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3节河流

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3节河流

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3节河流
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3节河流

《第三节河流》

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外流河为主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

【教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教师】

读图查找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明晰概念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析成因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教师】分析得很好。我国的河流不只向东流,而是流向多个方向,亚洲中部这一块高起来的“世界屋脊”,是亚洲众多大河的发源地。因为这个原因,把青藏高原称为是“亚洲的水塔”。

读图归纳

【教师】明白了内、外流河的基本概念,那我们再来看看内、外流河分布情况怎样?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学生】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

【教师】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再进一步对比内、外流区的面积和水量。为什么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因素带来了影响?

【教师】对,是降水。仔细读图,你会发现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某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学生】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教师】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拓展思考

【教师】你能不能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东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我国西北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来我们边画示意图边分析。

【学生】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很大;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感知理解

【教师】能分析这么深入的问题,真的用心啊。到此,我们对于河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分析河流可以从河流长短、河流位置、河流源头、流向、沿途流经哪些地区、注入什么海洋等方面来分析。河流具有较长较复杂的流程,一般划分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我们也可以对每段河流分别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常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河流的开发利用。如通过读两则新闻,发现这反映的是哪个水文特征?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冰情况。……

【教师】补充,有的河流结冰,结冰期有长有短,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河流终年不冻,从发展航运来说,四季皆可通航。

【教师】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我们就进一步研究河流的水位特征,还有什么?还有汛期,读图观察了解汛期,河流在汛期和枯水期时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影响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滥成灾,在枯水期,水量减少,人们生活用水能以满足,轮船不能正常航行。……

【教师】喜欢河流的同学们,经常在河边玩耍小住的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水文特征?

【学生】河流有时清澈,有时浑浊。有的河流水量大,有的河流水量小,同一条河流有时水量大,有时水量小。

【教师】说得好!一般我们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温故知新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以前提到过的,结冰期。河流有无结冰期是以哪条线为界?主要影响结冰期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有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无冰期。

【教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不能只从感性入手,辅以更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分析得更具体,更深入。

接下来,我们更专业地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下面四条河为例,注意这四条河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江、珠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这幅图是什么图?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能用来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样分析?

【学生】水量、水位、汛期、结冰期。

读图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风,降水少。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黄河、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

3.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归纳总结: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教师】承转: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学生】按照提纲自学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分析归纳了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二、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由《再说长江》剪辑的《长江之歌》

【教师】导语,每每听到这首深情的赞歌,我的心都如同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源远流长,长江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时至今日,长江依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长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长江,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第一篇章:万里行长江

长江行程万里,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景观图,行走长江,做一次考察旅行,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明确长江的概况。

1.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源头、注入的海洋,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2.结合中国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学生】略

【教师】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长江干流的形状图(V+W)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长度居我国第一。

【教师】投影“我国主要河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比较表”,提问,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请学生结合投影资料说明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阅读资料,长江在这三个方面是全国之最,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教师】长江流量为什么是全国第一?

【学生】探究长江所流经的地区是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第二篇章:科学探开发

【教师】承转: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它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被誉为“黄金水道”。那么长江哪河段的水能最为丰富呢?哪些河段适合开发航运?长江的开发需要我们按长江不同河段进行科学考察,合理开发。

【教师】根据各河段景观和水文特征,判断是哪一河段?

补充各河段景观资料。

【教师】承转: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还需借助“长江干流剖面图”。教师边动态绘制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

1.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2.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的总落差是多少?各河段的落差是多少?(总长6621米,上游落差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3.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结合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分析。(因为长江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流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势的影响。)

4.结合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哪个河段,航运价值更大?

