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应用基础整体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整体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整体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整体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整体课程设计

课程负责人: 何万敏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实践条件

四、教学团队

五、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

六、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设置

㈠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基本内容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是为培养高职层次应用型人才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技能而开设的,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又要具备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有关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㈡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应用实际需求,我们把高职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上。

总体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㈢课程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以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为依据,在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各知识模块学时分配上充分考虑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根据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确定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重点放在“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

课程教学模块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事业单位办公应用的工作内容和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分为五个模块来组织。具体内容如下表: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内容和工作任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科学设计学习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训练学生实际信息处理技能,实现教学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目标相互统一和融合。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并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根本,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特色教材、实验任务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课件、实例库、实训项目、学习指南等相关资料以及本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统编教材,实验实训任务书指导书,电子教案(PPT)、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软件。

1、教材、教学辅导及教参

本课程采用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定教材进行教学。在教材中引进了企业办公应用的真实实例,并且还开发出配套的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考试系统、在线测试评分系统和试题库。

2、相关教学资料

电子教案PPT课件,教学资料,课程习题集,实训大纲(包括实习实训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㈠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就业后的岗位工作就是使用计算机,通过办公自动化软件,把素材进行信息化处理、加工形成办公文件。因此,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是以满足各行各业文职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标进行设计,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用“实例教学、模拟训练”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实例来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1.教学模式的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学生、情境和实例四个因素的整合,总体采用实例教学、模拟训练教学模式,教学中的教学流程大体是这样:

(1)虚拟工作环境与工作职位。

(2)创建工作情境:创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

(3)提出学习实例:在教学情境下导入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实例作为学习中心;

(4)教师对实例进行剖析讲解;

(5)学生对实例进行模拟训练;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并收集学生的模拟训练成果。

通过上述教学流程完成了教师用实例的教学,学生用实例模拟训练。使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学的过程完成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

2.教学模式的创新

(1)教学模式的变革:采用实例教学、模拟训练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明

确的实例,学生通过完成实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2)教学场地的转换:由传统的教室教学到多媒体教室教学,由实验室教学到多媒体实训场教学的转变,而且还注重教学内容与企事业单位办公应用和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接轨。

(3)考核方式:由理论考试到操作技能考试的转变;引进了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国家劳动部计算机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不组织期末考试,用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并且每位同学还可自愿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考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课堂讲授、教师操作演示、上机实训、实例分析、互动性学习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课程大量采用案例法将需讲授的内容,化解到具体独立的实例制作中,教师可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对制作的实例进行剖析讲解。

(1)课堂讲授: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制作的实例进行剖析,解决了教材重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操作演示:教师直接在多媒体投影机进行设计操作示范,制作技术和要领的讲解与示范结合,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同屏显示教学内容,使授课与学生上机练习随机进行,做到了真正的互动式教学;

(3)上机实训:有选择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题和实训题,强化学生加强课内外上机练习,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4)实例分析:在教案中准备不同的教学实例,将这些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 从而以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㈡教学手段

主要采用实例教学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电子课件进行教学。

1.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尽量采用音像图文资料,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有课堂教学电子课件,演示操作技术等电子课件。在计算机实训室中采用多媒体系统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将真实环境的操作演示与多媒体课件的讲授相结合,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和互动性。

2.基于网络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网上辅导

依托校园网以及本课程提供的网络课堂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实现环境、资源、活动全面

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还有大量的实例、教学观摩、录像光盘、网络资源可供学习、评价以及自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收得实效。

3.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构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既有校内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性的实践教学,又有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岗前技术培训,以及企业师傅带徒弟的顶岗实践。

㈢网络教学

本课程组己利用学校提供的精品课程网络管理平台建立课程网站,内容包括: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还包括课程简介、教学队伍、课程网络资源、课程特色、授课录像、实践教学和电子教材等。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比较全面,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了解课程的总体情况,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或者视听作业,通过链接访问各大专业网站,与教师在网上实时互动交流。

