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简述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简述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简述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简述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的通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中心进行集中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同时能与住宅外部世界联系,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从而给住户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方便适应当今高科技发展要求的人性化建筑。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首先是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智能建筑的出现及迅速发展,引起建筑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造了许多智能建筑,具有相当超前性和智慧性。

智能建筑的内涵是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高新技术,即计算机技术,并包含有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智能建筑能使住户工作和日常生活更加安全高效,同时采用技术手段优化和保证设备运行,也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智能建筑的特点是首先要确保安全与健康,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设计必须具有智能功能与通信手段,创造智能建筑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建筑的选址、体形系数、平面功能、自然通风和采光等对建筑能耗有很大影响,在设计时都必须加以考虑。

绿色建筑则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的建筑的绿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立体绿化,而是指一种理念,即指建筑对环境的无害化,其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与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建筑,它的室内布局应是十分合理,并尽量减少合成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阳光,为居住者营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关系是绿色建筑首先是强调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其一定是绿色的、生态的建筑,而智能建筑强调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二者都强调节约能源与资源,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绿色建筑离不开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又促进和带动了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对智能建筑的需求是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得不到解决,不能有效地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并进行建筑物建设,绿色建筑的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

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以绿色建筑智能化为基础的,在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必须采集环境、建筑物等各领域的信息,为绿色建筑的控制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绿色建筑的控制多种多样,能利用太阳能提供光和热量,实现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管理涉及环境生态、能源、资源、建筑物、安全、通信网络等,要在统一的平台上综合管理实现绿色目标。为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必须设置环境、能源、资源、生态、安全等监控管理系统,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离不开智能建筑的范畴,由此可见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智能系统的引入是相互共存、不可分割的。

智能、绿色建筑一体化发展是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智能化系统对绿色建筑影响很大,通过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生物技术实现对建筑物进行科学调控,从而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智能与绿色合为一体,以智能化推进

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体现了人类对安全舒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的追求。从长远来看,既是满足以人为本,也是丰富完善更新拓展传统建筑的需要,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是现代的需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实现建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浅析建筑智能化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智能化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21T14:16:53.5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侯琦 [导读] 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建筑监控管理中心,再结合各种软件以及硬件设备。 华夏竣诚(北京)智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西城 100083 摘要: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资源与环境压力。在建筑行业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建设完成绿色建筑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人们对建筑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模式必然的发展趋势。将智能化建筑与绿色建筑结合起来,对于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智能化建筑和绿色建筑进行了概述, 一、智能化建筑和绿色建筑概述 1.智能化建筑概述 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建筑监控管理中心,再结合各种软件以及硬件设备,将建筑内部的信息通讯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基本功能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对建筑运行情况的时刻掌控,为建筑内部民众提供安全保障,并根据建筑内部居民的需求对其运行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建筑环境,丰富了建筑内涵,使建筑功能更加完善,实现了对建筑价值的深层挖掘,是建筑行业的巨大进步表现,也是现阶段建筑形式的主要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建筑建设及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还容易产生建筑垃圾、废水、废弃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很容易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将被打破,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绿色建筑建设理念。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勘察,制定更加科学的施工方案,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利用;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使用节能环保型、无有害物质建筑材料,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拆除建筑物后对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协调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内容 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应用到绿色建筑中的核心是并行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使得同时处理多种数据成为可能,可以使不同子系统分别处理不同事件,实现任务和负载的分担;计算机开缩网络把整个系统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2通信技术 通过无线、有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语像和视频信息等快速传递。 2.3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在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集散型监控系统(DCS),硬件采用标准化、电,伏化 系列化设计,软件采用实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 2.4图像显示技术 应用于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的图像显示技术有: (1)cRT(Cathode Rag Tube)阴极射线管:由集于体积大、耗电量大,已逐渐被淘汰了。 (2)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筑示屏:LED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目前广泛使系用的有红、绿、蓝三种。把红色和绿色的LED放在义起作为一个像素制作的叫双基色屏;把红、绿、蓝是三种LED管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像素叫全彩屏。具有能节能、环保、长寿命、安全、响应快、体积小、色彩施丰富、可控等系列独特优点,被认为是节电降能耗的最佳实现途径。 (3)LCD(Liquid Crg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LCD采用的是被动发光的技术原理,因此液晶需要背光系统来提供光源。具有质地轻薄、色彩艳丽、无电磁辐射、长寿命、节能省电等优点。 (4)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体显示屏:PDP在显示平面上安装等离子管作为发光体(像素)。具有图像清晰逼真,屏幕轻薄,便于安装,防电磁干扰、环保无辐射等优良特性。 2.5综合布绒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符合工业标准的布线系统,它将绿色建筑中所有电话、数据、图文、图像及多媒体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实现了多种信息系统的兼容、共用和互换互调性能 2.6视频监控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是以视频处理技术为核心,综合利用光电传感器、网络、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一种新型监控系统。数字式网络摄象机将视频图像通过计算机网络(TCPP协议)传输给视频服务器,图像数据的处理、显示、录像和共享都是围绕着视频服务器进行的。 2.7智能(C)卡技术 用以实现绿色建筑保安门禁、巡更、停车场、物业收费、商业消费,以及人事与考勤等管理“一卡通”。一般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1)接触式智能卡:读卡器必须要有插卡槽和触点,以供卡片插入并接触电源,缺点是使用寿命短,系统难以维护,基础设施投入大等,但发展较早。 (2)非接触式智能卡:采用射频识别,又称射频卡。具操作方便、快捷、无磨损、防水、防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8系统集成技术 将绿色建筑各种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

