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山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山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山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最后一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次放月假时,你上最后一课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说说。那么在遥远的法国,调皮的小弗朗茨在上最后一课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以他的眼光,他的心情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二、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体会爱国情感。

三、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哽住赚钱捂住踱步惩罚祈祷宛转诧异

喧闹胳膊皱边肃静懊悔钥匙小弗朗茨

2.检查课文内容

课文是______国作家_____写的。

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他们生活的小镇原属于______国,后被_____国占领。 _____来了命令,_____________的学校只许教 ________语。

今天是最后一堂 ________文课。

四、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高尔基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也就是说,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是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的。

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茨和哈墨尔先生的性格,也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我概括为:一个“变”字,两个人物。

要求:快速阅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及语句,思考并解答问题。

小弗朗茨和哈默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分析小弗朗茨形象

1、以“小弗郎茨过去______________;今天 __________ 。”的句式说话。

提示:扣住“变”字,不要求前后字数一致,尽量用原文词句

例如:

小弗郎茨过去逃学,不专心听讲;今天表现出色,作业完成认真,全都听懂了。

(二)分析哈墨先生形象

2、以“哈墨尔先生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提示:扣住“变”字说人物;多角度看人物形象;先原文、后概括、先浅后深。

五、文章主旨

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朗茨和哈墨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六、当堂检测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督学()摊()懊悔()

哽()赚钱()钥匙()磨损() chéng fá()qíd?o( ) 2、《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茨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______ 精神

3、辨别下列人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总司令身穿打了不少补丁的灰色粗布军服,脚穿一双草鞋,背着一个斗力和一个公文皮包,拄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两头已经磨得溜光圆滑。()

(2)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样子十分可怕。()

七、结束语

小弗朗茨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哈墨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候,都自觉地集中到了民族语言的旗帜下,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瞬间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一个有了觉醒的民族是希望的民族;一盒具备了坚强意志的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一个充满了信心、力量和勇气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最后齐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最后两句诗结束本课学习。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内容透析全套

《最后一课》内容透析全套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最后一课》,即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二)谋篇立意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2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点,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这是小说的中心部分。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得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第24—29自然段):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的精神。(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1.巧妙的叙述角度。本文写的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切入的角度却很巧妙, 作者在构思上下了一番工夫,他选择了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那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心理变化的过程,间接地写出沦陷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 2.描写生动,细致人微。本文精心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这篇 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如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却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义,发人深思。对于小弗郎士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准确的抓住了一个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了小弗郎士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小弗郎士性格及其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从贪玩不想学习到为过去没好好学习而懊悔,再到专心认真学习的变化,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韩麦尔先生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的,以此来表达他崇高的爱国情怀。 3.烘托和重复手法的巧妙运用。作者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烘 托”和“重复”的手法。为了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作者着意用烘托手法描绘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通过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和到学校以后的见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景象。这些不平常的情况,就为爱国主义的主题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主题。同时为刻画小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陈。作者还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这句话像珍珠一样贯穿全篇连成一线,光芒四射,从而加深了主题,同时,对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借鉴: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选择了一个 足以表现重大事件本质的生活片断;最后一堂法语课,使得普法战争的悲剧性后果,表现得十分鲜明。同时,小中见大又使“小”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作者把一个小学校里的法语课提升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显示了庄严的意义,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一种动人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三、 整体感知 (一) 速度课文,看图忆文 (见幻灯片) (二) 梳理结构,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这一部 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 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是小说的 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 “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三)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反映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问题探究 师:这最后一课是谁上的?通过谁的视角展现给大家的? 生: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 师: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大家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1. 本文着重刻画了哪两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明确】 小弗朗士:贪玩、幼稚、有自制力 ——> 懂事、爱国 他本是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经过最后一课成长为一个懂事、爱国的 孩子。 韩麦尔先生:严厉、不负责任、随意 一A 温和、庄重、坚守岗位、爱国 他是一个恪尽职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乡村小 学老师。 师:接下来,咱们一起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2. 小弗朗士上“最后一课”前后的心情、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原 师: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韩麦尔 先生有着强烈 的爱国情感,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奈的爱转为悲愤的恨,他只好 竭尽本能上好最后一堂课。那我们把视线聚焦在韩麦尔先生身上看一看: 3.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其作用何在? 生:速读课文后,根据 课件展示图片复述课 文; 师:给予评价。 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 达成共识。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代表反馈 教师点拨 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明确】 原因:韩麦尔先生情感的感染;自己认识到了残酷的现实;内心爱国情感 的猛 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7最后一课(练习2)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7.最后一课 1.都德是著名小说家,该文以为背景。(2分)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哽咽()惩罚()祈dǎo()chà异()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分) 强:()()() 称:()()() 差:()()() 4.“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气氛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2分) 5.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2分) 6.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3分) ⑴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⑶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9.下面几句话都是文中留下的伏笔,请找出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并在照应句中找出表示照应前文的词语:(2分) ⑴(我)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⑵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10.下边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2分) ⑴对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痛苦思索。⑵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⑶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重。⑷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⑸对祖国语言的赞美。⑹对学生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⑺对亡国的悲痛。⑻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整式的乘除(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1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9 5 4a a a= + B. 3 3 3 33a a a a= ? ? C. 9 5 46 3 2a a a= ? D. ()7 4 3a a= - = ? ? ? ? ? - ? ? ? ? ? ? - 2012 2012 5 3 2 13 5 .2() A. 1 - B. 1 C. 0 D. 1997 3.设()()A b a b a+ - = +2 23 5 3 5,则A=() A. 30ab B. 60ab C. 15ab D. 12ab 4.已知,3 ,5= - = +xy y x则= +2 2y x()

