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方向的认识

东北方向的认识

东北方向的认识
东北方向的认识

餐厅

多功能厅

科技楼

存车处

2. 观察上图,完成填空:餐厅在校园的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说课稿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说课稿 师院附小张佳 一、说教材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方向”。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段:第一段,教学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以及用已经掌握的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第二段,教学用已经掌握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本节课我所选的是第一段,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用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学会辨认方向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通过本课的教学,将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为后面认识路线图和测定方向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利用一幅学生熟悉的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然后分两个层次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一层次:教材直接指出“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让学生认识东北和西南;第二层次:通过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引导学生自己推断出东南和西北,并加以认识。例题的最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选用不同的参照物,进一步认识方位。在“试一试”中,则要求学生根据指南针上给出的“北”的方向,填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在“想想做做”中,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结合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深化对方位的认识。其中第3题是指导学生自制一个方向板,并联系实际学会利用方向板辨别方向。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难点是能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正方形白纸一张。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生活实际又具有时间趣味性的方式构建新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逐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理解,让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着在故事情境中将学校、汽车站、电影院、火车站与少年宫的图片,发到相应的小组中。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页例3。 【教材简析】:《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学生在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初步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都是力求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方位,已能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学生的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因此,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拓展到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位是必要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正是建立在学生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运用的。【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发现,尝试说一说,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指南针、动物图片、正方形纸等。【教学重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复习上节课《认识东南西北》的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在明明的帮助下,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谁来说说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南面、西面、东面各有什么?(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 4个字。)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课题: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过程与方法: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东、南、西、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当堂训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自学质疑: 阅读课本第7页例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认真看课件中的指南针,和我们常见的有什么不同。 2、如果你拿了这个指南针,站在校园中心,你会知道图中的食堂和多功能厅各在什么位置吗? 3、与同学交流,看自己说的对不对。 四、小组交流:

五、展示点拨: 1、指南针上共显示出()个方向。分别是()、()、()、()、()、()、()、()。 2、图中的食堂在()位置,多功能厅在()位置。 3、图中的东南、西南各有()。 4、我们教室的东北有()、东南有( )、西北有()、

西南有()。 5 ?我们学校院中的东南有()、西南有()。 六、训练拓展: 1. 熊猫馆在(),飞禽馆在(),大象在(),长颈鹿在(),小猴在()。 2. 说一说自己想去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怎么走? 七、小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作业设计: 作业:课本第7页做一做,练习二1、2、3、4题教学反思: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徐艳仙【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生在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对先前“方向”这一知识的补充与延伸。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都是力求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正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解决问题: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数学思考: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突破重、难点设想: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发现,尝试说一说,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指南针、动物图片、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描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应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不同的方向。 3. 教学用具 课件指南针 4. 标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 (板书:四面八方) 师: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2)复习东、南、西、北。 师: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与东面相对的是哪一面?(学生回答后在西面贴上一个“西”字)。 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与南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交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其目的是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也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 师: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现在请大家看一张图片,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学生欣赏校园情境图)。 2.探究新知 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南、西、北。 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南面、西面、东面各有什么? (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4个字。) 师:同学们回答地真棒,为了更快更准地辨别方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的朋友,你想认识它吗?请看,这是什么?(指南针红色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3.观察指南针的盘面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哪些方向?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四个方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认识东北方向。 师:请看大屏幕,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东),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北),东与北之间所指的方向叫东北方向。(电脑演示)谁能跟我这样说说呢? [设计意图:在处理教学难点“认识东北方向”时,教师采用的是“扶”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东北方向”这个新的知识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生成新的知识。] (2)认识东南方向。 (3)师: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优质教案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第3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指南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板书:四面八方) 师: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2.复习东、南、西、北。 师: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与东面相对的是哪一面?(学生回答后在西面贴上一个“西”字)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与南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师: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方位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7页例3的校园平面图。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南、西、北。

