转子实际轴向窜量为0.8mm(仪表设定的保护停机值)。 关于传感器零点间隙电压的调整,一般选择检修最大轴窜量的1/2处为零点,当然也可以选择主推力瓦贴合时为测量零点,具体位置可根据仪表特性设定。对于本特利3300系列轴位移表,由于轴位移显示是以表盘中点为零点的,所以为了便于观看,一般调整时选择轴最大窜量的1/2处进行标定零点,此时仪表设定的双向报警值和停机值的绝对值都是相等的,只是方向相反;对于某些数码表,则可以选择主推力瓦贴合时,进行传感器零点的标定,此时双向报警值和停机值是不相等的。 提示: 轴振动传感器间隙基准电压为–9V;轴位移传感器的间隙基准电压为-10V。 检修维护中探头电缆与前置器延长电缆的接头要保证非常清洁,最好使用电器清洗剂清洗后插接拧紧(接头污染可能表现为测量值上下大幅度波动)。 轴位移传感器的实际调整间隙电压,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设备检修后,转子的轴向窜量都可能有所变化,必须测量实际的轴向窜量,再根据实际窜量进行计算,得到实际的调整间隙电压值。 特别注意当转子停机静止的时候,如果静态测量值尽管非常小,但却总是不停地上下波动,说明转子测量部位可能存在轻微的磁化现象,如果波动范围较大,则表明测量面磁化现象严重,需要进行消磁(即:去除电跳)。

气门间隙调整方法_D6114

1.气门间隙调整方法: 1.1打开气门罩壳,盘车至第1缸进、排气门摇臂静止不动,并且第6缸进、排气门摇臂相向移动(进、排气门一个上移、一个下移),停止盘车; 1.2 调整1、2、4缸进气门和1、3、5缸排气门间隙; 1.3 调整完毕后,再盘车360度左右,至第6缸进、排气门摇臂静止不动,并且第1缸进、排气门摇臂相向移动(进、排气门一个上移、一个下移),停止盘车,此时调整3、5、6缸进气门和2、4、6缸排气门间隙。 备注:其中进气门间隙为(0.3±0.08)mm 排气门间隙为(0.5±0.08)mm 2.判断上止点方法: 2.1 首先打印附图1(★该图片不得进行缩放打印)的纸带并裁剪,同时制作一个临时指针(如:细铁丝); 2.2 打开气门罩壳,盘车至第1缸进、排气门摇臂静止不动,并且第6缸进、排气门摇臂相向移动(进、排气门一个上移、一个下移),停止盘车,此时拆下第1缸摇臂,进气门上座、弹簧、气门锁夹,并将进气门按到底; 2.3装上不平度检测装置,其中探头装在进气门杆顶端面、另一头放在一个固定平面上(如:齿轮室上),此时来回小幅盘车(★注意:必须小幅盘车,以免气门掉进气缸)待仪表指针返回瞬间,停止盘车,此时刻即为第一缸做功冲程上止点; 2.4找到上止点后,在曲轴减震器外圆周面上贴上打印好的纸带(可以使用胶粘贴),再将临时指针一端指向纸盘0刻度,另一端固定在某个固定物体上(如发动机齿轮室上★在找到上止点至装配好指针过程中不允许盘车),装配的指针要保证盘车时不被干扰; 2.5再装上弹簧、进气门上座、气门锁夹、此时要用铜棒或木棒敲击气门杆端部以确保气门锁夹完全装配到位,再装摇臂和气门罩壳。 3.调整提前角: 3.1按常规方法利用临时指针和纸盘刻度调整提前角。调整完毕撤除临时指针和纸带。 4.特殊机型简便方法 4.1此特殊机型指的是油泵含插销的机型(见附图2); 4.2拆下油泵上正时螺栓,拿出插销,盘车至插销能与油泵里面卡口插上时,此时刻即为发动机上止点。 4.2.1如此时维修发动机无需盘车,拆检或者更换油泵时保证油泵正时位置(即油泵插销能插上的位置)即可直接装上油泵,无需调整提前角。 4.2.2如维修需要盘车,此时在减震器和和齿轮室罩壳以及高油泵齿轮和齿轮室上用记号笔各画一个记号,拆下维修发动机,在装油泵之前盘车至这两个记号同时对上,将处在正时位置的的油泵(即油泵插销能插上的位置)直接装上即可,无需调提前角。 5、相关照片见附图2