【教师】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比例?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引导读图。

【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目前开发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请学生阅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教师】继续读图,请同学们查找长江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

(在长江干流的形状板图上强调两个水电站位于V和W之间)

【教师】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教师】议一议,三峡工程还有哪些主要作用?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它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教师】长江航运主要集中下游,我们读图看看我们目前的开发情况,想想长江如此巨大的运输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教师】小结: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可绕地球赤道2圈,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长江横贯东西,通过长江还可形成“江海联运”,沟通了沿海和内地;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实现“铁水联运”,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水道”。

【教师】请读一份资料,长江货运量占我国内河货运量的60%,长江货运量之大,在世界大河中不多见,“黄金水道”名副其实啊。

第二篇章:综合做治理

【教师】承转,长江有巨大的经价值,可是长江的水能仅利用了8.6%,长江通航也有一定的障碍,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和航运功能还没有开发出来,对长江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更大地发挥潜能。

【教师】展示一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的文字、图片资料,如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道蜿蜒蛇形。

【教师】呈现荆江河段的卫星照片,指导学生观察河道的特征。

【教师】讲解,因荆江河段河道蜿蜒如蛇行,多浅滩和沙洲,通航受到一定的影响。

【教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和宏伟的工程规模,因而为世人瞩目。

【教师】过渡,“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河道,除了使通航受阻外,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讲解,荆江河段水位高出两岸的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水流不畅,容易积水,造成洪灾。荆江河段是长江洪灾最严重的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追问,荆江河段应如何治理,减小洪灾呢?

【学生】读图得出:裁弯取直、建分洪区、修建荆江大堤。

【教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相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教师】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三、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黄河景观图、黄河干流轮廓图。

导语,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断地滋养着我们,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诸多媒体上我们又不断地看到“救救母亲河”之说。于是,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会急切地查找资料,翻阅课本?

第一篇章:探源母亲河

【教师】承转:几千年来,黄河一直孕育中华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对其源头进行长期的探索,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后,人们猜测,考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到底从何而来,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对母亲河的源流概括也了如指掌。

【教师】组织探究,引导自学,可结合“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

【学生】阅课本50页《黄河流域水系图》自学,回忆学长江时老师给的读图方法。小组交流整理,然后组织汇报并适当点评。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桃花峪为界;主要支流游有渭河、汾河等。

2.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黄河干流依次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教师】总结补充: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教师】组织学生竞答

1.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长江发源于哪列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2.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教师】承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度仅次于长江,但是我们只能说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年径流量对比表”,你会发现什么?我们再来对比黄河、长江的长度和年径流量,你会有什么发现,并思考成因?

【学生】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多,年径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教师】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学生】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第二篇章:感恩母亲河

【教师】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祖国北部的大地上。由今天上溯百年,由百年上溯千年,由千年上溯万年直至几十万年,由古而今,黄河塑造着大地,哺育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母亲唱着赞歌。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乐章《感恩母亲河》,感受一下母亲无私的奉献。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黄河的认识,畅所欲言地举例说明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学生】回答问题:灌溉、发电等等

【教师】利用多媒体适当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予以补充,主要体现灌溉、发电、旅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方面。

【教师】出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图

讲解: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早在两千年前,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人们就引黄河水灌溉。这两幅图片描绘的是位于黄河上游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我们知道黄河流经的地区,是我国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降水都不足。是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在干旱的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教师】出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中国地形图

讲解:黄河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与长江一样,都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向东流去的过程中,总落差达到了4000多米,形成了巨大的水能资源。

提问:两幅图结合来看,对黄河水能开发最为密集的地区在哪里?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地处我国阶梯之间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学生】开发最密集的地区位于我国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教师】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黄河上还没有出现一座水坝,滚滚河水白白流入大海。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进行了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

【学生】读图找出主要的水电站有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教师】出示龙羊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图片,这些水电站的建立,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能和水能。

【教师】讲解黄河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由于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水流湍急,形成了许多壮观的景象,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发了许多旅游项目。

【教师】出示壶口瀑布图讲解

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

来此参观游览。

【教师】小结,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第三篇章:忧患母亲河

【教师】承转:古老的黄河如母亲般哺育着她的儿女,但是历史上万古奔流的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黄河陷入危机。黄河“忧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现?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组资料,请同学们一一说出黄河不同河段产生的问题各是什么?

