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文言文阅读10篇

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文言文阅读10篇

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文言文阅读10篇
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文言文阅读10篇

文言文阅读10篇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1~4题。(12分)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①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②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③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④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释】①稔熟:熟悉。③庐:房屋。②阖门:关

门。④涤磨:又洗又磨。⑤歧生:生出的分枝。

【参考译文】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来痴呆无比,但元素一直收养着他。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问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好看的,老态龙钟拄拐杖的。”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门拒不接待。

元素家收藏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很多古董,客人来就拿出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用水又洗又磨。

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里走了一整天。等他回来,见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下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性/痴呆无状

B.后度/悉不记

C.客至/出陈之

D.木枝/皆上生

1.(2分)B 【解析】B项句子的意思是:后来想想都记不住。“后”是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所以此句的正确划分应在“后”之后。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蓄()(2)举()(3)悉()

2.(3分)(1)收养(2)说出(3)全,都

【课内外链接】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2)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3.(4分)(1)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

(2)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

4.结合以上三则短文内容,说说阿留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3分)痴呆无比,却给周元素一家带来了不少乐趣。例如记不住熟悉来客的名字;偷磨古董;一整天砍不着根树枝。

【解析】阅读短文内容,从第一段的“性痴呆无状”可知其性格特征。具体体现在第一段的具体事件,来的客人,即使很熟悉阿留也记不住名字;第二段的说古董不是铜吧,这么黑?然后用沙石磨古董。让他去砍树枝,他说树枝都朝上长不朝下,惹得周元素一家哄堂大笑。据此概括即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黄鲁直得洪州解头①,赴省试,公②与乔希圣数人待榜,相传鲁直为省元③,同舍置.酒。有仆自门被.发大呼而入,举.三指,问之,乃公与同舍三人,鲁直不与④。坐上数人皆散去,至有流涕者,鲁直饮酒自若,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⑤见于颜色。公尝为其妇翁孙莘老⑥言,甚重之。后妻死,作发愿文,绝嗜欲,不御酒肉,至黔州命下⑦,亦不少动⑧。公在归州⑨日,见其容貌愈光泽。留⑩县所累年,有见者无异仕官。时议者疑鲁直其德性殆夙成?,非学而能之。

(选自孙升《孙公谈圃》) 【注释】①黄鲁直:指黄庭坚。洪州:今南昌。解头:又称“解元”,乡试第一名。②公:此指孙升(作者)。③省元:省试第一名。④不与:不在其中。⑤少:通“稍”。⑥妇翁:谷指岳父。孙莘老:黄庭坚的岳父。⑦黔州命下:黄庭坚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有人指责《实录》有不实之处,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县)安置。⑧不少动:不稍改变(绝嗜欲、不御酒肉之愿)。⑨归州:地名。⑩留:通“流”,流放。?殆:大概。夙成:长期养成。

【参考译文】黄庭坚参加洪州乡试得了第一名,赶赴省城参加省试。考完后孙升与乔希圣等数人等待公布录取名单,大家都在互相转告说黄庭坚得了第一名,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置办了酒席设宴庆贺他。有童仆从外面披着头发大叫着进入旅馆,举起了三根指头(有三个人中了),大家问他是哪三人中榜了,竟是孙升与同住在旅馆的其他两个人,黄庭坚不在其中。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中榜的人纷纷散去,有些还痛哭流泪,只有黄庭坚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孙升曾经对黄庭坚的岳父孙莘老说起这件事,都认为他性格十分沉稳。后来黄庭坚的妻子死了,他写了《发愿文》,戒除一切嗜好欲望,不沾酒肉,就是被贬谪到黔州,也没有改变。孙升在归州的时候,看见黄庭坚容颜相貌更加光彩。被流放那么多年,有见到他的,都说他与做官时没有什么两样。当时议论的人怀疑黄庭坚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长期养成的,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

A. 黄鲁直/得洪州解头

B. 相传/鲁直为省元

C. 坐上/数人皆散去

D. 有见者/无异仕官

1.(2分)C 【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中榜的人纷纷散去。根据句意可知,句子停顿应在主语数人之前,故选C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置( ) (2)被( ) (3)举()