(完整版)罗茨风机调整间隙方法

罗茨风机调整间隙方法 罗茨风机主要由机体和两个装有叶轮的转子组成,通过一对同步齿轮的作用,使两转子呈反方向等速旋转,并依靠叶轮与叶轮之间、叶轮与机体之间的间隙,使吸气腔和排气腔基本隔绝,借助叶轮的旋转,推动机体容积内气体,达到鼓风目的。如何调整和保证叶轮与叶轮之间、转子和机体之间的间隙达到规定范围成了检修的重点。查阅设备维护检修资料,只有调整后的间隙值要求,而无调整间隙的具体方法。 1.士45°调整法 罗茨风机,各部位间隙在20℃时的静态理论值为:叶轮与叶轮之间的间隙0.4-~0.5mm,叶轮与叶壳之间的径向间隙0.2~0.3mm,叶轮与左、右墙板之间的轴向间隙0.3~0.4mm(左墙板间隙必须大于右墙板间隙0.05mm以上),同步齿轮的啮合间隙0.08~0.16mm。风机工作间隙的调整是罗茨风机整个检修过程中最关键也最不易掌握的一步,仔细研究罗茨风机的结构原理,分析出叶轮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在士45°的位置上(指叶轮压力角与水平线成士45°角度时,见图1)两叶轮之间的间隙是两叶轮之间最关键的间隙,且有两个+45°和两个-45°位置,在这些位置上,两叶轮最大轴向剖面刚好处于相对平行状态(在调整和测量间隙时,依此可判定两叶轮是否处于士45°的位置)。 风机正常运转过程中,伴随着磨损,士45°位置上的间隙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其中+45°位置上的间隙趋向减小,而-45°位置上的间隙趋向增大。当正常磨损至某一定程度时(在良好维护下,一般都应在连续运行7~8年以上),两叶轮必将相碰,而最先碰撞的部位就在+45°的位置上。由此,在调整两叶轮的工作间隙时,应预先将+45°位置上的间隙适当调大些,一般调至-45°位置的2倍(假设一45°时间隙为a,则+45°时为2a)。另一种的做法就是直接将一45°位置上的间隙调至0.4~0.5mm或更小(-45°时的间隙对风量有一定的影响,间隙大则风量减小)。调好后,与原位置错开,重新铰定位销孔。叶轮与左、右墙板之间的间隙,可通过增减313轴承端盖处的垫片来调整。叶轮与机壳之间的间隙以及同步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则是不可调的。检修中应作好测量记录,包括修前、修后以及新换零部件的相关数据。 2.风机主要部件检修 叶轮轴、叶轮和同步齿轮,这些主要零部件在维护得当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损坏,但在超负荷、高温的恶劣条件下仍会造成难以修复的缺陷。 叶轮轴的损坏部位,通常发生在与轴承内圈的配合面上,磨损1~2mm时,可电镀修复,磨损较深时以换轴为上策。换轴时,因轴与叶轮配合较紧(过渡配合),加上配合面较长,通常得用50t以上的机动液压机械来压出旧轴、压进新轴。压轴时因机动液压设备难以控制仅几毫米的安装尺寸,为此,可制作专用简易龙门架,配上50t的液压千斤顶来代替机动液压机械。此举不仅能精确地保证安装尺寸,还能节约一定的检修费用。 叶轮的材料为铸铁,工作线型为渐开线,其不规则的形状和较高的加工精度使其在损坏后难以修复。叶轮的损坏,主要是叶轮端面的轴向磨损和在+45°位置上的径向磨损及裂纹。这些损坏,一般都是由于运行时轴承或齿轮先损坏而引发的。发生损坏时会发出明显的摩擦、撞击等异常噪声,且风量呈下降趋势。此时

脱硫设备检修工艺及质量要求1(检修工艺(修改后))

