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报批稿(2006~2020年)

(文本及图则)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2006年9月昆山市交通局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报批稿)

昆山市交通局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二○○六年九月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项目负责人:

江皓(昆山市交通局局长)

陈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副教授)

王炜(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教授)

项目参加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昆山市交通局、昆山市运输管理处、昆山市客运公司项目主要编制人员:

昆山市交通局:

葛理想张磊任利平毛伟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黎冬平敬艳君王昊梅振宇何保红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项目研究对象 (1)

第二条规划年限与范围 (1)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和研究重点 (1)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 (1)

第二章概述 (1)

第五条社会经济条件 (1)

第六条现状人口状况 (1)

第三章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2)

第七条昆山市公交线路现状分析 (2)

第八条昆山市公交站场现状分析 (2)

第九条昆山市公共交通现状主要问题 (2)

第四章昆山市人口规模和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3)

第十条规划期人口预测 (3)

第十一条规划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3)

第十二条昆山市公共交通出行预测 (4)

第五章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十三条总体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4)

第十四条公交发展战略具体要求........................................................................................... 4第六章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5)

第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常规公交发展目标 (5)

第十六条昆山市近期公交规划方案总体说明 (6)

第十七条昆山市2006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7)

第十八条昆山市2007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7)

第十九条昆山市2008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8)

第二十条昆山市2009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8)

第二十一条昆山市2010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9)

第二十二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9)

第八章昆山市规划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1)

第二十三条规划中远期昆山市常规公交规划方案 (11)

第二十四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11)

第九章昆山市公交专用道规划方案 (12)

第二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12)

第二十六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12)

第十章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议 (13)

第二十七条公交场站建设建议 (13)

第二十八条昆山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 (13)

第二十九条保障公交实施措施建议 (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项目研究对象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以昆山市常规公共交通为研究对象,兼顾出租车、单位车等其它公共交通辅助方式对昆山市公交客流分担的影响。

第二条规划年限与范围

规划年限:参照昆山城市总体规划,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分两个特征年,其中规划近期:2006年~2010年;规划中远期:2011年~2020年。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昆山市市域范围,927km2。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和研究重点

规划指导思想:适应昆山市城市发展战略,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塑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研究重点:分两个层面开展。

一是昆山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重点针对昆山市新客运站搬迁和未来城市客流集散点的重新分布,制定近期和中远期公共交通线网、场站、车辆配置以及公交优先优化方案,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中心城区的相关研究又包括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城区两个部分。其中:城市核心区范围界定为:白塔路-青阳港-娄江-长江路(东)、合兴路-震川路(南)、白马泾路-张家港(西)、萧林路-新浦路(北),面积约16km2;中心城区界定范围界定为:顺陈路(东)、312国道(南)、苏州西绕城(西)、城北路(北),面积约185km2。

二是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共交通规划,是昆山市中心城区以外的范围,总面积为742平方公里。以昆山市行政村和市辖镇为基本节点,进行公交线路、场站、车辆配置优化方案,重点实现村村通公交的目标。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

本次规划主要编制依据为: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昆山市统计年鉴》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昆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昆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昆山市公路网规划》

?《昆山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昆山市各乡镇城市总体规划、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合同等其它相关资料。

第二章概述

第五条社会经济条件

昆山市地处苏沪边境,是江苏经济南进的桥头堡。“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30亿元,比上年增长24.1%。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0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2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达11.3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89万元。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跃居全省第一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继续高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第六条现状人口状况

2005年昆山全市出生人口6003人,出生率为9.29‰,死亡人口3933人,死亡率为6.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0‰,比上年下降0.75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5万人,年末外来暂住人口达85万人,总人口达到约15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78.1万人,市域其它范围人口71.9万人。

第三章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第七条昆山市公交线路现状分析

截止到2005年底,昆山市域范围开通各类公交线路50条,其中28条有编号公交线路(服务于中心城区和近郊乡镇),22条农公班线(连接中心城区-各乡镇和乡镇之间)。拥有车辆391辆,其中中心城区线路配车180辆、乡镇辐射线配车119辆、农公线配车92辆,日发2253班次。由于昆山市现状用地范围较小,用地较为集中,因此现状公交与一般城市的运营有所区别,公交线路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开往近郊乡镇的线路。

第八条昆山市公交站场现状分析

1. 公交停靠站

昆山市中心城区现状共有233对中途停靠站点,其中30对港湾式停靠点。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159对中途停靠点,其中10对为港湾式停靠点。现状共有公交停靠站点392对,其中40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2. 公交首末站

目前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主要发车点9个。大部分线路从火车站始发。9个起始点只有火车站、汽车站、红峰二村和华城美地安排调度人员统一管理,客运公司起始点发出的车辆按一般的短途客运管理。而昆山市域其他范围主要以各乡镇及街道汽车站作为发车点和终点。

3. 公交停车场、修理场、保养场

目前昆山市公交专用停车保养场只有城北和合兴路两个,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

第九条昆山市公共交通现状主要问题

1. 常规公交客流分担率低

居民出行调查结果表明,昆山市常规公交出行比例仅为 4.8%,综合考虑其它公交出行方式(出租车、单位车),公共交通出行总量为9.8%,比例偏低。

2. 线网结构层次不合理,线路编号与对应服务功能相对含糊

现状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布局过于简单,未能区分公交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之间公交服务的不同特点。现状公交线路编号:1,2,3,5,6,7,8,9,11,12,15,18,101,102,103,104,105,106,108,109,117,118,120,121,122,125,127,128;其中由11条辐射线兼顾中心城区和近郊乡镇;现状22条农公班线中,有8条为中心城区-乡镇辐射线路,14条为镇-村线路;公交辐射线起终点大部分集中在火车站和汽车站,公交线路布局不合理。

3. 公交线网密度不均衡,站点覆盖率较小,市域范围未实现村村通公交

就昆山市中心城区而言:公交线路密度为1.28km/km2;公交纯线网密度为0.83km/km2,远低于《规范》推荐的标准。公交线路过分集中于主干道上,如连接火车站和老城区的人民南路上就集中了13条公交线,占了昆山市所有公交线路的46.4%。另外就公交站点覆盖率而言,以300米为半径的站点覆盖率和以500米为半径的站点覆盖率均未达到规范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4 昆山市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

就昆山市域其它范围而言:经镇村调整后,昆山市共有188个行政村,截止到2005年底,有152个行政村有公交线路通达,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80.9%。尚未通达公交的行政村,主要原因是由于道路条件的限制,道路横断面宽度不足,公交车无法通行。

