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题汇编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题汇编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题汇编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题汇编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下图是某儿童乐园为小朋友设计的滑梯平面图.已知BC=4 m,AB=6 m,中间平台宽度DE=1 m,EN,DM,CB为三根垂直于AB的支柱,垂足分别为N,M,B,∠EAB=31°,DF⊥BC于点

F,∠CDF=45°,求DM和BC的水平距离BM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

31°≈0.52,cos 31°≈0.86,tan 31°≈0.60)

【答案】2.5m.

【解析】

试题分析:设DF=x,在Rt△DFC中,可得CF=DF=x,则BF=4-x,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

AN=5-x,EN=DM=BF=4-,在Rt△ANE中,∠EAB=,利用∠EAB的正切值解得x的值.

试题解析:解:设DF=,在Rt△DFC中,∠CDF=,

∴CF=tan·DF=,

又∵CB=4,

∴BF=4-,

∵AB=6,DE=1,BM= DF=,

∴AN=5-,EN=DM=BF=4-,

在Rt△ANE中,∠EAB=,EN=4-,AN=5-,

tan==0.60,

解得=2.5,

答:DM和BC的水平距离BM为2.5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2.如图,在△ABC中,∠A=90°,∠ABC=30°,AC=3,动点D从点A出发,在AB边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连结CD,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E,设点D运动时间为t(s).

(1)若△BDE是以BE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2)若△BDE为直角三角形,求t的值;

(3)当S△BCE≤9

2

时,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取值范围(所有数据请保留准确值,参考

数据:tan15°=2

【答案】(1;(2秒或3秒;(3)6﹣

【解析】

【分析】

(1)如图1,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根据点A、E关于直线CD的对称,得CD垂直

平分A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D=DE,所以AD=DE=BD,由,可得t 的值;

(2)分两种情况:

①当∠DEB=90°时,如图2,连接AE,根据t的值;

②当∠EDB=90°时,如图3,根据△AGC≌△EGD,得AC=DE,由AC∥ED,得四边形CAE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CE=3,即t=3;

(3)△BCE中,由对称得:AC=CE=3,所以点D在运动过程中,CE的长不变,所以△BCE 面积的变化取决于以CE作底边时,对应高的大小变化,

①当△BCE在BC的下方时,

②当△BCE在BC的上方时,

分别计算当高为3时对应的t的值即可得结论.

【详解】

解:(1)如图1,连接AE,

由题意得:AD=t,

∵∠CAB=90°,∠CBA=30°,

∴BC=2AC=6,

∵点A、E关于直线CD的对称,

∴CD垂直平分AE,

∴AD=DE,

∵△BDE是以BE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DE=BD,

∴AD=BD,

∴;

(2)△BDE为直角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

①当∠DEB=90°时,如图2,连接AE,

∵CD垂直平分AE,

∴AD=DE=t,

∵∠B=30°,

∴BD=2DE=2t,

∴AB=3t=33,

∴t=3;

②当∠EDB=90°时,如图3,

连接CE,

∵CD垂直平分AE,

∴CE=CA=3,

∵∠CAD=∠EDB=90°,

∴AC∥ED,

∴∠CAG=∠GED,

∵AG=EG,∠CGA=∠EGD,

∴△AGC≌△EGD,

∴AC=DE,

∵AC∥ED,

∴四边形CAED是平行四边形,

∴AD=CE=3,即t=3;

综上所述,△BDE为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3秒或3秒;

(3)△BCE中,由对称得:AC=CE=3,所以点D在运动过程中,CE的长不变,所以△BCE 面积的变化取决于以CE作底边时,对应高的大小变化,

①当△BCE在BC的下方时,过B作BH⊥CE,交CE的延长线于H,如图4,当AC=BH=3时,

此时S△BCE=1

2

AE?BH=

1

2

×3×3=

9

2

易得△ACG≌△HBG,

∴CG=BG,

∴∠ABC=∠BCG=30°,

∴∠ACE=60°﹣30°=30°,

∵AC=CE,AD=DE,DC=DC,∴△ACD≌△ECD,

∴∠ACD=∠DCE=15°,

tan∠ACD=tan15°=t

3

=23,

∴t=6﹣3

由图形可知:0<t<6﹣3时,△BCE的BH越来越小,则面积越来越小,②当△BCE在BC的上方时,如图3,CE=ED=3,且CE⊥ED,

此时S△BCE=1

2

CE?DE=

1

2

×3×3=

9

2

,此时t=3,

综上所述,当S△BCE≤9

2

时,t的取值范围是6﹣33≤t≤3.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轴对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寻找特殊点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3.在Rt△ABC中,∠ACB=90°,AB=7,AC=2,过点B作直线m∥AC,将△ABC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B′C(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射线CA′,CB′分別交直线m于点P,Q.

(1)如图1,当P与A′重合时,求∠ACA′的度数;

(2)如图2,设A′B′与BC的交点为M,当M为A′B′的中点时,求线段PQ的长;

(3)在旋转过程中,当点P,Q分别在CA′,CB′的延长线上时,试探究四边形PA'B′Q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四边形PA′B′Q的最小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60°;(2)PQ=7

2

;(3)存在,S四边形PA'B′Q=33

【解析】

【分析】

(1)由旋转可得:AC=A'C=2,进而得到BC3

=∠A'BC=90°,可得

cos∠A'CB

3

'

BC

A C

==∠A'CB=30°,∠ACA'=60°;

(2)根据M 为A 'B '的中点,即可得出∠A =∠A 'CM ,进而得到PB 3

2

=BC 32=,依据

tan ∠Q =tan ∠A 3=

,即可得到BQ =BC 3?

=2,进而得出PQ =PB +BQ 72=; (3)依据S 四边形PA 'B 'Q =S △PCQ ﹣S △A 'CB '=S △PCQ 3-,即可得到S 四边形PA 'B 'Q 最小,即S △PCQ 最小,而S △PCQ 12=PQ ×BC 3

=PQ ,利用几何法即可得到S △PCQ 的最小值=3,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由旋转可得:AC =A 'C =2. ∵∠ACB =90°,AB 7=

,AC =2,∴BC 3=.

∵∠ACB =90°,m ∥AC ,∴∠A 'BC =90°,∴cos ∠A 'CB 3

'BC A C ==

,∴∠A 'CB =30°,∴∠ACA '=60°;

(2)∵M 为A 'B '的中点,∴∠A 'CM =∠MA 'C ,由旋转可得:∠MA 'C =∠A ,∴∠A =∠A 'CM ,∴tan ∠PCB =tan ∠A 32=

,∴PB 3

2

=

BC 32=. ∵∠BQC =∠BCP =∠A ,∴tan ∠BQC =tan ∠A 3=

,∴BQ =BC 3?=2,∴PQ =PB +BQ 72=; (3)∵S 四边形PA 'B 'Q =S △PCQ ﹣S △A 'CB '=S △PCQ 3-,∴S 四边形PA 'B 'Q 最小,即S △PCQ 最小,∴S △PCQ 12=

PQ ×BC 3

=PQ , 取PQ 的中点G . ∵∠PCQ =90°,∴CG 1

2

=

PQ ,即PQ =2CG ,当CG 最小时,PQ 最小,∴CG ⊥PQ ,即CG 与CB 重合时,CG 最小,∴CG min 3=,PQ min =23,∴S △PCQ 的最小值=3,S 四边形

PA 'B 'Q =3

3-;

【点睛】

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题时注意: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4.如图,AB为⊙O的直径,P是BA延长线上一点,CG是⊙O的弦∠PCA=∠ABC,CG⊥AB,垂足为D

(1)求证:PC是⊙O的切线;

(2)求证:PA AD PC CD

(3)过点A作AE∥PC交⊙O于点E,交CD于点F,连接BE,若sin∠P=3

5

,CF=5,求BE

的长.

