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倾斜的伞》课时练习A卷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倾斜的伞》课时练习A卷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倾斜的伞》课时练习A卷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倾斜的伞》课时练习A卷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倾斜的伞》课时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6分)

1. (9分)看拼音,写词语

xǐféng zhāo mò

________欢每________________手________绿色

gē bo wāi shī tòu mī mī________________了________笑________ ________

2. (4分)给划线字注音。

衣服________ 微笑________ 颤抖________ 浑浊________

3. (4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擦汗(cā chā)________ 胳膊(gēgé)________ 颤抖(chàn zhàn)________ 微笑(wéi wēi )________

4. (3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爱护爱惜珍惜

________时间 ________动物 ________粮食

5. (6分)选词填空

幅张扇棵片辆

一________大车一________树叶一________图画

一________白纸一________木门一________小树

6. (5分)下面两幅图代表课文两个场景,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

不同:

7. (8分)比一比,再组词。

洛________榆________畔________甚________络________输________伴________其________

8. (6分)比一比,再组词

逢________ 胳________ 膊________

蜂________ 格________ 博________

9. (6分)比一比,写一写

浊________ 惑________ 挽________

捉________ 感________ 晚________

10. (2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困惑——________ 颤抖——________

11. (2分)写出反义词

倾斜——________ 浑浊——________

12. (12分)请把词语的序号写在相应的图画下面。

①小猴②舰艇③梨④柳树⑤龟⑥鞠躬

⑦花瓣⑧骆驼⑨帐篷⑩蹲下?扇子?麻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分)加偏旁,变新字。

免---________ ________ 虫----________ ________

14. (8分)看拼音,写词语

chǔyìfámiǎn

基________________然讨________________怀

wàng bào qín cǎn

________想________虐________获________烈

15. (5分)解释词语。

①惊讶:

②混浊:

16. (2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①当爸爸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我________。

②当爷爷身体不好,住进了医院________。

17. (2分)读课文《倾斜的伞》,思考

“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下面对“泪光点点”错误的理解是:()

A . 外公被我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

B . 外公对“我”的潜移默化的爱心教育得到了汇报,激动得哭了。

C . 外公年纪大了,眼睛容易流眼泪。

18. (10分)将下列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1)

回到我发现一边外公肩膀湿透都了

(2)

那是倾斜的把伞

19. (1分)读课文《倾斜的伞》填空。

在文中“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这里作者要珍惜的是________,这也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0. (5分)读课文《倾斜的伞》,仔细体会句子的内涵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和以前一样。真的“一切和以前一样”吗?为什么?

21. (6分)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 ________多美呀!

(2)下雨了,________ 。

(3)我们希望 ________ 。

(4)我喜欢________ 。

(5)因为有了阳光,________。

(6)夏天________。

22. (2分)选择题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温柔)________的伞,我会永远(怜惜珍惜)________它,爱护它。从此,我总盼着下雨。

23. (4分)我会填

“惑”字共________画,音序是________。

“浊字共________画,部首是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7分)

24. (12分)读文章《倾斜的伞》,回答问题。

很小的时候,我十分喜欢下雨。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隹外公的胳膊。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墨绿色的,绿得那样深,绿得那样扣人心弦。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原应墨绿色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干呀!”你有没有被淋着呀外公问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是干的,一半是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我抬起头,这才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相同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着的伞。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从此,我总盼着下雨。

(1)

给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不解________ 惊奇________

(3)

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在下面。

(4)

我为什么喜欢下雨?

25. (15分)课外阅读。

星期天的早上,我兴冲冲地随妈妈一起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

这里的蔬(shū)菜又多又好。西红柿个大皮薄,让人看着就想吃。嫩绿的黄瓜遍身是刺,有的头上还顶着小花呢!紫色的茄子有圆的,有长的。油菜新鲜极了,有的叶片上还有露珠呢!还有雪白的萝卜、细长的

丝瓜、翠绿的柿子椒(jiāo)、胖胖的冬瓜……

我和妈妈边走边买。首先选中的是一位阿姨卖的扁豆,我走上前去问:“阿姨,您的扁豆多少钱一斤呀?”阿姨笑着说:“小姑娘,一块六一斤,你买多少?”“太贵了,一块五吧!”一旁的妈妈开始讨价还价。阿姨犹(yoú)豫,(yù)了一下,和和气气地说:“行,您买多少?”见阿姨答应了,妈妈就挑了一些,一过秤,刚好2斤,妈妈付了钱,我就高兴地拎(līn)起菜往前走。接着,我又看见了爸爸爱吃的土豆,赶紧跑过去,挑了几个个大的,叫妈妈买了下来。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摊(tān)位上,买了一大块冬瓜。

