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社戏》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处

理材料的写法。

2、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本文详略得当处理材料的写法。

修改后设计

1、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

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

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

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

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2、鉴赏文中的美景、美人。

教学难点: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本文详略得当处理材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一一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 但是,可以从各种理 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女口: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 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如 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 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设计教学 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 .)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 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 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 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 找出学习者的 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 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序号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 I :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F *—T * r'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 ------ i -----------------------------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i —' : 4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ij 目标 :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5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J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 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 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 ……为评价,反馈分析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第三章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和基本原则 (1)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 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分析 (1) 三、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2) 第二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和策略 (3) 一、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 (3) 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 (4) 三、地理教学目标述新策略 (6) 第三节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 (7)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学生发展 (7) 二、地理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理论依据 (7) 三、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基本策略 (7)

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地理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的描述。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应用至少60℅的时间来从事教学目标的设计”。显然,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和基本原则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教学系统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有利于保证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其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导向功能。 2.评价功能 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而调控矫正的参照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过于抽象,教师无法把握客观、具体的评价标准,使教学评价的随意性很大。用全面、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可以保证评价的效度、信度。 3.激励功能 “学习需要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学习需要系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现状与社会或教育者所期望达到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要缩小自身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实质上就是学习者的需要。在教学开始之初,向学生明确而具体地述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望和达到教学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反馈功能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根据控制论原理,教学过程必须依靠反馈进行自动控制。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交谈、测验和评改作业等各种信息反馈教学目标达成度,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分析 (一)目标体系不全面 ,偏重认知目标。目前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促进学生

教师的教学设计,分这几个步骤来写!

教师的教学设计,分这几个步骤来写!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关乎着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这么严重的教学设计,学好下面几个步骤,就能松弛应对! 一、课前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例外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详尽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大凡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大凡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必须是详尽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佳有例外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例外要求、例外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源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详尽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教学目标的制定步骤

1、目标分解 教学目标需要自上而下的分解与重构,这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上位目标是下位目标制定的依据,下位目标是上位目标实现的基础。要设计单元目标,就必须明确学段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单元目标及其相互关系。下面以学段目标分解为单元目标为例来说明其操作。 (1)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是明确本单元学生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水平。明确了单元的学习主题,也就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学习任务的选择。确定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的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内容)。如“圆的面积”的单元目标是“探索与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认识圆”、“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把圆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数学思想)等学习任务。 (3)学习任务的组织。主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其不同的关系进行整体构思,对它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逻辑序列,

以满足教学实际进程。如要“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首先要“认识圆的周长”,而不能把二者的关系颠倒过来。 (4)单元目标的表述。明确了各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把每项学习任务编写成相应的单元目标。相对于学段目标来说,单元目标是具体的;但相对于课时目标来说,单元目标又较抽象,这一点与课时目标必须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有很大的不同。如“圆的面积”单元目标,可做如下表述:①能说出身边的圆;②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圆的周长;③能说明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的区别;④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此后,每个目标还要类别化,即确认它们各自的维度及水平标准。因为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与条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其层次水平不同,教学的过程与条件也是不同的。 2、任务分析 通常的做法是“逆推”,即从已定的终点目标开始,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逐步揭示使能目标(从起点通向终点必须掌握的子目标),然后逐级排列出来,从而揭示最终目标的构成成份及其层次关系,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事件的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以通过下位目标的逐个实现达到上位目标的最终实现。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新课改怎样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改怎样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可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正是由于教学目标的这些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关键。目标虚设或目标错位都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无序、随意,有时会造成低效甚至负效。目标虚设等于目标缺省,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目标错位就是标准误导,由此导向、调控的教学其结果也是偏离方向的。所以要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有效作用,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难度在于目标的准确预设和有效生成(在此不讨论教学目标的生成)。要准确预设一堂课的目标,首先对教科书和学生这两维要素有一个准确的解读。简而言之,我们要弄清楚两大问题:教科书要求是什么?学生能否达到教科书的要求? 教科书是显性的语言材料。解读这类语言材料需要有两大逻辑上的思考:外延结构和内部结构。 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是指教科书中的某个单元或课文与其前后单元或课文的关系。无论是结构型的教科书还是功能型的教科书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也就是单元与单元或课文与课文之间会有前呼后应、螺旋上升的联系。结构型教科书在语言体系上显得更加有系统。但现行的教科书主要是功能型,相比之下其语言体系不是十分明显,因为功能型教科书是按照话题编排教学内容,语言暗含在其中。所以在解读这类教科书的语言材料时更需要仔细梳理语言材料,弄清楚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建议一:认真通读、研究一册教科书或一套教科书,梳理清楚话题的设计、功能的运用、词汇的分布、语法的编排、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这项工作应该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在设计某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使得各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线性的联系。 语言材料的“内部结构”是指某单元或课文内的材料编排。这类编排也是有逻辑的。结构型教科书是以语言结构为核心编排语言材料,而功能型教科书是按照一个话题或主题组织语言的。无论哪类教科书,在解读单元或课文时,都需要分析其语言与内容的关系。 建议二:认真阅读、研究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材料,梳理清楚新的语言材料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的、如何呈现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果说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确定一节课的定位,那么其内部结构提供给我们一节课的内容。具体地说,我们需要了解某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需要研究知识传递的情景和技能训练的过程,需要分析情感价值观的体现。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雏形。要注意的是,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作必要的筛选。譬如:现行教科书中一个单元的生词量往往很多,但所有出现的生词就不一定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有的生词可能会在以后单元中再出现;有的可能不是常用词,也可能与主题联系不是很密切。除此,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在教学中,学生因素是个黑箱或灰箱,因为学生的很多情况不是显性的,但也不是不可知。要了解学生,就需要通过外部因素解读学生的黑箱或灰箱。学生的外部因素可以分历时的和共时的、个性的和共性的。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教学方案计划目标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初探 ——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李运涛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刨根问底”识目标 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 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 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 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 2、依据学情,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 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 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 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价格的变动;丰富多彩的消费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 1、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资料)2007年春天开始是猪肉涨价;2008年后半年猪肉价格下跌;2008年秋天的四川柑桔下跌。 【学生活动】: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都是通过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教师总结】: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

