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唐诗的传播方式对李白诗风的影响(一)

浅谈唐诗的传播方式对李白诗风的影响(一)

浅谈唐诗的传播方式对李白诗风的影响(一)
浅谈唐诗的传播方式对李白诗风的影响(一)

浅谈唐诗的传播方式对李白诗风的影响(一)

论文关键词:李白诗歌风格传播因素

论文摘要:李白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前人多认为来自于对鲍、谢的学习,自然山川的陶冶和李白自身性格使然。文章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分析,认为李白是在考虑了唐诗的传播方式以及诗歌的传播对象后而创作的,因而对其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目的是为了制造特定声誉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皇帝的赏识,从而走上仕途,建功立业。

一前人对李白诗歌风格形成原因的认识

李白在世时已名闻宇宙,以匹夫而动九重,诗名之盛远非时人可比,“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论及李白诗歌风格,千载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将其风格概括为一个“奇”字;元镇说李白的风格是“壮浪纵志,摆去拘束”,沧浪诗话》贝组谓“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将其归于飘逸一类;王世贞《艺苑厄言》卷四云:“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现在一般文学史和研究者多以“飘逸”总括之。至今一些有影响的中国文学史教材仍然采用“飘逸”之说概括李白的诗风。

其实,李白的风格有其多样性。朱熹说曾说“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的”。如“抒发性灵,寄托规讽”的五十九首古风就不都是“飘逸”的,恐怕是以古朴厚实为主。这一点不但从前人“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的评论见出消息,而且从“自风骚以迄太白,皆一线相承”的赞誉亦能悟出道理。又如李白140多首乐府诗,有人跟老杜对照,认为“工部缓,供奉深”,像《梁甫吟》、《行路难》、《将进酒》等名篇,多以哀怨骚人的笔触极尽感士不遇之苦,实在看不出“飘逸”来。及至律诗、绝句,李白写得各具特色,要以“飘逸”概夕.寒难特合。

对于李白诗歌风格的成因,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杜甫就说“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认为是学习庚信、鲍照的结果;《河岳英灵集》评李诗云:“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将诗歌风格归结为人格的反映;同是李白朋友的另一位诗人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对李诗的风格和形成原因作了更为详尽的分析和描述,诗云:“古来文章有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登庐山,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余爱此两句。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一作“波动巨鳌没,”),斯言亦好在。至于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或醉中操纸,或兴来走笔。手下忽然片云飞,眼前划见孤峰出。?任华以“奔逸”和“既俊且逸”来概括李白诗歌的风格,并从人格与风格的紧密联系来加以说明,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受山川自然之气长期陶冶的结果,宋人孙觑在《送删定侄归南安序》中也说:“李太白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一泉之劳,一山之阻,神林鬼家,姐魅之穴,猿杭所家,鱼龙所宫,往往游焉。故其为诗,疏宕有奇气。”

元和十二年,范传正为李白新墓作碑铭,对李白的性情抱负、人格气度以及诗歌风格作了详尽的描述分析,范《碑》云:“(白)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无类。将李诗风格的阐释建立在分析诗人性情抱负和人格气度的基础上,却又打上“宿命论”的烙印。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说得更干脆:“先生得天地秀气耶!不然,何异于常之人耶!……故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聚,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完全将李白诗歌风格成因神秘化了。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后人对李白的再认识,如《文献通考》引宋祁语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欧阳修(太白戏圣俞》诗云:“开元无事二十年,五兵不用太白闲。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徐积(李太白杂言》云:“至于开元间,忽生李诗仙。是时五星中,一星不在天。”这种神秘化的倾向必然导致对李诗风格的现实基础的忽视,陷于不可知论的泥潭。

星宿论固然不可信,将诗风归于山川自然之气长期陶冶的结果亦似是而非,而完全归于诗人个性的反映,虽能解释部分诗歌,却无助于对李白诗风的整体认识。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分析

