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一、单选题:

1.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

A.是否除颤

B. 是否气管插管

C. 是否给药

D. 时间早晚

2.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

A. 4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15分钟

3.关于心跳骤停的诊断,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

A.意识丧失

B. 无自主呼吸

C. 瞳孔散大

D. 颈动脉搏动消失

4.心肺复苏时,判断颈动脉搏动的位置是:()

A.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1.5CM

B.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2CM

C.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3CM

D.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5-3CM

5.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时,评估循环的时间是:()

A. 至少3秒

B. 3-5秒

C. 至少5秒

D. 5-10秒

6.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

A.A-B-C

B. B-A-C

C. C-A-B

D. B-C-A

7..心跳骤停,最快速、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开放气道

B. 除颤

C. 人工呼吸

D. 胸外按压

8.2010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心搏骤停的送气时间为:()

A. 少于1秒

B. 持续1秒

C. 超过2秒

D. 快速用力吹气

9.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频率为:()

A.至少60-80次/分

B. 至少80-100次/分

C. 至少100次/分

D. 至少120次/分

10.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深度是:()

A.至少4CM

B. 4-5CM

C. 至少5CM

D. 至少6CM

11..最简单、快捷适于现场复苏的人工呼吸方式是:()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

C. 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

D. 呼吸机控制呼吸

12.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的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是:()

A. 室颤

B.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C. 无脉性电活动

D. 心室停搏

13.心肺复苏中处理室颤最有效的措施是:()

A.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B.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C. 同步电除颤

D. 非同步电除颤

心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急诊医学授课题目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授课教师姓名马舰 学生 班组 级 临床专业 学 时 2学时 日 期 2016.12.22 职称主治医师 教学目的: 1.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方法。 2.熟悉心脏骤停的表现和常见病因。 3.了解心脏骤停的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及对策: 难点: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方法 分析:心肺复苏知识不断更新,部分教科书内容的滞后,部分课本内容是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编写,部分学生接受过2010版培训,先入为主的观念,要对2015版心肺复苏有较好掌握,极为不易,心肺脑复苏的流程及操作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学生熟练操作就更不易了。 对策:利用现场模拟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演练加讲解,是理论联系实际,电击除颤让学生直观,以更快学习掌握最新版的心肺脑复苏的知识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教学法心脏骤停的表现和常见病因心脏骤停的发病机制. 现场心肺复苏演练,加深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直观认识,利于掌握。 对比法从2005版和2010版心肺复苏的不同,加强对新版心肺复苏的掌握。 通过多媒体、图表、图片、流程图等,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感受立体的、有层次的知识点,有利于其消化和吸收。 结合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病例分层讲解心脏骤停的病因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现场演练,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印象,利于记忆。 整个过程有启发、有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科新进展: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新的心肺复苏机及亚低温治疗。 参考资料: 1.王佩燕.急诊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19,130-134. 2.陆再赢,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9-236. 3. 花嵘,李春盛.亚低温对于心脏骤停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1109-1111 讲授主要内容教学手段和 方法 时间分配第一学时 一:由图片引入心脏猝死和心脏骤停的概念。 1.心脏骤停的概念。 2.心脏猝死的概念。 二.讲授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 1.心脏骤停的病因 1)心脏原因 2)呼吸系统疾病图片、导 入 分层阐述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外科学总论重难点

外科学总论重难点 第一章外科学概述 (一)本章重点 外科学的概念,外科疾病的范畴,外科学与基础学科和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关系。 (二)本章难点 外科岗位对外科医师的要求。 (三)本章考点 外科疾病的范畴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的基本操作 (一)本章重点 无菌术概念、组成、方法和临床应用;手术人员的准备;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二)本章难点 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和铺无菌巾单,切开、分离、止血、打结、缝合等手术的基本操作。 (三)本章考点 无菌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衡 (一)本章重点 脱水、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的概念、类型、表现、诊断与处理。 (二)本章难点 脱水、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本章考点 1.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2.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诊断与治疗。 3.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表现、诊断和治疗。 第四章输血 (一)本章重点 输血适应症、并发症、注意事项。 (二)本章难点 1.成分输血的类型及适应症 2.自体输血的类型及输血方法。 (三)本章考点 输血的适应症、注意事项、并发症及防治。 第五章外科休克 (一)本章重点 1.休克的诊断、监测、治疗原则和方法。 2.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本章难点 1.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2.休克的病理生理。 (三)本章考点

