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平面上升研究报告

海平面上升研究报告

海平面上升研究报告
海平面上升研究报告

海平面上升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海平面上涨,导致许多的沿海陆地、小型岛屿被淹没;许多野生动物因生存环境被淹没而死亡;也有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国家即将遭受洪水、台风,例如:日本、荷兰、英国、纽约·····。人们正在对此进行研究,并说出了海平面上涨的危险性。科学家也在想办法让海平面停止上涨。

二:问题的主要原因

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球在地史时期共发生了很多次的冰期,冰期过后的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升高。

二是全球性的大规模构造运动的影响。可引发大规模的海侵或海退。

当前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因为人类乱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使得年平均气温不断上升,两级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环保主义者多持)

但有不少学者认为地球仍处于一个冰期-间冰期的半旋回,气温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恐龙生活的侏罗纪全球气温要比现在高很多。

三:调查资料

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四:提出建议

我认为,人们应尽量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的方式,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控制全球温室效应的上升趋势。尽量选择小排量汽车,这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关键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五:结论

海平面上升会对地球上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将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家淹没;造成很多人无处可居;也会影响大量野生动物的生活。

不过只要人们爱护环境,这些灾难就会平息。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同步训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一)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一、选择题 读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质量越差)。回答1-2题。 1.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 (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2.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 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北京空气质量较差,污染指数较大的季节为冬春季节,冬春季节风速较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严重,所以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第2题,我国很多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主要原因是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与发达国家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关系小。 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与③④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 )

A.人均资源拥有量多 B.城镇化问题严重 C.生活贫困化加剧 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 4.下列环境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 ) A.矿产枯竭、荒漠化 B.盐碱化、物种减少 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 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 【答案】1.D 2.B 【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和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远远小于③④两国,主要是因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第4题,矿产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主要是资源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 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周建超 海平面上升影响的研究

海平面上升影响研究 姓名:周建超 专业:自然地理 年纪:2012级 导师:贾亚男

海平面上升影响研究 周建超 【内容摘要】 海平面上升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究其原因,在于海平面上升将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系统分析的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 【正文】 大量研究表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造成了大气中CO2、CH4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全球性海平面的快速上升。美国海洋大气局Doulglas B. C. (1991)根据世界21 个最具代表性的验潮站记录,得出过去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平均为0.18cm/a[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1995年发布的评估报告中指出,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海平面 上升将进一步加快,至2050年总上升量可达18cm。沿海地区,因受地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地壳沉降运动频率远大于上升运动频率,再 加上人为大量超采地下水资源加剧的地面沉降,世界各地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呈现明显的加速趋势[2]。 沿海地区是世界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全球约有 1/3的人口分布于沿海60km范围内。海平面上升将会带来一系列环

境影响、经济社会影响。 一、环境影响 1.沿海湿地的损失。沿海湿地对海岸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生态价值,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在海涂围垦、牧业渔业和芦苇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沿海湿地损失则主要是由于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潮差、并使潮波变形加剧,潮流对潮滩的冲刷作用加强所致。以珊瑚礁为例,当海平面处于适度上升状态时,珊瑚礁具有一个快的生长速率,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风暴潮的破坏[3]。 2.风暴潮加剧: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振动如热带气旋(台风或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海平面上升使得平均海平面及各种特征潮位相应增高,水深增大,波浪作用增强,因此,海平面上升 增加了大于某一值的风暴增水出现的频次,增加风暴潮成灾几率和强度[4];同时,风暴潮增水与高潮位叠加,将出现更高的风暴高潮位,海平面上升使得风暴潮的强度也明显增大,加剧了风暴潮灾。从而不仅使得沿海地区受风暴潮影响的频率大大增加,同时也使得暴潮灾向大陆纵深方向发展,并降低沿海地区的防御标准和防御能力,造成更大 的灾害损失。 3.洪涝威胁加重:沿海的洪涝水量主要通过沿海涵闸排入海洋。由于沿海平均高潮位一般都高于闸上平均水位,因此,平常涵闸排水只能 选择在闸下潮水位低于闸上水位的落潮时间进行。海平面上升引起入海径流受潮流的顶托作用加强,入海河流排水能力和排水时间都大量减小,从而使得大量洪涝水量保持在闸上水体中,导致闸上水位场的

