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

(1)?“ 经济” 的涵义

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

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

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

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

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着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

(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

(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

(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

(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

重商主义学派

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以后“政治经济学”一词逐渐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

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上升时期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

在英国由威廉· 配第创立,亚当· 斯密集大成,大卫· 李嘉图最后完成;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即经济学的产生。

(3)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

它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西尼耳、马尔萨斯,法国的萨伊。

到19c30s ,它的各种学说,如生产三要素说、以效用或费用为中心内容的价格论、“ 三位一体公式” 的分配论、萨伊定律等,已经开始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据统治地位。

19c 30s 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尽管不断出现各种流派,提出了或多或少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要求、具体研究经济现象形态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但从总的思想体系看,它们始终没有脱出庸俗经济学的范畴。

(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

a.19c70s初,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等几乎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企图以此来代替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杰文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该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更加符合学科研究的对象和宗旨。

b.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该书的问世,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名称,使经济学这一名称得到承认和应用。到20c,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

c.20c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新发展

1936年,J.M.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的有效需求原理,认为投资和储蓄不可能自动形成均衡,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对所谓的新古典经济学发起“攻击”,形成“凯恩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世界“滞胀”弊病的产生,反对国家干预经济、鼓吹恢复经济自由主义的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供应学派等,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起了挑战。

以J.K.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在反对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强调了社会经济的结构改革。

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

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7c~19c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马克思和恩格斯通常也沿用这个名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c80s以来,经济学已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现在,我国有关部门将经济学科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被归入理论经济学学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与产业革命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基本原理

(1)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唯物辩证法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

(2)反映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原理: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等;

(3)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的原理: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等。

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

?第一,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第二,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探索和提出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基本路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推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概念,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产生。

?党的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明概括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形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内涵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珠江三角洲考察期间,正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部分)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

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生产资料。

2.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资本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1)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

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社会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相互关系。

*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4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5 )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的概念: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必然性。(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经济规律的特点。(内在于人的活动;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5)经济规律的类型。(一般、共有、特殊)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1)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因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指引的方向完全一致,它能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唯物辨证法是根本方法,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

2 、历史唯物注意方法

3 、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4 、分析和综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5 、对现代经济学方法的借鉴: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实证分析、静态、动态分析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法。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

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要求我们研究资本主义

(1)其资本占有形式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2)其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3)其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

(4)其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

(5)其根本性质没有改变

(6)其发生了部分质变及其原因

(7)其部分质变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预示

2.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研究资本主义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两个必然的原理

(2)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两种可能性:爆发式质变和非爆发式质变

3. 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一章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