2.(3分)(1)置办 (2)通“披”,披着(3)举起

【课内外链接】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鲁直饮酒自若,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见于颜色。

3.(4分)(1)黄庭坚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

色。

(2)时议者疑鲁直其德性殆夙成,非学而能之。

(2) 当时议论的人怀疑黄庭坚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长期养成的,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

4.在众人落榜的情况下,“坐上数人”与黄庭坚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1分)

4.(1分)至有流涕者鲁直饮酒自若

5.结合选文,请你对黄鲁直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5.(2分)示例:性格沉稳。省试没有考中而能够做到神情自若,“不少见于颜色”;妻死后,“绝嗜欲,不御酒肉”,经年累月;留县累年,淡泊自如。【解析】通读全文可知,考生们在十年磨一剑的科举中没有考中,其他考生都是或散或哭,失落之情溢于言表,而唯有鲁元直神情自若,直到“饮酒罢”,看榜后也“不少见于颜色”可见其性格沉稳。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能“绝嗜欲,不御酒肉”,并且一直淡泊自如。一个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答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鲍子都之德义

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①。子都下马,为摩其心。有顷,书生卒。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素书于腹旁。后数年,子都于道上,有乘骢马②者逐.之。既及,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开墓,取儿尸归,见金九饼在头下,素书在腹旁,举家感.子都之德义③。由是声名大振。

(选自《刘氏耳目记》)注释:①心痛:心脏疼痛。②骢(cōng)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德义:大仁大义。

【参考译文】魏国的鲍子都,有一天傍晚在荒野行走,遇到一位书生,突然发作心脏疼痛。鲍子都下马。为书生按摩心脏。不一会儿,书生就死了。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兵书和十个金饼。他便卖了一个金饼,用所卖的钱将书生安葬了,并将剩下的九个金饼枕到书生的头下,兵书放到书生的肚子旁边。几年以后,鲍子都走在路上,发现有一个骑一匹黑白相杂的马的人追赶他。等到那人追上他以后,说他是强盗。那人还问鲍子都他儿子的尸体哪去了。鲍子都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于是就带领那个人来

到书生的墓前。挖开坟墓,将书生的尸体取出来,看到九个金饼仍在书生的头下枕着,兵书还在书生的身旁放着。书生的全家都非常感谢鲍子都的大仁大义。从此,鲍子都的名声也响了起来。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暮/行于野

B.其余/枕之头下

C.有乘骢马者/逐之

D.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1.(2分)D 【解析】D项句子中“举家”指书生的全家,作主语,“感”是感谢的意思,作谓语,根据句子主谓之间要停顿可知此句的正确划分在“举家”之后,故选D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置()(2)逐()(3)感()

2.(3分)(1)放置(2)追赶(3)感谢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

(2)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

3.(4分)(1)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兵书和十个金饼。

(2)鲍子都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于是就带领那个人来到书生的墓前。

4.书生家人对鲍子都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3分)

4.(3分)起先误解了鲍子都,后来在事实面前非常感激他。

【解析】书生家人对鲍子都的态度问题主要表现在文段的后半部分文字。不难发现,刚开始的时候,“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当明白了真相之后,“举家感子都之德义”。变成自己的话,由此加以概括即可。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①表其闾②曰“三俊”。

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③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④

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⑤,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节选自《宋史》有删节)【注释】①里人:乡里人。②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③猾:绰号。④坐:因,因为。⑤请老:告老还乡。⑥腐败:谷物受潮霉烂。

【参考译文】希亮幼时丧父,爱好学习,16岁时,准备拜师求学,他的兄长故意刁难他,派他去收取三十多万的借款利息,陈希亮把借钱人都召集来,烧掉债券后离去。学业完成后,就召见兄长的儿子陈庸、陈谕让他们学习,后来都考中了天圣八年的进士。乡里人称他们所在的里闾为“三俊”。升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任,路经博平,绰号“截道虎”的恶霸殴打王康和他的女儿几乎致死,官吏不敢过问。陈希亮发文火速追捕,结果将恶霸流放海岛;又弹劾官吏故意放纵,数人被免职。多次上奏请求告老退休,未获允许,调任凤翔知府。仓中粮食可供十二年之用,管事的官员担心会霉腐,发生饥荒,陈希亮拿出十二万石借给百姓。有司官员担心害怕以擅自动用官粮获罪,陈希亮亲自负责此事。当年秋天大丰收,以新换旧,官民两便。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使治钱息∕三十余万 B.里人∕表其闾曰“三俊”

