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本编辑《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文本编辑《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文本编辑《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文本编辑《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一【上机实验目的】

要求功能与界面模拟WINDOWS记事本,支持鼠标,因为记事本功能较多,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模拟出部分功能,文本编辑这部分功能必须实现,主要利用串的知识。

二【实验环境】

PC机每人1台

三【上机实验内容】

要求功能与界面模拟WINDOWS记事本,支持鼠标,因为记事本功能较多,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模拟出部分功能,文本编辑这部分功能必须实现,主要利用串的知识。

四【上机调试程序流程图】(注:可打印)

在此程序中,主要包含了添加、插入、删除、复制、剪切、粘贴、还有文件操作。

五【上机调试中出现的错误信息、错误原因及解决办法】

1、开始的时候当我输入字符的时候,总是输不进去,经过检查才知道,我忘了把字符输出

到屏幕上。

2、在删除的时候,当一行删除完的时候,光标并不会上移到上一行。然后我通过判断当这

光标处的坐标减一后为零(表示这行没有字符了)的时候,然后重新读取光标,让光标显示在上一行。

3、在进行插入操作之后,移动光标会出现问题,就好像插入的字符并没有在链表当中一样。

然后我写了一个测试函数,来判断插入后链表是否满足每列的字符数不得超过80个字符。然后让每列的字符数都在链表当中,满足要求。

六【上机调试后的源程序及还存在的问题】(注:源程序可打印)

/*文本编辑器editor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LEFT 0x4b00 /*←:光标左移*/

#define RIGHT 0x4d00 /*→:光标右移*/

#define DOWN 0x5000 /*↓键:光标下移*/

#define UP 0x4800 /*↑键:光标上移*/

#define ESC 0x011b /*ESC键:取消菜单打开操作*/

#define ENTER 0x1c0d /*回车键:换行*/

#define BACK 3592 /*BackSpace键:删除当前光标位置前一个字符*/

#define CL 29440 /*ctrl+←键:从右至左,选定文本*/

#define CR 29696 /*ctrl+→键:从左到右,选定文本*/

#define Cc 11779 /*ctrl+c键:将选定文本,复制一份到剪贴板中*/

#define Cv 12054 /*ctrl+v键:将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当前位置*/

#define Cx 11544 /*ctrl+x键:对选定文本,执行剪切操作*/

#define F1 15104 /*F1键:打开文件菜单*/

#define F2 15360 /*F2键:打开编辑菜单*/

#define F3 15616 /*F3键:打开帮助菜单*/

int value,backup;

/*value保存有值数组元素的最大下标值,backup保存value的副本,NUM保存当前行中的用户输入的字符个数*/

typedef struct record

{

char ch; /*保存一字符*/

int col, line; /*x轴和y轴坐标*/

}record;

record r[500]; /*定义一个有500个元素的结构体数组,保存选定的文本字符的属性*/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保存行中的单个字符的结构*/

{

char ch; /*数据域:保存一字符*/

struct node *next; /*指针域: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

}node;/*由此类型节点构成的单链表,命名为:列单链表*/

typedef struct Hnode /*定义保存所有列单链表首节点的指针的结构*/

{

node *next; /*指向列单链表的首节点的地址*/

struct Hnode *nextl;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Hnode;/*由此类型节点构成的单链表,命名为:行单链表*/

void view(Hnode *q) /*按行显示保存在单链表中的文本字符,q为指向行单链表中第一个节点的指针*/

{

node *p; /*p为保存列单链表节点元素地址的指针*/

clrscr(); /*清屏*/

/*双重循环,读取并显示保存在单链表中字符*/

do{

p=q->next;

while(p!=NULL&&p->ch>=32&&p->ch<127&&p->ch!=13&&p->ch!=-1) /*指针p不能为空,且数据域必须为常规字符*/

{

putch(p->ch);/*在文本窗口中输出该字符*/

p=p->next; /*指向下一个节点*/

}

q=q->nextl; /*指向下一个节点*/

if((p->ch==13||p->ch==-1)&&q!=NULL) gotoxy(1,wherey()+1); /*若ch为回车或EOF标记,光标跳至下行的开始处*/

}while(q!=NULL); /*逐行逐列显示文本字符*/

}

void control(int A, Hnode *Hhead)

{

void colorview(Hnode *,int,int); /*函数声明*/

int x,y,flag=0;

x=wherex(); y=wherey(); /*得到当前光标的坐标值*/

if((A==CL)&&(x!=1)) /*ctrl+←,当前光标不是在行首,光标移动*/

gotoxy(wherex()-1,wherey());

if((A==CL)&&(x==1)) /*ctrl+←,在行首*/

gotoxy(abs(judge(Hhead,wherey()-1)),wherey()-1); /*judge(Hhead,wherey()-1)上一行的字符个数作为x值,光标移动*/

if((A==CR)&&check(Hhead,wherey(),wherex())>0) /*ctrl+→,当前光标的右边有字符,光标移动*/

{ flag=1; gotoxy(wherex()+1,wherey()); }

if((A==CR)&&check(Hhead,wherey()+1,1)>0&&check(Hhead,y,x)==0) /*ctrl+→,当前光标处没有字符但下一行的第一列有字符,光标移动*/

{ flag=1; gotoxy(1,wherey()+1); }

if((A==CR)&&x==80) /*ctrl+→,当前光标在当前行的行尾,光标移动*/

{ flag=1; gotoxy(1,wherey()+1); }

if(A==CR&&flag==1) /*ctrl+→,光标已经跳至新处,将当前光标所在位置的字符的坐标和值保存在r数组中*/

{

r[abs(value)].col=wherex();

r[abs(value)].line=wherey();

r[abs(value)].ch=check(Hhead,r[abs(value)].line,r[abs(value)].col);

if(r[abs(value)].ch==-1) r[abs(value)].ch=13; /*若第line行,第col列的字符为回车键,则返回-1*/

value--;

