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黄伯荣、廖序东版

本教案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文字;第四章词汇(重点);第五章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修辞。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属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具有如下属性:

(一)物理属性。语音具有四种要素: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有三种: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二)生理属性。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

(三)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1、以什么语音表示什么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2、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分元音和辅音两类。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四个方面。(二)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肌肉紧张度说。(三)声母、韵母、声调。

(四)音位(放到本章第七节去讲)

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一)汉语拼音方案,注意拼写规则中Y、W的使用原则、省写的规则。

(二)国际音标

第二节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二十一个辅音声母。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决定的。

(一)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七类。

(二)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法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1、阻碍方式。据此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2、声带是否颤动。据此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3、气流的强弱。据此可以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对二十一个声母的发音进行逐个描写。

二、声母辨正

该部分主要是为方言区人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声母而设置,讲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

第三节韵母

一、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按照传统的分析方法,韵母又可以分为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一)单韵母。由单元音构成,普通话共有十个单元音韵母,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及卷舌音。1、舌面元音,共有七个:a[A]、o[o]、e[γ]、e[ε]、i[i]、u[u]、ü[y]。2、舌尖元音,有两个:-i[]、-i[]。3、卷舌元音,只有一个er[]。(二)复韵母。共有十三个,其中包括九个二合元音、四个三合元音。

(三)鼻韵母。共有十六个。

二、押韵和十三辙、十八韵

三、韵母辨正

该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

第四节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即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通常采用五度制标写法来描写普通话的调值。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依次是55、35、214、51。三、古今调类比较

普通话调类系统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古四声为平、上、去、入,又按照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两类。古今调类关系反映在教材81页《古今调类比较表》中。各方言的调类尽管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规律。

四、声调辨正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第五节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一个音节最多可由四个音素组成;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音素最多可以有三个,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在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声母,可以没有韵头、韵尾,但是不能没有韵腹。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在一个音节中辅音只在音节开头或末尾的位置上出现,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

二、拼音

(一)拼音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拼音的方法

(三)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简表(略)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Y、W的使用

(二)隔音符号的用法

(三)省写

(四)标调法

(五)音节连写

第六节音变

普通话常见的音变现象有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

一、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二)去声的变调

(三)“一”“不”的变调

(四)“七”“八”的变调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二、轻声

(一)什么叫轻声

(二)轻声词

(三)轻声的作用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二)儿化的发音

(三)儿化的作用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音位

一、音位简说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音位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

(二)音位变体

1、什么是音位变体。

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3、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三)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1、辨义功能

2、互补分布

3、音感差异

二、普通话音位

(一)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十个元音音位。十个元音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和每个音位变体所出现的条件。(二)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其中包括声母所使用的二十一个辅音和只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 /音位。每个辅音音位的音位变体及其所出现的条件(略)。

(三)普通话声调音位

普通话有四个调位,其中上声和去声两个调类又有其变体形式。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二、语调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二、推广标准音

第三章文字

第一节文字概说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文字突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文字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体系。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同汉语的特点和我国的社会条件有关。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现代汉字是由古汉字演变来的,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

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方笔居多,外形参差不齐,结构大小不一,正写反写都可以,笔画可繁可简,偏旁不固定,异体字很多。金文。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比较多。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狭义的大篆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大篆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比起金文来,大篆笔画匀称,字形整齐。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小篆比大篆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它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秦隶是从象形的古汉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隶是在秦隶基础上演变来的,通行于汉代而得名。汉隶与秦隶的主要区别是:秦隶笔画平直方折,有篆书的痕迹;秦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痕迹。

楷书。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楷书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草书、行书。这两种字体一直是辅助性字体。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近楷而不拘,近草而不纵,各自独立,简便实用。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和行书。从形成手段看又分印刷体和手写体两种。

