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4、留观室;6-8张床

5、输液室;

6、治疗室;

7、清创室;

8、手术室;

9、急诊病房:分为心内科、神经内科、中毒内科;创伤外科、腹部外科和危重病房(EICU)

10、院前急救和转运。

11、EICU:一般8-10张床位。

二、加强急诊科医务队伍建设

一、增加具备硕士、博士学历医疗人才梯队,并进行强化培养。

二、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建设

心理素质:反应敏捷,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思维宽泛。

人文素质: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奉献精神。

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广泛,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经验丰富,成为一专多能人才。

三、急诊科医务人员需掌握和定期培训的基本技术

(一)心肺脑复苏术(CPCR)

(二)气管插管术

(三)呼吸机的使用

(四)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六)急性脑衰的诊断与治疗

(七)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八)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九)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十)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十一)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十二)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心电图诊断

基本操作技术

1.腹腔穿刺术

2.腰椎穿刺术

3.骨髓穿刺术

4.胸膜腔穿刺术

5.深静脉穿刺术

6.血液滤过术

7.电击复律术

8.临时起搏术

9.胸腔闭式引流术

10.三腔管放置术

四、急诊科需要增加配置的仪器:

呼吸机

急诊腹部B超

床头X机

急诊血气分析仪

快速床旁检验设备

五、发展方向

积极推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加强监护》三环一体化建设,急诊科发展应该达到:1队伍专业化2装备现代化3管理制度化4技术标准化5操作流程化6信息网络化7急救普及化8待遇对等化(劳动付出与收入对等)。这样有利于发展急救医学,突显急救特色,稳定急救医务人员,利于管理和发展急救医学。实现树立省内医院急诊急救模式的标杆科室。

一级医院急诊室建设标准

一级医院急诊室建设标准 一、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回家、留院观察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由一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担任急诊组长,由固定门诊或轮转出门诊的医师担任急诊诊室工作。配备2-3名护士,成立相对固定的急诊护理组。 急诊室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同时接受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急诊室医护人员应掌握: 1、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包括正确使用呼吸球囊)、徒手紧急排除异物技能、人工气胸腔排气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其它常规急救技术及常见、危重病处理原则。 2、掌握急、危重病转院指标。 三、急诊室设置 急诊室应设置于门诊一楼,大门旁侧诊室,为综合性急诊诊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有群体识别性标志,便于患者识别。 急诊诊室旁设有综合抢救室,与急诊诊室有侧门相通,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四、急救设备和药品 急诊抢救室必须配备下列设备和药品: 五、规章制度 (1)急诊抢救流程张贴于抢救室墙面; (2)制定急诊室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3)完善值班人员工作制度,急、危重病人会诊及转院制度,门急诊人员培训制度。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一、急诊科的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回家、留院观察、收入急 诊病房、ICU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7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7 为指导和加强本市医疗机构急诊科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升院内急救服务能力和质量,保障就医群众生命安全,根据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委组织 有关单位和专家,结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上海市急诊、ICU 质控手册(2011年版)》,制定本指南。 一、职责与范围 (一)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综合监护室-急诊病房等连贯性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二)急诊科实行全年24小时开放,负责危重伤病急救患者的连贯性一体化救治,普通急诊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时的急诊处理,为等各专业临床科室提供相关专科急诊患者诊治的场所并负责协调与管理,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进入急诊绿色通道、ICU和急诊病房救治的主要急危重病症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与危象、急性心力衰竭、脑中风、癫痫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哮喘、内分泌危象、急性中毒、呼吸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各种类型休克、水电质酸碱紊乱、慢性病急性发作需要急诊处理者、重症感染、严重创伤(原发性创伤需要止血、清创、包扎、固定、手术者)、创伤致命性并发症(气道梗阻、血气胸、创伤失血性休克等)、急腹症、蛇犬等咬伤、中暑、电击、淹溺等。 二、床位与人员 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 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急诊科应当配备固定的急诊医师与护士,且不少于在岗医师与护士的75%;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 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应包括预检分诊处、诊室、抢救室、急诊病房(留观室)、急诊监护室(急诊ICU)和急诊手术室等;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 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一)日均急诊量>800例次的医院 1、每班在岗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15名,如日均急诊量每增加 50人次,每班增加在岗急诊医师≥1名。 2、急诊病房(留观室)床位≥60张。床位:医师比按1∶0.2配备。 3、急诊ICU床位≥24张。床位∶医师比按1∶0.6配备。 4、抢救室床位≥10张。按≥5名急诊科医师配备,每班有1名急诊科医师在岗负责抢救室工作。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7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7 为指导与加强本市医疗机构急诊科室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升院内急救服务能力与质量,保障就医群众生命安全,根据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与《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委组织 有关单位与专家,结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与《上海市急诊、ICU 质控手册(2011年版)》,制定本指南。 一、职责与范围 (一)急诊科就是医院急症诊疗得首诊场所,也就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得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综合监护室-急诊病房等连贯性一体化得管理体制。 (二)急诊科实行全年24小时开放,负责危重伤病急救患者得连贯性一体化救治,普通急诊与慢性病急性发作时得急诊处理,为等各专业临床科室提供相关专科急诊患者诊治得场所并负责协调与管理,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得专科 诊疗服务提供支持与保障。 (三)进入急诊绿色通道、ICU与急诊病房救治得主要急危重病症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与危象、急性心力衰竭、脑中风、癫痫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哮喘、内分泌危象、急性中毒、呼吸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各种类型休克、水电质酸碱紊乱、慢性病急性发作需要急诊处理者、重症感染、严重创伤(原发性创伤需要止血、清创、包扎、固定、手术者)、创伤致命性并发症(气道梗阻、血气胸、创伤失血性休克等)、急腹症、蛇犬等咬伤、中暑、电击、淹溺等。 二、床位与人员 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与任务相适应得场所、设施、设备、药 品与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急诊科应当配备固定得急诊医师与护士,且不少于在岗医师与护士得75%;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 迅速到达得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得部门;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与支持区。医疗区应包括预检分诊处、诊室、抢救室、急诊病房(留观室)、急诊监护室(急诊ICU)与急诊手术室等;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 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一)日均急诊量>800例次得医院 1、每班在岗负责急诊接诊工作得急诊医师≥15名,如日均急诊量每增加 50人次,每班增加在岗急诊医师≥1名。 2、急诊病房(留观室)床位≥60张。床位:医师比按1∶0、2配备。 3、急诊ICU床位≥24张。床位∶医师比按1∶0、6配备。 4、抢救室床位≥10张.按≥5名急诊科医师配备,每班有1名急诊科医师 在岗负责抢救室工作。

