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最新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最新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最新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20301kg h ,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

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190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3.297p c kj kg =℃

热导率10.0279w m λ=℃

粘度51 1.510Pa s μ-=?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1994.3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4.174p c kj kg =K

热导率10.624w m λ=K

粘度310.74210Pa s μ-=?

目录

1、确定设计方案 .............................................................................................................. - 5 -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 - 5 -

1.2流程安排 ........................................................................................................................... - 5 -

2、确定物性数据 .............................................................................................................. - 5 -

3、估算传热面积 .............................................................................................................. - 6 -

3.1热流量 ............................................................................................................................... - 6 -

3.2平均传热温差 ................................................................................................................... - 6 -

3.3传热面积 ........................................................................................................................... - 6 -

3.4 冷却水用量 ........................................................................................................................ - 6 -

4、工艺结构尺寸 .............................................................................................................. - 6 -

4.1管径和管内流速 ............................................................................................................... - 6 -

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 - 6 -

4.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 - 7 -

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 - 7 -

4.5壳体内径 ........................................................................................................................... - 7 -

4.6折流挡板 ........................................................................................................................... - 8 -

4.7其他附件 ........................................................................................................................... - 8 -

4.8接管 ................................................................................................................................... - 8 -

5、换热器核算 .................................................................................................................. - 9 -

5.1热流量核算 ....................................................................................................................... - 9 -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 - 9 -

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 - 9 -

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 - 10 -

5.1.4传热系数 ...................................................................................................................... - 10 -

5.1.5传热面积裕度 .............................................................................................................. - 10 -

5.2壁温计算 ......................................................................................................................... - 10 -

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 - 11 -

5.3.1管程流体阻力 .............................................................................................................. - 11 -

5.3.2壳程阻力 ...................................................................................................................... - 12 -

5.3.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 12 -

6、结构设计 ................................................................................................................... - 14 -

6.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 - 14 -

6.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 15 -

6.3管箱结构设计 (15)

6.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15)

6.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5)

6.6外头盖结构设计 (15)

6.7垫片选择 (15)

6.8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16)

6.9折流板布置 (16)

6.10说明 (16)

7、强度设计计算............................................................................................................ - 16 -

7.1筒体壁厚计算 (16)

7.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7)

7.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S (18)

7.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 (18)

7.5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19)

7.6固定管板计算 (20)

7.7浮头管板及钩圈 (21)

7.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22)

7.9浮头法兰计算 (22)

参考文献 ......................................................................................................................... - 23 -

1、确定设计方案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 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1.2流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2

60110+ =85℃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t=3422939=+℃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

混和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190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3.297p c kj kg =℃ 热导率10.0279w m λ=℃

粘度51 1.510Pa s μ-=?

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1994.3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4.174p c kj kg =k 热导率10.624w m λ=k

粘度310.74210Pa s μ-=?

3、估算传热面积

3.1热流量

Q 1=111t c m p ?

=220301×3.297×(110-60)=3.64×107kj/h =10098kw

3.2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

m t ?=K 3.4829

6039110ln )2960()39110(=----- 3.3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 值。假设K=313W/(m 2·k)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

A p =216683

.4831310098000m t K Q m =?=? 3.4 冷却水用量

计算器说明书

Java程序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Java计算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在院系:

目录 摘要2第1章计算器概述 1.1设计目的 4 1.2功能模块设计 4 1.3系统功能图 4 设计实现的详细步骤 2.2.1 计算器界面7 2.2.2 界面设计代码7 2.3程序运行效果9 第3章设计中遇到的重点及难点 (13) 3.1 设计中的重点 (13) 3.2 设计中的难点 (13) 3.2.1 设计难点1:布局 (13) 3.2.2 设计难点2:代码 (13) 3.2.3设计难点3:运行结果 (14) 3.3 本章总结 (14) 第4章本次设计中存在不足与改良方案 (15) 4.1设计不足 (15) 4.2改良方案 (15) 4.3本章总结 (18)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JAVA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 一、计算器概述 1、1设计计算器的目的: 该计算器是由Java语言编写的,可以进行十进制下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开平方、百分号、求倒数,还可以实现其他按钮的功能。添加了一个编辑、查看、帮助的主菜单并能实现其功能。Backspace 表示逐个删除,CE 表示全部清除,C 表示一次运算完成后,单击“C”按钮即可清除当前的运算结果,再次输入时可开始新的运算,MC 表示清除储存数据,MR 表示读取储存的数据,MS 表示将所显示的数存入存储器中,存储器中原有的数据被冲走,M+ 表示计算结果并加上已经储存的数。界面类似Windows 自带的计算器。 该计算器围绕Java编程语言在编程方面的具体应用,论述了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对计算器程序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最后使用Java编程实现的全过程。在编程使用Java语言,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编程语言。在当今这个网络的时代,java语言在网络编程方面的优势使得网络编程有了更好的选择。Java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跨平台性,使其不受平台不同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Java语言、标准、计算器