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 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2008年10月20日,四川广元柑橘蛆虫传言蔓延,仅半天时间,全市柑橘市场全面滞销,全国各地经销商生意大赔,橘子卖不出去,橘农望着成熟的果子一筹莫展。祸起何处呢?原来是当地一果农在柑橘园内发现大实蝇,被一网友发布到网络上。消息的广泛传播,造成消费者对柑橘安全感严重丧失,引起大家恐慌,都不敢买了。广元柑橘为什么卖不出去了?你能举出引起价格波动的其他因素吗? 【学生回答】:除供求外,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还有气候、时间、习俗等,甚至网络的创意等因素也会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引起价格的波动。 (二)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然而,夏利车再贵贵不过宝马,再便宜也不会比普通自行车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回忆一下,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中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其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有关新课程改革的问题解答之七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就是: ●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3)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另外,以往的那种重教而轻学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内部学习过程自己完成的,学习的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上,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1][1]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指一堂课的目标,即一堂课所要完成的具体的目的,是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或训练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正确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导出有效的教学。那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就成为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关键。一般说来,教学步骤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因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为教学设计制定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步骤。 步骤导出方法,方法演绎步骤,二者相映成趣,不可孤立。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中,各种方法总是相互穿插,相互补充,在相互独立中相辅相成,从而使教学方法既符合教学内容,又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而不单调。 那么,如何选择有效的适合目标的教学方法呢? 讲授法,又叫讲解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传统的方法,虽然曾经被课改的激进者一度否定,但不管如何,至今依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无论我们的教学内容如何设置,教学辅助手段如何先进,课改理念如何激进,都离不开教师的必要的讲授和说明。即使那些认为讲授如何落伍的教师,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也必然会使用到讲授。无论是叙述的讲述还是议论的阐释,都无疑是教师的讲授。这种

方法的关键是讲授的“精”,教师三言两语,恰当的讲授语言,无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必要的铺垫。一旦教师的讲授语言少了精当,就必然会流于“满堂灌”。在讲授中,还应有一定的体态语以辅助,注入手势、身势、表情、眼神等。并且,教师的讲授语言还应该具有启发性。一般说来,对那些知识性很强,人物及其相关背景的穿插介绍,教学中的疑难点,关节处,都需要教师的讲授。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 朗读法。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材料化为有声的形式。朱自清先生说过:“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对诗词,优美的抒情散文,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体味其中三味。因为诗词和优美的抒情散文,它们自身有一定的旋律,或争气对仗,或一气贯通。因而,准确的朗读是学习的第一步。朗读的方式很多,自由读,配乐读,分角色读,齐读。好的朗读能体味感情,帮助理解形象。各种各样的读本身就是某种旋律的呈现,无数的优秀课堂就是紧紧抓住朗读的环节,构成美的教学旋律。如于漪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就抓住了朗读,一读感情,再读形象,三读押韵和节奏,四读理解和领悟。不同的朗读,构成一个声情并茂、回环往复的教学课堂。不同的朗读环节,就是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再现美的过程。“初读,再读,品读,赏读,味读”,这些新的朗读结构,又何尝不是递进似的环环紧扣的推进呢?但朗读一定要有目的性,每一个读的过