2014年急诊科建设方案

2014年关于组建急诊科方案组建急诊科的意义:1、急诊科是我院实行院前救治及负责急危重病人的首诊治疗的第一站,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儿科急诊科主要面向需要住院治疗的儿科急诊病人、危急重症病人的诊治。尤其在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中毒性脑病、高热惊厥、败血症等病的救治。医务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对各种急救技术熟练、反应迅速,配备有齐全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心电图机、中心吸氧装置,急救箱等。2、目前我县县城内开展急诊科的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历史悠久,在广大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声望;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去年刚成立,运转一年,业务开展情况比较好,声望逐渐扩大。我院在2013年的二甲评审中存在着学科的缺陷,在按照二甲运转的妇幼保健院应该成立急诊科,科室应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候诊、待命。不断提高我院在群众中声望,提高我院儿科技术水平,增加我院的业务收入。 目前我院的保健科室、妇产科、儿科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下一步应着力建设急诊科,使之成为独立设置的科室。 一、工作范围目前暂定位为: 中午、晚上期间的内科、外科、儿科诊疗工作,以儿科为主。白天上、下午急诊科暂时不开放,只做好儿科的院外接诊工作,产科的接诊由妇产科完成。白天上、下午的儿科门诊的诊疗按目前体制运转。 二、基本人员配备:设有医生4人,护士4人(不包括现门诊注射室人员)。目前儿科一线医生8人,拟再新招聘4人,保持儿科病房7人,急诊科医生4人、护士4人(新招聘)。护士4人与原门诊注射室护士合并。 药剂科、检验、影像科以及收费人员在原编制基础上相应增减,这些科室是否执行24小时运转,等运转一段时间后再决定。 三、新建的急诊科的成本核算问题:可考虑把急诊科与儿科门诊、内外科门诊合并成立门急诊科,作为独立设置科室核算。科室主任暂