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满载而归。

(1)

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下来。

(2)

把文中描写蔬菜颜色的词语抄写下来。

(3)

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6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16、答案:略

17、答案:略

18、答案:略

19、答案:略

20、答案:略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7分)

24、答案:略

25、答案:略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人教版) 一、识字写字部分。(22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ù chí shū fu rè nào jiàng lín bā kāi ( ) ( ) ( ) ( ) ( ) xǐ xùn fáng fú zhāng wàng shèn zhì chuī zòu ( ) ( ) ( ) ( ) ( ) (二)给下面字加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12分) 戋____( ) 直____( ) 殳____ ( ) ____( ) ____( ) ____ ( ) 二、积累使用部分。(35分) (一)填上合适的词语。(18分) 1、( )的钻石沐浴着( ) 车( )马龙 ( )的珍珠观赏着( ) 人流如( ) ( )的水晶吹奏着( ) ( )光溢彩 ( )的街市倾听着( )琳琅( )目 2、我看到老奶奶( )倒在地上,就立刻( )过去,把她( )起来,( )去她身上的尘土,帮她( )起掉在地上的东西,( )她有没有受伤?[拣、扶、摔、跑、问、拍] (二)、连线。(5分) 济南拉萨广州重庆昆明

日光城泉城山城春城羊城 (三)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海狮的表演把游客吸引过来了。(改“被”字句) 2、同学们做游戏。(扩句) 3、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修改病句) (四)用下列词语各写一个具体、优美的句子。(6分) 1、倾听…… 2、闪耀…… 3、越来越……越来越…… 三、阅读理解部分。(23分) 1、爱人者人,敬人者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 3、小露珠让所有的植物都显得格外精神——的向日葵,的白杨树,的喇叭花,还有的鲜花嫩草,都像的小姑娘戴上了,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4、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奔流不息。 (1)这段话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美丽灯景。 (2)后两句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奔流不息”的“息”按部首查字法查_____,共 _____画,联系上下文,“息”在这个词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 第五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45分) 1.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连线。(5分) yīng wǔchuán péng hāqian hélǒng fùqīn 哈欠鹦鹉船篷父亲合拢 2.看拼音写词语。(6分) (1)那只dāchuán()的小鸟,是一只美丽的cuìniǎo()。(2)我guān chá()到了一个yǒu qù()的现象。 (3)小猫xǐhuan()在白天shuìjiào()。 3.形近字组词。(16分) 耍()要()哈()恰() 舱()枪()搭()塔() 悄()哨()夫()天() 啦()拉()漂()飘() 4.词语巧搭配。(4分) 披着小鱼金色的小草 衔着裙子绿色的花瓣 背着书包翠绿的小嘴 提着蓑衣红色的羽毛 5.句子训练营。(8分) (1)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前是一大片草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直通车。(6分) (1)在《搭船的鸟》中,我认识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它有一张,羽毛是,翅膀带有。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赵州桥试题及答案

19 赵州桥轻松起步 1 我能用“\”划去不恰当的汉字或拼音。 (保宝)贵(遥摇)望 (艰坚)固前爪.(zhǎo zhuǎ) 石栏.(lán nán)洨.(xiáo jiāo)河 2 我会读拼音,还能把词语写得正确又漂亮。 3 汉字双胞胎,比比再组词。 4 我会选词填空。 (1)赵州桥是一座世界()的石拱桥。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3)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 5 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并用所填的词造句。 (1)这种设计,()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这座桥()坚固,()美观。 造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财富。() (2)牢固,结实,结合得紧密,不易被破坏。() (3)在正式动工前,根据预定的目的、要求,制定的办法、图纸等。() 7 细读课文,我会填空。 (1)赵州桥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___________________年了。 (2)赵州桥桥面两侧有____________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嘴里吐出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前爪相互抵着,各自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 8 我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赵州桥最大的两个构造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提升 桥 中国的大桥可真神奇啊!瞧: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我还知道现代的南京长江大桥,它建于1968年,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一座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横卧在长江之上。正桥的路栏上,镶嵌着百幅浮雕。大桥建成后,毛主席题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第一站短文中介绍的两座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站我会找朋友,连一连。 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南京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赵州桥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含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其问,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本单元主题为“留一tl,观察”。学生学习留心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教材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本单元的篇章页引用了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旨在说明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4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搭船的鸟》记录了“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主要呈现了“我”长时间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习作单元的“交流平台”与普通单元不同,重在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要求进行梳理和归纳。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先回顾了两篇精读课文中的观察对象,并小结了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然后回顾了这些观察对象的“特别”之处,并小结:这样“特别”的发现正是源于作者观察的细致。这样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启发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 “初试身手”提供了两则样例,进一步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并让学生尝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习作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细致观察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意识。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仿照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并写成一篇习作,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带来的好处。 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习作例文不能当作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教,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 第二,要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在教学本单元之初,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只有一个学习任务,即写一篇习作,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完成此次习作学习任务服务。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提供的样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题自主学习两篇例文,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 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Studio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语

