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X商品条码管理,保证商品条码质量,加快商品条码推广应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释义】 1.本条是关于《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立法目的和依据的规定。 2.制定本办法的目的:一是通过明确商品条码各级管理部门、工作机构的职责,明确商品条码工作程序,来规X商品条码管理;二是通过规定商品条码的编码、设计、胶片制作、印刷等各个环节,执行有关国家标准,来保证商品条码质量;三是推动商业POS系统的建立,推动商业自动化的发展,以加快商品条码技术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应用,实现商品生产和流通信息化,建立现代化流通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3.本办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XX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XX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三定方案》以及国务院1988年批复的由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科委、外交部、财政部等联合上报的《关于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请示》。第二条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商品标识。商品条码包括标准版商品条码和缩短版商品条码。标准版商品条码由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核验码组成。缩短版商品条码由商品项目识别代码和校验码组成。我国按照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的国际通用规则,推广应用商品条码。【释义】 1.本条是关于商品条码定义的规定。 2.本办法所称商品条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明确商品条码属于条码X畴,是条码的一种,即它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并表示一定的信息。其中,条为深色,空为浅色,用于条码识读设备的扫描识读;对应字符由一组阿拉伯数字组成,供人直接识读。这组条、空和相应的字符所表示的信息是一致的。二是明确了商品条码的使用对象是商品。三是指出商品条码是一种商品标识,它具有唯一性和通用性,这也是商品条码区别于其它条码的特性。 3.商品条码包括标准版商品条码和缩短版商品条码。标准版商品条码是指用于标识13位数字代码的商品条码(简称EAN—13);缩短版商品条码是指用于标识8位数字代码的商品条码(简称EAN一8)。商品条码的代码结构如下: (1) 标准版商品条码所表示的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包括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目前,我国标准版商品条码的代码结构有两种。结构一中厂商识别代码由7位数字组成,商品项目代码由5位数字组成。结构二中厂商识别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商品项目代码由4位数字组成。结构一和结构二的末位数字均为校验码。 (2) 缩短版商品条码所表示的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包括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其中,商品项目代码由7位数字组成,校验码为1位数字。 4.我国根据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制定的通用规X,推广应用商品条码,同时也允许使用与EAN商品条码相兼容的UPC商品条码。UPC商品条码包括标准版商品条码和缩短版商品码两种。其中标准版商品条码标识的12位数字代码中的厂商识别代码是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分配给制造商的。 5.“国际通用规则”是指EAN制定的有关商品条码规X。我国根据EAN商品条码通用规则,制定了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l2904)。第三条商品条码的注册、编码、应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释义】 1.本条是关于本办法调整X围的规定。 2.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及各编码分支机构受理和批准单位及个人申请使用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应用商品条码、有关部门对商品条码的管理,都应遵循本办法。 3.“商品条码的注册”是指EAN—13中的厂商识别代码的注册;EAN一8的注册。 4.“商品条码的应用”是指商品条码在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应用。 5.“商品条码的管理”、是指商品条码主管部门和各级工作机构,从厂商识别代码的注册到商品条码的应用全过程的工作程序管理、业务工作管理、技术规X管理等。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商品条码必须经核准注册。【释义】 1.本条是关于使用商品条

码必须注册的原则的规定。 2.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其生产和经销的商品上使用商品条码,必须经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批准。未经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核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第五条商品条码工作应当依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和鼓励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快使用商品条码,应用商品条码技术。【释义】 1.本条是关于推进商品条码事业发展的规定。 2.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促进我国商品对外出口,增强生产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进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商品条码工作机构应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广泛宣传商品条码知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商品条码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现代管理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应用商品条码技术。 3.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快自动扫描商店的建立,为生产企业使用商品条码提供应用环境。 4.为提高商品条码在扫描商店中的普及率,防止假冒商品条码进入流通领域,以利于完善商业自动化管理,应在扫描商店中建立查验《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制度。对于在扫描商店中销售的适宜使用商品条码而未使用商品条码的产品,应引导其使用商品条码。 5.商品条码的应用主体包括生产者、销售者。本办法所称“生产者”,是指实施产品生产行为的人。本办法所称“销售者”,是指实施产品销售行为的人。 6.“商品条码技术”包括商品编码技术、商品条码符号的制作技术、识别技术、检测技术及商品条码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等。

第二章商品条码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

第六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是全国商品条码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 制定全国商品条码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 制定并发布商品条码国家标准; (三) 组织全国商品条码工作的监督检查; (四) 负责批准设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地方分支机构; (五) 处理商品条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释义】 1.本条是关于全国商品条码工作的主管部门及其工作职责的规定。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是国务院管理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并行使执法监督职能的直属机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全国商品条码工作。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商品条码实施宏观管理,主要是制定有关指导商品条码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部门规章,制定有关商品条码国家标准等。 4.“组织全国商品条码工作的监督检查”包括对商品条码工作机构的监督,以及对商品条码质量的检查等。 5.“地方分支机构”是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各地方设立的分中心、办事处等机构。地方分支机构的设立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6.“商品条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是指在商品条码推广应用过程中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问题;商品条码工作机构及工作人员在商品条码工作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问题;违反商品条码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关重大问题等。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商品条码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二)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条码工作的监督检查; (三)处理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条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释义】 1.本条是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商品条码工作职责的规定。 2.“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条码工作的监督检查”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商品条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负责对违反(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XX行为的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 3.“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条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是指本地区在商品条码推广应用过程中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问题;商品条码工作人员的XX违纪问题;违反有关商品条码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的问题等。第八条市、县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条码工作的监督检查。【释义】 1.本条是关于市、县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商品条码工作职责的规定。 2.“市、县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条码工作的监督检查”是指市、县质量技术

