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试题汇编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试题汇编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试题汇编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试题汇编

第一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 A”,错误的标注“ B”)

1.在地理上,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山西省环绕。( )

2.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

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口当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

4.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几乎所有北京的国内国际航班均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其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

5.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 多万年前的“蓝谋人”时期。(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北京有着( )余年的建城史。

A.6000

B.5000

C.4000

D.3000

2.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 )。

A.大亚湾

B.浅水湾

C.北京弯

D.北京岙

3.“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

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A.天津

B.北京

4.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

A.蓟

B.燕京

5.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

A. 12

B. 10 ( )

C.重庆

D.上海( ) 。

C.幽州

D.大都)条。

C,8 D. 6

6.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性民俗,最具特色的是( )、胡同和市肆庙会。

A.弄堂

B.四合院

C.徽派建筑

D.干栏式建筑

7.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 )墓葬。

A.东胡林人

B.门头沟人

C.契丹人

D.清水畔人

8.北京的快板书由( )演变而成。

A.相声

B.数来宝

C.绕口令

D.京剧

9.北京是“博物馆之都” ,注册博物馆多达151 座,( )为世界最大博物馆。

A.故宫博物

B.中国军事博物馆

C.中国革命博物馆

D.国家博物馆

10.北京是世界第( )大“美食之城” ,居内地之首。

A.八

B. —

C.三

D.五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北京市有水库85 座,其中大型水库有( )和海子水库。

A .清水潭水库 B.密云水库C.十三陵水库D.官厅水库 E.怀柔水库

2.北京的评剧,习称( )。

A.京剧

B.蹦蹦戏

C.落子戏

D.北京梆子

E.京韵大鼓

3.有北京琴书,前身是清代流行于河北安次县一带及北京郊区农村中的五音大鼓,

以( )等乐器伴奏。

A.三弦

B.四胡

C.扬琴

D.大鼓E笙

4.有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已有200 年历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 )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会,衍变成为京剧:

A.河北梆子

B.昆曲

C.汉剧

D.弋阳E乱弹

5.下列选项中,土生土长的北京籍作家有( )。

A.老舍

B.贾平凹

C.刘绍棠

D.汪曾祺

E.王朔

第二节天津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 B”

1.天津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人海口,素有“河海要冲”之称。( ) 2.天津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 )

3.天津拥有黄崖关古长城 1 处世界文化遗产。( )

4.1914 年,魏元泰带着他制作的风筝,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了银牌奖章

和证书。( ) 5.天津相声的表演特色自成一派,以讽刺见长,火爆热烈,富于幽默感,说逗俱佳。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天津现辖( )个区。

A.15 B.16 C.17 D.18

2.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与世界上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 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

A.300 B.200 C.100 D.50

3.天津市总面积是( )平方千米。

A. 11719.7

B.11819.7

C.11919.7

D.12019.7

4.天津于(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

A. 1863

B.1862

C.1861

D.1860

5.天津清代诗人( )是当时天津诗坛公认的领袖。

7.艺名叫“小彩舞”的天津著名京韵大鼓女艺人是 ( )。

A .赵宝翠

B .张金环

C .骆玉笙

D .桑鸿林

8.天津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

A .回族

B .满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9. 1997 年,天津的 ( )被定为津门四绝之一。 A ?狗不理包子

B .桂发祥麻花

C .耳朵眼炸糕

D .猫不闻饺子

10. 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石榴花》 ,是天津民间艺术家 ( )的作品。

A .张兆祥

B .孙菊仙

C .华世奎

D .张明山

11. 天津古文化街的“皇会”在每年农历 (

)日举行。

A .三月二-一

B .三月二十二

C.三月二十三 D .三月二十四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2 个或 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

1.

近年来,天津新建的 ( )等,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

科技教育场所。

A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B.平津战役纪念馆

C .梁启超饮冰室

D .曹禺故居

E 天津科技馆

2. 1979 年以来,天津共恢复开放宗教活动场所 79处,其中较闻名的有 ( )。

A .佛教的大悲禅院

B .伊斯兰教的天津清真大寺

C.

