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参考Word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参考Word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参考Word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参考Word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03)

1总则

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

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

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

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

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

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

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

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它是拌合物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的综合体现。

2.0.9 振动粘度系数

在特定振动能量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内部阻碍水泥、粗细集料、气泡等质点相对运动的摩阻能力。它反映了振捣时混凝土拌合物中气体上升排除、集料下沉稳固的难易程度,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易密性。

2.0.10 碾压混凝土压实度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现场压实后的湿密度与配合比设计时标准压实(空隙率为4%)下湿密度之比2.0.11 改进VC值

用于测定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一种改进的维勃工作度。

2.0.12 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

插入式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能振实该拌合物的作用距离。

2.0.13 构造深度

使用拉毛、塑性刻槽或硬性刻槽等工艺制作的沟槽或纹理的平均深度。

2.0.14 基准水泥混凝土

不掺掺合料或外加剂的水泥混凝土。在对比掺合料的使用效果时,为不掺掺合料但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在比较外加剂的使用效果时,为无掺合料和外加剂、用基准水泥配制的混凝土。

2.0.15 粉煤灰超量取代法

通过超量取代水泥使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在相同龄期时获得同等强度的掺配方法。

2.0.16 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数

粉煤灰掺入量与其所取代水泥量的比值。

2.0.17 填缝料形状系数

填缝料灌缝时的深度与宽度之比

2.0.18 前置钢筋支架法

混凝土路面铺筑过程中,布料前在基层上预先安置胀缝或缩缝传力杆钢筋支架的一种施工方法。2.0.19 传力杆插入装置

滑模摊铺机配备的一种可自动插入缩缝传力杆的装置。

2.0.20 碱集料反应

指混凝土中的碱和环境中可能渗入的碱与集料中的碱活性矿物成分在混凝土固化后缓慢发生导致混凝土破坏的化学反应。

2.0.21 亚甲蓝MB值

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主要是泥土还是石粉的指标。

2.0.22 砂浆磨光值

经磨光后砂浆表面的摩擦系数。

2.0.23 填充体积率

混凝土中粗集料的体积占有率。用1m3混凝土中粗集料用量除以其视密度计算。

2.0.24 轻物质

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3原材料技术要求

3.1水泥

3.1.1 特重、重交通路面宜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旋窑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的路面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低温天气施工或有快通要求的路段可采用R型水泥,此外宜采用普通型水泥。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 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

交通等级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轻交通

龄期(d) 3 28 3 28 3 28 抗压强度(MPa),≥25.5 57.5 22.0 52.5 16.0 42.5 抗折强度(MPa),≥ 4.5 7.5 4.0 7.0 3.5 6.5 3.1.2 水泥进场时每批量应附有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各交通等级路面所使用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要求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 各交通等级路面所使用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

水泥性能特重、重交通路面中、轻交通路面

铝酸三钙不宜>7.0% 不宜>9.0%

铁铝酸四钙不宜<15.0% 不宜<12.0%

游离氧化钙不得>1.0% 不得>1.5%

氧化镁不得>5.0% 不得>6.0%

三氧化硫不得>3.5% 不得>4.0%

碱含量Na2O+0.658K2O≤0.6%怀疑有碱活性集料时,≤0.6%;

无碱活性集料时,≤1.0%

混合材种类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

粘土,有抗盐冻要求时不得掺石

灰、石粉

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

粘土,有抗盐冻要求时不得掺石

灰、石粉

出磨时安定性雷氏夹或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标准稠度需水量不宜>28% 不宜>30%

烧失量不得>3.0% 不得>5.0%

比表面积宜在300~450m2/kg 宜在300~450m2/kg

细度(80μm) 筛余量不得>10% 筛余量不得>10%

初凝时间不早于1.5h 不早于1.5h

终凝时间不迟于10h 不迟于10h

28d干缩率不得>0.09% 不得>0.10%

耐磨性不得>3.6kg/m2不得>3.6kg/m2

注:28d干缩率和耐磨性试验方法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GB13693)标准。

3.1.3 选用水泥时,除满足表3.1.1、3.1.2的各项规定外,还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配制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优选适宜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3.1.4 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0℃,北方不宜高于50℃,且不宜低于10℃。

3.1.5 当贫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用做基层时,可使用各种硅酸盐类水泥。不掺用粉煤灰时,宜使用强度等级32.5级以下的水泥。掺用粉煤灰时,只能使用道路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必须检验合格。

3.2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

混凝土路面在掺用粉煤灰时,应掺用质量指标符合表3.2.1规定的电收尘Ⅰ、Ⅱ级干排或磨细粉煤灰,不得使用Ⅲ级粉煤灰。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基层或复合式路面下面层应掺用符合表3.2.1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粉煤灰,不得使用等外粉煤灰。

表3.2.1 粉煤灰分级和质量指标

粉煤灰等级细度①(45μm气流筛,

筛余量)(%)

烧失量

(%)

需水量比

(%)

含水量

(%)

Cl-

(%)

SO3

(%)

混合砂浆活性指

数②

7d 28d

Ⅰ≤12 ≤5 ≤95 ≤1.0 <0.02 ≤3 ≥75 ≥85(75) Ⅱ≤20 ≤8 ≤105 ≤1.0 <0.02 ≤3 ≥70 ≥80(62) Ⅲ≤45 ≤15 ≤115 ≤1.5 ――≤3 ――――注:①45μm气流筛的筛余量换算为80μm水泥筛的筛余量时换算系数约为2.4;

②混合砂浆的活性指数为掺粉煤灰的砂浆与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比的百分数,适用于所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40的混凝土;当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时,混合砂浆的活性指数要求应满足28d括号中的数值。

3.2.2 粉煤灰宜采用散装灰,进货应有等级检验报告。应确切了解所用水泥中已经加入的掺合料种类和数量。

3.2.3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可使用硅灰或磨细矿渣,使用前应经过试配检验,确保路面和桥面混凝土弯拉强度、工作性、抗磨性、抗冻性等技术指标合格。

3.3粗集料

3.3.1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并应符合表3.3.1的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有抗冻(盐)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