}

if(A==CL&&(x!=1||y!=1)) /*ctrl+←,当前光标并不在窗口左上角,将当前光标所在位置的字符的坐标和值保存在r数组中*/

{

r[abs(value)].col=wherex();

r[abs(value)].line=wherey();

r[abs(value)].ch=check(Hhead,r[abs(value)].line,r[abs(value)].col);

value++;

}

colorview(Hhead,wherex(),wherey());

}

/*用不同的前背景色显示选择的字符*/

void colorview(Hnode *Hhead,int x,int y)

{

int i;

view(Hhead);/*重新显示所有文本字符*/

for(i=0;i

{

gotoxy(r[i].col,r[i].line);

textcolor(0);

textbackground(7);

cprintf("%c",r[i].ch);

}

textcolor(7);

textbackground(0);

gotoxy(x,y);

}

int check(Hnode *Hhead,int m,int n) /*check():在单链表中检查第m行第n列位置的字符,若为常规字符,则返回该字符*/

{

int i;

Hnode *q;

node *p;

q=Hhead;

for(i=1;i

q=q->nextl;

p=q->next;/*获取第m个节点的数据域*/

for(i=1;i

p=p->next;

if(p->ch==13) return -1; /*若第m行,第n列的字符为回车键,则返回-1*/

if(p->ch>=32&&p->ch<127) return p->ch; /*若第m行,第n列的字符为常规字符,则返回该字符*/

else return 0; /*若第m行,第又非常规字符,则返回0*/

}

int judge(Hnode *Hhead,int m) /*judge():返回第m行中的常规字符总的个数,不包括回车符*/ {

Hnode *q;

node *p;

int i,num=0;

q=Hhead;

for(i=1;i

q=q->nextl;

if(q==NULL) return -1; /*返回-1,表示第m行不存在*/

p=q->next;

while(p->next!=NULL)

{

p=p->next;

num++; /*统计第m行的字符个数*/

}

/*行尾字符还没有判断,接下来判断行尾字符*/

if(p->ch==13&&num==0) return 0; /*返回0,表示当前行只有一个回车字符*/

if(p->ch>=32&&p->ch<127) return num+1; /*返回num+1,表示当前行的最后一个字符为常规字符*/

if(p->ch==13&&num!=0) return num; /*返回num,表示当前行的最后一个字符为回车符,不计算在内*/

else return num;/*返回num,表示当前行中只有一个字符,且没有回车符*/

}

int del(Hnode *Hhead,int m,int n) /*del():删除第m行,第n列位置的字符*/

{

Hnode *q,*q1;

node *p1,*p2,*tail;

int i ,j,flag=0;

q=Hhead;

if(n==0&&m==1) return; /*第1行,第0列不存在*/

if(n==0&&m>1) /*若为第0列字符,但行必须大于1,执行向上行移处理*/

{

m=m-1;

gotoxy(judge(Hhead,wherey()-1)+1,m);/*移至第m-1行,第76列*/

flag=1; /*移位的标志置1*/

}

for(i=1;i

q=q->nextl;

p1=q->next;

for(i=1;i

p1=p1->next;

p2=p1->next; /*p2指向列单链表中的第n个元素*/

if(n==1) /*若是删除第m行第1列的字符*/

{

q->next=p1->next;

free(p1);

}

else

{

p1->next=p2->next; /*在单链表中删除第m行第n列的元素*/

free(p2);

}

return flag; /*返回0:表示没有换位,返回1:表示有换位*/

}

void insert(Hnode *Hhead,int m,int n, char a) /*第m行,第n列的位置之前一个位置,插入单字符*/

{

int i;

Hnode *q;

node *p,*p1,*p2;

q=Hhead;

for(i=1;i

q=q->nextl;

p1=q->next;

for(i=1;i

p1=p1->next;

p=(node *)malloc(sizeof(node)); /*创建一个新的列单链表节点*/

p->ch=a; /*给此节点的数据域赋值*/

if(n==1) /*插入之前,若只有一个字符在行中,则插在此节点之前*/

{

p->next=q->next;

q->next=p;

}

else

{

p->next=p1->next; /*在第m行,第n列的字符前,插入一字符*/

p1->next=p;

}

test(Hhead,m); /*在插入新元素后,检验并处理单链表中第m行开始的元素,使其满足规则*/

}

/*执行insert()后,检验第n行及后面的数据,使其满足规则*/

int test(Hnode *Hhead,int n)

{

int i=0;

node *p1,*p2,*tail,*temp1,*temp2;

Hnode *q,*q1;

q=Hhead;

for(i=1;i

{

q=q->nextl;

}

tail=p1=q->next;

if(p1==NULL)

{

return ; /*若此行没有任何字符,则返回*/

}

while(tail->next!=NULL) /*定位至列单链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

tail=tail->next;

}

for(i=1;i<80;i++)

{

p1=p1->next;

}

p2=p1->next;

p1->next=NULL; /*在此行的最后一个字符的前一个字符处断行,因为插入在此行插入了一个新的字符*/

if(tail->ch!=13) /*若此行行尾不是回车键*/

{

if(q->nextl==NULL)/*若p1的数据域为回车符且行单链表中只有n个节点*/

{

q1=(Hnode *)malloc(sizeof(Hnode));

q1->nextl=NULL;

q1->next=p2; /*新行单链表节点保存此行多出的字符*/

q->nextl=q1;

}

else

{

q=q->nextl;

tail->next=q->next;/*将多出的字符与下一行的字符相连*/

q->next=p2;

test(Hhead,++n);

}

}

else

{

q1=(Hnode *)malloc(sizeof(Hnode));

q1->nextl=q->nextl;

q1->next=p2;

q->nextl=q1;

}

}

/*从任意文本文件中读取文件内容,保存至行单链表和列单链表形式的数据结构中*/

void opens(Hnode *Hp)

{

FILE* fp;