天津犹太会堂 D .天主教的西开教堂 E.基督教的滨江道教堂

3.下列冯骥才的作品中,有 (

)等被选人多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受到广

泛好评。

A .梅成栋

B .杭世骏 6.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是由 ( A .冯骥才

B .华世奎

更多精品文档 C .江沆 D 。厉鹗

)手书的,字大 1 米,苍劲雄伟。 C.

张兆祥 D .张明山

A .《珍珠鸟》 B.《雕花烟斗》C.《逆光的风景》

D.《好嘴杨巴》

E.《刷子李》

4.天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其中的( )不仅为国内首次发现,也为世界所罕见。

A .金B.钨C.钼D.锰E.硼

5.天津的主要气候特征是( )。

更多精品文档

A ?气候类型多样B.春季多风 C.夏季炎热D.秋季气爽 E.冬季寒冷

第三节河北省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 A',错误的标注“ B”

1.河北自古英雄辈出,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说。( )

2.河北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

3.河北省境内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个宗教团体。( )

4.河北省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

5.河北民间歌舞包括民歌、吹歌、歌舞等形式和内容。(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河北省辖( )个地级市。

A. 9

B. 10

C. 11

D. 12

2.截至2016 年底,河北省具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座。

A. 3

B. 4

C. 5

D. 6

3.河北省有( )种宗教。

A. 4

B. 5

C. 6

D. 7

4.河北( )发祥地是“杂技摇篮” ,享有“杂技之乡”的盛誉,驰名中外。

A.邢台

B.保定

C.张家口

D.吴桥

5.河北有句关于民俗的老话( )。

A.赶集上会做买卖

B.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儿

D.大账小账,三十晚上

6.河北省国家SA级景区有( )个。

A. 5

B. 6

C. 7

D. 8

7.清西陵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共有陵寝( )座。

A.13 B.14 C.15 D.16

8.河北省境内( )高达2882 米,为全省最高峰。

A.大扎沟山

B.东猴顶

C.小五台山

D.凤凰山

9.河北省是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

A.满族

B.蒙古族

C.彝族

D.回族

10.鸟类中( )是河北特有的世界珍禽,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A.克鲁马努鸡

B.褐马鸡

C.藏马鸡

D.勺鸡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

1.下列是河北省拥有的世界文化遗

产有( )。

A .青城山B.承德避暑山庄 C.丹霞山

D.清东陵

E.清西陵

2.土生土长的河北剧种有( )。

A .河北梆子B.保定老调 C.京韵大鼓

D.平调落子

E.新颖调

3.河北省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

A .野大豆B.水曲柳C.黄檗 D.紫椴E.榨菜

4.河北特产有( ) 。

A .京东板栗B.赵州雪梨 C.稷山板枣

D.宣化龙眼葡萄

E.深州蜜桃

5.被誉为河北“太行三珍”的是( )。

A .小米B.核桃C.柿子D.花椒E.大豆

第四节山西省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 A”,错误的标注“ B”)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一)旅游的概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

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 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民族泛指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广义的民族概念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现代发展的民族概念主要指文化的概念,而淡化了语盲、历史、宗教的问题。比如同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历史渊源;相反,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新的民族。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一、中国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即: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枯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民族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8.49%,故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一)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聚居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人居住。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所占的人口比例很小,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呈“C”字形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古到华北、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l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分为非拼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前者包括汉字、音节文字(如彝文);后者可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为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母体系、拉丁文字母体系和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二、中国的民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比如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统称为中国各民族的民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东北

辽宁省 ●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 ●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 ●辽宁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 ●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知名左翼作家,1925年参军。 ●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 ●近海生物有3大类520多种。 ●境内河流30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7条。 ●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 ●1608年4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 ●1625年3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辽宁的文学创作古已有之,但形成较大影响的是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群”。●辽宁的菱镁矿质地优良,是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种。 ●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铁路运营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 ●辽宁地貌:六山一水三分田 ●水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 ●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到东西西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 ●辽宁在秦时,置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据我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二州之城。

