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会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知识体系,掌握新的知识。

2018年3月1日

2018年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集(完美编辑版)

小学一年级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下学期 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一、填空。(40分。1—11题每空1分,其余两空1分。) 1、 ( )个十和( )个一是( ) ( )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3、一张50元可以换( )张10元,或者可以换( )张5元。 4、接着58,写出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 )( )( )。 5、一个数由6个一,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 6、 32是( )位数,十位上的数是( ),个位上的数是( )。 7、与4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8、95分=( )角( )分 6元9角=( )角 9、100里面有( )个十,( )个一。 10、50比6大( ),比50多6的数是( ). 11、在○里填“<”、“=”或“>”。 53-9○45 63○66-30 45元○45角 57○75 5元7角○57角 100分○1元 12、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 18 35 92 76 55 ( )<( )<( )<( )<(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13、找规律,再填空。 ①□□○□□○□□○□()()。 ② 11、22、33、()、()、()。 ③ 5连续加5: 5 10 ______ ④ 70连续减9: 70 61 ______ 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共14分) 65-7= 56+ 7 = 14-6= 98-70= 40+59= 48- 8= 2+34= 2+30= 40-30+50= 67-(27-2)= 50+27-9= 1元-3角= 7角+9角= 5角+2元3角= 三、判断. (5分) 1、一个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3,这个数是83。()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3、最小的两位数是10 。() 4、八十三写作803。() 5、比20大得多,比100小的数是21 。() 四、看一看,选一选。(将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5分) 1、硬币的上下两个面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形 D、无法确定 2、从30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40一共数了()个数。 A、9 B、10 C、11 D、12 3、3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 A、35 B、53 C、31 D、40 4、有30颗珠子,每5颗穿一串,可以穿()串

1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2018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2018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题)

2017-2018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我会算。(19分) 22 + 7 = 37 – 20 = 90 + 9 = 98 – 70 = 51 + 8 = 7 + 83 = 85 – 5 = 60 – 30 = 96 – 7 = 65 + 5 = 39 + 8 = 4 + 65 = 24 + 6 = 45 – 30 = 28 – 9 = 16 – 5 = 18 + 50 – 7 = 80 – 60 + 35 = 3 + 37 – 4 = 二、我会填。(每空1.5分、第10题2分、共44分) 1、如右图写作:( ) 读作:( ) 这个数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读数和写数都要从( )位起。 3、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4、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之 间相差( )。 5、40比( )大1,比20多9的数是( )。 6、(1)6角=( )分 (2)5元3角+4元=( )元( )角 (3)1元3角=( )角 (4)60角=( )元 7、54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 )串。 8、找规律。 (1)、27 29( )33( )( )39 (2)、○●○●●○●●● 、 9、我会比。 (1)63○71- 8 (2)9+80 ○ 98 (3)3元○2元9角 10、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上画“√”。(2分) 红花有89朵,黄花比红花少得多, 黄花可能有多少朵? 三、我会数,还会填。(1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评卷人 86朵 25朵 92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博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烂熟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烂熟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欢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优良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优良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详尽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优良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崇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

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018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 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 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 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h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 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 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小蚂蚁推木块)。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12-9=10-9=14-9=18-9=11-9= 19-9=16-9=13-9=17-9=15-9= 4.出示算式: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计算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13-9=4 方法二:10-9=1 1+3=4。 方法三: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四:9加(4)等于13。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练习一(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7.9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2012新版教科书,总共有八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新教材跟老教材相比,内容看似简单了,但实际上新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比较难,这对我们的教学的要求就更加高了。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立体图形。 7.初步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明白位置的相对性原则。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9.数学乐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下面我们从各个单元来具体解读教材,了解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内容:P2-8页,数一数、比多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教材说明

2017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姓名:成绩: 一、口算。 7+13=12-6=19-8=13-7=12+5=14-6=11+0=16-5=11-3=10+5=15-9=11-5=14-7=16-6=7+8=12+4-9=10-5+8=9+7-2=11-5+3= 二、 “<”或“=”。 13-18-13 12-6 6 10 12-7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6 4+()=13 15-()=8 10+()=10 ()-5=12 11-()=7 12+()=15 14-()=8 5+2=()- 6 四、夺红旗。 加油

五、你知道里面藏着的是“+”还是“-”吗? 153=12 75=12 137=6 116=5 145=9 127=19 六、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1 、()+()=() ()+()=() ()-()=() ()-()=() 2、 3 、7个 12个?个 = (个)(个)七、填表。 八、解决问题。 1、阿姨拿了16个,分给小朋友8个,阿姨还剩多少个? = (个) 19个14副()副 9

口答:阿姨 还剩( ) 个。 2、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现在只有9辆,开走了几辆? = (辆) 口答:开走了( )辆。 3、15本作业本分给小东和小华,小东分得8本,小华分得多少本? = (本) 口答:小华分得( )本。 4、一共有12个 。 (1)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 = (个) (2)花皮球有6个,白皮球有几个? = (个)

一年级数学质量过程监测题 一、口算。(52%) 8+6= 5+8= 12-9= 15-9= 5+7= 11-6= 10-5= 11-3= 14-7= 11-2= 12-8= 5+5= 3+9= 8-8= 16-7= 17-8= 17-6= 6+9= 12-6= 10-9= 9-8= 13-7= 13-3= 16-8= 7+7= 11-5= 6+6= 12-5= 6+4= 10+7= 17-10= 16-5= 17-9= 13-7= 14-8= 15-9= 10-10= 11-8= 10-0= 10+0= 9+5-7= 18-8-8= 15-6+3= 5+5+4= 15-5+8= 10-2+9= 7+8+4= 15-7-8= 18-9+7= 11-3+8= 6+4+5= 17-8-4= 小数一年级(二)第1页(共4页) 二、填空。(19%) 1、9与8的和是()。9与8的差是()。 2、5比12少(),12比7多()。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部编本”教材的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