1. 休克的分类、诊断、监测、治疗。 2.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第六章MODS (一)本章重点 1. MODS的概念、诊断及预防。 2. ARF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本章难点 1.MODS发病基础与机制。 2.ARF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三)本章考点 1. MODS的概念、诊断及预防。 2. ARF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第七章麻醉 (一)本章重点 1. 麻醉前准备。 2. 局部麻醉的类型、方法、适应症和使用的局麻药物。 3. 局麻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诊断、防治方法。 4. 椎管内麻醉的类型、方法、适应症、药物、并发症及防治。(二)本章难点 1.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和生理。 2.局麻药物的类型及性能、特点。 (三)本章考点 1. 局部麻醉的方法与适应症。 2. 椎管内麻醉的类型、方法、适应症、药物、并发症及防治。 第八章复苏 (一)本章重点 1. 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及初级复苏方法。 2. 后期复苏和复苏后处理的措施。 (二)本章难点 1.呼吸心跳骤停的初期复苏措施。 2.脑复苏的重点及措施。 (三)本章考点 1. 心肺脑复苏的诊断及急救、治疗方法。 2. 呼吸心跳骤停的初期复苏的操作方法。 第九章围术期处理 (一)本章重点 1. 手术前一般准备和手术后处理。 2. 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3. 手术后不适的判断和处理。 4. 手术后伤口的换药和拆线方法。 (二)本章难点 1.手术前的特殊准备。 2.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三)本章考点

外科护理学图文讲义-复苏

复苏 五、复苏﹡ 1.概述 (1)定义 (2)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3)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2.心肺脑复苏 (1)初期复苏 (2)二期复苏 (3)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一、概述 (一)定义 广义——任何为抢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如对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停止、窒息、休克、高热、中毒、严重创伤等的救治。 狭义——是指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即心肺复苏(CPR)。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1.心搏停顿ECG呈一平线或偶见心房P波。 2.心室纤颤ECG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在心搏停止早期最常见,约占80%。 3.心-电机械分离ECG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 (三)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1.判断有无意识 可轻拍病人肩部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喊,如病人无反应,则可判断无意识。

2.判断循环、呼吸障碍 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10秒。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3.呼救 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 二、心肺脑复苏 (一)初期复苏 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 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另一只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每一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2.气道开放(airway,A) 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 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 4.注意事项 (1)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分钟)后,进行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重新进行CPR。 (2)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并积极准备二期复苏。 (3)心脏按压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4)对小儿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 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B添加义项 ?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心脏骤停即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s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s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s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min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症状体征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上午发生率增高的节律变化。上午发生率增高可能与病人此时体力和精神活动增加有关,心肌缺血、心室纤颤及血栓形成等危险性增高是上午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原因。猝死发生前病人可无任何症状,甚至可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约半数以上的猝死病人在2周内常有胸痛、心悸、恐惧、渐重的疲乏无力等先兆症状。 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s,即出现临床体征。主要有:突然意识不清或抽搐,呼吸迅速变浅、变慢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皮肤出现发绀,神经反射消失,有些病人在睡眠中安静死去。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PQRS波消失而出现粗细不等的室颤波形,或心电图呈缓慢畸形的QRS 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停搏心电图呈直线或仅有房波。 用药治疗 1.心脏骤停发生后最主要的抢救措施是及时正确地进行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encephalic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骤停,旨在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研究表明,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时间的早晚。据统计,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64%是在心脏停搏后4min内急救的,因此提出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时机是在心脏停搏后0~4min内。而心脏停搏大多数发生在

