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医学统计学》

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40学时,均为理论课。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空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与疗养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

医学统计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批量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与表达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医学统计学被喻为整个医学大厦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医学统计学知识是医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医学统计学方法是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医学统计学结果是所有医学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证据之一。理解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将为后续临床医学、军事医学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预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生理学》等,主修完本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诊断》、《实验诊断》等后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1.要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2.教学内容上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学科专业网站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如何分析医学观察结果的“变异”来源为出发点,培养学员的统计思维方式。强调医学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医学统计学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入门、医学研究的统计设计、医学数据的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四个教学单元。

第一个教学单元医学统计学入门,主要讲授内容为医学统计学定义、医学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个教学单元医学研究的统计设计,主要讲授内容为医学研究中采用的主要研究类型、医学研究的统计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组方法、医学测量结果的分类、观察性研究、随机抽样等。

第三个教学单元医学数据的统计描述,主要讲授内容为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计量资料的常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正态分布、医学参考值等。

第四个教学单元统计推断,主要讲授内容为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基本概念、卡方检验、t检验、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线性相关分析、基于秩次的统计方法。

2、教学实施

课后要求学员完成一定数目的习题。完成课后习题实际上就是让学员面对实际的统计资料,正确、灵活地运用统计学方法的实践。统计学的操作性很强,要求学员在认真学习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同时,通过习题、案例等多层面来加强训练,提高统计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注意选择那些代表性强、数据资料类型典型的题目,还要注重应变能力的培养,可以适度对某些统计分析题所给资料稍微作些变动、分析问题换种问法,要求学员善于把握每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实质,能与医学实践结合去思考、分析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3、课程评价

教学准备评价。包括集体被备课、教案、讲稿、教学课件。

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课堂内容融会贯通,讲解精炼;理论联系实际,易于理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不照本宣科;重点、难点内容讲深讲透;板书整齐有条理,注重现代教育的应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生动,快慢适中;熟练应用专业外语词汇,反映医学统计学科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学员学习过程评价。课后作业、案例分析、课外科研报告等。

学员学习成绩评价。理论考核成绩(百分制)。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1. 把握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学习的基本要求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方法论学科,学习中要结合医学专业知识,把握医学统计学“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的体系结构。在学习研究设计统计知识时,首先分清楚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在学习搜集资料统计知识时,知道随机抽样抽样、随机分组和资料类型;在学习整理资料统计知识时,学会区分分组因素、编制频数表、计算常用统计指标;在学习统计分析时,重点学习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秩和检验。该门课程并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特点和这些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医学统计学,首先要掌握教材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和范畴。这些概念和范畴很重要,但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理解来加强记忆,要抓住要点,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能联系实际或其它课程的知识,并将它们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概念和范畴上去,因为这些概念和范畴都是从具体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学习时也要能够返回到具体实践中去。

医学统计学中的方法问题很多,许多计算公式也需要记住并会运用。初学统计的学员往往会认为,统计学中的计算都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只要数学基础好并记住公式,计算没有多大问题。然而,事实上有些学员即使记住了计算公式仍会做错习题。可见,仅仅具有数学基础和记住计算公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医学统计学毕竟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生物医学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纯数学,如果对生物医学现象本身认识不清,即便背熟了计算公式,也未必能做到灵活运用。

3. 多做作业,通过练习加强记忆

课后作业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只记住公式,不做习题,不仅公式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应用。有的学员只死记公式,不愿做练习题,结果考试做题时不知从何处人手,或者不会用公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做习题。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书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另外,做题时,要注意弄清楚医学背景和条件,不要盲目去套公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学会理解和运用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中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说出医学统计学的发展现状,学会用统计学的思想、方法认识生物医学现象、发现统计规律,为学习相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

1)能够说出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2)能够运用频数表或频数分布图,识别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和负正偏态分布,阐述生物医学的变异现象。

3)能够说出医学研究中实验性研究与观察性研究的主要区别。

4)能够阐述研究设计的三要素,说出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5)能够阐述随机化的三个作用。

6)能够描述非随机对照试验常见的偏倚。

7)能够识别医学测量的三种数据类型。

8)能够阐述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解释抽样误差。

9)能够描述计量资料的常用统计指标,说出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10)能够描述计数资料的常用统计指标,说出比、比率、速率的应用条件。