新人教版(2018)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

新人教版(2018)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专项复习

填空复习卷(一) 班级学号姓名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45,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70,减数是36,差是多少?() 3.减数是29,被减数是81,差是多少?() 4.两个数都是46,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5.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多少?() 6.想: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7.请你写出两个十位是3 的两位数,并求出它们的和与差。你想写的数是()和(),它们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8.请你写出两个个位是8 的两位数,并求出它们的和与差。和不要超过100。你想写的数是()和()。它们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9.一个数比40 大1,另一个数比40 小1,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想比40 大1 的数是(),比40 小1 的数是()。 二、填空 1、50 比()大1,比()小1。 2、一个数它个位上的数字是5,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的数字小3,这个数是( )。 3、一个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是5,比十位上的数字小3,这个数是()。 4、()比50 大1,()比50 小1。 5、比89 大1 的数是(),比它小1 的数是()。 6、88 左边的8 在()位,表示()个(),右边的8 在()位,表示()个()。 7、个位是5,十位是3 的数是()。

8、在31 和43 之间的双数有(),有()个。 8、比40 大,比60 小的两位数中,个位是6 的数有()、()。 9、按顺序填数:()、()、78、()、76、()、()、73。 50、()、40、()、()、()、()、15。 40、()、44、()48、()、()、()。 99、()、95、()、91、()、()、()。 1、12 比( )少4 78 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2、按顺序填出90 前面的三个数( ) ( ) ( ) 3、比11 大,比15 小,是一个单数(),比60 大,比70 小,个位上是5 的数()。 4、39 添上1 是()个十。39 添上1 是()。 5、70 比()多1,比()少1 ,()比70 多1,()比70 少1 。 6、写出三个个位是4 的数,并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写出 三个十位是4 的数,并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7、( )里最大填几:9+( )<17 16>( )+10 ( )里最小填几:35+3<( ) 17-( )<10 8、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 ). 。 9、25 再添上( )就和30 同样多.。 10、从10 开始十个十个地数,90 前面的一个数是( ),90 后面一个数是( )。 11、从80 开始,十个十个的数,再数()个十就是一百。7 个十加()个十是100。 12、豆豆的爸爸今年37 岁,淘气爸爸的年龄和豆豆爸爸的年龄差不多。淘气的爸爸今年可能多少岁?39()50()35() 13、40 比()大1,比()小1。 14、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15、12-5=()-7,17-8=15-() 16、从10 开始十个十个地数,90 前面的一个数是( ),90 后面一个数是( ). 39 添上1 是()个十,是( )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新课标与教材解读 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

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教育文化]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1月4日,我们顶着风雪来到一小,参加为期一天的小学数学新课教材的网络培训活动。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专家的讲座,让我们很系统很全面的学习了新课程教学,并给我们提出不少切合实际的要求和建议,为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给出有力的指导。 一、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板式多样、色彩明丽,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刘丽老师细致直观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的要求,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认识图形中,新教材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看得见的、立体的形状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平面图形就简单一些,容易把握。新教材在细节上也进行了完善如将各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计算方法呈现上的变化,穿插编排,互相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就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减缓坡度,一步一步带动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编排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新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在练习时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形成知识间的互相渗透。比如分类与统计这一单元,把分类与统计结合编排,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进而能够知道分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会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这样的安排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准备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收新知识。同时教辅材料后面提供的教学光盘,将课本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和建议,方便了课堂教学。 二、体会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理解了编 第1 页共3 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学期使用的,下面分三部分对本册教科书进行辅导。 一教材内容安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和单元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结合熟悉的情景和操作,在自主尝试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共安排了9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从教学内容来说分两大部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三编排上是分三个小节进行编排的,分别是: 在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 教学内容中安排了解决问题,这样安排减缓了坡度,跟北师大教材比较来说,北师大教材跳跃性比较大,这样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短,不利一截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人教版的教材,是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两部分,这样减缓了坡度,增加了的时间,从结构上来说,这样安排和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法的安排也是相对应的,这样形成一种安排上的结构美,方便老师跟学生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编排上的分析。 教材呈现(6个例题)从总体来说,这一单元计算的具体内容,仍然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并适当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20以内的退位加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难学习的难点教学内容,相比之下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是难中之难了,本单元教材编排呢,都体现算法多样化,这里面体现了“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学生最慢时会想破十法,多数学生都喜欢用想加算减法。我们提倡想加算减法,想比之下想加算减法稍微难一些,必须有上半年学习的20以内进位加的良好的基础,加法十分熟练才能很好的计算正确,怎么样提高这部分内容的速度呢,理解算理掌握方法,重点是训练,要有一定的训练的量,打好基础,20以内加法在一年级上册,就要掌握好,有良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就非常好了,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时行训练,在竞争中进行训练,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训练不那么枯燥,教学要有耐心循序渐进的训练孩子, 教材呈现(6个例题) 1.十几减9(例1) (1)本个例题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整合,主题图中只呈现问题,未出现计算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与北大版相比是很大的不一样。在教材呈现上,是一

2018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100 以内数的认识,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4、发展空间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