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及意义研究

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及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2T11:54:34.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梁勇[导读] 摘要:当今建筑可称之为现代艺术,因为它不仅融合了绿色建筑,还将建筑智能化混合在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中,可谓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了建筑外在的形式美,给未来的智能化绿色建筑设计攒积了丰硕的经验,为人们创造生态环境奠定了完美的基础。身份证号码:45252619710902XXXX 摘要:当今建筑可称之为现代艺术,因为它不仅融合了绿色建筑,还将建筑智能化混合在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中,可谓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了建筑外在的形式美,给未来的智能化绿色建筑设计攒积了丰硕的经验,为人们创造生态环境奠定了完美的基础。本文通过传统的建筑折射,结合智能化和绿色建筑的剖析,发现了在当前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再结合科学发展实践的学习,对智能化绿色建筑 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开拓了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的对策,使智能化绿色建筑能够成为文明生态建设的主要过程。关键词:智能化;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已大大超出我国可生产能源增长的步伐,如果这样持续发展下去,这类浪费型的需求仅靠我国可生产能源的生产来供需,势必难以长而久的支撑。因此不得不从大规模地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这将不仅耗费大且占用的人力物力也极其惊人。在当今普及比率较低的情况下,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在建筑实际的领域中占取比例不多,要积极的从现实生活中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还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所以,智能化绿色建筑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建筑行业发展应当十分密切。正因为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市场投入量日益迅速地增长,且受到我国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力扶持,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的推进即将迎来发展趋势的黄金期。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依靠着建筑信息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节能科技、节能环保的材料等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将科技的创新而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如何做好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工作,我们将着重分析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二是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对策。以下将对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当前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一)当前的从业人员整体职业素质偏低,对智能化绿色建筑产业的认识极其不够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苏醒”的初级阶段跨向“飞速发展”的阶段。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人才支撑和储备的缺口非常大,与能化绿色建筑的飞速发展拉大了更大的差距。现有的智能化绿色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偏低,建筑专业知识虽强,但对智能化绿色建筑产业的认识和认知还不够。因此要在智能化绿色建筑人才栽培方面,要对智能化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职业培训和考核,要求从业人员满足智能化绿色建筑产业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建立、实施实行专技人员持证上岗的可执行制度。(二)管理方法不合理,技术管理不科学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不高,认为智能化绿色建筑打的是个旗号或招牌,很多质疑是来自于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本身的误导,对概念根据就不了解,从建筑技术管理来看,它是引导建筑建设实施、结束的主导路线,不仅包括材料节省、节能设施有效的利用,确实是对社会很多好处。而对施工企业来说,在建造期间,如考虑市场的接受和建造成本太高,就会对投资产生排斥的心理影响。 二、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对策(一)调整规范智能化绿色的管理观念规范智能化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周期的实施,利用整个管理人员进行团队培训,提高意识并投入现实管理中,改变观念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节能环保和减少污染融入到工作中,真正的为最终用户提供健康、适用、高效和全面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同时为最终用户提供高效节能的管理平台。(二)建筑形态艺术完美结合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且使建筑具有文化、审美价值,不同的建筑要求体现美的价值也有所不同,而不是对称均衡就显得庄严,适用范围和协调性也不同。总归会给整个建筑形态的外系表达更显得有活力。(三)要选用环保型的施工材料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应具有耐久性强、维护便捷、不散发有害物质、艺术效果好的特征,如: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墙体墙面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等。虽造价相对偏高,但人民对节约资源、投资回报和环保的执著追求,会被广泛应用起来且与智能化绿色建筑发展的道路吻合。(四)融入绿色设计设计创新,如:绿化走进建筑、屋顶花园。不仅可给建筑物降温且增扩城市绿化面积,给城市的增添了无机“制氧机”并增促了城市的“呼吸”,增添了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融入节能设计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尽可能地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建筑主要立面朝向和主风向不同向,可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实现室内的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能源做功的时间,降能节耗;利用自然采光和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等)。(五)融入高智能化设计围绕环保、节能降耗展开融入高智能化设计,将高智能化技术设计应用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实现建筑智能化。建筑高智能化技术的融入是以建筑为平台,结合建筑设备、光\声控技术、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将结构、系统、管理服务捆和管理,为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节能高效、便捷的环境,以为人民造福。 三、结语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百姓生活质量改善的提升,人们对未来的住宅将在现有的高层次基础上,提升或升级到更高生活的要求,建筑未来发展的主题已无法圈限于建筑安全、建筑质量和建筑外观上的要求,特别是已逐步推进采用的高新技术高档住宅,不仅采用了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规划和设计,还达到节能环保的最终目的,给人民展现了全新的居住环境体验,体现了我国建筑智能化和提能降耗的热情膨胀地持续攀升着。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中绿色环保和智能化的一体化结合

