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新一轮的课堂改革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榆中教育的各个角落,虽然我校地处偏僻的马衔山脚下,但在这股春风的沐浴下,课堂教学改革仍然进行的如火如荼,我校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选择了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完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该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这些方面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相互关系,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只有认真部署、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效益,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活动单课堂改革

一、“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主题:教学模式构成的主导思想。“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就是“活动”。

2.目标:教学模式指向的、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3.策略:即达成目标的手段。“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策略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反馈等等。

4.程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程序大体为: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答疑解难——评价小结——检测反馈。

(完整word版)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来结出的第一枚教学教研硕果,下面我从其基本思想、基本教学流程、基本特点、注意问题、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思想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以导促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二、基本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学 教师有效、简洁导入新课,准确展示学习目标,导引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自我达标程度和方法,学得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围绕导学案自学教材,或利用参考书、工具书、学习资料来获得新的知识,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 (三)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 (四)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 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达标应用 达标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达标的过程,达标应用中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提升题,中等的学生有中等的目标,差一点的学生有基本训练题,从而使达标应用习题须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善于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测学时间每一节课不得少于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力争人人达标。 三、基本特点 1、关注学习目标的清晰化。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 什么学习任务。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 3、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注重问题生成,根据课堂学情不断调整课堂。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诠释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诠释 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丁非 “江苏省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过程性培训”交流材料 一、“活动单导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跨世纪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体系,同年,江苏省各县、市高中起始年级同步跟进。 其时,我市各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已经逐步向纵深发展,致力于以最经济的教学方式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学校文化。精细化管理就是层层落实教学管理责任,变一人管理为众人管理;就是将教学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人人会管理,时时有管理,处处见管理。精细化管理突出有效调动教、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突出教师的主导体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与民主化要求。这种精细化管理的学校文化使我市多年来各级各类教学质量持续高位走强,为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保持我市教育进一步位领先南通、领跑全省,教育局要求教研室牵头并组织研究,探索出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又符合我市教育教学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对我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组织有关资深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梳理出我市课堂教学以下五个主要存在问题。 关于师生地位。一方面,教师扮演"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缺少必要的自由度,缺乏生命活力,教得辛苦。另一方面,学生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没有情感体验和学习活动,学得痛苦。 关于学习方式。其一,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为被动接受型,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其二,学习方式的单调而缺乏变化,过多的重复操练是学生感到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关于教学方式。一是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别差异,这是班级教学模式的“胎里病”,加上目前各班级人数普遍较多,不利于因材施教。二是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要么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这一单一传统目标,要么过于强调所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造成“知识与技能”的虚化。第三,教师的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问题的设计指向性不明,缺乏张力。 关于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细而全,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以“课时”为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往往将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案例严重脱离生活、生产与科研实际,不能反映学科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教师问题。我市师资相对薄弱,部分老教师观念陈旧,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讲授”占据了课堂教学时空的主体。不少年轻教师把握不住教学重点,驾驭课堂能力较差,有的甚至存在知识缺陷,知识储备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

“问题导学式”课堂模式导学案编写和课型流程教学文案

“问题导学式”课堂模式导学案编写和课 型流程

精品资料 “问题导学式”课堂模式导学案编写和课型流程 通过三个月的“问题导学式”课堂模式的探索,我们把导学案的编制和课堂流程做一梳理,以便教师操作。 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好: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主要分为三类:(1)常规性导学:我们重点把它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2)引导性导学:是指针对教材(篇章)的目标精要、重难点等,确立以导学提纲、预习指要、实践操作、收集材料、社会调查等形式作为先学指南或拐杖。这些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导学,具有“吊胃口”的作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3)拓展性导学: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参阅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课外读物、材料、了解社会、历史背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教材。在这一点上我们着重抓好教师“备”的针对性指导,全面了解有关参阅材料,以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具体环节如下:第一、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揭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和自学要求,既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围绕思考题独立看书,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第三、学生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2)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积压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合作学习”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合作交流教师要做: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合作研讨。具体步骤是学生汇报、讨论、纠正自学结果。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展示汇报教师要做好:通过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形成了个性化的理解。但这时大部分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不全面、不成熟的。以往的课堂教学处理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教师讲解。我们认为这种讲解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主观的臆断,缺乏针对性,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意识。我们抓住中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组织学生采取黑板书写、地面书写、小组讲解、全班性讲解、情景对话、小品表演、辩论等方式表达、展示出来,让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纠正,以增强教和学的针对性,使之更加明确、系统的自主构建知识结构,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或问题预习课) 1、问题发现课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预习目标——预习方法——预习提纲——预习检测——预习报告 注:预习提纲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生需要在教学设计前理清问题分类,问题包括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针对所教学科内容,通过深度学习后清理出四类问题,看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后能否解决文本的基本问题,将不能解决的或认为重要的问题认真地、系统地填入《预习报告单》中。 2、问题发现课的课堂流程 解读目标——读书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理解识记——整理反思——预习检测——问题报告 这个流程中最多的时间是自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小组问题生成。同时,学生的自学过程是需要及时准确的引领,在初级阶段要借助预习提纲实现引领。 解读目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解读预习目标,提出预习方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活动单导学心得体会

