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张XX,学生,男,汉1987。1生 2003.12入学 ,初中文化,党员,重庆合川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在家中时候,学习成绩一般比较调皮,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上课只要求不打扰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可以,总体比较活跃,思维比较广阔,对某些东西也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意见和见解,可以说是个三难学生。

升入初中以后,由于受到的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甚至有犯罪的倾向,后经过家里以及学校甚至公安相关机关的帮助教育下,终于被亲情感动,但还是很不情愿的开始了新的生涯-—入学当兵,在学校中,初来乍到的时候,玩兴不改,后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成熟和干练,并成为了骨干,并且顺利的进入了士官队伍,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动到执勤学校,表现的是很开朗活泼但是总是很担忧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起到了积极带头的作用,平时也看着比较外向开朗,不像是有什么放不开的,有时候比较夸大其词,容易把一件小事扩大,不停的用工作和与别人聊天来掩盖什么,如果停下来的时候他会发愣!心事重重的样子。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在学校上会尽职尽责,起到带头作用,但是怎么看都有什么事情隐瞒着我们。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因为他会帮我们一起想事情,并且常常带头作一些比较累、比较脏的活。而且和他在一起不会拘束和僵硬。但是有时候还是经常会见他发呆。问他都说没有什么。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请组织和老师、领导放心,有困难会努力克服的,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独立的,虽然家里面还有个姐姐,但是她已经嫁出去了,所以家里面就只有两个老人在,不过虽然都已经过了六十岁了,但是他们的身体都还是可以的,我个人不是很担心。”在深一步的调查后,主诉把问题提出来了:“……主要是对家里人的担心,因为离家远了,姐姐出嫁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而姐夫又很不争气,总想靠歪门邪路赚大钱,劝他也没有效果,还和我姐吵打。感觉比较困扰,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过程已经很长时间了,从我入学开始就一直这样,有些时候明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没有办法摆脱,只好把时间都尽量花在了工作和生活中,但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继续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对当事人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发呆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焦虑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是很好的,这个出于好强的心理,即有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注定有强大的压力,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从家庭情况看,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困扰

着他的,同时出于好胜的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就会找别的东西来寻求代替,减轻痛苦,像夸大其词,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等等,都是为了好强的性格,但是这种身体上的劳累始终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所以其实压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压力的积累只会越来越深从而产生更多的焦虑,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其流程为:

压力源(家庭)——形成压力——形成表现(感到困扰、痛苦)-—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动(不去想,努力开玩笑、工作等等)—-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从头再一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焦虑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焦虑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焦虑水平明显的会很高。(2)、认知水平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能够改变现状,焦虑的情绪就会加重。

(3)、身体状况.由于过度投入到耗费大量体力的工作中,疲劳过度引发体质下降,经常失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直接导致焦虑增加。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学校的价值取向大体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到了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很多的不同,有些甚至从表面看来就是背道而驰的,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是复杂的,有它光明的一面,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有它黑暗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初步形成的青少年要学会正确对待矛盾的话,就必须有一个过程.在拜金主义的面前,和奉献精神的面前,选择和认识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

(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距离的原因,而且缺少人照顾,导致了对父母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所以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还有就是来自直接的亲人姐姐的幸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正确对待奉献与所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一刻不停,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放松疗法可以采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

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总在逃避现实,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明白了自己身上不仅仅只肩负着一个小家,而且也同时深深的明白了祖国更需要自己,告别了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像掩藏什么东西的样子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睡觉很踏实,一天的我们还没睡着他就开始打呼噜了,睡得很香,并且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像他自己了。”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汉,2005。12入学,1987。02生,高中文化,学生,团员,云南省双江县人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家庭情况为:父亲病故,家里成员为母亲、爷爷、奶奶、姐姐(已经工作,但收入不高)祖父母年老多病,在家中时候,由于家里就唯一的一个男孩,家里人比较宠爱,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老师只要求他不打扰到课堂教学,总体比较内向,思维有些迟缓,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后由于受到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人已经无法管理,所以被家里送到了学校,很不情愿的入学当兵,在学校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被高年的同学打骂,有了一定的思想包袱。在考学的预考考过,但最后考学失败,归队后积极性不是很高,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表现的是总是很压抑、情绪低落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但好像是受到考学失败的打击,平时看着比较胆小怯懦,精神萎靡不振,心事重重的样子。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在学校上会把自己的一切做好,请老师、领导放心.但是士气很低落。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很少在一起,因为他不合群,沉默寡言而且一天唉声叹气的。问他都说没有什么. 5、本人自述:

“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被宠爱的……在学校的时候,由于体质弱,经常被老兵欺负,所以和他们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到最后连同年兵都很不想交往了。甚至不想再学校呆下去,但是家里人都很期待自己能够考上,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感觉比较困扰,感到丢人,没用,自己是废物。现在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生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什么信心。姐姐工作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我就很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对当事人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得分为轻度抑郁,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食欲减退,并伴有情绪低落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抑郁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总体来说是很好的,这个是出于好面子的虚荣心理,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注定有强大的压力,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从实际困难上看考学的失败是不断的困扰着他的,同时出于可笑的虚荣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由于个体不善于与外界沟通,情绪就得不到宣泄,越是不宣泄越是压抑,越是压抑就越不喜欢和人交往,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其流程为:

考学失败压力-—形成表现(感到悲观)——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动(不去和别人交流,怕别人笑话等等)--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从头再一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抑郁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抑郁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抑郁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抑郁水平明显的会很高。所以经常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男女很容易出现伤春悲秋的表现。

(2)、认知水平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到自己的能力很弱小,开始否认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解释现状,把一切归咎于外界原因,不能够认识到自我的因素,抑郁的情绪就会加重。

(3)、身体状况。由于来访者本人的体质虚弱,所以经常容易疲劳,而考学失败导致的经常失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直接导致抑郁的增加。

(二)、环境因素

个体在对待选择和认识环境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由于在周围的环境都是很蓬勃的学校生活,大家都是生龙活虎的模样,面对这种集体生活,特别是在学校最直接的打击,就

是老兵欺负下,形成了一种怕和躲避的习惯,从一个被宠爱到平凡化的过程中,他不能很好的接受,而自己由于体质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广大集体活动中,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在这个环境中,不断的脱离群体而更加显得孤独,孤独就越逃避,逃避的最终后果就是更孤独。

(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对母亲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从而使得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必须要考地很好的成绩,至少是考学考上才对得起家里人的期望,高的期待面对挫折的时候就变成了巨大无比的压力,所以家庭的压力是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诱因。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抑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抑郁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抑郁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抑郁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找回自己应该处的位置,重新正确的面对现实。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正确对待奉献与所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一刻不停,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放松疗法可以采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我现在很有自信走出抑郁的阴影了”。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抑郁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实在不懂事,怎么会经历了一点点打击就受不了了呢?总在逃避现实也不是个办法,如今已经逐渐适应不怕那些了,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着的重大职责,告别了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离群索居的样子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开始融洽、更团结,整

个人也更有精神了.并且也会尝试着和周围的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也开始和我们说话,打球了,觉得他变开朗了很多。”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抑郁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下降到了轻度抑郁,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抑郁的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语言引发的焦虑和抑郁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覃XX,男,壮,1988.11生,2005.12入学,初中文化,学生,团员,广西省百色市人

2、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求助者在家中时候,学习成绩一般,身体健康,未曾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比较内向,胆小,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乖孩子,生活学习都一直很平淡,没有与人争斗的迹象.

入学以后,顺利的经历了学校的培训,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在分配到执勤工作中去后,由于是广西少数民族,所以普通话很不标准,他的发音经常被同学们用来开玩笑,求助者很焦急的想要改变这一事实,但是越急就越出问题,所以更加使得求助者陷入痛苦中,以至于发展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与人接触,尽可能的不说话,以此避免可能带来的嘲笑.甚至到近来已经会躲着偷偷哭泣。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能够本本份份的。但是很内向、孤僻,循规蹈矩而胆小怕事。我们安排了一定的机会来改变他的这种状态,但是都没有成功。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好玩,因为他会带给我们一些有趣的事情,大家都拿他开玩笑,并且确实很好笑。但是很少有时候会见他发火。他这个人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和大家很合不来。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别的,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但是我最讨厌我的那些同学们,他们一起来学我讲话,我知道我的讲话很不标准,因为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们都是用当地方言讲课,没有人会说普通话的,所以我发音不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凭什么成为他们嘲笑我的把柄?我也想尽快地把普通话说好,但是他们都不给我时间,只会取笑我。所以我躲着他们,尽量不和他们接触,但是天天执勤都在一起,而且睡在一个班上,他们时时刻刻都会逗我说话,以此来取笑我。有些时候我甚至烦的想到了自杀,我很努力的去改变我的发音。但是没有效果……”