A. 25. B 25- C 19 D 、19- 5.已知,5,3==b a x x 则=-b a x 23( ) A 、 2527 B 、10 9 C 、53 D 、52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 +b )(m +n ); ②2a (m +n )+b (m +n ); ③m (2a +b )+n (2a +b ); ④2am +2an +bm +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12 ,则a 2+b 2 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 2 +b 2 )(a 4 -b 4 )的结果是( ) A .a 8 +2a 4b 4 +b 8 B .a 8 -2a 4b 4 +b 8 C .a 8 +b 8 D .a 8 -b 8 10.已知m m Q m P 15 8 ,11572-=-= (m 为任意实数) ,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设12142 ++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 12.已知51 =+ x x ,那么221x x +=_______。 13.方程()()()()41812523=-+--+x x x x 的解是_______。 14.已知2=+n m ,2-=mn ,则=--)1)(1(n m _______。 15.已知2a =5,2b =10,2c =50,那么a 、b 、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 16.若62 2=-n m ,且3=-n m ,则=+n m . n m

七年级语文: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

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知识讲解

《最后一课》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知识积累 1.宛转:同“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普鲁士:18世纪德意志境内一个最强的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3.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4.征发:政府向人们征调人力或财物。 5.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 6.喧闹:喧哗热闹。 7.捂.(wǔ):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8.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9.踱.(duó)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10.纵.(zòng)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11.督.(dū)学: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12.诧.(chà)异:觉得十分奇怪。 13.干脆:直截了当;爽快。 14.祈祷 ..(qídǎo):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15.哽.(gěng):声音阻塞。 16.柏.(bó)林 17.要挟.(xié) 18.郝叟 ..(hǎo sǒu)19.懊.(ào)悔 20.惩.(chéng)罚 21.糊涂 ..(qiǎngpò) ..(yàoshi) 23.强迫 ..(hútu) 22.钥匙 24.膝.(xī)头 25.赚.(zhuàn)钱 考题例析 1.(2015·湖北武汉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B.丰富谦虚安宁警醒 C.警醒丰富谦虚安宁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 2.(2015·北京中考)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法国总价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是从说“布告牌传出坏消息”转换到说“‘我’上学的情形”;语段(二)中的画线语句,是用“最明白,最精确”解释“最美的语言”。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一)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学科:数学七年级

注意事项: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务实基础,引导学生乐 于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2、培养学生认真地计算能力及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 3、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抓好尖子生。?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 实际 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 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 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 -24呢? 三、知新: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 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七年级语文下册《6 最后一课》 含答案

6最后一课 01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é(挟)持hǎo(郝)叟chà(诧)异qí(祈)祷jiè(戒)尺 惩.罚(chéng) 踱.步(duó) 哽.咽(gěng) 膝.头(xī) 2.选词填空。 (1)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 (2)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4)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谢意敬意敬爱)。 3.破折号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说话的中断或停顿;D.表示意思的递进;E.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C) (2)“放学了,——你们走吧。”(D)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A) 4.下面一段有关小说《最后一课》赏析的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拟人)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比喻) (3)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反复) 6.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以“爱国”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两句诗词名句。 例句:爱国是什么?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仿写:示例:爱国是什么?爱国是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爱国是什么?爱国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爱汉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汉字魅力】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依照下面的示例,从“思、芽、愁”中任选一个字造句。 示例:意——心上支撑着一枚太阳,思想就不再流浪。 林——两棵树手挽手,站成绿色的风景。 示例:思——心灵的田地里,思想的种子在发芽;示例二:芽——小草的乳牙一冒出,就照亮了春天的希望;示例三:愁——心下驮着秋的落寞。 (2)【成语竞猜】成语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请你根据下列图片猜出相应的成语。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精品教案

最后一课 都德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2、通过听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重要语句的探讨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突出小说的主旨。 3、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学习第l一10节。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