最新急诊科建设与发展之我见(郭强)

急诊科建设与发展思路之我见 肥城市中医院急诊科郭强王晓舟 近年来,急危重症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几乎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在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医院的发展理念、重视程度、地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使得各地区同级别医院的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近几年,通过不断地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同时结合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我们认为,急诊科要建设和发展成为一个适合医学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学科,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条件。 1、专业定位准确,发展重点突出 无论是从急诊医学包含的心肺脑复苏学、急危重病医学、灾害医学、急性中毒急救医学、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医学等实际出发, 或是从当前国际与国内高信息、强竞争的世纪氛围而言,急诊科已不再是过去的分诊科和中转站,而是一门以急危重症抢救为主的、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其学科的独立性、特殊性、重要性应该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1]。对急诊医学定义应该明确为以现代医学科学发展为基础, 以临床医学救治措施为手段, 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诊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为本的综合性临床学科[2]。病种和稳定的技术平台是成就某一专科成熟与发展的两大要素, 急诊专业也不例外, 确定其专科病种,明确其运作模式以便为急诊专业打造稳定的技术平台同样是成就急诊专科的两要素,这两要素就是急诊专业技术平台的内涵。急诊医学的发展,如果没有建立急诊专业自己的专科平台, 没有为急诊人才提供稳定可靠的学术成长环境, 急诊人才的专业特征就不鲜明, 急诊的专科特色就成为一句空话[3]。目前多数人一直误认为急诊医师应该是流动的传统医学专业医师或全科医师。如何改变这一错误认识?我们认为危重症的诊治是改变这一错误认识的突破口,危重症医学应该是急诊科的立科之本,也就是说在急诊医学大的学科框架的基础上突出对危重症的诊疗优势,是目前急诊科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急诊监护室作为急诊专科的技术平台地位不容置疑。为此2012年1月我院领导积极筹建急诊ICU病房,通过近两年运行,急科室的管理与运营上升了一个台阶,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院前急救、急门诊、以及急诊病房的良性发展,逐渐改变了患者及同行以往对急诊科中转站、搬运工的错误认识, 3、专业队伍稳定,重视人员培训 目前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形成不了一支稳定的急诊医疗队伍,致使我国的急诊医疗水平一直在低层次上徘徊。年轻医师“打短工”、“临时工”的思想,把来急诊科工作看作是一种无耐或是一种煎熬,很少有人潜心钻研急救医学,更谈不上树立牢固的专业技术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急诊急救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繁杂、辛苦、压力大等特点,没有人心甘情愿来急诊科工作,这些情况都给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和管理带了许多困扰和紊乱。因此,要搞好急诊工作,首先要有一支长期稳定的急诊医疗队伍,如果没有一支自己的训练有素、反应敏捷、急救操作熟练、基本功过硬的急诊医疗队伍,其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急诊救治水平较低、急救功能不到位,难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谈不上处置急危重症的能力。稳定急诊医疗队伍最重要、最主要的问题是发挥急诊医师的专业特长,使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有所发展,这种使命感、成就感是金钱和其它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的。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对来我院急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

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急诊科。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

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急诊科建设指南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 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 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 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 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 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 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急诊科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多个专业临床独立学科,具有应急性、综合性、风险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在急性病、危重病的救治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公共健康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急诊急救医学也是我国今后急诊、危重病医学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2009年5月卫生部刚刚颁布关于指导急诊科建设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急诊医师专业队伍极不稳定,急诊科和急诊医师在医学界、医院没有什么地位,急诊科医师常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绝大多数的急诊科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急诊科仅仅起一个通道的作用,无法提高急诊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我院成立了急诊部,是我国仅有少数几家医院把急诊医学作为临床专科来发展的医院。我想我们要积极努力构建了省一流的急诊抢救新模式。 目前国急诊科有多种运作模式,其中以“院前急救+急诊科+EICU”模式最合理、最有发展前途,最符合病人利益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颖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SS)。如能组建“急诊加强监护病房(EICU)”,则对急诊科医生的抢救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也是锻炼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标志。 急诊专业主体方向都是危重病。危重病人生存链中的院前急救,院急诊抢救及加强监护是环环紧扣的。危重病(特别是严重创伤,复合、多发伤)涉及多系统,往往出现各专科互相推诿病人的情况,而这些病人又往往殊途同归,都必须加强监护治疗。故本科除完成院前急救及院急诊抢救室工作外,还设立了重症监护病床,主要接收中毒及不宜搬动危重症病人,进行加强监护治疗,使危重症病人得到连贯的整体治疗。