【教师】出示源头、上游地区荒漠化图片资料,提问:黄河上游地区为何会出现荒漠化问题?与哪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呢?

【学生】(投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上游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以及上游地区草地退化植被遭到破坏的录像景观图后,得出结论:黄河上游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气候干旱),也有人为因素(人们过度放牧、滥垦草地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凌汛景观图》和文字资料。提问:黄河凌汛出现在黄河哪些河段?为什么会出现凌汛?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①上游和下游;②由于黄河干流跨的纬度比较大,南北河段地区的气温有明显的差异,造成河水封冻和解冻的时间不同。凌汛的河段大多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③自然因素。

【教师】出示黄河水含沙量大的图片和数字资料。

引导学生读图2.42《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和《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观察并思考:黄河在流经哪个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是什么?想一想,下雨后千万条沟会是一种什么情形?

【学生】读图回答:①黄河中游;②因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③沟壑纵横、黄土裸露、植被覆盖不好、土层疏松。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教师】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又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就会一起汇入黄河。因而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

【提问】黄河还会什么危机呢?请仔细读一段历史资料。一部黄泛史便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黄河哪一个河段会容易泛滥呢?

【学生】下游多泛滥。

【教师】黄河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出示“地上河”景观图和示意图。

【学生】读图观察认识下游形成“地上河”。

【教师】请读地上河示意图和《黄河干流泥沙的变化》,把两幅图结合起来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形成与中游地区的问题有关吗?如果有关系,请你讲一讲它的形成过程。

(读图提示:黄河下游的泥沙大多来自于哪个河段?黄河下游进入什么地形区?可以想象一下此时黄河河道、水流速度和泥沙有何变化?)

【学生】读图思考,指图讲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①黄河下游的泥沙约90%来自于哪个河段。②黄河流入下游,进入华北平原;③此时黄河河道会变宽,河水流速会变慢,携带的泥沙会越来越多;大量的泥沙日积月累,使黄河越“长”越高,成为“地上悬河”。

【教师】分析得很好,黄河下游河段的泥沙越来越多,黄河安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安全。因为泥沙越来越多,黄河下游的河床逐渐抬高,两岸就可能决口改道,给两岸人民造成洪水灾害。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多年黄河安澜无恙。尽管我国控制河流的能力已经十分强大,可是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6亿吨,其中约1/4淤积在河床,1/4输往深海,1/2在滨海地区填海造田。“悬河”依然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只要黄河“悬”着一天,中华民族的心就悬着一天。

【教师】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近年来,黄河又出现了缺水断流,水污染等新问题。

第四篇章:拯救母亲河

【教师】(承转)百病缠身的黄河需要她的儿女的加倍关爱与保卫,怎样才能根治黄河呢?

【学生】读资料,畅所欲言。

【教师】结语:我们对河流的依赖十分久远,我们对黄河以及一切哺育了我们的河流以“母亲”相称,我们对母亲河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还为时不长,如何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也还在起步阶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我们仍要继续思考:

──黄河能不能变得水量充沛、奔流不息?

──黄河能不能变得水质良好,甚至摘掉“天下第一浊河”的帽子?

──黄河能不能变得山清水秀,随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开发而成为旅游热线?

