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题库及答案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题库及答案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题库及答案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题库及答案

题干

A.

B.

C.

D. 凝练新奇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凝练新奇

正确

此次提交得分:0.20/0.20。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2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A.

B. 因果逻辑

C.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因果逻辑

正确

此次提交得分:0.20/0.20。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3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尖锐的戏剧冲突总是在特定的戏剧___________中产生和展开。

选择一项:

A. 情境

B.

C.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情境

正确

此次提交得分:0.20/0.20。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4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诗的结构不是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而是遵循___________和想象的逻

辑。

选择一项: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一) 一、填空(15分) 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今所传秦代民间歌谣仅首。 2.司马迁的现存作品,除《史记》外,还有《》、《》这两个单篇。《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的伟大著作,所以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3.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汉赋的创作进入了时期,代表作家是、。 4.建安“七子”的名称来源于《》,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 5.在南北朝诗人中,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推动七言诗体发展的是,集六朝之大成的是。 6.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有北魏的《水经注》和北齐杨衒之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15分)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大钧 ..播物兮,坱圠无垠.。 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5.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7.薄.霄槐云浮,栖川怍.渊沉。 8.暧暧 ..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三、默写(10分): 1.《短歌行》(对酒当歌): 2.《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四、简述题(20分) 1.概述乐府的多重涵义。

2.“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赠白马王彪》)四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3.略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五、论述题(40分): 1.以《李将军列传》和《苏武传》为例,谈谈《史记》和《汉书》人物塑造的共同特色。 2.根据你对魏晋南北朝诗歌史的了解,试对这一时期文人诗歌创作的特点作一综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判断题应知应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 考试判断题应知应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判断题应知应会判断题 1、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T √ 2、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对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及其意义的瞬间直觉。T √ 3、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常见到一种说话人态度隐蔽而专注于描绘事物的文本,这往往就是再现型文本。T √ 4、文化市场制约着阅读受众群体,包括读者的多少甚至读者的文化层次。T √ 5、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一个理论术语,也是我国独创的一个美学范畴。T √ 6、审美感受力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意蕴及其成就的审美体验与辨析能力。T √ 7、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T √ 8、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F ×

9、文学实用论片面突出强调教育因素,文学的特性就可能 失去了。T √10、文学写作作为作家的个性化创造,理所当然 地具有个体意义。T √1 1、单凭丰富的材料、经验的积累,就能马上写出作品来。T √1 2、文学写作中的语言敏感,是指作者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对 语言的敏锐感知和精当运用的能力。T √1 3、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T √1 4、文学是由语言的具体运用而实现的艺术。T √1 5、通常意义上,我们把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称为“意象”。T √1 6、中国古典文论的“风化”或“教化”说带有某种“实用论”的倾向。T √1 7、典型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独特鲜明审美形象,也是一种深 刻多义的历史形象。T √1 8、文学的原初含义就是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F ×1 9、作者角色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投入论”,另 一类是“回味论”,强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从作品人物

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作业1 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你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你的大致印象。 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门课程的想法,列出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几个难题。 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

古代文学考试题目及其答案

名词解释 一、建安风骨:即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它真实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个性特征,形成了宏建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二,竹林七贤:指魏晋南北朝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王戎,他们实际上市个名士集团,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教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其中阮籍和嵇康代表正始文学的最高成就。 三、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诗人创造了一种跟古体诗不同的新体诗,史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宫体诗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是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对称,“宫体”,后来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五、上官体: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倚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主要是宫廷文学中的应制咏物,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人即初唐四杰来承担。 六、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人,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七、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运动体现汉乐府是现实主义精神。 八、古文运动:指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他们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强调文以字顺、自创新词,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 九、唐传奇: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传奇》,后人就以唐传奇作为古代小说的统称。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进入成熟阶段。 十、变文:变文文称敦煌变文,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变文采用诗文相间、有说有唱得形式。散文部分是口述,韵文部分是吟唱,有的还配合着图画,

