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铝及其化合物

1.工业上常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流程如图:

(1)溶解烧渣选用的足量的酸的名称是___。

(2)固体1的主要成分是___。

(3)加入药品X后,溶液1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经过、___、___过滤等步骤得到晶体。

(5)有同学认为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你认为这一方案___(填写“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硫酸 SiO2 Fe+2Fe3+=3Fe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不可行

【解析】

【分析】

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的反应有Fe2O3+3H2SO4=Fe2(SO4)3+3H2O、Al2O3+3H2SO4=Al2(SO4)3+3H2O,SiO2不溶于稀硫酸,然后过滤,得到的固体1成分为SiO2,滤液1中含有Fe2(SO4)3、H2SO4、Al2(SO4)3;在滤液1中加入X,然后加入NaOH溶液并调节溶液的pH,得到固体2为

Al(OH)3和溶液2,从溶液2中能得到FeSO4?7H2O晶体,说明溶液2中溶质为FeSO4,则X 具有还原性,能将Fe3+还原为Fe2+,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则X为Fe,加入试剂X发生的离子反应有2Fe3++Fe=3Fe2+、Fe+2H+=Fe2++H2↑,将溶液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FeSO4?7H2O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最终产物为七水合硫酸亚铁可知溶解烧渣的酸为硫酸;

(2)固体1为不溶于硫酸的SiO2;

(3)试剂X为Fe,可还原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4)从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在溶液1中含有铁离子和铝离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最终得到的是硫酸铁而不是硫酸亚铁,所以不可行。

2.某无色稀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

阴离子CO32-、SiO32-、AlO2-、Cl-

阳离子Al3+、Fe3+、Mg2+、NH4+、Na+

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Y,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试剂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Y是盐酸,则oa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溶液的,下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Y是NaOH溶液,则X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O32-、AlO2- CO32- Al(OH)3+3H+=Al3++3H2O Al3+、Mg2+、NH4+ NH4++OH-=NH3·H2O

【解析】

【分析】

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Fe3+离子;

(1)若Y是盐酸,oa段产生的沉淀可能为Al(OH)3或H2SiO3;ab段的特点为消耗盐酸,但沉淀量不变,确定含CO32-;

(2)若Y为NaOH,根据沉淀量的变化确定一定含有Al3+、Mg2+、NH4+。

【详解】

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Fe3+离子;

(1)若Y是盐酸,oa段产生的沉淀可能为Al(OH)3或H2SiO3;ab段的特点为消耗盐酸,但沉淀量不变,确定含CO32-;bc段沉淀部分溶液,确定为Al(OH)3和H2SiO3,所以oa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AlO2-、SiO32-;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是CO32-+2H+=H2O+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是CO32-;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2)若Y为NaOH,根据沉淀量的变化确定一定含有Al3+、Mg2+、NH4+,结合图像bc段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oa段发生反应:Al3++3OH-=Al(OH)3↓、Mg2++2OH-=Mg(OH)2↓;ab段发生反应NH4++OH-=NH3·H2O。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推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依据图像分析反应的原理是答题的关键,题目难度较大。关于图像的答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②看线:弄清线的变化趋势,每条线都代表着一定的化学反应过程。

③看点:弄清曲线上拐点的含义,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曲线的拐点代表着一个反应过程的结束和开始。

3.下列物质A -F 是我们熟悉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 、B 均是常见的金属,且B 的合金用量最大;E 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适当的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1)G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反应D→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检验F 中金属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现象是____________。

(4)E 物质可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写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_________。

(5)写出C 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6)若向D 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NaAlO 2 2FeCl 2+ Cl 2= 2FeCl 3 KSCN 溶液呈血红色 Ca (ClO )2 Al 3+ +4OH -=AlO 2-+2H 2O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FeCl 2+2NaOH=Fe (OH )2↓+2NaCl 4Fe (OH )2+O 2+2H 2O=4Fe (OH )3

【解析】

【分析】

B 的合金用量最大,所以B 为Fe ;E 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所以E 为Cl 2;盐酸与铁反应生成FeCl 2,FeCl 2与Cl 2反应生成的F 为FeCl 3;金属A 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盐,与适量的NaOH 溶液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还能溶于NaOH ,所以A 为Al 单质,