(一)楷书和行书

(二)印刷体和手写体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独体字合体字都是由笔画构成的。偏旁又叫部件,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合体字由偏旁组成。(一)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笔画包括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单一笔画有五种即横、竖、撇、点、折;常见的复合笔画有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六类二十五种。(二)偏旁。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按能否成字,偏旁可以分为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二、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的书写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三、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一)象形。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古象形字有的象事物的整体轮廓,有的象事物的特征部分,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象形字表示语言中的词,用字形来记录词的声音和意义。象形字在汉字中占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好多会意

字和形声字是由象形字组成的。掌握了象形字,就基本上掌握了汉字的基本构件。但象形这种造字法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事物、概念无形可象,所以单靠这种造字法不能满足语言的需要。

(二)指事。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指事字可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指事字,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指事字。指事这种造字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指事字比象形字少得多。

(三)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做会意。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同体会意两种。会意字是合体字。现行的会意字大多是从古代的会意字演变来的。

(四)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叫形声。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同语言的声音有一定的联系比没有声音成分的象形、会意、指事字有一定的优越性。同一个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可以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一批字,同一个声旁,也可以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读音有关而意义不同的一批形声字,所以这种造字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现行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组合时主要有六种类型:A、左形右声B、右形左声C、上形下声D、下形上声E、外形内声F、内形外声。另外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部位比较特殊。

总之汉字的构造是由表义朝着表音的方向发展的。形声字是其重要标志。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文字改革包括文字体制的改变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两方面的内容。

新时期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汉字的整理

汉字整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简化笔画,一是精简字数。

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1964年公布《简化字总表》;

2、1955年公布了《异体字整理表》;

3、1965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4、1988年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5、1977年《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

三、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总量。

定形,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定音,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定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第五节正确使用汉字

一、掌握规范汉字

(一)掌握简化字

(二)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

(三)区别新旧字形。

二、纠正错别字

(一)注意字形。

(二)注意字音。

(三)注意字义。

第四章词汇

第一节词汇和词汇单位

一、词汇是什么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词汇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也就越强。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现代汉语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双音节的有一部分是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多音节的基本上都是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

语素按其构词能力可以分为三种,1、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与其它语素结合成词。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在同其它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不受限制。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在同其它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固定。

(二)词和词的构成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根是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边的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词的构成简表(详见课本255页)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固定短语是特殊短语,可分为专有名称和熟语两类。熟语又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什么叫做词义

词的内容即词义,它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和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二)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

二、词义的构成

(一)理性义:是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二)色彩义:它包括1、感情色彩。2语体色彩。3、形象色彩。

第三节词义的分解

词义的分解,主要是为了便于认识说明和掌握词义。

一、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义项中的意义可分为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根据词的义项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二、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一)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二)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大致有如下一些步骤:1、明确分析对象,确定对比词群。2、对选定的词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3、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分析结果加以描写。(三)义素分析的运用

1、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2、词义分析还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3、义素分析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

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

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二)语义场的层次

(三)语义场的种类1、类属义场2、顺序义场3、关系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一)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同义词又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二)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1)意义的轻重有别,(2)词义范围大小有别,(3)个体与集体的不同,(4)搭配对象不同;2、色彩方面的差异(1)感情色彩不同,(2)语体色彩不同;3、词性方面的差异。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大致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尽可能搜集包含有待辨析词的句子和短语;然后互相替换;之后是对种种替换情况的分类及其概括说明,指出同义词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四)同义词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可以使语气委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三、反义词和反义义场

(一)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二)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

2、极性反义义场(A=-B,B=-A;-A≠B,-B≠A)

(三)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四)反义词的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4、由于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颖而又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

第五节语境和词义

一、两种语境

(一)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二)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二、语境和词义

(一)根据语境解释词义。

(二)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三)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四)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五)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从整体看,基本词汇具有下列特点:1、稳固性,2、能产性,3、全民常用性。注意,上述三个特点是就基本词汇的整体来说的,就现代汉语来讲,不能把这三个特点,特别是能产性当作辨识基本词和非基本词的唯一特点。

(二)一般词汇,指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的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汇日益丰富。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又可能逐渐地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一)古语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