外科学考试简答题超级大汇总-重点版

外科学简答题 题目所属篇所属章答案要点 4 补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一篇总论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切不可将10%氯化钾作静脉内直接推注,以免造成血清钾突然升高,可导致心跳骤停。(2)补钾之前,须注意肾功能。因肾功能衰竭时,钾排除受到限制,补钾易引起血钾过高。每日尿量需在100ml或每小时在40ml以上,方可补钾。 (3)补钾时应注意脉搏、血压、心率、尿量等,必要时重复作心电图检查及血清钾测定,特别是原有心脏病患者。 (4)补钾浓度不可太高,滴速不能太快。氯化钾的浓度不能高于0.3%,滴速每分钟不宜超过80滴。 5 休克的监测内容有哪些?第一篇总论第三章外科休克 休克的监测包括一般监测和特殊监测。一般监测项目包括精神状态、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动脉血压、脉率和尿量;特殊监测项目包括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检测、胃肠黏膜pH值测定等,在抢救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和心肺功能不全病人的休克时,特殊监测显得特别重要。 6 简述感染性休克常见原因和治疗原则。第一篇总论第三章外科休克 感染性休克常见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比较困难。在休克未纠正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着重治疗感染。 具体的治疗包括:①补充血容量②控制感染,主要措施是:处理原发感染灶;应用抗菌药物;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增强抵抗力。③纠正酸中毒。④应用心血管药物。⑤应用糖皮质激素。 8 破伤风的并发症有哪些?第一篇总论第四章外科感染 本题主要考学生对破伤风并发症的了解。破伤风并发症多由肌痉挛和毒素所致,主要为:①骨折:

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 下列哪项是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出现的心电图特征 A 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可为200~400次/分 B 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心律基本规则,但大动脉没有搏动 C 不同种类或节律的电活动节律,往往测不到脉搏 D 心电图呈一条直线,或偶有P波 E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2. 下列哪种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A 室颤 B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C 无脉性电活动 D 室速 E 停搏 3. 下列关于除颤的陈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搏骤停应从开始心肺复苏5分钟后除颤 B 对于院内心搏骤停,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可超过3分钟 C 对非目击的心搏骤停,应先进行5个循环30∶2(大约2分钟)的CPR,然后再除颤 D 使用直线双向波型除颤仪首次除颤能量为360J E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时除颤能量为150~200J 4. 当心搏骤停几秒钟时,患者即会出现 A 头晕 B 晕厥、意识丧失 C 血压下降 D 全身抽搐 E 大小便失禁 5. 下列哪项是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目标 A 迅速准确判断心、肺功能衰竭或停止,立即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 B 加强对脑细胞损伤的防治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C 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 D 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 E 改善并维持心肺功能 6. 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下列正确的是 A 患者躺卧在软床上 B 头部位置高于心脏 C 双手放于胸前 D 仰卧位,头、颈部应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 E 可采取头高脚低位 7. 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产生的收缩期动脉峰压是 A 20~40mmHg B 40~60mmHg C 60~80mmHg