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南面、西面、东面各有什么? (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4个字)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为了更快更准地辨别方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想认识它吗?请看,这是什么?(指南针红色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2.观察指南针的盘面。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哪些方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1)认识东北方向。 师:请看大屏幕,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东),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北),东与北之间所指的方向叫东北方向。(电脑演示)(2)认识东南、西南、西北方向。 师: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电脑演示) 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东南方向。(我们一起说说) 师:认识了东北和东南,你还想认识什么?谁知道西南是指哪儿? 请你大声地告诉同学们西北是指哪儿?教师小结。 师板书: 3.指导学生学习例3。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

东北人和近代中国

东北人和近代中国 中国东北,四十年代叫满洲,古代称辽东,从地理、历史、以及族群的角度如何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甚至分析研究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人。有些中国人一提起东北人就将其和满清或古代的金、辽联系起来。那我们就先从东北人的定义谈起。近代和现代的东北人和古代的金、辽甚至近代的满清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从血统上还是文化上(这里声明一点,本人绝对不是大汉族主义者)。现在的东北人口将近一亿,他们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汉人,都是近代移民。解放前他们大多是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闯关东过来,解放后来自四川、湖南、湖北以及八十年代以后来自浙江等地的南方人口迅速增加,如果说东北人尤其是黑龙江人里三分之一是南方血统也不为过分。说来可笑,东北人总以自己是真正的北方人自居,其实他们的南方血统在长江以北的北方人里是最多的。古代最早移居东北的中原人可以追述的商纣时期,据说黄帝的后代及其家人一部分逃到了东北,黑龙江的(拼音:CHUAI)氏至今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代,唐代以后大批来自中原和南方的道士因为受佛教的冲击而“流窜”到东北,这也就是为什么道教或其衍生物(气功大师、跳大神儿的)在东北颇为盛行,甚至可以说屡剿不灭,解放初据说在东北处决的老道人数以十万

计。时至今日,李宏志、张洪宝虽属佛教,也逃脱不了东北道教残余的干系。接下来再谈谈东北少数民族,契丹人在东北基本已绝迹,其后裔散布在今天的土耳其,新疆的维吾尔族也应该与其有血缘关系,鲜卑人最早起源于东北,后入主中原被汉人同化。金人、满族人的后裔在东北目前有不足一百万,还有一百多万在北京,其余散布在河北、江苏、安徽等地不超过三十十万。如今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是朝鲜族,人口一百多万,一九四五年,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是日本人,二百六十五万人,直到一九七八年才大规模陆续回到日本。他们的命运很惨,这些满洲遗弃儿的母亲在日本战败时都很年轻,而且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当时日本生活很苦(直到一九六五年,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低于中国)大部分都没有回国,而在东北,但凡有点身份的人都不想也不敢娶日本人为妻,所以绝大部分嫁给了东北最低层的人,当时很多钉鞋的、车夫、叫花子以及农村的长工不少人娶了日本老婆,有的在农村甚至娶两个。然而他们是最被歧视的一族,文革期间和东北的白俄一样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凌辱,因为其出身不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所受的教育极其有限。八十年代这些人回到日本又不被日本社会所接受,部分人又回到了中国。以万人计的白俄是很特殊的一群,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少白俄跑到东北,他们是俄罗斯的背叛者,但由于其种族问题,又很少被东北人所接受,他们的后代以及混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案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 梁新利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数学思考: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在具体环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 (板书:四面八方) 师: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2.复习东、南、西、北。 师: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与东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与南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交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其目的是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也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 师: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现在请大家看一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学生欣赏校园情境图) 师:这是校园操场各个方位的景色,老师把美丽的操场绘成一幅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操场平面图。 师: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南、西、北。