制冷课程设计设计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瘦鱼生产冷库设计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李芃 2014年6月14日

目录 1.工程概述 1.1建库地点:西安,纬度:34o18’; 1.2此冷库属鱼类生产性冷库,其生产能力如下: 1)冻结能力:按每昼夜二次计,30吨/日; 2)冷藏库容量:冻结物冷藏间为250吨; 1.3制冷剂工质:氨 1.4冷库概况 本冷库采用的是氨制冷系统,设有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制冰间、冰库和穿堂及制冷压缩机房、变配电间等,主要功能室对鱼类的冻结加工与储藏; 2.设计依据 储存食品:鱼类(瘦鱼) .设计参数 1)室外设计参数 根据需要,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邻室计算温度 若对两个库房之间或库房与其它建筑物之间进行传热计算时,则应以邻室计算温度代替室外温度。若邻间是冷藏间时,则按其设计库温来计算;若邻间为冷却间或冻结间时,则应该取该冷间空库保温的温度,即:冷却间按10℃,冻结间按-10℃计算;若该冷间地坪下设有通风加热装置时,其外侧温度按1℃~2℃计算。对于两用间的计算温度可这样确定,进行本房间热量计算时,室内温度取低库温值;作为其他库房的邻室时,则取高库温值。 3)冷间设计温度 =-23℃ 冻结间:t n =-18℃ 冻结物冷藏间:t n

常温穿堂:t = 30℃ c 4)进货温度与出货温度 计算货物耗冷量时需确定进货温度。进货温度按下列规则选取: a)未经冷却的鲜肉温度按35℃,经冷却的按4℃计算。 b)冻肉:从库外调入的为-8℃~-10℃;非外库调入的按该冷库冻结间终止降温 时货物的温度(肉体中心温度按15℃)计算。 c)新鲜鱼虾按整理鱼虾用水的水温计算;冰鲜鱼虾整理后的温度按15℃计算。货物的出货温度根据冷库的规模、产品品种以及产品冷加工工艺要求等来确定,无具体要求时下列数据可参考:肉类从冷却间出库时温度可按+4℃计,肉类鱼类从冻结间出库时的温度可按15℃计,冷却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0℃计,冻结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18℃计。 3.制冷系统方案的设计 制冷剂的选择:氨 有以下优点:氨价格低廉且易于取得,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单位制冷量大,比较适用于大中型冷藏库制冷系统。 3.2供液方式的确定 表制冷供液方案对比

化工原理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班级:09化工 设计者:陈跃 学号:20907051006 设计时间:2012年5月20 指导老师:崔秀云

目录 概述 1.1.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 - 7 - 1.2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 - 10 - 2.蛇管式换热器 ........................................................................... - 11 - 3.套管式换热器 ........................................................................... - 11 - 1.3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 - 11 - 1.4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 - 13 - 1.5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 - 14 - 1.6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 16 - 1.7确定设计方案.......................................................................... - 17 - 2.1设计参数................................................................................. - 18 - 2.2计算总传热系数...................................................................... - 19 - 2.3工艺结构尺寸.......................................................................... - 19 - 2.4换热器核算 ............................................................................. - 21 - 2.4.1.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21) 2.4.2.热流量核算 (22)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大学《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年月日