脱硫系统检修作业指导书及 质量验收标准 编制:环保运行部 2010年4月

1、增压风机

2.真空皮带脱水机 2.1 滤布更换 2.1.1 将新滤布固定在两个柱架之间的横杆上其位置处于维修通道上方的过滤器尾端,安装新滤布时必须注意确保安全标识朝上,“指向”箭头指向右侧。 2.1.2 使过滤器运行直至接头定位在过滤器上方的张力托辊和弯辊之间,然后停机。 2.1.3 提升张力托辊并旋转三个弯辊后,清洁并拆卸旧滤布。确保新滤布按照旧滤布的痕迹装好。 2.1.4 利用安装在滤布里的钳压接头连接滤布。然后过滤器可在降落张力托辊后调整弯辊然后转动一段时间,保证新滤布在旧滤布的轨道上。调整弯辊以达到较小的曲率。此曲率是随着滤布的磨损而增加。 2.2 滤布的轨迹调整。 2.2.1 给滤布定位,导向滚筒应根据汽车转向的相似方法调整,观察滤转向痕迹,将滚筒调整到和橡胶皮带并行。 2.2.2 移动叶片到左边,顺时针转动控制阀则压缩空气送至右边气缸。同样方法,移动叶片到右边即给左边气缸充气。气缸充气滚筒移向一端,依次调整则可移动滤布。 2.2.3 较小调整时,放松支承臂,按滤布新需的移动方向盘移动支承臂。移动支承臂10mm,则可移动滤布40mm。 2.2.4 较大调整时,移动叶片,用于转动控制阀轴调整滤布,当滤布在中央时,将轴上的红色标识与控制器本体上的红线对中,并检查波纹管是否在中央。重新安装叶片,同时仔细

检查红线是否成一直线,检查偏移是否保持在160,如果未保持在160,可移动控制器支架。调整后检查轨道对中运转30分钟。 2.3 输送胶带轨道调整 2.3.1 开始运行两个星期后,当天检查运行轨迹至关重要。 2.3.2 确认每个月检查胶带过滤孔与真空腔准确地在一条直线上。检查全部滚轮轴承确实牢固。 2.3.3 端轮和尾端轮轴承松开时,必须紧固,确保第一次运行后头端轮与尾端轮在同一位置上。 2.3.4 平行的公差是允许的,至少必须标上1800的标志,以将胶带和机身同其他测量区区别开。检查滚轮没有在装配时遗留碎屑;检查履带底的清洁。 2.4 耐磨皮带的更换 2.4.1 耐磨带位于真空滑板加工槽的上端。断开真空罐,一边密封水的软管与过滤集管的集结。安装耐磨皮带时,确认纺织面向下,彩色面(光滑面)向上。 2.4.2 将耐磨带穿过头端和尾端滑动装置,确保耐磨带返回段安装在其支承滑轮的上部。支承板与橡胶履带(输料皮带)间隙0.5mm。 2.5主要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常见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方法的总结

常见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方法总结 ——减速机维护检修心得论述 昆钢板带厂镀锌彩涂车间(651206)杨林华 摘要:减速机是工业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动装置,而减速机中各轴的轴承间隙调整好坏是减速机能否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减速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各部件间相互的磨损,会导致轴承间隙的增大,为保证减速能持续稳定的工作,我们就要在减速机运行一定的时间后,对减速机的各轴轴承间隙进行调整。本文是着重从工作实践方面来阐述减速机在实际工作中轴系间间隙的调整问题,主要是从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的两种端盖形式来描述。减速机固定用的轴承端盖一般分为外装式和嵌入式两种。外装式端盖结构简单,但密封性能较好,调整轴承间隙时要打开箱盖,多用于固定不可调整间隙的轴承。使用外装式端盖固定轴承时,可用调整垫片调整轴承间隙及加强密封性能,装拆方便,但增加了轴段长度。嵌入式端盖,由于使用调整螺栓,调整方便,可用于固定可调间隙的轴承及密封要求高的减速机上。对轴承间隙调整的方法,本文都是从实际工作经验中加以总结。 关键词: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方法总结 减速机是工业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动装置,而减速机中各轴的轴承间隙调整好坏又是减速机能否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减速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各部件间相互的磨损,会导致轴承间隙的增大,为保证减速能持续稳定的工作,我们就要在减速机运行一定的时间后,对减速机的各轴轴承间隙进行调整。以下是我多年从事设备维护检修工作以来,对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的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经验总结。 在减速机轴系固定方式一般采用轴系两端固定和轴系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种方式。而两端固定方式一般又采用轴承端盖外装式及轴承端盖嵌入式两种。外装式端盖结构简单,但密封性能较好,调整轴承间隙时要打开箱盖,多用于固定不可调整间隙的轴承。使用外装式端盖固定轴承时,可用调整垫片调整轴承间隙及加强密封性能,装拆方便,但增加了轴段长度。嵌入式端盖,由于使用调整螺栓,调整方便,可用于固定可调间隙的轴承及密封要求高的减速机上。以下是对采用几种固定方式的减速机在调整轴承间隙的方法总结。 一、轴系两端固定方式:这种结构常采用端盖固定轴承外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一般的齿轮减速机及轴承支承点跨距<300㎜的蜗杆减速机中应用较为常见。(一)、外装式端盖的减速机的轴承间隙调整 采用外装式端盖固定轴承外圈的减速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种方式在减速机中被广泛采用。 在2004年5月23日早班上厂矿罗茨选矿车间3#皮带输送机在运行中,值班人员发现该设备JZQ850型减速机噪声较大,振动剧烈,值班人员向车间技术员汇报,车间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停机检查。经过检修钳工拆开观察孔检查,发现减速机各级轴上的齿轮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齿面上接触斑点已经有胶合现象;另外在检查中发现撬动各轴都有很大的窜动,说明减速机各轴轴承间隙都很大,超出了轴承规定的间隙使用范围。据查该设备减速机已经正常运行一年多时间了,其间虽进行了正常的润滑,但是没有对设备进行过其它方面的检查。从减速机以上的现象,我分析该减速机出现噪声大,振动剧烈的情况,主要是设备各部件配合值长期没有调整,长时间