急诊科重点专科科室发展规划

重点专科(学科)科室发展规划 (2016 年—2018 年) 一、学术队伍建设 根据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的宗旨,以及医院和科室的发展 需要,根据XX的地理优势,根据急诊科的实际情况,向达到“XX市” 及“XX级”重点科室而努力,对科室2016—2018年的发展制定规划: 1、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急诊科计划2016-2018年每年派出一名医生进修急诊专科。 2、人才引进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急诊科计划2016-2018年每年引进一名本科学历医学生。 二、专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专科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院前急救 2015年的出诊量达到XX人次,比去年增加XX%,第二套诊频率 很高,共XX余次。 依托“XX市急救指挥分中心的建立”,急诊科的院前急救单元至少配备2台“监护型”及“复苏型”救护车。加强人员的培训及设备的更新,强化院前“120”功能及重要性,才能发挥指挥分中心的职能,减少院前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达到体现地区优势和国家特色的院前急救体系,并把院前急救系统作为科室重点。

综上所述,急诊应扩建房舍,增加车库面积,同时保证急诊至少 有2台急救车备诊,保证出车及时率。 二.院内急救 根据急诊科目前情况,为了满足“急诊科建设与指南”要求, 达到XX市及XX级重点科室的要求,在医院搬走“静点室”的情况下, 可以增加6-8张床位,达到10张床位,满足“XX医院质量安全检査” 的需要。 1.重点是为了达到XX市及XX重点科室的要求, 2、专科建设发展的具体任务 急诊科应对房舍进行扩建,区分出: 1.单独的抢救室,床位4张,配备4个抢救单元的仪器设备。 2.诊室至少分出内科及外科诊室。 3.留观室至少10张床位,每床配有中央监护系统。 4.重症监护室至少2--3张床位,配备相应设备。 5.区分出单独的洗胃室、石膏室、扩建处置室、配药室、 6.增加轮椅、平车等转运患者工具。 人员 根据以上目标和方向,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培养。 1.每套班要有3名医生,其中至少2名有证医生,共需要12名医 生,区分出:出诊、门诊、病房班,当有急危重患者及群体事件时, 能 够有力的应对。

2014年急诊科建设方案

2014年关于组建急诊科方案 组建急诊科的意义:1、急诊科是我院实行院前救治及负责急危重病人的首诊治疗的第一站,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儿科急诊科主要面向需要住院治疗的儿科急诊病人、危急重症病人的诊治。尤其在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中毒性脑病、高热惊厥、败血症等病的救治。医务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对各种急救技术熟练、反应迅速,配备有齐全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心电图机、中心吸氧装置,急救箱等。2、目前我县县城内开展急诊科的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历史悠久,在广大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声望;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去年刚成立,运转一年,业务开展情况比较好,声望逐渐扩大。我院在2013年的二甲评审中存在着学科的缺陷,在按照二甲运转的妇幼保健院应该成立急诊科,科室应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候诊、待命。不断提高我院在群众中声望,提高我院儿科技术水平,增加我院的业务收入。 目前我院的保健科室、妇产科、儿科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下一步应着力建设急诊科,使之成为独立设置的科室。 一、工作范围目前暂定位为: 中午、晚上期间的内科、外科、儿科诊疗工作,以儿科为主。白天上、下午急诊科暂时不开放,只做好儿科的院外接诊工作,产科的接诊由妇产科完成。白天上、下午的儿科门诊的诊疗按目前体制运转。 二、基本人员配备:设有医生4人,护士4人(不包括现门诊注射室人员)。目前儿科一线医生8人,拟再新招聘4人,保持儿科病房7人,急诊科医生4人、护士4人(新招聘)。护士4人与原门诊注射室护士合并。 药剂科、检验、影像科以及收费人员在原编制基础上相应增减,这些科室是否执行24小时运转,等运转一段时间后再决定。 三、新建的急诊科的成本核算问题:可考虑把急诊科与儿科门诊、内外科门诊合并成立门急诊科,作为独立设置科室核算。科室主任暂由现门诊部主任改任,取消门诊部主任职务;护士长暂由现门诊注射室护士长改任,取消门诊注射室护士长职务。运转一段时间后,再竞聘科室主任、护长。 四、我院目前建设急诊科要解决的问题: 1、增加医生、护士数量。应先做好现妇产科、儿科医护人员编制,使多出的人员调到急诊科。目前全院临床医生人数不足,妇科病房的开展目前还没有驱动,妇科医生还需要增加。 2、药剂科、检验、影像科以及收费人员也做好编制,相应的补充,满足急诊科的需要。 3、制度化的执行医护人员轮转计划,各科室包括保健科室主任、护士长不得拒绝接收医务科、护理部安排的人员,全面落实轮转计划。促进医师的业务全面发展。 五、2014年7月完成人员调配,实现独立设置急诊科,正式运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一条急诊科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处,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当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置的功能。 第十二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根据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和急诊病人量确定。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当设有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对讲机)。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和保卫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卫生行政部门和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对接。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XX中医医院进一步加强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急诊科是我院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症临床施治的重要科室,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一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既作为指导我院急诊科建设、管理的指南,又作为开展考核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一、组织领导 在医院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成立由分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科科长、急诊科主任为组员的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急诊科的建设规划,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对诊疗操作进行规范管理,对运行机制进行组织协调,对急诊科工作进行评价考核。 二、场地设施 为保证急诊科急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科室需进一步完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诊疗工作。根据科室情况,完善急诊