急救护理学教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编号: 06(第6次课) ★课题:第三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课时:2学时 ★重点难点:心脏骤停时给药途径和脑复苏的措施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模拟操作训练相结合 ★教学目的: 1、了解开胸心脏挤压。 2、熟悉复苏后的循环、呼吸功能、肾功能及酸碱平衡的监护与护理。 3、掌握心搏骤停时给药途径;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内容和脑复苏的措施。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二、基础生命支持(BLS) 三、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ac life support,ACLS)主要是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病。其中主要包括氧疗与建立人工气道,循环支持和药物治疗。是心搏骤停后5~10分钟的第二个处理阶段,一般在医疗单位中进行。包括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药物治疗,电除颤,气管插管,机械呼吸等一系列维持和监测心肺功能的措施。 (一)明确诊断尽可能迅速地进行心电监护和必要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明确引起心搏骤停的病因和心律失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引起心搏骤停常见原因且易逆转概括为5-H,5-T,即: 低血容量-Hypovolemia 缺氧-Hypoxia 酸中毒-Hydrogcnion-acidosis 低/高血钾-Hyper-/hypokalemia Other metabolic 低体温-Hypothermia 毒物/药物中毒-Tablets/drug OD accidents 心包填塞-Tamponade Cardial 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 血栓-冠状动脉-Thrombosis coronary 血栓-肺- Thrombosis pulmonary (二)控制气道 1.口咽通气管和鼻咽通气管可以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 2.气管插管有条件时,应尽早作气管插管,因其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吸入异物和胃内容物,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并可与简易人工呼吸器、麻醉机或通气机相接以行机械人工呼吸。 3.环甲膜穿刺遇有插管困难而严重窒息的患者,可用16号粗针头刺人环甲膜,接上“T”型管输氧,可立即缓解严重缺氧情况,为下一步气管插管或气管造口术赢得时间,为完全复苏奠定基础。 4.气管造口术是为了保持较长期的呼吸道通畅,易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呼吸阻力和呼吸道解剖无效腔,主要用于心肺复苏后仍然长期昏迷病人。 (三)氧疗和人工通气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一、单选题: 1.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 A.是否除颤 B. 是否气管插管 C. 是否给药 D. 时间早晚 2.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 A. 4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15分钟 3.关于心跳骤停的诊断,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 A.意识丧失 B. 无自主呼吸 C. 瞳孔散大 D. 颈动脉搏动消失 4.心肺复苏时,判断颈动脉搏动的位置是:() A.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1.5CM B.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2CM C.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3CM D.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5-3CM 5.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时,评估循环的时间是:() A. 至少3秒 B. 3-5秒 C. 至少5秒 D. 5-10秒 6.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 A.A-B-C B. B-A-C C. C-A-B D. B-C-A 7..心跳骤停,最快速、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开放气道 B. 除颤 C. 人工呼吸 D. 胸外按压 8.2010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心搏骤停的送气时间为:() A. 少于1秒 B. 持续1秒 C. 超过2秒 D. 快速用力吹气 9.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频率为:() A.至少60-80次/分 B. 至少80-100次/分 C. 至少100次/分 D. 至少120次/分 10.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深度是:() A.至少4CM B. 4-5CM C. 至少5CM D. 至少6CM 11..最简单、快捷适于现场复苏的人工呼吸方式是:()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 C. 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 D. 呼吸机控制呼吸 12.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的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是:() A. 