水泵的检修间隙的测量与调整

水泵的检修间隙的测量与调整 发布者:永嘉县永球泵阀机械制造公司 水泵的检修间隙调整 发电厂所有水泵的检修中,给水泵因其级数多、压力高、转速高,所以给水泵检修的技术含量较高。而在给水泵的检修中,在保证水泵动静部分无缺陷的情况下,水泵检修的质量完全靠间隙的正确测量与调整来保证。在水泵众多的间隙及检修数据中,每种间隙及检修数据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每种间隙的数值都是由水泵的制造与运行要求确定的。 目前,高压力、大扬程的给水泵使用中,双壳体泵以其运行稳定、检修方便,应用比较广泛。下面结合双壳体给水泵检修过程对水泵各部间隙的作用、测量及调整进行简单阐述。 1、给水泵的解体 a)与上次检修时的数据进行对比,从数据的变化分析原因制定检修方案; 与回装时的数据进行对比,避免回装错误。 1.1轴瓦的间隙紧力及瓦口间隙 轴瓦顶部间隙一般取轴径的0.15%~0.2%,瓦口间隙为顶部间隙的一半。瓦盖紧力一般取0.00mm~0.03mm。间隙旨在保证轴瓦的润滑与冷却以及避免轴振动对轴瓦的影响。如果在解体过程中发现与标准有出入,

应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并处理。 1.2水泵工作窜量 水泵工作窜量取0.8mm~1.2mm。工作窜量的数值主要是保证机械密封在水泵启停工况及事故工况下不发生机械碰撞和挤压。也是水泵运行中防止动静摩擦的一个重要措施。 1.3水泵高低压侧大小端盖与进出口端的间隙 测量水泵高低压侧大小端盖与进出口端的间隙目的在于检查紧固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同时为水泵组装时留下螺栓紧固的施力依据。 1.4水泵半窜量的测量 在未拆除平衡盘的状态下测量水泵的半窜量,水泵的半窜量应该是水泵总窜量的一半,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为4mm左右。检查水泵半窜量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可找出平衡盘磨损量及水泵效率降低的原因。 1.5水泵总窜量的复查 拆除平衡盘后即可测量水泵总窜量,水泵总窜量是水泵的制造及安装后固有的数值,一般水泵总窜量在8mm~l0mm。水泵总窜量如果发生变化,则说明水泵各中段紧固螺栓有松动或水泵动静部分轴向发生磨损。 1.6水泵各级窜量 水泵在抽出芯包后就要对各级中段及叶轮进行解体,在解体过程中应对水泵逐级进行窜量测量,在测量各级窜量的过程中还应对各级中段