建筑施工中绿色环保和智能化的一体化结合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绿色建筑以及智能建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各个领域中还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因此,要想在根本上提高建筑发展效率,那么就需要从实际出发,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并且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产生影响,再者,将智能化方式和绿色理念相互联系起来,实现环境以及资源的良好发展。 1、关于绿色建筑以及智能建筑的论述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绿色建筑包含的内容较多,对其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这些只是从概念上进行的定义。绿色建筑其实是指建筑设计以及建造,在实际中还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将建筑物以及相关技术联系起来,在满足各种功能使用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且创建出符合环境保护的各项内容以及要求。其次,其实现如今的绿色建筑中,经常也面临着人类的生存以及对环境的恶化发展,以此大多数人们在追求良好生态环境的时候,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不能仅仅受限于相关的系统建筑物中,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结合自然生态的发展标准来进行控制,以此使得相关建筑物结合为一体。最后,如果使用智能化来带动绿色建筑物发展的话,就可以不断节约能源,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以及

对新技术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的基础上,还减少环境污染,所以说,这个是就是智能建筑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绿色建筑物重要道路。 另外,智能建筑物的不断发展,目前也在朝着绿色建筑的方向迈进,但是对于我国而言,有些时候只不过就是把智能建筑当成弱电系统以及建筑的融合。实际上来说,智能建筑就是一种手段,一种可以实现绿色建筑发展主体的手段。所以说,要想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发展主体,那么就需要根据智能建筑相关的功能,尤其是类似的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建筑设备等多种科学手段来完成。但是如果没有信息手段的支撑,那么对于绿色建筑物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仅仅从这个内容上可以看出来,智能建筑就是建立在科学信息基础上发展的,与此同时,还有着人以及自然高度和谐、平衡共生的绿色建筑,当然,在发展的同时还需要重视社会利益以及环境问题,而且需要使用时代特性的高技术绿色建筑模式。 2、关于智能建筑以及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探讨 2.1、智能建筑是以绿色为目的 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智能建筑在绿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并且还需要以目的以及方向为目标。所以这样也就在整体上要求智能建筑的规划以及设计在管理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当然,还需要不断坚持绿色建筑发展内容,还需要有效的利用能源以及水源等,而且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要为相关的使用者提供健康、安全以及工作环