Hnode *q11,*q22;

node *p11,*p22,*hp;

char temp;

int count=0,flags=1;

char filename[10]; /*保存文件名*/

clrscr();/*清屏*/

printf("Enter infile name,for example [c:\\wb.txt]:");/*输入文件名格式*/

scanf("%s",filename); /*输入文件名*/

fp=fopen(filename,"r");/*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filename必须要存在*/

if(fp==NULL)/*打开文件失败*/

textbackground(2);

textcolor(13);

cprintf("open file error!");

getchar();

exit(0) ;

}

q11=Hp;

while(!feof(fp))

{

count=0;flags=1;

q22=(Hnode *)malloc(sizeof(Hnode));/*新建一个行单链表中的节点*/

p11=(node *)malloc(sizeof(node)); /*新建一个列单链表中的节点*/

while((temp=fgetc(fp))!=10&&count<=80&&!feof(fp)) /*循环结束,表示在单链表中一行处理完毕,开始新行*/

{

p22=(node *)malloc(sizeof(node));/*新建一个列单链表中的节点*/

if(flags==1)

{

hp=p22;

flags=0;

} /*hp保存列单链表中的首节点的地址*/

p22->ch=temp;

p22->next=NULL;

p11->next=p22;

p11=p22;

count++;

}

if(temp==10)

{ /*若为换行符,将其转换为回车符,因为在程序中,是按回车符处理的*/ p22=(node *)malloc(sizeof(node));

p22->ch=13;

p22->next=NULL;

p11->next=p22;

p11=p22;

}

if(!feof(fp))/*若没此条件,文件最后一行会处理两次.*/

{

q22->next=hp;

q22->nextl=NULL; /*将存储了字符的新列单链表与行单链表中的新节点建立关联*/

q11->nextl=q22;

q11=q22;

}

fclose(fp);

Hp=Hp->nextl;/*因为Hp的所在节点的数据域为空,所以Hp=Hp->nextl*/

return ;

}

/*将head所指的行单链表中所指的各个列单链表中的数据域的值写入文件,文件路径和文件名由用户指定*/

void save(Hnode *head)

{

FILE* fp;

Hnode *q;

node *p;

char filename[10]; /*保存文件名*/

q=head;

clrscr();/*清屏*/

printf("Enter infile name,for example [c:\\wb.txt]:");/*输入文件名格式*/

scanf("%s",filename); /*输入文件名*/

fp=fopen(filename,"w");

if(fp==NULL) /*打开文件失败*/

{

printf("\n=====>open file error!\n");

getchar();

return ;

}

do{

p=q->next; /*指向node类型的数据*/

while(p!=NULL)

{

if((int)p->ch==13)/*把回车转化为换行符*/

{

fputc('\n',fp);

p=p->next;

}

else

{

fputc(p->ch, fp);

p=p->next;

}

}

q=q->nextl;

}while(q!=NULL);

fclose(fp); /*关闭此文件*/

return ;

void main()

{

char a;

int i,A,x,y,flag=0,b,t;

Hnode *Hhead,*q;

node *p1,*p2;

Hhead=q=(Hnode *)malloc(sizeof(Hnode)); /*为行单链表中首节点分配内存空间*/

q->nextl=NULL;

q->next=p1=p2=(node *)malloc(sizeof(node));

p1->ch=13;

p1->next=NULL;

while(1)

{

while(bioskey(1)==0) continue; /*等待用户按键*/

a=A=bioskey(0); /*返回输入的字符的键值*/

if(a>=32&&a<127) /*若输入为常规字符*/

{

if(check(Hhead,wherey(),wherex())<=0)/*当前位置没有字符且输入是常规字符,则执行添加字符操作*/

{

p2->ch=a;

putch(a);

if(wherex()-1==80)

{

q->nextl=(Hnode *)malloc(sizeof(Hnode));

q=q->nextl;

q->nextl=NULL;

q->next=NULL;

p1=p2=q->next=(node *)malloc(sizeof(node));

p1->ch=13;

p1->next=NULL;

gotoxy(1,wherey()+1);

}

else

{

p2->next=(node *)malloc(sizeof(node));

p2=p2->next;

p2->ch=13;

p2->next=NULL;

}

}

else /*当前位置有字符且输入是常规字符,则执行插入字符操作*/

{

x=wherex();

y=wherey();

insert(Hhead,wherey(),wherex(),a);

view(Hhead);

gotoxy(x+1,y);

}

}

if(a==13)

{

gotoxy(1,wherey()+1);

q->nextl=(Hnode *)malloc(sizeof(Hnode));

q=q->nextl;

q->nextl=NULL;

q->next=NULL;

p1=p2=q->next=(node *)malloc(sizeof(node));

p1->ch=13;

p1->next=NULL;

}

x=wherex(); y=wherey();

/*文本窗口中左移,当前光标不在窗口的第1列*/

if((A==LEFT)&&(x!=1))

gotoxy(wherex()-1,wherey());

/*文本窗口中左移,当前光标在窗口的第1列*/

if((A==LEFT)&&(x==1))

gotoxy(abs(judge(Hhead,wherey()-1)),wherey()-1);

/*文本窗口中右移,若当前光标的右边一位有字符*/

if((A==RIGHT)&&check(Hhead,wherey(),wherex())>0)

gotoxy(wherex()+1,wherey());

/*文本窗口中右移至下行的第1列,若当前光标位置没有字符且下行的第1列有字符*/

if((A==RIGHT)&&check(Hhead,wherey()+1,1)!=0&&check(Hhead,y,x)<=0)

gotoxy(1,wherey()+1);

/*右移*/

if((A==RIGHT)&&x==80)

gotoxy(1,wherey()+1);

/*上移*/

if((A==UP)&&check(Hhead,wherey()-1,wherex())!=0)

gotoxy(wherex(),wherey()-1);

/*下移*/

if((A==DOWN)&&check(Hhead,wherey()+1,wherex())!=0) gotoxy(wherex(),wherey()+1);

/*处理BackSpace键*/

if(A==BACK) /*处理BackSpace键*/

{

flag=del(Hhead,wherey(),wherex()-1);

x=wherex()-1;

y=wherey();

view(Hhead);

if(flag==0)