11)能够使用正态分布理论,解释医学参考值范围。

12)能够解释统计量的变异现象,阐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标准误与可信区间,阐述样本率的抽样误差、标准误与可信区间。

13)能够阐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说出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4)能够解释无效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检验水准 、P值、两类错误、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检验统计量,阐述假设检验的统计意义与实际意义。

15)能够阐述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说出卡方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检验统计量。

16)能够阐述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的基本原理,说出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的基本步骤、检验统计量和应用条件。

17)能够说出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阐述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的基本步骤和检验统计量(方差分析表)。

18)能够说出直线回归方程的基本原理,解释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和回归系数,阐述回归系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检验统计量,归纳直线回归方程的主要用途和实际应用的注意事项。

19)能够阐述线性相关系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检验统计量,归纳相关系数应用的注意事项。

20)能够区别参数统计分析与非参数统计分析,阐述两独立样本差别的秩和检验、配对设计资料的秩检验、完全随机设计多组差别的秩和检验、Spearman秩相关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检验统计量。

2.基本技能

1)能够运用随机数,实现随机排列分段随机化分组。

2)能够完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频数表的编制、绘制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图。

3)能够计算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的95%参考值范围。

4)能够计算小样本计量资料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变异系数、样本均数的标准误与可信区间。

5)能够计算计数资料比、比率、速率、率、样本率的标准误与可信区间。

6)能够计算2×2表、R×C表的卡方值,运用卡方界值表获得P值。

7)能够计算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的检验统计量,运用t界值表获得P值。

8)能够计算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的检验统计量,运用F界值表或q界值表获得P值。

9)能够计算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和回归系数假设检验的检验统计量。

10)能够计算线性相关系数、线性相关系数、线性相关系数的标准误和检验统计量。

11)能够计算两独立样本资料的秩和、配对资料的秩和、多组资料的秩和。

12)能够计算Spearman秩相关的相关系数和检验统计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医学统计学在医学中的作用,感受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知识获取和表达、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学员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获取新的医学知识奠定基础。

2.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研究设计的类型、基本要素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感受由于研究设计的缺陷导致的研究结果的偏倚,理解随机对照研究的科学性,学会基本的医学研究设计方法,为正确地搜集数据打好基础。

3.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医学数据的数据特征与统计描述,课后体验频数表(频数分布图)的绘制过程和医学参考值的计算过程,学会如何描述生物医学领域的个体差异,寻找变异现象背后的统计学规律,为正确地描述数据打好基础。

4.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感受模拟抽样试验样本统计量的变异和误差,学会如何描述一批实验(观察)结果的误差大小,如何推论不同批次(组别)实验(观察)结果的差异,理解假设检验P值的含义,为正确地分析数据打好基础。

5.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基于秩次的统计方法,学会批量实验(观察)结果两个样本率、多个样本率差异的统计推论方法、两个样本均数、多个样本均数差异的统计推论方法、两个变量线性关系的表达与统计推论方法,为学员今后处理临床观察数据和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统计学证据打好基础。

6. 通过课后练习、教员对作业的评分、评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据收集、整理、计算、分析的全过程,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7. 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员、学员的双边互动,树立善于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的统计思维方法,提高自觉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用数据说话、不轻信数据、不伪造数据的职业道德观。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敢说真话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统计学的定义、医学统计学的定义,阐述医学统计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作用和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研究设计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研究设计的类型。说出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阐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描述随机对照与非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常见的偏倚。阐述常用随机分组方法和医学测量的常见数据类型。

第三章观察与抽样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观察性研究的类型。阐述抽样调查中总体与样本的概念、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抽样误差的概念。说出常用的四种抽样方法。说明横断面研究主要目的和用途。

第四章数据特征与统计描述

基本要求:能够绘制频数表,阐述频数分布的类型、频数分布表的用途。能够阐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意义、用途及计算方法。阐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意义、用途及计算方法。说出编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绘制常用统计图。

第六章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基本要求:能够阐述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和标准化变换,说出