C 为AlCl 3溶液,G 为NaAlO 2溶液。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G 即为偏铝酸钠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NaAlO 2;

(2)根据分析可知,D 为FeCl 2,与E 即Cl 2反应后生成FeCl 3,方程式为:

2232FeCl Cl =2FeCl +;

(3)检验Fe 3+常用硫氰化钾溶液,Fe 3+遇SCN -生成血红色物质;

(4)漂白粉中的有效物质为次氯酸钙;

(5)通过分析可知,C 为AlCl 3溶液,与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22Al 4OH =AlO 2H O +--

++;

(6)通过分析可知,D 的溶液为FeCl 2溶液,FeCl 2会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很不稳定的白色Fe(OH)2沉淀,沉淀会迅速的被氧化为Fe(OH)3,转化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先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相关的方程式还有:22234Fe(OH)O 2H O=4Fe(OH)++;

4.实验室有NaHSO 4、Ba(OH)2、NH 3·

H 2O 、NaHCO 3、KAl(SO 4)2五种无色溶液,现欲通过它

们之间的相互反应的现象对其进行鉴别。部分物质间的反应现象如表。

A B C D E

A↓

B↑↓

C↑↑↓↓

D↓↑↓↓

E↓↓↓

表中“↑”表示生成气体物质,“↓”表示生成沉淀。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B,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向含有0.1mol溶质的D溶液中滴加E溶液,所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之和最多为

________mol。

【答案】NaHSO4 Ba(OH)2 NH3·H2O?NH4++OH- 0.25

【解析】

【分析】

NaHSO4、Ba(OH)2、NH3·H2O、NaHCO3、KAl(SO4)2五种无色溶液中,相互反应能同时生成沉淀和气体的只有NaHCO3与KAl(SO4)2的反应,只生成气体的反应只有NaHCO3和NaHSO4反应,故B为NaHSO4,C为NaHCO3,D为KAl(SO4)2,与NaHSO4、NaHCO3、KAl(SO4)2都能生成沉淀的物质为Ba(OH)2,故E为Ba(OH)2,A为NH3·H2O,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为NaHSO4,E为Ba(OH)2,故答案为:NaHSO4;Ba(OH)2;

(2)A为NH 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生成NH4+和OH-,电离方程式NH3·H2O NH4++OH-,故答案为:NH 3·H2O NH4++OH-;

(3)向含有0.1mol溶质的D溶液中滴加E溶液,Al3+刚好完全沉淀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此时沉淀Al(OH)3和BaSO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5mol,SO42-刚好完全沉淀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2SO42-+2Ba2++4OH-

===AlO2-+2BaSO4↓+2H2O,此时沉淀BaSO4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0.2mol≤n≤0.25mol,所所以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之和最多为0.25mol,故答案为:0.25。

5.A、B、C、X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____。

a.S b.N2 c.Na d.Mg e.Al

(2)若A为强碱溶液,则X可能为____。

a.CO2 b.AlCl3 c.Al d.Mg e.Al2O3

(3)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B的化学式为____;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元素价态的操作方法是____。

(4)若A、B、C为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____,X的化学式可能为(写出不同类物质)____或____,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或___。

【答案】de ab FeCl3 2Fe3++Fe=3Fe2+加入硫氰化钾,不显血红色,然后加入氯水,显血红色,则为亚铁离子 Al(OH)3盐酸氢氧化钠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解析】

【分析】

(1)根据常见的强氧化剂单质氧气和氯气分析;

(2)根据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

(3)在溶液C中滴入AgNO3,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此沉淀为AgCl,由题意与转化关系可推知A为Cl2,x为还原性较强的金属,由所学知识推x为铁单质;

(4)x为强电解质,应属于强酸、强碱或者盐类,但根据图所示转化关系确定x只能为强碱或强酸。能与强碱、强酸连续反应的常见物质就是铝的化合物。

【详解】

(1)a.S与氧气反应生成SO2,SO2和氧气反应生成SO3,故不选a;

b.N2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故不选b;

c.Na与氧气在常温下生成Na2O,Na2O与氧气加热生成Na2O2,故不选c;

d.金属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氧化镁与氧气不反应,故选d;

e.Al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与氧气不反应,故选e;