浅谈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刊物上阐述绿色建筑的文章屡有所见面,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通过设计、应用、推广三个层面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应用进行分析与论述。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 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年内,还要建设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2、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为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为代表,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

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迅速在最大份额 的中低端市场推行以减少使用!合理使用资源为主要策略的低成本路线,即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应以低耗为核心。 3、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整体设计”思想。 适当技术原则的内涵,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如某科技大学在陕北黄土高原所发展的现代窑洞住宅设计,利用最简单的玻璃温室、浮力通风、太阳能热水和天窗采光等技术,不但使窑洞居住环境大为改观,甚至使采暖 能源节约了60%以上。 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从全球环境和资源出发,应用经济可行的 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如何在设计之中应用高技术和优质的材料,就是要应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予以权衡,现在欧美应用的高技术绿色设计方法往往和智能建筑设计相结合,智能建筑是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低保养成本和最有效的管理建筑本身的资源,这与绿色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1、建筑布局。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比如在一栋建筑的功能、规模、场地确定以后,建筑的朝向和外形将在极大程 度上影响建筑能耗。一般认为,建筑体形系数小,单位建筑面积

智能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理论方法

智能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理论方法(二) 2.2设计与思维 中国由于经济不发达的原因,没有用科学的发展眼光认识居住的重要性,总是片面地强调造价,用最简单的材料造出供人居住的空间即可,满足中国那么多人的生息,根本不考虑建筑艺术、质量和功能,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为了提高住宅建设的劳动生产力,解决13亿人口的居住问题,我们的建筑师犯了弱智病-机械地执行规范,同时又把住宅又看得太简单了,只是6块板的组合,结果建造了一些不伦不类如鸽子笼、火柴盒般的高层建没有个性、特性,只是为了解决"住"的空间,根本没有考虑到以人为本的设施配套。事实上,建筑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像社会中的人具有丰富多彩的体型和个性。 人是千姿百态的,高、矮、胖、瘦,城市中众多的建筑应该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大生产住宅要求标准化设计和模数化制作。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统一,犹如人体构造,每个人的骨头数量和形状基本相似。这就是建筑支承体标准化设计的原理,每个人都由肌肉、皮肤组成,这就是建筑物的功能材料,是类同的材质。人有不同的姿态,这是多样化建筑的造型设计。因此,智能绿色建筑的创新设计和标准设计,为了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把住宅设计的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和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应模仿人体结构一样建造我们的住宅。 2.3设计与使用功能 设计首先要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抵抗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如地震、风灾,又要考虑到使用时材料与设施造成对人生命安全的威胁。如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消防安全问题,防盗报警、医疗急救问题等;其次,还要考虑到室内要保持新鲜空气,提高氧指数问题,光通量问题。有足够的日照时间消灭病菌,以人为本满足人的日常生活要求,如饮用水,热水,饮料等供给问题,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问题,不影响他人安全和生活私密性。光污染、噪音问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家庭电器遥控设备、能源节约降低费用问题、健身、人与人之间交流问题,环境绿化的维护和休闲娱乐设施问题。设备的维护保养,公共设施及外窗保结问题,凡能涉及到人的日常起居生息问题,都要考虑到绿色建筑设计的范畴,这样才能满足21世纪中国小康社会以人为本的需求。 2.4设计与施工 设计是意图,传统建筑设计都是由施工企业在现场加以实施,困难很大,劳动生产率低,工地生产的条件很差。只能用原始的双手操作简单又粗糙的工具,这是手工作业的基本劳动。智能绿色建筑像人们大脑监管人的行为一样,是精制高级的产品,只能在工厂生产,现场组装。传统的设计构思要转移到现场组装的方案上来,尤其是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建筑工地上的死亡率已远远超过其他行业,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建筑物完成过程中每一步工人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先后操作顺序。 工地上多次发生脚手架倒塌事故,因此要提倡不用脚手架,以靠主体结构的支承体解决墙体外作业问题,这是必要的设计思路。因此,采用永久性模板作为现浇混凝土的底板,在未浇前作为工人安全作业的楼承板,工人就会有安全感,工作效益也会大幅度提高。 主体结构的外墙圈梁设计既可以提高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在1米处安装一条圈梁),解决施工现场工人高空作业的安全性,还能解决外墙板安全的承重构造,增加了建筑物的立体感。智能绿色建筑从结构的可靠性、生产的可行性、施工的安全性统一设计,完成各种构配件的协调和一致施工安装,从而达到预期的施工安全目标。 2.5设计与生产 建筑物生产一般的概念认为是建造或营造,是在工地上生产,要想达到智能绿色建筑的要求必须是工厂生产,实际上是工业化的大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但制造人是最简单的,婴儿的诞生是在腹腔内整体形成,也叫做复制,只有复制才能达到大生产的目