二、评估与诊断

1、对求助者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五分钟左右的测试,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SDS分数也达到了中度,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自杀倾向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助者有相当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平时的表现是很好

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尊极强的人往往是伴随着同样强度的自卑,只是被压在潜意识中,所以求助者不仅仅有很强的自尊心,还潜伏着极大的自卑心理,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而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很深刻的,自小接受的地方方言教育,一时间是很难改变的,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不懈的努力,但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在他改变过程中,别人的玩笑变成了无情和无知的打击,困扰着他的每一个进步的脚印,同时出于好胜的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就会找别的方法寻求代替,减轻痛苦,像沉默、不与他人交往等等,都是为了自尊心不再被打击的一种自卑感的表现,但这些不正确的方法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所以其实压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反而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将会更加严重。以至于求助者甚至想到了自杀。

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个体承受压力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主导因素。(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的会低很多。

(2)、认知水平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

(3)、精神承受能力.这个市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基本都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阅历。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中,允许个体所在的群体区域的差异有很大的存在,并不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存在专门的压力源,因为社会的广阔,容忍个体差异在一段时间里慢慢契合。而学校则是在整个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这里要求的是整齐划一,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迅速的适应,没有任何借口拖延,而求助者作为个体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渡,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把这个差距弥补上。

(三)、家庭因素

在家里一直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培养了他很高的自尊心,一旦被否定,就会由极度的自尊变成了自卑。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和抑郁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使得他有充足的勇气来面对和改变现实中的困难,正确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和抑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和抑郁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和抑郁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缓解手段。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

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程度。,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帮助求助者认清学校这个大环境,自己是不能够改变的,必须学会适应,还有认清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就要接受现状,正确的面对缺点,认清现实才能够去改变。制定相应的应对手段。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譬如他这时就会自己找个地方哭泣,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把自己想象在一群同学中,不断的被人讥笑,但是自己是如何大胆的反击对方,并且幽默的化解对方的笑话,并在嘲笑中学会把握时机更多、更好的训练自己的普通话。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3)、现场锻炼法

在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及其学校都知道的情况下,让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范围,让求助者不断的被纠正,被激励,在大家共同帮助的环境中,不断的练习普通话。逐渐增加勇气,克服胆怯、害羞等等不利于改进的情绪。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求助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总是没有勇气面对流言蜚语,总在在逃避被人取笑这个现实,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可以告别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开心的和大家说话,并且经过这些日子的训练,我的普通话已经基本发音准确了。我相信以后会和大家打成一片的。”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能接受打击了,甚至还会和我们开玩笑了,更像一个当兵的人了.”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和抑郁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和基本消除了抑郁症状,同时由焦虑和抑郁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积极乐观的面对了现实生活。

患病引发的焦虑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邵XX,男,汉,1986。12生,2005。12入学,初中文化,学生,团员,云南省腾冲人

2、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求助者在家中时候,无严重疾病史,从小比较开朗、活泼、但是很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乖孩子,生活学习都一直很平淡,学习成绩却很差,没有与人争斗的迹象。