C.仓粟∕支十二年 D.有司∕惧为擅发

1.(2分)A 【解析】A项句子的意思是:派他去收取三十多万的借款利息。“使”为谓语,之后的为宾语,故此句应在“使”字之后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悉()(2)数()(3)身()

2.(3分)(1)全,都(2)多次,屡次(3)亲自

【课内外链接】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

(2)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3.(4分)(1)陈希亮发文火速追捕,结果将恶霸流放海岛。

(2)当年秋天大丰收,以新换旧,官民两便。

4.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要概括。(3分)

4.(3分)对哥哥的刁难不忌恨,而是悉心教导他的孩子;严惩恶吏;借粮食给灾民。

【解析】概括时要先读懂全文,然后再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第一段讲哥哥对他的刁难,以及他对侄子的劝勉。第二段写了两件事:对恶吏潍州参军王康的惩戒,以及如何对待灾民的。概括时语言要简洁,通顺。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①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②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从者如归市。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弥谤,祸且不测。公傲然弗顾曰:“吾岂以一身易六七十万人之命哉!”行之愈力。

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③也。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④释。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减) 【注释】①坐:犯罪。石守道:宋代散文家,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

泰安)人。②除:任命官职。③全活:保全存活。○4浸:逐渐。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自/河北宣谕使还

B.公皆/招纳之

C.从者/如归市

D.偶能全活/得数万人

1.(2分)D 【解析】D项句意是:碰巧能够救活几万人。可知此句为动宾结构,因此应在动词“活”后面停顿。故D项划分不正确。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会()(2)始()(3)尝()

2.(3分)恰逢,正赶上(2)才(3)曾经

【课内外链接】

3.

(1)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弥谤,祸且不测。

(2)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

3.(4分)(1)有人劝他,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诽谤的做法,祸患将难以预料。

(2)当时即使中伤他的人也没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渐消了。

4.灾民涌入河北,富郑公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来应对?(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4 (3分)收容难民;劝说大户出粮;亲自安置难民。(一点1分,共3分。)【解析】此题考查文意理解与概括。首先,在选文中找到对灾民涌入的描写“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后面就是富郑公采取的措施: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据此概括即可。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山,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①。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②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③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④,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选自《游小谷盘记》)【注释】①陂陀(pō tuó):倾斜。②謦(qǐng)欬(kài):咳嗽。轻曰謦,重曰欬。③阬(gāng)谷:坑谷。④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参考译文】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到山脚才停止。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居民/以桂为业

B.而/耳听常满

C.乃登/山循城而归

D.此/万竹蔽天处也

1.(2分)D 【解析】该句的意思是:于是登山沿着城池而回。因此词句

的正确划分为:乃/登山循城而归。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蔽()(2)业( ) (3)布( )

2.(3分)(1)遮蔽,遮盖(2)职业(3)散布,分布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2)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3.(4分)(1)听得犬吠声,于是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2)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分)

4.(3分)文章主要写了寻找小盘谷的经过,描写了小盘谷的优美景色。

【解析】通读全文,不难发现,作者一行按照时间顺序,一起去探访小盘谷。同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将小盘谷的景色一一描绘下来,展现给了读者。据此概括即可。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12分)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甓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选自明·薛瑄《游龙门记》)

【参考译文】从东南山根起在岩石上凿出洞眼、架起木桩,在河水上面凌空搭成一条栈道,盘旋着往山上去。靠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够得上两三亩方圆,石头多,泥土少。居中有座禹王庙,叫做明德宫,规模十分壮丽。到大殿前参拜,默念到夏禹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了好半天。院子里有好多青松和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树根排开岩石泥土,突起延伸,互相连结着,稀疏的枝条和稠密的叶子接搭着遮住阳光,树皮树干苍老挺直、一股高傲劲儿,形象很坚定的样子,好像一些勇士各据一方,争持着不肯让步。