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策略

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策略 提高适应海平面上升工作的战略高度,将其纳入到国家、地区发展规划。从政策、规划、技术和能力建设等角度着手做好适应海平面上升的工作,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任务,是实现我国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1 完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综合管理决策机制,完善海岛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确 立科学用海的理念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适应海平面上升方面的配套制度和管理体系。具体工作中要强化海岸带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和创新海洋环保机制并在重大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气候论证。 1.1.1 建立健全适应海平面上升的法规 确立科学用海的理念和政策导向,深入贯彻实施《海域使用管理办法》、《海洋环境保护条 例》、《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等,加强适应海平面上升的配套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海岸带综合管理条例》、《围填海管理办法》等法规。 1.1.2 建立健全综合管理决策机制 各级政府在海洋工程项目建设和沿海地区经济开发活动中,要根据海平面上升对本地区的影 响状况,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开展堤坝、沿海公路、港口码头、沿岸电厂机场等重大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重要影响因素来加以考虑,进行充分的气候论证。同时建立健全综合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建全海洋、环保、海事等部门间联合执法体系和协调机制,协商行动,共同取证,提高执法效率;加强各级海洋部门专业人员与设备配置,实现国家、省、市县间在适应海平面上升方面工作上的合理、高效分工与合作。 1.1.3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 及时建立完善对海平面上升预测预报模型和预警系统和简洁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机 制,为决策者和公众传递有效信息。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促使海洋、环保等部门在海洋监测设施建设、数据采集和与分析等方面的合

海平面上升机制

1.热膨胀.海洋中大部分热量变化都发生在海洋上层,海洋上层热含量与海洋上层的温 度和盐度有关.海水热含量的变化会引起密度的变化[1],利用热含量和密度的关系可以建立热含量变化与海面高度变化间的相关关系[2]1955—2003年海洋上层700m内由于热膨胀造成的海平面线性上升速率大约0·33mm/a 引起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除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外,在长时间尺度上海平面变化还受地球构造的变化、大冰川期的活动以及大气、海洋本身等有关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全球平均海平面而言,区域性或地方性的海平面变化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与不同区域或不同地方的地理构造、气象、海洋条件有关。众多研究表明,海平面变化同海水的热膨胀密切相关,海平面高度变化主要是由海水热膨胀引起的,在某些特殊年份,海平面高度变化几乎完全来自海水热膨胀。(01--07) (图) IPCC(2001)根据全球大气—海洋环流模式(AOGCMS)得出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了大约0. 3~0. 7 mm/a。自IPCC的报告后,关于热膨胀的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表:热膨胀对海平面的影响———最新研究成果(《新进展2006》) 选择:IPCC第三次报告[10]指出:在未来的100年里热膨胀被认为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巨大,表层的受热被完全传到海洋的整个深度上会有相当长时间的延迟,结果是海洋不会处在平衡状态,而且当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后,全球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因此研究预测海平面的变化则主要依赖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这就必须依靠全面综合的全球海、气、陆以及海冰 的耦合模式,如CCSM等耦合模式。但由于理论认识水平有限,目前模式对云、海 洋、极地冰盖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等引起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描述还很不完善,因此对未来气候的预测还包含很多的不确定性,对海平面变化的估计也就存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在2001年IPCC第三次综合报告[10]中,选取了11个AOGCMS(海气耦合模式)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得出1990~2100年间全球海平面的平均上升范围为0. 11~0. 77 m,速率比20世纪大2. 2~4. 4倍,其中热膨胀的贡 献约为0. 11~0. 43 m,在21世纪海洋的热膨胀会加速。 2.冰川融化 ①表:1985--2185世界理论海平面上升量估计 ②山岳冰川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虽然只占0.3%,但有更大的加积--0【平衡线以上】和消融---0【平衡线以下】速率,所以更活跃,对气候变化更敏感。)