四缸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方法

四缸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方法 两次调整法就是把发动机上所有气门分两次调整完毕,此法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气缸数目再多也只需调整两次就可以全部调完。以下介绍几种分析调整方法:1.图示分析法。以点火顺序为1-3-4-2的四缸发动机为例,当第1缸位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则有:1缸“进、排均关”(压缩上止点)———3缸“排关,进开”(进气下止点)———4缸“进、排均开”(排气上止点)———2缸“排开,进关”(作功上止点) 当第4缸位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可依此类推得出各缸的工作情况从而进行调整。 2、调整方法。四缸发动机,若点火次序为1-3-4-2时,当第一抽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时,可调节第一缸进、排气门,第二缸进气门,第三缸排气门。将曲轴顺时针旋转360度,调整其余气门。若点火次序为1-2-4-3时,在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冲程上止点位置时,可调第一缸进、排气门第三缸进气门和第二缸排气门。 四冲程直列四缸发动机的发火间隔角为720°/4=180°。4个曲拐在同一平面内。发动机工作顺序为1-3-4-2或1-2-4-3,其工作循环见表2-1和表2-2。 四冲程直列四缸发动机工作循环表

四行程直列六缸发动机的发火顺序和曲拐布置:四行程直列六缸发动机发火间隔角为720°/6=120°,六个曲拐分别布置在三个平面内,发火顺序是1-5-3-6-2-4,其工作循环表见表2-3。 四冲程V型六缸发动机的发火间隔角仍为120°,3个曲拐互成120°。工作顺序R1-L3-R3-L2-R3-L1。面对发动机的冷却风扇,右列气缸用R表示,由前向后气缸号分别为R1、R2、R3;左列气缸用L表示,气缸号分别为L1、L2和L3,工作循环见表2-4。

给水泵检修的间隙测量与调整

给水泵检修的间隙测量与调整 发电厂所有水泵的检修中,给水泵因其级数多、压力高、转速高,所以给水泵检修的技术含量较高。而在给水泵的检修中,在保证水泵动静部分无缺陷的情况下,水泵检修的质量完全靠间隙的正确测量与调整来保证。在水泵众多的间隙及检修数据中,每种间隙及检修数据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每种间隙的数值都是由水泵的制造与运行要求确定的。 目前,高压力、大扬程的给水泵使用中,双壳体泵以其运行稳定、检修方便,应用比较广泛。下面结合双壳体给水泵检修过程对水泵各部间隙的作用、测量及调整进行简单阐述。 1、给水泵的解体; 水泵检修解体阶段的测量目的在于: a)与上次检修时的数据进行对比,从数据的变化分析原因制定检修方案; b)与回装时的数据进行对比,避免回装错误。 1.1轴瓦的间隙紧力及瓦口间隙 轴瓦顶部间隙一般取轴径的0.15%~0.2%,瓦口间隙为顶部间隙的一半。瓦盖紧力一般取0.00mm~0.03mm。间隙旨在保证轴瓦的润滑与冷却以及避免轴振动对轴瓦的影响。如果在解体过程中发现与标准有出入,应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并处理。 E1.2水泵工作窜量 ^水泵工作窜量取0.8mm~1.2mm。工作窜量的数值主要是保证机械密封在水泵启停工况及事故工况下不发生机械碰撞和挤压。也是水泵运行中防止动静摩擦的一个重要措施。 1.3水泵高低压侧大小端盖与进出口端的间隙 ,Y S测量水泵高低压侧大小端盖与进出口端的间隙目的在于检查紧固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同时为水泵组装时留下螺栓紧固的施力依据。 1.4水泵半窜量的测量 在未拆除平衡盘的状态下测量水泵的半窜量,水泵的半窜量应该是水泵总窜量的一半,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为4mm左右。检查水泵半窜量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可找出平衡盘磨损量及水泵效率降低的原因。 1.5水泵总窜量的复查-\y(z!k/D'} 拆除平衡盘后即可测量水泵总窜量,水泵总窜量是水泵的制造及安装后固有的数值,一般水泵总窜量在8mm~l0mm。水泵总窜量如果发生变化,则说明水泵各中段紧固螺栓有松动或水泵动静部分轴向发生磨损。 1.6水泵各级窜量 水泵在抽出芯包后就要对各级中段及叶轮进行解体,在解体过程中应对水泵逐级进行窜量测量,在测量各级窜量的过程中还应对各级中段止口轴向间隙进行测量。各级中段的窜量应在总窜量数值的附近,一般不超过0.50mm,如数值偏差较大或与原始数据出入较大,应认真分析原因,并进行消除。各级中段止口间隙的测量是为了检验水泵总装的误差。 解体过程各数据的测量,目的是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水泵故障的原因,制定本次检修的方案及针对性处理措施。同时,在回装过程中进行参考,检验回装过程的误差。