室颤 B.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C. 无脉性电活动 D. 心室停搏 13.心肺复苏中处理室颤最有效的措施是:() A.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B.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C. 同步电除颤 D. 非同步电除颤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三、延续生命支持 PLS 的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即除了积极进行脑复苏,应严密监测心、肺、肝、肾、凝血及消化器官的功能,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脑完全性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心脏骤停时因缺血、缺氧,最易受损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复苏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否恢复有密切关系。临床数据表明,心脏骤停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后 1/3未能得到脑复苏而死亡,1/3长期存活者可遗留运动、认知障碍,其中仅1%~2%能生活自理。近年来对于心脏骤停后神经系统受损的严重性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引起临床专家的关注。一项临床统计资料值得重视,经“复苏存活”而住院、但最终死亡的病人,由于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者占59%。 心脏骤停缺氧首当其冲是对脑的损害。脑组织缺氧量高,能量储存少,无氧代谢能力有限。因此,脑组织对缺氧很敏感,在正常体温下,心脏停搏3~4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脑复苏是复苏的最终母的,直接关系到整个复苏的研究成败。现已证实,神经细胞的损害发生在心跳恢复后,即缺血后再灌注损害。近年来对这种脑缺血后再灌注损害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示了诸多的学说,包括能量衰竭、离子内环境尤其是钙离子紊乱、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酸碱平衡紊乱、氧自由基学说、兴奋毒性学说、基因突变等。这些研究对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具有指导意义。 缺氧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①脑血管自动调节机能丧失,脑血流量减少;②微血管管腔狭窄,微循环灌注受限;③脑细胞代谢紊乱、脑水肿;④二氧化碳蓄积,渗透压升高,加重脑水肿。有的学者将复苏后的脑损伤称之为“复苏后综合征”,大致可以分为三期:①充血期,这是最初很短暂的时期,灌注可以超过正常时期,但是分布不均匀。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增加了的血流是否确切灌注了微循环。②低灌流期(无再灌流期),经过充血15~30分钟后,开始发生细胞水肿,同时出现血凝块,红细胞凝集,血流成泥流状,血小板聚集。此外,还可能存在颅压增高、脑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周围红细胞肿胀等。最终发生脑血管痉挛,此时脑血流显著淤滞。这一低灌流现象在脑组织各部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一般可持续18~24小时。③后期,低灌流期以后,经过救治,脑组织可能部分恢复功能,并逐渐完全恢复(这与抢救是否及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或持续性低灌流,导致长时间或永久性昏迷,甚至脑死亡。 (二)脑复苏 1.治疗措施 (1)维持血压:循环停止后,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而依赖于脑灌注压,故应维持血压于正常或稍高与正常水平,已恢复脑循环和改善周身组织灌注,同时应防止血压过高而加重脑水肿,防止血压过低而加重脑及其他脏器组织缺血、缺氧。 (2)呼吸管理:大脑缺氧是脑水肿的重要根源,又是阻碍呼吸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心脏骤停开始应及早加压给氧,以纠正低氧血症。应用呼吸机过度通气,使PaCO2降低,从而使脑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脑血容量缩减,有利于防止颅内压升高及“反跳”现象。一般采用中等程度控制过度换气。纠正低氧血症和过度换气对缺氧性损伤的恢复,保证脑组织充分供氧是非常必须的。 (3)降温:脑组织的代谢率决定脑局部血流的需求量。体温每升高1℃,脑代谢率约增加8%。复苏后,体温升高可导致脑组织氧供需关系的明显失衡,从而影响到脑的康复。相对而言,低温时降低大脑代谢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曾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而低温对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病人可以产生明显副作用,包括可增加血液粘滞度、降低心排血量和增加感染的易感性。最近研究表明,轻度低温(34℃)对于减轻脑缺血损伤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损害作用也较小.正常脑组织中,脑部温度每降低1℃,大脑代谢率可降低7%。 1)降温开始时间:产生脑细胞损害和脑水肿的关键性时刻,是循环停止后的最初5分钟。因此降温时间越早越好,争取在抢救开始后5分钟内用冰帽降温。 2)降温深度:不论病人体温正常或升高,均应将体温(肛表或鼻腔温度)降低至亚冬眠(35℃)或冬眠(32℃)水平。脑组织温度降至28℃,脑电活动明显呈保护抑制状态,但体温降至28℃易诱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所以宜采用头部重点降温法。降温可保护缺