庙门的西南面有一座石峰,高高地伸出到河流中间。踏着石头台阶,登上极顶。顶上有一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不能用木材建筑,用砖石砌成。靠着阁门向下看,黄河急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令人疑心石峰是在摇晃。北看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山崖,苍翠的石壁,吐出云朵,飘过烟雾,一会散开,一会聚拢,(天色)一会阴暗,一会明亮,(真是)瞬息万变。西面是山连着山,曲曲折折延伸过去。向东看那座大山,巍峨耸立,与天相接。南望洪涛滚滚,(水中)石洲沙滩,高高的平原和弯曲的河岸,炊烟弥漫的村庄,雾气笼罩的树林,风里的帆,浪中的船,渺渺茫茫,时隐时现。华山、潼关和陕西、河南的许多山,好像隐约可见。这真是天下少有的景致啊。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濒河有宽平地

B.大河奔湍

C.南望/洪涛漫流

D.盖天下之奇观/也

1.(2分)D 【解析】D项句子的意思是:这真是天下少有的景致啊。故此句的正确节奏划分应在“盖”字之后。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濒()(2)谒()(3)观()

2.(3分)(1)靠近(2)参拜(3)景致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开阖晦明,倏忽万变。

(2)风帆浪舸,渺茫出没。

3.(4分)(1)(云雾)一会散开,一会聚拢,(天色)一会阴暗,一会明亮,(真是)瞬息万变。

(2)风里的帆,浪中的船,渺渺茫茫,时隐时现。

4.作者到达极顶后描写的景致给人以怎样的感觉?(3分)

4.(3分)作者登顶后写了临思阁、奔腾的黄河、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山崖、云海以及山脚下的美景,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作者登顶后看到哪些景致,“北顾巨峡”“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南望洪涛漫流”四句中从各个方位展示了山顶所见景致,对这些景致特点进行总结概括,加之末尾一句“盖天下之奇观也”可知这些景物给人的感受。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出夷陵州,治①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②。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③。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④。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选自清·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注释】①夷陵州治:夷陵州的州府。②舆:车。③伛俯:弯腰。④钟磬:指的是钟磬等乐器。

【参考译文】从夷陵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的走陆路二十里,在江的北岸,就是下牢关了。路很窄,走不了,便舍弃车上了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两崖间有水声传来。于是又下船走陆路,顺着狭窄小路上去。走到山顶,又从上面下去。下面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当路挡住,就弯腰从石头下面过去。一出去便见非常开阔平坦的一个大石洞。高六十多尺、有约十二丈宽。洞口有二根石柱,把门分为三部分,就像三开门的房子一样。中间的室像客厅,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像别馆。洞中间有一石钟乳下垂,敲它会发出像钟声一样清脆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小石突出形状规则,敲它声音像磬声。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它就发出“逢逢”的鼓音。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二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

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的歌声缕缕不停止。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濒大江/之左

B.循仄径曲/以上

C.有大石/覆压当道

D.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

1.(2分)A 【解析】A项句子的意思是:靠近大江的北岸。据此可知此句的正确划分为:濒/大江之左。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舍()(2)许()(3)绝()

2.(3分)(1)舍弃(2)左右(3)停止

【课内外链接】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

(2)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

3.(4分)(1)洞中间有一石钟乳下垂,敲它会发出像钟声一样清脆的声音。

(2)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

4.你觉得洞中的哪个地方最迷人?为什么?(3分)

4.(3分)示例:我认为写石钟乳最迷人,例如“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主要从声音上来写,让人听罢,感觉像是天籁之音。

【解析】根据题干的要求,需要找出文中迷人的景色。文中所写的四种景物可以任选,但必须说出恰当的理由。例如可以从该处的写法上以及带给人的感受来切入回答。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10分)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

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举为领乡荐。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参考译文】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给。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国子监的主管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所借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就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训斥了出来。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时同舍生有秘书