入学以后,经历了学校的培训,但是这个时候由于水土不服,导致他患上了睾丸炎,在学校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本之一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娟(化名),女,21岁,因为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期末考试,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人之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认知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一般情况 李娟(化名),女,21岁,南方人,大学三年级在读。从小经常被母亲打,最后一次挨打是在高一,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有外遇,父母经常吵架。 1.2个人成长史 李娟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七岁上小学,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不爱和同学交往,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由于经常受到母亲的打骂,对周围的同学不怎么信任。初中时感觉经常被同学欺负,而且欺负得很厉害。那时,很少和同学交流,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写日记的习惯,有一次自己的日记本无意被人看了,而且在班上传开了,从此班上的人叫自我“心理变态”,这样我就更不愿意和班上的人交往了,感觉初中是很痛苦的日子。高中时候,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这样高中的朋友还比较多。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自己觉得朋友没有什么意思,到目前为止算的上交心的朋友没有。 1.3主诉与个人陈述 最近两周以来感觉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影响了我的考试,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和同学交往我就有些害怕了。我感到焦虑,郁闷,苦恼。前天考试了一科,遇到了一道难题,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寝室同学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 与寝室同学之间的事情经过:我经常在寝室说一个同学,主要是说她上厕所忘记关水,早上起来开水龙头开的很大声,既浪费了水又影响我睡觉,上个星期一天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考试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她把水龙头开的特别大,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了她让开小声点。她就很冒火的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中午看见她在和寝室另一同学QQ聊天。看到她说“我才不像你那么容忍她!”我一看就知道在说我,从那天中午以后她们两个变得很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突然之间我感觉我是被孤立的人,它们两个以前关系不好的,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她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心里很不平衡。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说到激动处流泪。 1.5诊断 1.5.1一般心理问题 1.5.2诊断依据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要点概要

个案的撰写 一、个案的一般格式 1、标题 2、摘要 3、文章正文:引文,说明报告个案的意义及目的 4、参考文献、作者姓名、日期 二、个案正文 1、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及婚姻状况、经济情况 2、个人成长史:主要发育阶段的躯体、心理、行为、社会角色发展。按照发育的时间顺序,描述对来访者有意义的重要关系、父母或有影响的人的主要特征、重大生活事件、特殊的生活环境等对心理发展有意义的细节来写。个体成长中的四大发展系列:躯体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行为发展。 (1个体发展方面:出生时的健康状况、言语、行为发育情况,学校的主要表现、担任角色、与教师同学的关系、获得的荣誉与惩罚。青春期生理、心理、行为发展,与同性与异性的关系。 (以上内容以客观纪实的方式描写,不发表个人意见 (2成长的环境方面:家庭环境 社区环境 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

(3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情绪发展:对自身的环境的知觉评价、对重要的关系的知觉的评价、对成长中特定事件及环境的知觉与评价、一般生活态度、心境及情绪特点、认知方式。 以上是当事人对这些事的感受与评价。 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防御与应对方式、价值取向、兴趣、志向、自我意识水平、个性特征、能力特征、智力特征发展不平衡也可能带来心理上的问题。身体发育水平。身体发育情况、外貌、特征、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水平、有无残疾。 社会行为发展:个体从自然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角色、社会成就、社会关系及支持系统、家庭及个人社会地位、学业与职业功能、自我照顾能力、人际关系、社会行为 (3精神状态的描述 (4躯体状态:主观感受、可观察到的身体表现 医学检查结果: (5心理测验结果:一般测验结果:人格、智力、临床精神功能评定。特殊心理测验:特殊能力、发展性心理评估 3、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按时间顺序对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及演变过程进行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主观体验、事件对来访者的影响、来访者的应对方式及后果、来求助的主要原因。 4、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发现:咨询中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来访方式、外表、姿态、表情、语音及语调 一般印象:主要观察到的特征,咨询师的最初知觉的描述。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 婚。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 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父亲为英国人)。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 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 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 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并不想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敏感,可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生气自己才舒服。想改变这样的相处模式,因为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尤其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可只有自己改变而父母不改变,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明,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家人介绍,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 五、心理测验结果: (1)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它分值均为正常范围。 (2)EPQ测验结果:P-45,N-55,E-45。 六、诊断 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讲解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 析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 案例一:赵某,女,45岁。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于人。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她觉得这位主管的女儿和自己差不多大,又在国外读书,因此才会对自己那么好,所以也就没有在意。可终于有一天,这位主管试图拥抱她,被她借机逃走了。她十分喜欢现在的工作,不但工资待遇高,与同事的关系也很融洽,而且这家单位也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不太愿意离开;但她又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这位主管,而且新的单位离家太远,每天要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路上。现在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分析:吴某的问题属于多重趋避冲突。由于认为上司对自己有非份的企图,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而面对去与留两种选择,每一种都存在不同的利弊,因此而产生了动机冲突,不知该如何抉择。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题目:撰写一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要求独立完成,不要抄袭网上案例。 正文: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基本信息 1、答辩人信息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习接案数量:1 2、当事人信息 身份背景资料: 李某,女性,河北人,1993年出生,大一新生,个性独立自主,内心其实比较的敏感,不愿意将心中的想法告诉别人。在新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些与好友交往的问题,并由一件事情使此事态升级。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关系较和睦,父母对于她的各方面管的比较多,属于“圈养”的态度,来访者现今不爱与父母交流个人的事情。 主诉问题情况: 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她非常苦恼和不安,她不想把这个情况告诉父母(因为怕她的父母感觉自己已经成年了还处理不好这些小问题,不想依靠父母,想独立解决问题)。她希望能自行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可能由于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感觉到力不从心。这种压力,使得对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她希望能够快速解决这个事件,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诊断情况: 交际问题是每一个进入新环境的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对于来访者李某自然也不例外。面对这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妥当,那么就会带来人际交往障碍,对一个人的“完全社会化”造成不利的影响。李某不愿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是不想父母认为已经成年的自己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借助父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她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他有没有好的解决的方法,感到迷茫和不安。 综上所述,该来访者目前的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正确有效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同