{

gotoxy(x,y);

}

if(flag==1)

{

gotoxy(x+1,y);

flag=0;

}

}

/*处理Ctrl+x按键*/

/*处理Ctrl+x按键*/

if(A==Cx&&value!=0)

{

if(value>0)

{

x=wherex();

y=wherey();

}

Else

{

x=r[0].col;

y=r[0].line;

}

for(i=0;i

del(Hhead,r[i].line,r[i].col);

backup=value; /*保存r数组的有值元素的最大下标值*/

value=0; /*此value为全局变量*/

view(Hhead);

gotoxy(x,y);

}

/*处理Ctrl+c按键*/

if(A==Cc&&value!=0)

{

x=wherex();

y=wherey();

backup=value;

value=0; /*此value为全局变量*/

view(Hhead);

gotoxy(x,y);

}

/*处理Ctrl+v按键*/

if(A==Cv&&backup!=0)

{

x=wherex();

y=wherey();

if(backup<0) /*Ctrl+右移键选定的文本,贴切此当前位置*/ for(i=0;i

insert(Hhead,y,x+i,r[i].ch);/*逐个插入*/ if(backup>0) /*Ctrl+左移键选定的文本,贴切此当前位置*/ for(i=0;i

insert(Hhead,y,x+i,r[backup-1-i].ch);

view(Hhead);

gotoxy(x,y);

}

/*处理Ctrl+左移键或右移键*/

if(A==CL||A==CR) control(A,Hhead);

if(A==F1)

{

clrscr();/*清屏*/

main();

} /*新建文件*/

if(A==F3)

{ /*打开文件*/

Hhead=(Hnode *)malloc(sizeof(Hnode));

opens(Hhead);

getchar();

clrscr();

view(Hhead);

}

/*保存文件*/

if(A==F2)

{

save(Hhead);

clrscr();

cprintf("save successfully!");

getch();

view(Hhead);

}

}

}

七【上机实验中的其他它问题及心得】

此编辑器主要采用的是用链表的作为他的存储结构,此编辑器用了三个结构体来分别存储行(主要作用是存储列单链表的首地址)、每列的字符还有存储复制、剪切的字符。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存储结构呢?因为在用键盘控制光标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知道光标的位置来控制字符的位置,所以此种结构能够很好建立光标和链表之间的配合。然后用光标来控制链表。最后实现文本的编辑。在选择存储方式的时候我也想过用串的块链表,但是在建立此种存储方式的时候必须先定义确定的空间,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空间会有冗余。

我想过用串和栈的知识,但是在用串和栈的知识的时候很难用光标去定位字符的位置,而且只能整体操作:比如说:在插入的是后必须是整体插入,不能直接定位到某一个特定的字符之间插入。还有在删除的时候也是,不能定位到某一个特定的位置删除某一个字符或者几个字符。用此种方法最方便的操作就是进行行操作(就是整行整行的插入和删除),这不符合我的初衷。

还有Turbo C2.默认定义的文本窗口为整个屏幕,共有80列(或40列),25行的文本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一个字符和一个属性,字符即ASCII码字符,属性规定该字符的颜色和强度。同时,他还规定整个屏幕的左上角坐标为(1,1),右下角坐标为(80,25)。并规定沿水平方向为X轴,方向朝右;眼垂直方向为Y轴,方向朝下。

功能心得:

一、添加

当前光标处没有字符并且输入的是常规字符。

创建两个单链表,一个用来存储每列的字符,另一个用来存储每列的首地址(方便用光标定位字符的位置)称为行。

在添加的过程中如果当列的字符个数没到80个时,那么列单链表不断的创建(不断地在后面添加字符),当此行字符的个数到达了80的时候,那么重新创建一行,然后在不断在此行的后面添加字符。直到到达下次满足80的字符的个数。当在添加字符的过程中如果输入的是一个回车键,那么重新创建一个行链表节点,然后光标移动到下一行的开始的位置,此时再在列单链表的后面添加字符。

二、插入

当前光标处有字符的时候并且输入的是常规字符,那么执行插入操作。

当光标的位置在第m行第n列的时候,那么在第m行第n列之前插入字符。如果在此行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把把字符插在此字符之前,然后把此节点的地址赋给此行的行链表中。如果不只一个元素的话,那么直接把字符插在第m行第n列之前。然后再检查此列是否满足只有80个字符,如果满足则后面的字符不用移动。若果不满足,那么就要通过test()函数来处理。

三、检查

此函数的作用主要是当执行插入操作后进行检查每行是否满足规则(每列的元素个数必须小于等于80个,当多余这个数的时候就要进行移动处理)。

先用指针指向此列的最后一个字符(tail),然后再分别用两个指针指向第80个字符(p1)和第81(p2)个字符。如果现在指针处在最后一行,那么新建一个行节点,然后直接把多出来的字符移动到下一行。如果光标不在最后一行,那么直接把此行的下一行的字符接到tail 指针后,然后再把p2赋给下一行的行节点中。如果tail的数据域中试一个回车键,那就要再建一个行节点来存放多出来的字符。

四、删除

如果光标所处的行中没有字符,那么返回不操作。如果光标处在行中的第一列,那么直接free掉第一个字符。如果光标处在列的其他位置,那么直接free掉此处的这个字符。

五、复制、剪切、粘贴

复制和剪切这两个模块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先把所选中的文本字符存入一个结构体中,这个结构体主要用来存储当前光标的x、y坐标和所选中的字符。这两个操作唯一的区别就是剪切需要把所选文本的字符删除掉,而复制不需要。