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夏谷鸣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可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正是由于教学目标的这些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关键。目标虚设或目标错位都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无序、随意,有时会造成低效甚至负效。目标虚设等于目标缺省,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目标错位就是标准误导,由此导向、调控的教学其结果也是偏离方向的。所以要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有效作用,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难度在于目标的准确预设和有效生成(在此不讨论教学目标的生成)。要准确预设一堂课的目标,首先对教科书和学生这两维要素有一个准确的解读。简而言之,我们要弄清楚两大问题:教科书要求是什么?学生能否达到教科书的要求? 教科书是显性的语言材料。解读这类语言材料需要有两大逻辑上的思考:外延结构和内部结构。 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是指教科书中的某个单元或课文与其前后单元或课文的 关系。无论是结构型的教科书还是功能型的教科书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也就是单元与单元或课文与课文之间会有前呼后应、螺旋上升的联系。结构型教科

书在语言体系上显得更加有系统。但现行的教科书主要是功能型,相比之下其语言 体系不是十分明显,因为功能型教科书是按照话题编排教学内容,语言暗含在其中。所以在解读这类教科书的语言材料时更需要仔细梳理语言材料,弄清楚词汇、语法 等方面的内容。 建议一:认真通读、研究一册教科书或一套教科书,梳理清楚话题的设计、功能的运用、词汇的分布、语法的编排、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这项工作应该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在设计某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使得各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线性的联系。 语言材料的“内部结构”是指某单元或课文内的材料编排。这类编排也是有逻辑的。结构型教科书是以语言结构为核心编排语言材料,而功能型教科书是按照一个话题 或主题组织语言的。无论哪类教科书,在解读单元或课文时,都需要分析其语言与 内容的关系。 建议二:认真阅读、研究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材料,梳理清楚新的语言材料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的、如何呈现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果说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确定一节课的定位,那么其内部结构提供给我们一节课的内容。具 体地说,我们需要了解某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需要研究知识传递的情景和技能 训练的过程,需要分析情感价值观的体现。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雏形。要注意的是,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语言材料 的外延结构作必要的筛选。譬如:现行教科书中一个单元的生词量往往很多,但所 有出现的生词就不一定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有的生词可能会在以后单元中再出现;有的可能不是常用词,也可能与主题联系不是很密切。除此,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 因素。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其实现的可能性。各要点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都能达到最高层次,通常应该选择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能促进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层次要求。较高层次教学目标可以考虑设计成动态的、相互联系的若干中间目标,使目标具有发展性。如对放热反应的学习,学生肯定能联想到燃烧能放热、某些爆炸能放热、某些溶解能放热、化学过程有放热、物理与生物过程也有放热等等,但它们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或内在的联系,并不需要一气呵成,这是教学的策略。 系统性原则。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讲,中学各学科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系统性原则要求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从教育的总任务出发,把握它在“课程目标——学期(学年)目标——单元(课题)目标——课时目标”这个逐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任务分析方法,对任务作逐级分解,从而准确地确定具体和细化了的教学目标。再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设计,但各类教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系统性原则还要求必须把它们组织成协调和自然的目标体系。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制订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目标,又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提高要求,制订出有一定弹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使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二是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领域的目标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其情感体验,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教学目标要体现开放性与多样性,以便识别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智力潜能,培养其多元的智力结构。比如在Na20:与H20的反应实验中,对产物NaOH和0:的判断,有的同学回答是从实验现象想到的,也有同学说这是Na20:,与H20发生了离子间的互换生成的过H20:不稳定分解后生成的。显然后者是从本质上去把握这一反应。这说明有的同学主要运用的是视觉——空间智力,有的则侧重于逻辑——数学智力的运用。这种智力多元性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也必须体现其多元性,使具有不同智力体现的学生在同一空间获得合理的发展。 层次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可能都包含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通常情况下由于受知识本身以及学生实际和学习环境所限,一节课要实现所有的目标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优先选择既重要又具有关键性、迫切性的目标作为主干,对其他目标做出妥善的调整和安排。从知识的记忆目标到理解与运用目标,再到发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情感体验目标等,由浅人深,层层递进。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类领域的目标不能急于一时,需要制订一个比较长远的计划逐步完成。 具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是指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有针对性。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 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篇二: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视野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转引自何克抗等,2005),其中学习理论是四种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尽管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种类繁多,但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教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二、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王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 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则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明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等基本步骤。 案例: 《染色体的变异》教案 摘要本文介绍了“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中,如何通过动画演示、动手操作、打比方使学生构建染色体组的概念,以及如何使学生明确二倍体、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和地位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讲述了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两方面的变异。教材前后涉及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个体发育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关注人类遗传病”一节的基础,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知识有关,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2、重难点 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教学难点: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描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并能准确运用这些术语。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果蝇产生配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减数分裂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使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引入: 导入:2001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给孙渤(曾出入于科威特等海湾战争地区)等五人进行了一次免费的体检,结果是:五人全部是染色体变异,他们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均遭到了严重破坏,是受美军投下的贫铀弹的核辐射侵害所致。 教师总结:在前面学习中,我们知道基因会突变,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怎么也会变异?什么是染色体变异?为什么染色体变异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从而引入新课。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用多媒体投影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包括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教案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中学程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常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8种性状个体间的差异,识别生物的性状; (2)通过苹果、梨辨别相对性状; (3)通过对遗传性状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设计思路】 按照“目标引导,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引导→自主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每人一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