勾勒变化的海岸_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风景园林设计

今天,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察觉到气候变化正严重影响我们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方式。虽然哥本哈根会议早已在各国政客的讨价还价中结束,并且似乎人类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①,然而气候变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没有因此而放慢脚步。 众所周知,随着气候变暖,未来海平面将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效应,必将给海岸地带造成重大影响。风景园林师必须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一系列效应,并且在设计中转化海岸线上的种种不利因素,创造与上升海面和谐共存的景观。 1 挑战——海平面上升引发的环境效应 全球气温升高引起的海洋热膨胀和冰川扩大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并引起更加复杂的环境效应。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环境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淹没海岸湿地和其他低地 海岸地带地势普遍低下,且坡度十分平缓,极易被上升海面淹没。淹没范围的大小除与当地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有关外,还取决于海岸低地的坡度和海岸防护工程标准。因此,没有工程防护、地面坡度又极缓的接岸平原、三角洲平原、淤泥质海滩、泻湖和港湾等,将首先被淹没。若以万分之一的坡度计算,海平面上升10cm,海水将向内陆方向淹没1km。在这些低洼地中,海岸湿地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生态系统,大面积的湿地将被上升的海水淹没。 除少数丘陵山地外,世界一些著名的大河口三角洲平原的地面高程普遍不足5.0m,一般仅2.0~3.0m,高程不足1.0m,甚至低于现状海平面的低洼地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未来海平面上升,将首先淹没1.0m以下的低洼地,1.0~3.0m地面也将处于高潮位以下,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潮水对河流顶托作用会加强,3.0~5.0m的地面将受到洪水浸淹的威 勾勒变化的海岸——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风景园林设计 Reconstitute the Changing Seaside—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ponses to the Rising Sea-level 摘 要:随着全球变暖,未来海平面将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淹没海岸湿地和低地、加剧海岸侵蚀、增加盐水入侵 强度等一系列环境效应必将给海岸地带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海平面上升也是一种机遇,风景园林师应根据其规律与特征,用科学理性的方式转化这种自然力量,如在设计中引入上涨海面所引发的动态景观,从自然现象中寻找顺应海潮的新的景观形式等,以应对海平面上涨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并且引发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深思,创造与上升海面和谐共存的景观。 关 键 词:风景园林;海平面上升;环境效应;机遇;挑战 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1-0010-04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11-23; 修回日期:2011-12-16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础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TD2011-35)资助 Abstract: With global warming, the sea-level will rise in the trend of accelerating in the future. Many environmental effects such as the flooding of coastal wetlands and lowlands, the increasing of coastal eros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the intensity of salt water intrusion will be caused by the rising sea-level, which is bound to exert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astal zones. Meanwhile, the rising sea-level is also an opportunity. According to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 landscape architects should transform the force i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ys, such as introducing the dynamic landscape in landscape design, finding new landscape forms which comply with the tide, to solve the problems caused by rising sea levels, and let people think about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landscape that coexist with the rising sea.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ising sea-level; environmental effect; opportunity; challenge 冯 潇 / FENG Xiao ① 引自https://www.doczj.com/doc/7015183057.html,.

三精考点之高中地理(必修3)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3 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及其危害含解析

三精考点系列之最拿分考点系列地理必修3 考点3 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及其危害 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及其危害 ★★★★ ○○○ 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毁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歌诀法记忆雨林破坏原因 焚耕开垦过度,开辟大型农牧;采矿、水利、公路,商业性的伐木;全都因为人口激增和贫苦。 阅读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朗多尼亚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2)据图看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呈关系。根据二者的关系,可推断森林砍伐的直接原因是 ①;②。 (3)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雨林破坏对朗多尼亚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答案】(1)人口迁移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2)正相关过度的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采矿、修路、城镇建设(3)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雨林的破坏会使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致使当地水旱灾害多发;由于缺少植被的覆盖,雨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土地退化加速;雨林的破坏还会使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总之,雨林的破坏会使朗多尼亚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受东南信风影响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2020外刊时文(人与自然专题)精选精读精练之高考语法填空:2050年,海平面上升将危及更多的大城市

一、考纲单词精练: 1. ____________ vt. 抹掉,彻底删除;擦掉(to remove writing from paper; to remove information from a computer memory or recorded sounds from a tape) 2. ____________ vt.影响____________ n. 影响,效应 3. __________ vt. 威胁,恐吓,扬言要(to say that you will cause someone harm or trouble if they do not do what you want; to be likely to harm or destroy something) 4. ____________ adj. 沿海的____________ n. 海岸(the area where the land meets the sea) 5.____________ vt. 开发,研发(to design or make a new idea, product, system etc. over a period of time) 6. ____________ adj.正确无误的,精确的(correct and true in every detail) 7. ____________ n. 抬高;升高(a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level of something)近义表达: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 adj. 乐观的(believe in that good things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反义表达:____________ adj.悲观的;悲观主义的 9. ____________ n. 潮水(the regular rising and falling of the level of the sea) 10. ____________ n.(拥有某国国籍的)公民(a person who has the legal right to belong to a particular country) 11. ____________ n. (人口的)迁移;迁徙(the movement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birds, or animal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12. ____________ vt. 激起,触发;引起(to make something happen very quickly, especially a series of events)__________ n. 扳机(the part of a gun that you pull with your finger to fire it) 13. ____________ vt. 使加剧;使恶化;激怒(to make something worse, especially a disease or problem) 近义表达: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 adj. 航海的,海生的,海的(connect with the sea) 15. ____________ n.军团;兵队(两个师以上组成的军)(a large unit of an army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divisions) 16. ____________ vt. 推动,促使,使……更进一步(to influence something or cause it to make progress) 17. ____________ vt.(使)重新燃烧;再点燃____________vt. 点燃 ____________ n. 木板;董事会 18. ____________ n. 拥护,支持,倡议(the giving of public support to an idea, a course of action or a belief)__________ vt. 拥护,提倡 19. ____________ adj.人道主义的(concerned with improving bad-living conditions and preventing unfair treatment of people) 二、高频短语精练: 1. _______________ 消除贫困 2._______________ 三倍多_______________ 三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三倍 3. _______________ 威胁做…… 4. _______________ 几乎;差不多(almost/nearly)

