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概念课策略

初中数学概念课策略

初中数学概念课策略
初中数学概念课策略

初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策略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点。数学概念教学既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位教师更应重视概念教学。我校在学习“洋思”教学模式的启发下,研究出了适合我校的预(课前预习)、检(课前检查)、展(课堂展示)、评(师生评价)、测(当堂检测)五环节教学模式。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引入概念是概念课教学的首要环节。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发生和形成的过程。各个数学概念发生形成过的程又不尽相同,不同的概念引入的方法就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究、选择各种有效的形式引入概念。在课堂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引入形式多种多样:联系实际引入,生活趣事引入, 提出问题引入, 通过类比引入, 从数学发展需要引入。

环节二:探究展示,形成概念

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许多具体事例中,以观察、分析、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事例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形式。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图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数学概念的形成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过早给出定义,而应通过让学生的亲身体验,主动构建,自主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在交流、反思中逐步实现从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关注交流,抓住要点,运用比较

环节三:练习展示,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正确地运用它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又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和深化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为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

在运算、推理、证明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概念。

环节四:当堂检测,应用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数学概念亦是如此。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来构建概念,认识概念,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概念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同时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因此,在对概念教学结束后,安排适量的当堂检测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增强学生对概念的应用意识,让课堂成为知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彰显数学魅力。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概念,并运用与生活实际,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让学生学在数学,乐在数学,用在数学。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摘要: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所以概念教学尤为重要,它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还要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阐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要求学生理解概念的根本内涵,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记忆概念注意关键词语和分析概念。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以此为基础来逐步提高学生个体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教学数学思维因素策略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若学生概念理解不清楚就谈不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东西。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数学概念的特点 1.1数学概念的意义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属性的思维形式。我们应当明确:数学概念代表的是一类数学对象,而不是个别事物,所以数学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当然,有些数学概念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例如,自然数、点、线、面、体等。然而,大多数数学概念是在一些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抽象概括过程才形成和发展的。例如,数字是抽象字母的具体模型,而字母又是抽象函数的具体模型。并且数学概念始终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成分,它必然落实到具体的数、式、形之中。 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数学中离不开推理,而推理又离不开判断,判断又是以概念为基础的。可以说,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一切分析、推理都要依据概念和运用概念来进行。 1.2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当前数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不重视、不会教、分不清主次、要求不当四方面的不良倾向。 有的老师不能真正认识到加强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对概念的讲解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甚至只要求学生看书继而背下来就行,而将精力化费在定理、法则的推导与应用上,不知道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的做法。 有的老师对概念教学只着重于揭示概念的描述(定义),而不去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交待“三位一体”,这种不会教,既缺乏对数学概念知识本身的科学了解,又缺乏对概念教学应有的技能。 有的老师对概念教学分不清主次,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讲解吃力,效果不好,以致学生乏味,长期以往,结果往往是一朝升学完毕,学生便弃数学于不顾,有的恨不得终生与之绝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概要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黄店镇中学刘奉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谈谈我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实施新教材 (一以人为本,培养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在选择教法、设计训练时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分析、归纳等能力的发展,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对后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数学有趣”、“我非常喜欢数学”的数学观念。 (二、设计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活动体验数学.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户外测量、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三 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剪纸、动手操作等活动,要学生猜想、归纳、度量等,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转变学习方式,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教师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而进入学习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 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进行数学学习, 三、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很好地统一起来。 1、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要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