活动单导学心得体会 20**年4月13日,我们英语组一行五人有幸到如皋市吴窑中心学校参加了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交流学习。在短短的1天时间里,我们共听了2节课并聆听了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及吴窑中学校长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我们受益匪浅,感受很多。同时也从这些名师、青年教师身上,学到了许多。现在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1、课堂气氛更活了,开放的课堂教学,孩子们自由的空间相对增加: 或坐,或站;或自由诵读,或角色表演;或默默静思,或大声发言座位改变了,没有前后之分,没有等次之分;每组都领黑板了,拿到粉笔了,人人可以练习、创作、展示了;发言不用举手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增加了那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因合作探究而生,因成果展示而发,不再整齐划一,不再拘谨呆板! 2、学生胆子变大了活动单带来的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由展示,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原先处于弱势的孩子,在小组热热闹闹中渐渐开口了,参与合作了,敢于代表本组展示学习成果了;学生课堂展示的方式多样了,孩子身上潜藏的能力出乎教师的意料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了学生灵动的思维,表演的激情! 3、真正面向全体了学生,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运用,每一个学生必须经过自主、合作、展示的活动环节,即使小组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每一个学生也至少经历两次学习活动,这样一个学生一堂课中驾驭语言、锤炼思维、发挥想象的频率增加了,学习的效益理当得到提高。当然在这次活动中,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联系到自己,在今

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以他们为榜样,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上出有价值、有质量的课来。同时,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学习名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学习他们对细微之处处理的独具匠心,学习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构建“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活动教学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课堂生命说”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流程: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 教师活动:设标创境→指导尝试→测标矫正 学生活动:学标质疑→自主建构→达标巩固 四、“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目标导学(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提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活动建构(约20—30分钟) 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捕捉信息,及时矫正;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自学能力、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个性发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流程一般为:梳理问题——独立思考——活动探究——协作交流——灵活运用——展示反馈。 (三)当堂达标(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检测题要尊重差异,分必做和选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有的放矢

小学英语活动导学单的基本要求内容

小学英语活动导学单的基本要求 徐云 活动导学单按照课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提供给学生的活动单,一部分是供教师参考的参考结果。 活动单主要应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学习目标二、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中应包括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等等三、课堂反馈四、家庭作业 教师的参考结果是根据学生的活动单来设计的,是给教师上课用的,相当于教案的作用。 活动导学单的模型是: (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创设与本课紧密联系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小组内的合作学习) (4)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5)自我完善(一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吸取别人的优点,完 善自己) (6)点评提升(教师点拨总结) (7)反馈练习(课堂练习) 附:6B Unit 1三个课时的活动单,供大家参考 6B Unit 1 Who is younger? 第一课时形容词及其比较级(B C D部分)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熟悉描述人的特征的常见形容词。 2.初步学会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复习并记住描述人的特征的形容词。 1.请回忆一下描述人特征的形容词,并把它们写在下面,至少写10个。 2.在小组内交流你所写的形容词,并将你没有想到的词用红色笔进行适当的补充,记住这些词。请将你觉得有趣、有效的记忆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活动二: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1.请打开课本到P8,比较一下左右两幅图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读一读图画下面的单词。(heavy/ ′hev I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找出它们在写法和意义上的不同之处。2.听老师示范朗读:old older,比较读音,模仿朗读其它的词。 3.通过对比,写出你所发现的形容词比较级构成的规律。 4.找出P8这些单词中的反义词,并将它们写下来。 活动三: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1.请两人一组,完成P9的对话,并讨论它们的意思。 2.请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一个高个子和一个矮个子的学生)仿照例句,造句。 例句:I’m taller than you . You’re shorter than me. 【课堂反馈】 1.写出下列形容词的比较级 (1) tall long short old young strong small (2) big fat thin (3) heavy 2.写出至少5对反义词,看谁写得多。 3.请打开书到P10,听录音并填空,听两遍。将答案写在下面。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寨镇中学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2 Grammar A》活动单导学案(无答案)