分诊制度、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抢救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处置程序、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急诊请示报告制度、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做到重要流程和制度上墙。 2、合理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就诊室1间,治疗室1间,处置室1间,抢救室1间和观察输液大厅;支持区包括挂号、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尽量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 3、急诊科配备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医疗设备,科室护士长每周检查维护急救设备,登记设备运行情况,保证所有仪器24小时待命。 4、急诊科配备急救药品柜,柜内常年备有阿托品、多巴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尼可刹米、西地兰、盐酸洛贝林等急救药品,护士长每天检查药品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足够、效期是否有效、位置是否固定。科室内所有医务人员对科室急救柜内有哪些急救药品?在何位置?每种急救药品的用途、用法、用量要熟记于心。 三、技术力量 1、急诊科配备科主任X名,护士长1名;临床医师X名,其中:副高级职称医师X人,中级职称医师X人;配备护士X人。 2、急诊科医生均应接受过中医急诊科专科训练,掌握中医急诊学和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法规标题】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颁布单位】卫生部 ·【发文字号】卫医政发〔2009〕50号 ·【颁布时间】2009-5-25 ·【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急诊科。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

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院急诊科建设

同容可以包括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只要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尤其是那种内外科都搞的医生,千万不能像我们医院这些医生,内科的就不管外科的,哪怕病人情况危急都得等外科的医生来。急诊科室全才医生施展才华的地方,提升医院品牌,首先做好急诊建设。 ';; 急诊科的建设确实是我院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关系到医院的品味提升和发展前景,目前我院的急诊室充其量是急诊病人的转诊站。建议:首先是急诊医生和护士的培养,比如选择优秀且有事业心及责任心强的中青年医护人员到三级以上的医院进行短期培训;其次是稳定急诊人员,可通过提高待遇,如奖金系数、晚夜班费、节假日加班费等。还有增加急诊抢救设备,拓展急诊病员,如工伤、交通事故等创伤病人是外科急诊病人的主要来源。应该立即充分调动各种关系去争取相关病源。 急诊科的水平可反映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 主要原因: 1.缺乏具有过硬急救技术的人才。 2.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不当 主要措施; 1.加强引进或培养真正的急救人才。现代急救人员的素质应该是医学基础知识扎实,懂得临床各科的常用、基本知识,且必须要有遇惊不乱,遇乱不慌,口齿伶俐。 2.合理使用人才。急救人员先必须经过临床各科的实践。 3.提高急救人员的待遇。急救人员很辛苦,许多医生不愿意。 2、相关部门的配套措施: 营销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导诊工作,实行导诊人员的24小时服务,对实在没有能力开展急诊的科室,由导诊人员直接送往相应的住院科室就诊,门急诊大厅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轮椅和担架床,以便随时急用,120接诊人员、导诊护士及临床各科室之间应建立非常畅通和方便的通信联系。通过导诊来弥补我院技术人员的不足。 外科急诊的夜班可以由一家科室负责,适当增加该科室医生的编制。如果没有一家科室愿负担这个任务的话,可以由几家外科轮流派急诊夜班, 外科各科室要配备心电图机,外科医生要学会做心电图; 尽快配齐放射科、B超室、检验科的人员,B超室要尽快派晚夜班;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引进人才,先保证急诊科的运转, 3、医院的对外联系: 为了我院创伤外科的发展,医院应该在近期内做到各方面的联系和协调工作: 与市劳动局工伤保险科协调好关系,争取市工伤保险定点医院资格; 与市交警支队搞好关系,争取交通事故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争取市内120尽快实现公共化,实行资源共享。 