【答案】(1)见解析;(2)BE=12.

【解析】

【分析】

(1)连接OC,由PC切⊙O于点C,得到OC⊥PC,于是得到∠PCA+∠OCA=90°,由AB为⊙O的直径,得到∠ABC+∠OAC=90°,由于OC=OA,证得∠OCA=∠OAC,于是得到结论;(2)由AE∥PC,得到∠PCA=∠CAF根据垂径定理得到弧AC=弧AG,于是得到

∠ACF=∠ABC,由于∠PCA=∠ABC,推出∠ACF=∠CA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CF=AF,在R t△AFD中,AF=5,sin∠FAD=3

5

,求得FD=3,AD=4,CD=8,在R t△OCD中,

设OC=r,根据勾股定理得到方程r2=(r-4)2+82,解得r=10,得到AB=2r=20,由于AB为

⊙O的直径,得到∠AEB=90°,在R t△ABE中,由sin∠EAD=3

5,得到

BE

AB

3

5

,于是求得

结论.

【详解】

(1)证明:连接OC,

∵PC切⊙O于点C,∴OC⊥PC,

∴∠PCO=90°,

∴∠PCA+∠OCA=90°,∵AB为⊙O的直径,

∴∠ACB=90°,

∴∠ABC+∠OAC=90°,∵OC=OA,

∴∠OCA=∠OAC,

∴∠PCA=∠ABC;(2)解:∵AE∥PC,∴∠PCA=∠CAF,

∵AB⊥CG,

∴弧AC=弧AG,

∴∠ACF=∠ABC,

∵∠PCA=∠ABC,

∴∠ACF=∠CAF,

∴CF=AF,

∵CF=5,

∴AF=5,

∵AE∥PC,

∴∠FAD=∠P,

∵sin∠P=3

5

∴sin∠FAD=3

5

在R t△AFD中,AF=5,sin∠FAD=3

5

∴FD=3,AD=4,∴CD=8,

在R t△OCD中,设OC=r,

∴r2=(r﹣4)2+82,

∴r=10,

∴AB=2r=20,

∵AB为⊙O的直径,

∴∠AEB=90°,在R t△ABE中,

∵sin∠EAD=3

5,∴

3

5

BE

AB

∵AB=20,

∴BE=12.

【点睛】

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连接OC构造直角三角形.

5.如图,正方形ABCD+1,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平分∠BAC分别

交BC、BD于E、F,

(1)求证:△ABF∽△ACE;

(2)求tan∠BAE的值;

(3)在线段AC上找一点P,使得PE+PF最小,求出最小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tan∠EAB=2﹣1;(3)PE+PF的最小值为 .

22

【解析】

【分析】

(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断即可;

(2)如图1中,作EH⊥AC于H.首先证明BE=EH=HC,设BE=EH=HC=x,构建方程求出x 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2中,作点F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H,连接EH交AC于点P,连接PF,此时PF+PE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EH的长;

【详解】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E=∠ABF=∠CAB=45°,

∵AE平分∠CAB,

∴∠EAC=∠BAF=22.5°,

∴△ABF∽△ACE.

(2)解:如图1中,作EH⊥AC于H.

∵EA平分∠CAB,EH⊥AC,EB⊥AB,

∴BE=EB,

∵∠HCE=45°,∠CHE=90°,

∴∠HCE=∠HEC=45°,

∴HC=EH,

∴BE=EH=HC,设BE=HE=HC=x,则EC2,

∵BC =2+1, ∴x+x =2+1, ∴x =1,

在Rt △ABE 中,∵∠ABE =90°, ∴tan ∠EAB =

221

BE AB ==+﹣1. (3)如图2中,作点F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H ,连接EH 交AC 于点P ,连接PF ,此时PF+PE 的值最小.

作EM ⊥BD 于M .BM =EM =

2

2

, ∵AC 22AB BC +2, ∴OA =OC =OB =

12AC 22+ , ∴OH =OF =OA?tan ∠OAF =OA?tan ∠EAB =222+ ?2﹣1)=2

2

, ∴HM =OH+OM =

22

2

+, 在Rt △EHM 中,EH 2

2

22222EM HM 22????

+++

? ? ? ?????

=22+.. ∴PE+PF 22+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6.如图,某次中俄“海上联合”反潜演习中,我军舰A 测得潜艇C 的俯角为30°.位于军舰A 正上方1000米的反潜直升机B 侧得潜艇C 的俯角为68°.试根据以上数据求出潜艇C 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68°≈0.9,cos68°≈0.4,tan68°≈2.5,

3≈1.7)

【答案】潜艇C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约为308米

【解析】试题分析: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AD即为潜艇C的下潜深度,用锐角三角函数分别在Rt△ACD中表示出CD和在Rt△BCD中表示出BD,利用BD=AD+AB二者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试题解析: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AD即为潜艇C的下潜深度,根据题意得:∠ACD=30°,∠BCD=68°,

设AD=x,则BD=BA+AD=1000+x,

在Rt△ACD中,CD=

tan AD ACD

=

tan30

x

= 3x

在Rt△BCD中,BD=CD?tan68°,

∴325+x=3x?tan68°

解得:x≈100米,

∴潜艇C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为100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从题目中找出直角三角形并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求解.

视频

7.如图,在航线l的两侧分别有观测点A和B,点B到航线l的距离BD为4km,点A位于点B北偏西60°方向且与B相距20km处.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点A南偏东74°方向的C 处,沿该航线自东向西航行至观测点A的正南方向E处.求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km3,sin74°≈0.96,cos74°≈0.28,

tan74°≈3.49)

【答案】20.9km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和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如图,

在Rt △BDF 中,∵∠DBF=60°,BD=4km ,

∴BF=

cos 60BD

=8km ,

∵AB=20km , ∴AF=12km ,

∵∠AEB=∠BDF ,∠AFE=∠BFD , ∴△AEF ∽△BDF ,

AE BD

AF BF , ∴AE=6km ,

在Rt △AEF 中,CE=AE?tan74°≈20.9km . 故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 的长度是20.9km .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根据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8.在矩形ABCD 中,AD >AB ,点P 是CD 边上的任意一点(不含C ,D 两端点),过点P 作PF ∥BC ,交对角线BD 于点F .