比之对其他唐人诗风的分析要更困难一些,这首先是因为李白的诗歌不依常理,不守常规,率性而作,“但贵乎适其所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严羽在仔细研究过李白诗集后发出感叹:“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其次在于李白创作动机的多样化,一方面“我欲攀龙见明主”,“为君谈笑净胡沙”,幻想功成业就图阁渔隐,另一方面却是“向君发皓齿,顾我莫相违”,“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低声下气以求馈赠。近乎完美的仕进理想和近乎绝望的仕途现实,使诗人的创作动机更加复杂化。第三就是李白为了使自己“以匹夫而动九重”,已认识到了传播的社会力量。《独异记》载:子昂初人京,不为人知。有贾胡琴者,值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以千婚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毅,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时武枚宜为建安王,辟为书记。假如这件事可信的话,小陈子昂4O多岁又是同乡的李白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初出川时,李白以诗投渴名流,“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喜爱题壁的李白登黄鹤楼时,看到崔颇的题诗后搁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颇题诗在上头”,说明李白已经有了很强的传播意识:宁愿罢笔也不甘居人后。“滴仙”之名是贺知章在李白初人长安时当面奉送的,他竟终生以此自称:“青莲居士滴仙人”,“大隐金门是滴仙”,更以早年与司马承祯相交往时说的客套话“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相佐证,这个他在世时叫得很响,死后无人敢膺的绰号,虽缘于关诗人贺知章所赠,但更重要的是看重它的传播效果。可见李白也是自觉地重视民间这种口头传播的力量的,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恰当地考虑到了传播的因素,因而对其诗风也产生了影响。如果我们对李白的诗歌作些分析,会发现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传播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传唱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唐诗的传播方式粗略分为语言传播方式和文字传播方式两大类。这两类可以称作是诗歌的传统传播方式。在文字出现以前,口耳相传是诗歌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台湾朱传誉先生曾论道:“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方式之一,韵文则是为了便于口传的最早的传播技术”。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卷九十《新乐府辞》序中说:“有因歌而造声者,若清商,吴声诸曲,始皆徒歌,既而披之管弦是也。有有声有辞者,若郊庙,相和,饶歌,横吹等曲是也。”这说明文人创作乐府诗时就已考虑到了传唱(传播)的对象和特点。到了唐朝,能否人乐歌唱更是造就诗歌流传的标志性手段。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就反映了当时诗歌被伶工配曲演唱的情况,而诗歌也就凭借乐曲广为流传。所以胡震亨干脆说“古人诗即是乐”。在这里,诗歌的传唱对象有两种,一是民间和社会底层,一是宫廷和上层社会,李白所创作的针对不同对象而传唱的诗歌正好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如《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这是李初次出川时买舟东下的作品,一般认为是他学习古今乐府民歌的产物,而使诗风为之一变。刘禹锡《竹枝词》序称巴渝民歌“其卒章激舒如吴声,虽枪拧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说明巴渝一带的民歌风格是以“淇澳艳音”为主,而巴渝一带的民歌传唱者和传唱对象都是“下里巴人”,正是这一阶层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要求决定了这类民歌的内容和风格。杜甫写过“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能够使人“饱闻”,可见其数量不在少数,说明有不少的文人创作的诗歌进人了民间传唱领域。李白学习古乐府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注意到了民歌的传播对象,决定了该类型诗的风格特点:语言直率,真情毕露,喜用夸张,极少用典,诗思宛转,性情泼辣,这些都是因诗歌的传播对象而决定的。胡震亨《李诗通》卷四说:“太白往来襄汉金陵,悉其人情土俗,因采而演之为长什。一从长干下巴峡,一从江夏下扬州,以近乎行贾者之程,而言其家人失身误嫁之恨、盼归望远之伤。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李白是个极爱用典的诗人,有时竟达到句句用典的程度,但在这些诗中极少用典,无不用极为朴素平易的语言来表达一种单纯、真挚的感情或一种莫可捉摸的情趣,这首诗朴素明快,清新自然,全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闪烁出晶莹耀眼的民