与各下级医院建立广泛联系,争取下级医院接诊的病人把我院作为首先转诊医院。 医院急诊科建设方案(修改稿): 1、急诊科的经济管理办法: 参照其它医院的做法,实行急诊医生岗位津贴制度。标准如下: 在急诊科工作的医生,副高以上(含副高)津贴费1000元/月,中级职称津贴费800元/月,初级职称津贴费600元/月。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从第二年开始每超过一年,在职称基础上增加100元/月,但最高不超过1200元/月。津贴费由医院支出,不列入急诊绩效管理。从急诊科重新开业之日(儿科搬出之后)开始计算。护士暂不享受津贴,看以后的情况再说。急诊科的绩效工资继续按原绩效方案计算,但原则上不低于全院临床科室的平均奖,如低于平均奖,医院予以补足。

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号 (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最新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号 (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急诊科和EICU的建设与发展思路

急诊科和EICU的建设与发展思路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救部文亮 急诊科的建设 一.目前国内急诊科的现状 最初的急诊科虽然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是培训医师的重要场所,但他仅有一个小房间,由别的科室的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轮流负责急诊工作,甚至只有护士在从事急诊工作,因此那时只有急诊室,而没有急诊科。也没有医师自愿选择急诊工作。 在内科医师、外科医师及麻醉科医师的努力工作及人力呼吁F,美国于1968年成立了美国急诊医师学院,1979年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批准急诊医学为第23个医学专科。我国急诊医学的老前辈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争斗,终于在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常委会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 时至今日,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已成立18年了,纵观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历程,既艰难,又极不平衡。与别的专科相比,急诊医学还未显示出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和特有的临床优势,还未得到国家行政领导部f1的重视和伤病员的普遍认可,急诊医师专业队伍极不稳定,急诊科和急诊医师在医学界、在医院内没有什么地位,急诊科医师常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绝大多数的急诊科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只有很小的:[作场所,由别的专科派人来轮流从事急诊工作,专业从事急诊医学的医师太少,急诊科仅起一个通道的作j{j,无法提高急诊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可以说我国的急诊医学大多数还处于原始的初级阶段,仅有少数几家医院的急诊科把急诊医学作为I临床专科发展。 二.目前国内急诊界存在的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总认为在急诊科不如别的专科,惧怕承担任何责任,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2认为急诊利就是一个通道,把伤病员迅速转走是其主要责任,这是对急诊专科认识不足的表现。 3.从别的专科调到急诊科任主任或医师,始终认为自己是某专科的医师,难以认为自己已经是急诊专科医师,无法全面开展急诊科的上作。 4.急诊科收几个病人,就认为急诊科在抢剐的专科的病人,总想到剐的专科有无意见,没有想到如何发展自己。 5.把急诊科医师用于院前急救丁作,对属于自己的急诊科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6总是过丁夸火领导对急诊科的不支持,对急诊科医师没有干出象样的成绩缺乏足够的认识。 7.常常将在别的专科干的较差的医师调往急诊科,是医院解决人事问题的场所。 8.将别的科都不要的病人留在急诊科,缺乏自己独有的收治范围。 9.不重视科研,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lo.对急诊医学的具体内容和理论基础缺乏统一的认识。 11.对什么是有效的、确定性的急救技术认识不足。 三.发展急诊科或急诊医学必须具备的思想观念 1.急诊医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专科。 2.急诊科必须有受医院质控的病房。 263