选de。

(2)a.CO2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选a;

b.AlCl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选b;

c.Al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铝不反应,故不选c;

d.Mg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不选d;

e.Al2O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氧化铝不反应,故不选e;

选ab;

(3)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B为FeCl3,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C为FeCl2,Fe2+易被氧化,所以FeCl2在贮存时,应加入铁粉来还原Fe3+,离子方程式为

2Fe3++Fe=3Fe2+;检验此C溶液中含有Fe2+的操作方法是:加入硫氰化钾,不显血红色,然

后加入氯水,显血红色,则为亚铁离子。

(4)若x为强酸,则A为偏铝酸盐、B为氢氧化铝、C是铝盐;若x为强碱,则A为铝盐、B为氢氧化铝、C是偏铝酸盐;则B的化学式为Al(OH)3,X的化学式可能为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或Al(OH)3+OH-=AlO2-+2H2O。

6.某小组同学用一种铝铁合金为原料,模拟相关的工业生产,反应过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铁铝合金是一种高电磁性能合金,下列有关推测可能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铁铝合金可由铁和铝熔融混合制成

B.铁铝合金的熔点高于铝和铁

C.铁铝合金硬度高于纯铝

(2)反应①中铝元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发生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中的CO2不宜换成HCl,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举出固体A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 Al3++4OH﹣=AlO2﹣+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先产生白色沉淀,之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过量的氯化氢会使生成的氢氧化铝溶解做红色油漆和涂料

【解析】

【分析】

分析流程可知,①中的反应有硫酸与氢氧化钠酸碱中和,硫酸铝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硫酸亚铁在空气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④中二氧化碳能与偏铝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固体A为氧化铁,固体B为氧化铝;②中铝单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③中硫酸亚铁在空气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详解】

(1)A.铁铝合金可由铁和铝熔融混合制成具有特征性质的混合物,故A正确;

B.合金熔点低于各成分,则铁铝合金的熔点低于铝和铁,故B错误;

C.合金硬度高于各成分,则铁铝合金硬度高于纯铝,故C正确;

综上所述,故答案为:AC;

(2)①中硫酸铝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

=AlO2﹣+2H2O,故答案为:Al3++4OH﹣=AlO2﹣+2H2O;

(3)②中铝单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4)③中硫酸亚铁在空气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之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先产生白色沉淀,之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5)④中二氧化碳能与偏铝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若将二氧化碳换成氯化氢,则生成的氢氧化铝会继续与过量的盐酸发生反应而溶解,故答案为:过量的氯化氢会使生成的氢氧化铝溶解;

(6)固体A为红棕色的氧化铁,可以用来做红色油漆和涂料,故答案为:做红色油漆和涂料。

7.利用含铬废料(主要含 Cr2O3,还含有 FeO、SiO2、Al2O3等杂质)制备重铬酸钠,实现清洁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 Cr2O3转化为Na2Cr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2)实验室模拟此工业流程①,控制反应温度 60℃的方法是_____;

(3)流程②用石墨做电极电解 Na2CrO4溶液,制备Na2Cr2O7,其原理如图所示,a 是_____极;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当生成 2mol Na2Cr2O7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

_____mol;

(4)由下图和下表中的溶解度变化,流程③制备 K2Cr2O7,应先充分加热,然后_____反应才能顺利进行;

重铬酸钠的溶解度表:

1020406080100

度℃

溶解

61.662.865.171.878.781.1

度%

(5)为进一步减少制得的 K2Cr2O7晶体中 NaCl 等杂质,应再进行_____操作;

(6)流程④Na2Cr2O7溶液与乙醇反应,乙醇可能被氧化为_____(写一种即可)。

【答案】2Cr2O3+4Na2CO3+3O24Na2CrO4+4CO2水浴加热负极 4OH-―4e-=2H2O+O2↑或2H2O-4e-=O2↑+4H+ 4 冷却结晶(降低温度)重结晶乙醛(CH3CHO)、乙酸(CH3COOH)、二氧化碳(CO2)等

