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及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及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及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及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表示的是一种微观概念,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一种)微粒。

3、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可以压缩。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

4、分子理论的应用:

(1)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2)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3、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注意: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答:不一定!

金属单质 (如:Fe 、Cu 、Al 、Hg )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固态单质 (如:C 、P 、S 、Si )

稀有气体 (氦、氖、氩、氪、氙、氡 )

6、原子的构成:

带 正 电荷)

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中子 (不带电)

原子带负电荷) ———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居于原子的 中心 ,在原子中占的体积 很小 ,但所占质量 很大 ,电子绕着原子核作 高速运动 。

7、原子的分类:以核电荷数(质子数)为标准可分为100多类原子及100种元素。 8、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才有原子的相对质量。

国际上以碳12原子(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用公式可表示为:

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12112/

由此可见,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 比值 ,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量≈质子数 + 种子数

知识点三 核外电子排布:

1、 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

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是因为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导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为第一层时,只能容纳2个电子)。

核外电子总是从最内层开始依次向外排布。(从内到外依次用K、L、M、N、P、Q来表示电子层)

补充:电子的排布的一般规律:

1、各层电子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

2、最外层不超过8个;

3、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更加密切。

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知识点四离子及离子的形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1)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的特点可知: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2)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应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Cl-、Mg2+、O2-。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数字的意义:3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表示3个镁离子

②符号的意义:3Mg2+表示3个镁离子

5.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粒子的种类原子

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显负电

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规律: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分子和原子、离子课堂习题精练

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极其微小的粒子如______ 、______、等构成,水是由______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______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_____ 和_____ 构成的。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__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

(2)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

3、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所以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新产生的粒子是__________;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但粒子间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5. 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例如:水、二氧化碳、蔗糖,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例如:稀有气体、金属等。

6、将描述分子特点的句子的符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①分子是不断的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②分子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变化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1)水在百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2)水受热变成水蒸汽,体积变大,说明;(3)糖水通过滤纸,说明;(4)湿衣服晒一会儿会变干,说明;(5)可将大量氧气圧入钢瓶中,说明;(6)很多物质在氧气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有的物质在氧气中不反应,说明;(7)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

7、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注意:氢

原子由______、_________构成)

8.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6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

8、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信息有: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而和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9、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核外具有_________个

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______电子

10、最外层具有______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_____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4个,容易________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一般_______4个,容易______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________个,氦为_____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11、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例如:

表示

2Mg2+

表示

12、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13、.已知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核内无中子),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核内有8个中子),则一个水分子含有的质子数是_____个,中子数为_____个,电子数为_____个。

14、写出下列式子中数字“3”的含义。

3Cu ,

O

3H

2;

+

3

Fe,+2

3Fe。

二、选择题:(有些为多选)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6.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B.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混合而成的,所以是混合物D.物质受热膨胀,是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10.下列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海水、雨水

B.新鲜空气、硫粉

C.氧气、优质矿泉水D.氧化镁、氧气

1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粒子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12.下列有关混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有固定组成B.混合物中各成分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C.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D.红磷和白磷混在一起形成的是混合物

13.下列物质中不含氧分子的是

A.液态氧B.空气

C.氯酸钾D.高锰酸钾受热产生的气体

14.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 大小和质量不同

B. 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

C.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6. 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

A. 氧化汞制氧气

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D. 碘升华为碘蒸汽

17.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

D. 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

19.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20. 以下物质中,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A. Mn

B. 汞

C. Fe

D. 水

2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 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 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2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水就不存在了。

23、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碳原子,则下图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

24.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 B.水 C. 酒精 D.铁

25.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正确认识是

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发生变化

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改变

26.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重新鼓起来。其原因是

A.球内气体中微粒体积增大 B.球内气体中微粒间空隙增大

C.球内气体中微粒质量增大 D.球内气体中微粒分解成更多微粒

27.在同一原子里,其数目相同的是

A.中子数和质子数

B.电子数和质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电子数和原子质量

28.核电荷数取决于

A.原子核的大小

B.原子核内质子数

C.原子核内中子数

D.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

29.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D.相对原子质量一般近似等于质子数

30.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子的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31.有一个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和8个质子,另一个原子的核内有10个中子,核外有8个电子,则它们不相同