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使用正态分布法、百分位数法计算医学参考值范围。

第七章参数估计

基本要求:能够阐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均数标准误和可信区间的基本概念,计算均数的标准误、可信区间。阐述样本率的抽样误差,计算率的标准误、可信区间。理解两样本均数之差的可信区间、两个样本率之差的可信区间。

第八章假设检验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能够阐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P值、I类错误、II类错误、单侧检验、双侧检验的基本概念,阐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结果解释的统计意义、专业意义。计算大样本情况下两个均数、两个率的检验统计量。

χ检验

第九章2

基本要求:能够阐述2×2表卡方检验的基本思想、应用条件、计算方法。使用连续性校正的公式计算卡方值。说出两相关样本率McNemar检验的基本思想、应用条件、计算方法。阐述R×C表卡方检验的基本思想、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理解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第十章t检验

基本要求:能够阐述t检验的应用条件。阐述单样本均数的t检验、配对样本均数的t 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的计算方法。理解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说出不满足t检验的前提条件的t’检验的基本步骤。

第十一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基本要求:能够阐述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阐述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SNK-q检验、LSD-t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Dunnett-t检验,说出多组资料的方差齐性检验的用途。

重点: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SNK-q检

第十二章线性回归分析

基本要求:能够绘制两相关变量的散点图,阐述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计算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回归系数、总体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理解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和基本方法。说出预测值均数的可信区间体和预测值的容许区间计算方法和用途。阐述直线回归方程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第十三章线性相关分析

基本要求:能够阐述线性相关分析的基本概念。计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标准误。阐述相关系数应用的注意事项。说出相关系数的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基本方法。

第十四章基于秩次的统计方法

基本要求:能够阐述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完成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完全随机设计多组差别的秩和检验,阐述基本的检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说出配对设计资料的秩检验的计算过程。阐述Spearman秩相关的计算方法和用途。

重点: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完全随机设计多组差别的秩和检验,Spearman秩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负总责,教学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基本流程包括:①成立教学组;②教学准备;③课程教学;④课后练习;⑤作业批改;⑥辅导答疑;⑦课程考核;

⑧总结反馈。建议每周安排2次课,即4学时。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学员统计方法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员能够用统计学思想来看待问题、描述问题并解决问题。

1. 提高授课质量

每堂课均要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力求主线讲解清晰,采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把抽象的统计理论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语言简练、风趣、幽默、富有哲理。突出该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也要求每位学员克服畏难情绪,善于归纳总结,边学边练,不断提高。

2. 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roblem Based Lecture, PBL)

每堂课的教学方案中均要设计互动内容。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要给学员留有质疑提问的机会和时间,让质疑和提问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质疑和提问应该是持续性的,教学活动的层次依次展开,让学员的思维随着问题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创造问题情境是启发学员质疑和提问关键,要设法让学员将要学习过的概念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比如要探究生物医学中的变异现象,从健康人生理测量值(红细胞计数)开始,让学员联系其他生理现象,想到测量值的变异范围、分布类型、综合描述指标、一次(一批)观察结果的抽样误差等等。

3.作业检查批改

布置作业是本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其目的是为了使学员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教师检查和批改作业,是对课堂教和学的效果的反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有效手段。检查和批改作业的要求:

(1)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要防止误批、漏批的现象发生。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应用一定的符号或规范文字明确标注,以引起学生注意,应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性质,进行分析记录,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不能在作业上只批个日期或“查”、“阅”,需要写评语的,应写在适当位置上,字迹工整,明确具体,实事求是,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缺点。

(3)教师对学生作业评分时,应力求统一标准和客观公正,宽严适度。采用等级制记分。

(4)按时收、批、发作业。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讲评,充分发挥强化作用。通过教师严谨治学,公正客观的行为,为学生做出示范作用。

(5)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还要做好批阅记录,便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二、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性质:考试课

2.考试方式、分制与解释

(1)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80%~90%。理论考试时间一般为2学时。

(2)平时作业的综合评价 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10%~20%。 3.试题类型及权重

选择题30%~40%、是非题10~20%、简答题10~20%、计算题30%~40%。 4.题样与目标定位示例

(1)选择题(单项选择):(考核学员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例:关于以0为中心的t 分布,错误的是( )。 A .t 分布是一簇曲线