补偿教学:学生在拿到学习目标之后,不宜立即布置学生自学。而是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初始状态和情感初始特征。它能为新课的达标起到铺垫和迁移的作用。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认真而全面地通读整节教材或教师指定的部分教材,细致地进行筛选:哪些知识点能够按照要求掌握;哪些知识点似懂非懂;哪些知识点一无所知。 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自学,每个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可能不同,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出质疑、明辨是非、相互补充或纠正,使自己归纳的知识更完善。 (三)质疑点拨 教师质疑:通过自读教材和相互讨论,学生对各具体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往往不够深入,并且常常也缺乏对具体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认识。通过教师质疑就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独立思考,深刻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精讲点拨:学生经过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质疑后,可能有些知识点在头脑中还比较零散,很容易遗忘,同时在前三个环节的学习中,已最大限度地暴露出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对所有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属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再针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确定“讲”的内容和方法。教师精讲宜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切实针对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确实需要帮助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 (四)反馈矫正 应用反馈:经过学生自学,教师精讲点拨后,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解题技能。教师要及时运用预先选编好的学习目标(或称达标)检测题对学生进行检测。 矫正回授:如果说应用反馈是对学习误差的“诊断”,那么矫正回授就是对学习误差的“治疗”。正如对疾病的治疗必须以诊断为前提一样,教学矫正也必须以教学反馈为前提。 不论是反馈信息,还是矫正回授,贵在及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②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①遗传概念;②变异概念。 【教学方法】 概念图、比较、讨论、自学探究、讲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及主要内容.doc

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这个过程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必须明确,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学习服务。为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应用所学知识,并广泛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设计教学目标。 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特别地,设计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考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更长目标。 (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 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个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一个是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个极具宏观性的蓝本,覆盖着极其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在新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一个是探究发现式,一个是有意义接受式。 探究发现式的基本环节是:问题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FY]求解[FY]解释与应用[FY]拓宽、反思。

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的表述要包括四个方面:(1)应阐明的主体;(2)要用和短语表达教学目标;(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注意事项1:正确定 位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习者,因此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默认行为主语是“学生”注意事项2: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p应力求具体、明确、可以观察和测量。p教学/学习目标的描述要可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学习的策略 注意事项3:教学目标设计要有层次◆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层次① 记忆② 理解③ 简单应用④ 综合应用⑤ 创见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运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层次①模仿② 理解③ 协调④ 熟练⑤ 创新◆情感领域学习水平分类①接受②思考③兴趣④热爱⑤品格形成 新课程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新《纲要》指出在“教育目标”方面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题的探索性学习,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要关注积极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儿童去学习,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要求如下: 一、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总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目标时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围绕课程总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幼儿兴趣和幼儿发展需求。 二、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在实施的时候,应依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制定有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计划,制定这些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课程目标。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时,一般都是依据目标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来确定计划中的教育要点,再具体地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 三、目标制定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涵盖面要尽量周全,应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包括体、智、德、美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且每一方面都要尽量涵盖情感、态度、认知、动作技能的内容 2、系统性原则。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