粘贴:这个操作时建立在复制、剪切的基础上的。其实粘贴的本质就是把所选的文本字符依次插入到编辑行中。

最后的阐述:因为第一次用光标来定位字符的位置,所以光标和链表的关系控制的不是很好。所以在程序当中还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随着知识的增长,我会很好的运用此种操作,最后达到很好的运行效果。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大纲 一、《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的关键性课程。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和实现算法,介绍了常用的多种查找和排序技术,并做了性能分析和比较,内容非常丰富。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内容丰富,学习量大,给学习带来困难; (2)贯穿全书的动态链表存储结构和递归技术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3)所用到的技术多,而在此之前的各门课程中所介绍的专业性知识又不多,因而加大了学习难度; (4)隐含在各部分的技术和方法丰富,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课程本身的技术特性,设置《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 目的是提高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实验学时为18。 二、《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题时,觉得无从下手,做起来特别费劲。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理解和掌握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整个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上机解决一些典型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各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所用到的一些技术。数据结构中稍微复杂一些的算法设计中可能同时要用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如算法设计的构思方法,动态链表,算法的编码,递归技术,与特定问题相关的技术等,要求重点掌握线性链表、二叉树和树、图结构、数组结构相关算法的设计。在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内容 课程实验共18学时,要求完成以下六个题目: 实习一约瑟夫环问题(2学时)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统计量 全国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N 有效 22 22 22 缺失 均值 1116.82 747.86 2336.41 中值 727.50 530.50 1499.50 方差 1031026.918 399673.838 4536136.444 百分位数 25 304.25 239.75 596.25 50 727.50 530.50 1499.50 75 1893.50 1197.00 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 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5.00 0 . 56788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2 )W 检验 结果:在Shapiro-Wilk 检验结果972.00 w ,p=0.174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习题1.5 5 多维正态数据的统计量 数据: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自我评定: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编写和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源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将字符形式的源程序流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的流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具体情况,从具有代表性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各类典型单词中,选取一个适当大小的子集。例如,可以完成无符号常数这一类典型单词的识别后,再完成一个尽可能兼顾到各种常数、关键字、标识符和各种运算符的扫描器的设计和实现。 输入:由符合或不符合所规定的单词类别结构的各类单词组成的源程序。 输出:把单词的字符形式的表示翻译成编译器的内部表示,即确定单词串的输出形式。例如,所输出的每一单词均按形如(CLASS,VALUE)的二元式编码。对于变量和常数,CLASS字段为相应的类别码;VALUE字段则是该标识符、常数的具体值或在其符号表中登记项的序号(要求在变量名表登记项中存放该标识符的字符串;常数表登记项中则存放该常数的二进制形式)。对于关键字和运算符,采用一词一类的编码形式;由于采用一词一类的编码方式,所以仅需在二元式的CLASS字段上放置相应的单词的类别码,VALUE字段则为“空”。另外,为便于查看由词法分析程序所输出的单词串,要求在CLASS字段上放置单词类别的助记符。 三、实现方法与环境 词法分析是编译程序的第一个处理阶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的某种描述或定义(如BNF),用手工的方式(例如可用C语言)构造词法分析程序。一般地,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构造相应的状态矩阵,该状态矩阵同控制程序便组成了编译器的词法分析程序;也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构造词法分析程序的另外一种途径是所谓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即首先用正规式对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进行词型描述,并分别指出在识别单词时,词法分析程序所应进行的语义处理工作,然后由一个所谓词法分析程序的构造程序对上述信息进行加工。如美国BELL实验室研制的LEX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 总的来说,开发一种新语言时,由于它的单词符号在不停地修改,采用LEX等工具生成的词法分析程序比较易于修改和维护。一旦一种语言确定了,则采用手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效率更高。 四、实验设计 1)题目1:试用手工编码方式构造识别以下给定单词的某一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 语言中具有的单词包括五个有代表性的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标识符;整型常数;六种关系运算符;一个赋值符和四个算术运算符。参考实现方法简述如下。 单词的分类:构造上述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表I 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单词符号类别编码类别码的助记符单词值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 (第三次) 题目1 实验内容: 1. 检索上海产的零件的工程名称; 2.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SNO; 3.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SNO; 4. 检索没有使用天津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5. 检索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6. 检索购买了零件P1的工程项目号JNO及数量QTY,并要求对查询的结果按数 量QTY降序排列。

1 select jname from j where jno in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上海' ) ); 2 select sno from spj where jno ='j1'and pno ='p1' 3

selectdistinct sno from spj where pno 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jno ='j1' ) ); 4 selectdistinct jno from spj where pno not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 ='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天津' ) ) )