A. 时/同舍生有秘书

B. 时同舍/生有秘书

C. 时同舍生/有秘书

D. 时同舍生有/秘书

1.(2分)A 【解析】例句中的“时”是时间状语,“同舍生”应该是一个独立语义,不能断开,“同舍生有秘书”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正确的停顿应在“时”后。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假()(2)叱()

2.(2分) (1) 借 (2) 训斥;斥责

【课内链接】

3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3.(2分)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4.“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用自己的话谈谈“生”对于书的掌握程度。(2分)

4.(2分) 不熟悉,只珍藏却很少阅读甚至不阅读。

【解析】从该生在官员的询问之下,竟然连一个字都背不出,可见平日里没有认真阅读书本,虽然拥有这本书,却对书的内容本身并不熟悉。5.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耐人寻味,请你从书生和景清的角度出发,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2分)

5.(2分)示例:书生很爱书,但又没有好好去读,去利用,反而将书当成显摆的“门面”,这不是真正爱书。而景清则即借即读,而且用开玩笑的方式提醒书生要认真读书,这是值得肯定的。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10分)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参考译文】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需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A.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B.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C.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D.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1.(2分)B 【解析】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及其结构,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故B项节奏划分正确。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求()②若()

2.(2分)①探求②如果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2分)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

4.仔细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谈到应从哪三个方面做学问?(2分)

4.(2分)①仔细并且刻苦钻研书中的含义和其讲述的道理;②要与旁人交流;③要出门学习并且体验,开阔视野。

【解析】认真阅读选段,从“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可知一个人学习是不可取的,在做学问的时候要与旁人多多交流;从“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可知做学问要仔细探究、刻苦钻研;从“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可知只有将学习与体验结合起来才会真正有所收获。最后,归纳作答即可。

5.这段选文谈的是为学之道,对于我们今后的读书学习有怎样的启示?(2分)

5.(2分)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解析】文中的在穷僻之地应当“博学审问”,说明要勤奋学习。文中的“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说明做学问必须与人交流。作答此题,言之有理即可。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xiá)讪笑锐不可当(dāng)持之以衡 B.怂恿(sǒng)瓦砾万恶不赦(shè)长吁短叹 C.孱水(chàn)羁伴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 D.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iàng)遮天敝日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 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2018年抚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抚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考生注意: 1. 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脸颊(xiá)讪笑锐不可当(dāng)持之以衡 B. 怂恿(sǒng)瓦砾万恶不赦(sha)长吁短叹 C. 孱水(chàn)羁伴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 D. 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iàng)遮天敝日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姑妈是宽宏大量 ....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C.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签署了合作协议。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 1