简述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简述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的通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中心进行集中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同时能与住宅外部世界联系,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从而给住户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方便适应当今高科技发展要求的人性化建筑。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首先是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智能建筑的出现及迅速发展,引起建筑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造了许多智能建筑,具有相当超前性和智慧性。 智能建筑的内涵是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高新技术,即计算机技术,并包含有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智能建筑能使住户工作和日常生活更加安全高效,同时采用技术手段优化和保证设备运行,也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智能建筑的特点是首先要确保安全与健康,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设计必须具有智能功能与通信手段,创造智能建筑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建筑的选址、体形系数、平面功能、自然通风和采光等对建筑能耗有很大影响,在设计时都必须加以考虑。 绿色建筑则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 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的建筑的绿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立体绿化,而是指一种理念,即指建筑对环境的无害化,其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与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建筑,它的室内布局应是十分合理,并尽量减少合成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阳光,为居住者营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关系是绿色建筑首先是强调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其一定是绿色的、生态的建筑,而智能建筑强调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二者都强调节约能源与资源,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绿色建筑离不开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又促进和带动了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对智能建筑的需求是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得不到解决,不能有效地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并进行建筑物建设,绿色建筑的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 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以绿色建筑智能化为基础的,在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必须采集环境、建筑物等各领域的信息,为绿色建筑的控制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绿色建筑的控制多种多样,能利用太阳能提供光和热量,实现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管理涉及环境生态、能源、资源、建筑

智能化与绿色建筑

绿色——舒适性、低能耗 安全——在建筑的安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方便——物业运行可持续 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现代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基础平台,利用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以及系统集成技术控制优化各种机电设备运行,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实现办公及信息自动化,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相互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的根本目的在于:1、使住户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更加安全高效;2、使建筑更加易于运营管理;3、采用技术手段优化和保证设备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智能建筑是以人为本的,BA、SA、FA、CA、OA以及IBMS解决的都是人对信息和自动化的需求,是人们的生活品质在舒适基础上的一次飞跃。而人们对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信息的需求,对更加人性化的自动化的需求,这种需求必将会推动建筑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正绿色建筑的标准是2006年出的,近年来,中国的绿色建筑在政府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已有近300项工程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标识认证,一些发达地区像江苏省的苏州市和部分南方城市,甚至要求新建建筑必须百分之百达到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各项影响因素和性能指标是互相耦合、此消彼涨的。 比如增强了建筑外墙保温,会同时降低空调能耗,使冷热指标均降低,进而降低了主机容量; 增加热回收系统虽然回收了部分热量,但增加了风机能耗,二者平衡要根据新风量的大小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实施中具体的控制和调节是靠楼宇自控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来实现的。 对于照明控制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提供同等照度低能耗设备,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采集室外环境照度参数,控制开启照明设备数量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 对于电梯、空调、新风机组等建筑内的用电“大户”,则可以通过优化运行模式,控制设备运行时间,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等方式来减少使用成本; 对于给排水设备则可以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夜间电网负荷较小,电能价格较低的时间段来完成日常的供排水任务 另外,还可以通过监视设备运行状况,累计运行时间,定期提醒设备的维修保养,来降低设备运行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节约设备维护投入的目的。 以上只是一些常规的建筑智能化控制手段。对于绿色建筑而言,由于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如何实现这些新的技术、设备与现有控制手段的有机结合,将其运行状态的监视和控制纳入到现有的控制体系中来,同时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记录和相关数据的测量汇总,从而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提供第一手的分析数据,是目前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 其实这套系统只需增加一台简单的控制器和部分传感器即可完成数据采集,运行状态监测,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设备调整控制,如果在给这台控制器提供一个网络接口,那么还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况的远程监控和远程维护,这样一来效果完全不同了。对一个小小的单体建筑尚且如此,对于大规模的建筑,建筑群来说,在建筑设计和规划阶段,尽早引入建筑智能化控制的观念更为重要。