(盐)冻要求时,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2.0%。

表3.3.1 碎石、碎卵石和卵石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要求

Ⅰ级Ⅱ级Ⅲ级

碎石压碎指标(%) <10 <15 <20①

卵石压碎指标(%) <12 <14 <16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

计%)

<5 <8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

计%)

<5 <15 <20②

含泥量(按质量计%) <0.5 <1.0 <1.5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0.2 <0.5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合格合格

流化物及流酸盐(按SO3

质量计)

<0.5 <1.0 <1.0

岩石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表观密度>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1350 kg/m3

空隙率<47%

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注:①Ⅲ级碎石的压碎指标,用做路面时,应小于20%;用做下面层或基层时,可小于25%;

②Ⅲ级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用做路面时,应小于20%;用做下面层或基层时,可小于25%。

3.3.2 用做路面和桥面的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表3.3.2合成级配的要求。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6.5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贫混凝土基层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钢纤维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或碎石中粒径小于75μ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

表3.3.2 粗集料级配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37.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合成级配

4.75~16 95~100 85~100 40~60 0~10

4.75~19 95~100 85~90 60~75 30~45 0~5 0

4.75~26.5 95~100 90~100 70~90 50~70 25~40 0~5 0

4.75~31.5 95~100 90~100 75~90 60~75 40~60 20~35 0~5 0

粒级4.75~9.5 95~100 80~100 0~15 0

9.5~16 95~100 80~100 0~15 0

9.5~19 95~100 85~100 40~60 0~15 0

16~26.5 95~100 55~70 25~40 0~10 0

16~31.5 95~100 85~100 55~70 25~40 0~10 0

3.4细集料

3.4.1 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并应符合表3.4.1的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砂应不低于

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使用河砂,砂的硅质含量不应低于25%。

表3.4.1 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要求

Ⅰ级Ⅱ级Ⅲ级

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 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 <0.01 <0.02 <0.06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6 <8 <10 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 天然砂、机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1.0 <2.0 <3.0①天然砂、机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1.0 <2.0 机制砂PH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②(按质量计%)<3.0 <5.0 <7.0 机制砂PH值≥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1.0 <3.0 <5.0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流化物级流酸盐(按SO3质量计%) <0.5

轻物质(按质量计%) <1.0

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 kg/m3空隙率<47%

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注:①天然Ⅲ级砂用做路面时,含泥量应小于3%;用做贫混凝土基层时,可小于5%。

②亚甲蓝试验MB试验方法见附录B。

3.4.2 细集料的级配要求应符合表3.4.2的规定,路面和桥面用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

表3.4.2 细集料级配范围

砂分级

方筛孔尺寸(mm)

0.15 0.30 0.60 1.18 2.36 4.7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粗砂90~100 80~95 71~85 35~65 5~35 0~10 中砂90~100 70~92 41~70 10~50 0~25 0~10 细砂90~100 55~85 16~40 0~25 0~15 0~10 3.4.3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使用的机制砂除应符合表3.4.1和表3.4.2规定外,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配制机制砂混凝土应同时掺引气高效减水剂。

3.4.4 在河砂资源紧缺的沿海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混凝土路面和基层可使用淡化海砂,缩缝设传力杆混凝土路面不宜使用淡化海砂;钢筋混凝土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不得使用淡化海砂。淡化海砂除应符合表3.4.1和表3.4.2要求外,尚应符合下述规定:

1.淡化海砂带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含盐量不应大于1.0kg。

2.淡化海砂中碎贝壳等甲壳类动物残留物含量不应大于1.0%。

3.与河砂对比试验,淡化海砂应对砂浆磨光值、混凝土凝结时间、耐磨性、弯拉强度等无不利影响。

3.5水

3.5.1 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1.流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

2.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 mg/mm3。

3.PH值不得小于4。

4.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

3.6外加剂

3.6.1 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表3.6.1的各项技术指标。供应商应提供有相应资质外加剂检测机构的品质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说明外加剂的主要化学成分,认定对人员无毒副作用。

表3.6.1 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

普通

减水剂

高效

减水剂

早强

减水剂

缓凝高效

减水剂

缓凝

减水剂

引气

减水剂

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

减水率(%),≮8 15 8 15 8 12 -- 6 泌水率比(%),≮95 90 95 100 100 70 100 100 70 含气量(%) ≤3.0≤4.0≤3.0<4.5<5.5>3.0>3.0

凝结时间(min) 初凝-90~

+120

-90~

+120

-90~

+90

>+90 >+90 -90~

+120

-90~

+90

>+90 -90~

+120 终凝

抗压强度比(%),≮1d -140 140 ---135 --3d 115 130 130 125 100 115 130 100 95 7d 115 125 115 125 110 110 110 100 95 28d 110 120 105 120 110 100 100 100 90

收缩率比(%)28d,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抗冻标号50 50 50 50 50 200 50 50 200

对钢筋锈蚀作用应说明对钢筋无锈蚀危害

注:①除含气量外,表中数据为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差值或比值;

②凝结时间指标“-”表示提前,“+”表示延缓。

3.6.2 引气剂应选用表面张力降低值大、水泥稀浆中起泡容量多而细密、泡沫稳定时间长、不溶残渣少的产品。有抗冰(盐)冻要求地区,各交通等级路面、桥面、路缘石、路肩及贫混凝土基层必须使用引气剂;无抗冰(盐)冻要求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应使用引气剂。

3.6.3 各交通等级路面、桥面混凝土宜选用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小、可调控凝结时间的复合型减水剂。高温施工宜使用引气缓凝(保塑)(高效)减水剂;低温施工宜使用引气早强(高效)减水剂。选定减水剂品种前,必须与所用的水泥进行适应性检验。

3.6.4 处在海水、海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环境的或冬季洒除冰盐的路面或桥面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中宜掺阻锈剂。

3.7钢筋

3.7.1 各交通等级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所用钢筋网、传力杆、拉杆等钢筋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3.7.2 各交通等级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所用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传力杆钢筋加工应锯断,不得挤压切断;断口应垂直、光圆,用砂轮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 圆倒角。