(1)如图1,将△PDF 沿对角线BD 翻折得到△QDF ,QF 交AD 于点E .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2,将△PDF 绕点D 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P'DF',连接P'C ,F'B .设旋转角为α

(0°<α<180°).

①若0°<α<∠BDC ,即DF'在∠BDC 的内部时,求证:△DP'C ∽△DF'B . ②如图3,若点P 是CD 的中点,△DF'B 能否为直角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此时tan ∠DBF'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12或

3

. 【解析】

【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知∠DFQ=∠ADF ,所以△DEF 是等腰三角形;

(2)①由于PF ∥BC ,所以△DPF ∽△DCB ,从而易证△DP′F′∽△DCB ;

②由于△DF'B 是直角三角形,但不知道哪个的角是直角,故需要对该三角形的内角进行分类讨论.

【详解】(1)由翻折可知:∠DFP=∠DFQ , ∵PF ∥BC , ∴∠DFP=∠ADF , ∴∠DFQ=∠ADF , ∴△DEF 是等腰三角形;

(2)①若0°<α<∠BDC ,即DF'在∠BDC 的内部时, ∵∠P′DF′=∠PDF ,

∴∠P′DF′﹣∠F′DC =∠PDF ﹣∠F′DC , ∴∠P′DC=∠F′DB ,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P′F′≌△DPF , ∵PF ∥BC , ∴△DPF ∽△DCB , ∴△DP′F′∽△DCB ∴

'

'

DC DP DB DF = , ∴△DP'C ∽△DF'B ;

②当∠F′DB=90°时,如图所示, ∵DF′=DF=1

2

BD , ∴

'1

2

DF BD =, ∴tan ∠DBF′=

'1

2

DF BD =;

当∠DB F′=90°,此时DF′是斜边,即DF′>DB,不符合题意;

当∠DF′B=90°时,如图所示,

∵DF′=DF=1

BD,

2

∴∠DBF′=30°,

∴tan∠DBF′=3

.

3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旋转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理、运用分类思想进行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9.在等腰△ABC中,∠B=90°,AM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M作MN⊥AC于点N,

∠EMF=135°.将∠EMF绕点M旋转,使∠EMF的两边交直线AB于点E,交直线AC于点F,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EMF绕点M旋转到如图①的位置时,求证:BE+CF=BM;

(2)当∠EMF绕点M旋转到如图②,图③的位置时,请分别写出线段BE,CF,BM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3)在(1)和(2)的条件下,tan∠BEM=,AN=+1,则BM=,CF=.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见解析(3)1,1+或1﹣

【解析】

【分析】

(1)由等腰△ABC中,∠B=90°,AM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M作MN⊥AC于点N,可得BM=MN,∠BMN=135°,又∠EMF=135°,可证明的△BME≌△NMF,可得BE=NF,

NC=NM=BM进而得出结论;

(2)①如图②时,同(1)可证△BME≌△NMF,可得BE﹣CF=BM,

②如图③时,同(1)可证△BME≌△NMF,可得CF﹣BE=BM;

(3) 在Rt△ABM和Rt△ANM中,,

可得Rt△ABM≌Rt△ANM,后分别求出AB、 AC、 CN 、BM、 BE的长,结合(1)(2)的结论对图①②③进行讨论可得CF的长.

【详解】

(1)证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C=45°,

∵AM是∠BAC的平分线,MN⊥AC,

∴BM=MN,

在四边形ABMN中,∠,BMN=360°﹣90°﹣90°﹣45°=135°,

∵∠ENF=135°,,

∴∠BME=∠NMF,

∴△BME≌△NMF,

∴BE=NF,

∵MN⊥AC,∠C=45°,

∴∠CMN=∠C=45°,

∴NC=NM=BM,

∵CN=CF+NF,

∴BE+CF=BM;

(2)针对图2,同(1)的方法得,△BME≌△NMF,

∴BE=NF,

∵MN⊥AC,∠C=45°,

∴∠CMN=∠C=45°,

∴NC=NM=BM,

∵NC=NF﹣CF,

∴BE﹣CF=BM;

针对图3,同(1)的方法得,△BME≌△NMF,

∴BE=NF,

∵MN⊥AC,∠C=45°,

∴∠CMN=∠C=45°,

∴NC=NM=BM,

∵NC=CF﹣NF,

∴CF﹣BE=BM;

(3)在Rt△ABM和Rt△ANM中,,

∴Rt△ABM≌Rt△ANM(HL),

∴AB=AN=+1,

在Rt△ABC中,AC=AB=+1,

∴AC=AB=2+,

∴CN=AC﹣AN=2+﹣(+1)=1,

在Rt△CMN中,CM=CN=,

∴BM=BC﹣CM=+1﹣=1,

在Rt△BME中,tan∠BEM===,

∴BE=,

∴①由(1)知,如图1,BE+CF=BM,

∴CF=BM﹣BE=1﹣

②由(2)知,如图2,由tan∠BEM=,

∴此种情况不成立;

③由(2)知,如图3,CF﹣BE=BM,

∴CF=BM+BE=1+,

故答案为1,1+或1﹣.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与旋转与三角形全等的综合,难度较大,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10.如图,A(0,2),B(6,2),C(0,c)(c>0),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BD 交y轴正半轴于点D,BD与BC有交点时,交点为E,P为BD上一点.

(1)若c=3,

①BC=,DE的长为;

②当CP=2时,判断CP与⊙A的位置关系,井加以证明;

(2)若c=10,求点P与BC距离的最大值;

(3)分别直接写出当c=1,c=6,c=9,c=11时,点P与BC的最大距离(结果无需化简)

【答案】(1)①12,π;②详见解析;(2)①65;②6

5

(3)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①先求出AB ,AC ,进而求出BC 和∠ABC ,最后用弧长公式即可得出结论;②判断出△APC 是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2)分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或锐角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结论; (3)画图图形,同(2)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①如图1,

∵c =3+2, ∴OC =3,

∴AC =3﹣2=3 ∵AB =6,

在Rt △BA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C =12,tan ∠ABC =AC

AB

3 ∴∠ABC =60°, ∵AE =AB ,

∴△ABE 是等边三角形, ∴∠BAE =60°, ∴∠DAE =30°,

∴DE 的长为

306

180

π?=π, 故答案为12,π;

②CP 与⊙A 相切.

证明:∵AP =AB =6,AC =OC ﹣OA =63, ∴AP 2+CP 2=108, 又AC 2=(63)2=108, ∴AP 2+PC 2=AC 2.

∴∠APC =90°,即:CP ⊥AP . 而AP 是半径, ∴CP 与⊙A 相切.

(2)若c =10,即AC =10﹣2=8,则BC =10.