间文学的光芒。它的风格不是豪放飘逸,而是朴素自然。它的感情基调也不是优郁和愤怒,而是诚挚天真。故朱谏《李诗辨疑》批评说:“辞气粗鄙,皆鄙人之语”,而认为“俱非李作”。他没有看到李白有时为了传播对象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不同的诗歌风格。同类型的还有《长干行》、《乌栖曲》、《越女词》、《长相思》、《杨叛儿》等。

后者如《清平调三章》。任半塘云:“《清平调》是唐代曲牌名,前所未有。有声无辞,李白三章乃倚声而成。”可见《清平调》应写什么内容、什么风格并没有规定。其时唐玄宗正“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为?”因而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李白填之。李白的《清平调》正是考虑了特殊的传播环境,特定的传播对象,加上特定的描写内容,从而形成了该诗的风格特点,叶燮认为“平平宫艳体耳”,此论虽偏激,然该诗写得艳丽旖旎,艳而不俗,风神韵清,实是承宫艳体而来,由于李白强烈的出名欲望和出众的才华,使该诗“运笔空灵跳脱”。明陈继儒《唐诗三集合编》评云:“三诗俱戛金石,此篇尤胜,字字得沉香亭真境”,说的就是该诗艳而能清,乐而不淫。现存《宫中和乐词》八首、《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清听新莺百琳歌》、《春日行》、《阳春歌》等,内容虽无可取,从形式上看都是属对工切的五律,风格上承宫艳体,词丽句清,气象氰氛,少于用典,不涉粗犷,可见李白的“狂介”气质和“瓢逸”诗风都没有得到反映,而是因为传播要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诗风。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第一卷:五言古诗】 张九龄:感遇·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二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春思 杜甫:望岳 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甫:佳人 杜甫:梦李白·其一 杜甫:梦李白·其二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送别 王维:青溪 王维:渭川田家 王维:西施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东郊

韦应物:送杨氏女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溪居 【第二卷:五言乐府】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李白:关山月 李白:子夜秋歌 李白:长干行 孟郊:列女操 孟郊:游子吟 【第三卷:七言古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李颀:古意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琴歌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杜甫:寄韩谏议 杜甫:古柏行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愈:山石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完整唐诗300首可打印繁体书法练字

唐詩300首 1《蟬唐》唐—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2《詠風》唐—虞世南 逐舞飄輕袖,傳歌共繞梁。 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 3《送兄》七歲女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飛。 4《風》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示兒》南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塞下曲》唐—王涯 年少辭家從冠軍,金妝寶劍去邀勳。 不知馬骨傷寒水,唯見龍城起暮雲。 7《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8《詠鵝》唐—洛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9《易水送別》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10《中秋夜》唐—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裡外,不有雨兼風? 11《山中》唐—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13 《春莊》唐—王勃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14《從軍行》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 15《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6《回鄉偶書》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想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17《幽州夜飲》唐—張說 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 軍中宜劍舞, 塞上重笳音。18《蜀道後期》唐—張說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19《送梁六自洞庭山》唐—張說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20《邊詞》唐—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21《照鏡見白髮》唐—張九齡 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 誰知明鏡裡,形影自相憐。 22《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唐—張九齡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23《石灰吟》明—於謙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将进酒》 ?《静夜思》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行路难》 ?《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望天门山》 ?《侠客行》 ?《菩萨蛮》 ?《菩萨蛮》 ?《行路难其一》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渡荆门送别》 ?《关山月》 ?《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古朗月行》 ?《登金陵凤凰台》 ?《清平乐》 ?《清平乐》 ?《春夜洛城闻笛》 ?《忆秦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短歌行》 ?《春思》 ?《夜宿山寺》 ?《行路难其二》 ?《从军行》 ?《从军行》 ?《越中览古》 ?《秋思》 ?《秋思》 ?《把酒问月》 ?《玉阶怨》 ?《古风其十九》 ?《送别》 ?《送别》 ?《送别》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长歌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听蜀僧浚弹琴》 ?《金陵酒肆留别》 ?《赠孟浩然》 ?《杂诗》 ?《怨情》 ?《怨情》 ?《夜泊牛渚怀古》 ?《陌上桑》 ?《乌夜啼》 ?《梁甫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山中问答》 ?《战城南》 ?《战城南》 ?《清溪行( 一..》 ?《南陵别儿童入京》 ?《古意》 ?《北风行》