监督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商品条码工作监督检查计划而下达给本市、县的监督检查任务;负责对违反《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第九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是全国商品条码工作机构,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贯彻执行商品条码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二) 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国商品条码工作; (三) 负责初审编码中心地方分支机构的设立; (四) 负责审批商品条码注册、变更、续展和注销; (五) 负责全国X围内商品条码技术培训,提供商品条码技术咨询与服务; (六) 履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会员职责,开展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释义】 1.本条是关于全国商品条码工作机构及其工作职责的规定。 2.全国商品条码工作机构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统码中心)。编码中心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并于1991年4月19日正式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的条码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有关商品条码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负责组织对商品条码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 3.编码中心负责初审编码中心地方分支机构的设立。是指对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设立编码中心地方分支机构的申请,进行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编码中心地方分支机构工作开展情况,提出设立和撤销编码中心地方分支机构的建议,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4.负责组织对编码中心地方分支机构工作人员及系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负责向社会提供条码技术咨询和服务。 5.编码中心作为EAN会员,要遵守EAN章程;参加EAN的活动;执行EAN条码技术规X和工作规X;向EAN上报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s交纳会费神口联系EAN和国际上其他物品编码机构;与相关国际、国家〈地区〉编码组织开展商品条码技术、EDI技术、供应链管理及二维条码等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6.编码中心统一审批商品条码的注册、变更、续展和注销F统一向系统成员发放证书。第十条编码中心地方分支机构(以下简称编码分支机构)接受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领导,其业务工作接受编码中心的指导、检查和考核,履行下列职责:(1)贯彻执行商品条码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2)组织、协调、管理本地区的商品条码工作;(3)负责初审本地区商品条码注册、变更、续展和注销;(4)负责本地区商品条码技术培训,提供商品条码技术咨询,与服务。【释义】 1.本条是关于编码分支机构工作职责的规定。 2.编码中心在各地方设立的分中心、办事处等机构是编码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地区的商品条码工作。 3.负责本地区商品条码注册、变更、统展及注销的初审工作。 4.负责对本地区商品条码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负责对本地区系统成员的技术培训;负责对本地区具有承印商品条码印刷资格的印刷企业的技术培训;负责向本地区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商品条码技术与咨询服务等

第三章商品条码注册和编码

第十一条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生产者、销售者,可以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释义】 1.本条是关于注册申请条件的规定。 2.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生产者、销售者可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厂商识别代码的申请采取自愿原则。但是生产者、销售者需要用商品条码标识自己的产品时,必须办理申请注册手续。第十二条厂商识别代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可以到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申请人应当填写厂商识别代码注册申请书,并提供营业执照及其复印件。【释义】 1.本条是关于申请人办理注册厂商识别代码申请程序的规定。 2.厂商识别代码注册申请人一般应到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 3.申请人在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时,应填写《中国商品条厂商别代码注册申请书》(以下简称《注册申请书》),并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以备申请受理机构查验)及复印

件 4.《注册申请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式三份:级码分支机构初审并存档一份;编码中心审批并存档一份;系统成中员建立本企业商品条码档案存档一份。第十三条编码分支机构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资料应当在十日内完成初审。对初审合格的,编码分支机构签署意见并报送编码中心审批;对初审不合格的,编码分支机构应当将甲请资料退给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释义】 1.本条是关于编码分支机构初审注册厂商识别代码早请资料的规定。 2.“十一日内完成初审"是指编码分支机构自接到企业申请资料之日起,到完成初审并将企业申请资料报出之日(以寄出日期邮戳为准)止,其时间不得超过十个有效工作日。 3.编码分支机构对初审合格的申请资料,必须明确签署"同意”意见,并由经办人签名、加盖分支机构公章、分支机构代码印章。 4.申请资料初审不合格的情况主要有:注册申请人名称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名称不符;《注册申请书》所填写的地址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登记地址不符;《注册申请书》所盖企业印章不清楚;《注册申请书》中所填项目有遗漏等。第十四条编码中心对初审合格的申请资料应当自收到申请人交纳的有关费用之日起十日内完成审批程序。对符合规定要求的,编码中心向申请人核准注册厂商识别代码;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编码中心应当将申请资料退回编码分支机构并说明理由。【释义】 1.本条是关于编码中心审批厂商识别代码注册申请的规定。 2.“十日内完成审批程序”是指编码中心自收到编码分支机构报送的初审资料和申请人交纳的有关费用之日起(当初审资料和有关费用的收到日期不同时,比较晚的日期为计算有效工作日的起始时间),到完成审批之日止,其时间不得超过十个有效工作日。完成审批日期以《中国商品条码厂商识别代码通知书》核发日期为准。 3.经编码中心审查合格的,批准注册厂商识别代码。 4.经编码中心审查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主要包括:分支机构未签署意见;经办人未签名或盖章;申请人未按规定交纳费用等。 5.编码中心将申请资料退回编码分支机构应说明原因,要求编码分支机构补正,对未按规定交纳费用的,应要求编玛分支机构督促申请人交纳费用。第十五条申请人获准注册厂商识别代码的,由编码中心发给《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以下简称《系统成员证书》取得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以下简称系统成员)资格。【释义】 1.本条是关于颁发《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的规定。 2.《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以下简称《系统成员证书》)由编码中心统一印制并通过编码分支机构发给获准注册厂商识别代码的申请人。 3.从《系统成员证书》颁发之日起,申请人同时获得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资格,系统成员可以在《系统成员证书》规定的有效期内,合法使用其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及其相应的商品条码。第十六条编码中心应当定期公告系统成员及其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的规定。【释义】 1.条是关于编码中心定期公告新系统成员及其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的规定。 2.公告在国家级报纸上刊登,如《经济日报》等。 3.编码中心通过在国家级报纸上公告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及其厂商识别代码,向社会明示,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厂商识别代码的企业具有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资格;系统成员对已注册的厂商识别代三和相应的商品条码享有专用权。第十七条编码中心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编制厂商识别代码。系统成员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编制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释义】 1.本条是关于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校验码的编制规定。 2.“有关国家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 3.编码中心按照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对厂高识别代码的编制规定,在EAN分配的前缀码的基础上编制厂商识别代码,用于对厂商的标识。根据EAN的规定,前缀码不同,厂商识别代码的位数也不同,例如:当前缀码为690、691时,厂商识别代码为7位数字;当前级码为692时,厂商识别代码为8位数字。 4.前缀码是用于标识EAN编码组织成员的代码,由EAN统一管理和分配。 5.系统成员按照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对商品项目代码、校验码的编制规定,在编码中心分配的厂商识别代码的基础上,对本企业的商品项目编制相应的商品项目代码,并根据