目录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 (2) 二、确定设计方案............................................................................ (3)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管程安排 三、确定物性数据............................................................................ (4) 四、估算传热面积............................................................................ (5) 1.热流量 2.平均传热温差 3.传热面积 4.冷却水用量 五、工艺结构尺寸............................................................................ (6) 1.管径和管内流速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壳体内径 6.折流挡板 (7) 7.其他附件 8.接管 六、换热器核算............................................................................ . (8) 1.热流量核算 2.壁温计算 (10) 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七、结构设计............................................................................ . (13) 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3.管箱结构设计 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 6.外头盖结构设计 7.垫片选择

单片机课程设计计算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单片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四位数加法计算器的设计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时间:至

格式说明(打印版格式,手写版不做要求) (1)任务书三项的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倍行距。 (2)目录(黑体,四号,居中,中间空四格),内容自动生成,宋体小四号。 (3)章的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居中排)。 (4)章以下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排)。 (5)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倍行距;段落两端对齐,每个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 (6)图和表中文字用五号宋体,图名和表名分别置于图的下方和表的上方,用五号宋体(居中排)。(7)页眉中的文字采用五号宋体,居中排。页眉统一为:武汉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设计。 (8)页码:封面、扉页不占页码;目录采用希腊字母Ⅰ、Ⅱ、Ⅲ…排列,正文采用阿拉伯数字1、2、3…排列;页码位于页脚,居中位置。 (9)标题编号应统一,如:第一章,1,,……;论文中的表、图和公式按章编号,如:表、表……;图、图……;公式()、公式()。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一)设计任务(从“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汇总文档中任选1题,根 据所选课题的具体设计要求来填写此栏) 1. 系统通过4x4的矩阵键盘输入数字及运算符。 2. 可以进行4位十进制数以内的加法运算,如果计算结果超过4位十进制数,则屏幕显示E。 3. 可以进行加法以外的计算(乘、除、减)。 4. 创新部分: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进行显示,有开机欢迎界面,计算数据与结果分两行显示,支持小数运算。 (二)基本要求 1.有硬件结构图、电路图及文字说明; 2.有程序设计的分析、思路说明; 3.有程序流程框图、程序代码及注释说明; 4.完成系统调试(硬件系统可以借助实验装置实现,也可在Proteus 软件中仿真模拟); 5.有程序运行结果的截屏图片。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设计说明书 (3)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3) 二、热力计算 (6) 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7) 四、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8) 五、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2) 六、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 七、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 八、管径的确定 (14) 九、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5) 十、制冷机组与管道的保温 (17) 十一、设备清单 (18) 十二、参考文献 (1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采用空冷式直接制冷,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1、初参数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本制冷系统为100KW 的氨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冷库,该制冷机房应设单独机房且远离被制冷建筑物。因为制冷总负荷为100KW,所以可选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8)。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使用强制循环对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即末端制冷设备)。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 冷凝温度()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大连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C o s 25t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课程设计报告,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目录 1 前言 (3) 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3) 3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3) 3.1换热器设计方案的确定 (3) 3.2 物性数据的确定 (4) 3.3 平均温差的计算 (4) 3.4 传热总系数K的确定 (4) 3.5 传热面积A的确定 (6) 3.6 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 (6) 3.6.1 管子的选用 (6) 3.6.2 管子总数n和管程数Np的确定 (6) 3.6.3 校核平均温度差 t m及壳程数Ns (7) 3.6.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 3.6.5 壳体径 (7) 3.6.6 折流板 (7)

3.7 核算换热器传热能力及流体阻力 (7) 3.7.1 热量核算 (7) 3.7.2 换热器压降校核 (9) 4 列管式换热器机械设计 (10) 4.1 壳体壁厚的计算 (10) 4.2 换热器封头选择 (10) 4.3 其他部件 (11) 5 课程设计评价 (11) 5.1 可靠性评价 (11) 5.2 个人感想 (11) 6 参考文献 (11) 附表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2) 1 前言 换热器(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列管式换热器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其优点是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处理能力和操作弹性大,适应能力强,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采用更为普遍。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等。 设计一个比较完善的列管式换热器,除了能满足传热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该满足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消耗材料少、制造成本低、清洗维护方便和操作安全等要求。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首先应根据化工生产工艺条件的要求,通过化工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同时选择管径、管长,确定管数、管程数和壳程数,

