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赏析 李白 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 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 其中还有一些 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常 常是借这类诗篇表现出来。《梦游天姥吟留别 》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赏析, 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https://www.doczj.com/doc/6b13325810.html,/wenxue)。 写作背景: 李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一生的愿望便是“安世济民”、 “功成身退”。天宝元年 (公元 472 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 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 认为实现“济苍生”、 “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等他到了长安, 得到的却只是翰林供 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李白“粪土王侯”他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 744 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 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 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 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入梁宋,再入齐鲁,然后南下吴越。短暂的在朝为官让 他看清了当权显贵的 真面目。居身翰林供奉而成为从幸词客也与 他早年欲使 “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的济世理想相距天渊。 现实对理想的嘲弄和 残酷,深深地刺伤了李白,也冷却了他原来不可遏止的少年意气和青春激情。怀 着极端郁闷、深痛和失落的心情,他不得不再次清醒地估计自己的人生之态、命 运之数、现实之境。天宝四年秋 (公元 745 年),朝廷经历仍在李白心理上发生 着强烈影响,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的他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 内容赏析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 梦想着有朝一日得展才干。 但当时文人 盛行的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这与他“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 “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 他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 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 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 42 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喜悦地 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

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李白一 身傲骨, 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 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 得罪了权贵, 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 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 逐出京城。 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 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 相会,结下深厚的友谊。随后,二人又同游梁宋等地。这时,高适也来与他 们相会。 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 到兖州不久, 杜甫西入长安, 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李白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向亲友们 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 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 其中还有 一些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他那种酷爱自由, 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 常常是借这类诗篇表现出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样的代表作。 诗歌 开头便从海客和越人的话语谈起,“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在海上归人的话语中,瀛洲隔着茫茫大 海,实在难以寻找,这样便使人觉得瀛洲很虚无,难以追寻,但越人的口中说来 却又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一开头,天姥山便有了神秘色彩。接下来作者极力描写 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作者用夸张手法极言天台的高,而又将天台山与天姥 山相比,更烘托出天姥山的高大,使人对天姥山油然而生敬意。天姥山原本是神 话中的仙山,但作者却写来好像真有其山,使得梦有了现实的基础。作者对高大 神秘的天姥山的向往, 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热情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在此便初 显了诗人的浪漫的主义气质。 如果说这个梦可以看做是诗人前半生的生活的折射, 那么,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隐居山林,想通过终南捷径来走上仕途, 曾经对国家和政治前景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 诗人在梦中来到了天姥山, 在梦里他来到了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仙境: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于 “梦”字上, 置一“欲”字, 是“想要, 打算”,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 “欲” 字承上启下领提下段“ 梦” 中之事。这足以表明,李白本无此 “ 梦”,这个“梦” 不过是他的一个奢望, 是他在清醒状态下安排设计出来的“白日梦”, 因此, 它看似奇幻不测, 实则有细致的理脉。 天姥山的风光明净澄澈, 溪水清澈, 浩空明月, 夜色如洗, 湖面若镜, 这就是诗人心中的仙人世界, 是一片净土。 “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灵运 是东晋山水诗人,他自恃有才,又是士族家庭出身,渴望能建功立业,但是却不

得重用,他忧愤于心,于是寄情于山水,想在山水中去寻找自己的自由。李白在 这里穿上了谢灵运的木屐,他也希望能在山水中去消除心中的忧伤。“半 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涌现, 传说中的天鸡在空中啼叫。梦境是这样的美丽而真实,诗人的梦五彩缤纷,幻想 的色彩越来越浓。接下来,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似真似幻,光怪陆离的神仙世 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在千回万转的山石间, 道路弯曲没有方向, 诗人沉醉在这种仙境的美丽中, 却也的不知走往何处的迷茫。 然而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仙境,却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东西。“熊 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熊在 咆哮,龙在吟啸,这些声音不再如天鸡声那般让人觉得清朗美丽,山石,泉水, 深林都在这种恐怖阴森的声音中发抖, 在美丽的仙境也会有这些威慑, 何尝不似 人间?天气急剧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了,蒙蒙的水面烟雾缭绕,仙境也不 是永远的晴空如洗,一样有阴晴,作者不希望梦中的仙境会是这样,因此,梦境 又在作者的笔下发生了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 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霹雳雷电大作,山峦崩裂,轰 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 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