厂商识别代码和自行编制的商品项目代码计算校验码。 6.系统成员在商编制商品项目代码时,必须遵守商品项目编码的基本原则,即商品编码的唯一性原则。所谓唯一性是指商品项目与其标识代码一一对应,即一个商品项目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标识一个商品项目. 种类、规格、包装、颜色等不同的商品视为不同的商品项目,必须编制不同的商品项目代码,以保证商品编码的唯一性。如图1所示,A厂生产的M牌蘑菇罐头,有200克和500克两种规格,其商品项目代码是不同的,分别为6901234 4567892和6901234 567885。但由4罐规格为200克的罐头组成的大包装,商品项目代码却是6901234 567878,它不同于单个罐头的商品项目代码。在商品条码系统中,商品及商品价格的差异是靠不同的代码识别的。假如把两种不同的商品用同一代码标识,计算机系统就1把它们视为同一种商品,不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而且可能给销售商或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第十八条商品条码印刷在积超过商品包装表面面积或者标签可印刷面积四分之一的,系统成员可以申请使用缩短版商品条码。缩短版商品条码由编码中心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编制。【释义】 1.本条是关于对系统成员申请注册缩短版商品条码及缩短版商品条码的代码(商品项目代码、校验码)的编制规定。 2.系统成员申请使用缩短版商品条码的条件是:第一,必须是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第二,若使用标准版商品条码,其印刷面积超过商品包装表面面积或者标签可印刷面积的四分之一(含四分之一)。只有同时满足上达两个条件,方可申请使用缩短版商品条码。 3.系统成员需要使用缩短版商品条码,可以到所在地区编码分支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供商品包装和标签设计样X,出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填写《中国商品条码缩短码注册申请书》。 4.系统成员使用缩短版商品条码必须经编码中心批准。 5.编码中心按照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的规定统一编制商品项目代码及校验码。编码中心在编制商品项目代码及校验码时,必须遵守编码唯一性的原则。

第四章商品条码的应用

第十九条系统成员对其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享有专用权。【释义】 1.本条是关于商品条码专用权的规定。 2.“系统成员对其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的商品条码享有专用权”是指,第一,系统成员只能使用本企业自己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及相应的商品条码;第二,系统成员不得将自己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的商品条码转让他人或同他人共同使用;第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他人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及相应的商品条码。 3.“相应商品条码”包括:标准版商品条码和缩短版商品条码。第二十条系统成员应当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对商品条码尺寸、颜色及印刷位置的要求设计商品条码。【释义】 1. 本条是关于系统成员设计商品条码的规定。 2.系统成员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和《通用商品条码符号位置》〈GB/T14257〉等的要求,对商品条码的尺寸(选择放大系数)、颜色搭配及印刷位置进行正确设计。 3.商品条码的尺寸设计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放大系数来实现的。放大系数表明商品条码的大小,商品条码太大,会影响包装的美观,也不实用;则容易造成印刷、识读困难。因此,商品条码的尺寸大小要适当,通常根据印刷条件、商品外包装的大小及允许印刷的面积,在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规定的放大系数(0.8—2.0)X围内选择。图2 标准版条码符号尺寸标注图(放大系数为1:00)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规定的标准版商品条码和缩短版商品条的有关名义尺寸如下:标准版商品条码的主要尺寸条码长度(mm)条高(mm)标准尺寸(放大系数为10时 31.35 24.50 最小尺寸(放大系数为08时) 25.08 19.60 最小尺寸(放大系数为20时) 62.79 49.00 缩短版商品条码的主要尺寸条码长度(mm)条高(mm)标准尺寸(放大系数为10时) 22.11 19.88 最小尺寸(放大系数为08时) 17.69 15.90 最大尺寸(放大系数为20) 44.22 39.76 一般情况下,系统成员不要将商品条码的高度截短。 4.商品条码的条、空颜色搭配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对条码符号的光学

特性的规定,以便于识读为原则。商品条码要求条与空的颜色反差越大越好。一般来说,白色作空,黑色作条是最理想、最安全的颜色搭配,由于颜色本身可以有多种变化,所以在选择条、空颜色搭配时应掌握一条原则:空色尽量浅,条色尽量深。选择商品条码颜色搭配参见条、空颜色搭配表:条、空颜色的搭配序号空色条色能/否采用 1 白黑√2 白蓝√3 白绿√4 白深综√5 白黄×6 白橙×7 白红×8 白浅棕×9 白金×10 橙黑√11 橙蓝√12 橙绿√13 橙深棕√14 红黑√15 红蓝√16 红绿√17 红深棕√ 18 黄黑√ 19 黄蓝√ 20 黄绿√序号空色条色能/否采用 21 黄深棕√ 22 亮绿红× 23 亮绿黑× 24 暗绿黑× 25 暗绿蓝× 26 蓝红× 27 蓝黑× 28 金黑× 29 金橙× 30 金色红× 31 深棕黑× 32 浅棕红×注:√表示能搭配;×表示不能搭配 5.商品条码的印刷位置设计,应符合《通用商品条码符号位置》(GB/T14257)的规定,以条码符号不易污染、不易破损、不易变形,且便于识读操作为原则。为便于扫描,通常应将商品条码印刷在外包装的自然底面上。商品条码在商品外包装上的印刷位置参见图4。第二十一条系统成员印刷商品条码需要原版胶片的,应当向商品条码原版胶片制作者订制原版胶片。商品条码原版胶片制作者应当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制作原版胶片,保证商品条码原版胶片质量。【释义】 1.本条是关于制作商品条码原版胶片的规定。 2.系统成员在印制商品条码时,如果需要制作原版胶片,应当由商品条码原版胶片制作者为系统成员制作原版胶片。 3.“商品条码原版胶片制作者”是指具有商品条码原版胶片制作专用设备、技术水平的专门从事原版胶片制作的机构。 4.商品条码原版胶片制作者应按照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对原版胶片的规定,制作合格的原版胶片,以保证商品条码原版胶片的质量。第二十二条系统成员应当委托由编码中心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认定的印刷企业印刷商品条码。【释义】 1.本条是关于系统成员委托印刷企业印制商品条码的规定。 2.印刷企业具有商品条码印刷资格,方可承印商品条码。 3.商品条码印刷资格的认定工作由编码中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 4.系统成员应当委托具有商品条码印刷资格的企业印刷商品条码。第二十三条印刷企业承揽商品条码印刷业务时,应当查验印刷委托人的《系统成员证书》并登记证书。印刷企业应当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印刷商品条码,保证商品条码印刷质量。【释义】 1.本条是关于印刷企业承印商品条码的规定。 2.印刷企业承揽商品条码印刷业务,应当查验印刷委托人的《系统成员证书》,核对所印商品条码的厂商识别代码是否与《系统成员证书》上的厂商识别代码一致,《系统成员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并登记《系统成员证书》。如果经查验,印刷委托人为非法使用商品条码,承印企业应及时向当地编码分支机构或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反映情况。 3.印刷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商品条码》(GB12904)对印刷质量的要求印制商品条码,保证商品条码的印刷质量。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冒用系统成员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不得伪造、冒用未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释义】 1.本条是关于商品条码保护的禁止性规定。 2.伪造系统成员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伪造为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是指为达到欺骗自的,私自模仿、编造〈包括拼凑、粘贴、手画等〉系统成员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或未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包括供机器识读的标识或供人识读的数字代码〉的行为。 3.“冒用系统成员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的商品条码,冒用未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是指非法使用系统成员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行为;或擅自使用未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的行为。 4.未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是指编码中心未启用的厂商识别代码。第二十五条系统成员不得擅自将其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转让他人使用。【释义】 1.本条是关于对系统成员使用商品