句来理解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了海底动物活动各有特点。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

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来说明它们的游动速度;这样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这句话单从修辞的角度说就是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 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 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单元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 教材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 分析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 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 “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 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单元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 2. 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目标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难点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单元17、《可贵的沉默》 3 课时《语文园地五》 2 课时课时18、《她是我的朋友》 2 课时

安排19、《七颗钻石》 20、《妈妈的账单》3 课时 1 课时《口语交际. 习作五》 3 课时 课题17、《可贵的沉默》主备人杨霞 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 。 2. 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 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3.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 ——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情感变化微课目标:通过“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微课内容: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我”有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一起品读人物对话,用心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吧! 犹豫,没有自信 我爬得上去吗? “我”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心生畏惧,是否爬天都峰变得犹豫,能否爬上去也没有自信。 2 倍受鼓舞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也”表现出老爷爷看到“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不太相信,同时表达出老爷爷对“我”的羡慕、敬佩之情。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不太相信老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虽然言语中流露出惊讶与不相信,但也表达出对老爷爷的赞叹和敬佩。“我”

此时也倍受鼓舞。 3 坚定信心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这句话写出老爷爷看到“我”这么小也来爬天都峰,产生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动力,也下定决心爬天都峰。此时的“我”也坚定信心爬天都峰。 4 战胜困难,欣喜致谢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老爷爷感谢“我”的勇气鼓舞了他,他对自己能爬上天都峰感到出乎意料,十分惊喜。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我”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顶,感谢老爷爷给了“我”爬天都峰的勇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将“我”爬天都峰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即犹豫、倍受鼓舞、战 胜困难、欣喜致谢。小朋友你体会到了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祖.父(fù) 响.声(xiǎnɡ) 鹦鹉 ..(yīng wǔ) 蒲.公英.(púyīng) 玩耍.(shuǎ) 哈欠.(qiàn) 钓.鱼(diào) 合拢.(lǒng) 二、易写错的字 嘴:右上部是“此”,不要写成“比”。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 钓:右边是“勺”,不要写成“勾”。 喜:上边是“士”,不要写成“土”。 睡:左边是“目”,不要写成“日”。 三、多音字 漂piāo 漂浮难 nán 困难假 jiǎ假装觉 jué感觉piào 漂亮 nàn 灾难 jià假日 jiào 睡觉朝 cháo 朝拜悄 qiāo 悄悄 zhāo 朝阳 qiǎo 悄然无声 四、形近字 搭搭车父父亲亲亲人沙沙子啦哗啦啦响响亮 塔宝塔爷爷爷辛辛苦纱纱巾拉拉面晌晌午 羽羽毛翠翠鸟嘴嘴巴悄悄悄吞吞吐 栩栩栩如生萃集萃紫紫色梢树梢吝吝啬 蒲蒲公英英英国盛盛开耍玩耍捕捕捉喊喊叫 莆莆田荚豆荚盆盆子要重要铺店铺咸咸味

拢合拢 扰打扰 五、近义词 用力—使劲美丽—漂亮告诉—告知吞—咽常常—经常 快乐—欢乐盛开—开放假装—伪装傍晚—黄昏发现—看到 观察—观测喜爱—喜欢 六、反义词 美丽—丑陋吞—吐盛开—凋谢合拢—张开快乐—伤心 常常—偶尔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七、词语搭配 1.填入恰当的动词 (坐)小船 (披)蓑衣 (打)哈欠 2.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只)小鸟一(张)嘴一(条)小鱼一(片)草地一(种)花3.填入恰当的修饰词 (翠绿)的羽毛 (蓝色)的翅膀(漂亮)的鹦鹉 (红色)的长嘴 (金色)的花瓣 (有趣)的蒲公英 八、词语归类 ABB式词语:静悄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优质教案