?《襄阳歌》 ?《采莲曲》 ?《远别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客中行》 ?《白马篇》 ?《杨叛儿》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妾薄命》 ?《白头吟》 ?《劳劳亭》 ?《梁园吟》 ?《对酒》 ?《对酒》 ?《江上吟》 ?《拟古》 ?《山中与幽人对酌》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哭晁卿衡》 ?《长门怨》 ?《江夏赠韦南陵冰》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古风;一百四十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六首诗。此诗对唐朝当时的政治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其用人制度进行批判。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开篇四句重点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辉煌显赫面貌;“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末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全诗腾跃有势,跌宕多姿,气势充沛,见出作者独具的艺术特色。 【原文】 古风 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⑴,国容何赫然⑵。 隐隐五凤楼⑶,峨峨横三川⑷。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⑸,蹴鞠瑶台边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⑺,失路长弃捐⑻。

独有扬执戟⑼,闭关草太玄⑽。 【注释】 ⑴“一百”句:自唐代开国到李白写此诗时,约有一百四十年。“四”字疑误,或举其成数。 ⑵赫然:显赫盛大的样子。 ⑶隐隐:隐隐约约,不甚分明。五凤楼:古楼名,唐五凤楼在东都洛阳宫中。也可泛指宫殿。 ⑷千鸡:唐玄宗好斗鸡,天子从风,宫中尤甚,治鸡坊于两宫之间。 ⑸峨峨:高峻貌。三川:指洛阳附近的黄河、洛水、伊水三条河流;一说指流经长安的径水、洛水和渭水。 ⑹蹴鞠:古代类似于今日踢足球的游戏。瑶台,本指神仙居处,这里指皇帝宫殿。 ⑺当涂:当权者。翕忽:迅疾之意;一说为志得意满状。 ⑻失路:此指不得意者。弃捐:弃置不用。 ⑼扬执戟:指汉代文学家扬雄,他曾为宫中执戟之臣。《汉书;扬雄传》:丁、傅(哀帝舅丁明和哀帝皇后父傅晏)、董贤(哀帝男宠)用事(当权),诸附离(亲附)之者,或起家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宁,泊如也(淡泊名利)。 ⑽闭关:即闭门之意。太玄,即《太玄经》,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

《唐诗三百首》的选取标准

唐诗经典MOOC课程第一讲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主讲教师:胡可先 二《唐诗三百首》的选取标准 一个很好的文学选本,不仅仅要选择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选家的思想和特定的取舍标准。《唐诗三百首》作为一个著名的选本,不仅有编者的选诗标准,而且体现了选家的诗学观点与当时诗坛风气的映照。其选诗标准与诗学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取正不取变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目的是便于初学,因为学慎始习,故入门须正。当时的家塾学僮,后来可能参加科举考试,并步入仕途,因此从小学习,思想就必须纯正。为了适应这个要求,违背儒家正统思想的诗都没有选入。本于这一原则,编者对于盛唐诗,尤其是李杜诗选得最多,而对中唐时期代表诗坛“新变”诗作选得很少。白居易诗仅选六首,元稹四首,韩愈五首,柳宗元五首。数量不仅与盛唐无法相比,甚至比晚唐李商隐的诗还少了许多。现在有些书常常批评《唐诗三百首》很少选反映历史风貌与民生疾苦之作如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实则是不了解该书的选诗标准而枉为批评之词。具体地说,《唐诗三百首》这一选取标准,也与另外选本《唐诗别裁集》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唐诗三百首》的蓝本是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沈氏之选即以儒家的“温柔敦厚”作为选诗宗旨,更宗盛唐,主李杜。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时,沈德潜还在世,其影响更是很大。这里,我们举一正一反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正的例子,孙洙选诗与沈德潜崇尚的“温柔敦厚”的宗旨完全一致。孙洙在【郑畋《马嵬