条码的禁止性行为的规定。 2.为保证我国商品条码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保证商品条码码标识的唯一性,系统成员不得将其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转让他人使用或与他人共同使用。 3.以总公司、集团公司或进出口公司名义注册的系统成员,在统一管理商品项目代码,并在商品上注明总公司、集团公司或进出口公司名义的前提下,可以允许下属企业(包括子公司、分公司或生产基地企业等)使用与其厂商识别代码相对应的商品条码。在系统成员委托他人加工的商品上注明系统成员名义的,系统成员通过技术转让、合作生产等方式生产的商品上注明系统成员名义的,可以在商品上使用与其厂商识别代码相应的商品条码.

第五章商品条码变更、续展和注销

第二十六条系统成员变更名称、地址的,应当自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文件和《系统成员证书》到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办理变更手续。系统成员变更联系人有关事项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持《系统成员证书》到所在地编码分支机构办理变更手续。【释义】 1.本条是关于系统成员办理商品条码变更手续的规定。 2.系统成员名称、法人代表、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传真等发生变化,应填写《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信息变更登记表》,并向编码分支机构提供营业执照、《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及有关证明资料。 3.系统成员名称改变,营业执照注册号不变的可办理变更手续。能出具工商等有关部门证明,确系名称变的,可办理变更手续。 4.因行政区划改变导致系统成员名称改变,但名称主体(商号)不变,并能出具政府有关文件的,可持营业执照及政府有关文件到编码分支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5.系统成员资、合并、组建集团后其新名称与原系统成员名称基本一致的,可办理变更手续。 6.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新改建的企业是以原系统成员为主体或由原系统成员控股并能出具有关证明的,可输变更手续。 7.系统成员办理变更手续必须经编码中心批准,并发变更证。变更证应与《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或《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续展)一同使用方可有效。第二十七条厂商识别代码有效期为二年。系统成员应当在厂商识别代码有效期满前的三个月内,到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办理续展手续。逾期未办理续展手续,注销其厂识别代码和系统成员资格。【释义】 1.本条是关于对系统成员使用商品条码的有效期、办理厂商别代码续展手续的规定。 2.系统成员在《系统成员证书》有效期满后继续使用厂商识代码,应在《系统成员证书》有效期满前的三个月内(包括有效期的最后一天),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及《系统成员证书》到编码分支机构办理续展手续。 3.系统成员办理续展手续,应填写《中国商品条码厂商识别代码续展登记表》,并按规定缴纳续展费用。 4.系统成员继续使用厂商识别代码必须经编码中心批准;并领取《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续展)。 5.系统成员在其厂商识别代码有效期内(包括有效期的最后一天)未办理续展手续,其系统成员资格即被取消,厂商识别代码亦被注销,不得继续使用。第二十八条系统成员停止使用商品条码的,应当在停止之日起三个月内,到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办理注销手续。系统成员由于依法被撤销、解散、宣告破产或者其他原因终止的,同时停止使用商品条码;并按照前款规定办理注销手续。【释义】 1.本条是关于取消系统成员资格及注销厂商识别代码的规定。 2.系统成员欲停止使用厂商识别代码,应当在停止使用之日起三个月内(含三个月)到编码分支机构办理注销手续。 3.系统成员依法被撤销、解散、宣告破产或者其他原因终止的同时,其系统成员资格即被取消厂商识别代码及相应的商品条码即停止使用,并应到编码分支机构办理注销手续。 4.系统成员办理注销手续包括:填写《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停止使用厂商识别代码登记表》,交回《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 5.系统成员自其厂商识别代码被注销,系统成员资格被取消之日起,不得继续使

用其原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的商品条码。第二十九条已被注销厂商识别代码的生产者、销售者,需要使用商品条码的,应当重新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释义】 1.本条是关于对已被注销厂商识别代码的企业,重新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的规定。 2.已被取消系统成员资格及已注销厂商识别代码的企业,需要再使用商品条码,必须到编码分支机构重新办理申请手续。填写《中国商品条码厂商识别代码申请书》,提供合法取得的营业执照及复印件,缴纳所需费用。 3.企业重新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必须经编码中心批准,并在编码分支机构领取由编码中心统一印发的《中国商品条码系成员证书》。 4.企业必须在重新申请被批准后,方可在其商品上使用商品条码。第三十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已经注销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释义】 1.本条是关于擅自使用已被注销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的商品条码的禁止性规定。 2.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需使用已注销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必须办理申请注册手续,经编码中心批准后方可使用。未经编码中心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已注销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的商品条码。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十条规定,伪造、昌用系统成员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以及未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或者擅自使用已经注销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责令改正,可处以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10000元罚款。【释义】 1.本条是关于伪造、冒用商品条码,擅自使用已经注销的商品条码的责任的规定。 2.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伪造、冒用系统成员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伪造、冒用未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的轻重分别处以5000元或10000元的罚款。 3.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未经编码中心核准注册,擅自使用已经注销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其行政处罚与伪造,昌用商品条码相