①若点P 在BE 上,AP ⊥BE 时,点P 与BC 的距离最大,设垂足为F , 则PF 的长就是最大距离,如图2,

S △ABC =

12AB ×AC =1

2BC ×AF , ∴AF =AB AC BC ?=245

∴PF =AP ﹣AF =6

5

②如图3,若点P 在DE 上,作PG ⊥BC 于点G ,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PG 最大. 此时,sin ∠ACB =PG AB

CP BC

=, 即PG =

AB CP BC ?=6

5

∴若c =10,点P 与BC 距离的最大值是6

5

; (3)当c =1时,如图4,

过点P作PM⊥BC,sin∠BCP=AB PM BC CD

=

∴PM=

6742

3737

AB CD

BC

??

===4237

37

当c=6时,如图5,同c=10的①情况,PF=6﹣12

13

=

1213

6

13

-,

当c=9时,如图6,同c=10的①情况,PF=

4285

6

85 -,

当c=11时,如图7,

点P和点D重合时,点P到BC的距离最大,同c=10时②情况,DG 18117

【点睛】

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弧长公式,勾股定理和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锐角三角函数,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是解本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专题题库∶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题及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 ∥CD , ∠ACB =90°, AB=10cm , BC=8cm , OD 垂直平分 A C .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 ;同时,点 Q 从点 D 出发,沿 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过点 P 作 PE ⊥AB ,交 BC 于点 E ,过点 Q 作 QF ∥AC ,分别交 AD , OD 于点 F , G .连接 OP ,EG .设运动时间为 t ( s )(0<t <5) ,解答下列问题: (1)当 t 为何值时,点 E 在 BAC 的平分线上? (2)设四边形 PEGO 的面积为 S(cm 2) ,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四边形 PEGO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连接 OE , OQ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 OE ⊥OQ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4s t =;(2)PEGO S 四边形2 31568 8 t t =-+ + ,(05)t <<;(3)5 2t =时, PEGO S 四边形取得最大值;(4)16 5 t = 时,OE OQ ⊥. 【解析】 【分析】 (1)当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因为EP ⊥AB ,EC ⊥AC ,可得PE=EC ,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根据S 四边形OPEG =S △OEG +S △OPE =S △OEG +(S △OPC +S △PCE -S △OEC )构建函数关系式即可. (3)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4)证明∠EOC=∠QOG ,可得tan ∠EOC=tan ∠QOG ,推出EC GQ OC OG =,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在Rt △ABC 中,∵∠ACB=90°,AB=10cm ,BC=8cm , ∴22108-=6(cm ), ∵OD 垂直平分线段AC , ∴OC=OA=3(cm ),∠DOC=90°, ∵CD ∥AB ,

中考数学圆综合题汇编

25题汇编 1. 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切点为B ,AD 为弦,OC ∥AD 。 (1)求证:DC 是⊙O 的切线; (2)若OA=2,求OC AD 的值。 2.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B=60°,CD 是⊙O 的直径,P 是C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P=AC (1)求证:直线AP 是⊙O 的切线; (2)若AC=3,求PD 的长。 3. 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M 和BN 是⊙O 的两条切线,点E 是⊙ O 上一点,点D 是AM 上一点,连接DE 并延长交BN 于点C ,连接OD 、BE ,且OD ∥B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若AD=1,BC=4,求直径AB 的长。 D C B A O C B M N E D B A O

4. 如图,△ABC 内接于⊙O ,弦AD ⊥AB 交BC 于点E ,过点B 作⊙O 的切线交DA 的延长线于点F ,且∠ABF=∠ABC 。 (1)求证:AB=AC ; (2)若EF=4,2 3 tan = F ,求DE 的长。 5. 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若AE=1,52=BD ,求AB 的长。 6.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AD 垂直于过点C 的直线,垂足为D ,且AC 平分 ∠BAD 。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62=AC ,AD=4,求AB 的长。 A

7. 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AD 和过C 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点D ,AD 交⊙O 于点E 。 求证:(1)AC 平分∠DAB ; (2)若∠B=60°,32 CD ,求AE 的长。 8.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C 是⊙O 的直径,弦BD=BA ,AB=12,BC=5,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 (1)求证:BE 是⊙O 的切线; (2)求DE 的长。 9. 如图,在Rt △ABC 中,∠C=90°,CB=CA=6,半径为2的⊙F 与射线BA 相切于点G ,且AG=4,将Rt △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35°后得到Rt △ADE ,点B 、C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 、E 。 (1)求证:DE 为⊙F 的切线; (2)求出Rt △ADE 的斜边AD 被⊙ F 截得的弦PQ 的长度。 A E A D

培优锐角三角函数辅导专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 =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_______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_________分米. 【答案】553 【解析】 【分析】 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解直角三角形求出MQ,AQ即可求出AM,再分别求出BE,B′E′即可. 【详解】 解: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 ∵AM⊥CD, ∴∠QMP=∠MPO=∠OQM=90°, ∴四边形OQMP是矩形, ∴QM=OP, ∵OC=OD=10,∠COD=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OP⊥CD, ∠COD=30°, ∴∠COP=1 2 ∴QM=OP=OC?cos30°=3 ∵∠AOC=∠QOP=90°, ∴∠AOQ=∠COP=30°, ∴AQ=1 OA=5(分米), 2 ∴AM=AQ+MQ=5+3 ∵OB∥CD, ∴∠BOD=∠ODC=60°

在Rt△OFK中,KO=OF?cos60°=2(分米),FK=OF?sin60°=23(分米), 在Rt△PKE中,EK=22 -=26(分米), EF FK ∴BE=10?2?26=(8?26)(分米), 在Rt△OFJ中,OJ=OF?cos60°=2(分米),FJ=23(分米), 在Rt△FJE′中,E′J=22 -(2)=26, 63 ∴B′E′=10?(26?2)=12?26, ∴B′E′?BE=4. 故答案为:5+53,4.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 【答案】(1)OF =OE;(2)OF⊥EK,OF=OE,理由见解析;(3)OP62 23 .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证明△AOE≌△COK,从而可得OE=OK,再

2019年最新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三只钟的故事 一只小钟被主人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的走着。 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两百万次以后,恐怕会吃不消的。” “天哪!三千两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支旧钟说:“别 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滴答摆一 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两百万次。 成功就是这样,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能成功。 例1.在Rt△ABC中,∠C=90°,若sinA=,则cosB的值是() A.B.C.D. 例2.如图是以△ABC的边AB为直径的半圆O,点C恰好在半圆上,过C作CD⊥AB交AB于D.已知cos∠ACD=,BC=4,则AC的长为() A.1 B.C.3 D.