时,她本人是非常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挽回这样的现状,能够维护好这一份友情。通过谈话发现她的不安、焦虑、无助,以及与朋友关系的紧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这些也将是本次个案咨询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简要分析 来访者前来咨询的时候,还是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似乎对咨询人员比较的信任,愿意诉说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也希望能够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当谈到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父母这个问题师时,来访者显得很无奈,觉得感到丢脸和失望,之所以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知道这件事,最主要的是不想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没有长大,还要依靠他们的帮助来解决这些小事。因此至今父母还不知道此事。大致询问了来访者至今的与朋友交往的经历,之前也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多是由父母出面来解决。正因为一直如此,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这个“友情危机”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扰。由此可见,来访者非常希望独立,希望脱离父母的束缚,也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此是来访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来访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父母从小到大都一路报办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使得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对父母产生了依赖心理,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想要独立自主是一个青少年成长路途中所不可避免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孩子想要独立,但是又缺乏经验来解决,自尊又迫使她不想开口依靠父母,产生了恶心循环。 父母如果不能够把“管辖权”适当下放,实施“散养”政策,尽早培养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就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从而在独自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是不利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矛盾存在,李某要独自承受这份压力,加之之前多次类似的事件的解决前提的累计,在此次“友情危机”事件中,李某内心的独立意识得到了触发。她对自己感到失望、沮丧、无力、迷茫之感,越是压抑这些情绪,越对这件事情无法释怀。 因此,本案例咨询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对来访者给予积极的、无条件的支持,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理解的咨访关系,从而发挥来访者的潜能,积极处理问题,以度过“友情危机”所带来的心理危机。 本咨询主要进行了一次: 咨询师主要作为倾听者,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与来访

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分析

心理治疗案例分析 来访者主要信息: 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他有一位好友,从初一至今都在一个班,初中时关系很好,高一后两人关系开始冷淡起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以前。而且在这时他觉得好友总在打击他。比如,当他专心学习时,好友时常和其他同学在旁边议论“专靠勤奋死念书在高中已不顶用了,并不羡慕靠死念书拼出的几分成绩。”之类的话。他认为,这些议论是针对他、打击他。之后,他们的关系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他们的座位离得很近,这使他更在乎好友,总觉得在受好友的影响,这个包袱影响着自己的学习。来者不知该如何扔掉这个包袱。另外,来者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上台讲演易脸红,声音颤抖;又如晚上迟睡,第二天早晨总在想:“糟了,今天的学习效率又低了。”他总在担心失眠会影响身体。但是越想越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齐,说话有礼貌,表情不自然,情绪较低沉,不敢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 一、问题探索阶段 来访者只有一位好友,而且高一后关系开始冷淡,自己学习成绩也大不如前。他敏感的认为好友总是在打击他,但他又很在乎好友,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并且在生活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从以上来访者信息中可以了解到,来访者心理自卑,面对挑战主要采取回避和退缩的态度,对自己不自信,害羞,敏感,焦虑。 来访者主要表现出: 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②除了至亲之外,只有一个好朋友或知心人; ③行为退缩; ④心理自卑; ⑤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⑥过多的忧虑及担心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①自我认知不足过于低估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了自己。 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常觉得“我不行”,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学习工作效果必然不佳。 ③挫折的影响。有的人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二、目标设定阶段 针对来访者,通过以上分析,制定相对应的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来访者的自卑和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逐步的改善人际关系。以平常心看待学习,努力了就好。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来访者的自信心,让来访者相信自己。