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

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2012.3 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 符长青1符晓兰2 (1.广东科技学院,东莞523083;2.深圳市伽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深圳518028) 摘要: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主导趋势。本文以一个原始建筑的例子作为陪衬,介绍了绿色建筑所具有的信息时代特征,强调绿色建筑一定是智能建筑,给出了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结构,通过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对比,讨论了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数字化的重要性,以及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数字化发展历程和方向。 关键词:绿色智能化数字技术三网融合 Green Building Intelligen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 Changqing,Shenzhen Qiel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u Xiaolan Abstract:Green building is sustainable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trend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takes a examples of primitive architecture as a foil, introduces the green building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emphasize the green building must b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gives the green building intelligence system composition structure, through the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trast of digital technology, discussed the green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digital importance, and green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development course and direction of the digital. Keywords: Green; Intelligent; Digital Technology; Triple Play 1 绿色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什么是绿色建筑?为了说明其定义和内涵,先举一个原始建筑的例子作为陪衬。 前不久,有一位西方记者深入到非洲丛林深处探访一个原始部落,部落酋长热情友善地接待了他,领他参观自己的住所。按照当地民族风俗,酋长娶了10个老婆,他给每个老婆盖了一座房子,每个房子的式样、规格、大小和内部摆设都基本上是一样的:用树枝搭成底面直径约为2 米,高3米左右的圆锥形,外面涂上混合着干草的泥巴,没有窗子,只有一个高约1米的小门洞可供人们进出。房子内除了地上摆放着一张供人睡觉的蓆子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家具和设施。在探访过程中,记者从酋长老婆们自然灿烂的笑脸上,丝毫感觉不到她们物质的贫乏和生活的艰苦,反而能强烈感受到她们对生活的满足,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怡然自得。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大约200年前,产业革命爆发,诞生了工业,步入了工业社会。正是由这一时期开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技术全面改善,死亡率下降,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剧增,使地球村变的十分拥挤。与此同时,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地球资源、能源等正在不断地被大量消耗掉,加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地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变得十分脆弱。60多年前,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类从工业社会开始进入信息社会,借助计算机的帮助,人的智力得到“放大”, 1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思想战略的共识,在建筑界,生态、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是对这一思想的积极回应与努力。然而国内目前普遍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本质还没有予以清晰的认识,更是出现了一些将生态、绿色建筑作为口号谋求商业利益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公正、客观、系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切实的推动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安全;节能环保;通信技术;照明技术;信息集成技术智能化技术在其应用中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智能化优势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得到非常好的运用,其主要表现在:大大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应用得到解决;环保、节能;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产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为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实现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将生态发展与建筑行业结合在一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建设,可将现代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在节能环保、环境检测、通信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促进了绿色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当前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地域、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统一的定义。但是绿色建筑的三个主题是明确的:即: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定义是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用绿色的观念和方

绿色建筑智能化的价值

绿色建筑智能化的价值 同济大学程大章 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是通过运营管理来实现的。绿色建筑的运营在建筑全寿命期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传统物业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适宜技术、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来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作者在参与绿色建筑星级标识认证工作中发现,由于一些与运营相关的项目在设计认证时不参评或无需提供数据证明,因而不被重视,到运营认证时往往发生困难。这就凸显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落实对绿色建筑全面监测的技术措施。 1、智能化技术是支撑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 1.1、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 由于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需落实在物业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策略与目标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确定,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改进。 我国政府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正在逐步规范物业管理行业。物业管理经营人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按照国家法律和管理标准及委托合同行使管理权,运用现代维修养护技术,以经济手段对物业及其周围环境的养护、修缮、经营,并为使用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物业管理服务常规内容为给排水、燃气、电力电讯、保安、绿化、保洁、停车、消防与电梯管理以及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等。而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则与其不同,相比之下有以下特点: ●采用建筑全生命期成本分析方法,制定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策略与目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坚持“以人为本”,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应用适宜技术、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实施高效运营管理。 建筑物的运营管理是通过物业管理公司来实施的,需要处理好使用者、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同