例3.cos 60°的值等于( ) A . B . C . D . 例4.如图,在半径为1的⊙O 中,∠AOB =45°,则sinC 的值为( ) A . B . C . D . 练习一 锐角三角函数 1.已知sinA= 2 1 (∠A 为锐角),则∠A=_________,cosA_______,tanA=__________. 2.在Rt △ABC 中,∠C 为直角,1a =,2b =,则cosA=________,tanA=_________. 3.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B=5,BC=3,则sinA=________, tanA=_________. 4.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30o,4b =,则a =__________,c =__________. 5.在Rt △ABC 中,∠C 为直角,若sinA= 5 3 ,则cosB=_________. 6.已知cosA= 2 3 ,且∠B=90o-∠A ,则sinB=__________. 7.若∠A 是锐角,且cosA=sinA ,则∠A 的度数是( ) A 、30o B 、45o C 、60o D 、不能确定 8.如图,电线杆AB 的中点C 处有一标志物,在地面D 点处测得标志物的仰角为45°,若点D 到电线杆底部点B 的距离为 a ,则电线杆AB 的长可表示为 A .a B .2a C .3 2a D .52 a D C B A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圆的综合的综合题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点P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PC为⊙O的切线,点C为切点,连接AC,过点A作PC的垂线,点D为垂足,AD交⊙O于点E. (1)如图1,求证:∠DAC=∠PAC; (2)如图2,点F(与点C位于直径AB两侧)在⊙O上,BF FA =,连接EF,过点F作AD 的平行线交PC于点G,求证:FG=DE+DG;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若AE=2 3 DG,PO=5,求EF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F=32. 【解析】 【分析】 (1)连接OC,求出OC∥AD,求出OC⊥PC,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求出四边形HGDE是矩形,求出DE=HG,FH=EH,即可得出答案; (3)设OC交HE于M,连接OE、OF,求出∠FHO=∠EHO=4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 EH∥DG,求出OM=1 2 AE,设OM=a,则HM=a,AE=2a,AE= 2 3 DG,DG=3a, 求出ME=CD=2a,BM=2a,解直角三角形得出tan∠MBO= 1 2 MO BM =,tanP= 1 2 CO PO =,设 OC=k,则PC=2k,根据OP=5k=5求出k=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1)证明:连接OC, ∵PC为⊙O的切线,

∴OC⊥PC, ∵AD⊥PC, ∴OC∥AD, ∴∠OCA=∠DAC, ∵OC=OA, ∴∠PAC=∠OCA, ∴∠DAC=∠PAC; (2)证明: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 ∵FG∥AD, ∴∠FGD+∠D=180°, ∵∠D=90°, ∴∠FGD=90°, ∵AB为⊙O的直径, ∴∠BEA=90°, ∴∠BED=90°, ∴∠D=∠HGD=∠BED=90°, ∴四边形HGDE是矩形, ∴DE=GH,DG=HE,∠GHE=90°, ∵BF AF =, ∴∠HEF=∠FEA=1 2 ∠BEA=190 2 o ?=45°, ∴∠HFE=90°﹣∠HEF=45°, ∴∠HEF=∠HFE, ∴FH=EH, ∴FG=FH+GH=DE+DG; (3)解:设OC交HE于M,连接OE、OF, ∵EH=HF,OE=OF,HO=HO, ∴△FHO≌△EHO, ∴∠FHO=∠EHO=45°,

锐角三角函数专题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锐角三角函数专题 共100分 命题人:王震宇 张洪林 一、选择题(30分) 1、如果∠A 是锐角,且A cos A sin =,那么∠A=_______。 A. 30° B. 45° C. 60° D. 90° 2. 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AC=4,BC=3,则cos ∠BCD=________。 A. 5 3 B. 4 3 C. 3 4 D. 5 4 3、如果130sin sin 22=?+α,那么锐角α的度数是________。 A. 15° B. 30° C. 45° D. 60° 4、已知Rt △ABC 中,∠C=90°,AC=2,BC=3,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32B sin = B. 32B cos = C. 3 2 B tan = 5、在Rt △AB C 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2倍,那么锐角A 的正切值( ) A. 没有变化 B. 扩大2倍 C.缩小2倍 D. 不能确定 6、 在△ABC 中,∠C =90°,AC =BC ,则sin A 的值等于( ) A. 2 1 B. 22 C. 2 3 D. 1 7、已知α为锐角,下列结论 ①1cos sin =+αα ②如果?>45α,那么ααcos sin > ③如果2 1 cos > α,那么?<60α ④ααsin 1)1(sin 2-=- 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ABC 中,∠C =90°,53 sin = A ,则BC ∶AC 等于( ) A. 3∶4 B. 4∶3 C. 3∶5 D. 4∶5: 9、 如果α是锐角,且5 4 sin = α,那么)90cos(α-?=( ) A. 54 B. 43 C. 53 D. 5 1. 10、如右图,CD 是平面镜,光线从A 点出发经过CD 上点E 反射后照射到B 点,若入射角为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AC ⊥CD ,BD ⊥CD ,垂足分别为C 、D ,且AC =3,BD =6,CD =11,则tan α的值为( )

2018年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8中考数学专题练习《锐角三角函数》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数是有理数的是( ) A. B. 4π C. sin 45? D. 1 cos60? 2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并改造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1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斜坡AB 的坡度是10o B.斜坡AB 的坡度是tan10? C. 1.2tan10AC =?米 D. 1.2 cos10AB = ? 米 3.在ABC ?中,A ∠,B ∠都是锐角,且1 sin 2 A = ,cos 2B =,则ABC ?三个角 的大小关系是( ) A. C A B ∠>∠>∠ B. B C A ∠>∠>∠ C. A B C ∠>∠>∠ D. C B A ∠>∠>∠ 4.如图2,在R t A B C ?中,90A ∠=?,AD BC ⊥于点D ,:3:2BD CD =,则t a n B 的值是( ) A. 32 B. 2 3 C. D. 5.如图3,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的点,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 线于点E ,30A ∠=?,则s sin E 的值为( ) A. 1 2 B. 2 C. D.

6.数学社团的同学们对某塔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如图4,他们在A 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o,再往楼的方向前进60 m 至B 处,测得仰角为60o,若学生的身高忽略不计, 1.7≈,结果精确到1m ,则该楼的高度CD 为( ) A.47 m B.51 m C.53 m D.54 m 7.如图5,点O 是摩天轮的圆心,长为110米的AB 是其垂直地面的直径,小莹在地面C 点处利用测角仪测得摩天轮的最高点A 的仰角为33o,测得圆心O 的仰角为21o,则小莹所在C 点到直径AB 所在直线的距离约为(参考数据:tan330.65?≈,tan 210.38?≈)( ) 图 5 A.169米 B.204米 C.240米 D.407米 8.如图6,在ABC ?中,已知90ABC ∠=?,点D 沿BC 自B 向C 运动(点D 与点B , C 不重合),作BE AD ⊥于E ,C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则BE CF +的值(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变大,再变小 9.如图7,轮船从B 处以每小时5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30o方向匀速航行,在B 处观测灯塔A 位于南偏东75o的方向上,轮船航行半小时到达C 处,在C 处观测灯塔A 位于北偏东60o的方向上,则C 处与灯塔A 的距离是( ) A. B.