2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针对一例自卑情绪问题的案例,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结果显示:来访者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同时人际关系明显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来访者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满意感、幸福感。咨询效果良好,也表明了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能够改善来访者的自卑情绪,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卑情绪;认知疗法;行为训练 1.资料收集 1.1一般资料 余某,女,20岁,未婚,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出生于云浮市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三姐妹,自己是老小,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 1.2主诉 出现莫名的抑郁情绪,感到自卑、焦虑,持续一月。 1.3个人陈述 觉得自己长得矮小不漂亮,所以从小玩伴较少,爸爸有时会打骂她们,所以自己从小性格温顺,但由于身体较弱,所以在家做事不多,妈妈对自己较为保护。自己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所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大,时常对自己说20岁的大学生啦,该懂事了,在家要求她有大学生的样子。自己也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做过太多事的缘故,自己一做起事情来,就遭到妈妈的批评,这让自己觉得压力很大,同时看到周围与自己同年龄的人都已为人妇,做起事来也有模有样的,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回到学校,看看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自己却没有一样技能可以拿得出手的,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不敢表现自己,还担心自己用语不当无意中会得罪同学,所以和同学交流较少,不敢主动与他人讲话,老师上课提问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觉得很丢脸,由此更加自卑,觉得活了二十年的时间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做。希望自己能够像别的同学那样开朗、自信,上课能自如的回答问题,能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类型:案例报告 论文题目:大学生恋爱受挫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大学生恋爱受挫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单位姓名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大三女生,因为恋爱受挫导致心情痛苦、失眠、易哭、无心做事,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寻求帮助。来访者是个很受宠爱的孩子,对于感情很专一,性格外向开朗,恋爱受挫后对于什么都没兴趣,天天沉浸在痛苦之中,不知道如何处理与男友的感情问题,很伤心,该案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六次咨询使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得到改变;情绪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当前的生活状态开始恢复,基本达到咨询效果。 关键词:恋爱受挫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颖(化名),女,22岁,独生,身高1.63米,相貌姣好,济南某高校大三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人缘好;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住山东烟台,家境较富裕,自小由奶奶抚养,很受溺爱和保护;父母均为工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情绪低落,心情极度痛苦,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很伤心,很想哭,反复想男友见女性网友的事,持续十天左右。 个人陈述: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忙于工作,一直是奶奶照看我,但是父母也很宠我。因为性格开朗,幽默,积极主动,也比较受老师和同学喜欢。上大学后,很喜欢班里一男生,但那时他有女朋友,只是普通朋友一样交往,大二上学期他与女朋友分手,我就向他表白了,他说他也挺喜欢我的,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男朋友家境很富裕,也使独生子,但他不像别的富二代那样。我自小受宠爱,很任性,他一直都照顾我包容我,对我特别关心体贴。我也特别中意男友,一心一意的对他,我们感情非常好,朋友和同学都非常羡慕我们。这是我的初恋,感觉特别美好,这就是我想要的纯美的爱情。两周前我上网时登陆了男朋友的QQ,在他的聊天记录中发现,暑假期间他曾背着我去日照见一女性网友,而且他们已经通过QQ联系过多次。我问他,他却只说是一朋友的同学的表妹,与朋友一起去日照玩时顺便见了一下,没什么特殊关系。我不相信事情这么简单,一直追问,可他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原因分析] 小A与小B 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1认清嫉妒的危害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学校学院:学号:摘要:学习心理问题,学校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使我们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本案例由初中女学生展开,介绍了该生的问题原因、并介绍了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等来改善其学习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的过程和具体的指导方案,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评估。 一、基本资料: 女,16岁,文化初中, 家庭关系较好 二、来访者主诉及主要问题 她说自己曾因为数学成绩不好从而讨厌上数学课,甚至一上数学课就打不起精神,似乎数学课是自己的安眠药,然后自己曾经由于和学校的一些不当朋友一起打过架、发生过口角而被退学,重上学校(转学)后,一看数学头还是大,而且对数学的反感更为严重尽管她曾多次转学,但这件事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外,她自己也说爸爸妈妈都太宠她了,甚至她要天上的星星爸妈都会给她,父母多数事情都为她