B .t 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C .t 分布是单峰分布

D .当v →∞时,t u →

E .相同v 时,t 越大,P 越大

(2)是非题(着重考查学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例:两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当0.05P ≤时,则拒绝0H ;当0.05P >时,则接受0H ,认为两总体均数无差别。

(3)简答题:(着重考查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简述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的联系。

(4)计算题:(着重考查学员对知识的掌握与分析能力)

例:已知某水样中CaCO 3含量的真值为20.70(mg L ),现用某法重复测定该水样11次,CaCO 3含量(mg L )为:20.99、20.41、20.10、20.00、20.91、22.60、20.99、20.41、20.00、23.00、22.00 。问:用该法测CaCO 3含量所得的均值与真值有无差异?

三、教材选编的原则和建议

1.实用性,教材编写应方便学生、阅读、理解。除了注意语言通俗和行文流畅外,用适当方式表示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循序渐进,概念表述清晰,举例生动贴切。

2.系统性,贯穿“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整体思想,组织紧凑,适用面广。比如卡方检验、t 检验、方差分析的内容联系研究设计、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

3.先进性,体现在把成熟的科研新观点适当地编入教材。

4.衔接性,注重与医学统计学前接、后续课程的衔接,注重增加基础医学实验、临床诊断试验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计划和建议

1.加强医学统计学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素材库分为图片库、文本库、视频库、动画库和音频库等。网络课程建设通过申报、立项、评审、竞赛和奖励机制,促进视频库和动画库的制作。

2.鼓励学员运用个性化的网上教学资源库或教学网站。

3.注意积累CBS教学、PBL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或医学实验数据处理典型问题的电子素材。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教学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教员使用的SAS、SPSS统计软件,学员使用的能够进行函数计算并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每两名学员一个。

第五部分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使用教材

《医学统计学》,徐勇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参考资料

1. 专业书籍:《医用数理统计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专业书籍:《研究生教学用书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专业期刊:《中国卫生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双月刊)

4. 专业期刊:《医学争鸣》,第四军医大学(双月刊)

5. 网络课程:《医学统计学网络课程》,第四军医大学校园网

6. 专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e2658497.html,/

二、课程标准主要编写人和审核人

1.主要编写人

徐勇勇、潘峰、王锐

2.主要审核人

夏结来

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最佳选择题 一、绪论 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 2.下面的变量中,属于数值变量的是 A.性别 B.体重 C.血型 D.职业 E.民族 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学历 B.民族 C.职业 D.血型 E.身高 4.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 A.总统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意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5. 统计量是指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量 E.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统计指标 6.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用P表示 B.大小在0~1之间 C.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某事件发生的概率P≤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7.减少抽样误差的有效途径是 A.避免系统误差 B.控制随机测量误差 C.增大样本含量 D.减少样本含量 E.以上都不对 一、 1. B 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用均数和标准差能用于全面描述下列哪种资料的特征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D.对数正态分布 E.任意分布 2.当各观察值呈倍数变化(等比关系)时,平均数宜用 A.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相对数 E.四分位数间距 3.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M B. G C. X D. P95 E. CV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65915