近代东北移民历史

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而明朝有两亿人,由于李自成以及袁崇换的冤案,离间了很大一部分汉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当地百姓更是自发的帮助满清灭了张氏。可见满清入主中原,主要是汉人的功劳,否则,就是他人口再涨十倍也无法征服大明。抗击满清主要是在辽东和长江中下游。当年袁崇换实施“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保辽土”策略,训练“关宁铁骑”,屡挫满清,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仗,奴尔哈赤三千铁钾军全军覆没,并为此送了命,而宁远城内参战的竟有70%是百姓。可见从明朝开始,戍边的移民已经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所有这些成就令国人羡慕,国父孙中山曾深刻地检讨过:“搞三民主义这么些年,民生竟还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很多人说东北的繁荣是日本人的功劳,其实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认,不用半年,满铁的股份就会全部落入中国人手里,而当时苏联经营的中东铁路,更是苟延残喘,也正是因此才引发了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急于收回中东铁路而酿成军事冲突。九一八以前,日本在东北的投资很少,唯一的“投资”是军事上的,但后来又发现被张作霖欺骗而反目成仇。日本占领东北以后,确有不少投入,但大都以战养战,东北百姓没享受到什么好处。出于政治原因,20年代的东北开发史某种程度一直被隐瞒,致使不少中国人甚至东北人也并不了解东北当时的成就,竟把东北经济的光环儿错误地套给了日本人,张大帅九泉之下岂能瞑目。幸好现在有些资料也逐步公开,我们多少也能知道些事实真相。 再往下谈谈东北移民对近代中国政治深远影响。这一点也是本文的重中之重。由于东北成功的开发史,使得东北三省政治态势来发生了几千年都没有过的质的变化。由于北洋政府和张氏父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整车皮地从山东、河北甚至河南、安徽等地近似疯狂地以每年三百万人口的速度向东北大量移民,使得黑龙江和吉林的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这对俄国和日本的满洲战略是致命的打击。九一八后不久,日本就有组织地以每年三十万人的速度向东北移民,但截止到1945年,东北的中国移民多达四千五百万,而日本人只有二百六十万,尽管他们已经成为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20年代,日本曾公开唆使大量韩国人移民到吉林,与东北的移民对峙,最终导致吉林“宝山路”事件,使得朝鲜人至今和东北人存在隔阂。20年代根本就不存在吉林延边地区,这是日本为阻止东北中国化而从朝鲜移民认为造成的。有些历史问题,鉴于民族政策的敏感性,至今也不能真相大白。在此声明,本人对朝鲜族同胞没有任何恶意。由于这几千万的东北移民,使得日俄的所谓“满洲问题国际化”成为镜花水月,在四十年代日本曾想利用满汉情结离间东北人和关里的中国人,至于满族人如何表态我不甚清楚,但东北的汉人是不吃这一套的。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东北,之所以放弃了吞并吉黑两省的野心,就是因为这些抡锄头把子的山东、河北的老乡已遍布东北三省的每个省市和村落,老毛子为时已晚。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一次成功地从以军事手段从关里打到关外,这最后一次却是让憨厚、朴实的中国农民彻底征服了白山黑水,直倒黄龙。中国当时有什么,没好枪,没好炮,没好政府,没好军队,唯一的资源就是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材第7页的例3及“做一做”,第9页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指南针、动物图片、正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 (板书:四面八方) 师: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2.复习东、南、西、北。

师: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与东面相对的是哪一面?(学生回答后在西面贴上一个“西”字)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与南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师: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方位知识。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7页例3的校园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南、西、北。 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南面、西面、东面各有什么? (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4个字)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为了更快更准地辨别方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想认识它吗?请看,这是什么?(指南针红色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2.观察指南针的盘面。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哪些方向?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1)认识东北方向。 师:请看大屏幕,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东),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北),东与北之间所指的方向叫东北方向。(电脑演示)(2)认识东南、西南、西北方向。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案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案 乌图布拉格中心学校:何秋菊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页例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具准备:课件一套、指南针等。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 (板书:四面八方) 师: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2.复习东、南、西、北。 师: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与东面相对的是哪一面?(学生回答后在西面贴上一个“西”字)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与南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师: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现在请大家看这张图片,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学生欣赏校园情境图) 师:这是校园操场各个方位的景色,老师把美丽的操场绘成一幅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操场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南、西、北。 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南面、西面、东面各有什么? (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4个字。) 师:同学们回答地真棒,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图,你能说出这四个角落都有什么吗?为了更快更准地辨别方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的朋友,你想认识它吗?请看,这是什么?(指南针红色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你知道么?视频播放) 2、观察指南针的盘面。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哪些方向?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四个方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认识东北方向。 师:请看大屏幕,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东),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北),东与北之间所指的方向叫东北方向。(电脑演示)谁能跟我这样说说呢? (2)认识东南、西南、西北方向。 师: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东北人谨记--东北历史!!!