初中数学概念整理

1、整数 整数(Integer ):像-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整数是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表示有0个物体)整数是人类能够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工具。整数的全体构成整数集,整数集合是一个数环。在整数系中,自然数为0和正整数的统称,称0为零,称-1、-2、-3、…、-n 、… (n 为整数)为负整数。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 一个给定的整数n 可以是负数(n ∈Z-),非负数(n ∈Z*),零(n=0)或正数(n ∈Z+). 如何分类 我们以0为界限,将整数分为三大类 a 、正整数,即大于0的整数如,1,2,3,…,n ,… b 、0 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他是介于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数 c 、负整数,即小于0的整数如,-1,-2,-3,…,-n ,… 2、分数 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是表示这样几份的数。把1平均分成分母份,表示这样的分子份。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如这样表示b a )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除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带单位名称。 (2)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百分数不可以约分,而分数一般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3)任何一个百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都具有百分数的意义。 (4)应用范围的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而分数常常在计算、测量中的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3、正数与负数 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1、15、3000、 负数:比零小(<0 )的数。用负号(即相当于减号)“-”标记。如-2、-5.33、-45、-0.6等。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 负数比零,正数小 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没有最大与最小的负数,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 七年级上1.1 4、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n m (m 、n 都是整数,且n≠0)的形式。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值得一提的是有理数的名称。“有理数”这一名称不免叫人费解,有理数并不比别的数更“有道理”。事实上,这似乎是一个翻译上的失误。有理数一词是从西方传来,在英语中是rational number ,而rational 通常的意义是“理性的”。中国在近代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依据日语中的翻译方法,以讹传讹,把它译成了“有理数”。但是,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其英文词根为ratio ,就是比率的意思(这里的词根是英语中的,希腊语意义与之相同)。所以这个词的意义也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期报告 立项编号xxxxxxxxxxxx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数学 主持人xxx 所在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时间 2016-12-06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组2013年4月在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成立,并着手进行该课题的研究。2016年9月被xx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批准立项,立项编号:xxxxxxx。新课题组于2016年6月成立,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原有xx县xxxx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教师的基础上,xx县实验中学xx丽老师,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xxxxxx老师也加入该课题组。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n=a m+n.②am÷an=am-n.③(a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①(3- )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2 b b ac a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

初中数学概念及定义总结

初中数学概念、定义总结及常用公式 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 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雨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定理到 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推论2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等于60°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 等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 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定理1 关于某条之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逆定理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7.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a2+ b2= 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四边形定理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9.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 2)·180° 推论任意多边形的外 角和等于360° 10.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 对边相等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1.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推论直角 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2.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3.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两 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4.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 2 关于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1T11:33:40.7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作者:郭春华[导读] 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之一。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中学055350 摘要: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之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搞好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融洽、开放、宽容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二、通过启发式引导和点拨是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努力,发现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尽可能少吗?对此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对学生的不合理分类,教师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策略,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的“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2.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3.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实践证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三、关注“学困生”是全面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学的新知识。所以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困生是最需要老师帮助的群体,在帮助学困生工作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要讲策略,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教师心目中要有足够的认识,要采取有效的帮学手段。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所以说,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四、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支柱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事不同的工作,并合力完成一个共同目标。学生之间合作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目标相互依赖。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同一个学习目标,二是角色相互依赖。合作小组需要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三是资源相互依赖。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组内成员之间还必须交流信息和分享材料。四是奖励相互依赖。在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后,全体成员都会得到一个针对小组成果的评价及奖励。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小组成员参与不平衡,有的积极、有的搭车、有的逃避,使成员之间的合作失去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组建合理的学生小组。可以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使优等生带动差等生,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5到8人。二是选定称职的小组组长。小组长最好是民主推荐,由责任心强、同学信得过的学生担任。三是合理分配成员任务。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分工时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支柱。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申国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两大要素[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2]张学文浅谈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1年25期。 [3]陈云富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初中数学五种作图基本概念及技巧

初中数学五种作图基本 概念及技巧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五种作图基本概念及技巧 一、基本概念 1.尺规作图:在几何里,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叫做尺规作图. 2.基本作图: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 3.五种常用的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平分已知角;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4.掌握以下几何作图语句: (1)过点×、点×作直线××;或作直线××,或作射线××; (2)连结两点×、×;或连结××; (3)在××上截取××=××; (4)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圆(或弧); (5)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弧,交××于点×; (6)分别以点×、点×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7)延长××到点×,或延长××到点×,使××=××. 5.学过基本作图后,在以后的作图中,遇到属于基本作图的地方,只须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 如: (1)作线段××=××; (2)作∠×××=∠×××; (3)作××(射线)平分∠×××; (4)过点×作××⊥××,垂足为×; (5)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尺规作图基本步骤和作图语言 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线段a 求作:线段AB,使AB=a 作法: (1)作射线AC (2)在射线AC上截取AB=a ,则线段AB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 2、作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作法:(1)作射线O′A′.(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5)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求作的角.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_0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科技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国各行各业,其中包括教育领域。数学学科作为我国初中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广大中学所采用。文章基于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以初中函数教学为例,提出了一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标签:信息化教学;初中数学;函数 文章編号:2095-624X(2018)31-0075-01 一、初中数学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的适切性解析 1.信息化教学 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在教学领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应用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也出现了多种应用形式。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课堂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现代数字化教学,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加快了我国教育质量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课堂为载体、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以革新教学理念为导向来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因此,信息化教学就是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便于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信息化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 信息化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主要是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平台,帮助初中生提升自学能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主要形式表现为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融入一些信息化学习资源,为初中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现代化网络平台,开展一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借助于网络平台,为初中生提供更多有利于他们培养自学能力的学习资源。最后,教师应借助于信息处理工具,帮助初中生对以往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重构。信息化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提升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1.函数概念学习中信息化教学的运用 初中生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先需要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概念学习主要是常量、变量、正(反)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函数概念的学习是基