【解析】

【分析】

利用含铬废料(主要含 Cr2O3,还含有 FeO、SiO2、Al2O3等杂质)制备重铬酸钠。将铬铁矿和碳酸钠、空气混合焙烧,发生反应得到Na2CrO4、NaAlO2、Na2SiO3等和CO2,然后在60℃时调节溶液的pH=6.5,用盐酸浸取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含有硅酸、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滤液中含有Na2CrO4和NaCl,然后用石墨做电极电解 Na2CrO4溶液,制备

Na2Cr2O7,在Na2Cr2O7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可以制得K2Cr2O7,在Na2Cr2O7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和乙醇,可以制得Na Cr(SO4)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Cr2O3与碳酸钠在空气中焙烧反应生成Na2Cr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r2O3+4Na2CO3+3O2

4Na2CrO4+4CO2,故答案为:2Cr2O3+4Na2CO3+3O24Na2CrO4+4CO2;

(2)可以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控制反应温度 60℃,故答案为:水浴加热;

(3)Na2CrO4溶液中存在2CrO42-+2H+?Cr2O72-+H2O,用图示装置(均为石墨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制取Na2Cr2O7,需要通过电解生成H+提高溶液的酸性,说明该电极(电极Ⅱ)是阳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即b为正极,则a为负极;电极Ⅱ为阳极,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或2H2O-4e-=O2↑+4H+;由CrO42-+2H +=Cr2O72-+H2O可知,每生成2molNa2Cr2O7时,理论上II电极生成4molH+,根据阳极反应式4OH--4e-=2H2O+O2↑可知,每生成4molH+,转移4mol电子,故答案为:负极;4OH-―4e-=2H2O +O2↑或2H2O-4e-=O2↑+4H+;4;

(4) 根据溶解度曲线和重铬酸钠的溶解度表可知,K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而

Na2Cr2O7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且温度较低是由水中的溶解度:Na2Cr2O7>

K2Cr2O7,因此流程③中向Na2Cr2O7溶液中加入适量KCl,充分加热,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晶膜,然后冷却结晶,析出K2Cr2O7固体,反应才能顺利进行,故答案为:冷却结晶(降低温度);

(5) 根据溶解度曲线,K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为进一步减少制得的 K2Cr2O7晶体中 NaCl 等杂质,需要对K2Cr2O7晶体进行重结晶操作,进一步分离提纯,故答案为:重结晶;

(6) Na2Cr2O7溶液具有强氧化性,Na2Cr2O7溶液与乙醇反应,乙醇可能被氧化为乙醛

(CH3CHO)、乙酸(CH3COOH)、甚至可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乙醛(CH3CHO)、乙酸(CH3COOH)、二氧化碳(CO2)等。

8.工业上以锂辉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锂的部分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①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其中含少量Ca、Mg元素。

②Li2O·Al2O3·4SiO2+H2SO4(浓)Li2SO4+Al2O3·4SiO2·H2O。

③某些物质的溶解度(S)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滤渣1中分离出Al2O3的流程如下所示:

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

(2)已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Mg(OH)2和CaCO3。向滤液1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__(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

(3)最后一个步骤中,用“热水洗涤”的理由是___。

(4)工业上,将Li2CO3粗品制备成高纯Li2CO3的部分工艺如下:

a.将Li2CO3溶于盐酸作电解槽的阳极液,LiOH溶液作阴极液,两者用离子选择性透过膜隔开,用惰性电极电解。

b.电解后向LiOH溶液中加入少量NH4HCO3溶液并共热,过滤、烘干得高纯Li2CO3。

①a中电解时所用的是__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②电解后,LiOH溶液浓度增大的原因是___。

b中生成Li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5)磷酸亚铁锂电池总反应为FePO4+Li LiFePO4,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

Li+,写出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___。

【答案】Al3++3NH3·H2O===Al(OH)3↓+3NH4+ Ca(OH)2 Ca2++2OH-,Mg2+与OH-结合生成Ksp很小的Mg(OH)2沉淀,导致平衡右移,生成Mg(OH)2沉淀 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阳离子交换膜阴极氢离子放电,锂离子向阴极移动