4. 车辆配置缺口较大

昆山市中心城区现有常住人口78.1万人,推荐公交车合理的拥有量应为10-12标台/万人,得到与目前城市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交车拥有量应该在780标台左右。昆山市中心城区现有公共汽车323标台,其中48辆大客、251辆中客,公交车万人拥有标台数为4.1标台/万人。公交车辆缺口较大。

5. 场站用地缺乏保障

昆山市公交专用停车保养场只有城北和合兴路两个,城北停车场还未完全得到利用。按照规范平均180-200m2/标台的服务面积要求,现状昆山市公交场站仅能够服务165-183标台公交车辆,远远不足。

第四章昆山市人口规模和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第十条规划期人口预测

预测到2010年,昆山市市域总人口为22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108万人,市域其它范围人口117万人。

预测到2020年,昆山市市域总人口为3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144万人,市域其它范围人口156万人。

第十一条规划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1. 交通发生量预测

预测到2010年,中心城区居民出行发生总量为275.4万人次/日。到2020年,中心城区居民出行发生总量为367.2万人次/日。

2. 客运交通方式结构预测

预测分析得到规划年昆山市中心城区各交通方式的结构比例,如下表所示。

第十二条 昆山市公共交通出行预测

1. 公共交通客运量预测

预测到2010年,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出行总量为41.31万人次/日。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规公交出行量为73.4万人次/日。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出行量分别为8837人次/日和40103人次/日。

第五章 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第十三条 总体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适应昆山市迅速发展的需要及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求,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更为协调、便捷、舒适、安全的优良公交体系,实现昆山市交通和用地布局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切实体现“城市公交便捷化、城镇公交快速化、城乡公交一体化”。

第十四条 公交发展战略具体要求

1. 协调城市布局、土地利用和公交发展

公共交通发展必须结合昆山近期发展规划和城市用地布局变化,就市区而言,昆山市中心城区规划年将形成组团式布局,其中:老城区路网密度较大,交通量相对集中,居住人口密集,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公交优先保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老城区与其他片区的通道由规划的高等级城市道路组成,在通道上应保证公共交通的优先,并在通道的适当位置设置公交换乘枢纽;城北规划年将集中大量的居住用地、商业设施和工业用地,同样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东经济开发区公共交通主要服务于企业职工通勤,应在保证高峰时间发车率的同时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率;城西和玉山开发区作为昆山市未来的主要文化、休闲和生态保护用地,公交发展应做到与该区域特色相结合;城南分布了大量的公路、铁路交通运输枢纽,公共交通规划必须确保对这些枢纽站点的客运集散。就市域而言,七大片区的有机联系也是公交规划研究的重点之一。

2.公交线路等级分明,功能明确

引入公交线路分级的思想,根据节点重要度、道路条件、线路客流特征,将公交线路为干线、支线、辐射线路和镇村公交线:

★ 中心城区公交干线:大运量客车、高发车频率、高速度,服务于主干道快速干道或公交专用线,主要承担各片区之间的长距离出行。

★ 中心城区公交支线:中小运量客车、中等发车频率、服务于次干道和支路,部分线路能深入小街小巷和居民区,将主要活动中心、交通枢纽和居民区与公交干线连接起来,方面居民便捷的出行和换乘。

★市域公交辐射线路:中小运量客车,较低的发车频率,以中心城区的大型客流集散点为中心,向周围乡镇、旅游景点和活动中心辐射。

★市域镇村公交线:由镇或街道办到各行政村的公交线路,增加市域公交覆盖率,实现村村通公交的目标,完善市域公交体系。

3.考虑常规公交与其它客运公交方式的接驳和协调

资料表明,京沪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将由东向西穿越昆山市铁南地区,并在中华园路附近设置停靠站点,成为未来昆山市客流集散的重要节点之一,因此本次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中,常规公交线网和场站的中远期规划应结合未来轨道交通的规划方案,做好合理的接驳和协调。另外,随着昆山市域建立的构建于片区功能概念基础之上的市域城镇架构和空间利用规划建设,居民居住空间逐渐向外扩展,出行距离进一步加大,公交不可能对于所有的居民出行都做到像私人交通工具一样提供方便的门到门服务,对于出行距离长的居民,有些只使用公交这一种交通方式不能完成有效出行。因此,本次公交规划通过分析客流发生、吸引点特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公交换乘枢纽,做好公交与自行车、摩托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使整个昆山市形成合理、有序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

4.研究车辆发展合理规模,优化公交方式结构

(1)大力发展、扶持公共大巴

机动化趋势使得道路压力的日趋沉重,必须鼓励发展高效率使用道路的公交车辆,尤其是在昆山市的公交干线和公交客流量大的公交支线上,应鼓励发展公交大巴,在同等占用道路空间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道路通过率。协调各交通方式的原则是让效率高的交通工具优先使用道路,由于高峰时间公共大巴的平均载客人数为小汽车的30倍,能有效节省有限的道路资源,因此,必须给予公共大巴使用道路的优先权,以提高大巴营运速度和稳定性,吸引更多的乘客。

(2)加强中型客车管理,均衡公交供应

中型客车作为一种已经存在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公交形式,应当正视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当公共大巴在运力和道路条件限制下尚不能完全取代中巴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在服务范围和服务档次等方面有别于大巴的公交补充方式,供市民选用。在昆山市,完全可以考虑在连接干线和居民区的支线上,在客流不大的、宽度较窄的道路情况下采用中巴运营。

5.完善路网设施,实行主动式公交优先

在道路交通方面,应采用广泛的公交优先措施,创造一个利于公交车运行的环境。城市交通的目的是最有效的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单纯是车辆的移动。应当根据各种交通方式运送人和物的效率来分配道路空间的使用权。公交车作为一种大运量、高效率的交通方式,理应得到优先。在公交需求量大,条件许可的路段应采取公交优先措施,包括准公交让位于公交,部分时间禁止非公交车辆通行;建设同向和逆向的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专用街道;实行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等。在无条件采用公交优先措施的路段,一些常用的交通改善措施对改善公交也很有用。这些措施包括路面停车和停靠限制、道路标志标线、交叉口交通信号的改善、以及改进公交停靠站等。

6.明确政府职能,强化市场机制

公交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同时其运作又是一项企业活动,因此,对公交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统筹安排,也需要适应市场机制、引入竞争。