坡》诗“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的批语中说:“唐人马嵬诗极多,唯此首得温柔厚之旨,故录之。”】反的例子,孙洙受沈德潜的直接影响还表现在对于沈氏错误的因袭。如《唐诗三百首》中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实际上,这首诗题目为《台城》,而《金陵图》另有其诗:“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长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后者才是题《金陵图》绘画的诗。而检这一误植,实始自《唐诗别裁集》。而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则已将“金陵图”改为“台城”。但孙氏也不为沈氏所囿,而有所突破。如沈氏不选李商隐《无题》、杜牧《赠别》,盖因其从礼教出发,摒弃艳情之作,且矫枉过正,以至于描写恋情诗也弃之不取,而孙氏则更注重艺术,注重影响,故选诗较为公正。 (二)取易不取难 《唐诗三百首》既为家塾课本,为一般学子指导治学门径,故所选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并无艰涩难懂之句。选诗时,大概遵从取易不取难的原则。凡是历史背景过于复杂,典故本事过于广博,文理过于艰深,用意过于隐晦之诗,都不在选取的范围。所选之诗,都当时一般学童易于理解的。在艺术形象方面,凡怪怪奇奇,质木无文,缺乏审美价值的作品也不选入,所选作品的艺术形象都能为一般读者所欣赏领会。在声调方面,凡诘屈聱牙,不便吟咏,难于记忆的都不入选;所选者一般都是音节和谐,富于音韵感的作品。在语言方面,也选取一些较为通俗而不是故意作难的文字。有些书认为《唐诗三百首》的缺点还在于没有选杜甫的《洗兵马》、《北征》等作品。其实并不是编者没有注意到,而是这些作品比较艰深,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编者所选的每一首诗,都是动了一番心思的。但是,《唐诗三百

唐诗三百首繁体版.pdf

.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关山月》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诗词全集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词全文 --------------------------------------------------------------------------------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赏析:广武山是公元前203年刘邦、项羽楚汉争雄时的古战场。楚汉争霸天下,刘邦屯兵广武,在西山筑城。项羽进军广武,隔广武涧在东山筑城,形成楚汉对垒。汉霸二王城之间的广武涧,是楚汉分界的鸿沟。当时刘邦有广武山上的敖仓之粮为后盾,以逸待劳,士气高昂,而项羽则兵瘦粮缺。后来韩信、英布围打楚军,最终迫使项羽接受汉约,划定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44岁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李白、杜甫、高适三人游历洛宋齐鲁。途中李白经过广武山古战场,大发怀古幽情,感慨项羽的失败,刘邦的登基,有感于秦汉时代英雄成败而作《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猛虎啸洞壑,饥鹰鸣长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这首怀古咏史之作,第一部分(前七句)概括楚汉兴亡成败的历史,第二部分(后八句)缅怀广武古战场楚汉对峙的历史,以洒脱超逸、豪放豁达的风格,借广武古战场遗迹,评论乱世英雄项羽、刘邦的成败,指出“拨乱属豪圣”的规律。