2LiOH+NH4HCO3Li2CO3↓+2H2O+NH3↑ FePO4+Li++e-===LiFePO4

【解析】

【分析】

由工业流程图可知,锂辉石经过研磨、加热、酸化得到可溶性的硫酸锂、硫酸铝和不溶的二氧化硅,过滤得到滤液1和含有二氧化硅的滤渣1,向滤液1中加入石灰乳调节pH值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以增加溶液中Ca2+、OH-的浓度,使Mg(OH)2、CaCO3更利于析出,以便形成滤渣2,向滤液2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锂沉淀,过滤、热水洗涤的原因是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减少Li2CO3的损失,得到最终产物碳酸锂,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据已知信息①可知滤渣1中含有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而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因此首先用盐酸溶解滤渣1,过滤后得到二氧化硅和氯化铝的溶液。向滤液中通入足量的氨气即可生成氢氧化铝,灼烧氢氧化铝即可得到氧化铝,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2)石灰乳中存在氢氧化钙的溶解平衡Ca(OH)2 Ca2++2OH-,Mg2+与OH-结合生成Ksp 很小的Mg(OH)2沉淀,导致平衡右移,生成Mg(OH)2沉淀,而钙离子与碳酸根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Ca(OH)2 Ca2++2OH-,Mg2+与OH-结合生成Ksp很小的Mg(OH)2沉淀,导致平衡右移,生成Mg(OH)2沉淀;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最后一个步骤中,用“热水洗涤”可以减少固体溶解而造成的损失,故答案为: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①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氧根离子,而锂离子向阴极移动,故a中电解时所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故答案为:阳离子交换膜;

②阴极得到电子,则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由于阴极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氧根离子,而锂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电解后,LiOH溶液浓度增大。根据原子守恒可判断LiOH溶液中加入少量NH4HCO3溶液并共热,除得到高纯Li2CO3外还有氨气和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NH4HCO3Li2CO3↓+2H2O+NH3↑,故答案为:阴极氢离子放电,锂离子向阴极移动;2LiOH+NH4HCO3Li2CO3↓+2H2O+NH3↑;

(5)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因此FePO4在正极上发生反应,即正极反应式为FePO4+Li++e-===LiFePO4,故答案为:FePO4+Li++e-===LiFePO4。

9.碱式氯化铜[Cu x(OH)y Cl z·mH2O]是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还可用作木材防腐剂、饲料添加剂等.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某厂废铜渣(主要成分为Cu、CuO,含少量

Fe3O4、Ni、Al2O3)制备碱式氯化铜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研磨”的目的为________。

(2)“碱溶”的目的为____________。

(3)“酸溶”时生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的Fe3+对Cu发生的氧化反应的催化原理如上图所示。N代表的物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4)“酸溶”时温度不能过高的理由为_________。

(5)若滤液2中c(Fe3+)=4×10-8mol/L,pH=4,则K sp[Fe(OH)3]=

__________。

(6)为测定Cu x(OH)y Cl z·mH2O的组成,进行如下操作:取样品23.25g,用适量酸溶解后配成100mL溶液;取10.00mL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1.435g沉淀;另取10.00mL溶液,用1.000mol/L的EDTA标准液滴定Cu2+(Cu2+与EDTA以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0.00mL。

①溶解样品所用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最终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而分离除去

4Fe3O4+O2+36H+=12Fe3++18H2O Fe2+或FeCl2温度过高,盐酸挥发程度增大,空气溶解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降低,酸溶不充分 4×10-38 HNO3 Cu2(OH)3Cl?H2O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废铜渣(主要成分Cu、CuO,含少量Fe3O4、Ni、A12O3)研磨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通入CO除去Ni元素,加NaOH分离出的滤液1中含偏铝酸钠和NaOH,滤渣1含Cu、CuO、Fe3O4,加盐酸、空气溶解后得到含铜离子、铁离子的溶液,调节pH,过滤分离出的滤渣2为Fe(OH)3,滤液2中加石灰乳可制备碱式氯化铜

Cu x(OH)y Cl z?mH2O,滤液3中含氯化钙,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l)“研磨”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碱溶”的目的是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分离除去,故答案为: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分离除去;