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32.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氧分子内含有的质子数是

A.8

B.16

C.32

D.64

33.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272。该元素的质子数为(A)111 (B)161 (C)272 (D)433

34.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B)原子核内中子数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原子核外电子数

3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36、.我市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空气中

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22-),O22-与O2不相同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37.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A.9 B.10 C.12 D.17

3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B.氯化钠 C.氧气 D.氩气

3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40.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原子核内一定有11个电子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该原子核外有281个电子

41.下列粒子中,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42.下列粒子,属于阳离子的有

43.下列粒子中,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的是

44.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45.下列式子能表示2个阳离子的是 A .-

OH 2 B .O 2H 2

C .+

2Na

D .2H 46、下列微粒

结构示意图中,

不正确的是

47、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是

48、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 .

B .

C .

D .

49、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50、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51、下列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2 8 1

+11 2 8 7

+17 2 8 2

+12

A. B. C. D.

52、研究表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根据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找出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53、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6

B .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C .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54、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B.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C.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D.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55. 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质子数是53

B. 核外电子数是53

C. 中子数是53

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125

56. 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另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n 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m/12n

B. mn/12

C. 12n/m

D. m/n 57.关于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C.Na 比Na+少一个电子

D.Na+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 5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8 2 6 2 8 7

+17 2 8 6

+16 +7 2 5

+8 2 6

+3 2 1

(完整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山东临沂市莒南三中(276600) 张琛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四中(265602) 马彩红 2.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结构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同位素(两个特性)

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 (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 ① 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 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 ⑤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⑥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排列原则 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 纵行 周期(7个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 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 ③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性质递变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元 素 周 期 表 族(18 个纵行) 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 ④ 结 构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 a.能量最低原理b.泡利原理c.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原子结构简图b.电子排布式c.轨道表示式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 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族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1)m/n<1时为金属,m/n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2)m/n>1时是非金属,m/n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分子和原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分子和原子初中化学的分子和原子是化学这一门科目的基础,要学好化学,首先就要弄懂分子和原子的定义,以及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一、分子 1.分子定义: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 2.分子的特点: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2)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酒精加100ml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3.应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二、原子 1.定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特点: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2)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3)原子之间有间隔。和分子一样。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3、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我们可以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就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 注:①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整个原子不带电。 ② 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 ③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说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4、原子的性质 (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电子数不同,中子数也不

人教版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参考课时:2课时)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②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1.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②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③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③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①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②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2 教学难点 ①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②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2.3教学易考点 ①分子的性质特点? ②分子和原子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③利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相关现象。

3 专家建议 4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情境——进行实验——思考练习 5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三个50ml烧杯,一个200ml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温度计,玻璃棒。 实验样品:浓氨水溶液,酚酞溶液、酒精溶液、品红溶液。 6 教学过程 6.1 第一课时 在上课之前,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始本堂课的教学。可以向学生们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例如:1.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不见了? 3.衣柜中的樟脑片为什么不翼而飞了?4. 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没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 向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 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 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2.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 113鉨Nh 115镆Mc 117Ts 118Og 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Nh”可表示鉨单质 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3.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2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答案】B 【解析】 A、由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可知,8=x+6,x=2,正确; B、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4,故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错误; C、由汉字氧带“气字头”,不带“金字旁”可知,氧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正确。故选B。 点睛: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是解题关键。 5.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训练版) 知识点一、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 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这就是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 知识点二、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实验装置的组成:放射源、金箔、荧光屏 1

②实验现象: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 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 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3、卢瑟福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忽略不计。 因为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远,受到较小的库仑斥力,运动几乎不改变方向。 极少数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近,因此受到很强的库仑斥力,发生大角度散射。