同。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系统成员转让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责令改正,可处以3000元罚款。【释义】 1.本条是关于系统成员转让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的责任的规定。 2.“系统成员转让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是指系统成员将其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转让他人使用,用于标识以他人名义生产的商品的行为。 3.系统成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将自已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和相应商品条码转让他人使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的罚款。第三十三条本章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负责实施。【释义】 1.本条是关于商品条码XX行为的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的规定。 2.县、市、省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依据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对有关商品条码XX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第三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擀起行政诉讼。【释义】 1.本条是关于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的规定。 2.根据《行政复议条例》,当事人对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其本级人民下政府或其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复议机构申请复议。 3.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三十五条从事商品条码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机构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释义】 1.本条是关于对从事商品条码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员XX行为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规定。 2.本条

对从本商品条码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规定的XX行为包括:滥用职权、徇私舞

弊。 3.“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是指依照或者比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关于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犯罪行为追究责任的规定。《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投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商品条码收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释义】 1.本亲是关于商品条码收费的规定。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是指按照原中华人民XX国财政部、国家物价局1991年规定的商品条码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及原中华人民XX国计划经济委员会1997年关于调整部分商品条码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的规定收取费用。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释义】 1.本条是关于本办法解释权的规定。 2.本办法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释义】 1.本条是关于本办法实施日期的规定。 2.自1998年12月1日起,商品条码的注册、编码、应用及其管理按照本办法执行.

合同法法条释义第四百一十四条.doc

合同法法条释义第四百一十四条- 法条原文 第四百一十四条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法条文义解释 本条是对行纪合同概念的规定。 行纪合同是指行纪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接受委托的一方为行纪人,而另一方则为委托人。如某配件厂(甲方)委托某销售公司(乙方)代销产品,乙接受甲的委托并以自己的名义代甲销售,代销价款归甲方,乙方收取代销费。在这个关系中,甲为委托人,乙为行纪人。 行纪合同也称信托合同,最早罗马法所称信托是一种遗产处理形式。是指被继承人将遗产的全部、一部或者一特定物,嘱托其继承人转交给指定的第三人,这时的信托并不产生法律上的

效力。英美法信托是从英国中世纪所通行的用益权制度发展而来,源于英国的衡平法。信托是英美法中一项很重要的财产法律制度。行纪合同也叫信托合同,是随着信托业的发展,出现了独立从事行纪业务的行纪组织而产生的。在欧洲中世纪,由于国际交易的兴起,出现了专门受他人的委托以办理商品购入、贩卖或者其他交易事务并收取一定佣金的行纪人,行纪制度已经比较发达。现行法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商法均有关于行纪合同的规定。依日本商法规定,行纪是指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做成物品(包括有价价证券)的买入或者卖出(缔结买卖合同)的一种代理行业。代为买入或者卖出业务的人称职准行纪商,可以准用有关行纪商的商法规定。 行纪合同具有如下几点法律特征: 1、行纪人应为委托人的利益为法律行为。 行纪人从事购销、寄售、储运、商务活动时,并不完全是出于自身的要求,而是应委托人的要求行为。所以,行纪人的法律行为所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也应归属委托人。行纪人根据行纪合同规定为委托人出售或者购买的财产,如没有特别约定的,在出售前或者买进后,都应属于委托人所有,由委托人承担风险。而行纪人只享有临时占有权。对这些财产应按约定和规定的时间内转交给委托人或者第三人。在实施行纪行为过程中,非因行纪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逐条完全解读》》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逐条完全解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制定本条例。 【李迎春律师解读】:本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制定目的,也即通常所称的立法目的。由于《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规定得不明确,在实践中导致有一些条款难以操作,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消除操作上的困局,有必要制定实施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李迎春律师解读】:为了促进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消除社会各界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读”与“消极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等组织应当将劳动合同法的正面宣传视为己任。 第三条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李迎春律师解读】: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遍布,实践中律师、会计师与其执业机构关系一直不明不白,各地各法院也对此处理不一,本条对劳动合同法所称的用人单位做了延伸解释。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四条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李迎春律师解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属于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1)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2)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3)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具有用工主体资格,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可以直接作为劳动合同中的甲方(用人单位)。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只能受用人单位委托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即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只能是设立该分支机构的单位,不能将分支机构直接列为用人单位。 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李迎春律师解读】:《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样导致了实践中出现一部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时借故不签订劳动合同想获取双倍工资的现象,本条的规定,给了用人单位一个终止劳动关系的选择权。当然,这里用人单位需举证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签订合同,而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具有证据意识,在书面通知送达时应当有劳动者的签收证据或其它可证明已经向劳动者送达书面通知的证据,否则会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五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五 篇一: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四)全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XX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5次会议通过法释〔20XX〕14号)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劳动法》,和《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

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 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 (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四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 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五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

劳动合同法完全逐条解读

劳动合同法完全逐条解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制定本条例。 【解读】:本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制定目的,也即通常所称的立法目的。由于《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规定得不明确,在实践中 导致有一些条款难以操作,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消除操作上的困局,有必要 制定实施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解读】:为了促进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消除社会各界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读"与"消极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等组织应当将劳动合同法的正面宣传视为己任。 第三条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解读】: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遍布,实践中律师、会计师与其执业机构关系一直不明不白,各地各法院也对此处理不一,本条对劳动合同法所称的用人单位做了延伸解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四条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解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属于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1)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2)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3)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具有用工主体资格,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可以直接作为劳动合同中的甲方(用人单位)。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只能受用人单位委托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即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只能是设立该分支机构的单位,不能将分支机构直接列为用人单位。 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

合同法简答题大全(考试必备)