卡特CAT3516B气门间隙及喷油器调整-2

Testing and Adjusting 3500B and 3500C Marine Engines Valve Lash and Valve Bridge Adjustment SMCS - 1102-036 Shutdown SIS Previous Screen Product: MARINE AUXILIARY Model: 3516B MARINE AUXILIARY S2R Configuration:3516B Marine Auxiliary Engine S2R00001-UP Media Number -RENR5078-06Publication Date -01/10/2009Date Updated -06/10/2009 i02013998Illustration 1g00286271 (1)147-2060Wrench (2)147-2059Torque Wrench (3)148-7211Bridge Nut Socket (4)145-5191Gauge Support (5)147-2056Dial Indicator (6)147-5536Indicator Contact Point (7)147-2057Indicator Contact Point (8)147-2058Indicator Extension Table 1

Note:The 145-5191Gauge Support (4),the 147-2057Indicator Contact Point (7),the 147-2058Indicator Extension (8),and the 147-5536Indicator Contact Point (6)are included in the 147-5482Valve Lash Gauge Group . Note:The 147-2056Dial Indicator or the 147-5537Dial Indicator (Metric,not shown)can be used with the 147-5482Valve Lash Gauge Group .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design of valve bridges that are used.If the engine is equipped with an adjustable valve bridge (Illustration 2),proceed to the "Valve Bridge Adjustment".If the engine is equipped with a nonadjustable valve bridge (Illustration 3),proceed to the "Valve Lash Adjustment".Tools Needed Quantity 147-2060Wrench 1 147-2059Torque Wrench 1 148-7211Bridge Nut Socket 1 145-5191Gauge Support 1 147-2056Dial Indicator 1 147-5536Indicator Contact Point 1 147-2057Indicator Contact Point 1 147-2058Indicator Extension 1 147-5537Dial Indicator (not shown) 1

发动机简单调两次调气门方法

发动机简单调两次调气门方法 一、气门间隙的意义 进、排气门头部直接位于燃烧室内,而排气门整个头部又位于排气通道内,因此受到的温度很高。在如此高温下,气门会因受热膨胀而伸长。由于气门传动组零件都是刚性体,假如在冷态时各零件之间不留有气门间隙,受热膨胀的气门就会使气门关闭不严而漏气,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油消耗增加、发动机过热甚至不能起动。因此发动机在冷态装配时,在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之间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气门间隙。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气门间隙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气门机构中设有气门间隙调整装置,以便对气门间隙进行调整。二、“两次调整法”调整气门间隙 所谓“两次调整法”是指只要把发动机的曲轴摇转两次,就能把多缸发动机的所有气门全部检查调整好。 1.“两次调整法”——“双排不进法” “双排不进法”的“双”指处于上止点的缸,的两个气门间隙均可调整,“排”指该缸的排气门间隙可调整,“不”指该缸的两个气门间隙均不可调整,“进”指该缸的进气门间隙可调整。2.“两次调整法”的操作程序 摇转曲轴,根据正时记号找出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 (2)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按“双、排、不、进”原则确定能调整的气门,然后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3)将曲轴再转一圈,使正时记号对准,用同样的方法检查、调整其余气门间隙,至此所有的气门检查、调整完毕。 3.几种工作顺序不同的发动机气门可否调节的确定 (1)六缸发动机 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发动工作机顺序为:1 →5 →3 →6 →2 →4,根据“双、排、不、进”原则, 1(1 2)→ 5(9 10)→ 3(5 6)→6(11 12) 双排不 →2(3 4)→4(7 8)(括号内为各缸对应气门) 进 可调整的气门:1、2、4、5、8、9。 把曲轴转过360°,六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发动工作机顺序为:6 →2 →4→1 →5 →3,根据“双、排、不、进”原则, 6(11 12)→ 2(3 4)→4(7 8)→ 1(1 2)→ 双排不 5(9 10)→ 3(5 6)(括号内为各缸对应气门) 进 可调整的气门:3、6、7、10、11、12。刚好是一缸压缩上止点时没调的气门。(以下略同)(2)五缸发动机 第一遍调整(一缸在压缩上止点): 1(1 2)→2(3 4)→4(7 8)→5(9 10)→3(5 6) 双排不进 第二遍调整(一缸在排气上止点): 1(1 2)→2(3 4)→4(7 8)→5(9 10)→3(5 6) 不进双排 (3)四缸发动机

