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03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03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03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A版)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宁夏石化炼油项目经理部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1日实施时间2010年03月01日

前言

本管理规定是根据《项目质量计划》(A版)的要求编写的,是《项目质量计划》的支持性文件。

本规定由项目QA/QC部提出。

本规定由QA/QC部起草并负责管理。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高安翔

审核人:王家君

批准人:陈佩建

目录

1.适用范围 (4)

2.目的 (4)

3.定义 (4)

4.职责 (4)

5.工作程序及要求 (6)

6.管理流程 (14)

7.相关资料 (14)

8.附则 (15)

9.附表 (15)

1.适用范围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宁夏石化5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建设阶段的无损检测管理。

2.目的

明确本项目对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规范无损检测的实施,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公正,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定义

3.1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指工程项目的承包商其施焊工序质量合格与否由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无损检测,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无损检测报告,确定承包商的施焊工序质量是否合格。在本项目特指由总承包项目部委托,并通过业主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无损检测单位。

3.2 公称厚度T: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3 小径管:外直径D0小于或等于 100 mm的管子。

4.职责

4.1 QA/QC部:

4.1.1 负责制定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

4.1.2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绩效考核;

4.1.3 负责对无损检测单位的企业资质和人员资质进行准入审查;

4.1.4 负责向项目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发出工作指令。

4.2 施工部:

4.2.1 负责组织无损检测施工方案的审查;

4.2.2 负责无损检测设备的进场审查;

4.2.3 负责敦促施工分包商为无损检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2.4 负责协调全项目范围内施工与无损检测的交叉作业。

4.3 HSE部:

4.3.1 负责无损检测工作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包括监督无损检测单位对放射源的安全管理,以及放射作业前必须的报告、通知和隔离等安全措施;

4.3.2 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人员的入场安全教育。

4.4 施工分包商:

4.4.1 合理安排及协调分包范围内的无损检测作业,为无损检测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4.4.2 负责对无损检测任务的委托,配合QA/QC部无损检测工程师(或焊接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指定局部无损检测部位;4.4.3 协助监督无损检测单位对放射源的安全管理,以及进行放射作业前必须的报告、通知和隔离等安全措施。

4.5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

4.5.1 在无损检测专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协助QA/QC部无损检测工程师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和争议问题的仲裁;

4.5.2 根据QA/QC部无损检测工程师的具体工作指令,以抽样检测、复位检测、射线底片复评等方式对无损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实施检查;

4.5.3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向QA/QC部无损检测工程师汇报。

4.6 无损检测单位:

4.6.1 建立满足项目要求的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制度、规程,编制无损检测施工方案和相应工艺;

4.6.2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无损检测人员和设备,尽量保证检测与施工进度同步,质量、工期、服务并举;

4.6.3 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及时向相关各方反馈检测结果和出具检测报告,并确保其准确性;

4.6.4 积极配合总承包项目部、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无损检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4.6.5 根据项目HSE要求,妥善保管放射源,严格履行放射作业管理的相应手续;

4.6.6 按项目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交无损检测统计报表。

5.工作程序及要求

5.1 项目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5.2 对无损检测单位的管理要求

5.2.1 无损检测单位应在行业内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有相应工作的业绩和经验,资质和能力强,以保证其权威性和公正性。

5.2.2无损检测单位由总承包项目部选择和委托,并报业主单位审批。

5.2.3 无损检测单位的企业资质要求:

(1)必须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2)必须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获准从事RT、UT、MT、PT四个项目的特种设备检测工作;

(3)必须持有省市环保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或省市卫生部门颁发的《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4)必须持有国家或省有关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或《实验室认可证书》。

5.2.4 无损检测单位不得承接超过自身检测资质和能力的工程;不得对所承担工程进行再次转包。

5.2.5 无损检测单位必须在过去三年中,无重大质量责任事故记录;为更快、更好地适应本项目建设,有参与国家大型炼厂建设经验的无损检测单位应优先选用。

5.2.6 为使无损检测工作在受控的状态下实施,无损检测单位必须建立适应本项目管理要求的无损检测质量保证体系。无损检测质保体系可参照以下流程框架制定:

5.3 无损检测人员的管理要求

5.3.1 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无损检测操作人应持有Ⅰ级及以上资格证件,报告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应持有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件,并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

5.3.2 从事射线检测操作的人员必须持有省市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

5.3.3 无损检测单位应将进厂无损检测人员按照《炼油化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收手册》SY01-012表格样式填写无损检测人员登记表,向总承包项目部和监理单位报验。

5.3.4 进入施工现场的无损检测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其资质证件的复印件,并随时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岗位检查。

5.3.5 对不能恪守职业操守、弄虚作假的无损检测人员,一经发现

立即清退出厂,并追究其所属无损检测单位的管理责任。

5.4 无损检测设备的管理要求

5.4.1 无损检测设备必须安全可靠,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处于检验有效周期内,能满足工程无损检测的需要,并应按照设备进厂和标准计量器具管理方面的相应规定进行报验。

5.4.2 无损检测单位必须设置专人对放射源进行妥善管理,其运输和储存必须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5.4.3 超声波探伤应使用具有记录缺陷波功能的探伤仪器。在实施探伤中如发现缺陷,应将仪器记录的缺陷波附在该探伤报告上。