2位数计算器程序-汇编语言课程设计

信息学院课程设计题目:2位数计算器程序设计 __ 姓名: __ _____ 学号: ____ ___ 班级: 课程:汇编语言 ________ 任课教师:侯艳艳 ____ 2011年12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目录 摘要 (2) 1.设计目的………………………………………………………………………………………………?2 2.概要设计………………………………………………………………………………………………?3 2.1系统总体分析…………………………………………………………………………?3 2.2程序流程图 (3) 3.详细设计......................................................................................................? (4) 3.1主程序及子程序说明 (4) 3.2程序代码编写 (4) 4.程序调试 (6) 4.1运行界面分析 (6) 4.2算法的分析 (6) 4.3调试过程及分析 (6) 5.心得体会 (7) 5.1设计体会...................................................................................................? (7) 5.2系统改进...................................................................................................? (7) 参考文献 (8)

水果冷藏库冷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烟台300 t 装配式水果冷藏库 目录 1、冷库的概况................................................................................................................ 1.1、冷库的用途、规模情况......................................................................................... 1.2、冷库的气象资料..................................................................................................... 1.3、冷库的平面布置图................................................................................................. 2. 制冷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2.1、设计原则................................................................................................................. 2.2、制冷系统流程......................................................................................................... 2.3、制冷系统方案内容................................................................................................. 2.4、机房布置方案......................................................................................................... 2.5、库房特征................................................................................................................. 3、设计计算书................................................................................................................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计算过程参考

根据给定的原始条件,确定各股物料的进出口温度,计算换热器所需的传热面积,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并要求核对换热器压强降是否符合小于30 kPa的要求。各项设计均可参照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来完成。具体项目如下:设计要求: =0.727Χ10-3Pa.s 密度ρ=994kg/m3粘度μ 2 导热系数λ=62.6Χ10-2 W/(m.K) 比热容Cpc=4.184 kJ/(kg.K) 苯的物性如下: 进口温度:80.1℃出口温度:40℃ =1.15Χ10-3Pa.s 密度ρ=880kg/m3粘度μ 2 导热系数λ=14.8Χ10-2 W/(m.K) 比热容Cpc=1.6 kJ/(kg.K) 苯处理量:1000t/day=41667kg/h=11.57kg/s 热负荷:Q=WhCph(T2-T1)=11.57×1.6×1000×(80.1-40)=7.4×105W 冷却水用量:Wc=Q/[c pc(t2-t1)]=7.4×105/[4.184×1000×(38-30)]=22.1kg/s

4、传热面积的计算。 平均温度差 确定R和P值 查阅《化工原理》上册203页得出温度校正系数为0.8,适合单壳程换热器,平均温度差为 △tm=△t’m×0.9=27.2×0.9=24.5 由《化工原理》上册表4-1估算总传热系数K(估计)为400W/(m2·℃) 估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 S0==75m2 5、换热器结构尺寸的确定,包括: (1)传热管的直径、管长及管子根数; 由于苯属于不易结垢的流体,采用常用的管子规格Φ19mm×2mm 管内流体流速暂定为0.7m/s 所需要的管子数目:,取n为123 管长:=12.9m 按商品管长系列规格,取管长L=4.5m,选用三管程 管子的排列方式及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 管子的排列方式,采用正三角形排列;管子与管板的连接,采用焊接法。(2)壳体直径; e取1.5d0,即e=28.5mm D i=t(n c—1)+2e=19×(—1)+2×28.5=537.0mm,按照标准尺寸进行整圆,壳体直径为600mm。此时长径比为7.5,符合6-10的范围。

Windows下的计算器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Windows环境下的计算器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0901 学生姓名:李彧文 指导教师姓名:张世庆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1年6月

摘要

课程设计任务书 Windows环境下的计算器 一、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个windows附件中所示的计算器 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1)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C++调试技能; (2)基本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问题。 2、基本要求: (1)求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及C++的编程思想来完成系统的设计; (2)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对windows环境下的编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增加计算器的函数功能。 4、写出设计说明书 按照设计过程写出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方法和基本原理: 1、问题描述(功能要求): 要求所编写的计算器能够完成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类似于Windows下附件中的计算器。 2、问题的解决方案(参考): 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将问题解决分为以下步骤: (1)完成界面的设计,要求界面要美观实用; (2)添加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消息映射函数); (3)利用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思路完成按键的判断和数据的移位以及计算功能; (4)程序功能调试; (5)完成系统总结报告以及系统使用说明书。