预防医学复习题(统计部分) 复习重点(及简答题) 1.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如:总体与样本的联系区别 2. 资料的分类 如:请列举资料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3. 定量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集中与离散趋势) 如:定量统计描述指标有哪些? 如: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资料统计描述方法有何区别 4. 定性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 5.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t分布的概念、特征、曲线下面积规律 如: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联系 6. 小概率事件在医学统计学的应用(P值的含义) 如:P值的含义是什么,对统计结论有何意义 7.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8. 四种主要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及其应用场合 9. 统计表的绘制 选择题 1.样本是总体中: A、任意一部分 B、典型部分 C、有意义的部分 D、有代表性的部分 E、有价值的部分 2、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 B、研究个体数 C、总体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E、样本的统计指标 3、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误差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4、脉搏数(次/分)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5、疗效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6、统计学常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 A、必然事件 B、不可能事件 C、随机事件 D、小概率事件 E、偶然事件7.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8.概率P=0,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 9.总体应该由 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D.同质个体组成E.个体组成 10.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 A.变量B.参与研究的数目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D.总体的统计指标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11.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总体 D.个体 E.样本 12.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 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13、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 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14、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资料。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15、红细胞数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16、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数,则本次研究总体为: A.所有成年男子 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 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 D.120名该市成年男子 E.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 17、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 A、集中型资料 B、数值变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离散型资料 18、抽样调查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误差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19、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分类资料E有序分类资料 20、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 治疗数8 23 6 3 1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 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时,自由度是( D ) (A) n1+ n2 (B) n1+ n2 –1 (C) n1+ n2 +1 (D) 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P表示 B. 大小在0%与100%之间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 A. 所有糖尿病患者 B. 所有成都市居民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习??题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等本科生用)(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A.样本? ?? ??B. 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 ?????D. 个体2.总体是由( c )。 A.个体组成? ?? ?B. 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 ? D. 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b??)。 A.研究样本统计量? ?? ??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 ?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 ?? ?? ?? ???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A.变异系数? ?? B.差 C.极差? ?? ?? ?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 ?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 ?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 ?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中位数? ??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b)不变。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 B.左偏态 C.右偏态? ?? ??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 标准误 D.极差 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 )。 A. 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察值的集合 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就是全面调查,即调查目标总体中全部观察对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 统计量: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 4.Ⅰ型与Ⅱ型错误 假设检验的结论 真实情况拒绝H0不拒绝H0 H0正确Ⅰ型错误(ɑ) 推断正确(1 ?ɑ) H0不正确推断正确(1?β) Ⅱ型错误(β) Ⅰ型错误(ɑ错误): H0为真时却被拒绝,弃真错误 Ⅱ型错误(β错误): H0为假时却被接受,取伪错误 5.随机化原则与安慰剂对照 随机化原则: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意义:①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重要设计方法;②避免有意扩大或缩小组间差别导致的偏倚;③各种统计学方法均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 安慰剂对照:是一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安慰剂又称伪药物,是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制剂,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但其感观如剂型、大小、颜色、质量、气味及口味等都与试验药物一样,不能被受试对象和研究者所识别。(安慰剂对照主要用于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控制研究者和受试对象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偏倚,并提高依从性。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控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 6.误差与标准误(区分率与均数) ㈠均数 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定量指标,其公式表示为S x =S/√n ㈡样本率 率的抽样误差:样本率p和总体率π的差异 率的标准误:样本率的标准差,公式为σp=√π(1-π)/n

医学统计学 练习题

1、某医院用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参数检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15分) 患者编号1234567 治疗前血红蛋白65755076657268 治疗后血红蛋白821121258580105128 2、活动型结核患者的平均心率一般为86次/分,标准差为次/分。现有一医生测量了36名该院的活动型结核患者的心率,得心率均数为90次/分,标准差为次/分,试问该院活动型结核患者与一般活动型结核患者的心率有无差别 3、某医院将200名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100人。甲组患者用常规治疗法,乙组患者用常规治疗加心理治疗,用一种权威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测得甲组均数为分,标准差为3分,乙组患者均数为分,标准差为4分,问心理治疗有无效果 4、某医院病理科研究人体两肾的重量,20例男性尸解时的左、右肾的称重记