5.5 无损检测工艺的管理要求

5.5.1 无损检测单位应在安装工程开工前10天上报针对所承担检测范围制定的《无损检测施工方案》和检测工艺,方案和工艺一般由Ⅱ级人员编制,Ⅲ级人员审核。

5.5.2 现场制作、组焊的设备、压力容器(如球罐、储罐、反应器、容器、塔、料仓等)和重要压力管道(如 SHA 类管道、高压厚壁管道、低温管道、各种炉管、100%拍片的管道)都必须按设计文件规定的施工规范编制专项检测工艺方案。

5.5.3 无损检测单位在编制检测工艺时,如设计文件没有明确指定使用标准,设备及管道的无损检测建议按照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执行,钢结构的无损检测建议按照GB/T 11345-19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或GB/T 3323-2005《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执行,射线透照等级不得低于AB 级。

5.5.4 无损检测必须在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方能进行检测。有特殊要求的(如球罐)应在焊接完成 36 小时后方能进行检测。

5.5.5 根据射线检测透照厚度的不同,在γ射线源的选用上,应严格遵照 JB/T4730-2005 的要求。

5.5.6 小径管焊缝采用双壁双影透照,每相隔 90°拍 2 张片子,橢圆开口间距应控制在 1 倍焊缝宽度左右,且当T/D0≤0.12 时,相隔 90°透照 2 次;T/D0>0.12 时相隔 120°或60°透照3 次;如因障碍限制不能实现双壁双影透照时,可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相隔 120°或60°透照3次。但双壁双影透照法和垂直透照法必须满足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的要求。

5.5.7 压力管道射线检测时,各种规格的透照次数,底片的有效长度和胶片的使用长度应严格按 JB/T 4730-2005 的要求执行,不允许一次透照两张及两张以上片子,但中心一次曝光时例外。

5.5.8 射线底片的标记布置按下图所示。加扩拍片在片号前加放“K”标识,一次返修后在片号后加放“R1”,二次返修后在片号后加放“R2”。

5.5.9 射线检测胶片类别的选用必须符合JB/T 4730-2005 的要求。

5.5.10 超声波检测时,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

5.6 无损检测的实施

5.6.1 施工分包商应于施工前将分包范围内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设备、管道和钢结构焊缝分别统计,编制无损检测工程量汇总表,表中应包含:单元名称、检件材质、规格、焊缝编号、焊缝长度、检测方法、合格级别、检测比例、执行标准等信息。

5.6.2 施工分包商应于焊接施工前,绘制管道单线图、设备排版图和钢结构节点图,排定焊缝编号,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予以修正、调整。

5.6.3 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由施工分包商质量管理人员通知总承包项目部QA/QC部无损检测工程师(或焊接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无损检测人员到现场,指定无损检测位置。

5.6.4 施工分包商质量管理人员应在指定待检测部位做好标记,并提交无损检测委托书,委托书一试四份,施工分包商、总承包项目部

QA/QC部、无损检测单位、监理单位各留一份。

5.6.5 无损检测单位应严格按照无损检测委托书实施无损检测,并及时完成,如无特殊情况,应于检测完成后24 h内,向相关部门(单位)反馈检测结果;如遇特殊情况影响,造成不能及时完成无损检测工作,应向相关部门(单位)说明原因及剩余数量。

5.6.6 施工分包商对无损检测超标缺陷处及时组织返修,无损检测单位按相应设计规定实施复检和扩探。

5.6.7 无损检测单位对重要结构部位实施UT、MT、PT无损检测时,应由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旁站监督。

5.6.8 无损检测单位在压力容器和重要压力管道的射线检测完成后,总承包项目部QA/QC部或会同监理、业主无损检测工程师定期或不定期对其射线底片、原始评片记录和无损检测结果通知单进行复评,或委托由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复评,复评比率为检测总量10%~30%。复评内容包括:

(1)底片拍摄是否按规定执行;

(2)底片质量是否达到JB/T 4730-2005标准要求;

(3)缺陷评定是否准确,有无漏评、错评;

(4)焊缝的探伤比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漏检;

(5)焊缝超标缺陷返修后,是否进行了复检和扩探,底片上有无返修、扩探标记,扩探比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5.6.9 无损检测单位应确保射线底片评片准确率在99%以上,如检查发现评片准确率未能达到99%,总承包项目部QA/QC部将根据具体情况处以相应的质量罚款。