在市场经济运作下,公交要发展,必须具备一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能力。而这一竞争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公交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与政府的政策、所能提供的发展环境有很大关系。公交优先是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在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方面充分给予优先考虑,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设施;在未来机动车辆发展政策上,控制个体机动车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对发展公共交通的大力支持;对公交企业在财政、税费上的优惠政策也是对公交发展的促进。政府必须明确职责,宏观上把握未来城市发展定位,顺应市场运作规律,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昆山市公交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政府从满足城市公交需求与城市交通的角度出发,加强宏观调控,并兼顾公交企业的利益,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管理和扶持。通过加强管理机构,着重于线网结构、方式选择、服务水平等目标和策略的制定,以及公交服务的监管,使昆山市的公交规划方案顺利有效地贯彻实施,使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7.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手段

公交规划实施最终依靠的是公交企业的经营。运营管理与调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规划实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公交规划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提高公交企业的运营调度管理水平,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逐步建立起能应用于公交日常运营管理的信息系统,使公交实时调度优化成为可能。

第六章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第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常规公交发展目标

1. 昆山市中心城区

(1)常规公交分担率

该指标体现了公共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昆山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的比重达到20%以上,其中常规公共交通客流服务能力达到15%。

(2)公交车辆万人拥有标台数

该指标体现了公共交通客运服务能力。到2010年,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车辆万人拥有标台数不低于10标台/万人。

(3)公交场站服务面积

该指标体现了公共交通车辆服务能力。到2010年,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服务面积大于180平方米/标台。

(4)公交线网密度

分为公交线网总密度和公交线网纯密度两方面。该指标综合体现了公共交通覆盖能力和优化效率。到2010年,常规公共交通线网密度在昆山市核心区达到4.0 km/km2以上,在中心城区达到3.0 km/km2以上;公交线网纯密度在昆山市核心区达到达到2.5 km/km2以上,在中心城区达到2.0 km/km2以上;。

(5)公交站点覆盖率

该指标体现了公共交通的出行便利性。昆山市中心城区整体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率不低于50%,核心区公交300米覆盖率不低于80%;

(6)辅助指标

◆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发车频率高峰时段在3~5分钟,平峰时段在4~6分钟;

◆中心城区市-镇公交辐射线路发车频率不低于8~15分钟;

2.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

(1)主要节点连通性

该指标用于描述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内各乡镇、行政村之间以及它们与昆山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连通程度,本报告提出,到2010年,主要节点连通性应满足以下要求:

◆市域内各乡镇与中心城区之间、各片区乡镇之间均有直接的公交联系;

◆市域内各行政村到达中心城区的换乘次数不超过1次,即最多乘坐两次公交之后即可到达;

◆各行政村可以直接到达所属乡镇的镇区或街道办;

(2)主要节点公交覆盖率

该指标用于描述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各乡镇、行政村的公交覆盖率,即村村通公交目标的实现。本报告提出主要节点公交覆盖率应满足:到“十一五”初期,昆山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能够保证公交线路覆盖的道路与行政村边缘的垂直距离为500米或与行政村中心的垂直距离为1000米。

(3)辅助指标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的镇-村公交线路发车班次不少于8对班/日。

第十六条昆山市近期公交规划方案总体说明

1. 公交线路

到2010年,昆山市公交线路共计92条,其中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主线和公交支线36条,昆山市市-镇公交辐射线路26条,昆山市市域其它范围乡镇公交线路30条,具体方案为: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主线和公交支线:调整18条,新增19条。

◆昆山市市-镇公交辐射线路:调整17条,新增7条。

◆昆山市市域其它范围乡镇公交线路:调整8条,新增16条。

2. 公交车辆

到2010年,昆山市共配置公交车辆1194辆,包括昆山中心城区公交主线和公交支线782辆,公交辐射线路330辆和乡镇公交线路82辆。公交车辆新增803辆,其中大客车266辆,中客车522辆,中巴车15辆。

3. 公交场站

到2010年,昆山市将建设4个公交保养场,用地面积250亩。共规划了64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类公交首末站19个,二类公交首末站15个,三类公交首末站30个,用地面积共计105200m2。

4. 公交中途站点

昆山市现状共有392对公交中途停靠点,其中40对为港湾式停靠点。2006-2007年,将新增183对中途停靠点,其中64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估算2008年后每年将新增45对中途站点,其中20个为港湾式。同时建议将现状的127对普通站点改建为港湾式停靠点。因此,到2010年,昆山市将有710对中途停靠点,其中291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5. 公交近期投资估算

2006-2010年昆山市在公交车辆配置、综合场站建设、中途站点设置三个方面的总投资估算为40195万元。

第十七条昆山市2006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 公交线路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案: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主+支)共计20条,其中:调整现状公交线路13条;新增线路3条。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市域的市-镇公交辐射线路共计20条,其中保留2条,调整17条,新增1条。昆山市域的乡镇公交线路共计21条,其中调整5条,新增7条。

以上线路调整方案详见附表1。

2. 公交车辆配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增加车辆数为148辆,其中大客车103辆,中客车45辆。2006年末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共配备车辆数328辆。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市-镇辐射线路和公交乡镇线路共增加45辆公交车,其中大客车17辆,中客车24辆,中巴车4辆。2006年末市域其它范围共配置公交车256辆。

2006年末公交车辆总增加193辆。详见附表7。

3. 公交场站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在建7个一类公交首末站和3个二类公交首末站,同时需新建1个一类公交首末站,3个二类公交首末站和4个三类公交首末站,共计建设用地面积42000m2。2006年末中心城区将形成25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类公交首末站10个,二类公交首末站7个,三类公交首末站8个。

2006年将建设1个公交保养场,用地面积50亩,位于昆嘉路和顺陈路的西南角。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将改建3个一类公交首末站和1个二类公交首末站,并新建9个三类公交首末站,共计建设面积18500m2。2006年末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将有31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类公交首末站9个,二类公交首末站6个,三类公交首末站16个。

以上方案详见附表8~附表10。

4. 公交中途站点及候车亭设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将新增10对普通公交中途站点,12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10对普通公交候车亭,12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06年末昆山市中心城区共有255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54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将新增81对普通公交中途站点,32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5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06年末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共有272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47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以上方案详见附表11。

5. 年度公交投资费用估算

依据以上规划调整方案,估算2006昆山市公共交通投资费用约为9620万元。

第十八条昆山市2007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 公交线路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主+支)共计23条,其中调整2条线路,新增线路3条。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市域的市-镇公交辐射线路共计24条,其中新增线路4条。昆山市域的乡镇公交线路共计24条,其中调整线路3条、新增线路3条。

以上线路调整方案详见附表2。

2. 公交车辆配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增加车辆数为155辆,其中大客车60辆,中客车95辆。2007年末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共配备车辆数483辆。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市-镇辐射线路和公交乡镇线路共增加38辆公交车,其中大客车10辆,中客车23辆,中巴车5辆。2007年末市域其它范围共配置公交车294辆。