录如下表,问左右肾重量有无不同 20例男性尸解时的左、右肾的称重记录 编号 左肾 (克) 右肾 (克) 编号 左肾 (克) 右肾 (克) 117015011155150 215514512110125 314010513140150 411510014145140 52352221512090 612511516130120 713012017105100 81451051895100 91051251910090 1014513520105125 5、为了研究冠心病与血总胆固醇有无关系,某医生随机收集得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总胆固醇(mmol/L)数据如下表,请作分析。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总胆固醇(mmol/L) 组别例数均数标准差 冠心病患者45 健康人46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选择题答案表(涂黑所选答案,未填此表者不给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假设检验可用。 A 四格表直接概率法计算 B 四格表χ2检验 C 不能检验 D 由样本率制定总体率的可信区间来判断 E 以上都不是 2.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_____。 A 标准误逐渐加大 B 标准差逐渐加大 C 标准差逐渐减小 D 标准误逐渐减小 E 标准差趋近于0 3.2008年某乡卫生院接诊结核病患者100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24人,分别占76%和24%,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为。 A 该病男性易患 B 该病男女患病率不同 C该病女性易患 D 该病男女发病率不同 E 尚不能得出男女间患病率孰高孰低的结论 4.要减少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_____。 A 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 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 减少样本例数 D 增加抽样次数 E 减小系统误差 5. 同样性质的两项研究工作中,都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结果均为P<0.05 P值越小,则获得的结论是。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差别很大 6 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是_____。 A两样本均数不等 B 两样本均数相等 C 两总体均数不等 D两总体均数相等 E样本均数等于总体均数 7.要评价某市一名12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 用该市8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E 以上都不是 H是_____。 8.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时的 A 两样本秩和相等 B 两总体秩和相等 C 两总体均数相等 D 两总体分布相同 E 两总体分布没有关联 9.在配对设计数值变量资料的对比分析中,配对的目的是为了。 A 提高测量精度 B 操作方便 C 应用t检验 D 提高组间可比性 E 减少实验误差 10.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的数据减去用药后的数据与用药后的数据减去用药前的数据,两次t检验的结果_____。 A 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B 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C 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D 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E 结论可能相同或相反 11. 总体是由组成的。 A 部分个体 B 全部个体 C 相同的观察指标 D 全部研究对象 E 同质个体的所有观察值 12.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 A 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 B 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D.病情程度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D.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E.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E. 标准差 3.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 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 E .四分位数间距 1.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E.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D.个体差异 3.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C.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 /L ~9.1×109 /L ,其含义是 E.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 P 说明 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E.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和u 检验的主要差别是B.u 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 位。” 选择题答案表(涂黑所选答案,未填此表者不给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4. 要减少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______ 。 A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 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减少样本例数 D 增加抽样次数 E 减小系统误差 5. 同样性质的两项研究工作中,都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结果均为P v P值越小,则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差别很大 6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是________ 。 A两样本均数不等 B 两样本均数相等 C 两总体均数不等 D两总体均数相等 E 样本均数等于总体均数 7. 要评价某市一名12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

A用该市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E常值范围来评价 B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 99刑信区间来评价 D不能作评价 E以上都不是 8. 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时的H。是_____ 0 A两样本秩和相等 B 两总体秩和相等 C 两总体均数相等 D两总体分布相同 E 两总体分布没有关联 9. 在配对设计数值变量资料的对比分析中,配对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o A提高测量精度 B 操作方便 C 应用t检验 D提高组间可比性E减少实验误差 10. 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的数据减去用药后的数据与用药后的数据减去用药前的数 据,两次t检验的结果 ______ 0 A 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B 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C 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D 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E结论可能相同或相反

《医学统计学》第6版单项选择题

《医学统计学》单项选择题 摘自:李康,贺佳主编.医学统计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第一章绪论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B. 各种类型的数据 C. 动物和人的本质 D. 有变异的医学事物 E.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通常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用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有序数据的是() 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 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 E.四种血型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A. 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B.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 E.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5. 系统误差指的是() A. 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 E.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6. 抽样误差指的是() A. 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 E.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7.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过失误差 D. 记录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

8. 统计学中所谓的总体通常指的是() A. 自然界中的所有研究对象 B. 概括性的研究结果 C. 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D. 所有的观察数据 E.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数据 9. 医学统计学中所谓的样本通常指的是 A. 可测量的生物样品 B. 统计量 C. 某一变量的测量值 D. 数据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 10. 医学研究中抽样误差的主要来源是() A. 测量仪器不够准确 B. 检测出现错误 C. 统计设计不够合理 D. 生物个体的变异 E.样本量不够 答案:1.D 2.E 3.D 4.B 5.A 6.D 7.A 8.C 9.E 10.D 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1.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B. 几何均数 C. 均数 D. P95百分位数 E. 频数分布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 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 A.化为计数资料 B. 便于计算 C. 提供原始数据 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 E.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4.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百分位数 E. 倒数的均数 5.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 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