四、程序设计和调试: 五、答辩与评分标准: 1、完成基本功能:40分; 2、设计报告及使用说明书:30分; 3、设置错误或者按照要求改变结果:15分; 4、回答问题:15分。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 专业班级:应化1301班 姓名:王伟 学号: U201310289 指导老师:王华军 时间: 2016年8月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5) 1.1 设计题目 (5) 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5) 1.3 技术参数 (5) 2.设计方案简介 (5) 3.课程设计说明书 (6) 3.1确定设计方案 (6) 3.1.1确定自来水进出口温度 (6) 3.1.2确定换热器类型 (6) 3.1.3流程安排 (7) 3.2确定物性数据 (7) 3.3计算传热系数 (8) 3.3.1热流量 (8) 3.3.2 平均传热温度差 (8) 3.3.3 传热面积 (8) 3.3.4 冷却水用量 (8) 4.工艺结构尺寸 (9)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9) 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9)

4.3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9) 4.4 壳体内径 (10) 4.5 折流板 (10) 4.6 接管 (11) 4.6.1 壳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6.2 管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7 壁厚的确定和封头 (12) 4.7.1 壁厚 (12) 4.7.2 椭圆形封头 (12) 4.8 管板 (12) 4.8.1 管板的结构尺寸 (13) 4.8.2 管板尺寸 (13) 5.换热器核算 (13) 5.1热流量衡算 (13)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3) 5.1.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4) 5.1.3 传热系数K (15) 5.1.4 传热面积裕度 (16) 5.2 壁温衡算 (16) 5.3 流动阻力衡算 (17) 5.3.1 管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5.3.2 壳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简易计算器设计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2018年6 月20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单片机来进行的简单数字计算器设计,可以完成计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乘、除六位整数数范围内的基本四则运算,并在LED上显示相应的结果。软件方面使用C语言编程,并用PROTUES仿真。 二总体设计及功能介绍 根据功能和指标要求,本系统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控机,实现对计算器的设计。具体设计及功能如下: 由于要设计的是简单的计算器,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为了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采用LED显示数据和结果; 另外键盘包括数字键(0~9)、符号键(+、-、×、÷)、清除键和等号键,故只需要16个按键即可,设计中采用集成的计算键盘; 执行过程:开机显示零,等待键入数值,当键入数字,通过LED显示出来,当键入+、-、*、/运算符,计算器在内部执行数值转换和存储,并等待再次键入数值,当再键入数值后将显示键入的数值,按等号就会在LED上输出运算结果。

三硬件仿真图 硬件部分比较简单,当键盘按键按下时它的那一行、那一列的端口为低电平。因此,只要扫描行、列端口是否都为低电平就可以确定是哪个键被按下。 四主程序流程图 程序的主要思想是:将按键抽象为字符,然后就是对字符的处理。将操作数分别转化为字符串存储,操作符存储为字符形式。然后调用compute()函数进行计算并返回结果。具体程序及看注释还有流程图 五程序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sdigit()函数*/ #include/* atoi()函数*/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制冷课程设计

目录 1.设计题目 (1) 2.设计原始资料 (2) 2.1室外气象参数 (2) 2.2冷室设计参数 (2) 2.3 冷室分布图 (3) 2.4 各个冷室吨位分配 (3) 3.设计内容 (3) 3. 1 冷负荷的计算 (3) 3.2制冷工况的确定 (7) 3.3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8) 3.4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10) 3.5 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0) 3.6膨胀阀的选择计算 (12) 3.7 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2) 3.8供水方案的选择和管路计算 (13) 3.9制冷系统的流程图 (14)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5