无损检测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一条经理安全职责 1.经理是本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2.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确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并组织贯彻和实施。 3、负责建立健全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负责建立QHSE管理体系并定期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 4.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重视专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听取安全工作汇报,决定安全工作的重要奖惩。 5.签发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主持并批准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计划,切实保证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6.负责检查并考核同级副职和所属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7.组织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落实事故管理“四不放过”原则,坚持发生重大事故到上级公司汇报和重大事故行政追究制度。 8.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9.按照上述安全职责,制订年度总经理安全工作计划,并逐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第二条副经理安全职责 1.副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的主管领导,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 2.负责领导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不符合、事故、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和控制,主管本公司的事故调查处理和向上级报告。 3.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坚持“三同时”和“五同时”原则。 4.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重大隐患的整改。检查管辖部门安全职责履行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5.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安全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6.组织制(修)订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并认真组织实施。 7.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总结推广安全工作先进经验,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8.按照上述安全职责,制订年度副经理安全生产工作计划,逐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第三条工会主席安全职责 1.贯彻国家及全国总工会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并监督执行。负责对保证员工享有的安全生产合法权益进行监督。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工会系统的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负责对职工安全生产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进行监督,做好女工劳动保护工作,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列入职工会议的议案,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 4.协助安全部门搞好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参加安全和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制订,参与企业QHSE文化建设工作,并起监督作用。 5.组织员工开展遵章守纪和预防事故的群众性活动,支持总经理关于安全工作的奖惩,协助做好员工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6.按照上述安全职责,制订年度工会主席安全工作计划,并逐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第四条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职责 技术负责人对企业生产中的安全技术工作全面负责,质量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技术问题负责。其职责: 1.负责安全技术管理,采用先进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装备和本质安全型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组织研究落实重大隐患整改方案; 2.审查单位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组织制定、审批施工技术方案;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中江石化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项目管理手册无损检测管理规定一、目的 为明确中江石化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项目对无损检测的要求,明确各项目部、无损检测服务商、在无损检测工作中的质量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中江石化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项目建设的所有无损检测工作。三、引用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3]373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质检锅[1999]154号 《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国质检锅[2002]83号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国质检锅[2003]248号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国质检锅[2003]249号 《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劳部发[1993]370号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GB5616-85《常用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GB7734《复合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 GB11170《不锈钢的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50184-9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5-9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221《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GB50252-94《工业安装工程质量评定统一标准》 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现场设备、工艺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23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3323-2005《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17394-98《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16544-1996 ST/T4055-93《球形储罐r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方法》 SH3501-2002《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03-200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 SH3514-2001《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H3531-2000《不锈钢、铝制料仓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33-2003《石油化工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5 Ver.2.0 2009/03

9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9.1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9.1.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包括RT、UT、MT、PT)人员的资格,无损检测的工作程序,无损检测设备条件和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的无损检测工作 9.1.2职责 无损检测工作由质管部归口管理,其工作质量实行无损检测责任人负责制 9.1.3损检测人员资格 9.1.3.1从事无损检测(包括RT、UT、MT、PT)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参加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机构组织的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才能担任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9.1.3.2无损检测报告的签发资格 9.1.3.2.1无损检测报告必须两级签字方可发出。 9.1.3.2.2射线检测应有Ⅱ级射线检测资格人员初评并记录检测结果,无损检测责任人复评并签发射线检测报告。 9.1.3.2.3超声波、磁粉、渗透检测,应由各专业Ⅰ级以上(含Ⅰ级)资格人员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各专业Ⅱ级资格人员复查确认并签发检测报告。 9.1.3无损检测责任人应由同时取得RT、UTⅡ级,并有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9.1.4无损检测工艺 9.1.4.1无损检测通用工艺由各相应专业的Ⅱ级人员编制(包括修订),经无损检测责任人校核,质保工程师审核后颁布执行。 9.1.4.2射线检测专用工艺由射线检测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责任人审核后实施。9.1.5无损检测工作程序 9.1.5.1无损检测的委托 9.1.5.1.1原材料和焊接工艺评定试板的检测,探伤室分别根据检验员和焊接工艺员开出的“无损检测委托单”安排无损检测工作;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根据检验员开出的“无损检测委托单”安排工作。

无损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保证无损检测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避免发生辐射伤害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分(子)公司、项目部的无损检测作业场所。3职责 3.1公司质量安全部对本规定实施监督。 3.2科视无损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检测公司)负责执行本制 度。 3.3各分(子)公司、项目部安全科负责监督本制度在施工现场作业 时的执行。 4工作程序 4.1现场从事X射线或γ射线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省、市防疫部门核 准签发的放射线工作人员上岗操作证。 4.2放射线作业区应用专门的放射线警戒标志予以隔离,警戒区外应 有专人进行巡视,以防无关人员误入警戒区,夜间工作应有灯光警戒标志。 4.3警戒区范围应使用X射线或γ射线巡测仪进行划定,警戒区外的 射线剂量当量应小于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规定的公众中个人允许受到的年剂量当量(0.5rem) 4.4巡测仪必需每年由法定计量部门进行周期检定以确保计量的准 确性。 4.5X射线机操作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以防电击。 4.6现场作业的放射线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射线防护服并佩带个人剂 量笔。 4.7剂量笔必须由省卫生防疫部门核定起始数据,并按人名对号发

放,个人剂量笔必须本人佩带不得串用。 4.8个人剂量笔必须每年由卫生防疫部门核准一次,并建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 4.9新购置的γ源由供方保运到使用地点,并办理交接手续,检测公司中途改变使用地点时,应指派专人、专车运输,并配置报警、防护措施,并有交接手续。 4.10现场γ源的存放当有专人看守,并有报警防盗措施,禁止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和住宅区内停车。 4.11废弃γ源应由检测公司及时通知供方回收,在没有存放标准源库的前提下,不得擅自、随意保存。 4.12现场操作时,出源前,必须确保区域内无其他人员存在,并有醒目的警示标志。另外必须对驱动系统试摇三次,确定无问题方可出源。 4.13出源和收源的全过程必须在巡视仪的监测下进行,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和出源,收源到位。 4.14射线工作人员每年在省市卫生部门认可的医院进行定期专项体检,体检病历存入个人健康档案。 4.15放射线工作人员的保健,休假待遇按卫生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4.16无损检测高空作业时,遵守公司制定的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4.17无损检测现场施工用电,应遵守公司制定的施工用电安全管理规定。 4.18渗透作业场所及其周围严禁明火,并应通风良好。 4.19在容器内进行渗透探伤时,为防止中毒,应戴防护面具或进行强制通风,在容器外应设专人监护,渗透探伤作业不得与易产生火花的作业同时进行。 4.20无损检测工程如由检测公司对外分包时,分包单位必须遵守本规定,分包合同中应写明安全管理有关事顶。检测公司应监督执行。 4.21在使用γ源进行检测时应由检测公司现场技术人员提出应急事故处置方案,确保事故出现时有效的排除。 4.22发生放射线事故后,必须由检测公司对事故的原因,危险程度,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无损检测管理程序