活动一:复习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 old man (live) here since 199 2. 2. you (visit) our factory yet? 3. I ________(not see) you for a long time. You _________(change) a lot. 4. I’m afraid I __________(keep) you waiting for such a long time. 5. He __________(know) the city since he was very young. 活动二:have been 与have gone 的区别: have been to 曾经去过某地(已返回) Someone went to some place and has already come back A B h ave gone to 去了某地(没有回来) Someone went to some place and is still there A B 活动三:True or false? 1. I have gone to Japan before. ( ) 2. Mount Fuji is very beautiful, I have been to there twice. ( ) 3.His father has bee n to Beijing.He won’t be ba ck until next week.( ) 4 .Where have you gone?( ) 5.Simon has gone to Beijing many times.( ) 6.I have been to the Yellow Mountain twice. I went there in 1999 and 2002.( 活动四:用have/has been或have/has gone完成填空 1.My father to Beijing. He will be back in two day. 2.The Greens to the USA twice. 3.--------Where is your aunt now? I haven’t seen her for a long time. -------She to Xiamen. 4.The students to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our city. 5. ------ Tommy to Nanjing?

活动单导学模式.doc

活动单导学模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数学数养。 ”“活动单导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行为,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已被我市中小学教师广 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老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交流频繁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误解。 下面是笔者所观察到的几种现象的思考。 一、教案与学案一体化设计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为载体.“活动单”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创设“活动单”时,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过程、联旧引新、重点难点、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全部以“活动”的形式安排在“活动单”上.化学课堂“活动单”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和“操作方案”两个要素,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的依据。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活动单导学”有三网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 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 p://***)地读题、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重要的活动。 表面上的静悄悄,思维上的轰轰烈烈,只有注重自主学习,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使个体既有独立尝试的机会,又能及时得到同伴必要的帮助,才能在活动中切实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对同一题目做出不同解法,相互交流、切磋,彼此耐心地讲解与辩论,相互启发,形成学习的合力。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错误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真正实现“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三.分工明确,全体参与,鼓励合作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简析基于“以学定教,动态生成”策略下的“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操作在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刻把握基本理念。践行“以学论教,学教合一”的“生本课堂”理念,课堂由“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 二、严格遵循基本原则。深刻把握“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因学而教、顺学而导”的原则。 (一)以“学情”定教,重视课堂的生成性。根据课前“预学”及课内自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施教和改进教学的最基本依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为“想学”而教,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和意向。二是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三是评价激励,增强学习的驱动力。四是注重学生学习意识和品质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三)为“会学”而教,重视学法指导。大力推行和落实“为学而教”,即教学生“会学”;积极推动教学由“教知识”向“教方法”转变。 (四)以“互学”促教,重视课堂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做,多议,多思,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三、认真落实课堂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打造本真的、富有底蕴的课堂。 (二)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一个根本”“两个关注”“三个转变”“四个注重”“五个能让” 一个根本: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 两个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教师行为的“备、讲、辅、改、测(考)”,更要关注教师和学生行为的“学、问、思、辨、行”。 三个转变:课堂教学要变注入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参与,变单纯只是传授为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培养并重。 四个注重: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五个能让: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四、灵活处理教学结构及环节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希望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希望 我校的“三步导学”模式给了我提示:要打造“互动、互促、互学、互助”的活动式课堂,就得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交流、探索”起来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激趣”为前提,让课堂有“吸引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例如,张老师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创设了(动画)蚂蚁围绕树叶边沿跑的情境,巧妙而形象的把“周长”这个

