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的客观必然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遵循,凸显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的客观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经过近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明显改善,其中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检合格率近两年稳定在90%以上。但毋庸讳言,由于高品质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我国中高端购买力通过“海淘”、境外消费等形式持续外流,一些产品也由于达不到其他国家的质量标准而导致出口受阻。

当前全球制造业已进入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竞争阶段。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来看,很多国家制造业质量大多经历过从低端粗放到高端精良的逐步演进过程,终致以高品质产品赢得国际领先地位和良好声誉。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大高品质建设力度,下大气力全面提高质量,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破解当前发展瓶颈的切入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质量的重要支撑。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低端产能过剩和无效供给仍然大量存在,质量安全事件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个别生产单位忽视质量管理,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社会质量治理和自律能力还较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市场秩序、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也有损国家形象与竞争力。

质量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发展瓶颈的切入点。我们必须从质量着眼、从质量入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努力通过提升质量来改善供给,实现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

三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务实抓手。进入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一个必然要求。广大群众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告别了短缺经济之后,需要的不是低水平的满足,而是既有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完善的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其实质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顺利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就要积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