李白古诗大全

李白古诗大全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对酒》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6、《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清平调·其三》《清平调·其二》《清平调·其一》《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玉阶怨》《怨情》《静夜思》《登金陵凤凰台》《夜泊牛渚怀古》《听蜀僧浚弹琴》《送友人》《渡荆门送别》《赠孟浩然》《将进酒》《行路难》《长相思·其二》《长相思·其一》《蜀道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酒肆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长干行·其一》《子夜秋歌》《关山月》《春思》《月下独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诗三百首之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八阵图》《咏怀古迹·其五》《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一》《阁夜》《宿府》《登楼》《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野望》《客至》《蜀相》《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别房太尉墓》《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春宿左省》《月夜》《春望》《哀王孙》《哀江头》《丽人行》《兵车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古柏行》《寄韩谏议注》《丹青引赠曹霸将军》《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梦李白·其二》《梦李白·其一》《佳人》《赠卫八处士》《望岳》 唐诗三百首之王维 《秋夜曲》《渭城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相思》《山中送别》《竹里馆》《鹿柴》《赠郭给事》《积雨辋川庄作》《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终南别业》《汉江临泛》《送梓州李使君》《过香积寺》《酬张少府》《终南山》《归嵩山作》《山居秋暝》《桃源行》《老将行》《西施咏》《渭川田家》《青溪》《送别》《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 《春晓》《宿建德江》《早寒江上有怀》《留别王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过故人庄》《岁暮归南山》《宴梅道士山房》《与诸子登岘山》《临洞庭上张丞相》《夜归鹿门山歌》《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诗三百首之李商隐 《贾生》《嫦娥》《瑶池》《隋宫》《为有》《寄令狐郎中》《夜雨寄北》《登乐游原》《无题·其二》《无题·其一》《春雨》《无题》《筹笔驿》《无题·其二》《无题·其一》《隋宫》《无题》《锦瑟》《北青萝》《凉思》《落花》《风雨》《蝉》《韩碑》 唐诗三百首之韦应物 《滁州西涧》《秋夜寄邱员外》《寄李儋元锡》《赋得暮雨送李胄》《淮上喜会梁川故友》《送杨氏女》《东郊》《夕次盱眙县》《长安遇冯著》《寄全椒山中道士》《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完整版)唐诗三百首完整打印版

唐诗三百首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李白古诗词中含有江字的诗

李白古诗词中含有江字 的诗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李白古诗词中含有“江”字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作者: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寻雍尊师隐居 作者: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作者: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作者: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行路难三首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诗三百首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排行榜 作者:排行老三发布于:2011-11-1 8:44 Tuesday 分类:另类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中,哪一首是第一名?李白和杜甫相比,谁更“牛”一些?哪首唐诗流传得更广?哪首最受喜爱?这些问题千百年来一直被争论,看似都是见仁见智的争论,但真的没有确定答案吗?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于文学这回事,总是很难对它进行具体的评分和排名,但中华书局近日出版的新书《唐诗排行榜》却颠覆了这个传统,对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绚烂的唐诗进行了前100名的排序,这个横空出世的排行榜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既然是排名,读者当然关心哪首诗摘得第一,哪位诗人的诗排名最高。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排位,但排行榜的结果只有一个。该书的作者之一王兆鹏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唐宋文学研究学者,曾出版《全唐五代词》等著作,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进行唐诗排行的研究,将现代科学手段引入到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赏析中,采集关于唐诗的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因此,一些从前没有结论的争论,如今可以通过确实的数据得到答案,比如从排行榜看,崔颢的《黄鹤楼》排名第一,杜甫比李白更“牛”一些,盛唐的诗明显更出色。 这个排行榜你是否认可?它与你心中的排行榜是否吻合?读者可在书中进行考量。据出版方透露,接下来,《宋词排行榜》也将问世,而排在第一位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回应网友质疑: 排行榜不是人为,是计算机“生成”的 《唐诗排行榜》问世后,一方面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让一些网友和专家对这样的排名产生了质疑,对此,该书的策划人王军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并对大家的质疑给予了回应。 第一名为什么不是大家最熟悉的李白的作品? 王军:这个排行榜是采集了唐朝到现当代关于唐诗的整体数据,不是完全依靠现代人的评价,是一千多年来对唐诗整体的关照。不是现代人认为好的就一定是第一名,它是客观的存在。而且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黄鹤楼》的确很棒。 《黄鹤楼》是写武汉的,《唐诗排行榜》作者之一的王兆鹏是武汉大学的人,是不是近水楼台?