3.8钢纤维

3.8.1 用于公路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钢纤维除应满足《混凝土用钢纤维》(YB/T15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单丝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600 MPa。

2.钢纤维长度应与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最短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1/3;最大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钢纤维长度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3.8.2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宜使用防锈蚀处理的钢纤维;宜使用有锚固端的钢纤维。不得使用表面磨损前后裸露尖端导致行车不安全的钢纤维;不宜使用搅拌易成团的钢纤维。

3.9接缝材料

3.9.1 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胀缝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其他公路可采用各种胀缝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9.1的规定。

表3.9.1 胀缝板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胀缝板种类

木材类塑胶、橡胶泡沫类纤维类

压缩应力(MPa) 5.0~20.0 0.2~0.6 2.0~10.0

弹性复原率(%) ≥55 ≥90 ≥65

挤出量(mm) <5.5 <5.0 <3.0

弯曲荷载(N) 100~400 0~50 5~40

注:各类胀缝板吸水后的压缩应力不应小于不吸水的90%,木板应去除结疤,沥青浸泡后木板厚度应为(20~25)±1mm。

3.9.2 填缝材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填缝料有常温施工式和加热施工式两种,其技术指标应分别符合表3.9.2-1、表3.9.2-2的规定。常温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聚(氨)酯、硅树脂类,氯丁橡胶、沥青橡胶类等。加热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沥青马蹄脂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优先使用数脂类、橡胶类或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在填缝料中加入耐老化剂。

表3.9.2-1 常温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低弹性型高弹性型失粘(固化)时间(h) 6~24 3~16

弹性复原率(%) ≥75 ≥90

流动度(mm) 0 0 (-10℃)拉伸量(mm) ≥15 ≥25 与混凝土粘结强度(MPa) ≥0.2 ≥0.4 粘结延伸率(%) ≥200 ≥400

注:低弹性型适宜在气候严寒、寒冷地区使用;高弹性型适宜在炎热、温暖地区使用。

表3.9.2-2 加热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低弹性型高弹性型针入度(0.01mm) <50 <90

弹性复原率(%) ≥30 ≥60

流动度(mm) <5 <2 (-10℃)拉伸量(mm) ≥10 ≥15

3.9.3 填缝时应使用背衬垫条控制填缝形状系数。背衬垫条应具有良好的弹性、柔韧性、不吸水、耐酸碱腐蚀和高温不软化等性能。背衬垫条材料有聚氨酯、橡胶或微孔泡沫塑料等,其形状应为圆柱形,直径应比接缝宽度大2~5mm。

3.10其他材料

3.10.1 当使用油毡、玻纤网和土工织物做防裂层及修补基层裂缝时,油毡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石油沥青玻璃纤维胎油毡》(GB/T14686)或《石油沥青玻璃布胎油毡》(JC/T84)的规定;玻纤网和土工织物的技术性能应满足《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的规定。

3.10.2 传力杆套(管)帽、沥青及塑料薄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用于滑模摊铺传力杆自动插入装置(DBI)缩缝传力杆塑料套管,其管壁厚度不应小于0.5mm ,套管与传力杆应密切贴合,套管长度应比传力杆一半长度长30mm 。

2. 用于胀缝传力杆端部的套帽宜采用镀锌管或塑料管,厚度不应小于2.0mm ;要求端部密封不透水,内径宜较传力杆直径大1.0~1.5mm ,塑料套帽长度宜为100mm 左右,镀锌套帽长度宜为50mm 左右,顶部空隙长度均不应小于25mm 。

3. 用于滑动封层的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和《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的规定。

4. 用于滑动封层的软聚氯乙烯吹塑或压延塑料薄膜厚度不应小于0.12mm ,拉伸强度不应小于12.0MPa ,直角撕裂强度不应小于400N/mm 。用于混凝土路面养生塑料薄膜可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品种,厚度不宜小于0.05mm 。

用于混凝土路面养护的养生剂性能应符合表3.10.3的规定。

表3.10.3 混凝土路面施工用养生剂的技术指标

检验项目 一级品 合格品

有效保水率①,不小于(%) 90 75

抗压强度比②,不小于(%) 7d 95 90

28d 95 90

磨损量③,不大于(kg/m 2) 3.0 3.5

含固量,不小于(%) 20

干燥时间,不短于(h) 4

成膜后浸水溶解性④ 应注明不溶或可溶

成膜耐热性 合格

注:①有效保水率试验条件:温度38℃±2℃;相对湿度32%±3%;风速0.5±0.2m/s ;失水时间72h ; ②抗压强度比也可为弯拉强度比,指标要求相同,可根据工程需要和用户要求选测;

③在对有耐磨性要求的表面上使用养生剂时为必检项目;

④露天养生的永久性表面,必须为不溶;在要求继续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上使用,应使用可溶,该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

4混凝土配合比

4.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适用于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及小型机具四种施工方式。

4.1.2 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下列三项技术要求:

1. 弯拉强度

(1) 各交通等级路面板的28d 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 r 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规定。

(2) 应按式(4.1.2)计算配制28d 弯拉强度的均值。

f c =

v

r c f 04.11 +ts (4.1.2) 式中:

f 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 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

t—保证率系数,应按表4.1.2-1确定;

表4.1.2-1保证率系数t

公路技术等级判别概率p

样本数n(组)

3 6 9 15 20

高速公路0.05 1.36 0.79 0.61 0.45 0.39 一级公路0.10 0.95 0.59 0.46 0.35 0.30 二级公路0.15 0.72 0.46 0.37 0.28 0.24

三、四级公路0.20 0.56 0.37 0.29 0.22 0.19

c v—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在表4.1.2-2的规定范围内取值;在无统计数据时,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设计取值;如果施工配制弯拉强度超出设计给定的弯拉强度变异系数上限,则必须改进机械装备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