2007年末公交车辆总增加193辆。详见附表7。

3. 公交场站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将新建1个三类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面积700m2。2007年末中心城区将有26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类公交首末站10个,二类公交首末站7个,三类公交首末站9个。

昆山市2007年将建设1个公交保养场,用地面积70亩,位于正仪正陆公路南侧。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将改建1个一类公交首末站,新建1个二类公交首末站,新建3个三类公交首末站,共计建设面积6600m2。2007年末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将有35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类公交首末站9个,二类公交首末站7个,三类公交首末站19个。

以上方案详见附表8~附表10。

4. 公交中途站点及候车亭设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将新增3对普通公交站点,10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20对普通公交候车亭,改建25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07年末昆山市中心城区共有268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89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将新增25对普通公交中途站点,10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20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07年末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共有307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77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以上方案详见附表11。

5. 年度公交投资费用估算

依据以上规划调整方案,估算2007昆山市公共交通投资费用约为9670万元。

第十九条昆山市2008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 公交线路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主+支)共计27条,其中调整2条线路,新增线路4条。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市域的市-镇公交辐射线路共计26条,其中新增线路2条。昆山市域的乡镇公交线路共计25条,其中新增线路1条。

以上线路调整方案详见附表3。

2. 公交车辆配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增加车辆数为128辆,其中大客车42辆,中客车86辆。2008年末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共配备车辆数611辆。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市-镇辐射线路和公交乡镇线路共增加43辆公交车,其中大客车2辆,中客车41辆。2008年末市域其它范围共配置公交车337辆。

2008年末公交车辆总增加171辆。详见附表7。

3. 公交场站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将新建1个二类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面积1000m2。2008年末中心城区将有27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类公交首末站10个,二类公交首末站8个,三类公交首末站9个。

昆山市2008年将建设1个公交保养场,用地面积60亩,位于大学城古城路东侧。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将扩建1个一类公交首末站,新建1个三类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面积6500m2。2008年末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将有36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类公交首末站9个,二类公交首末站7个,三类公交首末站20个。

以上方案详见附表8~附表10。

4. 公交中途站点及候车亭设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由于2008年之后的公交线路实施过程中中途站点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估算昆山市中心城区2008年新增5对普通公交中途站点,10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30对普通公交候车亭,改建17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08年末昆山市中心城区共有283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116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由于2008年之后的公交线路实施过程中中途站点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估算昆山市域其它范围2008年将新增20对普通公交中途站点,10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10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08年末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共有327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97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5. 年度公交投资费用估算

依据以上规划调整方案,估算2008昆山市公共交通投资费用约为8500万元。

第二十条昆山市2009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 公交线路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主+支)共计32条,其中调整1条线路,并增加5条公交线路。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市域的市-镇公交辐射线路共计26条,维持2008年状况。昆山市域的乡镇公交线路共计28条,其中新增线路3条。

以上线路调整方案详见附表4。

2. 公交车辆配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增加车辆数为97辆,其中中客车97辆。2009年末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共配备车辆数708辆,其中大客车245辆,中客车463辆。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市-镇辐射线路和公交乡镇

线路共增加36辆公交车,其中大客车4辆,中客车31辆,中巴车1辆。2009年末市域其它范围共配置公交车373辆。

2009年末公交车辆总增加133辆。详见附表7。

3. 公交场站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将新建1个三类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面积500m2。2009年末中心城区将有28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类公交首末站10个,二类公交首末站8个,三类公交首末站10个。

昆山市2009年将建设1个公交保养场,用地面积70亩,位于青阳路和城北路的西南角。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在2009年不新建公交首末站。

以上方案详见附表8~附表10。

4. 公交中途站点及候车亭设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估算昆山市中心城区2009年将新增5对普通公交中途站点,10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40对普通公交候车亭,改建14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09年末昆山市中心城区共有298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140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估算昆山市域其它范围2009年将新增20对普通公交中途站点,10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14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09年末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共有367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119对为港湾式停靠点。5. 年度公交投资费用估算

依据以上规划调整方案,估算2009年昆山市公共交通投资费用约为7345万元。

第二十一条昆山市2010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 公交线路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主+支)共计36条。其中增加4条公交线路。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市域的市-镇公交辐射线路共计26条,不新增。昆山市域的乡镇公交线路共计30条,其中新增线路2条。

以上线路调整方案详见附表5。2. 公交车辆配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增加车辆数为74辆,其中大客车22辆,中客车52辆。2010年末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共配备车辆数782辆。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市-镇辐射线路和公交乡镇线路共增加39辆公交车,其中大客车6辆,中客车28辆,中巴车5辆。2010年末市域其它范围共配置公交车412辆。

2010年末公交车辆总增加113辆。详见附表7。

3. 公交场站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在2010年不新建公交保养及公交首末站。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在2010年不新建公交首末站。

4. 公交中途站点及候车亭设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估算昆山市中心城区2010年将新增5对普通公交中途站点,10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58对普通公交候车亭,7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10年末昆山市中心城区共有313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157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中途站点规划方案:估算昆山市域其它范围2010年将新增20对普通公交中途站点,10对港湾式停靠点;同时改建5对现状普通停靠点为港湾式停靠点。

2010年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共有397对公交中途站点,其中134对为港湾式停靠点。

5. 年度公交投资费用估算

依据以上规划调整方案,估算2010年昆山市公共交通投资费用约为5060万元。

第二十二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1. 中心城区常规公交服务能力

到2010年,昆山市公交主线和公交支线实际日发车班次为6396班次/日,按照平均客流服务水平60人/班次,可服务公交客流量38.4万人次/日,能够满足常规公交分担率为15%的出行量(36.66万人次/日)。同时保证公交乘坐舒适度。下表给出昆山市近期各年度常规公交客流服务能力和分担率的变化趋势。

表11 规划近期昆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交客流分担状况年度预测表

2. 中心城区公交车辆万人拥有标台数

依据昆山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在规划期内程逐年均匀递增趋势,则算得昆山中心城区万人拥有车辆标台数如下。

表12 规划近期昆山市中心城区万人拥有公交标台年度评价表

到2010年,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3. 中心城区公交场站服务面积

中心城区的公交保养场服务于中心城区线路以及辐射公交线路,按照规划期内的公交配车数,城市车辆的公交场站用地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计算结果如下:

表13 规划近期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服务面积年度评价表

到2010年,未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4. 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

昆山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及纯线网密度如下表。

表14 规划近期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年度评价表

到2010年,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5. 中心城区公交站点覆盖率

对昆山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300米半径和500米半径)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其中核心区又进行了200米半径覆盖率计算。如下表所示。