简答题 1、我国合同法的特点:(1)从实际出发,总结与借鉴吸收相结合的原则清晰突出。(2)鼓励交易与意思自治的理念明确充分。(3)法制定和实施的时代特别显著、集中。(4)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交易便捷与交易安全的价值取向相互兼顾。(5)普遍化的合同制度与类型得到了全面规制。(6)新的法律框架科学严谨,各种新制度构筑完备。(7)立法技术不断提高,立法语言日超规范。 2、我国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合同法规范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以下主要意义:(1)凝固和体现了立法的根本精神。(2)是具体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3)供了最高的行为准则,确立了一般性的行为模式。(4)是实施法律的根本依据。 3、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特征: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一般规范性和不确定性。首先,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一般规范性。一般规范性是相对于民法的具体规范而言的,是指其确立一般的行为模式,并由合同法规定的一般的责任作为保障。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存在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其能够准确地理解和适用合同法,而且在合同法没有具体规定时还可以直接作为判案的依据,具有在个案中可资援引的规范意义。换言之,合同法基本原则主要是与具体的合同法规范结合起来发挥法律调整 作用,主要具有补充性质,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独立的法律依据。其次,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基本原则是由模糊概念构成的,其理解和适用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4、区分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意义:(1)义务内容不同。在无偿合同中,利益的出让人原则上只需承担较低的注意义务;而在有偿合同,当事人所承担的注意义务显然大于无偿合同。(2)主体要求不同。在有偿合同,当事人双方均必须是安全行为能力人;而在无偿合同,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成为纯受利益的一方当事人。(3)对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来讲,如果债务人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第三人,严重减少债务人的财产,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该转让行为。但对于有偿合同而且不是明显的低价处分合同,债权人的撤销权只有在第三人有恶意时方能行使。在善意取得制度中,往往也要求善意第三人系通过有偿合同取得该动产,否则不能成立善意取得。 5、区分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的法律意义:区分这两类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明了格式合同须严格遵守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否则导致无效。而非格式合同的内容则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并可根据情况约定变更。正因为如此,法律通常要对格式合同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在公平的前提下,保证处在弱势的相对人利益受到切实保障,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在"合同的订立"一章中就有关于格式合同的专门规定。而非格式合同已充分考虑并给了当事人双方合意自治权,无需再予特殊的法律救济。 6、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1)格式合同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细节性。(2)格式合同的条款具有一方事先决定性。(3)合同条

合同法名词解释

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合同法是指调整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便告成立的合同。 实践合同:又称为要物合同,指除了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格式合同:是指合同必要条款的内容直接由法律规定的合同,又称标准合同。 合同法基本原则:对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集中抽象和反映、其效力贯穿于合同法始终的根本规则。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邀请:又称为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发出以后,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也就是在要约发生效力之前,要约人使其失去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承诺迟延:是指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届满后才发出的承诺。 承诺撤回:是指受要约人再发出承诺通知以后,在承诺正式生效之前而将其撤回。 拍卖:拍卖是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等拍卖标的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定:拍卖人在竞买人所有应价中选择最高那一个予以接受的意思表示,在法律性质上它其实就是承诺。强制缔约:是指就某一类合同而言,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个人或企业负有应对方的请求与其订立合同的法定义务。这也就是说,此方合同当事人在对方提出要约的时候,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 附合缔约:是指合同条款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对方只有附合该条款表示出来的意思,方能成立合同的缔约方式。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使另一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附条件的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某种事实状态,并以其将来发生或不发生作为该合同生效或者解除依据的合同。 附期限的合同:是指以将来确定到来的期限作为合同的条款,并在该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发生或终止的合同。 合同无效:指合同已经具备成立要件,但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确定、当然地不发生法律力。可撤销的合同:是指已经生效但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现其真实意志,违反自愿原则而可由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的合同。 效力未定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生效与否尚未确定,须由第三人作出承诺或者拒绝的意思表示才能确定自身效力的合同。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行为。 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完成各自承担的合同义务,使合同关系得以全部终止的整个行为过程。 全面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关于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的约定,正确而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的履行中不仅要适当、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还要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对方当事人的履行债务行为给予协助,使之能够更好地、更方便地履行合同。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未约定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是双务合同中有先为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因他方财产显著减少或资力明显减弱,有难为对待给付的情形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后履行的一方有权要求应该先履行的一方先行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应该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后履行的一方有权拒绝应先履行方的履行请求或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撤销权: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放弃对第三者的到期债权、实施无偿处分财产或以非正常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而妨害其债权实现时,依法享有的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上述行为的权利。 合同的变更:所谓合同的变更,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于其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完毕之前,由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合同的转让:是指在合同的内容与客体保持不变的情形下,将合同由原来的主体转移给别的主体的一种法律行为。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是指债权债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由其完全代替出让人的法律地位,成为

{新劳动法合同}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最新解释

(新劳动法合同)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最新解释

无固定期劳动合同最新解释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主要内容 劳动法实施条例:14种情况可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招用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 女职工孕产期符合条件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调整裁员等14种情形可解除无期限合同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法制办昨天公布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且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草案共有45条,主要就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中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关系、劳务派遣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规定。此外,草案仍对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的中止、政府安置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的劳动合同等问题做了规定。 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公众可于5月20日前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于“行政立法草案意见征集管理信息系统”中浏览草案全文且提出意见。也可通过信函邮寄或者电子邮件方式,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发表意见。 孕产期符合条件签无期限合同 草案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因劳动者有下列三种情形之壹而续延,劳动者于该用人单位已经连续工作满10年,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和该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这三种情形是:(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于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于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有养老保险可终止无期限合同 针对劳动合同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草案规定,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五种情形之壹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 这五种情形是:(壹)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二)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三)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四)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企业破产时可解除无期限合同 草案规定,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14种情形之壹的,用人单位能够和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壹致的;(二)劳动者于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五)劳动者同时和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六)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壹款第壹项关于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于

合同法解释三

合同法解释三 时间:2011-02-27 10:48:15 作者:郭保全律师文章分类:合同法规 (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合同的订立 第一条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第二条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从事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悬赏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四条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第五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