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与应用

学号:1006441223 《房屋建筑学》辅修课程论文 2012~ 2013学年秋学期 论文题目: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与应用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2班 姓名:范东良 日期:2012年12月2日 论文成绩: 评阅教师: 评阅日期:

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与应用 一、建筑智能化发展史的探析 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IB)主要由土建、机电、装潢、智能化设备、计算机网络五部分组成。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采用4C(即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技术,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实现通讯(CA)、办公(OA)、建筑设备控制(BA)自动化(即3A),以期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可以说,智能建筑通过选择适当的优质环境模块,包括:环境、空间、使用周期、舒适感、工作效率、安全、文化和科技含量,设置适当的建筑设备来取得建筑价值满足用户的要求。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于1984年问世于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原本就有比较好的建筑设备系统。例如,较早地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机器的集中使用;设置计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动监控等。以及1986年,在日本建造的东京本田青山大厦和NTT品川大厦,包括后来的NEC、N17、松下、三井、东芝等办公大楼,都具有很完善的系统,设备与建筑设计配合融洽。这些大公司建设的这些系统主要是为了自己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改善企业形象。到了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以及它们的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

浅谈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

浅谈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 发表时间:2019-01-03T09:55:39.1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林成权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由此产生的诸如污染环境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福建锦文建设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6 摘要: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由此产生的诸如污染环境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建筑行业要积极破解其破坏环境的难题,实现建设和保护的双赢。很多建筑企业采用了智能化技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综合吸收了建筑行业和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将两者有机结合,在建筑中发挥着作用,既能让人们工作、生活得舒适,又能较好的保护环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技术;绿色建筑 一、建筑智能化以及绿色建筑 目前,在建材生产、工程施工以及建筑运行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将会消耗地球上42%的水资源及50%的材料、能源,同时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水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等,建筑行业的实际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了低效率、高污染、高耗能的运营模式。而在人们创造温馨、高效、健康的使用空间的基础上,怎样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怎样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等,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研究重点。 建筑智能化指的是将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将建筑物作为平台,利用信息设备系统、信息应用化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以及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人们创造便捷、高效、舒适、安全的建筑环境,并实现建筑环保、建筑节能等目的。建筑智能化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同时也朝着绿色建筑的方向不断发展。新形势下,绿色建筑以及建筑智能化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其中“绿色”是概念,而“智能化”则是手段。因此,绿色建筑要求以绿色的观念及方式,运用智能技术、新能源管理技术、绿色生态设施以及智能化监控手段。智能技术作为建筑智能化的技术要点之一,在绿色建筑的技术向导下,要求利用智能技术维持建筑系统以及建筑产品的研发,进而提升绿色建筑性能,并满足用户的功能要求。 二、建筑智能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1、缺乏掌握此类技术的专业人才 建筑智能化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想得到广泛地传播,需要有着大批掌握此类技术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能够为了技术的广泛运用,结合建筑具体业务,对其进行较好的技术设计,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新媒体时代,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些技术可以和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建筑智能化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对人才掌握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在目前,建筑企业中掌握职能化技术的人才非常少,由于培养掌握该技术的人才需要大量的投入,很多建筑企业对此望而却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业务上,从而缺少专业化的人才,这已经成了很多建筑企业最大的短板。 