──黄河能不能变得水路畅通,成为一条运输繁忙的“黄金水道”?──黄河能不能变得温顺依人,不再狂放不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美术教案全册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 1 水墨游戏教学目标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教学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教具: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现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②笔触练习:点、线、面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①墨色:浓、淡、干、湿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三、作业要求: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 第一点作随堂练习,第二点是学生做练习的重点,并可作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 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 【板书】一、以外流河为主 让学生看“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1)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关于长江和黄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外流河B.水能资源丰富C.夏季都有汛期D.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河2.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了三级阶梯;②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笫二大河; ③长江中下游以湖口为界,黄河中下游以河口为界;④水能资源方面,长江集中在上游河段,黄河集中在上中游;⑤都属于外流河,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黄河含沙量大有凌汛.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④⑤ 3.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中的“三江”指的是() A.珠江、长江、黑龙江B.黄河、长江、黑龙江C.珠江、长江、澜沧江D.黄河、长江、澜沧江 4.我国的河流以外河流为主,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A.额尔齐斯河B.雅鲁藏布江C.黑龙江D.塔里木河 5.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A.塔里木河B.渭河C.大渡河D.黑龙江 6.下列河流中,最终流入太平洋的是() A.珠江B.额尔齐斯河C.怒江D.雅鲁藏布江 7.2015年,扬州市将举办建城2500周年活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与齐国危争霸,在今蜀冈一带开邘沟、筑邘城.邘沟是人类第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它当时沟通了以下的两大水系() A.长江、淮河B.长江、黄河C.黄河、淮河D.珠江、淮河 8.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其主要原因是() A.不重视修建水库蓄水 B.流域面积小,河流稀少 C.耕地面积较大,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但水资源不足 D.水资源浪费严重,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 9.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指的是() A.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B.澜沧江、珠江、长江 C.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D.长江、黄河、澜沧江 10.如图关于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的水能资源集中在中下游河段 B.长江航运价值高,誉为“黄金水道”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案19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所有课时详案共199页) 第1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河流(3课时) 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 教学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等;害:洪水灾害等。 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出示板书课件第三节河流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2~44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教材42页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结合教材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从源头到下游的方向指或观察。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为什么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因素带来了影响?

【经典教案】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 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 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 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第三节河流第二安排共( 2)课程标准P1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教学重点 1、长江的文特征; 2、长江开发及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保护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前作业你知道我国哪些大江大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 人: 环导入新课:我们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这项工程里有数个世界第一。这个工程建在

节一长江上,为什么要建在这里呢?学完这节课,我们就会明白,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有: 教师活动:介绍学习内容 1、长江的源头、入海口、河段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地形区。 2、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原因。 3、长江的开发开发方向。 4、寻找长江开发的问题与治理的措施。 课中作业: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环节二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共同回顾 一)、在教材P45长江流域水系图,并在图中标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标注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和湖口的位置;描出主要支流和湖泊。 二)、回顾所学或依照地图说说长江的开发和建议,做适当的评价。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长江上游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因为上游河流落差大,峡谷多,因此在上游河段可以建水电站,发展水电业。但是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还远没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是我们当前探讨的重要课题 学生活动:请一名学生上台指出长江三峡的位置。教师:三峡水电站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断,升华学生对“水能宝库”的理解。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读P46图2.36长江航运图:完成提问;三小组;长江的开发除了发电、航运,还有些什么?;有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给于点评;教师:总结学生所答。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 【篇一:201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使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和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河流》教学设计

《河流》教学设计 兰西县星火乡第二中学薛锐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我国河流的特点。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 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二、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 (一)阅读教材第2、3段,了解内流河、外流河的概念。 (二)认识我国的主要河流(44页活动): 阅读图2.30,认识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 1、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2、在这些河流中,哪些是外流河,各自注入哪个大洋?哪些是内流河?有些河段用虚线表示,为什么? 3、归纳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4、说说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小结: 1、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2、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三、学习河流水文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图2.31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思考问题:1、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2、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3、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归纳总结: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四、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图2.33京杭运河示意图)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思考: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区? 五、巩固练习:完成自测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分析归纳了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快乐的do re mi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三个音。 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 (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音乐游戏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三、演唱歌曲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认识唱名do re mi;用不同唱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活泼快乐的情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 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戏《找朋友》。 2、活动《小小作曲家》 (1)教师做一个范例:选图片、节奏、分析创编乐曲。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片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四、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学生能在演唱歌曲时表达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在涂色处用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多来咪》,并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 re 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复习音符do re 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教师演唱或录音)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教师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 教案