分子和原子经典习题

初三化学 分子和原子经典习题 【典型例题】 例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0mL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宏观现象或操作可以反映分子的某些性质,同时分子的某些性质又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二者是相互对应的。“100mL 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对应分子的基本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B 例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 分子大,原子小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 【解析】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也有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硅;故A错。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故B 错。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肯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毫无联系的分子和原子没有可比性,如汞原子比氢分子大,故C错。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要改变,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答案】D 例3: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 【解析】试题通过模拟图示较为直观、形象地将有关粒子的构成情况展示出来,使本来很抽象的微观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甲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甲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发生化学变化后,观察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成物的分子构成。 【答案】(1)单质(2)分解(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形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例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解析】温度升高后气体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并不是分子的数目增多了,也不是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是分子在温度升高时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并没有破裂,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A表示分子变大了,C、D表示分子都破裂了,B表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 【答案】B 例5: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表示混合物的是,由原子直接构

(完整版)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

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 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 为1s2外,其余为ns2np6。He 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 轨道,还未出现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分区 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 ↑ ↓ ↓ ↓ ↑ ↑ ↑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 知识点汇总一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高二化学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知识点梳理(Word版)

高二化学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知识点梳理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分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存在的微粒是分子,不存在离子。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等。分子晶体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它是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曰?力。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分子晶体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不导电。对于某些含有电负性很大的元素的原子和氢原子的分子,分子间还可以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氢键的形

成条件: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形成,(它不属于化学键)一般表示为X?DH…Y。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就是氢键。氢键同样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密度,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没有氢键的分子密堆积排列,如CO2等分子晶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以一个分子为中心,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存在。还有一类分子晶体,其结构中不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同时还存在氢键,如:冰。此时,水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水分子与之相邻。称为非密堆积结构。说明:1、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分子中各原子一般以共价键相结合。因此,大多数共价化合物所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如:部分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以及绝大多数的有机物等都属于分子晶体。但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如:由单原子构成的稀有气体分子中就不存在化学键。也不是共价化合物都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等物质属于原子晶体。2、由于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因此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可以表示其分子式,即只有分子晶体才存在分子式。3、分子晶体的微粒间以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相结合,因此,分子晶体具有熔沸点低、硬度密度小,较易熔化和挥发等物理性质。4、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分子的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一般而言,分子的极性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与分子的结构有关:在同样不存在氢键时,组成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 子 物 理 一、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 1.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电子.他还提出了原子的 ______________模型. 2.物理学家________用___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叫 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结果: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________;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甚至被____. 4. 实验的启示: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隙; 少数α粒子较大偏转,说明原子内部集中存 在着对 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 极个别α粒子反弹,说明个别粒子正对着质量比 α粒子大很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 力作用. 5.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 的核,叫 ________,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 转. 例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 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运动方向 B . 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有的甚至被反 弹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 偏转 D. 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大的偏转. 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 型。如图 1-1所示表示了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 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 线表示 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 c α粒子在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粒子在b 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b A .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原子核 B .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α粒子 D .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图1-1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1.玻尔提出假说的背景——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⑴按经典物理学理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要不断地辐射电磁波,电子能量减小,其轨道半径将不断减小,最终落于原子核上,即核式结构将是不稳定的,而事实上是稳定的.⑵电子绕核运动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轨道半径不断减小,发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是连续变化的,而事实上,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只是某些特定值。 为解决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玻尔提出了三点假设,后人称之为玻尔模型. 2.玻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⑴定态假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__________的能量状态中,在 这些状态中原子是 _______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 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 ________. ⑵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________________. ⑶轨道假说: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 ______子的不同轨道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 连续的. 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 公式 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原子的能级,对于氢原子,其能级 公式为 :______________; 对应的轨道公式为: r n n 2 r 1。其中n 称为量子数,只能取正.E1=-13.6eV ,r1=0.53×10-10m .