(完整word版)唐诗三百首(带拼音)

唐táng 诗shī 三sān 百bǎi 首shǒu 全quán 集j í 1.《春chūn 晓xi ǎo 》 唐táng 孟mèng 浩hào 然rán 春chūn 眠mián 不b ù 觉jué 晓xiǎo , 处chù 处chù 闻wén 啼t í 鸟niǎo 。 夜y è 来lái 风fēng 雨y ǔ 声shēng , 花huā 落luò 知zhī 多duō 少shǎo 。 2.《鹿柴》l ùc h ái 唐táng 王wáng 维wéi 空kōng 山shān 不b ú 见jiàn 人rén , 但dàn 闻wén 人rén 语y ǔ 响xiǎng 。 返fǎn 景jǐng 入r ù 深shēn 林lín , 复f ù 照zhào 青qīng 苔tāi 上shàng 。 3.《相xiāng 思s ī》唐táng 王wáng 维wéi 红hóng 豆dòu 生shēng 南nán 国guó, 春chūn 来lái 发f ā 几j ǐ 枝zhī。 愿yuàn 君jūn 多duō 采cǎi 撷xié, 此c ǐ 物w ù 最zuì 相xiāng 思s ī。 4.《杂z á 诗shī》唐táng 王wáng 维wéi 君jūn 自z ì 故g ù 乡xiāng 来lái , 应yìng 知zhī 故g ù 乡xiāng 事shì。 来lái 日r ì 绮q ǐ窗chuāng 前qián , 寒hán 梅méi 著zhù 花huā 未wèi 。

5.《终zhōng 南nán 望wàng 余y ú 雪xuě》唐táng 祖z ǔ 咏yǒng 终zhōng 南nán 阴yīn 岭lǐng 秀xiù, 积j ī 雪xuě 浮f ú 云yún 端duān 。 林lín 表biǎo 明míng 霁j ì 色s è, 城chéng 中zhōng 增zēng 暮m ù 寒hán 。 6.《静jìng 夜y è 思s ī》唐táng 李l ǐ 白bái 床chuáng 前qián 明míng 月yuè 光guāng , 疑y í 是shì 地d ì 上shàng 霜shuāng 。 举j ǔ 头tóu 望wàng 明míng 月yuè, 低d ī 头tóu 思s ī 故g ù 乡xiāng 。 7.《登dēng 鹳guàn 雀què 楼lóu 》唐táng 王wáng 之zhī 涣huàn 白bái 日r ì 依y ī 山shān 尽jìn , 黄huáng 河h é 入r ù 海hǎi 流liú。 欲y ù 穷qióng 千qiān 里l ǐ 目m ù, 更gèng 上shàng 一y ì 层céng 楼lóu 。 8.《江jiāng 雪xuě》唐táng 柳liǔ 宗zōng 元yuán 千qiān 山shān 鸟niǎo 飞fēi 绝jué, 万wàn 径jìng 人rén 踪zōng 灭miè。 孤g ū 舟zhōu 蓑suō 笠l ì 翁wēng , 独d ú 钓diào 寒hán 江jiāng 雪xuě。 9.《登dēng 乐l è 游yóu 原yuán 》唐táng 李l ǐ 商shāng 隐yǐn 向xiàng 晚wǎn 意y ì 不b ú 适shì, 驱q ū 车chē 登dēng 古g ǔ 原yuán 。 夕x ī 阳yáng 无w ú 限xiàn 好hǎo , 只zhǐ 是shì 近jìn 黄huáng 昏hūn 。