吉林省 ●地形: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 西北低的特征;中部以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部平原两大地 貌区。 ●气候: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 热同季。 ●交通: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铁路以长春为中 心。 ●历史: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 ●清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省名源于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松花江沿岸”简称吉林。 ●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 ●雾凇是天造地设、奇丽壮观的自然景观,北国风光之最,中国四大奇观之一。 ●吉菜受鲁菜影响较大。 ●吉林秧歌是一种舞蹈、唱歌、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吉林秧歌中最普及、最灵活:地秧歌。 ●成为中国传统女装的是满族的旗袍。 ●资源:钼、镍(nie)为我国第二大矿床。 ●吉林三节《碧血龙江传》为代表的叙事文学表现了吉林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世居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满族特色菜:三套碗、满族火锅、白肉血肠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主要民俗活动有赛马、刁羊、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歌舞表演。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化学教育、园艺技术 总学时数:54 学分:3 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18 执笔者:生命科学系寇灿 编制时间:2012年5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旅游类及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地位:,是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导游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生物教育、园艺技术等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对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云南历史、地理、民族文化、风景名胜、旅游资源、风味特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选读云南历代较有名的风景名胜楹联与诗歌。提高导游讲解水平,同时为从事旅游管理和营销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总体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云南历史、地理、民族与民族文化、风景名胜区及旅游资源、古今名人、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风物特产、云南旅游业及风景名胜楹联与诗歌选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毕业前顺利通过云南导游资格证书考试。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作为非导游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为以后他们从

导游工作做好理论准备,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云南旅游资源尤其是丽江旅游资源的历史、现状、发展为基础。 四、课程教学时间分配 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导游工作中应有的云南历史的主要知识,促使学生努力提高历史文化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 (一)远古和先秦时期 1、云南古人类的演变; 2、新石器时代遗存; 3、古代文献中的云南; 4、庄蹻入滇。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秦开五尺道; 2、汉武帝经略云南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 A”,错误的标注“ B”) 1 ?在地理上,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山西省环绕。() 2 .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0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口当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4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几乎所有北京的国内国际航班均在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其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5 .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蓝谋人”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北京有着()余年的建城史。 A. 6000 B.5000 C.4000 D.3000 2 .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 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 A.大亚湾 B.浅水湾 C.北京弯 D.北京岙 3 ?“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 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A.天津 B.北京 C.重庆 D. 上海 4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 A.蓟 B.燕京 C.幽州 D.大都 5 .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条。 A. 12 B. 10 C, 8 D. 6 6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 性民俗,最具特色的是()、胡同和市肆庙会。 A.弄堂 B.四合院 C.徽派建筑 D.干栏式建筑 7 .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墓葬。 A.东胡林人 B.门头沟人 C.契丹人 D.清水畔人 &北京的快板书由()演变而成。 A.相声 B.数来宝 C.绕口令 D.京剧 9 .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为世界最大博物馆。 A.故宫博物 B.中国军事博物馆 C.中国革命博物馆 D.国家博物馆 10. 北京是世界第()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A.八 B. — C.三 D.五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 .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和海子水库。 A .清水潭水库 B.密云水库C.十三陵水库D.官厅水库 E.怀柔水库 2 .北京的评剧,习称()。 A.京剧 B.蹦蹦戏 C.落子戏 D.北京梆子 E.京韵大鼓 3 .有北京琴书,前身是清代流行于河北安次县一带及北京郊区农村中的五音大鼓,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 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一、远古时期 二、夏商周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五代时期 六、宋辽金元时期 七、明清时期 八、近代史 一、远古时期 1.人类起源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10万年的蓝田人等都是早期中国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的墓葬遗存说明了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意识。 一、远古时期 2.母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7000~5000年,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彩陶文化”。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一、远古时期 3.父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5000~4000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为代表。