东北人谨记--东北历史!!! (来到东北,当然关心东北的历史。古代的东北人口稀少,民族变迁大,缺乏文字史料,现在许多研究古代东北的史料都是从汉政权的史料中寻找记录,不够完整。近代东北由于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大量的移民,使得东北的人口结构和社会文化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也出现了断裂。在网上找到一篇介绍东北近代史的文章,非常高兴,略作删节,以飨读者。 因受博克字数限制,将其分成几篇发表,小标题是编者所加。该文观点不代表本人。) 一、200年的移民史 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而明朝有两亿人,由于李自成以及袁崇换的冤案,离间了很大一部分汉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当地百姓更是自发的帮助满清灭了张氏。可见满清入主中原,主要是汉人的功劳,否则,就是他人口再涨十倍也无法征服大明。抗击满清主要是在辽东和长江中下游。当年袁崇换实施“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保辽土”策略,训练“关宁铁骑”,屡挫满清,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仗,奴尔哈赤三千铁甲军全军覆没,并为此送了命,而宁远城内参战的竟有70%是百姓。可见从明朝开始,戍边的移民已经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所有这些成就令国人羡慕,国父孙中山曾深刻地检讨过:“搞三民主义这么些年,民生竟还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很多人说东北的繁荣是日本人的功劳,其实这太高看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活动单

《理解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活动单 学习目标: 1.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水平,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能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理解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活动二: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完整版)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练习题

第三章位置与方向 第2节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习题 一、填空。 1.小明下午放.学回家,面向太阳,他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 右面是( )。 2. 3.下图中,小象在狮子的( )面,在小猪的( )方向;小牛在小兔的( )面,在狮子的( )方向。 二、填一填。 “走进服装城大门,正北面是假山石和童装区,假山的东边是男装区,西边是女装区女装区的北面是中老年服装区”。根据以上的描述请你把服装城的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 ①童装区②男装区③女装区④中老年服装区

三.说一说,建筑物分别在十字路口的什么位置? 四.小华从家向()面走,又向()方向走,能到便民超市。 五、应用题。 1.小明的学校在小明家的东南方向550米处,他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请问小明在上学

和放学的路上一天一共走多少米? 2.学校向东第四个点处是小军家,圈出小军家的位置,小军家距离学校有多少米? 3.兰兰家在学校的南面500米处,方方家在兰兰家北面200米处,请问学校在方方家什么方向的多少米处?

【参考答案】 一 1.西;东;南;北 提示:下午放学时,太阳在西面。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 2.从北向南顺时针依次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3.西西北南东南 二从上到下依次是:④①③② 三(答案不唯一)如:文化宫在十字路口的西北方向。。 四(答案不唯一) 小华从家向(东)面走,又向(北)方向走,能到便民超市。小华从家向(北)面走,又向(东)方向走,能到便民超市。 五1.550×4=2200(米) 提示:因小明中午回家吃饭,所以一天之中小明要走4个550米。 2. 20×4=80(米) 3.500—200=300(米) 学校在方方家北面300米处。 提示:解决问题时可以画一个示意图帮助理解位置和数量关系。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课,是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该单元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课我设计在课前让学生超前预习: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这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年级数学下册1位置与方向(一)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练习新人教版