锐角三角函数专题训练

锐角三角函数与特殊角专题训练 【基础知识精讲】 一、 正弦与余弦: 1、 在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A sin , 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A cos . 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A A A A ∠=?∠=cos sin . 若把A ∠的对边BC 记作a ,邻边AC 记作b ,斜边AB 记作c , 则c a A =sin ,c b A =cos 。 2、当A ∠为锐角时, 1sin 0<

)90sin(cos ),90cos(sin A A A A -?=-?=. 七、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即 ()A A -=ο90cot tan , ()A A -=ο90tan cot . 八、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⑴、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 ⑵商的关系A A A cos sin tan = A A A sin cos cot = ⑶倒数关系tana ·cota=1 【典型例题】 【1】 已知a 为锐角①若sina=3/5,求cosa 、tana 的值。②若tana=3/4,求 sina 、cosa 的值。③若tana=2,求(3sina+cosa )/(4cosa-5sina ) 【2】 在△ABC 中,角A, 角B,角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9:40:41, 求tanA,1/tanA 的值. 【3】 求下列各式的锐角。 ①2sina=1,②,2tana ·cosa=根号3,③ tan 2 a+(1+根号3)tana+根号3=0 【4】 在△ABC 中AB=15,BC=14,S △ABC=84.求tanc ,sina 的值。 【5】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腰长为根号5,底角为a ,求tana 。 【6】 锐角a 满足cosa=3/4,则∠a 较确切的取值范围() A.0°<a <45° B. 45°<a <90° C. 45°<a <60° D. C. 30°<a <45° 【7】计算:020*********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Λ 【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通用版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通用版 【本讲主要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 包括:正弦、余弦、正切。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 即 c a A A sin == 斜边的对边∠;把∠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 b A A cos =∠=斜边的邻边;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 b a A A A t an =∠∠=的邻边的对边。 2.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0° 45° 60° sin α 1 2 22 32 cos α 32 22 12 tan α 33 1 3 4. 记忆方法: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2000年成都市)如图,在△ABC 中,∠C =90°,∠ABC =60°,D 是AC 的中点,那么tan ∠DBC 的值是________。 锐 角 α 三 角 函 数

分析:在Rt △ABC 中,由∠ABC =60°,可知3BC AC 60tan == ,即AC =3BC ,又CD = 1 2 AC ,tan ∠DBC 可求。 解:在△ABC 中, ∵∠C =90°,∠ABC =60°, ∴tan ∠ABC =tan60°=3BC AC =, ∴AC =3BC 。 又D 是AC 中点, ∴DC = 12AC =32 BC 。 ∴2 3 BC BC 23 BC DC DBC tan = ==∠。 评析:在解题中紧紧扣住tan α的定义。 例2. (2001年四川)在Rt △ABC 中 ,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已知3 2 ACD sin = ∠,那么=AB BC ______。 分析:由Rt △ABC 中CD ⊥AB 于D ,可得∠ACD =∠B ,由sin ∠ACD = 2 3 ,那么sinB =23,设AC =2,AB =3,则BC =32522-=,则AB BC 可求。 解:∵∠ACB =90°,CD ⊥AB 于D , ∴∠ACD =∠B 。 又sin ∠ACD =sinB = 23 , 可设AC =2,AB =3, ∴BC =32522-=。

人教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过圆心O 作AB 的垂线,与弦AC 的延长线交于点D ,点E 在OD 上DCE B ∠=∠. (1)求证:CE 是半圆的切线; (2)若CD=10,2 tan 3 B = ,求半圆的半径. 【答案】(1)见解析;(2)413 【解析】 分析: (1)连接CO ,由DCE B ∠=∠且OC=OB,得DCE OCB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BCO+∠BCE=90°,即可得出结论; (2)设AC=2x ,由根据题目条件用x 分别表示出OA 、AD 、AB ,通过证明△AOD ∽△ACB ,列出等式即可. 详解:(1)证明:如图,连接CO . ∵AB 是半圆的直径, ∴∠ACB =90°. ∴∠DCB =180°-∠ACB =90°. ∴∠DCE+∠BCE=90°. ∵OC =OB , ∴∠OCB =∠B. ∵=DCE B ∠∠, ∴∠OCB =∠DCE . ∴∠OCE =∠DCB =90°. ∴OC ⊥CE . ∵OC 是半径, ∴CE 是半圆的切线. (2)解:设AC =2x ,

∵在Rt △ACB 中,2 tan 3 AC B BC ==, ∴BC =3 x . ∴()() 22 2313AB x x x = +=. ∵OD ⊥AB , ∴∠AOD =∠A CB=90°. ∵∠A =∠A , ∴△AOD ∽△ACB . ∴ AC AO AB AD =. ∵1132OA AB x = =,AD =2x +10, ∴ 1 132210 13x x x = +. 解得 x =8. ∴13 8413OA = ?=. 则半圆的半径为413.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E (8,0),F(0 , 6). (1)当G(4,8)时,则∠FGE= ° (2)在图中的网格区域内找一点P ,使∠FPE=90°且四边形OEPF 被过P 点的一条直线分割成两部分后,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要求:写出点P 点坐标,画出过P 点的分割线并指出分割线(不必说明理由,不写画法). 【答案】(1)90;(2)作图见解析,P (7,7),PH 是分割线.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FEG 的三边长,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定△FEG 是直角三角形,且∠FGE="90" °. (2)一方面,由于∠FPE=90°,从而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直角的性质,点P 在以EF 为直径

锐角三角函数应用题专题

1、(09年湖北仙桃)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距离某建筑物6米的点A 处测得广告牌B 点、C 点的仰角分别为52°和35°,则广告牌的高度BC 为_____________米(精确到0.1米).(sin35°≈0.57,cos35°≈0.82,tan35°≈0.70;sin52°≈0.79,cos52°≈0.62,tan52°≈1.28) 2、(09年湖南怀化)如图,小明从 A 地沿北偏东 30方向走1003m 到 B 地,再从B 地向正南方向走 200m 到C 地,此时小明离A 地 m . 3、(09年山东潍坊)如图,小明要测量河内小岛B 到河边公路l 的距离,在A 点测得30BAD ∠=°,在C 点测得60BCD ∠=°,又测得50AC =米,则小岛B 到公路l 的距离为( )米. A .25 B .253 C .10033 D .25253+ 4、(09年山东济南)九年级三班小亮同学学习了“测量物体高度”一节课后,他为了测得右图所放风筝的高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在放风筝的点 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风筝C 的仰角60CBD =?∠; (2)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出风筝线BC 的长度为70米;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 1.5AB =米.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风筝的高度CE 约为 米.(精确到0.1米,3 1.73≈) 5、(09年广东深圳、山东东营)如图,斜坡AC 的坡度(坡比)为1:3,AC =10米.坡顶有一旗杆BC ,旗杆顶端B 点与A 点有一条彩带AB 相连,AB =14米.试求旗杆BC 的高度. 6、(09年广东湛江)如图,某军港有一雷达站P ,军舰M 停泊在雷达站P 的南偏东60°方向36海里处,另一艘军舰N 位于军舰M 的正西方向,与雷达站P 相距182海里.求: (1)军舰N 在雷达站P 的什么方向?(2)两军舰M N 、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第6题图 N M P 北 A B C D 6米 52° 35° (第1题图) A D B E C 60° (第4题图) 第2题图 B C A D l 第3题图 A B C D 第5题图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真题汇编