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发现 原始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文化 一、远古时期 4.古代传说 有巣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和伏羲“蛇首人身”,“龙的传人”的源头。伏羲氏画八卦、刻文字。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炎帝、黄帝战蚩尤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尧、舜、禹是继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1.夏朝——奴隶制确立 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奴隶社会从此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练习题.docx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旅游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一 种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 2、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半年的活动。() 3、依据地理范围作为旅游活动种类划分的标准,一般可将旅游分为国际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 () 4、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成立于1949 年,总部设在旧金山。() 二、单选题 1.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旅游活动的是()。 A. 出外度假 B. 出外打工 C. 出外经商 D. 出外开会 2.下列人们出外的活动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这反映出旅游资源具有()的特点。 3.下列人们出外的活动中,属于旅游范畴的是()。 4.旅游活动的客体指的是()。 5.对旅游者来说,旅游六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 6.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情”指的是()。 7.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养”指的是()。 8.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奇”指的是()。 9.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一直居首位的是()。 10.在我国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中,多年来位居前四位的国家是()。 A. 韩国、俄罗斯、美国、英国 B. 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 C.韩国、日本、美国、英国 D.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年3 月3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每年的()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月 19 日月 27 日月 19 日月 27 日

12.中国旅游日确定为那一天是因为()。 A. 徐霞客诞生于这一天 B. 徐霞客开始旅行于这一天 C. 《徐霞客游记》开篇于这一天 D. 徐霞客去世去这一天 三、多选题 1.下列地方中,属于人们的“惯常环境”的有()。 A. 居住地附近的地方 B. 第二住房所在的地方 C. 工作单位所在的地方 D.下放外地锻炼的地方 E. 到邻省学习的地方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A. 异地性 B. 差异性 C.暂时性 D.非移民性 E. 非就业性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A. 旅游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 B. 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季节性 C. 旅游活动的开展具体普及性 D.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地理集中性 E. 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能动性 4.人们实现消遣性旅游需求应具备的个人条件包括()。 A. 拥有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B. 拥有足够的旅游动机 C.受过高等教育 D.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 E. 具备相应的心里素质 5.旅游同旅行的主要区别有()。 A. 在时间上旅游发生在旅行之后 B. 在空间上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 C.在目的上旅游不得在访问地谋取报酬 D. 在出行方式上旅游的主体要乘坐交通工具 E.在目的地停留时间上旅游不得超过12 个月 6. 旅游活动中新六要素中的“养”包括的旅游类别有()。 A. 养生旅游 B. 生态旅游 C.疗养旅游 D.观光旅游 E. 体育健身旅游 7. 旅游活动中新六要素中的“学”包括的旅游类别有()。 A. 休学旅游 B. 科考旅游 C.留学旅游 . D. 宗教朝圣旅游 E. 拓展训练 8.旅游业是一个凭借()来招徕和接待游客的行业。 A. 旅游环境 B. 旅游政策 C.旅游资源 D.旅游设施 E. 旅游法规 9.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旅游市场是由()构成的。 A. 市场主体 B. 市场结构 C.市场客体 D.市场范围 E. 市场中介 10.下列旅游中介中,属于无形媒介的有()。 A. 旅游价格 B. 旅游竞争 C.旅游服务中心 D.旅游咨询台 E. 旅游信息 11.下列每题市场构成要素中,属于旅游市场中介的有()。 A. 旅游价格 B. 旅游竞争 C.旅游网站 D.旅游组织 E. 旅游信息 12.我国入境旅游中的外国人市场主要集中在()地区。 A. 大洋洲 B. 东北亚 C.东南亚 D.西欧 E. 南亚 13.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有()。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最新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况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 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的省份。因境内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省会驻地哈尔滨市。哈尔滨有代表世界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处,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 【地理环境】 黑龙江省的北部和东部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与俄罗斯为界,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东至抚远县东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 黑龙江省地形的自然特点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逶迤起伏的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整个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8%,海拔多为300—1000米。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主要由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等山区构成。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台地海拔高度为200一35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为50~20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主要湖泊 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五大连池等。山地、平原、河流、