快乐学习 1.帮小动物找家。 2.制作方向板。 3.说一说,填一填。 (1)小明家在小家的( )面,小红家在小明家的( )面。 (2)小冬家在小兰家的( )面,小兰家在小冬家的( )面。4.按要求在下面的方格中画一画。 5.下面是1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1)从学校到游乐场的路线是:先向( )面行驶( )站,到幼儿园,再向( )面行驶( )站,到游乐场。 (2)从学校到广场的路线是:先向( )面行驶( )站,到商场,再向( )面行驶( )站,到体育馆站,再向( ) 面行驶( )站,到广场? (3)请写出从体育馆到幼儿园的路线。 6.看地图填空。 (1)吉林大致在北京的____方向,山西大致在北京一方向,天津大致在北京的____方向。 (2)北京的东南方向有____等省市。 (3)你还能得到有关位置和方向的什么信息? 7.我是小小设计师。 请你设计一个儿童活动中心。要求:儿童活动中心的最中央建航天厅,西北面建游戏厅,东北面建体育厅,西南面建文艺厅,大门在正北面,其他建筑和设施由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完

成。 8.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1)明明上学行走的路线是:先向( )方向走( )米,到书庙再向( )方向走( )米,到医院,又向( )方向走( )米,到超市,最后向( )方向走( )米,到学校。 (2)明明放学回家应该怎么走?写出他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9.在下图分别标出B岛、C岛、D岛和E岛的位置(1小格代表1千米。) 10.1路和2路公共汽车都是从火车站开出的。 (1)小刚要从火车站到少年宫去,应坐几路车?坐几站呢? (2)说一说1路和2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11.寻宝。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页例3。 【教材简析】:《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学生在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初步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都是力求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方位,已能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学生的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因此,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拓展到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位是必要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正是建立在学生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运用的。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发现,尝试说一说,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指南针、动物图片、正方形纸等。 【教学重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复习上节课《认识东南西北》的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在明明的帮助下,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谁来说说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南面、西面、东面各有什么?(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 4个字。) 2、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提问:在学校的这一面有一个多功能厅,你知道多功能厅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汇报) (2)科技楼在学校得哪个方向?你是怎样确定的?(学生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交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其目的是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也为学生学习新知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为了更快更准地辨别方向,今天,明明带来了一个的朋友,你想认识它吗?请看,这是什么?(指南针红色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辨

(完整word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程方法:学生进行方位的辨认,从东、南、西、北的方位,拓展到东北西南东南西北的方位,并能确定其中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知识技能: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十个方向,通过各种练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2、教学难点:在具体的场景中确定方向。 教学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出示教材例题图,说说学校的周围有哪些建筑物,让学生在图中辨认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说出学校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分别是什么地方。 2、揭示课题:那么其他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辨认方向(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东边方向 让学生看图指出超市在汽车站的哪个方向(东面),超市在少年宫的哪个方向(北面),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呢?这个方向为什么叫做东边? 2、认识东南、西南、西北方向。 小组讨论:照这样想,体育场、公园、人民桥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这样想?

3、小结并比较 数一数,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方向?哪些方向正好相反? 4、以其他建筑作参考,说方向。 谈话:前面我们都是一学校为参照,说出建筑物的方向,你还能一别的建筑为参照,说说其他建筑物的方向吗?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指明一位同学先指出教师的东、南、西、北,然后再指名一个学生指出东南、东北、西北、西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老师指导。 指导学生根据图中的北,先标出其它三个方向,再标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有四只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教材上把小动物和它的家用线连起来! 完成后请同学到黑板上来指一指,然后交流你是怎么确定方向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我们来到了青山乡水果园,大家看看这个水果园都有哪些水果呢?水库在哪里呢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集体订正。 请同桌之间相互提问题,并回答,最后集体交流回答。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了什么地方吗? 分组画棋,每组请一位学生进行板演,集体纠错。