旁承间隙调整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旁承间隙调整作业

目 次 一、作业介绍 (3)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4)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5) 1.作业准备 (5) 2.旁承间隙调整作业 (5) 3.旁承间隙调整结束作业 (7) 4.设备故障处置 (7) 5.质量反馈处置 (7) 6.完工要求 (7) 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9) 五、附件 (10) 附件1 检测器具使用方法 (10)

一、作业介绍 作业地点:站修作业场。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站修旁承间隙调整作业。 上道作业:预检作业。 下道作业:落车作业。 人员要求:本岗位作业须由车辆钳工完成,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上岗人员须持证上岗。 作业要点: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开工前全面检查工具、材料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检查测量具计量检定不过期;检查确认防溜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反复调整垫板厚度来调整旁承间隙,调整至合格为止。应先调整下旁承调整垫板,其次调整上旁承调整垫板,最后再调整下心盘垫板;完工进行整理,清扫场地。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1.作业准备 1.1 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1.2 全面检查所用设备及工量器具状态良好,计量器具检定不过期,并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点检。 1.3确认转向架止轮器状态良好。 2.旁承间隙调整作业 对不符合表1限度要求的旁承间隙通过架落车进行调整。每次落车均需对旁承间隙进行测量,通过反复架落车进行调整,直至旁承间隙符合要求表1要求。 每次架车须使用铁马进行防护后,方可进行旁承间隙调整作业。 表1:旁承间隙表 单位:㎜ 序号 名称 限度 备注 转8AG、转8G、转8AB、转8B、转 K1、转K2、转K6 5±1 转K6(X4K型集装箱车) 6±1 转K2(GY95K、GY95AK、GY95SK、 GY100K、GY100SK等型罐车装用JC-2 旁承) 7±1 1 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 承滚子(或支承磨耗 板)间隙 转K2或转K6(JSQ5、JSQ6、P70B、 NX70A、N70、T13等型货车装用JC-2 旁承) 10±1 转K4型转向架的货车、装用转K5型 转向架的70t级载重货车 9±1 2 旁承体上部与旁承体 下部压缩量 C80H、C80BH、C80AH型敞车 8±1 3 转8A型同一转向架左、 右旁承间隙之和 10~12 任一侧不小 于4 2.1常接触式弹性旁承间隙调整。两侧旁承间隙调整人员根据旁承间隙检查情况,通过反复撤除、增加下旁承、上旁承调整垫板进行调整,直至上旁承下平

利用间隙配合处理动密封的方法

引言 在实际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工作介质常有泄漏,不仅造成了润滑油的浪费,而且设备在缺少润滑的状态下工作,会加剧零部件的磨损,引发设备故障。一般来说,为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常采用密封技术来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密封形式,按种类可分为动密封和静密封两种,静密封是指相对静止的结合面之间的密封,主要有垫密封、胶密封和直接接触式密封三类,动密封是相对运动的结合面之间的密封,主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 对于常用的鼓风机而言,其轴承座上盖与底座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而轴与轴承座前后透盖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在生产实际中,轴承座上盖与底座之间的静密封一般来说比较好处理,通常采用加石棉垫、涂密封胶等方式就能实现密封。而轴与轴承座透盖之间的密封比较难处理,表现为密封件使用寿命短,密封不可靠,甚至出现由于压紧量过大而导致透盖发热等现象,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风机轴承座透盖漏油的问题。 损坏机理分析 常用的风机传动系统见下图: 电机接手轴承座风机叶轮 按照机械传动设计理论来说,风机的传动系统是最为简单的,电机通过一对接手(通常为弹性柱销式联轴器)将转动力矩传递给风机叶轮,带动叶轮旋转产生风量。其传动系统中并没有常见的减速装置,风机转速主要有电机转速决定,或者在电气控制上采用变频调速的方式来调整风机的转速,因此其传动系统应该说是简单、可靠的。但是,在生产实际中,风机轴承座漏油却经常出现,一般来说,轴承座漏油部位有两处,一是轴承座上盖和座体的结合面(俗称哈夫面)漏油,二是轴承座前后透盖与轴之间。轴承座上盖和座体之间的结合面漏油比较好处理,通常采用涂胶或加密封垫的方式就能较好的解决问题,而轴承座前后透盖与轴之间的漏油问题比较难解决,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