湖泊交叉分布,是黑龙江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面积的平原——东北平原的一部分。省内点是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海拔1690米的大秃顶子山。 【气候特征】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 全省年平均气温为一5℃~5℃,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无霜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南部和东部为140一150天。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由于冬季低温,江河湖所形成的结冰厚度一般为0.8—1.5米,因此,冬季江河湖冰面上行人、车马来往犹如坦途,载重汽车也通行无阻。漠河曾出现过-52.3aC的极端低温记录(1969年2月3日)。 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黑龙江省大气降水主要来源是夏季东南季风所带来的暖湿空气。全省年降水量多介于400~650毫米,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全省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各月,雨量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在中高纬度大陆气团控制下,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而且全为降雪,占全年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北京重点知识归纳

北京 11.熟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概况。 12.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3.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资源;熟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14.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15.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食特点、主要美食和风物特产。 [地理气候] 1.国家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2.曾用名:燕京,大都,京师,北平,顺天府 3.16个市辖区 [交通资源] 4.8条国家级高速公路:G1-7+G45 5.9条国内铁路:承包九通桂原哈+北上广 6.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全球规模最大,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7.矿产资源:67种矿种,44种列入国家储量表 8.动物区系:蒙新区东部草原,长白山地,松辽平原,东洋界季风区,长江南北。所以北京的动物区系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区系特征。 9.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水系 10.大型水库:密云、怀柔、官厅、海子水库 历史沿革] 11.北京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 1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同一阶段,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是公认的人类发祥地之一 13.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址:“东胡林人”墓葬 14.帝都历史:燕辽金元明清。其中,燕(蓟城)、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 文化艺术] 15.京味文学: 老舍——《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刘绍棠——《春草》《中秋》《地火》《蒲柳人家》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教学提纲

第五章华南地区各省自治区基本概况 第一节广东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性。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最高峰为石坑崆。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 【气候特征】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全省年平均气温21.8℃。 【区划与人口】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4个区域。广州和深圳为副省级城市。深圳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全省共11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 广东省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8636万。 【交通与资源】 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已成为中国国内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到2020年,广东铁路出省通道将由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广深铁路、黎湛铁路、赣韶铁路、柳韶铁路、粤海铁路和梅坎铁路8条增至12条,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三纵二横”的主干线。高铁线路有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贵广高速铁路、南广高铁、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在建)等。 广东省正完善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国际复合型门户枢纽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及粤西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全省民用机场布局。到2016年年末,全省已建成机场19座。 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已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 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二级保护的有金猫、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位于中国首位。广东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显示,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 ●秦统一六国后,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底盘。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 儋耳、珠崖9个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一、常见地貌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性坚硬,岩体造型丰富。一般来说,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山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的特点。花岗岩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 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有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二)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层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我国的丹霞地貌景观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三)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两种,喀斯特景观有峰林、峰丛、石林、溶洞、峡谷、天坑、天生桥、地表钙华堆积、桌山等。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重庆奉节天坑一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等。 (四)流纹岩地貌 流纹岩地貌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在岩体节理和裂隙特别发育的部位,易形成奇峰异洞、峭壁幽谷等丰富奇特的造型地貌。随着观者步移景迁,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象特征。的流纹岩地貌景观有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五)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在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和崩塌,同时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的侵蚀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湖南张家界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景区内有形态各异的数千座岩峰。 (六)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主要是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潮汐、海流以及生物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如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崖海岸。 的海岸地貌景观有台湾野柳、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山东成山头、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等。 (七)荒漠地貌 荒漠地貌形成于环境恶劣的极端干旱地区,是荒漠地区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风力作用是塑造其形态的最主要地质营力。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旅游景观