(二)方言词。

(三)外来词。有以下类型:1、音译外来词。2、音译兼意译外来词。3、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4、字母外来词。

三、行业语、隐语

第七节熟语

一、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1意义的整体性。2、结构的凝固性。

(二)成语的来源。1、神话寓言。2、历史故事。3、诗文语句。4、口头俗语。

(三)成语的构造。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主谓结构。

(四)成语的运用二、惯用语。三、歇后语。

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三)词义的演变。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二、词汇的规范化。

1、方言词的规范。

2、外来词的规范。

3、古语词的规范。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一指语法学,即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规律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和词类。句法的研究范围包括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另一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并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由于语法学者观点不同、掌握的材料不一样、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一致造成的。语法学体系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成分。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从结构上看,由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叫主谓句;由一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叫非主谓句。这是按结构标准进行的分类,得出的叫做句型。根据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所做的分类叫做句类。

(二)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是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补语、独立语等九种。

第二节词类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以下三种表现: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即能否充当句子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子成分。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能否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产生什么样的语法关系。3、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根据各类词的语法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做主、宾,也经常做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前加副词。

3、名词不能用重叠来表示语法意义。

名词根据内部差异,又可细分为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做主、宾,还经常做状语。方位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组成方位短语做状语,处所名词经常做状语。

(二)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经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前加否定副词“不”或“没”,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4、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语法意义。

(三)形容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经常做谓语、谓语中心语或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性质形容词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做补语。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本身已有程度含义,或者是因为表情态,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四)区别词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带“的”构成“的”字短语。

2、不能做谓语、主语和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可以做主语或宾语。

3、不能前加副词“不”。

(五)数词

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做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通常做定语、补语、或状语。

(六)量词

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

2、一部分量词可以重叠。

(七)副词

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做补语。

2、副词大多不能单说,少数可以在对话中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八)代词

代词跟他所替代、所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即所代词语能做什么句子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句子成分。

(九)拟声词

拟声词可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

(十)叹词

叹词独立性很强,一般不参加句子结构,常用作感叹语。

二、实词的运用

实词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谈:(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二)数词量词使用不当。(三)副词误用。(四)代词使用不当。

第三节词类(下)

一、虚词

(一)介词: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作状语或补语。

(二)连词:用于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三)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以及其他助词。其中较重要的是“的”字短语、“所”字短语。

(四)语气词: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别的词语后,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二、虚词的运用

重点讲解、比较一些出现频率高、易混淆的虚词,如:“对于、对”“关

于”“在”“给”“和、或”“及、及其”“或者、还是”等等。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是功能,而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即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同一句子成分。所以不能比附印欧语系语言的词类分析方法来分析汉语的词类。

(二)词的兼类和活用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词的活用是在特殊语境下,把本属甲词类的词临时拿来做乙类词来用,其目的是追求特殊的表达效果。

第四节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搭配起来的没有语调的结构。又叫词组。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短语可以按照结构和功能进行分类。

二、短语的结构类:1、主谓短语。2、动宾短语。3、偏正短语。4、中补短语。5、联合短语。

6、连谓短语。

7、兼语短语。

8、同位短语。

9、方位短语。10、量词短语。11、介词短语。

12、助词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

四、多义短语。

1、结构关系、结构层次都不相同的多义短语。

2、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第五节句子成分

一、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二、动语、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三、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二)定语和助词“的”

(三)多层定语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二)状语和助词“地”

(三)多层状语

五、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1、结果补语 2、程度补语 3、状态补语 4、趋向补语 5、数量补语 6、时间处所补语 7、可能补语

(二)补语和宾语的顺序。1、补语在宾语前 2、补语在宾语后 3、宾语在两个趋向补语中间

(三)补语和宾语的辨别

(四)补语和状语

六、中心语

(一)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

(二)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

(三)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

七、独立语

八、句子成分小结

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重视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析句时要求寻找出中心词和非中心词。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的结构是一层套一层的,除联合结构等都能分析出每层上的直接成分,其目的是认清句子的结构层次,明确结构关系,了解结构规律,最终确定句型。