表15 规划近期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年度评价表

到2010年,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6. 市域其它范围公交评价指标

市域公交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村村通公交以及完善市域公交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因此,在市域公交的评价中,配置的车辆数、覆盖率和换乘次数将是影响市域公交服务水平的关键指标,下表是三个指标在分年度实施后的评价结果。

到2010年,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第八章昆山市规划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第二十三条规划中远期昆山市常规公交规划方案

1. 公交线路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案: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主+支)共计57条,其中:新增公交主线5条,新增公交支线16条。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昆山市域的市-镇公交辐射线路共计38条,其中调整3条,新增12条。昆山市域的乡-镇公交线路共计41条,其中调整6条,新增11条。

以上线路调整方案详见附表6。

2. 公交车辆配置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增加车辆数为476辆,其中大客车155辆,中客车321辆。2020年末中心城区公交主线与支线共配备车辆数1258辆。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车辆配置方案: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线路共增加297辆公交车。2020年末市域其它范围共配置公交车720辆。

2020年末公交车辆总增加773辆。

3. 公交场站规划方案

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新增1个一类公交首末站(大学城),1个二类公交首末站(中华园),用地面积8000m2。同时将2个近期二类公交首末站调整为一类公交首末站(城北站、兵希),将3个三类公交首末站调整为二类公交首末站(化工厂、龙腾光电、日本工业园)。

在中远期还将增加240亩公交保养场用地,分别是在正仪保养场和城北保养场扩建各30亩,日本工业园规划建设100亩,金茂路规划建设80亩。

昆山市域其它范围公交场站规划方案:不新增公交首末站,但应加强各公交首末站的功能,并根据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维护,保障良好地服务于公交车辆。

第二十四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1. 中心城区常规公交服务能力

到2020年,昆山市公交主线和公交支线实际日发车班次为9513班次/

日,按照平均客流服务水平70人/班次,可服务公交客流量66.6万人次/日,能够满足常规公交分担率约为18.1%的出行量。

2. 中心城区公交车辆万人拥有标台数

到2020年,昆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44万人,公交主线和支线车辆配置为1720标台,则昆山中心城区万人拥有车辆标台数为11.9标台/万人。

3. 中心城区公交场站服务面积

到中远期,昆山市公交保养场用地面积将达540亩,中远期中心城区线路的配车数将达到1720标台,公交车用地服务面积达203m2/标台。

4. 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

到2020年,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总线网长度744.5km,中心城区公交纯线网长度428.0km,中心城区公交总线网密度 4.51km/km2,中心城区公交纯线网密度 2.31km/km2。核心区公交总线网密度7.01km/km2,核心区公交纯线网密度2.59km/km2。

5. 中心城区公交站点覆盖率

对昆山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300米半径和500米半径)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其中核心区又进行了200米半径覆盖率计算。如下表所示。

表17 规划中远期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覆盖率评价表

6. 市域其它范围公交评价指标

市域公交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村村通公交以及完善市域公交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因此,在市域公交的评价中,配置的车辆数、覆盖率和换乘次数将是影响市域公交服务水平的关键指标,下表是三个指标在分年度实施后的评价结果。

表18 市域中远期公交规划关键评价指标评价

第九章昆山市公交专用道规划方案

第二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建议规划近期公交专用道路设施位置包括:

东西向:马鞍山路;前进路;G312新客运站附近。

南北向:柏庐路、长江路、亭林路-人民路。

根据昆山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规划及道路条件,建议先在柏庐路上实施公交专用道试点,规划路段为柏庐路的新客运站至前进路段。

第二十六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建议规划中远期公交专用道路设施位置包括:

东西向:马鞍山路;前进路;朝阳路;G312新客运站附近;城北路客运北站附近。

南北向:柏庐路;长江路;亭林路-人民路;青阳路;江浦路。

第十章 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议

第二十七条 公交场站建设建议

由于用地的限制,近期昆山市的公共交通保养场用地面积低于国家规范要求,建议在城市周边增加保养场用地,合理利用高压线或高架桥下等用地建设。

建议在前进路南侧、震川路北侧、共青路南端东面的高压线下,规划100亩用地,用于公交车辆停放与保养,以解决公交车辆保养面积不足的问题。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与其它几个公交保养场协调建设。

城市其它区域的合理位置也可规划小型的公交夜间停车场,解决公交车辆的夜间停放问题,减少公交车辆的空载回场率。

第二十八条 昆山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

重点应发展:公交IC 卡系统、公交乘客信息系统、公交运营信息化管理系统。 公交IC 卡系统在实现全市公交联网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还应运用于地铁、出租车、轻轨等,在远期可考虑与苏州、上海等地区联网使用。

公交乘客信息系统实现出行前的电话、网络查询系统,出行中的站点信息发布系统和公交车上信息发布系统。

公交运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的调度系统,采用先进的通讯和定位系统,控制车辆发车间隔和车辆的调配与调度。

建议昆山市信息化建设规划进程见表21。

第二十九条 保障公交实施措施建议

1. 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实施的工作量大、难度高、涉及部门众多。因此建议将规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日常管理,保证相关部门的良好协作,以加强对城市客运交通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政府部门在公交发展中的问题,建议成立专门的公交发展办公室,并明确其职责,在实施中起到协调沟通作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相辅相成,道路建设与公交发展速度应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了保证公交规划的实施,要在规划期内确保与规划线路相应的道路建设,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另外,针对不同公交线网服务水平区域应保证不同等级的道路条件,例如在公交客流密集路段开辟公交专用道等。昆山市中心城区的道路网络由于娄江等天然界线的间隔,使得区域之间的联系通道主要集中在主干道上,道路交通流量大,且绕行距离长,这同样不利于公交线路的布设。因此,应加强部分关键通道的沟通和建设,有利于交通的良好运行和公交的发展。

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基础建设用地难以得到保证,必须在规划时明确用地,严格控制。尤其是公交场站用地,直接影响运营管理,只有用地得到保证,公交才可能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

3. 建立合理、稳定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资金渠道

国内外众多城市的经验表明,由于城市公共交通是立足服务社会、体现社会效益的政府政策性调控企业,为提高社会效益,公交的运营收入一般都低于运营成本。特别是一些因解决居民出行要求而新辟的一些线路,其客流形成有一个过程,满载率低、入不敷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不断根据居民出行需要增辟公交线路,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的公交的亏损会有所增加,为确保规划的实施和公交企业的正常经营,必须建立强大的发展基金作为大力发展公交的经济后盾,基金来源必须依赖整个社会,多渠道筹集: (1)政府给予适当的财政投入