1.适用范围 本管理程序适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检修的无损检测管理。 2.目的 明确本项目对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规范无损检测的实施,并确保其结果的真实、公正。 3.定义 3.1 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由总承包项目部直接委托,并通过业主单位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为按总承包项目部指令对各施工承包商委托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3.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各施工承包商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委托,并通过项目认可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承担委托方承包范围内内的无损检测工作。 4.职责 4.1 公司项目部: 4.1.1 负责制定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 4.1.2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4.1.3 负责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绩效考核; 4.1.4 负责向项目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发出工作指令; 4.1.5 负责受理各施工承包商对无损检测单位和人员的投诉,组织仲裁无损检测的技术性争议。 4.1.6 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准入审查; 4.1.7 负责无损检测人员资质的审查;

4.1.8 负责敦促施工承包商为无损检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1.9 负责协调全项目范围内施工与无损检测的交叉作业。4.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 4.2.1 建立满足项目要求的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制度、规程,编制无损检测施工方案和相应工艺; 4.2.2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无损检测人员和设备,尽量保证检测与施工进度同步,质量、工期、服务并举; 4.2.3 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和出具检测报告,并确保其准确性; 4.2.4 积极配合总承包项目部、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无损检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4.2.5 根据项目HSE要求,妥善保管放射源,严格履行放射作业管理的相应手续; 4.2.6 按项目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交无损检测统计报表。 5.工作程序及要求 5.1 项目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X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

X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在制度 前言 为加强对X射线探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制定本规制度。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使用、防护等要求。 2.定义 2.1 X射线现场探伤 在室外、生产车间或修船现场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现场探伤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2.2 探伤室 放置X射线装置和被检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并具有一定屏蔽射线作用的照射室。 3. 放射防护管理要求 3.1 使用X射线装置的企业必须先取得“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或“射线装置 工作许可证”,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射线装置工作操作证”方可上岗。 3.2 必须加强对现场探伤作业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操作人员应携带个人计 量仪或射线报警器。 3.3 加强个体防护和对放射源的屏蔽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应采购国家定点的专 业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3.4 X射线探伤工作前,应指定操作负责人,工作中必须集中思想,严守职责, 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有准直器的探伤仪探伤时不得去掉准直器,严禁手持球管探伤。 3.5 工作前,应认真检查设备防护设施性能,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设备的接 地和接零必须可靠,发生器压力表应符合标准值,低于0.34MPa时禁止使用。 3.6 X射线探伤机不应使用与焊接机及其他动力设备相同电源的电路。特别是 在使用焊机时,不应使用X射线装置。 3.7 X射线装置接地时应单独直接与地面连接,不应连接在建筑物钢筋钢结构

物或焊接机的共同接地端上。 3.8 X射线探伤机应以间歇方式工作,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为1:1,发生器和 焊接等钢材之间一定要绝缘,控制器不得在受潮状态下使用。 3.9 X射线发生前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应确认冷却风扇(控制器和X射线发 生器)是否在运转。 3.10 X射线探伤照相作业尽量在作业人员较少的夜间进行,并实施作业许可制 度,作业前必须进行申请和审批,审批程序见《作业许可制度》。 3.11 X射线装置使用前,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落实现场安全防范措施,现 场由作业部门负责拉好警戒绳、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并派人监护。 3.12 当操作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设备控制器上安全锁钥匙转到OFF的位置上, 然后取下,以避免非专业人员进行误操作射线伤人。 3.13 对正在使用中的便携式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每年监测1次;对固定式工 业X射线探伤装置至少每2~3年监测1次,由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测。 3.14 工业X射线探伤室应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 3.15 移动式X射线探伤机应用专门的贮存室,并有专人保管。工作人员应及 时做好X射线探伤机运行、维修和交接班记录。 3.16 X射线装置存储期间(包括长期停用期间)必须每月训机一次,训机电 压达到额定KV的70%即可。 4. 射线探伤作业场所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4.1 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 4.1.1 专用探伤室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的放射安全,探伤室必须与操作室 分开。 4.1.2 探伤室屏蔽设计应充分考虑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和范围、装置的工作负 荷及室外情况,确保室外人员年有效剂量小于其相应的限值。 4.1.3 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与同侧墙的防护性能相同,并安装门-机联锁安全 装置和照射信号指示器,必须在门关闭后X射线装置才能进行透照检查。 4.1.4 探伤室的窗口必须避开有用线束的照射方向,并应具有同侧墙的屏蔽防 护性能。 4.2 X射线现场探伤作业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一、总 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电磁(ET)、声发射(AE)、热像/红外(TIR)。 第三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第四条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按本规则进行考核,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 第五条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质量应当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考核机构 第六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分别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并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具体实施。考核的具体工作由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组织进行。 考委会分为全国考委会和省级考委会。考委会为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