概念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在观察中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和研究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以“生活”为素材,让课堂有“生活味” 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准备了学生常用的小棒、图钉和橡皮,课堂中我先用游戏“丁丁碰”摆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通过摆小棒抽象出“角”这个图形,再观察生活中或者身边的实物找角等活动。我就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拼一拼、说一说、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认一认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

活动单导学

活动单导学 编辑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目录 1基本概念 2差异区别 活动目的 活动组织形式 活动结果 3思想价值 4具体操作 5教学原则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 6主要实验地区 1基本概念 “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2差异区别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倡导的“活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有三点不同: 活动目的 长期以来,在以学科知识、学科逻辑为前提的课程理论框架下,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就是教师围绕教材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考分的高低,极少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建构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谓的活动只是教学预设方案的一个程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铺垫,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遵照、配合老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活动,活动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验证课堂教学的基本结论。“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则超越了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到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把学生从“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对知识习得的过程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等各种关系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与心的解放。“活动”的实质就是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真正使学习主体化、活动化。 活动组织形式 传统教学中的活动“只重视学生获取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观念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模仿和表演为主的活动,主要是作为教学过程的修饰,以此来服务教师的教学。这种活动往往是学生被动参与的,观念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相脱离的不完整的活动。 “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不再把课程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教学不再局限于单薄的文本和狭隘的教室,而是以探究、调查、

导学式教学法简介

导学式教学法简介 摘要:导学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导(预习)、互导(学生课堂讨论)以及教师指导和共同操作的一种师生互动合作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逐步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它不需要教师和学生承担任何教学改革的风险而达到教学双赢。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教育理论界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重点目标。目前,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日趋成熟,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可以借鉴。本人从事教学多年,也热心于涉足课堂教学改革领域。通过探索,觉得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学,受效比较显著。现在正值新课改方案实施之际,我把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以期得到同行们的帮助,共同谱写课堂教学改革这篇大文章。 二、导学式教学法内容 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辅助设备,由于我国地区差异不同,占据的教育资源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学辅助工具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课件和操作内容;也可以用投影仪设备来展示操作内容;甚至于也可用小黑板出示操作内容。教室内必须安装一只电子钟,便于教师控制教学时间。这些是基本必备的教学辅助设备。 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先说备课,过去教师备课主要是写教案,写教案大家很熟悉。现在采用导学式教学法上课,教案变成了课案。课案包括学案和操作两部分。学案既是学生自导(预习)、互导(学生课堂讨论)的依据,又

是教师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合作的依据;操作是作为课堂教学阶段评价的依据,它是与课堂教学知识体系密切结合的。学案是以书面的形式课前发给学生。学案包括学习目标(也是教学目标)、导学内容和达成练习三部分。学习目标(也是教学目标),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必须共同努力实现的。导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编织出来的。其中有教师对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或演示实验观察要点作必要提示和对教学难点作适当破析,对重要概念还必须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达成练习,这是对学生自导成效的评价。它的梯度一般分三个层次。以计算题为例,一级水平是指学生通过预习直接运用公式就能求解结果,不需要拐弯抹角。二级水平,是以公式变形或直接利用公式求解的结果作为第二问题求解的条件来求解结果。三级水平是设立未知数或列方程组来求解结果。学案中一般以一级水平练习为主,二级水平练习尽量少一些。在单元复习中,以一、二级水平练习为主,三级水平练习少一些。在总复习中,一、二、三级水平练习都要有,三级水平练习比例少一些。操作就是课堂练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定数量且有针对性的题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导学式教学法实施程序:预备阶段。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自导(预习),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完成。一门学科学生只需要10-15分钟时间,学案内容的20%-30%都能由学生自行解决。下一个程序便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在教师组织下安排讨论。自然组合,前后桌4位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定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活动;同时也作为课堂教学第二阶段的小组中心发言人,以后不断轮换。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待老师指导时解决。小组讨论是学生互相交流的好形式,各抒自见。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互动合作的环节是平等的,一般10%-20%的导学内容由这一环节解决。这部分需要占用教学时间5-10分钟,如果内容丰富,还可延长一些。第二阶段便是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要解决的问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资料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 模式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环节 九龙山镇四合中心小学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三步九环”。 一、展示导学(10分钟左右) 第一步目标要求:唤醒主体、激发兴趣 展示导学是课堂教学必须经历的一个关键环节。展示导学的目的是唤醒学习主体,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诱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激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的问题上来,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中。展示导学能否成功,一要看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二要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否坚持培养学生“我能行”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我爱学”的学习情怀、培养学生“我会学”的学习习惯。展示导学的具体实施,主要通过激趣导入、预习达成和问题生成三个要素进行操作。 (一)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是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关注课堂的一个操作要素。课堂上,激趣导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科固有特点和课题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紧扣本节教学知识点,借助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适合的手段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成语接龙、谜语、讲故事、口语交际、诗词吟诵、美文共赏。数学课堂教学:智力抢答、24点、口心算大比拼、公式快线),导出学生