5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s1' 6 select jno,qty from spj where pno ='p1' orderby qty desc 四﹑思考题 1.如何提高数据查询和连接速度。 建立视图 2. 试比较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有些嵌套查询是可以用连接来代替的,而且使用连接的方式,性能要比 嵌套查询高出很多 当查询涉及多个关系时,用嵌套查询逐步求解结构层次清楚,易于构造,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但是相比于连接运算,目前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嵌套查询的优化做的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用连接运算表达的查询尽可能采用连接运算。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0120810680316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何九周 学生姓名刘洋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0803 2010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单词的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实验成绩实验者刘洋专业班级软件0803 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 2011 年 5 月 17日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实验目的: 设计,编制并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 实验要求: 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的集成环境,独立完成算法编制和程序代码的编写;上机时应随带有关的高级语言教材或参考书;要学会程序调试与纠错;每次实验后要交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对于给定的源程序(如C语言或Pascal等),要求从组成源程序的字符行中寻找出单词,并给出它们的种别和属性——输出二元组序列。以便提供给语法分析的时候使用。要求能识别所有的关键字,标志符等,并且能够对出先的一些词法规则的错误进行必要的处理。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 者算法描述) 实验原理: 由于这是一个用高级语言编写一个词法分析器,使之能识别输入串,并把分析结果(单词符号,标识符,关键字等等)输出.输入源程序,输入单词符号,本词法分析器可以辨别关键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号和某些界符,运用了文件读入来获取源程序代码,再对该源程序代码进行词法分析,这就是词法分析器的基本功能.当词法分析器调用预处理子程序处理出一串输入字符放进扫描缓冲区之后,分析器就从此缓冲区中逐一识别单词符号.当缓冲区里的字符串被处理完之后,它又调用预处理子程序来处理新串. 编写的时候,使用了文件的输入和输出,以便于词法分析的通用型,同时在文件输出时,并保存在输出文件output文件中。 从左到右扫描程序,通过初始化:1为关键字;2为标志符; 3为常数;4为运算符或界符。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计算机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四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数组 2.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3.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4.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5.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 6.联系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7.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2.实验要求 1.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2.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重新实现上一小题。 5.定义一个Employee类,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6.定义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象。 7. (选做)修改实验4中的选做实验中的people(人员)类。具有的属性如下:姓名char name[11]、编号char number[7]、性别char sex[3]、生日birthday、身份证号char id[16]。其中“出生日期”定义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对象。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要求包括: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聚集。在测试程序中定义people类的对象数组,录入数据并显示。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矩阵转置函数,输入参数为3*3整形数组,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矩阵元素的行列对调,注意在循环语句中究竟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操作,编写main()函数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lab6_1.cpp。 2.改写矩阵转置函数,参数为整型指针,使用指针对数组元素进行操作,在main()函数中使用new操作符分配内存生成动态数组。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中的内容。程序名:lab6_2.cpp。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定义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在程序中提示用户输入两个字符串,实现两个字符串的连接,最后用cout语句显示输出。程序名:lab6_3.cpp。用cin实现输入,注意,字符串的结束标志是ASCII码0,使用循环语句进行字符串间的字符拷贝。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在string类中已重载了运算符“+=”实现字符串的连接,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程序名:lab6_4.cpp。 5.在employee.h文件中定义Employee类。Employee类具有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私有数据成员,在成员函数中,构造函数用来初始化所有数据成员;display()中使用cout显示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得与要求 通过编写与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得源程序进行扫描得过程中,将字符流形式得源程序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得流得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基本实验题目: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中得单词包括五个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标识符;无符号常数;六种关系运算符;一个赋值符与四个算术运算符,试构造能识别这些单词得词法分析程序(各类单词得分类码参见表I)。 表I语言中得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输入:由符合与不符合所规定得单词类别结构得各类单词组成得源程序文件。 输出:把所识别出得每一单词均按形如(CLASS,VALUE)得二元式形式输出,并将结果放到某个文件中。对于标识符与无符号常数,CLASS字段为相应得类别码得助记符;V AL UE字段则就是该标识符、常数得具体值;对于关键字与运算符,采用一词一类得编码形式,仅需在二元式得CLASS字段上放置相应单词得类别码得助记符,V ALUE字段则为“空". 三、实现方法与环境 词法分析就是编译程序得第一个处理阶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就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得某种描述或定义(如BNF),用手工得方式(例如可用C语言)构造词法分析程序。一般地,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构造相应得状态矩阵,该状态矩阵连同控制程序一起便组成了编译器得词法分析程序;也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得另外一种途径就是所谓得词法分析程序得自动生成,即首先用正规式对语言中得各类单词符号进行词型描述,并分别指出在识别单词时,词法分析程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

2009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约瑟夫问题 学生姓名:李凯 班级:21班 班内序号:06 学号:09210609 日期:2010年11月5日 1.实验要求 1)功能描述:有n个人围城一个圆圈,给任意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数到m时则第m个人出列,重复进行,直到所有人均出列为止。请输出n个人的出列顺序。 2)输入描述:从源文件中读取。 输出描述:依次从显示屏上输出出列顺序。 2. 程序分析 1)存储结构的选择 单循环链表 2)链表的ADT定义 ADT List{ 数据对象:D={a i|a i∈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 a i-1, a i>| a i-1 ,a i∈D,i=1,2,3,4….,n} 基本操作: ListInit(&L);//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表L ListEmpty(L); //判断单链表L是否是空表,若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ListLength(L); //求单链表L的长度 GetElem(L,i);//返回链表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istSort(LinkList&List) //单链表排序 ListClear(&L); //将单链表L中的所有元素删除,使单链表变为空表 ListDestroy(&L);//将单链表销毁 }ADT List 其他函数: 主函数; 结点类; 约瑟夫函数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1、存储结构:顺序表、单链表或其他存储结构,需要画示意图,可参考书上P59 页图2-9 2.2 关键算法分析 结点类: template class CirList;//声明单链表类 template class ListNode{//结点类定义; friend class CirList;//声明链表类LinkList为友元类; 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ListNode*next;//结点的指针域; public: ListNode():next(NULL){}//默认构造函数; ListNode(const Type &e):data(e),next(NULL){}//构造函数 Type & GetNodeData(){return data;}//返回结点的数据值; ListNode*GetNodePtr(){return next;}//返回结点的指针域的值; void SetNodeData(Type&e){data=e;}//设置结点的数据值; void SetNodePtr(ListNode*ptr){next=ptr;} //设置结点的指针值; }; 单循环链表类: templateclass CirList { ListNode*head;//循环链表头指针 public: CirList(){head=new ListNode();head->next=head;}//构造函数,建立带头节点的空循环链表 ~CirList(){CirListClear();delete head;}//析构函数,删除循环链表 void Clear();//将线性链表置为空表 void AddElem(Type &e);//添加元素 ListNode *GetElem(int i)const;//返回单链表第i个结点的地址 void CirListClear();//将循环链表置为空表 int Length()const;//求线性链表的长度 ListNode*ListNextElem(ListNode*p=NULL);//返回循环链表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若不输入参数,则返回头指针 ListNode*CirListRemove(ListNode*p);//在循环链表中删除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且将其地址通过函数值返回 CirList&operator=(CirList&List);//重载赋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方差1031026.918399673.8384536136.444百分位数25304.25239.75596.25 50727.50530.501499.50 751893.501197.00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9.00 0 . 122223344 5.00 0 . 56788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身高N60正态参数a,,b均值139.00

标准差7.064 最极端差别绝对值.089 正.045 负-.089 Kolmogorov-Smirnov Z.686 渐近显着性(双侧).735 a. 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 b.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2)W检验