表4.1.2-2 各级公路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变异系数

公路技术等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混凝土弯拉

强度变异水

平等级

低低中中中高

弯拉强度变

异系数c v允

许变化范围

0.05~0.10 0.05~0.10 0.10~0.15 0.10~0.15 0.10~0.15 0.15~0.20

2.工作性

(1)滑模摊铺机前拌合物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应符合表4.1.2-3的规定。

表4.1.2-3 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

指标界限

坍落度S L(mm) 振动粘度系数

η(N·s/m2) 卵石混凝土碎石混凝土

最佳工作性20~40 25~50 200~500

允许波动范围5~55 10~65 100~600 注:(1)滑模摊铺机适宜的摊铺速度应控制在0.5~2.0m/min之间;

(2)本表适用于设超铺角的滑模摊铺机;对不设超铺角的滑模摊铺机,最佳振动粘度系数为250~600 N·s/m2;最佳坍落度卵石为10~40mm;碎石为10~30mm;

(3)滑模摊铺时的最大单位用水量卵石混凝土不宜大于155kg/m3;碎石混凝土不宜大于160 kg/m 3。

(2)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摊铺的路面混凝土坍落度及最大单位用水量,应满足表4.1.2-4的规定。

表4.1.2-4 不同路面施工方式混凝土坍落度及最大单位用水量

摊铺方式轨道摊铺机摊铺三辊轴机组摊铺小型机具摊铺出机坍落度(mm) 40~60 30~50 10~40

摊铺坍落度(mm) 20~40 10~30 0~20 最大单位用水量(kg/m3) 碎石156 卵石153 碎石153 卵石148 碎石150 卵石145 注:(1)表中的最大单位用水量系采用中砂、粗细集料为风干状态的取值,采用细砂时,应使用减水率较大的(高效)减水剂;

(2)使用碎卵石时,最大单位用水量可取碎石与卵石中值。

3.耐久性

(1)根据当地路面无抗冻性、有抗冻性或有抗盐冻性要求及混凝土最大公称粒径,路面混凝土含气量宜符合表4.1.2-5的规定。

表4.1.2-5 路面混凝土含气量及允许偏差(%)

最大公称粒径(mm) 无抗冻性要求有抗冻性要求有抗盐冻要求

19.0 4.0±1.0 5.0±0.5 6.0±0.5

26.5 3.5±1.0 4.5±0.5 5.5±0.5

31.5 3.5±1.0 4.0±0.5 5.0±0.5

(2)各交通等级路面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表4.1.2-6的规定。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kg/m3;掺粉煤灰时,最大单位胶材总量不宜大于420 kg/m3。

表4.1.2-6 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

公路技术等级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最大水灰(胶)比0.44 0.46 0.48 抗冰冻要求最大水灰(胶)比0.42 0.44 0.46 抗盐冻要求最大水灰(胶)比0.40 0.42 0.44

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 42.5级300 300 290 32.5级310 310 305

抗冰(盐)冻时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 42.5级320 320 315 32.5级330 330 325

掺粉煤灰时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 42.5级260 260 255 32.5级280 270 265

抗冰(盐)冻掺粉煤灰最小单位水泥用量

(42.5级水泥)(kg/m3)

280 270 265 注:①掺粉煤灰,并有抗冰(盐)冻要求时,不得使用32.5级水泥;

②水灰(胶)比计算以砂石料的自然风干状态计(砂含水量≤1.0%;石子含水量≤0.5%);

③处在除冰盐、海风、酸雨或流酸盐等腐蚀性环境中、或在大纵坡等加减速车道上的混凝土,最大水灰(胶)比可比表中数值降低0.01~0.02。

(3)严寒地区路面混凝土抗冻标号不宜小于F250,寒冷地区不宜小于F200。

(4)在除冰盐、海风、酸雨或流酸盐等腐蚀性环境影响范围内的混凝土路面和桥面,在使用硅酸盐水泥时,应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或硅灰掺合料,不宜单独使用硅酸盐水泥,可使用矿渣水泥或普通水泥。

4.1.3 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温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否则应采取缓凝或保塑措施;低温施工时,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h,否则应采取必要的促凝或早强措施。

2.外加剂的掺量应由混凝土试配试验确定。引气剂的适宜掺量可由搅拌机口的拌合物含气量进行控制。实际路面和桥面引气混凝土的抗冰冻、抗盐冻耐久性,宜采用本规范附录F.1、F.2规定的钻芯法测定,测定位置:路面为表面和表面下50mm;桥面为表面和表面下30mm;测得的上下两个表面的最大平均气泡间距系数不宜超过表4.1.3的规定。

表4.1.3 混凝土路面和桥面最大平均气泡间距系数(μm)

公路技术等级

环境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

严寒地区冰冻275 300 盐冻225 250

寒冷地区冰冻325 350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路面工程

5路面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指二级及其以下公路)两档设定。 5.1.2路面工程实没项目规定的检查频率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检查频率,多车道公路的路面各结构层均须按其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 5.1.3各类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平均值的代表值(下置信界限)和单点极值均不得超过规定值。小于代表值规定值2个百分点的测点,应按其占总检查点数的百分率计算扣分值。5.1.4垫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底基层结构要求;联结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应的基层或面层结构。 5.1.5表层平整度测定以自动或半自动平整度仪为主,全线每车道连续测定按每100m输出结果计算合格率。采用3m直尺测定路面各结构层平整度时,以最大间隙作为指标,按每尺结果计算合格率。合格率不小于95%时,可得规定分值的满分;合格率小于70%时,其平整度指标为零分;合格率小于95%且不小于70%时,则内插扣分。 5.1.6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设定平均的代表值偏差和极值两个指标。当代表值偏差超过标准值时,评为零分;当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但存在超过极值偏差的测点时,按合格率计分。5.1.7 材料要求和配比控制列入各节基本要求,通过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评定。 5.1.8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路面结构均需进行检查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平整度可按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并相应调整各自的规定分值。 5.2水泥混凝土面层 5.2.1基本要求 5.2.1.1 基层经检测,必须符合检验评定标准各项指标的要求,并应进行基层弯沉测定,验算的基层整体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5.2.1.2 采用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2.1.3粗细骨料、水及接缝填缝料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5.2.1.4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测定水泥的实际标号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验,选择采用最佳配合比。 5.2.1.5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5.2.1.6 路面横向采取的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其构造深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5.2.1.7 面层与其他构造物相接应平顺,检查井盖顶面高种应高于周边路面1~3m。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路面代5~8m,路面边缘不积水。 5.2.1.8混凝土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生。 5.2.2外观鉴定 见表5.2.2。 5.2.3 外观鉴定 5.2.3.1混凝土板的断裂块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超过评定路段混凝土板总块数的2‰,其他公路不得超过4‰。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1‰减2分。对于断裂板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处理。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T0501—2005 水泥取样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取样的工具、部位、数量及步骤等。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引用标准: 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GB 13693—1992《道路硅酸盐水泥》 2仪器设备 ⑴袋装水泥取样器。 ⑵散装水泥取样器。 3取样步骤 3.1取样数量应符合各相应水泥标准的规定。 3.2分割样 3.2.1袋装水泥:毎1/10编号从一袋中取至少6kg。 3.2.2散装水泥:每1/10编号在5min内取至少6kg。 3.3袋装水泥取样器:随机选择20个以上不同的部位,将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散装水泥取样器:通过转动取样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