最新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归纳大全

最新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归纳大全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掌握分子的性质;掌握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要点诠释】 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有效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点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电子的发现 一、阴极射线 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的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并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 二、电子的发现 1、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阴极射线的粒子是 电子且带负电,电子是原子的做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2、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电荷量: 3、密立根“油滴实验”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倍。 4、电子的质量为: 5、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孙的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一、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利用碰撞中动量守恒原理

1、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 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 2、核式结构模型 ①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③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二、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核的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的半径10-15m,原子的半径10-10m,原子内十分空旷。 氢原子光谱 一、光谱 1、光谱是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2、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我们把它们叫做谱线。 3、光谱可分为两类:线状谱和连续谱。 ①线状谱:由一条条分立的谱线(亮线)组成。 ②连续谱:由谱线(亮线)粘在一起的光带。

4、特征谱线(亮线):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颜色)是不一样的。 5、每种原了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 2、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3、——巴耳末公式 n的两层含义: ①每一个n值分别对应一条谱线。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 (一). 认识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水等。(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 认识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5、原子的基本性质:同分子相似。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Point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 =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不同原子 不同,即 决定元素的种类。 所有元素中 没有中子数,即中子数为零。 Point2.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能量较低, 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 明,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 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 电子层数 K L M N O P Q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 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8个电子 画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Li Be Na Mg Al H B C N O F Si P S Cl He Ne Ar 3.离子 (1)定义: ,带正电的原子叫 做 ,如Na +,2Mg +,3Al +; 叫做阴离子;如2S -,Cl - ,24SO -等。

(2)离子化合物: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直接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3)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2 2Mg+表示: Cl-表示: Point3 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很小。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表达式为,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般省略不写。 2.某原子实际质量为a kg,作为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1.分子定义: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 2.分子的特点: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2)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酒精加100ml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水中大约有×1021 个水分子。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3.应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1.定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特点: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2)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3)原子之间有间隔。和分子一样。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3、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我们可以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就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 注: ①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整个原子不带电。 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 ③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说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4、原子的性质

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 、L 、M 、N 、O 、P 、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 、p 、d 、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 轨道呈球形、p 轨道呈纺锤形,d 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 6 、d 10 、f 14 )、半充满(p 3 、d 5、f 7)、全空时(p 0、d 0、f 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 54s 1、29Cu [Ar]3d 104s 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 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 1表示,单位为kJ/mol 。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 1到ns 2np 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 、N 、Mg 、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 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B.逐级电离能发生突变是原子核外电子能层排发生了改变,如I(n+1)≥In ,其化合价为n 。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电负性的运用: 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D.对角线规则:Li 和Mg ,Be 和Al ,B 和Si 性质相识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离子键――离子晶体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 型和CsCl 型离 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 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NaCl 晶体结构 1.NaCl 晶体中每个Na +周围有6个Cl -,每个Cl -周围有6个Na +,NaCl 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 数是6。 2.晶体中,在每个Na+的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晶体中,在每个Cl- 的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有12个 3.一个NaCl 晶胞实际拥有的离子数目:Na +4个,Cl -4个。 4.晶体中Na +和Cl -间最小距离为a cm , 计算NaCl 晶体的密度:Ρ=4*M(NaCl)/N A ÷a 3 5.在氯化钠晶体中,与每个Na + 等距离且最近的Cl - 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探究二】CsCl 晶体结构 (1)在CsCl 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 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阴阳离子的配位 数是8 。 (2) Cs +周围有6个Cs +, Cl -周围有6个Cl -。 (3)一个氯化铯晶胞实际拥有的离子数目:Cs +离子1 个,Cl -1 个。 (4)晶体中Cs +和Cl -间最小距离为a cm , 计算CsCl 晶体的密度:Ρ=M(Cs Cl)/N A ÷a 3 3、从图中可以看出,Ca 跟F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g·c m -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探究三】ZnS 晶体结构 (1)ZnS 构造:ZnS 晶体中___离子先以__型紧密 堆积(填A 1、A 2或A 3),___离子再填充到空隙中。 (2)在ZnS 晶体中每个Zn 2+周围有__个S 2-,每个S 2-周围有__个Zn 2+,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是__。 (3)一个ZnS 晶胞实际拥有的离子数目:Zn 2+离 子_____个, S 2- ___个。 (4)在ZnS 晶体中每个Zn 2+周围有__个S 2-,每个S 2-周围有__ 意图? 2、将ZnS 晶胞中的Zn 2+和S 2-都换为碳原子,可以得到金刚石晶体的 晶胞,计算金刚石晶胞中含的微粒数为 ,碳碳键的夹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