2018年急诊科发展规划报告

********医院 急诊科2018年发展规划 目前,我院急诊科主要承担院外、院内120院前出诊,院内急诊科承担医院非上班时间(17个小时)的所有病人的接诊及诊疗工作,急诊科是对外宣传医院的最直接的窗口,是医院的整体技术力量的一个缩影,我院急诊科因为人员不固定(科室借调)、诊疗技术相对落后、没有统一管理等因素,导致急诊科一直需要医院的“特殊照顾”,为打破这种窘境,尽快摆脱现状,经急诊科全体人员多次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2018年急诊科发展规划,具体如下: 一、发展总目标: 紧抓医疗质量、加大人才梯队建设、提高诊疗技术、打造科室文化、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经济及社会效益。 (一)紧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医疗质量是立院之本,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的关键,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急诊科仍以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为重心,强化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建设。树立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理念,保证医疗行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强化职责意识、风险意识、科学严谨意识;二是健全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护理管理体系;三是重点抓好医疗质量和18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抓好医疗安全责任制度的严格执行;四是着重落实“三

基三严”、“医疗质量定期讲评”、“医师定期考核”三项措施。四是要加强医疗、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强化医疗文书的自查,成立科室病案质量质控小组,定期组织对有缺陷的门诊病历、抢救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医疗文书内涵质量;五是要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执行诊疗常规、护理常规等技术操作规范,切实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六是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七要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措施,按照医院感染规范要求,认真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工作;针对院感染办提出的问题,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八要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法律规范,依法执业,加强处方规范法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九要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医疗纠纷,积极开展平安科室创建活动,维护科室正常工作秩序。 (二)人才梯队建设目标(人才招聘与培养) 人才招聘方面:认真解决好人才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形成一支老中青和高级中级初级年龄结构和资历结构双合理的急诊队伍。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发展急诊科,急诊科你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一、2018年拟招聘3名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医师,逐步替换科室借调医师;将发展提上日程。二、从医院内部其他人员充足科室抽调1名愿意到急诊科工作的医师,调入急诊科;三、聘请门诊老专家为急诊科技术顾问与指导,协助急诊科完成疑难杂症的诊疗工作,并逐步提高年轻人的业务水平。

急诊科介绍(依据急诊建设指南)

XXX人民医院急诊科介绍 XXXX人民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98年,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急诊科的设置与运行 急诊科设在门诊大楼一楼西侧,正面面临大街,为进入医院第一座建筑内。急诊科周边与急诊收款处、急诊药局、急诊彩超0距离,临近CT室、放射线室、MRI室,并设有与检验科快速标本/化验单传送系统。 急诊科入口与大厅直通,为无障碍通道,可供轮椅、平车出入。 急诊科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急诊分诊处、诊治大厅、中毒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3床位重症抢救区、2间共6床位观察室,脑卒中及胸痛中心,支持区包括急诊挂号、急诊彩超、急诊药房,检验标本/化验单传送区。 医疗区和支持区布局合理,以诊台为中心等距扩展各功能区。 急诊科有醒目的地面和天花板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CT、放射线室等窗口有危重症急诊患者优先的提示。 2018年院外急救120与院内急诊科统一管理,有效的加快了衔接,并与相关辅助科室保持连续与畅通。

急诊科采用自然光与LED白光灯照明。室内光线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独立建于门诊一楼东侧,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避免与成人相关疾病的发生。 急诊科重症抢救区设置3张抢救床,每张抢救床均设有独立多功能输液治疗塔,治疗塔上包括1台心电监护仪、1台除颤仪、1台微量输液泵、中央负压吸引、中央供氧,无创呼吸机,共3套。备有专用急救物品/药品车,内有急救药品及器械。能进行各类重症疾病的抢救。 急诊科设置观察床6张,可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观察的患者。 急诊科设有急诊电话,与院外急救120可用电话和微信联系。 二、急诊科的人员配备 急诊科现有医护人员2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6名,医师1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1人,护士3人。全科医护人员均参加了院内组织的急诊急救学习,经过正规的急救技能训练,有较强的急救能力。 急诊医师、护师均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复律、呼吸机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 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均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护师担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