做好决定,导致她遇事不知怎么做,不过有些事她自己很懂得把握分寸,尤其是和男生在一起方面,也很自爱。 爸爸也为她选了两条路:一是直接工作,二是来这儿,她选择了来这重新思考一下,希望可以现在的状态可以改变,可以不那么痛苦的上学可以让自己摆脱父母的溺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她是自愿来到这儿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她平时不太爱说话,特别是在集体的时候,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为人比较文静,但也极易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特别是在她觉得无聊的时候,可能会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些事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一些原则、底线她还是懂的分辨的。 四、心理评估和诊断 心理评估: 针对她的数学情况,我详细地和她交流了一下,结果发现在几何方面她还是不错的,但在代数方面比较欠缺,如她比较讨厌数字,也买了一些数学参考书,但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主要是由于她本身对数学的厌恶或有心存偏见的倾向,导致了她学不好数学或静不下心来学数学。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张 XX ,学生,男, 汉 1987.1 生 2003.12 入学 ,初中文化,党员,重庆合川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在家中时候, 学习成绩一般比较调皮, 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 上课只要求不打扰 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可以, 总体比较活跃, 思维比较广阔, 对某些东西也能够提出 自己的独到意见和见解,可以说是个三难学生。 升入初中以后, 由于受到的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甚至有犯罪的倾向, 后经过家里以及学校 甚至公安相关机关的帮助教育下, 终于被亲情感动, 但还是很不情愿的开始了新的生涯—— 入学当兵,在学校中,初来乍到的时候,玩兴不改,后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逐渐改变了 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变得成熟和干练, 并成为了骨干, 并且顺利的进入了士官队 伍,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调动到执勤学校, 表现的是很开朗活泼但是总是很担忧 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 生活、学习中都起到了积极带头的作用, 平时也看着比较外向开朗,不像是 有什么放不开的, 有时候比较夸大其词, 容易把一件小事扩大, 不停的用工作和与别人聊天 来掩盖什么,如果停下来的时候他会发愣!心事重重的样子。 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 在学 校上会尽职尽责,起到带头作用,但是怎么看都有什么事情隐瞒着我们。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开心, 因为他会帮我们一起想事情, 并且常常带头作一些比较累、 的活。 而且和他在一起不会拘束和僵硬。 但是有时候还是经常会见他发呆。 么。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 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请组织和老师、领导放心, 服的, 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独立的, 虽然家里面还有个姐姐, 但是她已经嫁出去了, 所以家 里面就只有两个老人在, 不过虽然都已经过了六十岁了, 但是他们的身体都还是可以的, 我 个人不是很担心。”在深一步的调查后,主诉把问题提出来了: “……主要是对家里人的担 心,因为离家远了, 姐姐出嫁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而姐夫又很不争气,总想靠歪门 邪路赚大钱,劝他也没有效果,还和我姐吵打。感觉比较困扰,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过 程已经很长时间了, 从我入学开始就一直这样, 有些时候明知道这样不对, 但是没有办法摆 脱,只好把时间都尽量花在了工作和生活中,但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继续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 对当事人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 2、 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 SAS 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 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发呆的行为。 3 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焦虑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 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是很好的, 这个出于好强的心 理,即有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 注定有强大的压力, 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 从家庭情况看, 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困扰 着他的,同时出于好胜的心理, 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 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 就会找别的东西来寻求代替,减轻痛苦, 像夸大其词,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等等,都是为了好 强的性格,但是这种身体上的劳累始终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 所以其实压力 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压力的积累只会越来越深从而产生更多的 焦虑,这种恶性 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其流程为: 压力源(家庭)一一形成压力一一形成表现(感到困扰、痛苦)一一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 动(不去想,努力开玩笑、工作等等)一一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一一从头再一 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 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 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 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八个体原因: 比较脏 问他都说没有什 有困难会努力克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初三生中考引考案例 专业:心理学姓名:韩宗瑞单位:弘成上海数字化学习中心学号:19160070169001 摘要:本文是一例初中生因考试压力而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该学生在临近中考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烦躁,爱发脾气,学习效率低下,失眠等问题,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因内心痛苦而要求家长陪同前来咨询。由于其症状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的程度不是很强烈,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内容没有泛化,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认知疗法,放松疗法,心理咨询 一、基本情况 求助者:张某,女,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独生子,对未来期望值很高,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较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烦躁,学习效率低,爱发脾气。最近一个月,经常失眠。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初三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可我越来越担心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勤奋,成绩在班里一直在前几名,父母和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高中没有问题的。家里的亲戚都知道我学习成绩好,都以我作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一直感到压力很大,担心中考会考砸了。最近几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不错,但我想这里面的偶然因素很多。最苦恼的是我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思想经常开小差,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而我却不能,我很着急。看书没有以前专心,老是走神。现在情绪也很低落,还经常为一些小事对父母发脾气。这样下去,我的成绩很快就会掉下来的,将来肯定考不上重点高中了。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特别难受。最近一个月,晚上在床上老想这些事,有时候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 三、临床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救助者和母亲一起来到这里咨询,穿着得体,眼眶有些发黑,交谈时两只手一直紧握在一起,多次欲言又止,显得有些紧张,避免和咨询师的目光接触,说话和思考是眉头经常紧挤着。 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高中学历,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求助者的父亲有两个哥哥,一个经商,一个市机关干部,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他们各有一个儿子。求助者从小观察到爷爷奶奶对两个伯伯和堂兄弟比较偏爱,对自己和父母有些疏远。父母从小就对她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告诉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考重点高中,然后在上重点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北京上大学,还要出国深造,回国后在国内发展自己的事业,到时候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不让父母再受委屈。 近一个月来,救助者回家后,很少说话。有时候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经常一些小事发脾气。 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没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平时都是在家学习,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 心理测验:SAS测试结果67分,偏高于常模。 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分2.3,强迫症状1.9,人际敏感1.6,抑郁1.8,焦虑 2.6,敌对1.4,恐怖1.3,偏执1.0,精神病性1.1,其他1.6.焦虑因子偏高于常模。 四、心理评估与诊断分析