将要学习的课题;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课题的导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的课题上。 人的注意是有选择性的。在课堂上,让学生事先知道学习的课题是饶有兴趣的,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干扰,从而为学生主动投入到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创造条件。另外,课题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科学地、艺术地导入课题,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聚敛到课堂学习的核心内容上。 总之,激趣导入的实质,就是用课题导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二)预习达成 预习达成是引导学生课前能预习、会预习、有效果(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得好)的一个行为指向操作要素。预习达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堂教学前,教师要结合不同课型,教给预习方法,并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预习习惯,使之形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具备预习能力,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与本堂课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预习达成检测形式(书面检测:做、写、算、画等;口头检测:认读、朗诵、复述、背诵等)发现梳理课前预习达成度,科学合理定位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突破

《将进酒》活动单导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评价与激励方法的研究之公开课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等活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学生背诵全诗。 2、通过讨论探究,品鉴诗歌,加深对本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积极评价,有效激励,使得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2、以诵读为主线组织教学。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精读理解诗歌抒发的感情,理清诗歌感情脉络;品读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深刻理解诗歌主旨。并力争能当堂背诵诗歌。 3、教学时数为一教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是卖什么的?李白人称“诗仙”,但更出名的是他的嗜酒好饮,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而李白之死传说也与酒有关:传说他死的时候,坐在船头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杜甫在结识李白之初就看出了李白的嗜酒,于是寄了一首诗给他。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进行规劝。可是李白为什么还是如此沉醉酒乡呢?让我们进入诗歌,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细细探究吧! 活动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 情景设置和活动指导: 对于诗歌,不读不足以感受音韵和谐,不读不足以体悟意蕴深刻,不读不足以分析手法之妙。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大意,是深入理解诗歌的前提。请各小组就诗歌翻译中的难句进行合作探究,并推举一个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展示方法为诵读诗歌并翻译诗句。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自我完善: 安排两个学生进行,参考译文如下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奔泻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在高堂明镜里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精美的酒杯,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回来。 烹羊宰牛,暂且作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饮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贵族生活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梦乡,不愿醒来面对冷酷现实! 古来圣贤,政治上都失意沉沦,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美名流传。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作乐,斗酒十千不嫌贵,纵情享乐。 主人呵,为何说缺少酒钱?有钱就毫不犹豫地拿去买酒,咱们对饮,一醉方休。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僮仆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活动单导学案

7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课本第72页例1和练习十七第2、4题。【学习目标】: 1.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导学过程: 一、独学 (1)6个5相加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3)5乘6是多少? 二、群学对学 活动一:比比看谁做得好。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2.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7个7是多少49? 3.想一想:“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4.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活动二:看谁口诀编的好,记得快。 1.根据算式自己独立编7的口诀。 2.小组合作编出口诀。全班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3.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三、展示评价 方案一:说说你们组是怎样算的,其他组补充点评。

四、检测反馈 1.计算,说口诀。 7×3 7×5 7×6 7×4 7×7 7×2 7×1 3×7 5×7 2×7 6×4 6×5 4×7 6×7 5×2 1×7 6×6 5×4 2. 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学习反思 今天的学,我学会,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7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练习十七第3、5、6、7题 【学习目标】: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过程: 一、独学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7×3=7×6=6×4= 5×2=7×2=7×4=7×7= 6×3=6×5=7×1=7×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