19 海滨小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炼主要问题。 3.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给课文分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海浪的录音)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什么声音了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咱们现在就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看看,那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齐读课题:《海滨小城》 二、在预习中,哪一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就读那一段。自由读后,指名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 老师出示所有生字,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字是形声字。 2.义 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沿海) 喧闹:喧哗,热闹。 寂寞:不答理,没有人理睬。 每逢:每次遇到。 3.还有一些词语是经过查字典理解的,向同学们汇报。 四、读熟课文。 1.自由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五、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是同一个意思,关系最密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海滨的美丽。 第二部分(4—6):写小城的美景。 第三部分(7):总结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六、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出来。 七、小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归纳出解答不出的问题。 八、小组代表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九、老师与同学一起,归纳出2-3个重点问题。 1.海滨是沿海地带,书上应该只描写海滩,而不应该描写大海。 2.为什么说贝壳是寂寞地躺在那里。为什么用寂寞这个词? 3.为什么说凤凰树开花是“热闹”?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2.学习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并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3.使学生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问题导入课文(如果问题都解决了,可由第一段开始学习。) 二、深入理解课文并有语气地朗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理解海滨的美丽,并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一部分,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 2.把书扣过去,说说这一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渔民、战士、贝壳、鱼、虾、蟹、海螺) 3.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体会课文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描写,先描写海面,再描写海滩。 4.再默读第一部分,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1、 (迎候 等候) 大家手捧鲜花,在机场( )xx的到来。 xx已经在办公室( )多时,你快去吧! (拜访 拜见) 我特地前来(拜见)xx。 xx不远千里,来到xx(拜访)老子。 2、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白天黑夜都在加倍赶路。(日夜兼程) 十分有名。(远近闻名) 形容旅途十分辛苦。(风餐露宿) 丝毫没有留存。(毫无保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无止境) 长途跋涉后,劳累疲乏。(风尘仆仆)

3、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我知道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4、学习了《孔子拜师》,我知道了,人们敬重孔子的品行,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人们敬重老子的品行,是因为:(老子谦虚有礼,爱护晚辈,诲人不倦)。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能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5、 组词。 论( )( ) 曲( )( ) 闷( )( ) 干( )( )

降( )( ) 重( )( ) 作( )( ) 溜( )( ) 乘( )( ) 6、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写出这句话中的几组反义词。 ( — )(

— )( — )( — ) 7、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 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8、形近字组词。 扑( ) 爪( ) 枝( ) 机( )

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7奇怪的大石头

7奇怪的大石头 ——如何彰显人物品质 微课目标: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李四光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微课内容: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捉迷藏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在英国留学、回家乡考察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分析吧! 捉迷藏产生疑问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这石头放在那儿几百年了也没有人感到奇怪。可见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 向师长请教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大石头从天而降力量