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遵义市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全卷总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分)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分) .隘.口(à)与日具增孤僻.(ì)兴致勃勃 .砚.台(à)韬光养晦热忱.(é)不言而谕 .忌讳.(ì)笑容可掬鄙薄(ǐ)煞有介事 .称.职(ē)安之若素许诺.(ò)顶礼膜拜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分) .在中美经济贸易谈判中,美方代表总是没有明确态度,他们的真实意图难以捉摸 ....。 .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 ....啊! .她随手把一颗石子扔进湖里,一圈圈涟漪 ..在平静的湖面荡漾开去。 .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分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我”讨厌阿长的絮叨和繁琐规矩,但她对“我”讲述“长毛”的故事让“我”也对她产生过空前的敬意。 .《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水浒传》中,林冲不满王伦的做法,在宋江等人智激与协力下,一举杀死了王伦。这一精彩的情节,突出了王伦的小肚鸡肠和宋江的老谋深算。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而治”,兵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分) .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就是“自我” 不断实现的过程。 .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 .医学专家指出,大量快速的进食冷饮,会损伤孩子稚嫩的胃黏膜,引起急性胃痉挛,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xiá)讪笑锐不可当.(dāng)持之以衡 B.怂.恿(sǒng)瓦砾万恶不赦.(sha)长吁短叹 C.孱.水(chàn)羁伴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 D.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iàng)遮天敝日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妈是宽宏大量 ....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签署了合作协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试卷(文字版,含参考答案)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 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xi a)讪笑锐不可当. (d a ng持之以衡 B.怂恿(scng)瓦砾万恶不赦. (sh e)长吁短叹 C.羼水(ch an羁伴相形见绌(zhu o)寻章摘句 D.牟取(m6u)啜泣踉踉跄跄(1 a n)g遮天敝 日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差耻。 A. 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 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 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 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 7题。(每小题2分,共4分)临江仙①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一、坦然翁传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 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尝( 曾经 ) (2)悉( 全,都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__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__ 4.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__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写出两件事即可)__ 二、张养浩传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A.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B.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D.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辍( 停止 ) (2)窃( 偷偷地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xiá)讪笑锐不可当.(dāng)持之以衡 B.怂.恿(sǒng)瓦砾万恶不赦.(shè)长吁短叹 C.孱.水(chàn)羁伴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 D.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àng)遮天敝日 2.(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妈是宽宏大量 ....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签署了合作协议。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B.①②③⑤④C.④②①⑤③D.④②①③⑤5.(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最新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卷02复习课程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卷02 说明:1. 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殷.红(yīn) 骄奢袅袅 ..烟云(niǎo) 弥留之际 B. 云翳.(yì) 嫌恶一尘不染.(lǎn) 豁然开朗 C. 可鄙.(bì) 馈赠蹚蹚鞳鞳 ..(tà) 鞠躬尽瘁 D. 窥伺.(sì) 妍丽相形见绌.(chù) 周而复始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 B.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C. 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 ....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D. 阅读网络信息,同学们如果断章取义 ....,捕风捉影,很容易造成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的悲剧。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B.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C.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D.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啦》火爆荧屏,这让很多人谈起了亲子教育的话题。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之所以会出现“中国汉字书写大会”这样的活动,本身也已说明问题。 ②手写文字的工具性虽已大为削弱,其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却应引起重视。 ③面对这个人们已经开始提笔忘字的时代,不必陷入小文人的那种感伤情境。 ④当手写汉字正在成为和毛笔书法一样的传统技能,就是到了该考虑如何延续其文化遗产的时候。 ⑤但应关注的是,如何才能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存与传承文化传统。 A. ③⑤②①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①③⑤②④ D. ①④③⑤②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卷 说明: 1.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 2 分,共10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脸颊.(xi á)讪笑锐不可当.(d ānɡ)持之以衡 B.怂.恿(s ǒnɡ)瓦砾万恶不赦.(sh è)长吁短叹 C.羼.水(ch àn)羁伴 相形见绌.(zhu ó) 寻章摘句 D.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 ànɡ)遮天敝日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 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 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 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 题。(每小题2分,共 4 分)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

余光中

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

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亭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 第 6 页共10 页

【中考真题】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è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à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án jié 美德。 【答案】奉尚廉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本题注意“廉”字的写法。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 ) A. 《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B.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 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感叹号应该放在句末。正确的应该是: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据此,答案为B。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 ) A. 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 B. 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 C. 诈骗分子推陈出新 ....,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 《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 【答案】C

2018年广东省中考真题语文卷与答案

2018年广东省中考真题语文卷及答案 一、基础(24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 1 )蝉则千转不穷,。(吴均《与朱元思书》)( 1 分) ( 2)南宋诗人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独坐灯下的寂寞心情。( 2 分) (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分) ( 4),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1 分) ( 5)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4 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 分) (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 ún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 ān y án 游动,一是就消失了。 ( 3)“ j ū g ōng j ìn cu ì,死而后己”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 4)希望你能够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作为借签,以免ch óng d ǎo f ù zh é。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里隐作痛。

B.她总喜欢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察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 .登高远望,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全国各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掉“在”和“下”) 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银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同学或许会多 些。(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 讶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D .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阻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出喊出“历害了,我的国”。(删掉“使观众”)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4 分) “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歌,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感想情感:“雅”周王朝中所在地 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 光荣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 字,( 2 分) (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2 分)