本课程教学支撑网站

校园网络硬件环境

我们拥有三级核心交换机和硬件防火墙,拥有HP、浪潮、IBM等高档服务器,这些都为学院网络的安全、高速、畅通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院建成了一个规模较大、易于扩充的校园网络,达到1000M主干网络和100M全双工到桌面的目标,校园网络覆盖了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后勤服务大楼、培训楼、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和学生公寓。通过独享10M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为教学、科研、办公提供了一个访问国际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出口,校园网络满足了学校管理、办公、教学的绝大部分要求。

三、实践条件

㈠实训条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关的实践场所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4间,不仅配,200多台高档计算机,而且还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其中包括有路由器,交换机,网络管理软硬件,投影仪等,为各种教学手段提供了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保障了校内实训的顺利进行。设备完好率100%,可同时容纳4个教学班进行实验和实训,能充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各实验实训室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

㈡实训环境

我院现有永安市华远计算机公司等多家企业作为校外课程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为本课程的学生提供参观、考察和实习的场地。真实的企业办公应用项目,不仅让学生了解企业办公应用的工作流程,而且也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工作中所必需的知识,学有所用。

学生按照企业办公应用要求进行实际训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四、教学团队

㈠主讲教师

教学团队师德高尚、治学严谨。近五年来获学院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的达十人次之多;获学院师德之星的有两人次,。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课程组教师积极承担教科研任务。近五年,课程组教师发表在CN刊号的教科研论文20余篇。

院、系两级领导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统一安排,采取多种措施合理的解决了教学与师资培养间的关系。通过硕士学位进修、下企业锻炼、校内导师培养等多种形式实现中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㈡教学队伍结构

本课程组教师结构较合理,师资力量强,教师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水平较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高。

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由8人组成,双师及以上7人,双师素质占87.5%。硕士4人,大学本科及以上8人。

2.学缘结构:课程组8名教师分别毕业于福州大学、福建师大、武汉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

3.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其中40~50岁4人,30~40岁2人,30岁以下2人。

4.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理实验师1人;高级考评员6人。

五、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

2003年开始,结合我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对原教学大纲、指导书进行了修订和重新编写。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完善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重新制订了《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教学大纲、《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理论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

更加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近年来的教改与技术服务情况

1.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

本课程为实践性、应用性非常突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研内容重点围绕课程内容、实训项目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创建、课程教材和辅助教材编写、教学质量监督机制、资源共享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的研究。

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1)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落实到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实训项目改革方面: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实例教学及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生的实训项目来源于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试题,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考试通过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面:在实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加强了教与学的互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4)课程考核与评价方面:用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作为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5)建立较完整的课程资源库,有实例素材库、实例视频教学文件、实训任务书指导书、电子课件等,便利学生资料查找和自主学习。

2、近三年的对外技术服务和培训取得了较大成果

为当地各单位举办了9期计算机办公应用培训班,共计培训学员1308人。

六、特色与创新

㈠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本课程的特色

整个教师队伍爱岗敬业,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新,勇于开拓创新。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在任课教师中,有3人是学院专业带头人,均为“双师”型教师。

制作了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系统供学生实训。试题库有12套题,题型齐全,内容丰富,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开发选择题在线测试评分系统,学生可根据学习进度不断检测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课程实训采用采用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使用无忧考试软件系统进行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

本课程的创新点

(1)在实践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岗位技能的培养,循序渐进;

(2)构建了“实例教学,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通过参加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高级操作员)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

(4)综合实训内容强调实践教学内容与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的目的;

(5)组织学生参加省高校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的期末成绩。㈡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

1.教学内容领先。课程组经常对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人才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不断筛选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教学中采用的实例,既符合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又与企事业单位办公应用的实际情况相符。

2.师资力量雄厚。课程有一支较高学历、高职称、师德好,事业心强,治学严谨,结构合理,比较稳定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所有教师都有企事业单位的从业经历,均为“双师型”教师。

3.教学方法先进。在教学中采取实例教学,模拟训练的教学方式实施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在省内同类课程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本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成效上都处于较好水平。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