气象、气候和天象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它们有直接造景的旅游功能,如吉林雾凇、黄山云海、峨眉佛光、日食月食等。 一、气象、气候景观 (一)云雾、云海景观 云雾是大气中一种水汽凝结景象。当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浮在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称为雾。云雾在名山胜景中极为奇妙,当潮湿气流沿山坡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坡地雾,形成云雾景观,它与山景相映成趣,使群山富有生命,使游人心潮起伏。 云海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山顶俯瞰漫无边际的云,如临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我国的云海景观有黄山云海、庐山云海、峨眉云海、衡山云海。 (二)雾凇、雨凇景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雾气在低于0℃时附着在物体上面直接凝华生成的白色絮状凝结物。它集聚包裹在附着物外围,漫挂于树枝、树丛等景物上。我国雾凇出现最多的是吉林省吉林市。 P82 雨凇是在低温条件下,小雨滴附着于景物之上冻结的半透明、透明的冰层与冰块。雨凇的产生,必须是低层空气有逆温现象,小水滴从上层气温高于0℃的空气中下降至下层气温低于0℃的空气中,处于过冷却状态,过冷却水滴附着在寒冷的物体表面,立即冻结成雨凇。我国峨眉山雨凇最多,庐山雨凇被誉称“玻璃世界”。 (三)冰雪景观 冰雪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寒冷季节或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才能见到的气象景观。我国江南在冬季寒潮来临之际才可能降雪,断桥残雪是西湖胜景之一。降雪往往使大自然形成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如果配以高山、森林等自然景观,可构成奇异的冰雪风光,如东北“林海雪原”、关中“太白积雪”、长沙“江天暮雪”等。冰雪运动有“白色旅游”之称。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每年冰雪节都举办大型冰雕、冰灯、雪雕的展出活动。 (四)烟雨景观 烟雨是指像烟雾那样的细雨,在特定地理环境和人们的心境下,观赏和品味降雨过程也有无穷韵味,如诗如梦。我国雨景有江南烟雨、巴山夜雨等。江南烟雨是指江南地区春秋季降落的丝丝细雨,呈细雨霏霏、烟雾缭绕景象。“巴山夜雨”现象是指渝陕交界大巴山地的山间谷地,气温高、湿度大,谷地中湿热空气不易扩散,夜间降温后湿热的空气上升使水汽凝结而出现的细雨蒙蒙的景象。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第一节陶瓷器 第二节四大刺绣 第三节玉雕、石雕、木雕 第四节漆器、锡器 第五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 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考试大纲要求: 了解:中国陶器、瓷器的发展简史。 熟悉:我国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掌握:中国四大刺绣及其代表作;我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第一节陶瓷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陶器是以粘土为原料,制成坯胎,经800-1000℃高温烧成的器皿,胎质粗松,坯体不透明,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脆。瓷器是精选或陶洗的瓷土为原料,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而成的器皿。坯质具有半透明性,基本不吸水,质地坚硬致密,叩之有金石声。 一、陶瓷发展简史 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素有“瓷国”之称。 周代是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大量陶器应用在建筑上。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东汉时期釉陶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陶器开始向瓷器过渡。西晋时期,越窑青瓷技艺提高。 隋唐时期,陶瓷器进入一个迅猛发展阶段,唐三彩是其标志。宋代是我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时期,以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最为著名。定窑以烧制白瓷而著称,汝窑以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而著称,钧窑以神奇的“窑变”而闻名。元代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明代以后以白瓷为大宗。元明清瓷器的主流是青花瓷。 现代最著名的瓷都是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山东淄博和河北唐山也是我国瓷器的主要产地。江苏宜兴有陶都之称。 二、陶瓷名品简介 1.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东汉就开始烧制瓷器。北宋景德年间因所制瓷器底部印有“景德年制”的字样,被称为“景德瓷”,镇名亦由此而来。 景德镇瓷器集各地名窑之大成,形成“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瓷为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位居四大名瓷之首,享有“瓷国明珠”的美誉。 2.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它是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