编译原理标准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1.编译程序要求对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进行分析和合成,生成目标程序。词法分析是对源程序进行的首次分析,实现词法分析的程序为词法分析程序。 2.词法分析的功能是从左到右逐个地扫描源程序字符串,按照词法规则识别出单词符号作为输出,对识别过程中发现的词法错误,输出相关信息。 3.状态转换图是有限有向图,是设计词法分析器的有效工具。 五、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词法分析器的实验,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词法分析程序设计的原理及相应的程序设计方法,同时提高编程能力。 六、实验内容 实现求n!的极小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返回二元式作为输出。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2.开发工具:VC6.0 3.普通PC即可 八、实验步骤 (1)启动VC6.0,创建空白工程项目。选择菜单中的“文件”->“新建”->“项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左边的“项目类型”框中,选择“Visual C++ 项目”,在右边框中,选择“空项目(.Net)”,在对话框下边,选择工程文件存放目录及输入名称,如Example1,单击“确定”。 (2)建立相应的单词符号与种别对照表; (3)根据状态转换图编写相应的处理函数; (4)完成词法分析器; (5)编译与调试以上程序; (6)生成相应的*.dyd文件,作为后面语法分析的输入文件。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可以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如果有错给出出错信息和所在行数,如果无错则生成二元式文件。 十、实验结论 本实验程序较好地完成了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实现,能够对所给文法的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在没有词法错误的时候生成相应的二元式文件。该实验程序可一次性给出源程序中的词法错误。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该实验,对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以及运用C语言进行编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加深了自己对词法分析程序的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程序设计合理,代码可进一步优化。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总结

学年第学期《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11303070A 学号:11303070*** 姓名:无名氏 指导教师:保密式 时间:2016 年7 月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 3.实验方案设计 (1) 3.1 编译系统原理介绍 (1) 3.1.1 编译程序介绍 (2) 3.1.2 对所写编译程序的源语言的描述 (2) 3.2 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 (3) 3.3 语法分析程序设计 (4) 3.4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程序的设计 (4) 4. 结果及测试分析 (4) 4.1软件运行环境及限制 (4) 4.2测试数据说明 (5) 4.3运行结果及功能说明 (5) 5.总结及心得体会 (7)

1.实验目的 根据Sample语言或者自定义的某种语言,设计该语言的编译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部分。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词法分析器 输入源程序,输出对应的token表,符号表和词法错误信息。按规则拼单词,并转换成二元形式;滤掉空白符,跳过注释、换行符及一些无用的符号;进行行列计数,用于指出出错的行列号,并复制出错部分;列表打印源程序;发现并定位词法错误; (2)语法分析器 输入token串,通过语法分析,寻找其中的语法错误。要求能实现Sample 语言或自定义语言中几种最常见的、基本的语法单位的分析:算术表达式、布尔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等。 (3)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输入token串,进行语义分析,修改符号表,寻找其中的语义错误,并生 成中间代码。要求能实现Sample语言或自定义语言中几种最常见的、基本的语法单位的分析:算术表达式、布尔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for语句、while 语句、do while语句等。 实验要求:功能相对完善,有输入、输出描述,有测试数据,并介绍不足。3.实验方案设计 3.1 编译系统原理介绍 编译器逐行扫描高级语言程序源程序,编译的过程如下: (1).词法分析 识别关键字、字面量、标识符(变量名、数据名)、运算符、注释行(给人看的,一般不处理)、特殊符号(续行、语句结束、数组)等六类符号,分别归类等待处理。 (2).语法分析 一个语句看作一串记号(Token)流,由语法分析器进行处理。按照语言的文法检查判定是否是合乎语法的句子。如果是合法句子就以内部格式保存,否则报错。直至检查完整个程序。 (3).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器对各句子的语法做检查:运算符两边类型是否相兼容;该做哪些类型转换(例如,实数向整数赋值要"取整");控制转移是否到不该去的地方;是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编写和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源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将字符形式的源程序流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的流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选取无符号数的算术四则运算中的各类单词为识别对象,要求将其中的各个单词识别出来。 输入:由无符号数和+,-,*,/, ( , ) 构成的算术表达式,如1.5E+2-100。 输出:对识别出的每一单词均单行输出其类别码(无符号数的值暂不要求计算)。 三、实现方法与环境 1、首先设计识别各类单词的状态转换图。 描述无符号常数的确定、最小化状态转换图如图1所示。其中编号0,1,2, (6) 表非终结符号<无符号数>、<余留无符号数>、<十进小数>、<小数部分>、<指数部分>、<整指数>及<余留整指数>,1,2和6为终态,分别代表整数、小数和科学计数的识别结束状态。 图1 文法G[<无符号数>]的状态转换图 其中编号0,1,2,…,6代表非终结符号<无符号数>、<余留无符号数>、<十进小数>、<小数部分>、<指数部分>、<整指数>及<余留整指数>,1,2和6为终态,分别代表整数、小数和科学计数的识别结束状态。 在一个程序设计语言中,一般都含有若干类单词符号,为此可首先为每类单词建立一张状态转换图,然后将这些状态转换图合并成一张统一的状态图,即得到了一个有限自动机,再进行必要的确定化和状态数最小化处理,最后据此构造词法分析程序。 四则运算算术符号的识别很简单,直接在状态图的0状态分别引出相应标记的矢线至一个新的终态即可。根据自己的习惯,也可以将其转换为状态矩阵形式。 2、词法分析程序编写 根据描述语言中各类单词的文法状态转换图或状态矩阵,利用某种语言(C语言或JA V A 语言)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 3、词法分析程序测试 用于测试扫描器的实例源文件中应有词法正确的,也应有错误的字符串,对于输入的测试用例的源程序文件,以对照的形式将扫描器的分析结果信息在输出文件中表示出来。四、参考资料 实现无符号数识别的参考方法:将设计的状态转换图直接转化为一张程序流程图,并在外层再增加一个以EOF为循环终止条件的while循环,即形成能连续识别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程序。 各类单词的编码建议如表1。 表1 单词的内部编码

