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XXXX)
- 格式:pptx
- 大小:646.44 KB
- 文档页数:6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危重,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1.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患者在胸痛发作前会有一系列的心绞痛症状,如胸闷、疼痛、喘憋等,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同时,进行心肺听诊、心电图检查等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2.心电图检查:是诊断STEMI的关键,ST段抬高表明心肌梗死的存在,而T波倒置则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3.血清标志物检查:心肌损伤时,心肌酶与蛋白质在体内释放,如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等检测,可以用于判断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
4.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观察心血管系统的影像,确定梗死的部位和血管状况。
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1.紧急处理:一旦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包括给予患者氧气吸入、镇痛、抗凝等治疗。
2.溶栓疗法:在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时间窗口内,可以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恢复梗死血管的通畅,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扩展。
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果溶栓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证,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支架等器械的植入恢复血管通畅,减少心肌损伤和改善预后。
4.抗血小板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5.抗凝治疗:在急性期内给予低分子肝素、肝素等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血管内再狭窄、微栓子的形成等并发症。
6.液体复苏:在患者出现低血压和心力衰竭时,进行液体复苏,维持循环稳定。
7.心脏再血管化治疗:在患者稳定后,可进行心脏再血管化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2019年底发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是我国医学工作者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国情制定的更新要点。
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对心肌梗死进行了更加全面、完善的阐述。
在再灌注策略的选择上,新指南强调PCI与溶栓并重。
对于发病时间<3h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可以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
但必须严格把控院前溶栓指征,患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对于发病时间在3~12h的患者,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应优选直接PCI。
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溶栓后60~90min内评估溶栓有效性,溶栓失败的患者应立即行紧急补救PCI,溶栓成功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直接PCI策略。
对于初始溶栓成功后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证实再闭塞的患者,推荐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
根据EARLY-MYO研究结果,对于发病时间<6h、预计PCI延迟≥60min或FMC至导丝通过时间≥90min的STEMI患者,溶栓+侵入策略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
因此,新指南新增推荐对这类患者应考虑给予半量阿替普酶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对IRA行PCI治疗,相比直接PCI可获得更好的心肌血流灌注。
此外,新指南降低了血栓抽吸级别。
根据2015年发表在Lancet的MATRIX研究,桡动脉入路对于ACS患者有显著的好处。
然而,同年发表在NEJM的TOTAL研究表明,对于STEMI患者,常规手动血栓抽吸并不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反而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因此,新的指南建议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进行PCI,并推荐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
同时,血栓抽吸的推荐级别降低为Ⅱb,C。
针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新指南建议进行完全血运重建。
此外,对于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在IRA血运重建时进行非IRA急性血运重建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