第六节句类、句型

一、句子的分类

句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根据语气分出的类叫句类。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类叫句型。

二、句类

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三、句型

(一)主谓句

1、名词性谓语句

2、动词性谓语句

3、形容词性谓语句

4、主谓谓语句

(二)非主谓句

1、动词性非主谓句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3、名词性非主谓句

4、叹词句

四、几种特殊句型

(一)“把”字句。“把”字句的特点

(二)“被”字句。“被”字句的特点

(三)连谓句

(四)兼语句

(五)双宾句

(六)存现句

五、变式句和省略句

六、句子的变换

七、句子分析例解

第七节常见的句法失误

一、搭配不当二、残缺和多余三、语序不当四、句式杂糅五、歧义

第八节复句

一、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复句的分句与分句可通过关联法或意合法连接起来。

二、复句的类型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是否平等,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一)联合复句。包括五种关系的复句: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解释关系 4、选择关系 5、递进关系。

(二)偏正关系。也包括五种:1、转折关系 2、条件关系 3、假设关系 4、因果关系 5、目的关系

三、多重复句

(一)多重复句

(二)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四、紧缩复句

五、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一)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

(二)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三)关联词语应用错误

第九节句群(略)

第十节标点符号(略)

第六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在表达内容、语境确定的前提下,积极调动语言因素,配合非语言因素,以最恰切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

二、修辞和语境

表达效果如何不完全在于语句本身,要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何修饰调整语言形式。语言环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作用:(一)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二)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炼字是我国历代相传的修辞艺术。

一、意义的锤炼

意义锤炼牵涉多方面:要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力求准确贴切;要力求配合得当,整体和谐;要力求色彩鲜明,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二、声音的锤炼

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音节整齐匀称;声音平仄相间;韵脚和谐;叠音自然;双声叠韵恰当配合。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选择句式一般根据如下几点:不同句式本身表义的鲜明程度;不同语境的需要;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

一、长句与短句

二、整句与散句

三、肯定句与否定句

四、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五、主动句与被动句

第四节—第七节辞格

分析讲述常用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仿词、反语、婉曲、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对比、映衬、反复、设问、反问、通感、警语等二十一种。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词格的综合运用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一)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兼用。(三)辞格的套用。

第九节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三、句子表意不畅达。

四、辞格运用不当。

第十节语体风格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语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是适应事物交往目的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公文语体最根本的要求是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公文语体具有平实、庄严的风格。

二、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内容、范围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科技语体可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两种。前者最根本的要求是精确性和严密性。其风格是精确、严谨。

三、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其风格是庄重、谨严。

四、文艺语体

文艺语体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体式。其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和情感性。文艺语体又分如下几类:(一)散文体。(二)韵文体。(三)戏剧体。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 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 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 3)音节结构表 4)拼合规律表 5)变调的规则4条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汉语声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调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轻声 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 (区分声母、韵母) 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 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āng 中的“ng” 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án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ā , xiā ,guài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如:gān , gēng ,guān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án 和lán :共 h , l, a , n 4个音位 hán 和nán :共 h , l, a 3个音位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2.国际音标 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原则:“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二、语法的性质 (一)抽象性(二)稳固性(三)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单独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称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实词)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实词都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是不同类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2)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这有两种表现:(甲)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乙)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词的形态有两种:其一指构形形态。其二指构词形态。 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现代汉语上期末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但它一发即逝,不能流传久远。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易于反复琢磨、加工,使之周密,因此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现代汉语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北方方言: 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 (3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以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为代表;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三汉语的地位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 汉语的国内、国际地位 1980 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确定普通话为各民族之间交际的法定共同语。 1973 年 12 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将中文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工作语言,使得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1 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 2 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 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 3 语法方面(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短语和句子 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4量词十分 丰富 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的民族的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间交往的大事,也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工程。1.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不同方言区区的人们人际交流2.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3.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手段。