公交场站和运营车辆是公交车交通最重要的物资基础,它们不仅是公交企业固定资产的主体,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大力发展大运量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的最有效的途径,它能使居民出行经济、方便,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应的公交发展的基本建设资金应在城市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中列支。

(2)政府给予企业优惠政策

对于企业困难应予定期核定,运用经济、行政的手段,合理调整票价,亏损补贴,减免税费等,通过政策扶持确保公交企业生存和发展。

(3)政府协调用其他交通方式来补贴公交发展

由于摩托车、私家车等交通方式对资源的占用远高于公交,因此使用者必须为此付出一定补偿。可以考虑将摩托车、私家车牌照拍卖所得作为公交发展基金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样,在限制这部分交通方式发展的同时,也为公交发展提供了很宽阔的环境。

(4)充分利用从公交企业发展优势

公交企业依赖自身的发展优势可以吸引其它企业或引进外资来发展城市公交。国内许多城市采取了车身广告拍卖或部分线路拍卖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的做法,可以解决车辆购置所需的大笔资金投入,也可作为企业创收的一项有效途径。有了一定的发展资金,公交发展才更有后劲,因此,昆山市公交应参考国内城市的成功做法,放开思路,大胆改革。

(5)结合城市特点,从外资企业接送车中挖掘资金潜力

昆山市外向型经济发达,外资企业众多,这部分企业职工上下班问题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是企业自备车辆,二是公交公司的专运车辆。这种方式是对公交服务的一种有效补充,填补了公交服务盲区,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益,应予保留和适当发展。对于自备车辆,可以在政府协调下进行车牌拍卖,以有偿使用为原则,以这部分资金来资助公交发展;对于公交公司专用运送车辆,也可以借助企业之力实现前期投入,节约资金。

4. 完善公交经营体制,提高运营管理手段

(1)建立良好的公交运营机制,提高公交驾驶员素质,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公交吸引力的增加不仅仅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及合理的规划,同样需要良好的服务质量,包括公交的发车班次、准点率,以及公交售票员和司机的服务态度等方面。在公交的运营过程中,驾驶员的素质对于公交运营的影响较大;而同时,统一管理下,一方面有利于公交的统筹规划,但也同样可能导致在运营过程中,缺乏竞争而产生懈怠的心理,因此建议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应在政府的领导下,保证公交运营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进行。

(2)明确城乡公交定位,制定合理的公交票价政策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目标之一是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因此公交的运营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城市道路上,同样运营在整个市域范围的公路上。目前在国内,在城市道路上运营的公交车辆与在公路上运营的客运车辆享受的道路费用政策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明确城乡公交的定位,制定合理的公交票价政策。

昆山市的城乡公交是从整个昆山市域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其定位是实现全市范围的公交一体化,这与短途客运从车辆配置、运营机制和票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建议在全市范围内采用统一的公交票价政策,保障居民的出行利益,提高公交吸引力。而这就需要政府协调各方面利益,对城乡公交采取相应的补贴政策,以保障公交的有效运营。

6. 加强政府在公交运营中的监管作用

城市公交在规划和运营过程中,政府都应该起到主导的地位,一方面是对公交进行相应的投资和补贴,但同时应对公交的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公交能够按照规划和制定的运营计划进行。政府对公交的监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公交线路按照规划开通运营

在本次公交规划中,为了保证公交线网的合理性,对公交线网进行了相应地优化,以减少公交线路的重复性,增加公交的覆盖率,这样就不可能实现所有的公交线路都经过大的客流集散地,但能够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以确保公交线路的走向能够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满足公交覆盖率的要求,以更好地支撑城市发展,不能由于客流少而随意改线,影响居民出行。

(2)保证按照计划的发车班次和发车时间运行

公交的发车班次和发车时间的制定应根据公交客流的时空分布,事先科学合理地制定计划。但在计划制定后,政府应监督以保证按照计划的发车班次与时间运行,实现公交运行的标准化,而不是随意更改,尤其是公交运行的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对居民早晚使用公交的影响很大,对于很好地满足居民的乘客习惯,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增加公交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3)保障公交车辆及场站很好地为公交服务

公交车辆与公交场站是公交运行的基础,政府应对其的使用进行监督,防止公交车辆随意用于其它用途,尤其是对于公交场站的使用,以确保其有效地服务于公交车辆,而不是被挪作他用,这一点应在事前加强监管,为公交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7. 适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提升公交运营能力

快速公交系统包括轨道交通与BRT等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居民对出行时间的要求的不断增加,快速公交系统具有很好的优势。结合昆山市的地理位置,建议结合城际轨道与高速铁路等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未来年适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提升公交运营能力,但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各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应根据昆山的发展对未来年的客流量进行合理的预测,充分衡量其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确定其实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应结合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对常规公交线网进行合理的调整,统一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公交客运系统。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开发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 的建设与开发 张 国 伍 (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公交车辆运行中处于无序、失控与低效的状态与首都公交可担负城市旅客出行的主导地位不相适应的矛盾,就是要把通信控制、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与运营组织科学地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实现集运营指挥调度、综合业务通信、乘客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公交管理系统.本文在阐述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式,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公共交通 智能化调度 系统 分类号 U121 Build 2Up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B eijing Public T ransport Zhang Guowu (Colleg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order ,uncontrolled and low efficiency not suitable to the capital public transportation.The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s is to integrate ad 2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control ,GPS ,computer network and sys 2tems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nto one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asic architec 2ture of such a system and analyzed its integrated model.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s of each sub 2systems are introduced as well. K ey w ords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1998年北京市拥有近5000辆公共汽车,运营线路近300条,场站用地近200万m 2,地铁仅有41km ,与10年前相比虽有较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出行难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公交数量、质量与北京城市对公交需求不相适应,服务设施落后,即不准确又不舒适;换 本文收到日期1999201220 张国伍男1929年生教授 email bfxb @https://www.doczj.com/doc/6f7042462.html, 1999年10月第23卷第5期 北 方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ERN J IAO TON G UN IV ERSIT Y Oct.1999 Vol.23No.5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物联网)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简介: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内首创的将公交智能电子站牌、公交GPS调度、车辆安防监控、候车亭电子监控等系统整合而成的一套综合性管理平台。同时在全面剖析国内现有电子站牌项目的运行境况后,引入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整合多方媒体运营资源,避免以往类似项目所出现的资金及后续运营问题。全面兼顾媒体运营商、公交公司、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利益。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旨在打造一套全新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2、系统组成及相关介绍: 系统由指挥中心、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交调度系统和智能电子站牌等组成