河流 教学内容:河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⑵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 的能力。 ⑵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学后质疑--同步演练--拓展延伸导入:出示《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 棋布。 新授:【自主梳理】 1、找定义: 地理名词定义举例 内流河 内流区 外流河 外流区 内流湖 外流湖 2、认识河流我们要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结 冰期等方面的特点。完成下表 外流河夏季风盛行时冬季风盛行时 水量(增大、减小) 水位(升高、降低) 形成期形成期结冰期(有、无、长、 短)越往北,结冰期越

3.观察P44页,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 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 和 地区。 4.比较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地 区 主 要 河 流 水 量 (大、小) 汛 期 (长、短) 含沙量 (大、小) 结冰期 (长、短、有、 无) 东 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西北内陆 探究:1.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2.西北地区的很多河流冬季会断流,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3、我国东部地区没有内流区,西北地区没有外流区。说法正确吗? 4.内陆湖和外流湖有什么区别? 巩固:1.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 ) A.冬季结冰 B.流量比以南的河流大 C.冬季不结冰 D.数量比以南的河流多 2.我国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与下列哪条地理界线接近( ) A.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一月0℃等温线 4.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 A.都受夏季风影响,西部还受夏季增温的影响 B.都受夏季风影响 C.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 D.夏季普遍高温,降水较多 5.下列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降水为主要水源 B.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水源 C. 含沙量小 D.水位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 6.“梅雨迎时雨,苍茫值晚春”,“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这两句诗描 述的天气主要影响的地区是( )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长江流域 D.松花江流域 课堂作业:1.下图是“咸水湖和淡水湖成因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小学三年级健康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要求: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尊敬老 师、长辈。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 2.难点:坚持礼貌行为,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学习过程: (一)故事、歌曲引入: 1.你听说过五指争峰的故事吗?会唱《一支竹子》这首歌吗? 2.讲五指争峰的故事,示唱《一支竹子》这首歌。启发学生说出其中道理:团结才有力量。 (板书) (二)阐述团结友爱的意义: 1.在校、在家可与同学、家长和睦相处,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习好打下基础。 2.团结友爱,一个集体才有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3.举例进一步阐述1、2点意义:像拔河、赛龙舟、接力跑。 (三)团结友爱与有礼貌的关系:

1.怎样才是团结友爱? 2.要团结首先要友爱,同学、家人间要互相关怀、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样自然会造就一个团结友爱的环境。 3.相互友爱的前题又在于人与人之间应有礼貌,礼貌通常表现在语言、行动上,所以有礼貌→友爱→团结→有力量,取得胜利。(板书) ①日常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②怎样把礼貌体现在行动上?让学生看书中插图说说。 (四)为什么要尊敬师长? 1.什么叫师长?(老师、长辈) 2.为什么要尊敬师长?怎样尊敬师长? ①老师辛辛苦苦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我们,培养我们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使我们从1、2、3、4到加、减、乘、除,从b、p、m、f到会写作文,这些无一不渗透老师的心血,老师还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老师值得我们尊敬,要尊敬老师,就要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学习。 ②尊敬长辈:象我们的父母,他们生育我们、抚养我们成长,他们也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要做到尊敬长辈,就应该从小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认真学习,减少他们的担心,孝敬他们。 (五)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三条,说明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不只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到的,而且是有义务要做到的。 (六)判断题:先判断对不对,不对的,错在哪?应怎样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传统文化》----第三单元五岳独尊—--泰山 教材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积累语言;背诵中,朗读、在理解、秋天的美好,

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教学目标 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9.通过朗读传统文化《泰山》,领略大自然赋予泰山的神奇和秀美,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 教学重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 【板书】一、以外流河为主 让学生看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

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