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轻化工程染整习题集样本

轻化工程染整习题集样本

轻化工程染整习题集样本
轻化工程染整习题集样本

染整工艺学( 二) 习题集

一、基本概念解释

1.弱酸蓝2R150%的含义: 呈蓝色, 带微红光的, 力份为150%的弱酸性染

料。

2.半染时间: 染色过程中, 染料的上染量达到平衡上染量一半时所需的

时间。

3.纤维在水溶液中的双电层: 动电层当纤维与溶液接触时, 纤维表面带

有负电荷, 由于电荷的作用以及为了整个体系保持中性, 在纤维表面附近的溶液内聚集着与表面电荷相反的离子( 反离子) , 形成双电层。

4.动电层电位: 扩散层和吸附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又称为动电层。扩散

层和吸附吸附层表面与染液深处间的电位差称为动电层电位, 或称ξ电位。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又称为动电层。

5.界面动电现象: 在外力作用下, 扩散层和吸附层之间相对运动的现象

称为界面动电现象。

6.竟染: 染浴中的染料向纤维转移并进入纤维内部的过程。上染一般是在

一定温度的染料水溶液中进行的。

7.固色率: 固色率即染料与纤维发生共价结合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料总量

的百分率。

8.泳移: 所谓泳移是指织物在浸染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的移

动而向受热面迁移的现象

9.轧染: 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 随即用轧辊轧压, 将染液

挤入纺织品的组织空隙中, 并除去多余染液, 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的染色方法。

10.移染: 已经上染在纤维上染料, 发生解吸并经过染液流动和自身扩散

而到纤维别的部位重新上染。

11.染色提升力: 提升力是指染料在纤维上的颜色深度随所使用的染料量

增加而递增的性质。提升力好的染料具有较好的染深性, 能够经过增加染料用量来获得浓色染色效果。染料提升力能够经过测量以一定浓度梯度染色后织物表面的表面色深( K/S) 来测定, 随着染料浓度的提高, 织物的K/S值增加得越快, 则染料的提升力越大, 越容易染浓色。

12.酸性红3B的含义:

13.配伍值K: 表示晴纶染色过程中, 各拼色染料上染速率的一致性程度。

一般见配伍值( K值) 表示染料的配伍性, 配伍值是反映阳离子染料亲和力和扩散性能好坏的综合指标。( 有歧义, 自己书上找)

14.染色牢度: 是指染制品在使用或在染后的加工过程中, 染料在各种外

界因素的影响下, 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15.配伍性及其表示: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染料拼色时, 上染速率相等, 则

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 色泽深浅始终保持不变的性能。一般见配伍值( K值) 表示染料的配伍性, 表示拼色染料上染速率一致程度的物理量。上染速率一致的配伍性好。

16.涂料染色: 是将涂料制成分散液, 经过浸轧使织物均匀带液, 然后经

高温处理, 借助于粘合剂的粘附作用, 在织物上形成一层透明而坚韧的树脂薄膜, 从而将涂料机械地固着于纤维上的染色过程。

17.写出不溶性偶氮染料的上染过程: 棉布打底→烘干→透风冷却→浸轧

显色液→汽蒸→透风→冷洗→热洗→皂煮→热洗→冷洗→烘干。

18.写出还原染料的上染过程: 浸轧悬浮体染液→预烘→烘干→轧还原液

→汽蒸→水洗→氧化→皂煮→水洗→烘干。

浸轧染液→预烘→烘燥→透风冷却→浸轧保险粉、烧碱液→汽蒸→冷水洗→透风→浸轧氧化液→皂煮→热水洗→烘干

19.写出酸性媒介染料的上染过程:

20.写出硫化染料的上染过程: 染料的还原→隐色体上染纤维→隐色体

氧化→染色后处理

21.写出冷轧堆染色工艺过程: 坯布退煮漂→浸轧染液→打卷堆置→水洗

皂煮→水洗烘干

冷轧堆染色是将织物浸扎染液后按一定温度打卷堆置, 并不断的缓慢移动, 使染料完成均匀吸附、扩散和固色反应, 然后经水洗等加工的染色过程。

二、论述题

染色基础部分:

1.什么是染色? 色料包括哪两类?

答: 染色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纤维, 纺织品获得颜色的加工过程( 上染是指染料舍染液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渗透的过程) 。色料包括染料和颜料。

2.对染料的三个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①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或转为溶于水的衍生物。

②对纤维有亲和力, 亲和力上升, 利用率上升。

③有一定的直接性。

3.染料的颜色与吸收光波的关系?

答: 染料的颜色是它们所吸收光波的补色。

4.光的三原色和色素的三原色各是什么?

答: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色素的三原色是黄、青、品红

5.什么是发光色的加法混色染料的减法混色?

答: 不同颜色光的混合称为加法混色;不同颜色颜料的混合称为减法混色

6.根据染料的基本命名, 说明弱酸蓝2R150%的含义。

答: 呈蓝色, 带微红光的, 力份为150%的弱酸性染料。

7.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有哪些?

答: ⑴染料的结构: ①共轭双键的数目

②共轭体系上的极性基团

③染料的离子化

④染料生产内络合物。

⑵外界条件: ①溶剂和介质的影响

②染料浓度的影响

③温度的影响

④光的影响。

8.影响牢度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提高色牢度?

因素: ①染料的化学结构

②纤维的性能

③染料的纤维的结合状态

④纤维上的染料浓度

⑤染料在纤维上的分布状态

⑥染色方法

⑦工艺条件。

其中充分洗去浮色和固色处理是提高牢度的主要方法。

9.染料的上染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影响各个阶段的因素有哪些?

过程: ①染料的分子随染液流动靠近纤维界面。

②染料经过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向纤维表面扩散。

③染料分子被纤维表面吸附。

影响因素: ①受染液流动速率的影响

②扩散边界层的厚度的影响

③受纤维表面的电荷性质的影响

④受纤维分子的机械阻力化学吸引力及染料分子间的吸

引力的阻碍。

10.什么是平衡上染百分率? 影响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随着染色时间延长, 上染百分率不再增加, 此时的上染百分率称平衡上染百分率。

①染料和纤维的性能有关;

②与染色温度有关;

③浴比:

④染料浓度

⑤助剂的种类

11.什么是半染时间? 对染色有什么指导意义?

半染时间--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需时间。用它可表征上染速

率。生产上, 用多种染料拼色时, 应选用染色速率接近的染料, 才能染出前后一致的色泽。

12.说明双电层电位对染色的影响。

双电层在电场的作用下, 会发生移动, 正电层向电场的负电极移动, 负电层向电场的正电极移动, 这种现象叫做动电现象。纤维的吸湿、净洗及染色等均与Zeta电位有关。如: 染色时, 直接染料—纤维素纤维, 染料和纤维具有同一符号的电荷时, 则Zeta电位变大, 由于吸附的位能障垒变高, 则染色困难, 为了降低电位, 可经过添加助剂、电解质或调节pH达到降低Zeta电位或使符号逆转, 以达到改进染色效果。

13.染色热力学和染色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想说明什么问题?

答: 染色热力学主要研究染料介质相及纤维相的分配趋势, 染色动力学主要研究染料上染纤维的速率以及所经历的过程。俩者都想说明染料转移和上染能力的大小和情况。

14.匀染性差导致的染色问题有哪些? 造成染色不匀的因素

问题: ①色差和色花在表面分布不均

②纤维环染: 内部分布不均

③自花: 内部分布不均

④影响染品的耐摩擦牢度。

因素: ①被染物本身不均匀

②染色前加工不均匀性

③染料的匀染性差异

④染色工艺的合理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