1.设计题目:沈阳市某菜市场冷库设计 2.设计原始资料 2.1气象资料 纬度:41.8o ,经度:123.38o ,海拔高度:441 m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0℃ 冬季室外大气压力:1011.8Pa 夏季室外大气压力:998.7Pa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2.5℃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3.6℃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7℃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4.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26.8℃ 冬季空调室外相对湿度:87% 夏季通风室外相对湿度: 81%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4m/s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3.2m/s 2.2冷室设计参数 小型冷库不仅要求冷藏食品而且还要求冷冻食品,所以小型冷库应由冻结库和冷藏库组成。冷藏库与冻结库一样高,取2.6m.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为提高冷库的性能,查阅资料得出冷室的型号,如下表: 表一冷库设计尺寸 型号长宽高库内容积 ZL-35S 4.6 3.6 2.6 35 ZL-72S 9.0 3.6 2.6 72 选用ZL-35S型房间作为冻结室,ZL-72S型作为冷却室和冷藏室。 由于冷库主要用来储存蔬菜和鱼,需要两个冷却物冷藏间,冷却间、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各一个。查阅《冷库设计与管理》一书,根据食品种类,确定各个房间的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如下表: 表二冷库设计基本参数 序号冷间名称设计温度设计相对湿度适用食品 1 冷却间1 0 蔬菜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

目录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概述 3 换热器方案的确定 3.1 确定设计方案 3.2确定物性数据 3.3 计算总传热系数 4 计算换热面积 5 工艺结构尺寸 5.1 管径和管内流速 5.2 管程和传热管数 5.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6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 7换热器核算 8 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表 9 设计评述 10 参考资料 11 主要符号说明 12 特别鸣谢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欲用自来水将2.3万吨/年的异丁烯从300℃冷却至90℃,冷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5℃和90℃。若要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压强降不大于100kpa,试选择合适型号的列管式换热器。假设管壁热阻和热损失可以忽略。 名称水异丁烯 密度 996 12 比热 4.08 130 导热系数 0.668 0.037 粘度 0.37×10^-3 13×10^-3 2.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换热器的类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2.1换热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

计算机课程设计说明书(C++,包括代码)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题目: 计算器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开始时间:2011 年 5 月28日 完成时间:2011 年6月 27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及平时成绩(30)技术水平与实际 能力(20) 创新(5)说明书撰写质量(45) 总分 (100)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任务与分析 (1)

2.1加法功能 (2) 2.2减法功能 (2) 2.3乘法功能 (2) 2.4除法功能 (2) 2.5开平方功能 (2) 2.6四则混合运算功能 (2) 2.7显示功能 (2) 3 程序运行平台 (3) 4 总体设计 (3) 5 程序类的说明 (4) 6 模块分析 (6) 6.1加法模块 (6) 6.2减法模块 (7) 6.3乘法模块 (8) 6.4除法模块 (10) 6.5开方模块 (11) 6.6求余模块 (13) 6.7四则混合运算模块 (14) 7 系统测试 (22) 8 结论 (27)

参考文献 (28) 摘要 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实现一个简单计算器,该计算器类似于windows附件中自 带的计算器。分析了现在人们对数据的处理需求,利用系统平台Windows 2000XP, 程序设计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利用Visual C++编程实现了该系 统。该系统具有数据录入,数据修改,数据处理,数据显示等功能。用户根据系

统界面提示,输入需要处理的数据,系统根据要求实现加、减、乘、除以及开方等功能。 关键词:计算器;程序设计;C++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冷负荷12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6.5℃/35.1℃。 4.某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氟利昂(R22)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确定设计方案 (1) 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 (1) 三、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并校核制冷量和电动机 (3) 四、冷凝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4) 五、蒸发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8) 六、辅助设备选型 (9) 七、管径的计算 (10) 八、水泵系统 (12) 九、保温层 (12) 十、噪声控制 (12) 十一、所选设备汇总表 (14) 十二、参考资料 (14)

一、确定设计方案 本制冷系统制冷剂为氟利昂(R22)。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空调冷负荷1200kW 。冷冻水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6.5℃,出口温度为35.1℃。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即: ℃71=z t ℃122=z t ℃5.261=l t ℃ 1.352=l t kW Q 1200= 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 2.1确定蒸发温度0t : 蒸发温度0t 比冷冻水供水温度℃71=z t 低3℃,即: ℃ 4 37 310=-=-=z t t 2.2 确定冷凝温度k t : 冷凝温度k t 比冷却水出口温度℃1.352=l t 高3.5℃,即: ℃ 6.38 5.31.35 5.32=+=+=l k t t 2.3 确定吸气温度吸t : 过热度一般为5~8℃,选取6℃,即: ℃ 吸10 64 60=+=+=t t 2.4 确定过冷温度过冷t : 再冷度一般为3~5℃,选取5℃,即: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封面) XXXXXXX学院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年月日 目录