医学统计学样题及答案

1、某市1974年为了解该地居民发汞的基础水平,调查了留住该第一年以上,无明显肝、 肾疾病,无汞作业接触史的居民238人的发汞含量如下: 发汞值~~~~~~~~~~(mol/kg): 人数 20 66 60 48 18 16 6 1 0 3 (1)说明此频数分布的特征。 (2)选用何种指标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3)估计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参考值范围 答:(1)偏态分布 (2)选用中位数描述集中趋势,四分位间距描述离散趋势 (3) 频数相对频数累积频数累积相对频数 ~2020 ~660.86 ~600.146 ~480.194 ~18212 ~16228 ~6234 ~1235 ~00235 ~32381合计238 =+(238×%-0)×2/20= =+(238×%-228)×2/6=

所以估计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参考值范围(,) 2、某市场出售一批番茄汁罐头,罐头内vc平均含量(mg/100g)是未知的。今从中抽取16 个罐头,经测定含量如下: 16,22,21,23,21,19,15,13,23,17,20,29,18,22,16,25 计算:(1)试问这批罐头内vc平均含量及95%区间估计 (2)假如另一批罐头vc平均含量为22mg/100g,试问这两批罐头vc含量是否相同 答:(1)样本平均值=20 样本标准差= 16开方=4 20-×4= 20+×4= , (2) 22∈, 所以含量相同 3、某药厂为了解其生产的某药物(同一批)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随机抽取了该药10片,得其样本均数为,标准差,试估计该批药物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 答:该批药物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的95%可信区间为: (样本均值标准误,样本均值+标准误) 即:(,)

医学统计学完整

对于均数为,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95%的变量值分布范围为 A. - ~ + B. -1.96 ~ +1.96 C. -2.58 ~ +2.58 D. 0 ~ +1.96

10.从一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总体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B.样本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 C.总体均数不等于0 D.样本均数不等于0 11从偏态总体抽样,当n足够大时(比如n > 60),样本均数的分布。 A. 仍为偏态分布 B. 近似对称分布 C. 近似正态分布 D. 近似对数正态分布 12某市250名8岁男孩体重有95%的人在18~30kg范围内,由此可推知此250名男孩体重的标准差大约为 A.2.0kg B.2.3kg C.3.1kg D.6.0kg 13.单因素方差分析中,造成各组均数不等的原因是 A.个体差异B.测量误差C.各处理组可能存在的差异D.以上都有 14.医学中确定参考值范围是应注意 A.正态分布资料不能用均数标准差法B.正态分布资料不能用百分位数法 C.偏态分布资料不能用均数标准差法D.偏态分布资料不能用百分位数法 15.方差分析中,当P<0.05时,则 A.可认为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B.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 C.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D.以上都不对 16.两样本中的每个数据减同一常数后,再作其t检验,则 A.t值不变B.t值变小C.t值变大D.无法判断t值变大还是变小 17.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 A.标准误逐渐加大B.标准误逐渐减小C.标准差逐渐加大D.标准差逐渐减小18.计算样本资料的标准差这个指标 A.不会比均数大B.不会比均数小C.决定于均数D.不决定于均数 19.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20.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下哪个指标为好 A.全距B.四分位数间距C.标准差D.变异系数 21.正态曲线的横轴上从均数到+1.96的面积为 A.95% B.45% C.47.5%D.97.5% 22.设同一组7岁男童的身高的均数是110cm,标准差是5cm,体重的均数是25kg,标准 差是3kg,则比较两者变异程度的结论为 A.身高的变异程度小于体重的变异程度B.身高的变异程度等于体重的变异程度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医学统计学总结

医学统计学总结 一.绪论 1,医学统计学: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随机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进而阐明其客观规律性的一门应用科学。 2,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1)统计研究设计调查研究设计和实验研究设计 2)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中的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A: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B:常用统计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相对数,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统计表,统计图 C:统计推断,如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医学多元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与Cox回归分析。 3,统计工作步骤: 1)设计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说,确定观察对象与观察单位,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拟定研究方案,预期分析指标,误差控制措施,进度与费用。 2)搜集材料 A,搜集材料的原则及时、准确、完整 B,统计资料的来源医学领域的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统计报表,二是经常性工作记录,三是专题调查或专题实验。 C,资料贮存 3)整理资料 a检查核对b设计分组c拟定整理表d归表 4)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4,同质(homogeneity):指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 变异(variation):同质基础上的各观察单位间的差异。 变量(variable):收集资料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质观察单位,再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 项特征进行测量或观察,这种特征称为变量 变量值:变量的观察结果或测量值。 5,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集合。总 体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同质性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变量值的集合构成样本。样本必须具有代 表性。代表性是指样本来自同质总体,足够的样本含量和随机抽样的前提。 统计量(statistics)描述样本变量值特征的指标(样本率,样本均数,样本标准差)。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