第七条全国考委会受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由有关部门及大企业集团公司的代表和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及管理工作; (二)负责港、澳、台地区及境外人员申报各级别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 (三)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 (四)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专用试件、底片及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技术条件或标准; (五)主持、协调和参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修订及评审工作; (六)开展与国内外无损检测人员考核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七)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及技术交流活动; (八)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证的制作、寄发工作; (九)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省级考委会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领导,聘请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Ⅰ、Ⅱ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与管理工作; (二)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技术及学术交流活动; (三)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考委会建设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具备相应的考核条件,制订并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和管理制度,经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合格后,方可在批准范围内开展考核工作。 第十条各级考委会中担任考评工作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9619012.html, 免费下载

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doc

06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1 文件编号:NPIC-YR-ZD-06 版本:A 页数:共4 页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04-08发布2006-05-10实施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文件编号:NPIC-YR-ZD-06 版本:A 本页版次:0 页码:2/4 1 目的 对无损检测记录进行控制,为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提供相应证据,确保产品

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压力容器制造中无损检测质量记录的控制。 3 职责 3.1质保科负责无损检测报告档案的归口管理。 3.2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无损检测系统中相关记录的收集、整理。 4 工作程序 4.1 无损检测记录的分类 4.1.1射线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布片图”、“焊接射线检测工艺卡”、底片、“射线探伤质量评定记录”、“射线探伤质量通知单”、“焊缝射线探伤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和“射线探伤报告”。 4.1.2超声波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焊缝超声检测工艺卡”、“超声波探伤报告”和超声波自动记录资料。 4.1.3磁粉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磁粉检测工艺卡”、照片和“磁粉探伤报告”。 4.1.4渗透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渗透检测工艺卡”、照片和“渗透探伤报告”。 4.2 记录的填写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规定

X射线探伤安全管理规 定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X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在制度前言 为加强对X射线探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制定本规制度。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使用、防护等要求。 2.定义 X射线现场探伤 在室外、生产车间或修船现场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现场探伤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探伤室 放置X射线装置和被检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并具有一定屏蔽射线作用的照射室。 3. 放射防护管理要求 使用X射线装置的企业必须先取得“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或“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射线装置工作操作证”方可上岗。 必须加强对现场探伤作业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操作人员应携带个人计量仪或射线报警器。 加强个体防护和对放射源的屏蔽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应采购国家定点的专业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X射线探伤工作前,应指定操作负责人,工作中必须集中思想,严守职责,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有准直器的探伤仪探伤时不得去掉准直器,严禁手持球管探伤。 工作前,应认真检查设备防护设施性能,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设备的接地和接零必须可靠,发生器压力表应符合标准值,低于时禁止使用。 X射线探伤机不应使用与焊接机及其他动力设备相同电源的电路。特别是在使用焊机时,不应使用X射线装置。 X射线装置接地时应单独直接与地面连接,不应连接在建筑物钢筋钢结构物或焊接机的共同接地端上。 X射线探伤机应以间歇方式工作,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为1:1,发生器和焊接等钢材之间一定要绝缘,控制器不得在受潮状态下使用。 X射线发生前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应确认冷却风扇(控制器和X射线发生器)是否在运转。 X射线探伤照相作业尽量在作业人员较少的夜间进行,并实施作业许可制度,作业前必须进行申请和审批,审批程序见《作业许可制度》。 X射线装置使用前,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落实现场安全防范措施,现场由作业部门负责拉好警戒绳、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并派人监护。 当操作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设备控制器上安全锁钥匙转到OFF的位置上,然后取下,以避免非专业人员进行误操作射线伤人。 对正在使用中的便携式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每年监测1次;对固定式工业X 射线探伤装置至少每2~3年监测1次,由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测。 工业X射线探伤室应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组织规定

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1.现场检测的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场检测环境符合控制的要求,保证 现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2.金属监督室负责人应督促和检查检测人员执行现场检测安全管理规定。 3.从事射线探伤人员必须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领取 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操作。 4.检测人员应自觉遵守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熟悉现场检测环境的控制要求,优质安全 完成检测任务。 5.现场检测安全管理规定外出现场检测时,必须接受用户(委托方)有关部门的安全教育, 严格遵守顾客的有关安全规定。 6.进入检测现场时,应穿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戴好安全帽,蹬上脚手架作业时,应首 先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稳定,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进行射线探伤时还必须佩戴好辐射防护用具,仪器设备应有可靠的防滑落措施。 7.严禁携带火种、易燃易爆、易腐蚀及有毒的物品进入检测现场,严禁在检测现场抽烟和 进行检测前饮酒。 8.严禁穿戴有铁钉的皮鞋和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施工油气区和接触易燃易爆装置。 9.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检测设备、衣物、工具和检测表面等。 10.严禁在检测现场敲打、挪用、开启、损坏生产设备、消防设施及检测设备,严禁使用工 程设备或装置做为检测装置。 11.未办理安全作业相关手续不得进容器、罐、油舱、反映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 害和缺氧场地作业。 12.未办理电气作业相关手续,不得进行电气、动火施工。 13.检测人员进入容器检测前,必须首先检查容器内介质是否经过清洗和置换;是否与其他 装置隔绝;盛装有毒或易燃易爆介质的船舱、容器经过清洗和置换后,应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确保人员进入容器后不发生缺氧和中毒现象。 14.容器内照明应采取36V低压灯具。 15.现场进行射线检测,必须用剂量仪测定工作场所的射线照射量。在安全区范围设置安全 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的标志。夜间应设置红灯,在安全区外应有专人进行警戒。在非检测人员易于到达安全线的通道上应设置警告牌以免在开机时误入造成伤害。