电大2018,文学概论,形考作业9答案

席彩美 题目1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指出:“我说的批评,意思当然指的是用文字所表达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释。” 选择一项: A. 艾略特 B. C.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解析:艾略特(T.S.Eliot,1888-1965)在《批评的功能》中明确地指 出:“我说的批评,意思当然指的是用文字所表达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评 论和解释。” 对应知识点:文学批评(第一节文学批评者一、文学批评) 正确答案是:艾略特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2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以拉康为代表的后期心理分析批评更为突出语言对___________的构成 作用及其在文化中的功能。 A. B. C. D. 无意识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无意识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3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新批评强调对作品的___________和作品本身的美学结构进行分析。 A. B. C. 词语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词语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4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 __________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 B. C. 文学作品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文学作品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5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影视文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22道试题,共44分。) 1.《飞越疯人院》对()作出了非常有意识,同时也是非常主观的选择。在影片中基本上只有黑和白两种基本色调,它被用来表现疯人院这个单调的非人的环境。 A.色彩 B.光调 C.布光的变化 D.构图方式 ------选择:A 2.最常见的镜头视点是(),它模拟摄影师或观众的眼睛。 A.主观镜头 B.客观镜头 C.正反打镜头 D.鬼视点 ------选择:B 3.环境设计的最基本要求是()。 A.灵活性 B.变通性 C.逼真性 D.多样性。 ------选择:C 4.()是一种从后面照亮演员的强光。这种光通常用来增强演员的立体感,把演员从背景上突出出来。 A.主光 B.辅助光 C.闪光 D.轮廓光 ------选择:D 5.()指采用非常人所能有的视点,如在地面滑行,在空中飞行等。 A.主观镜头

B.客观镜头 C.正反打镜头 D.鬼视点 ------选择:D 6.()主要是指光线相对集中的程度。 A.光的材料 B.光的质量 C.光的方向 D.光的强度 ------选择:B 7.()镜头把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向细节方面,是表现人物的强有力的手段。但也因为它几乎完全排除了环境,所以这种镜头也是最脱离环境的镜头。 A.特写 B.远景 C.中景 D.近景 ------选择:A 8.()主要用以表现环境的全貌。这样的镜头通常用来介绍环境,如果没有人物,就叫着“空镜头”。 A.全景 B.远景 C.中景 D.近景 ------选择:B 9.()也称短焦距镜头。它视角广、视野大,景深也大。 A.望远镜头 B.广角镜头 C.变焦镜头 D.运动镜头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1)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魏文帝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宇宙大系统》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狄尔泰和黑格尔。他们的代表著作是《精神科学序论》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儿童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儿童文学期末考试试 题及答案

儿童文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10分 1.儿童文学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作用、--------------作 用、----------作用、------------作用。 2.童话形象主要是指-------------,其中主要有-------------,----------------,--------- --------三大类。 3.寓言由本体和寓体两部分组成,本体是作者要说明的----------,寓体是寓意 的载体,也就是-------------.. 4.儿童科学文艺的体裁多种多样,主要有科学童话、科学小说、------------、--- -----------等。 5.儿童小说是以-------------为读者对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 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二,选择16分 1,儿童美术电影有很多种形式,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内() A卡通片B木偶片C折纸片D生活片 2,“找哇找,找哇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这首儿歌是() A摇篮曲B连锁调C数数歌D游戏歌 3,不属于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的是() A婴幼儿文学B童年文学C儿童期文学D少年期文学 4,不属于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的选项是() A爱的母题B顽童的母题C自然的母题D幻想的母题

5、选择下列中不属于儿童小说对主题的要求的一项是() A鲜明B积极性C针对性D单一 6、请选择对寓言的特征表述错误的一项() A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强烈的讽刺性B具有故事情节的真实性 C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精练D通过幻想折射式的反映现实 7、《稻草人》开创了中国现代童话创作之路,作者是() A叶圣陶B严文井C张天翼D周作人 8、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我国的寓言作品() A《南辕北辙》B《望洋兴叹》 C《滥竽充数》D《朋友的获得》 三、判断10 1.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每一个儿童读者心目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都是不同的。()3,儿童文学作家可以划分为两大群体:“自觉”的儿童文学作家群和“自发”的儿童文学作家群() 4,儿童故事的最大特征是在其语言质朴而活泼。() 5、一则完整的寓言应包括故事、寓意、寓示三个要素。() 6、童话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假定。() 7、儿童故事着重于故事情节,儿童小说着重于典型人物的塑造。() 8、6岁以前是学龄前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统称为婴幼儿文学。() 9、儿童小说一般只允许有1个情节。()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文学”。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2 。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A.文化论。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A.文章和博学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4.文艺摹仿说以A.亚里士多德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5.A.表现论分)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文学即一切语言C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A 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宇宙、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和观众。A.作品B.艺术家、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B4.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作品中的表现A章节测评(第二章)文学文本“文学概论” 分)1分,每小题0.2一、单项选择题(共蕴藉.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1 .象征型文本。2.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3 A.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趣味。4.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A.个性化 .文法、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5.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A分)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A语言层B形象层E.衍意层.余意层C意蕴层D .语A2.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B 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C.个性化趣味 3.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A.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B.故事的类型化C.文体的流行D .文体的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性E4.文学文本在呈现艺术形象时所采取的语言模式,主要有再现型文本、A及多B.象征型文本.表现型文本 元呈现方式。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三章)文学媒介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B.符号系统,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2.可以说,印刷媒介的发明和发展,为宋代至清代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B.媒介条件。 3 C.德国美因茨的普通金工古登堡在15世纪40年代做出了在世界传媒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 4.电影是在A.1895年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不久后传入中国。 5.正由于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才会对同样处于这一系统中的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分)1分,每小4二、多项选择题(共. 1.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A.口语媒介B.文字媒介C.印刷媒介D.大众媒介E.网络媒介 D.传达媒介2.文学媒介可以分成A.书写媒介B.承载媒介 3.借助汉字媒介,中国古典汉诗经历了A.四言B.五言D.七言等多种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历程。 4.由于有了印刷机,比手工印刷远为快捷和大量的复制成为可能,这就大大促进了书籍的生产、传送、阅读能力。“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四章)文学语言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 1.文学文本中的语言与C.意义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