最新急危重症-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危重症-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概述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一)心源性原因 1.冠状动脉病变 2.心肌病变 3.主动脉疾病 (二)非心源性原因 1.呼吸停止 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3.药物中毒或过敏 4.电击,雷击或溺水。 5.麻醉和手术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室颤):常见。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QRS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200-400次/分 2.心脏停搏又称心室静止,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条直线,或偶见P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慢,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二)诊断

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若能在心脏骤停4分钟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8分钟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 一。基础生命支持 BLS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包括畅通呼吸道A。人工呼吸B,建立有效循环C。2010改为CAB。 (一)判断并其启动EMSS 1.判断病人反应:轻拍重喊。如病人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切勿轻易搬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对有脊髓损伤的病人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2.监测循环体征:检查颈动脉搏动。一岁以下婴儿触肱动脉。 3.启动EMSS (二)病人体位 复苏体位,恢复体位。 (三)开放气道 病人无意识时,肌张力下降,舌体和会厌可能使咽喉部阻塞。舌后坠是造成呼吸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无颈部创伤,采用仰头抬法开放气道。 方法:仰面举颌法:成人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托颌法。 (四)呼吸支持 人工呼吸: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除肺脏,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正常人呼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16%-18%的氧。

外科学考试重点汇总

外科 1、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其无菌区为哪些? 答:①手术人员肩(或锁骨)以下腰(或脐)以上,腋中线以前的区域;②手术人员的双上肢。 2、简述高钾血症的治疗措施|。★ 答:(1). 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2). 降低血清钾浓度,可采取下列几项措施:①促使K+转入细胞内;a、输注碳酸氢钠溶液;b、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c、对于肾功能不全,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入②阳离子交换树指的应用③透析治疗(3)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能缓解K+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3、举例说明肿瘤的扩散与转移途径.。 答:直接蔓延:恶性肿瘤细胞由原发部位沿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侵入并破坏邻近器官或组织继续生长,称为 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 淋巴道转移: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如鼻咽癌、甲状腺癌常首先转移至颈部淋巴结,乳腺癌常首先转移腋窝淋巴结。血道转移:肉瘤、晚期癌的常见转移方式,如骨肉瘤、绒癌、肝癌、肺、脑。种植性转移:如克鲁根伯氏瘤(Krukenberg 瘤)。 4、烧伤的现场急救。 答:1.迅速脱离热源2.保护受伤部位3.维护呼吸道通畅4.其他救治措施①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早期应避免长途转运,休克期时就近输液或气管切开;必须转运者应建立静脉通路,路途较远者需留置导尿②安慰鼓励患者,稳定患者情绪。 5、浅Ⅱ°烧伤:伤皮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 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上皮再生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的上皮增生。如不感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疤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1%至30%,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10% 6、女,38岁,体重50kg,头面颈部,双上肢及双足2度烧伤,该病人烧伤面积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属于什么 程度烧伤?第一个24h补液量为多少?晶体,胶体各占多少? 答:面积为3%+3%+3%+18%+6%=30%。属于重度烧伤。第一个24h补液量为50x33x1.5ml+2000=4475ml,其中胶体为33x50x0.5=825ml。晶体为33x50x1=1650ml。 7、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答:①广泛脊神经阻滞②腰麻后头痛③尿潴留:④神经损伤⑤罕见并发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颅神经麻痹。 8、成人心肺脑复苏的方法。 答:成人心肺脑复苏,可分为三个期Ⅰ期:基础生命支持(BLS) ①保持气道通畅,将病人头后仰,必要时以手托下颏;②建立呼吸③人工循环与建立呼吸同时进行,用胸外人工按压的方法,使心脏被动收缩、舒张、维持病人的血液循环。(1)一人操作每15次按压胸骨体下半,下陷3-4cm,交替行2次膨肺。(2)二人操作每5次胸骨按压行一次膨肺。每分钟按压80-100次,压松时间比例为1:1。持续抢救直至脉搏恢复或更有经验的急救人员到达或至医生宣布证实死亡为止。Ⅱ期:进一步生命救生(ALS) ①建立输液管道,给予药物及液体治疗:1)肾上腺素0.5~1.0mg 静脉注入,每分钟一次,直至自然脉搏出现。2)若停搏达5分钟以上,可给碳酸氢钠1mEq/kg静脉注入。3)监测并使动脉血pH及血气恢复。4)必要时静脉输液。②心电图监测以辨明心室纤颤,心搏停止或奇特的复合波。③心室纤颤的治疗:1)立即用200-300 W.s直流电除颤,如需要时重复进行。2)利多卡因1-2 mg/kg,静脉注入,需要时可持续点滴。3)如无心脏搏动,应每5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一次,如需要可给予血管加压剂。4)持续抢救直至脉搏良好。5)使立即恢复正常血压。Ⅲ期:持续生命支持①病情估计:包括心脏骤停原因及测定抢救的可能性。②恢复神志即脑复苏。③加强治疗护理。

《外科学大纲》临床医学本科

外科学教学大纲 Surgery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外科学是将发展到需要手术或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疾病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作为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外科学涉及外科总论、颅脑外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科,各专科既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又相互渗透,密切相关。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以及妇产科学的相关知识均与外科学密切相关。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外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掌握外科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 外科学的教学的目的:首先要让医学生全面熟悉并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是让医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重危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治疗及手术原则,为日后从事临床外科工作或学习其它临床医学相关学科奠定基础。通过外科学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各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能正确书写外科专科病历;对常见外科病例能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对急危重外科病人能及时运用外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作出相应急救处理。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能够具有临床外科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8版配套使用,适用于我校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教材。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支持下的课堂讲授、标准案例教学、PBL教学、临床病例讨论、临床实践训练和教学结合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既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着重对学生在实践、动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熟悉和一般了解的内容,对于少见病等内容采用自学等方式进行。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外科学总课时130学时(理论100学时、见习30学时)。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学生课程结束后理论课考核采用闭卷笔答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内容为本大纲覆盖下的知识点,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主要以课堂点名、临床病例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毕业考试主要考核内容为本大纲覆盖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学生在临床病例分析、诊断、鉴别诊断和实际处治的能力方面,仍以闭卷考试进行为主,考查更多涉及临床病例分析。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快速评估患者饮食、呼吸、大动脉搏动。 2、观察患者有无安全短暂性抽搐、面色苍白或发绀、瞳孔扩大、大小便失禁。 二、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判断患者意识: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2、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确定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使患者仰卧,身体无扭曲,注意保护颈椎、腰椎。松开紧身衣裤,暴露胸壁。 3、判断大动脉搏动:成人检查颈动脉,儿童可检查股动脉,婴儿可检查肱动脉或股动脉;同时判断患者呼吸状态。如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行胸外按压。 4、胸外按压(cieculation,C):按压部位胸骨体中下 1/3 交界处,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成人按压深度至少 5cm,婴儿和儿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 1/3(婴儿约为 4cm,儿童约为 5cm)。按压通气比例为 30:2(≤12 岁患者的比例为 15:2)。 5、开放气道(airway ,A):(1)仰头抬颏法:适用于没有头、颈部创伤的患者(2)托下颌法:疑似头、颈部创伤者,此法开放气道较为安全。 6、人工呼吸(breathing,B):将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