笔记 现代汉语(下)课堂总结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2.语法的含义(1)语法规律的本身 (2)语法学 3.语法学 含义: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发展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分类:词法,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4.语法体系的含义(1)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德真题,是自成的系统。 (2)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语法是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众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语法也不例外。但是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的多。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联系的系统。如果废弃旧的规则而马上换一套新的规则,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不同语言的语法有同有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之所在。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 (1)语法单位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单位。 (2)句类: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 按照语气标准,句子分为四类: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 (3)句型: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 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A.主谓句:a名词谓语句 b.动词谓语句 (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划分) c.形容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B.非谓语句:a.名词性非谓语句 b.动词性非谓语句 (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划分) c.形容词性非谓语句 d.叹词性非谓语句

现代汉语辅助笔记1

第一章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从结构上: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xx话代表xx: xx话湘方言: xx话赣方言: xx话客家方言: xxxx话闽方言: xx话粤方言: 广州话 3.现代汉语特点: P7 词汇方面: 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语法方面:

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用语序和虚词,词、短语、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第二章(重点) 第一节语音概说 1.语音: 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语音性质: (1)物理属性: 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各自定义见P15) (2)生理属性 (3)社会属性: 语音的本质属性 3语音单位: (1)音素: 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角度划分。Eg: 爸(ba)可分为b和a两个不同音素 音素分: 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 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如: b p m f 元音: 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 o e 辅音与元音区别(P20见课本):1.受阻与否: 最主要区别, (2)音节: 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Eg: 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 个音节,一般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3)声母: 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注意: 声母可以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做声母,只做韵尾。如: 光(guang)中的辅音ng)韵母: 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如,海(hai)中ai就是他的韵母(其他详P21) (4)声调: 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现代汉语笔记

第六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二、修辞和语境 语境一般分为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两种。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密切。它指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主观语境因素;二是客观语境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致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语料随语境而变异、创新,表达方式也随语境而定,从而不难明确语境的作用:一是制约语言活动的内容;二是对顶言语的表达方式。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作用:(一)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二)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三)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修辞的作用也决定了我们学校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词语锤炼需要富于创新精神。锤炼词语首先要锤炼思想。语境的制约,词语的调度,都不可忽视。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一、意义的锤炼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意义锤炼牵涉多方面:要 (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要力求准确、妥帖; (三)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四)要力求色彩鲜明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为褒,改变情感色彩 (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北语黄廖版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北语黄廖版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北京爱考机构https://www.doczj.com/doc/6d10640633.html,北语最权威的专业课辅导机构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

《现代汉语》杨润陆、周一民北师大版(笔记)讲解

现代汉语·笔记 绪论 Ⅰ.现代汉语引论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定义:人们发声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语音符号。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 (2)书面语形成之后,反过来也会对口语的发展和规范起一定的影响作用。3.语言符号的特点:规约性、系统性、生成性、能指性。 4.语言的本质: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现象。(3和4 注意看书理解)5.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是一门接近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 6.语言类型: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综合语。 7.语系:九个;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 8.我国的语系:汉藏、阿尔泰、印欧、南岛、南亚。 二.汉语与汉语言文字学 三.现代汉语的含义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重点) Ⅱ.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一.共同语和方言 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1.脉络:(1)书面语:唐宋以后的白话白话文运动 ————五四—双流合一 (2)口语:金元以来的官话国语运动三.现代汉语方言概述 1.闽、粤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最大,吴方言次之,客家、赣、湘方言与普通话