这一时代背景。 二、生字、生词 捂(wǔ) 戒(jiè) 凳(dèng) 郝(hǎo) 叟(sǒu) 膝(xī) 诧(chà) 惩(chéng) 赚(zhuàn) 钥(yào) 匙(shi) 藤(téng) 祈(qí) 祷(dǎo) 哽(gěng) 挟(xié) 懊(ào) 皱(zhòu)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 三、课文分析 1.请学生粗读课文。 问: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文章用"我"--小弗郎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 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7-10)上课之前。 第三部分(11-23)上课经过。 第四部分(24-29)宣布放学。 2.讲读课文第l一6节,请学生朗读,要求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 问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 "连……也……""怕""想"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 问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作用? 认为比学习有趣。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 问3:"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 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逃去。 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 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问4: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练、布告牌)对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 --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为他后来的心理变化作了辅垫。那么,布告牌前为什么围了那么多人?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 3.讲读课文第7-10节,请学生朗读课文。 问1: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 --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课 鲁教版 (1)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法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

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字帖tiè 强qiǎng迫踱duó步哽咽gěng yè 四、深入探讨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 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小组讨论)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 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5、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 积组成的 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 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 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 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 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 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 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 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 项.其中,不含字母的 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 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 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 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 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 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 单项式的 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 次数,但是它们的 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 次数,一个多项式的 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 次数中最高的 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其他代数式多项式单项式整式代数式 二. 整式的 加减 ¤1. 整式的 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 乘法 ★同底数幂的 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是幂的 运算中最基本的 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 前提条件是:幂的 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 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 乘法与整式的 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

6.最后一课 编写者:陈娅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 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都德,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了解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自主学习】 1、回顾旧知: 小说与、、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适当的环境描写。 2、速读课文,圈点批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踱()胳膊()郝叟()捂() 懊悔()惩罚()赚钱()钥匙() 祈祷()哽()督学()膝头()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这篇小说主要写的事是:,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表达了法国人民情感。 (2)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可划分成哪几部分?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最后一课》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最后一课》学案(无答案)鲁教 版五四制 1、结合小说背景理题目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 4、、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 [学习方法]:比较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前预习案请学生按照指导来展示积累的知识卡片。展示内容可以包括词句积累、作者情况介绍、背景介绍、文学常识、文题理解、文章结构等。 1、正音正字。捂( ) 戒( ) 郝( ) 叟( ) 膝( ) 诧( )

惩( )赚( )钥( ) 匙( ) 藤( ) 祈( ) 祷( ) 哽( ) 挟( )懊( ) 皱( ) 损()喧闹:懊悔:惨白: 2、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3、熟悉课文 (一)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该小说主要讲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二)从文中找一找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 (三)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课中学案 一、导入新课

二、感情朗读展示(1)自主阅读:挑选自己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进行组内感情朗读。 (2)各组2号同学代表朗读。给朗读代表提朗读建议。(3)读完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 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请韩麦尔先生为例说明。 (4)小弗朗士前后发生了那些变化?试总结。(5)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四、小组合作,品味赏析: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集锦

1、如图1,AB//EF, ∠2=2∠1 (1)证明∠FEC=∠FCE; (2)如图2,M 为AC 上一点,N 为FE 延长线上一点,且∠FNM=∠FMN ,则∠NMC 与∠CFM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图2 2、(1)如图,△ABC, ∠ABC 、∠ACB 的三等分线交于点E 、D ,若∠1=130°,∠2=110°,求∠A 的度数。 B C (2)如图,△ABC,∠ABC 的三等分线分别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E 若 ∠ 1=110 ° , ∠ 2=130 ° , 求 ∠ A 的 度 数 。 A B C B C

A C 3、如图,∠ABC+∠ADC=180°,OE 、OF 分别是角平分线,则判断OE 、OF 的位置关系为? F A B 4、已知∠A=∠C=90°. (1)如图,∠ABC 的平分线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试问BE 与DE 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2)如图,试问∠ABC 的平分线BE 与∠ADC 的外角平分线DF 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若∠ABC 的外角平分线与∠

AD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试问BE与DE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5.(1)如图,点E 在AC 的延长 线上,∠BAC 与∠DC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B=60°,∠F=56°,求 ∠BDC 的度数。 A E (2)如图,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BAD 与∠A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试问∠F 、∠B 和∠C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E A D 6.已知∠ABC 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 (1)如图,试探究∠E 、∠A 与∠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B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 :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概括、讨论与点拨法 :课件 : 一、导语设计: 投影出示:国、亡国奴的解释 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

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投影出示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投影出示生字词 四、深入探讨 阅读课文,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

6.最后一课 编写者:娅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容和结构。 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相关】 1、走近作者 都德,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了解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自主学习】 1、回顾旧知: 小说与、、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适当的环境描写。 2、速读课文,圈点批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踱()胳膊()郝叟()捂() 懊悔()惩罚()赚钱()钥匙() 祈祷()哽()督学()膝头() 3、整体感知课文容,理清文章结构。 (1)这篇小说主要写的事是:,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表达了法国人民情感。 (2)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可划分成哪几部分?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

课题《最后一课》(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况;自主解决字词问题,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结构,理清文章脉落。 3.抓住小弗郎士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分析小弗郎士的形象。知识链接: 一、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都德简介: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二、如何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或简称为: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学习导航学习笔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