入水泥—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4样品制备 4.1样品缩分 样品缩分可采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标准要求的规定量。 4.2试验样及封存样 将每一编号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4.3 分割样 每一编号所取10个分割样应分别通过0.9mm方孔筛,不得混杂。5样品的包装与贮存 5.1样品取得后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5.2封存样应密封保管3个月。试验样与分割样亦应妥善保管。5.3在交货与验收时,水泥厂和用户共同取实物试样,封存样由买卖双方共同签封。以抽取实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40d;以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3个月。 5.4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晰、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的密封印,如只在一处标志应在器壁上。 5.5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6取样单 样品取得后,均应由负责取样操作人员填写取样单. T0504—2005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采用勃氏法进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施工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改扩建、大中修公路工程。 1.0.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0.4 公路工程施工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0.5 公路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因素或状态。 2.0.2 危险源辨识 发现、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0.3 事故隐患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2.0.4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

场处置方案组成。 2.0.5 风险评估 对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防控措施。 2.0.6 特种设备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2.0.7 特殊作业人员 从事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从业人员。 2.0.8 危险性较大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工程。 2.0.9 警戒区 作业现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的区域。 3 基本规定 3.0.1 公路工程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足额配备具相应资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0.2公路工程施工应进行现场调查,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附录A中危险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作用是什么[工程施工技术]收藏转发 至天涯微博 悬赏点数10该提问已被关闭6个回答 匿名提问2009-01-06 23:22:10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作用是什么 防护加固作用,符: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混凝土板的施工工艺为安装模板、安设传力杆、混凝土拌和与运输、混凝土摊铺和振捣、表面修整、接缝处理、混凝土养护和填缝。 1、安装模板 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弯道等非标准部位以及小型工程也可采用木模板。模板应无损伤, 有足够的强度,内侧和顶、底面均应光洁、平整、顺直,局部变形不得大于3mm,振捣时模板横向最大挠曲应小于4mm,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致,误差不超过±mm,纵缝模板平缝的拉杆穿孔眼位应准确,企口缝则其企口舌部或凹槽的长度误差为钢模板±m m,木模板塑mm。 2、安设传力杆 当侧模安装完毕后,即在需要安装传力杆位置上安装传为杆。 当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钢筋支架法安设传力杆。即在嵌缝板上预留园孔,以便传力杆穿过,嵌缝板上面设木制或铁制压缝板条,按传力杆位置和间距,在接缝模板下部做成倒U形槽,使传力杆由此通过,传力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脚插入基层内。 当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法安设传为杆。即在端模板外侧增加一块定位模板,板上按照传为杆的间距及杆径、钻孔眼,将传力杆穿过端模板孔眼,并直至外侧定位模板孔眼。两模板之间可用传力杆一半长度的横木固定。继续浇筑邻板混凝土时,拆除挡板、横木及定位模板,设置接缝板、木制压缝板条和传力杆套管。 3、摊铺和振捣

对于半干硬性现场拌制的混凝土一次摊铺容许达到的混凝土路面板最大板厚度为 22 24cm ;塑性的商品混凝土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为26cm 。超过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时, 应 分两次摊铺和振捣,两层铺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Omin ,下层厚度约大于上层,且下层厚度为 3/5 。每次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整平、抹面应连续施工,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其位置应在TRANBBS 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振捣时,可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 施工时,可采用真空吸水法施工。其特点是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比常用的增大5%?10% ,可易于摊铺、振捣,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混凝土抹面工序,改善混凝土的抗干缩性、抗渗性和抗冻性。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真空吸水深度不可超过30cm 。 2) 真空吸水时间宜为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的1.5 倍(吸水时间以min 计,板厚以cm 计)。 3) 吸垫铺设,特别是周边应紧贴密致。开泵吸水一般控制真空表lmin 内逐步升高到4 00?500mmHg,最高值不宜大于650?700mgHg,计量出水量达到要求。关泵时,亦逐渐减少真空度,并略提起吸垫四角,继续抽吸10?15s,以脱尽作业表面及管路中残余水。 4) 真空吸水后,可用滚杠或振动梁以及抹石机进行复平,以保证表面平整和进一步增强板面强度的均匀性。 4、接缝施工 纵缝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规定施工,一般纵缝为纵向施工缝。拉杆在立模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安设,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则穿过模板的拉杆孔安设,纵缝槽宜在混凝土硬化后用锯缝机锯切;也可以在浇筑过程中埋人接缝板,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即形成缝槽。 锯缝时,混凝土应达到5?10Mpa 强度后方可进行,也可由现场试锯确定。横缩缝宜在混凝土硬结后锯成,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可在新浇混凝土中压缝而成。 锯缝必须及时,在夏季施工时,宜每隔3? 4 块板先锯一条,然后补齐;也允许每隔3?4块板先压一条缩缝,以防止混凝土板未锯先裂。 横胀缝应与路中心线成90°,缝壁必须竖直,缝隙宽度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下部设胀缝板,上部灌封缝料。胀缝板应事先预制,常用的有油浸纤维板(或软木板)、海绵橡胶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目录 一、边施工、边通车安全技术措施 (2) 二、雨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 三、砍树安全技术措施 (3) 四、高陡坡土方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4) 五、高处作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 六、爆破作业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4) 七、施工机械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8) 八、压路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9) 九、挖掘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0) 十、挖掘装载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0) 十一、推土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1) 十二、自卸汽车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3) 十三、破石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4) 十四、挡土墙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5) 十五、支架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5) 十六、现浇梁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6) 十七、预应力张拉法施工 (17) 十八、T桥安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18十九、水泥砼路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1)