指挥中心: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整个系统的指挥调度管理。指挥中心可以收发GPS车台信息(定位信息、报警信息等);接收视频监控信息;管理多媒体发布资料。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公交多媒体发布管理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区域管理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服务。通过智能电子站牌将多媒体信息发布给受众人群。满足多方客户的需求。 视频监控系统: 对各公交车站、公交车及出租车内重点位置进行监视,并可根据需要改变监控的角度和焦距,及时监视现场信息。 公交调度系统: 通过GPS定位技术,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的电子地图,实时监控运营车辆的相关信息(轨迹、车速),发现异常时能立即警告提示,及时预防事故发生;同时根据情况对车台实时调度。

电子站牌: 智能电子站牌系统是集GPS定位、无线WIFI、GIS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发布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智能电子站牌主要包括LED/LCD显示屏、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内置无线WIFI接收模块。可以实时接收来指挥中心发来的各种信息。 3、系统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运送速度的提高和及时、方便的换乘,均匀的班次间隔,乘客出行时耗减低。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学生:程昱班级:控制1班学号: 20100210 学院:电信工程学院专业:智能控制工程

摘要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GP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而建立的。 通过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 关键词:ITS,公共交通

目录一绪论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1.2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应用的典型技术二智能化调度系统 2.1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构成 2.2智能化调度方法 2.3案例:深圳公交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一绪论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智能的联系。 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作为ITS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下简称APTS)主要以出行者和公共车辆为服务对象。对于出行者而言,APTS通过采集和处理动态和静态交通信息,通过多种媒体为出行者提供动态和静态的公共交通信息,从而达到规划出行,最优路线选择,避免交通拥挤,节约出行时间的目的。对于公共车辆而言,APTS主要实现对其动态监控,实时调度,科学管理等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目标:高效的公交客运组织模式、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完善的乘客信息服务,从而在信息、价格、速度、效率、舒适性等方面提高公交吸引力。 功能子系统: 1 公共运输辅助管理系统 2 公共运输信息系统 3 满足个人需要的非定线或准定线公共运输 4 公共运输安全系统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_2030)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港城公交发展模式 4 第四章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5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6 第六章中运量系统规划 7 第七章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9 第八章公交枢纽体系规划 15 第九章辅助公交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智能公交规划 18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与建设规划 19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 23 总则 规划目的

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适应连云港市城市格局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连云港市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并完善"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辅助、社区公交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 《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20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2014.12)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014-8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 99-104-1996)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 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创建一体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我

论文: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中遇到的人民交通出行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分析了当前城市交通的状况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交通问题。本文列举出了影响交通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规划方面的一些建议。同时本文也谈到了城市规划的四个模式,并在以公交为导向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城市规划方面的提议。两相结合,浅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交通;规划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市化发展与城镇布局模式第三章城镇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发展第四章城镇公共交通规划 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绪论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阶段,城市化是农民和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具体表现,城市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向城镇集中,形成集聚效应,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自行车、摩托车一直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中小城市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市民使用公交的意识还不够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定了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城市交通发展方针,令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公交运力的增加到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担当了重要角色。然而,受到财政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城市人多地少,资金有限,加上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供求矛盾越发突出。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条件变好,私人小汽车大量进入各个家庭,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环境恶化,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的拥挤问题已经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昆山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总结了昆山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昆山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昆山市“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昆山市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十二五”的实践经验,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建议,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投资机遇、风险、策略做出了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昆山市地区政府、昆山市地区企业、欲投资昆山市地区的外阜企业了解地区规划重点,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

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建设一个综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3章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单位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3.1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需求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报警求助、安全警示、本地监控硬盘录像等功能,从而提高出租出行的安全性。 二是安全服务或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管理人员可以与驾驶员实现语音或文字的互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应急调度。 3.2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需求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GPS自动报站、本地监控硬盘录像、超速报警提示等功能,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出行安全。 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调度人员可以通过本系统实时掌握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以及司售人员

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县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交通堵塞,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工作生活,扼制着公共交通的健康运行,制约着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我县城市发展,方便居民出行,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规模方向及公交企业现状基础,本着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现特提出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一、我县城市公交的现状与问题 我县城市公交工作起于1998年下半年,历经七年的发展,现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现有公交经营企业2家,公交线路12条,公交车辆150辆,从业人员近520名,营运线路190.3公里,停靠站点(往返)480个。城市公交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为我县旅游风景新城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城市公交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公交站场、站点设施落后。 目前,我县还没有单设的公交车停车场和保养场,现有公交车辆夜间停放在长途汽车站内,车辆维修、保养分散在城关镇各主要汽车修理厂。公交车始末站、枢纽站除客运中心站外,均未建站房停车场设施,只是租用或借用相对较为宽阔的场地,如湖莲潭公园门口、https://www.doczj.com/doc/6f7042462.html,大桥南侧老车站边等。公交车线路沿途上下客站点也未按要求设置港湾式停车站。总体而言,我县的公交站场、站点设施极为薄弱,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 2、公交线网内密外疏,布局不甚合理。 受县城东西狭长地势限制,我县城市公交现有的线路布局呈“丁”字结构,几个辐射点多集中在老城区,交叉点少,老城区负荷过重,交通堵塞,新建成的或即将建成的七星新区、南岩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地线路过疏,换乘困难。 3、缺乏总体规划,城市公交得不到有效发展。 目前,我县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和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都没有考虑城市公交线网及车辆停靠站点和调度站、枢纽站的设置,影响了公交线路的开行和居民出行。 4、道路车流剧增,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行驶。

永宁县望远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城镇性质 (5) 第四章城镇规模 (5) 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 (6) 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 (7) 第二节城镇用地总体布局 (7) 第六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8) 第一节居住用地 (8)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9) 第三节工业用地 (11) 第四节仓储物流用地 (11) 第七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12) 第一节城镇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12) 第二节城镇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三节城镇道路规划 (13) 第八章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九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6) 第三节雨水设施规划 (16) 第四节供电设施规划 (17)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17)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17) 第七节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18) 第九节城市防灾规划 (19)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1) 第十二章附则 (21)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 (22) 附表二:现状用地汇总表 (22) 附表三: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23) 附表四:规划用地汇总表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本次规划的主要背景 1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空间发展战略。 2 永宁县城进入全面发展期,城市化快速发展。 3 望远镇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二条规划依据 以《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永宁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依据,参考《永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永宁县十二五规划》等相关专题研究,遵从银川市和国家的规划法规、条例。 第三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4-2019年; 远期20l9-2030年。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区范围是斋堂镇域行政管辖面积为105平方公里,镇中心区规划范围为887.4公顷。 镇域定位:银川市的外围组团,以医药、生物工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高新农业为主的新型工农业综合园区。 镇中心区定位: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银川市望远组团的经济中心。 第五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七条规划指导思想 生态优先,打造城市安全屏障:由于宁夏在全国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望远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运行。望远镇的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根