的差别比闽、粤、吴方言小。 2.差别成因:主要是由于历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而人口分布、移民迁徙、地理环境、异族接触又是形成的差异的主要原因。 3.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北方方言:北方话或官方方言;北京话代表;分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上海话代表; (3)湘方言:长沙话代表 (4)赣方言:南昌话 (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代表 (6)闽方言:闽南厦门话;闽东福州话 (7)粤方言:广州话代表(白话) Ⅲ.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一.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声调作用大 4.浊音数量少 (二)词汇方面 1.语素以单音节为主 2.复合构词法占优势 3.双音节词占优势 4.私自词丰富 (三)语法方面 1.不以词的形态变化为主要语法形式是汉语同印欧语系区别最大的特点,可将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 a.语用的语序变化 b.语义的语序变化 c.语法的语序变化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标准、功能标准见教材第174-176页 2.实词与虚词的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 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 4.各词类的语法特点及内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 第三节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句型系统 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见教材第209页 2. 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现代汉语通论》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以上属语音的韵律特征,与音色相对 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结合以下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1.3.语音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7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1.语法分析有哪些基本手续? 答:三个手续: ①切分 ②归并:语音形式和意义相同,既具有同一性,同一性的单位可以归并为一个单位。 ③分类 2.什么叫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有哪几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语法单位即从语流中切分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和语法研究相关的片断。 (2)语法单位分四种: ①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有意义的片段/成分) ②词:最小的独立运用的语言成分/语法单位/片断。 ③词组:任何词和词的组合都是词组。 ④句子:处于单说状态的语言成分就是句子。 (3)语法单位间的关系 1数量上的变化关系 2)实现关系性质上的变化关系 3.如何切分语素和词?什么叫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如何切分出来的? 答:(1) ①语素的切分:运用对比法切分语素 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1)音译2)剩余语素(一用语素)3)简称语素4)并合语素(两个语素,同时成分,无法线性区分) ②词的切分 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语言成分,独立运用有两个要求:一是可以单说,二是固定组合。 这就可以通过扩展性和透明性切分词: 1)扩展性:词的内部通常是不能扩展的。

扩展的原则:a、保持基本意 B、用来扩展和插入的成分一次只能包含一个层面 2)透明性:根据原则可推导或视而可识 A、意义透明:不可以由组成成分的意思推导出整体的意思 B、结构透明:一个组合的结构关系可以看得清楚(结构的重新分析也属于结构不透明) C、功能透明:[因为功能不透明,所以前面可以加程度副词] 特殊情况:离合词:可以扩展的词,不连续词。 词的切分的总的原则是看它的凝固性 (2) 4.如何确定语素和词的同一性? 答:归并的标准是同一性,包括意义的同一和语音形式的同一。 5.汉语有哪几种句法结构?能区分各种句法结构。 答:五种句法结构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语音 (4) 第三章文字 (8) 第四章词汇 (10)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概念: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文学语言: 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3.语言: 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共同语与民族共同语: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基础方言: (1)含义: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2)以何种方言为基础方言: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方言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人口等。 6.现代汉语的两种形式: (1)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2)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7.现代汉语规范化: (1)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 (2)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 ①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 ②词汇方面: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 ③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不代表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是说北方话词汇有很大的普遍性,但并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说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白话文著作为典范,但应指出的是以这种著作的一般用例而不是特殊用例作为语法规范。 (4)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首先,必须依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 其次,要做好调整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楚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哪些分歧或不合规范的现象及其原因,然后找出处理办法。