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 数学 SHU XUE 第一章有理数 一.基本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1)正负数通常用来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不一定是负数. (3)负数<0<正数.(要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有理数"或有理数 注:了解几个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非正整数"、"非负整数". 3.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判断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4.(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3)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的绝对值.

注:①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0;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 ② 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没有倒数. ③ 出现"平方"、"绝对值"、"距离"等关键字的题目,一般有两个答案. 例如:平方为9的数有±3;绝对值为3的数有±3;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3. 注:要求能够熟练、快速、准确的求出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倒数(0除外)和绝对值.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 正数 负数

正数 正数 负数 正数 正数 负数 0 0 0 不存在 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就

叫做科学记数法. 注: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是正整数. 6(1)近似数:它是相对于精确数来说的. (2)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1.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2.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注:加上一个数等于减去这个数的相反数.例如. 3.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0乘任何数都得0. 4.除法法则: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杜红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由于边长都非负,所以学生的第一反应说出的都是这组数的算术平方根,因为教师设计要讲平方根,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 程,并强调,然后取正舍负,再由这四个例子进行抽象概括出平方根与算数平

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数学探究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地,创造性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的优势:(1)教给学生教学内容。(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本论文着力讨论了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策略,以期与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切磋。 关键词:教学策略中学数学数学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93-01 初中数学新课程目标要求:初中数学课堂要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并重,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力争使学生在探究学习数学中,感受探究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的从数学探究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引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情感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首当其冲地影响学生的情绪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情境。俄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当学生对所学科目没有丝毫兴趣而教师一味的强制学生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既然数学探究教学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具有趣味性,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学生要学习的新数学知识通过趣味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呢?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课堂问题多就是情境教学。这是误区,问题多不等于就能称之为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数学探究的课堂问题情境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二点: 1.1问题情境要与教学内容契合,具有现实学习的目的性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性是指问题总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教学目标是设计问题的方向,是问题的基石,也是问题设计与解决的价值所在。如果问题缺少了目的性,那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意义。 1.2教师设计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具有现实学习的适应性 何谓适应性?它是指教师创设的问题来源与教材内容,且它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那么何谓实际水平?这主要是指目前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问题太容

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研究内容:初三阶段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 关键词:数学概念变式教学 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十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做了很多全国各地中考题和辅导书上的练习题,慢慢发现很多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同一个内容,只是题目的立意,创设的情景不同而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已经很熟知的知识,但只要对问题的背景或情景做一些改变,学生就做不出来了。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需要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了“关于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针对以上背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我们组内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展开工作。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 (1)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熟悉概念在解题中的运用。 (2)提高我校初三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研究的意义: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变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以及利用概念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节奏,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对于数学变式教学进行过研究。如:形式变式、内容变式和方法变式等。结合我校实际,我的研究课题,力求在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中,找到符合知识体系,符合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概念界定: 1、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上石桥一中刘成丽 摘要: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个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为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生教学方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还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构建“有效”课堂。在此,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短”、“快”的学习热身运动,是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其中,具体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活动游戏导入等等。其中,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适当的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是学生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每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同时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引导学生认真看,牢记于心,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明确学习内容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给指导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己学习,通过老师给的指导学习的方法自己去掌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要层次分明,意思明确清楚。同时老师给予的指导在注意内容的多少,内容多的需要分几次进行学习,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给予其方法,例如看书如何看,重点知识如何分解开来让学生便于理解识记和运用,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是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是规范解题步骤的典范。学生必须要注重。所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给予的自学指导中都应给予体现,以使得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牢记在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轻易不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自己去解决问题,在相互的争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堂板演,一种是课堂作业。 要选择适合的检测题,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操作要领(三点): 1.检测题实际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 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 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 才能做的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