8-10L/min,一手以“EC”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 10-12 次/分(小儿每次送气量 10-15mL/kg,频率 10-20 次/分)。 7、早期除颤(defibrillation,D):一旦发生室颤立即行电除颤。 8、心电图监测:判断心搏骤停的类型。 9、尽早行气管插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连接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机行人工呼吸。 10、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以上腔静脉给药为首选,如肘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以便药物尽快起效。 11、脑复苏:头部置冰帽,体表大血管处置冰袋,同时应用脑复苏药物,以降低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通气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供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4%左右,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定时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 2、观察循环复苏效果:(1)观察有无自主心律、节律、心律失常的类型; (2)观察血压的变化,随时调整升压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高水平,以保证心脑肾组织的血供;(3)密切观察皮肤的色泽、温度变化。

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6心肺脑复苏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概述 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1.心脏停搏; 2.心室颤动; 3.心电机械分离 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1.判断有无意识拍——摸看;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2.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第二节心肺复苏 复苏过程分为3期(不能截然分开): 1.初期复苏(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2.二期复苏——药物及器械复苏; 3.后期复苏——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一)初期复苏 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

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5~6),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2015AHA指南100~120次/分)。 2.气道开放(airway,A) 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 ◆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 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 首先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4.注意事项 (1)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教案 单位:护理学院 教研室:临床综合教研室姓名: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 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 课程简介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学科,也是护理学专业本科护生的必修课程。其内容涉及范围广,与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各科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本门课程是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掌握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精通本学科的内容,同时必需熟悉相关课程,教学中做到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 选用 《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关青主编 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 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

授课章节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授课对象2010级护本1班学时 2 时间第5周 授课地点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成人与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区别,电复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熟悉:1、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氧疗及人工通气方法、常用药物适应症及用法。 2、脑复苏常用药物及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了解:1、心脏骤停的原因、类型。 2、心肺脑复苏发展史。 3、开胸挤压、AED、紧急起搏方法。 4、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心脏骤停的临床诊断、基础生命支持的ABC步骤、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难点: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气道控制方法、脑复苏的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具多媒体

中山大学外科学试题集

中山大学外科学试题集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同基因移植的是: A 异体皮肤移植 B 同卵双生异体移植 C 自体皮肤瓣移植 D 自体输血 E 断指再植 2、门脉压正常值为: A 0.10-1.18Kpa(1-12cmH2O) B 1.27-2.35Kpa(13-24cmH2O) C 2.45-3.53Kpa (25-36cmH2O) D 3.63-4.60Kpa(37-48cmH2O) E 0.49-0.88Kpa(5-9cmH2O) 3、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治疗可采用: A.保守治疗 B.穿孔修补术 C.胃次全切除术 D.穿孔修补,加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E.上述方法均可采用 4、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形成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约占: A.85% B.65% C.45% D.25% E.95% 5、需要紧急手术的肠梗阻是: A.麻痹性肠梗阻 B.粘连性肠梗阻 C.蛔虫团引起的肠梗阻 D.肠扭转 E.肿瘤引起的肠梗阻 6、有下列情况时,应施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A、甲状腺未分化癌 B、单纯性弥慢性甲状腺肿 C、桥本氏甲状腺肿 D、少年原发性甲亢 E、甲状腺腺瘤 第一套外科学考试试题 2