1、设计题目(任务书) (2) 2、流程示意图 (3) 3、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 (3) 4、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及说明 (4) 5、主体设备结构图 (10) 6、设计结果概要表 (11) 7、设计评价及讨论 (12) 8、参考文献 (12) 附图:主体设备结构图和花版设计图 一.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列管式冷却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 将自选物料用河水冷却或自选热源加热至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 (三)设计条件: 1.处理能力:G=学号最后2位×300t物料/d; 2.冷却器用河水为冷却介质,考虑广州地区可取进口水温度为20~30C;加热器用热水或水蒸气为热源,条件自选;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四)设计要求: 1.对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简要论述;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确定列管壳式冷却器的主要结构尺寸; 4.计算阻力; 5.选择合宜的列管换热器并运行核算; 6.用Autocad绘制列管式冷却器的结构(3号图纸)、花板布置图(3号图纸); 7.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五)设计进度安排: 备注: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专著书名.出版社名.起止页码。 二.流程示意图

计算器——概要设计说明书

计算器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程序设计中,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模拟计算器的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对命令语句的灵活应用。在程序设计中,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一是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二是更先进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而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关键是如何将问题域中的实体(即日常所见的概念)抽取出来,作为JAVA程序中的类,而属性与行为作为类的两类要素通常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还应考虑类必须满足的约束。 1.2项目背景 计算器是日常生活中十分便捷有效的工具,能实现加、减、乘、除、开方、求倒数等简单运算的工具。要实现计算功能,可以用JAVA 的知识编写程序来解决此问题。该计算器大大的降低了数字计算的难度及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该计算器使用非常简单和方便,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有巨大帮助作用,也对在职人员的工作有点帮助作用。 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7,程序设计设计语言采用JAVA,在程序设计中,采用了结构化与面向对象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3定义

事务流:数据进入模块后可能有多种路径进行处理。 系统:若未特别指出,统指本系统。 1.4参考资料 [1]钱银中,眭碧霞.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2]道客巴巴:https://www.doczj.com/doc/6d6507642.html,/p-642874533756.html 2、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Windows XP Professional、Windows 2000 Server或者window 7.0操作系统. 3、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流程 系统设计主要有五部分组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写代码和系统测试。如下图所示: ⑴需求分析 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实现简单计算器的功能。实现功能:加,减,乘,除,可加其它运算功能;还要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计算,显示及清除等功能。 ⑵概要设计 计算器包含的功能有:加、减、乘、除、清除。计算器的屏显为JFrame控件,左侧的数字、操作符按键、右侧的功能为BUTTON控件。输入的原始数据、运算中间数据和结果在顶部的TEXTBOX 控件显示。每种计算功能均为独立设计算法。 ⑶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部分则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计算器的功能实现作出更为详细

制冷课程设计54978

目录 第一部分、目录 (1) 第二部分、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2) 二、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3) 三、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4) 四、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4) 五、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5) 六、管径的确定 (5) 七、水泵的选型计算 (6) 八、制冷系统的流程图 (7) 九、设备明细表 (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已知条件:已知空调系统要求冷负荷800kw ,拟采用R22制冷系统,循环水冷却,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冷冻水球的压头为25m ,机房面积14400mm ?9000mm ,机房高4000mm ,冷却塔放在机房顶上,其它设备及辅助用房都在机房空间内。 设计说明书 根据设计要求,此系统的设备设计计算、选用与校核如下: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由已知条件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 1t =32℃ 2t =37℃ 1s t =12℃ 2s t =7℃ 1.1 蒸发温度0t : 025s t t =- (比要求供给的冷冻水的温度低5℃) =2℃ 1.2 冷凝温度k t : 121 ()52k t t t =++(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取下限。其范围是 5~7℃) =39.5℃ 1.3 吸气温度吸t : 吸t =0t +8 (过热度3~8℃,并选8℃) =10℃ 1.4 过冷温度过冷t : 过冷t =k t -4.5 =35℃ (过冷度:4.5℃) 查R22 lgp-h 图可知 根据0t =2℃,k t =39.5℃,吸t =10℃,过冷t =35℃,可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