无损探伤和检测实施管理制度

无损探伤和检测实施管理制度 BFJT-C-GCGL-011-2010 1总则 1.1目的 为确保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工程建设中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进厂、安装,保证无损探伤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在建及施工项目部,涵盖了所有承包商,包括分包商、第三方公司成员在无损探伤和检测实施的管理。 1.3职责 1.3.1基建实业部-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工程管理处) 1.3.1.1工程管理处是无损检测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监督执行。 1.3.1.2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单位总体工作状况的监督考核,并对考核中出现问 题的单位视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罚。 1.3.1.3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工作的竣工验收。 1.3.1.4负责受理项目部,各相关部门、各承包商对无损检测单位和人员的投诉, 组织仲裁无损检测的技术性争议。 1.3.2监理单位 1.3. 2.1监理单位:指通过招标进入项目的监理单位所设立的组织,负责对检测 单位的无损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其中包括检测部位的指定以及X光片的 复审等。 1.3. 2.2负责对所监理工程中的无损检测工作进行管理监督。 1.3. 2.3负责审查和批准检测单位的《无损检测工艺方案》以及特殊位置、重要 设备的检测工艺。 1.3. 2.4参加并监督对无损检测部位、抽检比例的确定。 1.3. 2.5负责对检测的射线底片及时进行复审,对无损检测工作中检查出的不符 合项发出监理指令进行跟踪。 1.3.3检测单位

1.3.3.1按合同内容组织好无损检测工作,按合同承诺的检测人员、设备必须到 位。 1.3.3.2贯彻执行项目、行业、国家的相关要求、规定,标准及法律。 1.3.3.3负责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无损检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1.3.3.4按要求如实地向监理机构、设备管理处提交无损检测日报、周报和月报。2管理内容 2.1检测单位的资质和人员资格审定 2.1.1检测单位:在项目特指各承包商按照项目要求委托的无损检测单位。 2.1.2第三方检测单位:在项目中特指甲方项目部直接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 的检测单位,用于检测检查、监督和评估各承包商装置安装的焊接工作的质 量和原材料抽检。 2.1.3检测单位、第三方检测单位应使用本单位的检测人员,如要外借检测人员, 需经工程管理处审查确认后才能外借检测人员,并在工程管理处认可的范围 内从事相应的检测工作,同时检测单位、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外借人员的检测 工作质量负责。 2.1.4射线探伤单位必须具有国家卫生部门、公安部门颁发的《射线装置工作许可 证》、《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文件证明。 2.1.5射线探伤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防疫部门发的《射线工作人员证》证件。 2.1.6从事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设备国家技监局颁发的并与其从事检测项目、 级别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2.1.7检测单位、第三方检测单位必须将有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和人员的资格证书 原件交工程管理处、监理单位审定。 2.1.8进入现场施工的检测人员必须配带上岗证、随时接受基建实业部人员或监理 人员的岗位检查。 例如:热电联产项目无损检测按下列管理模拟执行:

焊接工艺评定管理管理制度

焊接工艺评定管理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 本制度对焊接工艺评定的程序和要求做出了规定,以确保压力管道元件的焊接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压力管道元件的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评定。 3 焊接工艺评定的原则 3.1压力管道元件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如下: 压力管道元件产品施焊前,管道元件焊缝、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管道元件母材表面堆焊与补焊,以及上述焊缝的返修焊缝都应当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或者具有经过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规程(WPS)支持。 3.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施焊前也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1)、首次焊接的新钢种; (2)、改变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

(3)、改变焊接方法; (4)、焊接工艺参数的改变超出原定范围; (5)、改变热处理种类。 3.3 压力管道元件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则、评定程序、试件的制备和试样的加工、试验方法及合格标准,应符合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焊接工艺评定在产品施焊前由本单位的焊工和焊接设备完成。 4 焊接工艺评定的程序和方法 4.1 焊接工艺人员在编制焊接工艺文件时,发现缺少焊接工艺评定时,应下达表HJ-05《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拟定表HJ-01《焊接工艺指导书》,(表HJ-01)经焊接热处理责任人审核后安排焊接试验室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工作。 4.2 焊接试验室根据表HJ-01《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要求准备焊接试件(件)和焊接材料,施焊试件,进行外观检验,并作好施焊及检验记录。 4.3焊后在焊接工艺员监督下由检验员检验,并由检验员填写表HJ-02《焊接试件施焊及外观检查记录》,外观检验合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 1. 目的 本章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无损检测工艺管理、无损检测设备、试剂的管理、无损检测实施的管理及无损检测报告资料的管理等控制环节的基本内容,明确了责任人员、职责范围和控制内容。 2. 适用范围 本章适用于本公司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全过程的管理。 3. 职责 3.1本要素由质管部归口管理,生产部、技术部予以配合。 3.2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实行无损检测责任人员负责制,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和内容 4.1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图见9-1。 4.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 4.2.1无损检测责任人员负责组织无损检测人员参加国家、省、市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行政部门组织的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试工作。 4.2.2无损检测资格证件管理 4.2.2.1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应建立已取得证件的无损检测人员持证台帐(包括单位、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证书号、获证项目及级别、有效期限)。 4.2.2.2无损检测人员的证件由管理部妥善保管,如有丢失必须及时书面报告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行政部门。 4.2.2.3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由具有RT和UTⅡ级或以上人员担任;取得各技术等级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在分配任务时应加以控制,无损检测责任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4.2.2.4未取得资格的人员,一般只做辅助工作,但可在Ⅱ级及Ⅱ级以上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测,由指导人员复验检测结果,并签字认可。 4.2.2.5无损检测责任人员有权制止无证上岗检测。 4.3无损检测工艺管理