7、下列哪一种电解质为人体内主要电解质 A、铁 B、氯 C、锌 D、银 E、铜 8、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腹痛、腹胀 B、腹部包块伴发热 C、腰背部疼痛伴发热 D、腹部搏动性包块 E、以上都是 9、乳腺增生好发部位? A、内上象限 B、外上象限 C、内下象限 D、外下象限 E、乳头区 10、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压增高的容积代偿主要有赖于 A 脑组织压缩 B 颅腔扩大 C 脑脊液被排出颅外 D 血压的下降 E 脑组织的移位 11、颅底骨折的诊断和定位主要依据 A 头颅X 线摄片 B 头颅CT 扫描 C 放射性核素扫描 D 临床表现 E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12、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a.加压包扎 b.填塞压迫止血 c.手指压迫止血 d.手术止血法 e.以上都是 13、滑动性疝是属于∶ A、可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嵌顿性疝 D、绞窄性疝 E、以上都不是 14、腹外疝的内容物最常是: A.大网膜 第一套外科学考试试题 3 B.膀胱 C.小肠 D.横结肠

临床医学本科外科学考试试卷B

临床医学本科外科学考试试卷 (B卷) 学号 ———————————班别 —————————————— 姓名 —————————— 成绩 ———————— 一、多选题(每题1分) A型题 1.低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D.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E.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2.输血时,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这种输血反应是A.发热反应

B.循环超负荷 C.变态反应 D.溶血反应 E.细菌污染反应 3.感染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时,主要是用 A.全血 B.血浆 C.10%葡萄糖溶液 D.平衡盐溶液 E.生理盐水 4.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诊断标准为成人24h尿量少于A.500ml B.400ml C.300ml D.200ml E.100ml 5.表面麻醉首选 A.利多卡因

B.丁卡因 C.普鲁卡因 D.布比卡因 E.罗哌卡因 6.何为心肺脑复苏的ABC? A.触大动脉确诊→人工呼吸→心脏按压 B.心肺复苏→药物治疗→脑复苏 C.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呼吸→心脏按压 D.低温→脱水→皮质激素 E.心脏复苏→肺复苏→脑复苏 7.心肺复苏后人工起搏适用于 A.心率不足60次/分者 B.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C.依赖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者 D.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E.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差异性传导 8.手术前准备中下列错误的是 A.高血压病人一般要求血压降至正常 B.急性心肌炎病人除急症抢救外应推迟手术

C.停止吸烟2周 D.重度肾功能损害病人需要有效肾透析后才能手术 E.糖尿病病人血糖应控制在轻度升高状态 9.简易地估计热量需要量方法是每千克体重每天的基本需要量是A.15kcal B.25kcal C.35kcal D.45kcal E.55kcal 10.破伤风病程一般为 A.1~2d B.1~2周 C.3~4周 D.5~6周 E.7~8周 11.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最可靠的方法是 A.青霉素静脉点滴 B.四环素静脉点滴 C.彻底清创

外科护理学图文讲义-复苏

复苏 五、复苏﹡1.概述 (1)定义 (2)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3)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2.心肺脑复苏 (1)初期复苏 (2)二期复苏 (3)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一、概述 (一)定义 广义——任何为抢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如对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停止、窒息、休克、高热、中毒、严重创伤等的救治。 狭义——是指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即心肺复苏(CPR)。 由于脑复苏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仅有心跳、呼吸而无脑功能的人,对社会及家庭都是十分沉重的负担,因此,现在复苏的重点从一开始就放在对脑的保护,把心肺复苏扩大到心肺脑复苏(CPCR)。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1.心搏停顿ECG呈一平线或偶见心房P波。心脏完全丧失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 2.心室纤颤ECG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在心搏停止早期最常见,约占80%。心肌完全停止收缩,心脏无搏出。 3.心-电机械分离ECG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心肌完全停止收缩,心脏无搏出。 (三)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1.判断有无意识 可轻拍病人肩部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喊,如病人无反应,则可判断无意识;

2.判断循环、呼吸障碍 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3.呼救 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二、心肺脑复苏 (一)初期复苏 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 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只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2.气道开放(airway,A) 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有气道阻塞,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包括口、鼻)。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