编 译 原 理 实 验 报 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编译原理 系别:计算机系 班级:11网络 姓名:王佳明 学号:110912049 教师:刘老师 实验小组:第二组 1

实验一熟悉C程序开发环境、进行简单程序的调试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vc++6.0环境; 2、熟悉掌握调试c程序的步骤: 实验内容: 1、输入下列程序,练习Turbo C 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 #include main() { printf(“Programming is fun.\n”); } 2、分析程序,预测其运行结果,并上机检测你的预测。 #include main() { printf(“*\n”); printf(“* * *\n”); printf(“* * * * *\n”); printf(“* * * * * * *\n”); } 3、下面是一个加法程序,程序运行时等待用户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然后求出它们的和并输出。观察运行结果(程序输出),上机验证该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a,b,c; printf(“Please input a,b:”); scanf(“%d,%d”,&a,&b); c=a+b; printf(“%d+%d=%d\n”,a,b,c); } 2

实验二词法分析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编制、调试一个词法分析子程序-识别单词,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对给定的程序通过词法分析器弄够识别一个个单词符号,并以二元式(单词种别码,单词符号的属性值)显示。而本程序则是通过对给定路径的文件的分析后以单词符号和文字提示显示。 2.本程序自行规定: (1)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while","write","read", "do", "call","const","char","until","procedure","repeat" (2)运算符:"+","-","*","/","=" (3)界符:"{","}","[","]",";",",",".","(",")",":" (4)其他标记如字符串,表示以字母开头的标识符。 (5)空格、回车、换行符跳过。 在屏幕上显示如下: ( 1 , 无符号整数) ( begin , 关键字) ( if , 关键字) ( +, 运算符) ( ;, 界符) ( a , 普通标识符) 三、使用环境: Windows下的visual c++6.0; 四、调试程序: 1.举例说明文件位置:f:、、11.txt目标程序如下: begin x:=9 if x>0 then x:=x+1; while a:=0 do 3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谢优贤 学号:020******* 专业班级:安全工程1003班

通过这次上机实验,我做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通过创建表、查询、窗体、报表和宏对输入数据库中的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和操作,以便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号、姓名、联系方式、性别、成绩等的查询,还有对教师的情况进行比较了解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课和学习,省去了纸质档案管理不方便的方面。 通过窗体的创建和美化,使我们在操作数据时有一个简洁明了美观的窗口,简化了用户的操作程序,方便用户的使用。报表的创建可以使用户想要的数据很好地呈现在纸上。使用宏命令还使数据库有了设置密码的功能,很好的保护了数据的使用权限;也可以使用宏命令打开我们希望打开的窗口。 一、主要上机内容 1. 数据库的创建: 我使用自行创建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创建,数据库文件名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学生基本信息及学习成绩情况的统计,通过窗体进行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及成绩的普通查询、打印学生信息报表等。 2. 表的创建: 基本表为学生信息表、学生成绩表、教师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等均使用设计器创建表学生信息表的记录: 学生信息表结构: 在学生信息表中设置了学号为主键,为了方便输入又在学号字段中设置了掩码(如下图)

学生年龄一般不会太大或太小,于是为了防止填写信息时出错,添加了有效性规则 性别只有男和女之分,于是为了方便,选择了查询向导 同样在入学日期和电话字段也设置了输入掩码 头像属于图片类型,其数据类型为“OLE对象”,所得荣誉和自我介绍选择了“备注”类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最全最详细】数据分析与挖掘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 目录 1.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1.1数据挖掘 (2) 1.1.1数据挖掘的概念 (2) 1.1.2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 (2) 1.2关联规则 (3) 1.2.1关联规则的概念 (3) 1.2.2关联规则的实现——Apriori算法 (4) 2.用Matlab实现关联规则 (6) 2.1Matlab概述 (6) 2.2基于Matlab的Apriori算法 (7) 3.用java实现关联规则 (11) 3.1java界面描述 (11) 3.2java关键代码描述 (14) 4、实验总结 (19) 4.1实验的不足和改进 (19) 4.2实验心得 (20)

1.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数据挖掘 1.1.1数据挖掘的概念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信息时代。在最近十几年里,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急剧增大。数据挖掘就是信息技术自然进化的结果。数据挖掘可以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许多人将数据挖掘视为另一个流行词汇数据中的知识发现(KDD)的同义词,而另一些人只是把数据挖掘视为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基本步骤。知识发现过程如下:·数据清理(消除噪声和删除不一致的数据) ·数据集成(多种数据源可以组合在一起) ·数据转换(从数据库中提取和分析任务相关的数据) ·数据变换(从汇总或聚集操作,把数据变换和统一成适合挖掘的形式) ·数据挖掘(基本步骤,使用智能方法提取数据模式) ·模式评估(根据某种兴趣度度量,识别代表知识的真正有趣的模式) ·知识表示(使用可视化和知识表示技术,向用户提供挖掘的知识)。 1.1.2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术 数据挖掘吸纳了诸如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统计学、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数据可视化、信息检索、图像和信号处理以及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集成等许多应用领域的大量技术。数据挖掘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由于本身良好的鲁棒性、自组织自适应性、并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3大类:以感知机、bp反向传播模型、函数型网络为代表的,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的,分别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art模型、koholon模型为代表的,用于聚类的自组织映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的缺点是"黑箱"性,人们难以理解网络的学习和决策过程。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算法,是一种仿生全局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具有的隐含并行性、易于和其它模型结合等性质使得它在数据挖掘中被加以应用。sunil已成功地开发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工具,利用该工具对两个飞机失事的真实数据库进行了数据挖掘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是进行数据挖掘的有效方法之一。遗传算法的应用还体现在与神经网络、粗糙集等技术的结合上。如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在不增加错误率的前提下,删除多余的连接和隐层单元;用遗传算法和bp算法结合训练神经网络,然后从网络提取规则等。但遗传算法的算法较复杂,收敛于局部极小的较早收敛问题尚未解决。 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是一种常用于预测模型的算法,它通过将大量数据有目的分类,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