4.3.1无损检测工艺应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和设计技术要求。 4.3.2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公司理论水平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Ⅱ级人员或Ⅲ级人员编制修订,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审核,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经总工程师审批后颁布执行。 4.3.3无损检测工艺卡由编制者向操作人进行技术交底,并在检测中经常进行工艺纪律的检查和考核。 4.3.4对违反无损检测工艺的检测人员,无损检测责任人员有权批评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4无损检测设备、试剂管理 4.4.1无损检测设备由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组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 4.4.2设备仪器发生故障,操作者应立即向设备员报告,经无损检测责任人员查明原因后,及时予以修复。因操作失误出现的设备事故要追究责任。 4.4.3新型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应由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组织操作者进行学习,熟悉性能、使用与保养后才准接机使用。 4.4.4机、仪、剂的校验均应按相关规定进行,由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组织,并做好校验记录。 4.4.4.1X射线主要校验曝光曲线和黑度计。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应校验一次。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或重新制作。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 4.4.4.2超声波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应在设备首次使用及每隔三个月至少测定一次。探头开始使用时,应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校准。检测前应对仪器—斜探头系统的前沿距离、K值、和主声束偏离以及仪器—直探头系统的始脉冲宽度、灵敏度余量、和分辩力进行测定,并调节或复核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 4.4.4.3磁粉检测用设备、仪表及材料应定期校验。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半年校验一次,在磁轭损伤修复后应重新校验。每天检测工作开始前,应对磁粉检测设备及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磁悬液的浓度、润湿性能进行检验。 4.4.4.4渗透探伤主要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检测前、检测过程或检测结束认为必要时应随时检验。 4.5无损检测实施的管理

探伤室自查报告

东营市利源金属建材有限公司 辐射安全现场自查报告 我单位是一家压力容器制造生产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我单位在厂内建设了一个探伤室,并与2013年7月11日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应省环保局相关要求,于2013年7月25日对本厂探伤室进行了一次辐射安全现场自查。 我单位探伤室配备了两台Ⅱ类射线装置,探伤室辐射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工作已经进行,并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 我单位探伤室综合管理制度齐全,包括《射线装置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辐射工作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与检查制度》、《探伤机安全保卫制度》、《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监测方案》,并根据要求做出了《辐射安全与防护状态年度评估报告》。 我单位制定了《辐射事件应急预案》和《辐射事故报告制度》,确保发生辐射事件时及时处理,及时上报。 我单位辐射工作人员管理严格,辐射工作人员共2人,均持证上岗;制定了《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和《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确保辐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辐射工作人员正确掌握个人剂量提供了保证;制定了《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注意提升辐射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为更好的完成探伤工作打下了基础。 探伤室外大门上设置了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当心电离辐射”字

样,大门上方设有警示红灯,在进行探伤活动时,警示红灯可发出红光并闪烁,射线探伤机本身警示标识明确。大门处设有门机连锁安全连锁装置,当门全部关闭射线探伤机才可以开启。 监护防护设备较齐全,辐射工作个人计量报警仪及个人计量仪配备齐全,屏蔽用铅衣、铅帽等防护服装齐全。 通过本次自查,我单位探伤室辐射安全管理严格,手续证件齐全,制度基本齐全,突发事件处理方案齐全,人员管理严格,可以确保我单位探伤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东营市利源金属建材有限公司 2013年7月25日

X射线探伤室及探伤机应用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申请

山东鲁一机械有限公司: 你公司《X射线探伤室及探伤机应用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申请》(鲁一字[2014]7号)及相关材料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山东鲁一机械有限公司位于临沂市经济开发区杭州路与华夏路交汇处东南方向,建有1座探伤室,使用1台XXH-3005周向型(300kV/5mA)X射线探伤机,属Ⅱ类射线装置。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0万元。2012年9月,我厅以鲁辐环表审〔2012〕110号文件批准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2年11月颁发了辐射安全许可证(鲁环辐证〔13100〕),准予使用Ⅱ类射线装置。 二、2014年1月,临沂市环境监测站编制了《山东鲁一机械有限公司X射线探伤室及探伤机应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临环监验(辐)字[2014]第002号),结论表明: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1.成立了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落实了辐射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公司法人代表为辐射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了辐射安全管理人员,确定了岗位职责。 2.制定了《射线装置安全操作规程》、《辐射环境监测方案》、《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制度》和《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建立了辐射安全管理档案。 3.公司共有5名辐射工作人员,均参加了初级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 4.探伤室四周墙壁厚度均为60cm钢筋混泥土结构,屋顶为40cm厚重晶石混凝土结构,探伤室迷道为60cm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件进出门和人员进出门为2cm铅当量。设置了门机联锁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 5.配备了1台DH6000型X-γ辐射巡检仪、1台FJ2000型个人剂量报警仪。 6.5名辐射工作人员均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并按季度进行了监测,建立了个人剂量档案。 (二)验收监测结果 非工作状态下和工作状态下,探伤室周围环境X-γ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均满足《工业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要求。