北大现代汉语语法笔记

北大现代汉语语法重要考点 1、语法分析有哪些基本手续? 语法分析的基本手续:切分、归并、分类。 ○ 1切分是由语流切分成片段。切分出的单位有:篇章、段落、句群、句子、词组、词、语素。其中句子、词组、词、语素和语法有关。○ 2归并是把具有同一性的词(在语音形式和意义上相同的词)归纳在一起。 ○ 3分类应是在归并的基础上进行的。 2、什么叫语法单位?单位有哪几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 (1)语法单位就是从话语中切分出的跟语法有关的大大小小的单位。语法单位是音义结合体,研究符号的组合。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有:○1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2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或语言单位)。○3词组:词和词的组合。○4句子:最小的独立表达的语音片段(音义结合体)〖或最小的单说的语言片段〗。 (3)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性质的不同分成四级。 最小单位组合单位性质 1、 2、 3、 4、句子 (独立表达) 3、如何切分语素?什么叫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如何切分出来的? (1)切分语素的方法:○ 1基本方法:对比法。到别的环境里去找与之音义相同的成分,若有,则可分出一个语素。○ 2剩余法:根据假设,如果我们断定其中一个成分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 (2)剩余语素:只能与某一个语素结合的语素,只能在一个环境出现,又叫一用语素。剩余语素大多为音译词和借词。如:菠菜、沙丁鱼、哈巴狗、卡宾枪、苹果。〖注〗蝴蝶是一个语素。 (3)剩余语素的切分:在一个词中,如果我们先用对比法确定其中一个成分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称为剩余语素。 4、如何确定语素和词的同一性? 一个语素独立运用时成为词。独立运用包括单说和临时组合。如:白/衣服,是一种临时组合,其中“白”就成为一个词。 5、汉语有哪几种句法结构?能区分各种句法结构。 汉语有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述宾结构、主谓结构和联合结构。 6、什么是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什么叫层次分析法?能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 (1)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词在组合中是线性排列的,但他们在组合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相邻的两个词不一

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汉语和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的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劳动创造了语言。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从外部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从内容结构上来看,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 2.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名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 1.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1973,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的历史一般可以分成四个时期: 1.上古汉语 2.中古汉语 3.近代汉语 4.现代汉语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 现代汉语是系带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其实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 书面语方面,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口语方面,“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到了唐宋时代,形成了“白话”,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书面形式的来源。 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口头形式

现代汉语 笔记

现代汉语 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一民语法 一。绪论 1.从听读者的角度看,语法是理解话语意思的认知规则。例如:“一锅饭吃三个人”,如果只从词义本身去解释是无法正确理解的。汉语中这种特定的句子模式表示“多少东西供多少人做什么”,整个句子是“一锅饭供三个人吃”的意思。223 2.在世界范围内,语法学有许多流派,我们所要学习的是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进行静态描写的语法,属于教学语法,以传统语法为主要框架,同时吸收了新的观点和方法。225 3.在中国,成系统的科学语法著作出现很晚,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是清末马建忠所著的《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现代汉语语法自五四时期开始受到注意,国内第一部系统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是黎锦熙(1890-1978)的《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于1924年。该书继承并修改了《马氏文通》的一些论点,借鉴了J.C.纳斯菲尔德的《英语语法》,结合汉语实际设计了“句本位”的语法体系。黎氏语法是20年代直至解放初期影响最大的语法体系。225 4.50年代一部重要的语法著作是丁声树(1909-1989)、吕叔湘、李荣(1920-)等合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这本书开始引进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按词得分布给词分类,采用层次分析法,例句精当,分析入微,产生很大影响,并引起了词类(1953-1954)、主语宾语(1955-1956)两次大的讨论。1956年产生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教学语法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226 5.陆俭明,马真的《现代汉语虚词散论》。 6.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语法学理论,不断探索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 60年来,语法研究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就,但是由于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现有的汉语语法体系的结论远不是完善的,突出表现在内部有一些矛盾,解释能力还不是很强。227 7.现代汉语语法的一大特点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错综复杂,不像印欧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对应那样整齐简单。例如英语的名词主要充当主宾语,不能作谓语;副词充当状语。而汉语的情况则复杂的多,名词除了做主语,宾语,定语外,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充当谓语;副词可以作状语,形容词也经常做状语。 分析型语言。语义分析。结合现代汉语特点。深入词类。 8.学习语法要注意区别一般与特殊。不能因为有少数特例的存在就否定一般规律,要充分利用一般规律的类推解释语法现象。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研究特殊现象,根据它们的出现条件总结出特殊的规律。229 二,词类比黄版讲的细