(3)“酸溶”时生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3O4+O2+36H+=12Fe3++18H2O;生成的Fe3+对Cu发生的氧化反应的催化原理图中,Cu失去电子,则Fe得到电子转化为N的化学式为Fe2+或FeCl2,故答案为:4Fe3O4+O2+36H+=12Fe3++18H2O;Fe2+或FeCl2;

(4)“酸溶”时温度不能过高,因为温度过高,盐酸挥发程度增大,空气的溶解度减小,会导致反应速率降低,酸溶不充分,故答案为:温度过高,盐酸挥发程度增大,空气的溶解

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降低,酸溶不充分;

(5)若滤液2中c (Fe 3+)=4×10-8mol /L ,pH =4,则K sp [Fe (OH )3]=4×10-8×(10-10)3=4×10-

38,故答案为:4×10-38; (6)①后续实验需要加入AgNO 3 溶液,因此溶解样品所用酸为HNO 3,加入足量AgNO 3溶液可检验Cl -,故答案为:HNO 3;

②n (Cl -)= 1.435 g 143.5g /mol ×100mL 10mL =0.1mol ,n (Cu 2+)=0.02L ×1mol /L ×100mL 10mL

=0.2mol ,由电荷守恒可知n (OH -)=2n (Cu 2+)-n (Cl -)=0.2 mol ×2-0.1 mol =0.3mol ,m (Cl

-)=0.1mol ×35.5 g ?mol -1=3.55 g ,m (Cu 2+)=0.2mol ×64 g ?mol -1=12.8g ,m (OH -

)=0.3mol ×17g /mol =5.1 g ,n (H 2O )=23.25g 3.55g 12.8g 5.1g 18g /mol

---=0.1mol ,则x ∶y ∶z ∶m =n (Cu 2+)∶n (OH -)∶n (Cl -)∶n (H 2O )=2∶3∶1∶1,即化学式为

Cu 2(OH )3Cl ?H 2O ,故答案为:Cu 2(OH )3Cl ?H 2O 。

10.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23Al O ,还含有杂质2SiO 和23Fe O )提取氧化铝并冶炼Al 的操作过程如下:

(1)滤渣A 是______,滤渣B 是__________。

(2)操作Ⅰ、Ⅱ、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生成滤渣C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100 mL 滤液B ,加入200mL 1.0 1mol L -?的盐酸时,沉淀量达到最大且质量为

11.7g 。则滤液B 中-2c AlO =()________,()+c Na >_______ 1mol L -?。

【答案】2SiO 3Fe(OH)(或氢氧化铁) 过滤

22233AlO CO 2H O Al(OH)HCO -

-++=↓+ 11.5mol L -? 6.0

【解析】

【分析】

铝土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二氧化硅不与稀硫酸反应形成滤渣A ,氧化铁、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铝离子、铁离子,滤液A 中有铝离子、铁离子;滤液A 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偏铝酸钠。根据固体D 电解生成铝,推知D 为氧化铝,C 为氢氧化铝。偏铝酸钠与过量的X 生成氢氧化铝,推知X 为二氧化碳。

【详解】

(1)铝土矿中的二氧化硅与稀硫酸不反应,则滤渣A 是2SiO (或二氧化硅);滤液A 中

含有铝离子、铁离子,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则滤渣B 是3Fe(OH)(或氢氧化铁)。 (2)操作Ⅰ、Ⅱ、Ⅲ后分为滤渣和滤液,故名称均是过滤。

(3)由于二氧化碳是过量的,则生成滤渣C 的离子方程式为

22233AlO CO 2H O Al(OH)HCO -

-++=↓+。

(4)取100mL 滤液B ,加入200mL 11mol L -?的盐酸时,沉淀量达到最大且质量为

11.7g ,即氢氧化铝是11.7g ,其物质的量是111.7g 0.15mol 78g mol

-=?,根据铝原子守恒可知,滤液B 中()1

2AlO 0.15mol 0.1L 1.5mol L c --=÷=?。根据方程式()2424223Al SO 8NaOH 3Na SO 2NaAlO 4H O +=++可知()243Al SO 消耗氢氧化钠0.6 mol ,又因为氢氧化钠还会与硫酸等反应,因此最终滤液B 中Na +的浓度大于16.0mol L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