06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1.doc

06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1 文件编号:NPIC-YR-ZD-06 版本: A 页数:共4 页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04-08发布2006-05-10实施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文件编号:NPIC-YR-ZD-06 版本:A 本页版次:0 页码:2/4 1 目的

对无损检测记录进行控制,为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提供相应证据,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压力容器制造中无损检测质量记录的控制。 3 职责 3.1质保科负责无损检测报告档案的归口管理。 3.2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无损检测系统中相关记录的收集、整理。 4 工作程序 4.1 无损检测记录的分类 4.1.1射线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布片图”、“焊接射线检测工艺卡”、底片、“射线探伤质量评定记录”、“射线探伤质量通知单”、“焊缝射线探伤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和“射线探伤报告”。 4.1.2超声波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焊缝超声检测工艺卡”、“超声波探伤报告”和超声波自动记录资料。 4.1.3磁粉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磁粉检测工艺卡”、照片和“磁粉探伤报告”。

4.1.4渗透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渗透检测工艺卡”、照片和“渗透探伤报告”。 4.2 记录的填写 4.2.1无损检测记录必须采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填写时字体应规范、清晰。 4.2.2无损检测记录填写时需按照相应记录表格要求的内容逐项填写,不能填写的项目应用“/”表示。 4.2.3 无损检测记录原则上不允许修改,当需修改时,应由记录人更改,并在适当位置签 上姓名和日期。 4.2.4检测报告应由具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专业II级及以上资格人员出具,经审核签字后生效。 4.2.5检测报告应逐项填写,要求字迹清楚,表达明确,用数字表达的检测项目应填写实测数据,计量单位均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4.2.6检测报告应采用规定的格式,报告的格式须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其内容应完整。 4.2.7原始记录的填写应保证真实性,透照条件的记录必须是实际操作的数据,不得抄抄录工艺卡上规定的数据,射线探伤质量评定记录和检测报告如实正确填写,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应具有一致性。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1、总则 无损检测是压力容器关键检测项目之一。根据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关规定,为提高检测工作质量,确保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2、检测人员的资格、职责 压力容器的各项无损检测工作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划分和资格鉴定规则》的要求,由持有Ⅱ级以上资格证的人员担任;取得Ⅰ级资格的检测人员,一般仅做无损检测的辅助工作及射线检测评片以外的工作,若有Ⅱ级以上人员指导,也可进行设备操作,但检测结果须经指导人签字,并经Ⅱ、Ⅲ级检测人员审核签字,方可生效。各级人员的职责范围均按《锅炉压力容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划分和资格鉴定规则》的要求执行。 3、容器的无损检测 容器的无损检测包括钢板、焊接接头、锻件及要求无损检测的工件及零部件等的无损检测,具体规定如下: 3.1容器无损检测的检测范围; 3.1.1 X射线检测 适用于厚度4-4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材料制成的焊缝及钢管对接环焊缝的射线透照检测; 3.1.2 超声波检测(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 适用于板材厚度6-250mm的压力容器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超声波检测; 3.1.3 磁粉检测 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的机加工件、焊接接头、板材坡口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3.1.4 渗透检测 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及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3.1.5 容器壁厚及钢板厚度测定 测量厚度1-200mm的碳钢、不锈钢。 3.2 各种检测方法对受检工作的要求

3.2.1 对接接头的要求 容器的表面质量应符合《规程》第65条和GB150第7.3.的要求,若用射线无损检测时,焊接接头表面不允许有焊疤、飞溅、气孔、弧坑等;若用超声检测时,应清除探头移动区的飞溅、锈蚀、油污等,探头移动区的深坑应补焊,然后打磨平滑,露出金属光泽,保持良好的声学接触;若用磁粉无损检测或渗透无损检测,被检工件表面应清洁、干燥,没有油脂、沙、氧化皮、棉纤、涂层、焊剂和焊接飞溅物。 3.2.2 对钢板的要求 应清除被无损检测钢板表面影响无损检测的氧化皮、锈蚀及油污等。 3.3 容器无损检测方法检验程序的确定 3.3.1 钢板的无损检测 一般选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法 3.3.2 焊缝的检测 视图纸要求及技术要求,按《规程》选用正确的无损检测方法。 3.3.3 检验程序:分别按不同检测方法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3.4 容器检测申请制度 3.4.1 检测的申请 钢板、铆焊件一般由铆焊检验员及焊接试验室提出检测申请,无损检测人员即按申请的内容进行无损检测。 3.4.2 申请内容的规定 要按图纸工艺要求逐项填写好“无损检测申请单”。 3.4.3 无损检测结果的通知 一般以书面形式通知无损检测申请的单位和个人,并要有签收手续,以备查考。 3.5 焊缝无损检测部位标记,以编号形式标记或在出厂文件中用文字、简图表示。 3.5.1 X射线检测部位的标记 3.5.1.1底片编号:年月日号、定位标记、工件号、检测部位编号及返修次数。 3.5.1.2工件上检测部位标记以底片检测部位编号为准进行标记,在离焊缝15-20mm旁打上 钢印。 3.5.1.3对于不能打钢印的容器画出检测部位示意图。 3.5.2 超声波检测部位的标记 3.5.2.1焊缝的标记一般以工件接管方位为基准画检测部位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