中考数学真题汇编:锐角三角函数 (WORD版本真题试卷+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 一、选择题 1.的值等于() A. B. C. 1 D. 【答案】B 2.如图,过点,,,点是轴下方上的一点,连接,,则的度数是() A. B. C. D. 【答案】B 3.如图,一把直尺,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为角与直尺交点,,则光盘的直径是( ) A.3 B. C. D. 【答案】D

4.如图,旗杆及升旗台的剖面和教学楼的剖面在同一平面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在教学楼底部E点处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升旗台底部到教学楼底部的距离米,升旗台坡面CD的坡度,坡长米,若旗杆底部到坡面CD的水平距离米,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 A. 12.6米 B. 13.1米 C. 14.7米 D. 16.3米 【答案】B 5.一艘在南北航线上的测量船,于A点处测得海岛B在点A的南偏东30°方向,继续向南航行30海里到达C点时,测得海岛B在C点的北偏东15°方向,那么海岛B离此航线的最近距离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参考数据:)() A. 4.64海里 B. 5.49海里 C. 6.12海里 D. 6.21海里 【答案】B 6.如图,两根竹竿AB和AD斜靠在墙CE上,量得∠ABC=α,∠ADC=β,则竹竿AB与AD的长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B

7. 如图,已知在中,,,,则的值是() A. B. C. D. 【答案】A 8. 如图,电线杆CD的高度为h,两根拉线AC与BC相互垂直,∠CAB=α,则拉线BC的长度为(A、D、B 在同一条直线上)() A. B. C. D. h?cosα 【答案】B 二、填空题 9.如图.一-艘渔船正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处测得岛礁在东北方向上,继续航行1.5小时后到达处此时测得岛礁在北偏东方向,同时测得岛礁正东方向上的避风港在北偏东方向为了在台风到来之前用最短时间到达处,渔船立刻加速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航行 ________小时即可到达(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10.如图,旗杆高AB=8m,某一时刻,旗杆影子长BC=16m,则tanC=________。

中考数学真题汇编 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数学真题汇编:锐角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 1.的值等于() A. B. C. 1 D. 【答案】B 2.如图,过点,,,点是轴下方上的一点,连接,, 则的度数是() A. B. C. D. 【答案】B 3.如图,一把直尺,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为角与直尺交点,,则光盘的 直径是( ) A.3 B.

C. D. 【答案】D 4.如图,旗杆及升旗台的剖面和教学楼的剖面在同一平面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在教学楼底部E点处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升旗台底部到教学楼底部的距离米,升旗台坡面CD的坡度 ,坡长米,若旗杆底部到坡面CD的水平距离米,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 () (参考数据:,,) A. 12.6米 B. 13.1 米 C. 14.7 米 D. 16.3米 【答案】B 5.一艘在南北航线上的测量船,于A点处测得海岛B在点A的南偏东30°方向,继续向南航行30海里到达C点时,测得海岛B在C点的北偏东15°方向,那么海岛B离此航线的最近距离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两位)(参考数据:)() A. 4.64海里 B. 5.49海 里 C. 6.12海 里 D. 6.21海里 【答案】B

6.如图,两根竹竿AB和AD斜靠在墙CE上,量得∠ABC=α,∠ADC=β,则竹竿AB与AD的长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B 7. 如图,已知在中,,,,则的值是() A. B. C. D. 【答案】A 8. 如图,电线杆CD的高度为h,两根拉线AC与BC相互垂直,∠CAB=α,则拉线BC的长度为(A、D、B 在同一条直线上)()

A. B. C. D. h?cosα 【答案】B 二、填空题 9.如图.一-艘渔船正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处测得岛礁在东北方向上,继续航 行1.5小时后到达处此时测得岛礁在北偏东方向,同时测得岛礁正东方向上的避风港在 北偏东方向为了在台风到来之前用最短时间到达处,渔船立刻加速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航 行________小时即可到达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10.如图,旗杆高AB=8m,某一时刻,旗杆影子长BC=16m,则tanC=________。 【答案】 11.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点都与点重合,折痕分别为,,得到 ,若厘米,则的边的长为________厘米. 【答案】 12.如图,在菱形中,,分别在边上,将四边形沿翻折, 使的对应线段经过顶点,当时,的值为________.

锐角三角函数综合测试题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测试题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 1. 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sin α的值是( ) A.34? B .43? C .35 D.4 5 2.一人乘雪橇沿如图2所示的斜坡笔直滑下,滑下的距离S (米)与时间t (秒)间的关系式为210S t t =+,若滑到坡底的时间为2秒,则此人下滑的高度为( ) A .24米 B.12米? C.123米 D.6米 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sin60sin30sin30?-?=? B.22sin 45cos 451?+?= C.sin 60cos60cos60??= ? D.cos30cos30sin 30?? =? 4.如图4,沿AE 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处.已知 8AB =,10BC =,AB=8,则tan EFC ∠的值为 ( ) A.34? B.43??C .35 ?D.4 5 5.如图6,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6AC =, D 为AC 上一点,若1 tan 5DBA ∠= ,则AD 的长为( ) A.2 B.2 C .1 D.22 二、填空题 6.如图7,在坡度为1﹕2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米,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________米. α 图1 A D E C B F 图4

7.如图9,在ABC ?中,90C ∠=,2BC =,1 sin 3 A = , 则AB =______.. 8.如图11所示,在高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 ______米.(3 1.732≈,精确到0.1米) 9.某人沿着山脚到山顶共走了1000m ,他上升的高度为500m ,这个山坡的坡度i为____. 1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20?,底边上的高为30,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 三、解答题 11.计算: (1)22sin30cos60tan 60tan30cos 45+-?+?.(2)22sin 45cos30tan 45+- 12.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海桂学校初三数学老师带领学生去测万泉河河宽,如图13所示,某学生在河东岸点A 处观测到河对岸水边有一点C ,测得C 在A 北偏西31?的方向上,沿河岸向北前行20米到达B 处,测得C 在B 北偏西45?的方向上,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帮助该同学计算出这条河的宽度. (参考数值:t an31°≈53,sin31°≈2 1) .