现代汉语笔记_黄廖版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2分)具体表现如下: ⒈没有复辅音; ⒉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⒊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二)词汇方面: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⒉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⒊双音节词占优势。(什么是双音节词:在汉语中,一个字相当于一个音节。而双音节词就相当与把一个字在词义相同的条件下扩展为两个字。列如:“将”字变双音节词就是“将来”、“将要”等。) (三)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⒈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的定义)

⒉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⒊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⒋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⒌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一定要注意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住。一段话如果没看明白,先放那,看后面,等看了后面的再往前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二章语音 4.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5.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汉语中)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DOC)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考研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汉语:刘邦始建都于汉中,汉中因汉水而得名。公元前206年,刘邦得天下,国号称“汉”。后外族人称中原人为汉人,于是沿用下来,因而也有了“汉语”的名称。汉语虽然是由汉朝而得名的,但汉语的实际存在却远在先秦之前。对外族人原有“南蛮、北狄、西羌、东夷”之称,后统称北方、西方之少数民族为“胡”人。公元304年,汉胡民族开始大融合,胡人说汉语不太标准,于是有“胡言汉(乱)语”的说法,后又派生出许多词语:胡闹、胡扯、胡说、胡缠、胡臭、胡思乱想、胡搅蛮缠、胡说八道,又有了胡椒、胡杨、胡琴、胡萝卜等词语。 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上确定,由国务院颁发的。这是狭义的现代汉语,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共同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符合人们使用汉语的客观情况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共同语都需要有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作为标准音,而不能把不同地方的语音拼凑成一种标准音,汉民族共同语也是这样。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辽、金、元、明、清以来的800多年,大多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即“官话”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五四”运动以后的“国语”、“国音”也都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以北京语音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大势所趋。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系统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并不包括北京人口语中的土音以及过多的轻声、儿化现象等。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北方话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宋代话本、元朝的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用北方话写成。这些作品长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方话也通过这些作品得以广泛传播。“五四”以后众多的白话作品也多由北方话写成,这些作品的流传更扩大了北方话的影响,北方话成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历史的必然。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同时也意味着普通话的词汇标准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普通话词汇来源于北方话,但并不是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那些不具普遍意义、地方性很强的土俗的词语就不宜吸收到普通话中。另一方面,为了使用的需要,普通话也可适当吸收非基础方言中的有用成分,如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等,来丰富普通话词汇。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由于经过作者加工的书面语语法比口语语法更具抽象性、概括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而宜以书面语著作作为语法标准的依据。但并不是现代白话文著作的所有用例都可作为规范,作品中的特殊用例、方言语法成分及语法方面的错误用例等均要排除在外。因而这一条理解为“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一般用例为语法规范”更为准确。 三、现代汉语方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音差别最大,其次是词汇和语法,因此划分方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讲课教案

精品文档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1) 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2) 音节结构表3) 4)拼合规律表 5)变调的规则4条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2)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3 二、语音概说语音的性质(一)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1.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2. .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物理性质汉语声调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语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轻声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音色(音质) 2)发音方法不同(区分声母、韵母))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3 (二)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 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āngng”中的“ nán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 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是韵尾末尾的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guài ,ā , xiāt如: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gān , gēng ,guān 如: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án lán h , l, a , n 个音位共4和:hán nán : h , l, a 3个音位和共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现代汉语 下册课堂笔记2

现代汉语下册(课堂笔记2)接上节有需要的可以查一下动词比较复杂,有三类需要单独加以说明: (1)判断动词“是”表示肯定。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重意义关系。兼副词,作状语。 (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在句子里长做状语。 (3)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 及物动词又可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课本中第八页有解释)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长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 形容词 1{+谓}{+定} 2{-宾} 3{+很} (2)形容词不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四)区别词 1.区别词的意义 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别事物的分类作用。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句。 {+定} (2)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加“非”。 {-不}{+非} (五)数词 (六)量词 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分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此外有一种有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叫复合量词。 (七)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2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加状语。 {+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语,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 (3)部分副词能够兼有关联作用。 还要细心分辨作状语的副词和形容词: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 要注意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他们的相似点都是表示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