全技术措施 1、在公路、交通繁忙的道路上测量时,必须有专人警戒,防止交通事故。 2、机械在危险地段作业时,必须设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并应设专人站在 操作 人员能看清的地方指挥,驾驶人员只能接受指挥人员发出的规定信号。 3、 对边通车、边施工路段的安全生产,除应遵守普通施工项目的有关规定 外,还应加强对通行车辆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交通安全。 4、 对工程需挖除旧路基、路面进行重建的路段,在施工路段的两端应竖立 显示正在施工的警告标志(1X 0.75~im 。标志应鲜明、醒目。标志与施工路段 的距离,应根据开挖宽度、路线等级、交通量等情况确定。 5 、一侧拓宽或两侧拓宽的改建工程,原有道路的路面宜先保留,以维持交 通。 6、在拓宽地段,如须在原有道路上运送土石方,宜采用机动车辆运输。若 采用手推车运输时,可划分部分路面,专供手推车行驶,并应做到: ( 1 )剩余部分路面宽度应保证机动车辆行车安全。 ( 2)要用红白相间的栏杆等隔离设施,与机动车行车道隔开。 ( 3)设专职人员指挥来往车辆。 7 、通车路段的路面应经常清扫干净,防止车辆碾飞土石伤人或雨后泥泞影 响通车。 8、 在原有路段上,进行降坡改建的工程,有条件的可修建临时便道维持交 通,也可在降坡地段半幅施工,另半幅做通车之用。 9、 半幅通车路段,在车辆驶出(入)前方应设置指示方向和减速慢行的标 志。同时在施工作业区的两端设置明显的路栏。晚间要在路栏上加设施工标志 灯。 半幅施工区与行车道之间设置红白相间隔离栅。 10、 11、半幅施工的路段不宜过长,一般以不超过 300~500m 为宜。 二十、电力施工安全措施 、…边)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1

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设计资料 新建永州至蓝山高速位于自然区划Ⅳ区,采用普通混凝路面设计,双向四车道,路面宽26m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0% 2.交通分析 2.1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每日通过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根据昼夜双向交通量统计,有 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日标准轴载换算 (小于40KN 的单轴和小于80KN 的双轴略去不计,方向分配系数为a=0.5,车道分 s N

配系数为b=0.8)。 =0.4×5274.11=2105.64 2.2使用年限内的累计标准轴次e N 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设计基准期为t =30a ,临界荷位处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取=η0.2,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g γ=8.0%,累计标准轴次(使用年限内的累计标准轴次): 71074.1365]1)1[(?=??-+= γ γη g g N N t s e 故此路属于重交通等级 3.初拟路面结构 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高速公路(重交通等级)安全等级为一级,变异水平为低级;按设计要求,根据路基的干湿类型,设计6种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 3.1干燥状态 方案一: (1) 初拟路面结构 初拟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h=25c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h 1=15cm 。底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厚度h 2=20cm 。板平面尺寸选为宽3.75m ,长4.5m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2) 材料参数的确定 1、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与弯拉弹性模量 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重型交通:设计弯拉强度f r 0.5=Mpa ,对应的设计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E c =31Mpa 。 2、土基的回弹模量 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路基土干燥状态 时,选用土基的回弹模量值:MPa E 450= 16 1) 100( ∑=??=n i i i s Pi N a b a N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下(2015最新版)

7 路面工程

现象应立即停止张拉作业,检查、排除异常。 8.3 钻(挖)孔灌注桩 无法采用机械成孔且无地下水或有少量地下水,无 不良地质的地区,可采用人工挖孔。 人工挖孔桩作业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符合本 6.5.3条的规定。

井内起重作业应符合本规范第5.6节的有关规定。 8.5 沉井 8.5.17 浮式沉井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浮运、就位、下沉等施工各阶段应设专人观测沉井的稳定性。 8.6 地下连续墙 8.6.1 地下连续墙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在堤防等水 利、防洪设施及其他既有构筑物周边施工应进行风险评估,施工过程中应持续观测。 ? 3 水上作业应符合本规范第

8.9 承台与墩台 8.9.4 高墩翻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翻模应专门设计,刚度、强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翻模分节分块的重量应满足起重设备的使用规定,吊装作业应符合本规范第5.6节的有关规定。 每层模板均应设工作平台,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本规范5.7节的有关规定。 夜间不宜进行翻模作业。 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预埋爬锥配套螺栓。

孔时,应监控模架的运行状态。 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装配式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装配式桥构件移动、存放和吊装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吊装强度;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0%。存梁台座应坚固稳定,且应高出地面0.2m 以上,存放地点应设置排水系统。梁、板构件存放支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条竖线上;叠放的高度宜按构件强度、台座地基的承载力、垫木强度及叠放的稳定性等计算确定层,小型构件不宜超过6 层。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装配式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架桥机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架桥机过孔时,起重小车应位于对稳定最有利的位置,且抗倾覆稳定系。架桥机的安装、使用、检修、检验等应符合现行《架桥机安全规程》(GB 26469)的有关要求 。 8.11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8.11.3 装配式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7 运梁、架设应在相邻梁片之间的横向主筋焊接完成后实施。?8 架梁和湿接缝施工期间应设置母索系统。 ? 9 梁、板安装及架桥机移动过孔期间,作业区域下方应设警戒区。 ?10 就位后的梁、板应及时固定,构件形成横向连接。