东北近现代史

东北近现代史 主讲老师张正 姚磊 题型: 1)旗人 清初在满洲内部实行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创建了满洲八旗既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随着辖属的汉人和蒙古人的增多,清太宗时,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凡是属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三个旗籍的人,通称为“旗人”。 2)民人 清代对未编入八旗的汉人通称为“民人”。 3)流人 清朝被流放的人称为“流人” 4)官地 清朝东北的土地占有形态之一。是指归皇室和贵族所有的土地称为“官地”,也称为“官庄”“官荒”“围场” 5)旗地 清朝东北的土地占有形态之一,是指官田以外分给旗人的土地,称为旗地,旗地具有私人性质。 6)民地 清朝东北的土地占有形态之一,是指民人的土地。 7)官庄 清朝东北的土地占有形态之一。是指归皇室和贵族所有的土地称为“官庄”,也称为“官地”“官荒”“围场” 8)八旗制 是指清初在满洲内部实行的军政合一的制度,也是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的一种管理体制。八旗包含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在东北,八旗驻防各地,在将军之下于重要的地方设置都统,协助将军镇守险要,缓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其他地方按照驻防规模分设城守尉、协领和佐领等,归将军管辖,统于清廷。 9)州县制 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体制。清代对未编入八旗的民人,仿照内地,设立府州县管辖,称为州县制。 10)姓长屯长制 也称乡村制,是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体制。清代对居住于黑龙江下游、乌苏里

江流域和沿东海地区及库页岛的赫哲、费雅、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进行招抚时,把一些掳走,分赏给八旗,编入八旗,对留居原地,未编入旗籍的,统称为“边民”。清政府以姓氏和地域相结合,设立嘎山(乡)基层组织,任命她们的族长为嘎山达(乡长)来进行管理的制度,称为姓长屯长制,清政府通过姓长屯长制加强了对边疆各族的控制与统治。 11)旗民二重制 清政府在东北对旗人、民人和边民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既是对旗人采取八旗制、对民人采取州县制、对边民采取姓长屯长制,史称旗民二重制。旗民二重制的实施,一方面加强了清政府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保卫祖国的东北边疆,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族民分治的政策,带有浓厚的民族压迫的色彩,阻碍了东北社会经济的发展。 12)封禁政策 是指清政府从其满族自身利益出发,限制乃至禁止流民进入东北的政策,史称“封禁政策”。封禁政策的实施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高其佩 东北文化的代表人之一,1672年生,1734年逝世,辽宁铁岭人,清代指头画家,是指头画的创立者。高其佩的艺术才华出众,能诗、工画,他在细绢上所描绘的亭台楼阁、人物、花鸟、鱼虫等等,笔墨精细,设色艳丽,精妙绝伦。其作品有:《饱虎图》、《雁行图》、《怒容钟馗图》、《梧桐喜鹊图》、《虬松莫岫图》等,在《清史稿》中有高其佩传。 14)瑷珲条约 背景:1858年沙皇俄国乘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派遣穆拉维约夫率军舰到瑷辉对清朝进行军事威胁,并强迫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定了《瑷辉条约》。 内容:《瑷辉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归沙皇俄国,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性质:《瑷辉条约》是不平等的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的条约。 影响:它使中国领土、主权蒙受了重大损害,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15)马傻子起义 1865年(同治四年),马傻子(马振隆)起义军在吉林梨树一代崛起,不久同其他起义军进行了合并,很快发展为“有众万余”的起义队伍,马傻子领导的起义军在组织建制和作战方式等方面同捻军相似,组织建制上仿照捻军设立了黄、兰、黑、白、红五色旗,作战方式上也仿照捻军,以发展骑兵为主,具有长途奔袭、流动作战的特点,起义以替天行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为口号,马傻子起义军作战灵活,屡败清军,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东北的统治,吉林将军景伦、盛京将军玉明均因此被革职,1866年2月,清政府派遣文祥带兵镇压,5月16日,马傻子等首领被杀,起义失败。 16)漠河金矿 1887年,黑龙江将军恭镗奏请开办漠河金矿,清政府批准了其请求,并让李鸿章选派人员前去办理。李鸿章听从恭镗的意见派李金镛前去负责漠河金矿的办理,清政府开办漠河金矿以“重在防边,兼筹利国,筹办军饷,关系紧要”为宗旨。漠河金矿采用了资本主义的经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