《导游基础知识》学习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旅游管理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段玮婷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导游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导游基础知识》最为导游专业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授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其需要的人才。文章通过分析《导游基础知识》的特征以及目前其授课的方式和方法,提出相关的见解。 一、导游基础知识的特点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本以导游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涵盖了我国导游知识的基础性内容,具有知识体系全面、权威和实用的特点。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历史常识、民俗、宗教、建筑、园林、菜系、文物、港澳台的相关情况以及我国游客的主要客源国情况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由此看来,《导游基础知识》作为导游专业进行重点学习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二、传统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一)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的教授时,完全按照教材中内容的顺序,以ppt形式或者板书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本了解基础的内容和知识体系,老师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授形式下,课堂气氛

一般不活跃,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疲态。 2、知识接受效果不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关的问题时,学生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答,自己思考的比重较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均不高。 (二)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 导游专业是一门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但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的,进行课程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在导游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学习的事项。这种授课方式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厌学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结合了建筑、园林、菜系、历史以及民俗和宗教等知识的学科。知识体系丰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疲态,甚至产生厌学,进而教学效果不高。 2、理论与实践脱离 导游专业进行《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要将理论知识和景点富含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社会背景相结合,另一方面是教授学生在进行导游工作时如何进行工作的开展。但根据目前的授课方式来看,并不能达到效果。学生知识一味的了解了相关知识,但并没有掌握导游将内容向外传达的方式和方法,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授课方式,只会给学生将来的工作带来困扰。 (三)单一的考核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考核方式大都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的内容也只是纯粹的理论,口试、答辩等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并没有完整的体现,且评价方式一般较为单

2019年导游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练习第三章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基本概况

2019 年最新全国导游考试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库 第三章华东地区各省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上海简称“沪” ,别称“申” 。() 2、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枢纽港。() 3、江苏的山水画、水印木刻版画和水彩水粉画被称为“江苏三水”。() 4、上海迪士尼是中国大陆首个、亚洲第三个、全球第六个迪士尼度假区。() 5、本帮菜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为浓油赤酱。() 6、江苏最高峰为五台山玉女峰,海拔625 米。() 7、南京港吞吐量居中国内河港口之首。() 8、浙江素有“二胡之乡”美誉,“江南丝竹”是最富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 9、江苏“天下第一泉”是无锡惠山泉。() 10、淮扬菜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 11、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 。() 12、浙江地形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 13、浙江的灯影戏被世界电影历史学家认定为电影发明的先导。() 14、浙江金华菜的最大特色是海鲜。() 15、浙江温州含山蚕花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16、九姓渔民水上婚俗以“抛新娘”的水上婚俗最为奇特。() 17、山东因居泰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 ,省会“济南” 。() 18、山东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 、”粮棉油之乡“和”水果水产之乡” 。() 19、河南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皇帝。() 20、安徽分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21、安徽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22、安徽的徽商名人以胡雪岩最为著名。() 23、江西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 。()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概况 第一节辽宁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面积14.57万平方千米,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全年平均气温在7℃-11℃,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零下30℃。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区划与人口] 辽宁省下设14个省辖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下设16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7个市辖区。 辽宁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45万。 [交通与资源] 辽宁铁路营运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水运已经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同国内沿海诸港口以及世界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通航。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已经通车的高速有京沈高速、沈海高速、辽中环线高速、沈丹高速、沈吉高速、沈彰高速、沈四高速、阜营高速、丹大高速、丹海高速、丹通高速、桓远高速等。辽宁主要的机场包括: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浪头国际机场、锦州小岭子机场、朝阳机场、鞍山腾鳌机场、长海机场、营口兰旗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锦州湾国际机场等。 辽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药用类830多种;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芳香油类89种;油脂类149种,还有野菜类、杂料类、纤维类等。辽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鸟类400多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第三类游泳生物137种全省开发近海渔业生产潜力相当可观。近海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