最新2018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目录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1) 封面及目录 (1) 1 总则 (5) 2 术语符号 (6) 3 施工前的准备 (7) 4 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 (10) 5 填方路堤的施工 (12) 6 挖方路堑的施工 (17) 7 路基压实 (26) 8 路基排水 (31) 9 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 (37) 10 季节性路基施工 (51) 11 路基防护与加固 (54) 12 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 (58) 13 路基整修检查验收及维修 (60)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64) 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封面及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 033—9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Hihgway Subgrades 1995—11—30发布1996—10—01实施 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施工前的准备 ······················································································· 3.1 施工准备 ·························································································· 3.2 施工测量 ·························································································· 3.3 施工前的复查和试验··········································································· 3.4 场地清理 ·························································································· 3.5 试验路段 ·························································································· 4 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 ············································································ 4.1 基本要求 ·························································································· 4.2 路基施工排水···················································································· 4.3 路基施工取土和弃土··········································································· 4.4 土方机械化施工················································································· 5 填方路堤的施工 ··················································································· 5.1 一般规定 ·························································································· 5.2 土方路堤的填筑················································································· 5.3 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外的填筑 ································································· 5.4 埴石路堤 ·························································································· 5.5 土石路堤 ·························································································· 5.6 高填方路堤 ······················································································· 6 挖方路堑的施工 ··················································································· 6.1 一般规定 ·························································································· 6.2 土方路堑的开挖················································································· 6.3 石方的开挖 ······················································································· 6.4 深挖路堑的施工················································································· 2

0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 2015考试题及答案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 1、大雨、大雪、大雾和及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作业。(C) A:四级B:五级C:六级 2、施工现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应分开设置,距离集中爆破区应不小于m。(B) A:300B:500C:800D:1000 3、储油罐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m,并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建(构)筑物集中区。(B) A:10B:15C:20 4、公路工程施工应进行现场调查,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或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B) A:安全技术措施B:专项施工方案C:技术方案D:施工方案 5、公路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应按要求对桥梁隧道、高边坡路基等工程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编制,现场应监控。(A) A:风险评估报告B:总体风险评估报告C:专项风险评估报告 6、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特殊作业人员应按相关规定经专门培训,取得,持证上岗。(A) A:相应资格证书B:单位同意C:技师证D:高级技工证 7、工程货运车辆运送人员。(C) A:可以B:采取安全措施后可以C严禁 8、双车道施工便道宽度不宜小于m。单车道施工便道宽度不宜小于m,并宜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视野良好地段,间距不宜大于300m。设置错车道路段的施工便道有效长度宜不小于20m,宽度宜不小于m。(A) A:6.5、4.5、6.5B:6、4.5、6C:5、4.5、5 9、施工用电设备数量在台及以上,或用电设备容量在kW及以上时,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A) A:5、50B:5、100C:10、50D:10、100 10、施工现场开挖沟槽边缘与埋设电缆沟槽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m。(A) A:0.5B:1.0C:1.5D:2.0 11、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关箱与分配电箱的距离不得大于m,开关箱应靠近用电设备,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水平距离不宜大于m。(C) A:20、3B:20、5C:30、3D:30、5 12、模板堆放高度不宜超过m。(C) A:1.0B:1.5C:2.0D:2.5 13、支架支撑使用前应预压,预压荷载应为支架需承受全部荷载的倍。(B) A:1.00-1.05B:1.05-1.10C:1.10-1.15D:1.15-1.20 14、水泥隔离垫板的刚度及稳定性应满足要求。袋装水泥应交错整齐码放,高度不得超过袋,且不得靠墙。砂石料堆放不得超过规定高度。(B)

道路水泥混凝土

道路水泥混凝土 一、前言 混凝土--- 英文:Con crete ;简写:砼 ; 水泥混凝土是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 一。随着现代高等级公路的发展,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凝土一样,成为 高等级路面的主要建筑材料[1]。在现代公路桥梁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 抗压、抗弯、抗磨损、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在各级路面上广泛应用。水 泥混凝土包括很多类型,如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与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等。目前,我国应用最大广泛的是就地浇筑的普通混凝土路面,简称水泥混凝土路面[2]。组成路面混凝土的基本材料,主要是水泥、水、砂子和石子。一般砂石的总含量占其总质量的80%M上,主要起骨化作用。水泥加 水后形成水泥浆,包裹在沙粒表面并填充砂粒间的空隙形成水泥砂浆,水泥又包裹在石子并填充石子的空隙而形成混凝土。水泥浆在硬化期间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硬化后将集料胶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坚硬的整体一混凝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代意义上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欧洲是从1824年10月21日英国工匠Leads 和J ? Aspdin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发明专利后,开始发展起来的。20世纪年代发展起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24cm (包括上层5cm的磨耗层)。这一时期,经过多年德尔试验观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经验性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迅速的发展建立起来[3]。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建造技术都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总结,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技术上日勤完善。经济上显出一定的优势,并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特别是在高等级中交通的道路上,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了较快的发展。例如,美国在全国公路网的建设和完善中,对于交通繁忙、汽车载重量较大或增大的道路,更多的选自建造水泥混凝土路面。国际上各国在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密切集合本国实际和资源约束条件,起直接影响因素是本国水泥和沥青资源供给和价格情况,美国是典型的黑白两种路面几乎均等” “黑白并举”的国家。其原因除了能源的考虑外,其经济对比分析是建立在建设、维修,养护全部建设和运营的总费用最省的价值工程基础上,强调在路面使用年限内,每平方每年的价格最节省、投资效益最高。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路面网基本建成,目前最大工作是道路养护工作[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施工前的准备 3.1 施工准备 3.2 施工测量 3.3 施工前的复查和试验 3.4 场地清理 3.5 试验路段。 4 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 4.1 基本要求 4.2 路基施工排水 4.3 路基施工取土和弃土 4.4 土方机械化施工 5 填方路堤的施工 5.1 一般规定 5.2 土方路堤的填筑 5.3 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筑 5.4 填石路堤 5.5 土石路堤 5.6 高填方路堤 6 挖方路堑的施工 6.1 一般规定 6.2 土方路堑的开挖 6.3 石方的开挖 6.4 深挖路堑的施工 7 路基压实 7.1 一般规定 7.2 填方地段基底的压实 7.3 压实机械的要求与选择 7.4 填方路堤的压实 7.5 路堑路基的压实 7.6 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填土的压实 7.7 填石路堤的压实 7.8 土石路堤的压实 7.9 高填方路堤的压实 8 路基排水 8.1 一般规定 8.2 地面水的排除 8.3 地下水的排除 8.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排水 9 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 9.1 水稻田地区路基施工 9.2 河、塘、湖、海地区路基施工 9.3 软土、沼泽地区路基施工