1. 要反映某市连续5年甲肝发病率的变化情况,宜选用 A.直条图B.直方图C.线图D.百分直条图 2. 下列哪种统计图纵坐标必须从0开始, A. 普通线图 B.散点图 C.百分分直条图 D.直条图 3. 关于统计表的列表要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右侧;纵标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左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不宜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4.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B.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折资料 C.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5. 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 描述性统计和统计学检验 B.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 D.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性统计 6 制作统计图时要求 A.纵横两轴应有标目。一般不注明单位 B. 纵轴尺度必须从0开始 C.标题应注明图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写在图的上方 D. 在制作直条图和线图时,纵横两轴长度的比例一般取5:7 7. 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属于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C. 等级资料 D.以上均不是 8. 均数和标准差的关系是 A.x愈大,s愈大B.x愈大,s愈小 C.s愈大,x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好D.s愈小,x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好 9. 对于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95%的变量值分布范围为 A. μ-σ ~ μ+σ B. μ-1.96σ ~ μ+1.96σ C. μ-2.58σ ~ μ+2.58σ D. 0 ~ μ+1.96σ 10. 从一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总体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B.样本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 C.总体均数不等于0 D.样本均数不等于0 11 从偏态总体抽样,当n足够大时(比如n > 60),样本均数的分布。 A. 仍为偏态分布 B. 近似对称分布 C. 近似正态分布 D. 近似对数正态分布 12 某市250名8岁男孩体重有95%的人在18~30kg范围内,由此可推知此250名男孩体重的标准差大 约为 A.2.0kg B.2.3kg C.3.1kg D.6.0kg 13. 单因素方差分析中,造成各组均数不等的原因是 A.个体差异B.测量误差C.各处理组可能存在的差异D.以上都有 14. 医学中确定参考值范围是应注意 A.正态分布资料不能用均数标准差法B.正态分布资料不能用百分位数法 C.偏态分布资料不能用均数标准差法D.偏态分布资料不能用百分位数法 15. 方差分析中,当P<0.05时,则 A.可认为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B.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 C.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D.以上都不对 16. 两样本中的每个数据减同一常数后,再作其t检验,则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 一、选择题(1 —13题为单选,每小题 2分;14—16题为多选,每小题 3分,共35分) (一)单选题(选一个最佳答案;共 15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变异度,应采用的 指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标准差 B. 方差 C. 变异系数 D. 四分位数间距 E. 全距 2 .某地100名健康人血清总胆固醇的 95%丁信区间为4.804 ~ 5.196 mmol/L ,则相应的双侧 常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 A. 5.00 ± 1.645 X 10 B. 5.00 ± 1.645 X 10 C. 5.00 ± 1.96 X 10 D. 5.00 ± 1.960 X 1 E. 5.00 ± 1.645 X 1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两药的疗效时,哪种情况应 做单侧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已知甲乙两药均有效 B. 不知甲乙两药哪种好 C.已知甲药不会优于乙药 D. 不知甲乙两药是否有效 E. 当a = 0.01时 4. 将100名病人随机等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 A 、B 方案治疗,疗效按等级划分为治愈、好 转、有效和无效。欲知两种方案的疗效何者较优,宜作 __________ A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 B ?两组多类构成比比较的 2 检验 E.观测值为计数资料 7.从样本得到变量 X 与Y 的相关系数r =0.92,则 ____________________ A. X 与Y 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B.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正值 C.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负值 95%正 C ?两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 E ?线性相关分析 5. 作符号秩和检验时,记统计量 A. R 值越大P 值越小 B. C. P 值与R 值毫无联系 D. E.以上都不对 6. 以下 ____________ 不是析因分析的特点 A. 2 个以上因素 B. 2 C. 2个以上重复 D. D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R 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 R 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 H o R 值越小P 值越小 个以上水平 每次试验涉及全部因素,因素同时施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