2019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

2019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 2019年9月18日,温总理总理签署了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由于对《劳动合同法》存在一定的误解,以及《劳动合同法》规定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终身制”的恢复,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否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能否同时适用,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何支付二倍工资,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签书面劳动合同怎么办,连续工作十年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合同法》贯彻落实,影响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发挥。 《劳动合同法》实施9个多月来,社会各界的评价总体是积极的。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发展需要,反映广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要求,体现更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重要法律。这些分歧和问题的存在,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千方百计规避,影响了《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和立法宗旨的实现。 为了消除分歧和模糊认识,国务院法制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三次征求26个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和省市的意见,并且通过中国的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形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其颁布实施开创了我国一个法律实施条例制定的先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为《劳动合同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在坚持一致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明晰化,消除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增加《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集中列举了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以消除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铁饭碗”、“终身制”的误解。《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8条对分散在《劳动合同法》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分则第十五章承揽合同 时间:2008-04-16 10:33 来源:中国人大网 本章共十八条,对承揽合同的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期限、支付报酬、保管责任、留置权等承揽人与定作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作了规定。 第二百五十一条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 【释义】本条规定了承揽合同的定义和承揽合同的主要种类。 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并将工作成果交付给定作人,定作人接受该工作成果并按照约定向承揽人给付报酬的合同。承揽合同的主体是承揽人和定作人。承揽人就是按照定作人指示完成特定工作并向定作人交付该工作成果的人。定作人是要求承揽人完成承揽工作并接受承揽工作成果、支付报酬的人。承揽人和定作人可以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可以是自然人。这比经济合同法的主体范围扩大了,经济合同法中加工承揽合同的主体只是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等,不包括自然人。承揽合同的客体是完成特定的工作。承揽合同的对象为承揽标的,承揽标的是有体物的,合同的标的物又可以称为承揽物或者定作物。承揽工作具有特定化性,如修理汽车、裁剪制作衣服。承揽人完成的承揽工作需有承揽工作成果,该工作成果可以是有形的,如加工的零部件、印刷的图书、录制的磁带、检验的结论,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测试仪器的运行。 承揽合同具有下列特征: 1.承揽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目的 承揽合同中的承揽人必须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定作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是取得承揽人完成的一定工作成果。在承揽合同中,定作人所需要的不是承揽人的单纯劳务,而是其物化的劳务成果。也就是说,承揽人完成工作的劳务只有体现在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上,只有与工作成果相结合,才能满足定作人的需要。 2.承揽合同的标的具有特定性 承揽合同的标的是定作人所要求的,由承揽人所完成工作成果。该工作成果既可以是体力劳动成果,也可以是脑力劳动成果;可以是物,也可以是其他财产。但其必须具有特定性,是按照定作人特定要求,只能由承揽人为满足定作人特殊需求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劳动技能而完成的。 3.承揽合同的承揽人应以自己的风险独立完成工作。 承揽合同的定作人需要的是具有特定性的标的物。这种特定的标的物只能通过承揽人完成的工作来取得。因此,定作人是根据承揽人的条件认定承揽人能够完成工作来选择承揽人的,定作人注重的是特定承揽人的工作条件和技能,承揽人应当以自己的劳力、设备和技术,独立完成承揽工作,经定作人同意将承揽工作的一部分转由第三人完成的,承揽人对第三人的工作向定作人承担责任。承揽人应承担取得工作成果的风险,对工作成果的完成负全部责任。承揽人不能完成工作而取得定作人所指定的工作成果,就不能向定作人要求报酬。 承揽合同是一大类合同的总称,传统民法中承揽合同包括加工承揽合同

2020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

2020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 2020年9月18日,温总理总理签署了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由于对《劳动合同法》存在一定的误解,以及《劳动合同法》规定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终身制”的恢复,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否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能否同时适用,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何支付二倍工资,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签书面劳动合同怎么办,连续工作十年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合同法》贯彻落实,影响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发挥。 《劳动合同法》实施9个多月来,社会各界的评价总体是积极的。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发展需要,反映广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要求,体现更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重要法律。这些分歧和问题的存在,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千方百计规避,影响了《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和立法宗旨的实现。 为了消除分歧和模糊认识,国务院法制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三次征求26个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和省市的意见,并且通过中国的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形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其颁布实施开创了我国一个法律实施条例制定的先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为《劳动合同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在坚持一致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明晰化,消除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增加《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集中列举了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以消除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解读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解读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及“未依法缴纳”社保金为由解除合同的,“及时、足额”支付及“未缴纳”情形的把握 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保金,是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但是,劳动报酬和社保金的计算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比较复杂。而法律规定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都诚信履行,无论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其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都不能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有悖诚信的情况,从而拖延支付或拒绝支付的,才属于立法所要规制的对象。因此,用人单位因主观恶意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未缴纳”社保金的,可以作为劳动者解除合同的理由。但对确因客观原因导致计算标准不清楚、有争议,导致用人单位未能“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未缴纳社保金的,不能作为劳动者解除合同的依据。 劳动者以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其他情形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平的原则,参照前款精神处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

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解读】本条是关于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立法背景 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任意克扣职工工资,停发、少发甚至完全不发工资,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赚钱不顾劳动者死活,让职工在有毒气体、无防护设备等恶劣的生产环境下劳动,导致职工中毒生病、死亡或残废。针对这种情况,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特别解除权可无条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条文解读 特别解除权是劳动者无条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是指如果出现了法定的事由,劳动者无需向用人单位预告就可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由于劳动者行使特别解除权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立法在平衡保护劳动者与企业合法利益基础上对此类情形作了具体的规定,只限于在用人单位有过错行为的情况下允许劳动者行使特别解除权。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安全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是对劳动者基本利益的维护。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是指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必须 提供的生产、工作条件和劳功安全卫生保护措施。即用人单位保证劳动者完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逐条释义

逐条解读《合同法解释二》 一、合同的订立 第一条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解读:具备基本三要素:当事人名、标的和数量,合同一般即视为成立。 第二条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从事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解读:合同签订三形式,口头、书面和行为。 第三条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悬赏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解读:悬赏声明可构成合同。 第四条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解读:本条没明确认定合同签订地的目的和背景,实际上合同签订地主要在于争议管辖

条款约定合同签订地时才有其法律价值,此条规定会出现合同的签订地的认定,虽然明知实际签订地点,淡也按合同约定地点。 第五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解读:合同签署三方式:签字、盖章或手印。本条“手印”应为指纹印迹,而非人名章。 第六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解读:虽然这条要求不让把敏感条款(实际上有点像霸王条款)遮着掩着,但这这种提示很容易做得到,描黑加粗就行了,至于说明得是否在理就另当别论了。注意其举证责任(本质上是谁主张谁举证)。 第七条下列情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同法所称“交易习惯”: (一)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做法; (二)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 对于交易习惯,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解读:凡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的行为地习惯、领域习惯、行业习惯,还有双方或当

劳动合同法解读:经济性裁员

劳动合同法解读四十一:经济性裁员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 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 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 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劳动者: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 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解读】本条是关于经济性裁员的规定。 一、规定经济性裁员的原因 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凡是实行劳动合同制