一定非常大应该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为什么没有卧 进土里去。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看出他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他对别人的答疑不轻信、不盲从、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3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巨石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真是奇怪。李四光从老师那儿没有找到答案,又去问爸爸,表现李四光具有执著的精神。 4 在英国留学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童年的疑问使李四光爱上了地质学。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他懂得了冰川的知识,初步推测出家乡的那块大石头可能是冰川推到那里的。 5 回家乡考察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专门”“考察”“终于”“进一步”等词语,进一步体现了李四光锲而不舍、执著追求的精神。 6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教育学生要关心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课文 1.模拟课文情节。 (1)“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2)“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了呢?” (3)“‘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4)“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 手!” 2.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才模拟了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可贵的沉默》,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呢?是在什么情况沉默的? 模 拟课文 情节。 带 着问题 思考。 初读课文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 自由 朗读。 检查朗读1.指名读课文,正音。 2.学习本课生字。 3.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再读理解 再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理解课文 内容 一、(出示第一个场景) 1.图上画的是哪个场景? 2.从书中找出有关描写他们这时表现的语句,小声读一读,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3.自由小声地读一读。 4.体会、感悟。 5.指导朗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1.体会“可贵的沉默”的意思。 2.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变化? 3.默读课文这部分,从中找找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了? 4.这时,他们的表现又有什么变化?从文中画下来。 5.小声读一读。你又有什么体会? 6.想象这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7.假如是你,你知道吗? 8.学到这儿,你想想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如果没有这沉默,就不会引起大家的思考,不懂得去珍重别人对自己的爱;有了这沉默,同学们才会用 自己的行动去关心爸爸妈妈,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 的。) 看图。 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他们的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翠鸟》 知识点描述:讲解如何按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事物的外形特点描写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翠鸟 教学类型:(待定)讲授型启发型问答型 设计思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他们对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来品析课文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同时,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上 刚刚起步,为了让学生能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抓住描写事物的外形特点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鉴于在教学中融入习作方法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翠鸟的外形,逐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按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本节课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的鸟类朋友!好吗?(出示翠鸟课题图片),这种漂亮的鸟叫翠鸟,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师:读完课题,你们觉得翠鸟长得怎样?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翠鸟的?(想)是呀!既然同学们这么想了解它,那就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翠鸟吧! 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文美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什么?(外形----- 板书)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呢?(爪子,羽毛,眼睛,嘴----------- 板书)那么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的呢?(爪子红色,羽毛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好,太棒了!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翠鸟外形图)。师:好了,孩子们,下面请孩子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颜色的呢?为什么作者要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是按照从头,背,腹部这样的顺序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安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默读,感悟课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生活。 2、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紧抓重点词句,逐层深入进行感知与理解,重点突出,既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三、教学目标 1、会认25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懂的关心父母、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4、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抓住人物表情、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四、教学时间安排: 17.《可贵的沉默》 2课时 18.《她是我的朋友》 2课时 19.《七颗钻石》 2课时 20.《妈妈的账单》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 “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难点是体会沉默的可贵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二、研读课文,激发情感 A、课件出示老师围绕“沉默”提出的思考题: 1、找一找:课文中带有“沉默”这个词的句子。 2、说一说:“沉默”是什么意思?谁“沉默”了?“沉默”了多长时间? 3、看一看:课堂上“沉默”前是什么样子?“沉默”时呢?“沉默”之后课堂又是什么样子? 4、想一想: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B、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合作讨论 C、班级汇报交流 1、抽生回答思考题“找一找”后,老师课件出示内容(4句话) 2、学生回答思考题“说一说”后,老师及时评价 3、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和想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知识小结读准字音 悄.悄(qiāo)鹦鹉.(wǔ)蒲.公英(pú) 玩耍.(shuǎ)钓.鱼(diào)合拢.(lǒng) 写对字形(写一写,并组词) 悄: 查: 搭: 翠: 蒲: 提示:“蒲”字是上下结构。 多音字 啦lā(啦啦队)悄qiāo(悄悄) la(来啦) qiao(悄然) 盛shèng(茂盛) cheng(盛饭) 形近字 搭(搭建)羽(羽毛)捕(捕捉) 塔(灯塔) 诩(自诩) 辅(辅助) 蒲(蒲扇)耍(玩耍)钓(钓鱼) 葡(葡萄) . 要(要求) 钩(钩子) 近义词 美丽—漂亮难道—莫非时候—时间 假装—伪装快乐—欢乐仔细—认真 1.明明是他打碎了花瓶,他还(假装)不知道。 2.警察(伪装)成不法分子,打入敌人内部。

反义词 美丽—丑陋告诉—隐瞒 静悄悄—闹哄哄合拢—张开 可爱—可恶有趣—乏味 喜爱—讨厌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词语解释 静悄悄:形容非常寂静,没有声响。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盛开:(花)茂盛地开放。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吸引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 词语搭配 1.填量词 一(片)草地一(只)小鸟 一(场)大雨一(张)红色的嘴 一(条)小鱼一(张)床 一(种)小花一(棵)蒲公英 一(艘)船 2.填修饰词 (用力地)摇着(翠绿的)羽毛 (悄悄地)停(金色的)草地 (盛开的)蒲公英(合拢的)花瓣 (张开的)手掌(柔软的)绒毛 词语归类 1.静悄悄(ABB式词语): 顶呱呱明晃晃慢腾腾沉甸甸 2.引人注目(含有“引”字的四字词语): 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引吭高歌 抛砖引玉引以为荣 3.人才辈出(与人相关的四字词语): 人才济济人财两空人困马乏 人地生疏人定胜天人杰地灵 仿写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仿写:你看,漫天的星星就像洒满草坪的花朵,点缀着这片夜空。补充句子 根据《金色的草地》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张开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 【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安排了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这组课文每一篇都是感人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深深地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友爱的博大与真诚。学生也会真情流露,畅所欲言。 【学习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重难点】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设想】 1、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默读,感悟课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生活。 2、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紧抓重点词句,逐层深入进行感知与理解,重点突出,既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课前准备】 1、教师都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布置适当的课前准备。如请学生以各种方式了解一些关于友情的动人故事;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让学生留意父母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便于很好地投入到课文中来。 2、挂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7 可贵的沉默精读课文 3课时 18 她是我的朋友精读课文 2课时 19 七颗钻石精读课文 2课时 20 妈妈的账单略读课文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6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