最新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1)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1)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

于人。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她觉得这位主管的女儿和自己差不多大,又在国外读书,因此才会对自己那么好,所以也就没有在意。可终于有一天,这位主管试图拥抱她,被她借机逃走了。她十分喜欢现在的工作,不但工资待遇高,与同事的关系也很融洽,而且这家单位也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不太愿意离开;但她又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这位主管,而且新的单位离家太远,每天要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路上。现在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分析:吴某的问题属于多重趋避冲突。由于认为上司对自己有非份的企图,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而面对去与留两种选择,每一种都存在不同的利弊,因此而产生了动机冲突,不知该如何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吴某的困惑表示同感,面对各有利弊的抉择,的确是很让人为难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她在该单位工作的具体时间?原本加入这家单位的初衷?个人的近期事业目标和生活目标?举例说明事件发生之前她与主管之间的交往深度以及性质。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与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 一、聆听法: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移情法: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三、认知法: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如来访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去考中专、职校或从业,若一定想上大学,不如考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不是照样可以进大学,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学呢? 五、暗示法: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六、松驰法: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七、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②离学校还有100米;③离校还有50米;④离校还有10米;⑤跨进校门;⑥进入走廊;⑦走进教室;⑧入座;⑨考试铃响;⑩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八、厌恶法:厌恶法是使外界刺激与来访者的变态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条件反射,这主要用于治疗那种有社会危害性的心理障碍,如性变态。咨询者可指导来访者,当自己一有“坏”念头时,就用像皮筋弹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坏”念头与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有“坏”念头,就感到手痛,以此来戒除恶习。这种方法,一定要在来访者本人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的迫切愿望时,才能进行。 九、疏泄法: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疏泄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其痛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第三,可向报刊或自己信任的有关机构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询室也是一种很好的疏泄场所。 十、领悟法:领悟法又称认知领悟疗法,是中国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钟友彬等创立。钟友彬认为,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幼年时无意识的创伤体验,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严重的情绪刺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