专题14 锐角三角函数(原卷版)

专题14 锐角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2020?无锡)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90ABC BCD ∠=∠=?,3AB =, BC Rt ABC ?沿着AC 翻折得到Rt AEC ?,若tan AED ∠=,则线段DE 的长度( ) A B C D 2.(2020?苏州)如图,小明想要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AB 的高度,他作了如下操作:(1)在点C 处放置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的仰角ACE α∠=; (2)量得测角仪的高度CD a =; (3)量得测角仪到旗杆的水平距离DB b =.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旗杆的高度可表示为( ) A .tan a b α+ B .sin a b α+ C .tan b a α+ D .sin b a α + 3.(2020?扬州)如图,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都在格点上,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C 、D ,则sin ADC ∠的值为( )

A B C .23 D .32 4.(2020?镇江)如图①,5AB =,射线//AM BN ,点C 在射线BN 上,将ABC ?沿AC 所在直线翻折,点B 的对应点D 落在射线BN 上,点P ,Q 分别在射线AM 、BN 上,//PQ AB .设AP x =,QD y =.若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经过点(9,2)E ,则cos B 的值等于( ) A .25 B .12 C .35 D .710 二.填空题(共4小题) 5.(2020?苏州)如图,已知MON ∠是一个锐角,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M 、ON 于点A 、B ,再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 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画射线OC .过点A 作//AD ON ,交射线OC 于点D ,过点D 作DE OC ⊥,交ON 于点E .设10OA =,12DE =,则sin MON ∠= . 6.(2020?泰州)如图,点P 在反比例函数3y x =的图象上,且横坐标为1,过点P 作两条坐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专题

第1页 锐角三角函数 目录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课件 ........................................................................................................................................ 1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 ................................................................................................................................................ 5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技巧 ...................................................................................................................................... 10 锐角三角函数考点 .................................................................................................................................................. 15 锐角三角函数 课后检测 . (18)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课件 【引题】 例题1:操作与探究 (1)度量下列一组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边与斜边,计算它们的比值,发现什么规律? (2)度量下列一组直角三角形45度角所对的边与斜边,计算它们的比值,发现什么规律? (3)猜想:当∠A 取其它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否定值?为什么? (4)用同样的方法探讨∠A 的邻边与斜边、∠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45? 45? 45? C 2 B 2 A 2 A 1 B 1 C 1C A B ★【归纳与总结】 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在RtΔABC 中,∠C=90°, 例题2:如图:利用特殊直角三角形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1)已知,在Rt △ABC 中,∠C=90°,∠A=30°,求30°角、60°角的三角函数,并填出表格。 (2)已知,在Rt △ABC 中,∠C=90°,∠A=45°,求45°角的三角函数,并填出表格。 (3)分析上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你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经典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经典题含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 1.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 =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_______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_________分米. 【答案】553 【解析】 【分析】 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解直角三角形求出MQ,AQ即可求出AM,再分别求出BE,B′E′即可. 【详解】 解: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 ∵AM⊥CD, ∴∠QMP=∠MPO=∠OQM=90°, ∴四边形OQMP是矩形, ∴QM=OP, ∵OC=OD=10,∠COD=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OP⊥CD, ∠COD=30°, ∴∠COP=1 2 ∴QM=OP=OC?cos30°=3 ∵∠AOC=∠QOP=90°, ∴∠AOQ=∠COP=30°, ∴AQ=1 OA=5(分米), 2 ∴AM=AQ+MQ=5+3 ∵OB∥CD, ∴∠BOD=∠ODC=60°

在Rt△OFK中,KO=OF?cos60°=2(分米),FK=OF?sin60°=23(分米), 在Rt△PKE中,EK=22 -=26(分米), EF FK ∴BE=10?2?26=(8?26)(分米), 在Rt△OFJ中,OJ=OF?cos60°=2(分米),FJ=23(分米), 在Rt△FJE′中,E′J=22 -(2)=26, 63 ∴B′E′=10?(26?2)=12?26, ∴B′E′?BE=4. 故答案为:5+53,4.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6分)某海域有A,B两个港口,B港口在A港口北偏西30°方向上,距A港口60海里,有一艘船从A港口出发,沿东北方向行驶一段距离后,到达位于B港口南偏东75°方向的C处,求该船与B港口之间的距离即C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作AD⊥BC于D,于是有∠ABD=45°,得到AD=BD=,求出∠C=60°,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CD的长,得到答案. 试题解析:作AD⊥BC于D,∵∠EAB=30°,AE∥BF,∴∠FBA=30°,又∠FBC=75°, ∴∠ABD=45°,又AB=60,∴AD=BD=,∵∠BAC=∠BAE+∠CAE=75°,∠ABC=45°,

2018年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专题练习有答案

2018中考数学专题练习《锐角三角函数》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数是有理数的是( ) A. B. 4π C. sin 45? D. 1 cos 60? 2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并改造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1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斜坡AB 的坡度是10o B.斜坡AB 的坡度是tan10? C. 1.2tan10AC =?米 D. 1.2 cos10AB = ? 米 3.在ABC ?中,A ∠,B ∠都是锐角,且1sin 2A = ,2cos 2 B =,则AB C ?三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 A. C A B ∠>∠>∠ B. B C A ∠>∠>∠ C. A B C ∠>∠>∠ D. C B A ∠>∠>∠ 4.如图2,在Rt ABC ?中,90A ∠=?,AD BC ⊥于点D ,:3:2BD CD =,则tan B 的值是( ) A. 32 B. 23 C. 6 D. 6 5.如图3,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的点,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30A ∠=?,则s sin E 的值为( ) A. 12 B. 2 C. 3 D. 3 6.数学社团的同学们对某塔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如图4,他们在A 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o,再往楼的方向前进60 m 至B 处,测得仰角为603 1.7≈,结果精确到1m ,则该楼的高度CD 为( )

A.47 m B.51 m C.53 m D.54 m 7.如图5,点O 是摩天轮的圆心,长为110米的AB 是其垂直地面的直径,小莹在地面C 点处利用测角仪测得摩天轮的最高点A 的仰角为33o,测得圆心O 的仰角为21o,则小莹所在C 点到直径AB 所在直线的距离约为(参考数据:tan 330.65?≈,tan 210.38?≈)( ) 图 5 A.169米 B.204米 C.240米 D.407米 8.如图6,在ABC ?中,已知90ABC ∠=?,点D 沿BC 自B 向C 运动(点D 与点B , C 不重合),作BE AD ⊥于E ,C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则BE CF +的值(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变大,再变小 9.如图7,轮船从B 处以每小时5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30o方向匀速航行,在B 处观测灯塔A 位于南偏东75o的方向上,轮船航行半小时到达C 处,在C 处观测灯塔A 位于北偏东60o的方向上,则C 处与灯塔A 的距离是( ) A. 253海里 B.252 C. 50海里 D. 25海里 10.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测量大树CD 高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图8,在点A 处测得直立于地面的大树顶端C 的仰角为36o,然后沿在同一剖面的斜坡AB 行走13米至坡顶B 处,然后沿水平方向行走6米至大树脚底点D 处,斜面AB 的坡度(或坡比)1:2.4i =,那么大树CD 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sin 360.59?≈,cos360.81?≈,tan 360.73?≈)( ) A.8.1米 B.17.2米 C.19.7米 D.25.5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若θ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且2sin 30θ=,则tan θ= . 12.在Rt ABC ?中,90C ∠=?,4 tan 3 A = ,8BC =,则ABC ?的面积为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在第一象限内,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2OP =,点P 与原点O 的连线与x 轴的正半轴的夹角为60o,则点P 的坐标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