电大2018,文学概论,形考作业4试题与答案

题目1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 A. 现实 B. 理想 C. 魅力 D. 审美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现实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2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 A. 形式 B. 情感 C. 意义 D. 思想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意义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3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互文性”也是语言之间的一种关联关系,是和其 他中的语言产生关系。 选择一项: A. 文本 B. 语境 C. 文学 D. 情景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文本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4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文学语言不是以信息的传达为重要目标,而是要显现自身 的。 选择一项: A. 意蕴 B. 形象 C. 意义 D. 情感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形象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5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正如所言:“艺术家必须利用自己本土语言 的美的资源。” 选择一项: A. 刘易斯 B. 萨丕尔 C. 巴赫金 D. 海德格尔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萨丕尔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6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对于杂语文本而言,往往是各种语言形态, 如和文学语言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进 入文学文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书面语 B. 俗语 C. 土语 D. 方言 E. 口语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口语, 方言, 书面语, 土语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7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语言学上的“文学语言”,指的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它通 常与相对,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C卷(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C卷) 一.术语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艺术形象 2、文学材料 3、文学本体说 4、创作动机 5、艺术构思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2分) 1、简述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理论。 2、简要说明文学的文化含义。 3、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 4、探索艺术起源问题的实证途径有哪些? 5、弗莱是如何理解文学发展的? 6、通俗文艺的价值在哪里? 7、说明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在哪里? 三、扼要指出下列引语中艺术道理(每题3分,共9分) 1、文学是“无用之用” 2、文学是“诗的思想” 3.丰富的生活阻碍了艺术表现。 四.阐述分析下列材料所蕴涵的文学原理(8分)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光、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五、论述题(共21分)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更应是话语的艺术?举例说明。(12分) 2、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的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11分)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C卷)参考答案 一、 1、艺术形象: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是文学特有存在方式 2、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3、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4、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或意图。作用: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5、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二、 1、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2、文学的文化含义。中国魏晋前。词源学:文——文章(写作和文采)。学——博学(学术)。文学=文献=文化=文=一切应知之学问. 西方18世纪前。古希腊无文学概念。o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广义的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是语言性符号。等同于文化。韦勒克:文学研究史=文明研究史。 3、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4、研究艺术起源有三种实证途径: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分析史前艺术遗迹。从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分析。从儿童艺术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 5、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 6、通俗文艺的精神价值:在可读性中,让读者获得平易性的精神愉悦,进而产生超越生活的艺术快感。 7、人性在文学活动中的体现(即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使人能自由地表达对对象的感觉。文学活动使人能进行自由的精神创造。文学活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三: 1、功利与无功利结合。 2、情感与认识的结合。 3、想象力作用。 四:文学物化。作家将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使其成为物质性文本的过程。从心理到物质的过程:“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五、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一、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形象间接性原因:语言符号是“人为符号”,非“自然符号”。形象间接性局限:无艺术形象感情

电大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4、文学的社会过程: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五、论述题 1、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这句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2、唐代继王昌龄之后,侍僧皎然又把有关“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文外之旨”等重要命题。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依据戏剧所表现的矛盾的性质与美学风格,可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三类。 5、人物就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6、“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与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就是席勒与斯宾塞。 7、魏晋南北朝被认为就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8、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 9、文学文本由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与文学意蕴层面等三个层面组成。 10、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就是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模仿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与亚里士多德等。 11、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阶段、构思阶段与物化阶段。 12、文学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混沌、模糊、多义的特点。 13、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思维与仪式活动之中。 1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就是世界、作品、艺术家与欣赏者。 1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劳动。 16、中国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就是王国维。 17、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就是魏晋时代。 18、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开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就是象征主义。 19、小说起源于神话,就是因为小说从神话中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 20、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以抒情文学为主导。 21、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