9.4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 9.5 风沙地区路基施工 9.6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9.7 多雨潮湿地区路基施工 9.8 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路基施工 9.9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 9.10 岩溶地区路基施工 9.11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 9.12 崩坍岩堆地段路基施工 9.13 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 10 季节性路基施工 10.1 路基的冬季施工 10.2 路基的雨季施工 11 路基防护与加固 11.1 一般规定 11.2 坡面防护 11.3 路基冲刷防护 11.4 其他加固工程 12 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 12.1 公路绿化工程 12.2 空气污染的防治 12.3 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 13 路基整修、检查验收及维修 13.1 路基整修 13.2 检查及验收 13.3 路基维修 13.4 质量标准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新条文应用要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条文应用要点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已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设计人员全面把握新标准及其变化,技术质量部组织召开了新标准应用研讨会,现将2014版标准中新条文应用要点总结如下: 1、公路建设中对环境保护新增“保护优先”原则()。 2、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做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 3、为节约工程建设资源,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 4、明确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可采用分幅分期修建()。 5、公路改扩建的时机应根据实际服务水平论证确定;沙漠、戈壁、草原等小交通量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速度不宜大于80Km/h ()。 6、在非机动车、行人密集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7、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评价()。 8、公路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加大(),相应圆曲线加宽值等应进行调整。 9、公路限制速度作为公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10、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定位和项目区域建设条件确定,不再指定推荐值();为满足大型货车临时停靠要求,硬路肩宽度有所变化();取消对路基总宽度的指标规定(),只规定公路路基断面中各部分宽度,以便因地制宜选用横断面布置形式和宽度。 11、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交通安全评价论证设置避险车道()。 12、为加强安全性,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等各类出、入口应满足识别视距要求(),设计中需进行视距验算。 13、取消原标准中最小坡长限制及关于长、陡纵坡中间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新标准);要求对于连续长、陡纵坡路段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14、明确提出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对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进行论证(),以充分利用资源。 15、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加强路基、路面拼接设计()。 16、城市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市防洪标准,考虑救灾通道、排洪、泄洪需求综合确定()。 17、对特重与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条件,提高了路基下路床和路堤部分等位置的路基压实度标准(),以适应重载交通不断发展的变化趋势。 18、重载交通条件下可灵活选择路面设计轴载标准,采用分向、分道方式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公路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大全)

十天高速公路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 2、 〈安全生产法》 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4、 〈十天咼速公路安全施工要点 》 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6、 项目部机械设备、技术力量、 施工能力等具体情况 二、组织机构 成立 底基层试验路施工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作为阶段性的临时机 构,是 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徐建新 成员:上官同军、赵争喜、彭斌、郑进科、孙朝阳、孟小航、巨乃仓、冯志 国。 设立抢险车一台(陕 KP8236)。 主要职责 合同段: 第页共页 1、十天高速公路 HL-M03合同段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及地方信息

安装在室外,禁止一切火源,以防火灾爆炸 3、施工区域的电力设施,安装要符合规定,标识标志警示齐全明显,严禁私拉乱接线路,线路严禁搭铁、接地、短漏,防止人员触电和引起火灾。 4、搅拌机运行中,不得使用工具伸入拌筒内掏挖或清理。需要清理时必须停机。如需人员进入搅拌筒内工作时,筒外要有人监护。 5、运转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报告站长,并及时排除故障。停机前应首先停止进料,等卸完料后,才可提前停机。再次启动时,不得带负荷启动。 6、拌合站施工人员、装载机驾驶员严禁酒后上岗上岗要持证上岗,无上 岗证人员严禁上岗。 7、拌合站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及穿反光工作服。拌和机运转中严禁人 员靠近各种运转机构,输送皮带严禁站人。 8、一台装载机必须配两名驾驶员,防止疲劳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 关安全规章制度,并做好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9、装载机在开机之前,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方向、刹车、灯光 等)。在作业过程中,铲斗内和机械上严禁载人,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作业完成在下班时做好机械的保养,停在平稳的地方防止车辆滑动。 10、拌合站施工人员严禁来回走动,在作业过程中注意来往车辆。 运输车、洒水车及生活用车注意事项 1、运输车辆驾驶员要求要有国家有关机关认可的行驶驾驶证书,方能驾驶 车辆。每天发车前认真检查汽车车况(如发动机、车灯、刹车、方向等),防止火灾发生运输车辆里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器。

CJJ 36-201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maintenance for urban road CJJ 36-2016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相关要求,包括:预防性养护的概念,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择,病害预处置的要求,预防性养护措施及相关规定,以及预防性养护工程检查与验收的标准;2.增加了技术档案管理,包括技术档案管理的一般规定,道路检查及养护工程资料的相关要求以及档案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规范:众智建筑资源 1 总则 1.0.1 为保持城镇道路设施的功能,保证其完好和安全运行,提高服务水平,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养护工作,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城镇道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及附属设施)的养护。 1.0.3 城镇道路中的桥梁养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的规定。 1.0.4 城镇道路的养护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路面状况指数 pavement condition index(PCI) 表征路面完好程度的指标。 2.1.2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riding quality index(RQI) 表征路面行驶舒适度的指标。 2.1.3 路面综合评价指数 pavement quality index(PQI) 表征路面完好与行驶舒适程度的综合指标。 2.1.4 人行道状况指数 footpath condition index(FCI) 表征人行道完好程度的指标。 2.1.5 预防性养护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在道路结构强度足够、仅表面功能衰减的情况下,为恢复路面表面的服务功能而采取的养护措施。 2.1.6 矫正性养护 corrective maintenance 在道路设施出现明确病害或已部分丧失服务功能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功能性或结构性恢复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