江西省南昌市2018-2019年第一学期初中十校七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南昌市初中十校期中联考 说明: 1.本卷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面颊.jiá恣.情zì倜傥.tǎng 晶莹剔.透tī B.跻.身jī菜畦.qí攒.成cuán 拗.过去ǎo C.殷.红yān 花蕊lěi 捋.luō袖子面面相觑.qù D.挑衅.xìn 逾.越yú牌坊.fāng 鲜.为人知xiǎn 【答案】C 【解析】花蕊ruǐ 2.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B.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C.狼牙山五壮土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选择跳下山崖。 D.更多务实政策以及要求振兴经济的声音络绎不绝。 【答案】D 【解析】A项大模大样用于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B项无可言喻指到没话可说的程度,现比喻没法形容。C项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D项络绎不绝用于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了重量级的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和制作。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经过“推举、讨论、表决”等一系列程序,参加比赛的人选顺利产生。 D.通过观看《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到“虎妈狼爸”的必要性。 【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和“特色”搭配不当;B项问题在于“两面对一面”; D项的问题在于滥用介词缺少主语,删除“通过”或“使”。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比起事事都凭一已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得用人之道。

_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1页,总18页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注意 事项: 1、 填 写 答 题 卡 的 内 容 用 2B 铅 笔 填 写 2、提前 15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单选题(共5题) ) A . 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 .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 .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 签署了合作协议。 2.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脸颊(xiá) 讪笑 锐不可当(dāng ) 持之以衡 B . 怂恿(sǒng ) 瓦砾 万恶不赦(shè) 长吁短叹 C . 孱水(chàn ) 羁伴 相形见绌(zhuó) 寻章摘句 D . 牟取(móu ) 啜泣 踉踉跄跄(liàng ) 遮天敝日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答案第2页,总18页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 ①②⑤③④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④②①⑤③ D . ④②①③⑤ 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 . 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 . 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 . 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 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一、语言表达(共1题) 1. 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超过200字的演讲稿。材料一: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利哈乔夫) 材料三: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脸颊(xiá)讪笑锐不可当(dāng)持之以衡 B. 怂恿(sǒng)瓦砾万恶不赦(shè)长吁短叹 C. 孱水(chàn)羁伴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 D. 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iàng)遮天敝日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姑妈是宽宏大量 ....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C.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签署了合作协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度量大,能容人。使用正确。B开卷有益: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使用正确。C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使用正确。D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语境不符。据此,答案为D。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正确。B句式杂糅,是将“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和“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的情况是可以预期的”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C关联词语的位置错误。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在主语前面。把“不仅”和“议论”的位置互换。D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过程”。据此,答案为A。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上饶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饶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脸颊(xiá)讪笑锐不可当(dāng)持之以衡 B. 怂恿(sǒng)瓦砾万恶不赦(shè)长吁短叹 C. 孱水(chàn)羁伴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 D. 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iàng)遮天敝日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姑妈是宽宏大量 ....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C.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签署了合作协议。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1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卷 说明: 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脸颊.(xiá) 讪笑锐不可当.(dānɡ) 持之以衡 B.怂.恿(sǒnɡ) 瓦砾万恶不赦.(shè) 长吁短叹 C.羼.水(chàn) 羁伴相形见绌.(zhuó) 寻章摘句 D.牟.取(móu) 啜泣踉.踉跄跄(lànɡ) 遮天敝日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姑妈是宽宏大量 ....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签署了合作协议。 3.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陕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星宿.(xiù)伫.立(chù)慰藉.(jí)退避三舍.(shè) B. 拂.晓(fú)收敛.(liǎn)自诩.(yǔ)期期艾.艾(ài) C. 揩.油(kāi)裨.益(bì)明眸.(móu)鞭辟.入里(pì) D. 蓦.然(mù)旌.旗(jīng)媲.美(bì)面面相觑.(x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伫立(zhù);慰藉(jiè)。B自诩(xǔ)。D蓦然(mò);媲美(pì);面面相觑(q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生涯惬意通霄达旦顾明思义 B. 潮汛拌嘴记忆犹新呕心沥血 C. 诸候遐想莫衷一事来势凶凶 D. 娇艳眼睑更胜一筹白壁无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通宵达旦;顾名思义。C诸侯;莫衷一是;来势汹汹。D白璧无瑕。 3. 请从下面句子括号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普法的力度,营造爱护文物的杜会氛围,有助于从源头上____(制裁扼制惩戒)不文明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