2、缺乏一定的资本投入 技术在应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不断地研发和创新,这样才能够确保技术发挥作用。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地研发,那么技术就不会收到其应有的效果,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对技术进行研发,除了要有专业人才外,不可或缺的就是资金的投入。但是对于资金链条不畅通的建筑企业来说,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缺乏资金,使得一些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难以进入到智能化专业行列之中。另外,在建筑智能化得到越来越广泛普及的今天,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占据了建筑市场的重要位置。在对项目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企业要具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才能够在投标中获得较大的机会。企业在中标以后,要在建筑工程上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还需在智能化技术方面进行相应的投入,所以对于很多建筑企业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压力。 3、资质障碍 2006年起,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行业规范,对建筑智能化企业进行了规范。规定了从业公司的资质、技术条件、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以及业务承揽范围,同样构成其他公司进入智能建筑行业的障碍。 三、绿色建筑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方式 1、智能化技术与规划设计技术的要点和应用方式 第一,在实施绿色建筑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对当地的地势以及周围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第二,施工人员应该提升对能源的使用效率,尽量使用能够代替能源的材料,并最大化地利用已经准备好的能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第三,施工人员应该注重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尽量节约用水;第四,施工人员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该尽量使用新型的符合材料,避免使用传统的杂质材料;最后名施工人员应该保证建筑内部的环境质量。 在建设绿色建筑时,其中比较重要的装置就是室外环境建设。在此环节中,施工人员就可以使用智能的浇灌设备进行浇水工作。这种装置不仅能够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提升植物的质量,保证其不会因为水分过多而死亡。其次,针对于绿色建筑的遮光设置来说,施工人员可以选择智能系统或是百叶窗。当感受到阳光时,智能设备会自动地放下遮光板,进而实现有效的遮挡功能。第三,在对能源进行节约时,施工人员可以安装智能的空调以及照明设备。当该种设备感知到室内无人存在后,便会进入自动断电的状态,进而实现能源节约的任务。第四,在绿色建筑的监控系统中,施工人员也可以将其安装在其他的工作系统上,使其能够有效地开展监控,并将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自动发送给建筑的所有者,以此能够使得所有者深刻了解建筑中的情况。最后,在照明系统中,施工人员可以利用能够自动调节光感的设备进行建筑,该种装置能够自动地对光感进行反应,倘若室外光感足够强,其就会自动进行休眠,并随着外部阳光的敏感进行相应的调整。 2、智能技术要点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提升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注重对能约的节约利用以及各个系统的自动化,进而达成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目标。从功能上来说,智能化建筑以及绿色建筑度应该能够具有高精准度的电子设备以及智能系统,进而提升大众的安全性能,并间接满足大众对建筑舒适度的要求,提升对大众的服务质量;从质量上来说,在该种建筑中,工作人员应该为其设置安全系统、网络系统、通信系统、监控系统、公共系统以及报警系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大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其安全提供了基础的保障。此外,公共系统不仅包括自动的报警系统以及安全保密系统,还包括公共位置处的安全系统。多个系统协同工作,为智能化的建筑提供帮助。 为了让智能技术能够充分运作,智能建筑中的一个系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建筑设备的管理系统。从字面上来看,这个系统主

绿色建筑与建筑设备

《建筑设备》课程论文 班级:建筑系07城市规划 姓名:姜威 学号:070107019 日期:2010年5月30日

绿色建筑与建筑设备 我们生活在技术高端的世界上,同时面临着很多问题,环保节能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为了我们将来的生存,开发新能源,创造新建筑,倡导绿色计划,是必要的课题。 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望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首先,BREEAM认为根据建筑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评价的内容相应也不同。评估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建筑性能、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其中:处于设计阶段、新建成阶段和整修建成阶段的建筑,从建筑性能,设计建造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被使用的现有建筑,或是属于正在被评估的环境管理项目的一部分,从建筑性能、管理和运行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闲置的现有建筑,或只需对结构和相关服务设施进行捡查的建筑,对建筑性能进行评价并计算环境性能指数,无需计算BREEAM等级。 其次,评价条目包括9大方面:管理——总体的政策和规程;健康和舒适——室内和室外环境;能源——能耗和CO2排放;运输——有关场地规划和运输时CO2的排放;水——消耗和渗漏问题;原材料——原料选择及对环境的作用;土地使用——绿地和褐地使用;地区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污染——(除CO2外的)空气和水污染。每一条目下分若干子条目,各对应不同的得分点,分别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