名词解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

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 第二节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 (8) 第三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9) 第四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9) 第五节空间利用规划 (10) 第六节空间管治 (11) 第七节旅游发展规划 (12) 第八节基础设施规划 (14) 第九节社会事业协调规划 (18) 第十节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9) 第十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22) 第三章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26) 第四章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 (28)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9) 第一节总体布局 (29) 第二节居住用地 (29) 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31) 第四节工业用地 (34) 第五节仓储用地 (37) 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8) 第一节对外交通 (38) 第二节道路交通 (39) 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 (44) 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风景旅游规划 (47) 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7) 第二节城市风景旅游规划 (49) 第八章总体城市设计 (51)

第九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5) 第一节给水工程 (55) 第二节排水工程 (56) 第三节供电工程 (57) 第四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9) 第五节燃气工程 (59) 第六节供热工程 (60) 第七节环境卫生 (61)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63) 第一节防洪规划 (63) 第二节消防规划 (64)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65)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66)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67) 第十二章城市近郊区规划 (69) 第十三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72) 第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80) 第十五章城市规划的实施措施 (82) 第十六章附则 (86) 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论证意见

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银川市为例

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银川市为例1 赵健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大都是结合新区开发建设进行的相关规划研究,而针对全市域开展的生态战略研究在规划业界还较少。本文以银川市为例,从最宏观的层面开展对银川的生态本底研究,创新性的提出生态战略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推进模式,进而提出银川全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力求对于其他相关类型的规划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市域生态战略生态安全格局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是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作为规划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并要求创新规划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生态城市和城区的建设实践。截至2012 年,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地级(含)以上的城市共有280 个,提出将生态建设作为重大目标的城市占到所有地级市的97.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主管部门,从2012年起连续三年审批了16个生态试点城市、示范城区的申报,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标杆作用【1】。 从理论和实践发展来看,国际生态城市已经逐渐从生态学界、城市规划界的理论探讨和示范项目阶段,逐渐开始走向引领世界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生态城市目标进行规划与建设,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巴西的库里蒂巴、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克利夫兰和波特兰大都市区、日本的新九州地区等。但其实我国的生态城市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理念与方法也在进一步研究之中。目前的生态 1论文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典型类型村镇规划编制实施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2)》支持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报批稿(2006~2020年) (文本及图则)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2006年9月昆山市交通局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报批稿) 昆山市交通局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二○○六年九月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项目负责人: 江皓(昆山市交通局局长) 陈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副教授) 王炜(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教授) 项目参加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昆山市交通局、昆山市运输管理处、昆山市客运公司项目主要编制人员: 昆山市交通局: 葛理想张磊任利平毛伟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黎冬平敬艳君王昊梅振宇何保红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项目研究对象 (1) 第二条规划年限与范围 (1)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和研究重点 (1)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 (1) 第二章概述 (1) 第五条社会经济条件 (1) 第六条现状人口状况 (1) 第三章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2) 第七条昆山市公交线路现状分析 (2) 第八条昆山市公交站场现状分析 (2) 第九条昆山市公共交通现状主要问题 (2) 第四章昆山市人口规模和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3) 第十条规划期人口预测 (3) 第十一条规划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3) 第十二条昆山市公共交通出行预测 (4) 第五章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十三条总体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4) 第十四条公交发展战略具体要求........................................................................................... 4第六章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5) 第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常规公交发展目标 (5) 第十六条昆山市近期公交规划方案总体说明 (6) 第十七条昆山市2006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7) 第十八条昆山市2007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7) 第十九条昆山市2008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8) 第二十条昆山市2009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8) 第二十一条昆山市2010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9) 第二十二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9) 第八章昆山市规划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1) 第二十三条规划中远期昆山市常规公交规划方案 (11) 第二十四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11) 第九章昆山市公交专用道规划方案 (12) 第二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12) 第二十六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12) 第十章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议 (13) 第二十七条公交场站建设建议 (13) 第二十八条昆山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 (13) 第二十九条保障公交实施措施建议 (13)

银川楼市调研报告

附件二银川宝湖项目 银川楼市调研分析报告 1调查目的 1.1通过客观的分析银川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划,明确银川市的发展趋势及潜力; 1.2通过客观的分析银川楼市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明确银川楼市的发展状况,预测银川楼市的发展趋势; 1.3通过客观深入的楼盘调研和科学严谨的统计分析,明确银川房产市场的整体状况,分析房产未来的供求状况; 1.4明确宝湖项目在现有市场的市场定位,以及未来面临的市场竞争; 2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时间上依然较为匆促,无法对所有全面的展开调研,依据此次调研的目的,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内容: 2.1城市环境的介绍(地理位置、宜居指数、资源优势、人口状况等) 2.2城市经济的介绍(GDP、工业产值、消费状况、收入状况等) 2.3银川房地产历年数据(投资额、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空置面积、价格等) 2.4在售项目楼盘的基本资料(地理位置、项目规模、产品形态、户型布局等) 2.5在售项目的销售状况(价格、整体销售状况、) 3调研方法 3.1通过网络及书籍查找银川市的城市背景及经济发展状况,分析银川市的城市发展潜力及发展前景; 1

3.2通过网络、书记查找银川的房地产历年数据,并结合访谈业内人士,分析银川楼市发展状况及发展轨迹,预 测其发展趋势; 3.3通过实地调研银川现有在售楼盘以及现有小区的环境,分析银川楼盘的优劣势,并寻找到宝湖项目的优势和 机会点。 4调研报告 4.1银川中观经济背景状况分析 4.2银川历年房产市场运行分析 4.32007年1-5月银川房地产运行特点 4.4银川在售楼盘调研分析 4.5银川楼市运行特点及预测 第一篇银川市中观经济背景状况分析 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终稿)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为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推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文件 精神,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所称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客运轮渡等方式。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一)编制目的。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发展的先导。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统筹城市发展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在总结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研判发展形势、分析公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能力保障公众基本出行需求。 (二)编制原则。 1.协调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设施用地应当提请纳入城市详细规划。 2.系统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条件、公众出行需求和政策体系等内容,按照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和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的要求,系统规划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线网和场站,并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客运方式之间的衔接。 3.适用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城市交通发展特点,并充分考虑用地条件、投资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适度超前的规划方案。 4.开放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行业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充分采纳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论证,形成规划方案。 (三)规划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