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允许用人单位在一定条件下解除劳动合同, 其原因是法律赋予了企业经 营自主权。我国劳动合同法允许一定条件下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 其原因也是企业享有 经营自主权。我国宪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了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 围内有权自主经营。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 法权利和利益。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是独立经济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享有经营自主权是现代企 业的应有内容。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仅包括生产自主权,也包括用人自主权。用人自主权是 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招用人员,也可以裁减人员。如 果企业在生产经营困难等情况下不能裁减人员,那么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就没有办法落实,也会使企业背上冗员的包袱,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进行公平竞争。 在劳动法中承认经济性裁员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国外劳动法中基本上都有经济性裁 员的内容。如英国雇佣权利法中规定,在企业关闭或者企业对其人员确需减少时,用人单位可以经济性裁员。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 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减人员。由于经济性裁员涉及劳动者的 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广泛,因此在制定劳动合同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规范经济性裁员一直 是讨论和修改的重点和热点。关于经济性裁员主要的立法原则是既要保护用人单位合理调整企业结构的权利,也要防止用人单位随意进行经济性裁员。 二、经济性裁员的内涵 简单的讲,经济性裁员就是指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经济性原因,解雇多个劳动者的 情形。对经济性裁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经济性裁员属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情形。在市场经济中,用人单 位直接面对的是市场竞争,为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使企业保持一定的活力,用人单位必须在用人方面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体制。为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满足一定 条件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还未到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

合同法114条释义

合同法114条释义 篇一:《合同法》第114条、《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如何理解 上周五到中院学习时,曾有人提出违约金过高应如何调整,现就《合同法》第114条、《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如何理解的问题,笔者不揣浅薄,谈一下自己的管窥之见。 1999年10月施行的《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司法实践中,对“过高”、“过低”的标准,各地法院乃至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掌握尺度都不尽一致。经过十年审判实践的探索和调研,最高法院于XX年4月出台了《合同法解释二》,该解释第29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据此,有观点认为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降低后的违约金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倍。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值得商榷。《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表述的“适当减少”所对应的参照系是当事人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或根据约定的办法计算出来的违约金,只不过对“过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已。《合同法解释二》第29

条第2款针对此问题,对何为“过高”作了一个明确的解释,即把当事人所受损失的倍作为一个红线,低于此红线,不属于“过高”;高于此红线,则属于“过高”。当事人请求降低,可以“适当减少”。这里的“适当减少”是相比原约定的违约金标准而言的,并没有说必须减少到当事人所受损失的倍以下。换言之,当事人所受损失的倍仅作为“过高”、“过低”的标准,而不能作为调整后的违约金的上限。理由是:针对违约金过低如何调整,《合同法解释二》第28条规定:“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此条明确规定了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降低后的违约金也要以实际损失额的倍为上限,为何《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不作出明示的规定?对法律条文解释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文义解释,而通过该方法,得不出“降低后的违约金要以实际损失额的倍为上限”的结论。XX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6条规定:“在当前企业经营状况普遍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对于违约金数额过分高于违约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合同法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坚持以补偿性为主、以惩罚性为辅的违约金性质,

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解读

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解读 单位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工资的组成部分,单位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是单位的义务,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是职工的合法权益。一些单位不给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做法侵犯了职工个人应享有的合法权益。 住房公积金具有强制性 许多人对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是否具有强制性认识不一,是造成用人单位未缴、欠缴住房公积金的要紧缘故。一些用人单位认为住房公积金不如社会保险般具有强制性,因此可缴可不缴。还有的单位认为,他们差不多提供了住房福利、住房补贴等,因此能够代替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治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这些观点差不多上错误的。住房公积金是国家推行住房保证制度下的一种称谓,它实质上是劳动酬劳的一部分,是归属职工个人所有的、专项用于解决职工住房咨询题的保证性资金,具有保证性、强制性、工资性、互助性的特点。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规政策强制实行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都须承担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住房公积金的性质不同于其它福利,不得挪作它用也不能够代替。 住房公积金有充分的政策依据 国家有关的规定包括:国务院《住房公积金治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治理的通知》(国发[2002] 12号);建设部《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方法》(建金管[2004] 34号);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治理若干具体咨询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 5号);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治理中心职责和内部授权治理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3] 70号);建设部等十部委《关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决策制度的意见》(建房改[2002] 149号);建设部《关于降低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建房改电[2002] 4

合同法法条释义第一百三十四条

合同法法条释义第一百三十四条 法条原文: 第一百三十四条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 法条文义解释: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保留条款的规定。 一、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则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约定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本条的规定即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一种情形。本条实际上是一个提示性的条款,当事人可以本条进行约定以确定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这种约定是当事人根据合同自愿原则确定合同内容的表现,是合同自由的一种体现,是受法律保护的。 二、买卖合同中的所有权保留条款,由于涉及标的物所有权的归属而成为标的物所有权转移问题中的重要内容。所有权保留条款是有利于出卖人的条款。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使出卖人躲避不能取得标的物价款的风险。由于标的物的交付和价金的支付在时间上往往分离,实践中许多时候会出现出卖人已经交付标的物,而买受人却拒不履行支付价金的义务或者其他重要义务而损害出卖人的利益,所以本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在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出卖人认为重要的义务以前,出卖人仍然享有标的物的所有权。这样就可以免去在出卖人已交付标的物而买受人不履行其主要义务时,因所有权已转移可能给自己造成的损害,降低出卖人的交易风险。 三、各国法律都允许当事人通过约定这样的条款来明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而且在合同实务中,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这种条款也是很多见的。 英国货物买卖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可以在合同条款中作出保留对货物处分权的约定。无论是特定物的买卖还是种类物的买卖,即使在货物已经特定化之后;卖方都可以保留对货物的处分权,主要是指所有权。在卖方所要求的条件得到满足以前,主要是货物的价款支付以前,货物的所有权仍不转移于买方。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货物是交付了买方还是交给了货物承运人以便运交买方,货物的所有权都不随之而转移于买方,直至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得到满足为止。除了合同的这种明确约定以外,根据该条,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当事人对货物提单的处理方式推定卖方保留了对货物的处分权。如卖方可以通过提单抬头的写法表示卖方保留对货物的处分权。如果货物已经装船,而提单的抬头载明该项货物须凭卖方或者卖方代理人的指示交货时,则在卖方将提单背书交给买方或者其代理人以前,应当认为卖方保留了对货物的处分权。因为提单是货物所有权的凭证,只要卖方掌握着提单,他仍可以通过处分提单来处置该提单项下的货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