唐诗三百首

006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008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13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037王昌龄: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038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045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04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056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05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 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今见功名胜古人。 05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071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唐诗三百首繁体版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关山月》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诗三百首全集之李白古诗

唐诗三百首全集之李白古诗 【篇一】唐诗三百首全集之李白古诗 1、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关山月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赠汪伦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春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7、山中问答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8、山中与幽人对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9、将进酒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10、蜀道难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唐诗五言绝句

李太白的 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 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相逢行 相逢红尘内。 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 君家阿那边。 高句骊 金花折风帽。 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 似鸟海东来。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明一作看)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渌水曲 渌水明秋日。( 日一作月)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估客行( 行一作乐) 海客乘天风。 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 一去无踪迹。 秋浦歌 其三 秋浦锦驼鸟。

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 绿字锦苔生。 十一 逻人横鸟道。( 人一作叉) 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 舟一作行) 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 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 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 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 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 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 结□映深竹。【上四下且】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 波一作陂) 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门中音】低头礼白云。 摘自《李太白全集》 杜工部的 即事 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 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 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绝句二首

唐诗三百首模板

1 唐诗经典C MOOC 课程第一讲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主讲教师:胡可先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流传下来 的诗歌就超过五万首。这样浩繁的卷帙,就是专门研究者,也难以全 部诵读,故从唐代开始,有关选本就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最大,流传 最广的莫过于清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我们现在,不仅 大学需要学习《唐诗三百首》,中小学课本也有《唐诗三百首》诗作, 社会上《唐诗三百首》也影响广泛,甚至中国邮政发行过全套邮票《唐 诗三百首》。 一《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和编写缘起 《唐诗三百首》原署编者“蘅塘退士编”。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 》于《名儒言行录》、《梁溪诗钞》及《无锡金匮县志》、《续修江苏通志》、《新安孙氏家乘》等书,清人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第十二卷有一 条著录:“《异文录》十二卷,清蘅塘退士孙洙辑,道光戊戌精刊巾箱 本。”将“蘅塘退士”与“孙洙”并署。我们现在将一些零星的记载 整合一下: (一)孙洙其人其事 【孙洙(1711 -1778 ),字临西,又作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 无锡人。乾隆九年(1744 )甲子以庠生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 习。十年乙丑副文理明通榜,除上元县教谕。十六年辛未,中吴鸿榜 进士。历任直隶卢龙、大城,山东邹平知县。平生工诗文,擅书法, 书宗欧阳询,诗学杜少陵。诗入《梁溪诗钞》,著有《蘅塘漫稿》。乾 隆二十八年(1763 )癸未春,辑《唐诗三百首》。孙洙以乾隆四十三 年戊戌(1778。)卒。】 孙洙一生值得称道者有三个方面: 2 其一是读书。孙洙少时颖敏过人,然家境贫困,冬日读书时常常 握木块于手中,以为木生火可以御寒。他是同乡硕儒吴鼎(字容斋) 的高足弟子,读书选择名师。做官时,在处理公事之余,专心读书, 不改书生本色。 其二是做官。孙洙做官,所到之处,都能谘访民间疾苦,与百姓 谈叙如同家人。任大城知县时,捐钱浚河,民享其利。孙洙一生,虽 。为官数任,终究淡若寒素,两袖清风。每逢离任时,百姓都攀辕泣送。 其三是著书。著有《蘅塘漫稿》,辑有《唐诗三百首》。需要特别 提到的是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时,其继室徐兰英参以见解,互相 商榷,具有一定的功劳。徐兰英是江南才女,平生工诗善画。但他的 《梁溪漫稿》现在已经无从找到,只是顾光旭的《梁溪诗钞》还收录 孙洙的两首诗:《补庄并序》、《奉檄送定北军出居庸关马上作》。 (二)《唐诗三百首》的编写缘起 《唐诗三百首》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原序是这样的: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 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