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二次押题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描述的天气现象是由于() 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高压影响D.低压影响 2.“放火作煴(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其主要原因是()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减少了地面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D.减少了大气辐射 【答案】1. B 2. A 【解析】 1.根据材料“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说明该天气系统过境后,降水、降温,这是冷锋过境的典型标志,选B。 2.煴即烟气,可以营造类云雾现象,增加了大气中的尘粒、二氧化碳等,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对地面植物起到保温作用,选A。 2.读某沿海城市附近预计海平面上升高度等值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海平面上升后,最有可能形成海蚀崖地貌的是图中() A.A处B.B处C.C处D.D处 2.若考虑全球变暖问题,小李在该城市购买住房时最不应该选择的房源应位于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3.若该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当地可能() A.沿海水质变好B.海平面上升速度变快 C.台风天气增多D.城市雨岛效应增强 【答案】1.A 2.B

3.D 【解析】 1.从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当海平面上升1.0米至2.0米期间,等值线在A处出现重叠,说明图中A点附近地势陡峻,海平面上升后可能受海水侵蚀而形成海蚀崖,所以A正确。 2.购房时如果考虑全球变暖因素,沿海地区房源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海平面上升0.5米时,地已被海水淹没,小李在该城市购买住房时最不应该选择的房源应位于图中②处,所以B 正确。 3.大力发展旅游业后,生活在该城市的人口增多,产业活动增强,排入海洋的污水增多,海水水质变差,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与单个城市的产业活动无直接关系,台风主要发生于西北太平洋沿岸,而图中并未明确指出该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台风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所以D正确。 【点睛】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3.阿联酋某公司在沿海建设大型的玻璃室内垂直农场,占地18. 11亩.蔬菜采用营养液进行栽培、多层种植,产量相当于室外种植5463.2亩的农田,用水量只相当于室外种植的1%。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阿联酋垂直农场的生产特点是 A.高投入,高产出B.反季生产为主 C.本地品种为主D.属于循环经济 2.该玻璃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温度B.增强光照 C.减少水分消耗D.防止风沙 3.阿联酋垂直农场首选沿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B.技术

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是很多的:大洋热膨胀、山地冰川、格陵兰陆冰和南极冰盖的融化等,世界大多数山地冰川在近百年内呈退缩趋势。例如,青藏高原尽管在冰川时期不一定像今天的南极大陆一样也有过统一的漫无边际的大冰盖,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那就是这里曾经大量存在的山地冰川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消融、消失。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因,但是据2012年7月10日一项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的研究显示,假设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全球气温不再增长,海平面依旧会上升几百年。 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说道,这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是海水的热膨胀。即使全球气温稳定了,海水表面气温和深海气温依旧有差异,深海的气温会慢慢的升高,这会导致更多的海水发生热膨胀反应,继而海水整体体积扩大,全球海平面上升。这种反应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有海水完全与大气温度达到一定平衡状态才会停止,这个时间估计是300年。 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淹没土地。 世界各地将近70%的海岸带,特别是广大低平的三角洲平原将

成泽国,海水可入侵二三十到五六十千米,甚至更远。位于其上的许多世界名城,例如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威尼斯、悉尼、东京、里约热内卢、天津、上海、广洲等等都将被淹没。 侵蚀海岸。 海平面上升后海洋的动力作用会加强,使得海岸侵蚀加剧,特别是砂质海岸受害更大。国外有资料表明,我国70%的砂质海岸被侵蚀后退。有的海岸每年“后退”数米甚至数十米。 海水流场发生变化,将沙子冲走 原来很美的沙滩浴场变成了一个卵石滩。而一些沙质海岸,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对堤岸下沙子冲刷的侵蚀力度也越来越大,等到把海岸下层沙子掏空,整个海岸也就随之坍塌。海水继续不断地冲刷,海岸线也一点点往后退。 海水入侵。 海平面上升的第二个恶果就是海水入侵,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使得沿海地区水质恶化,使生态环境和资源也遭到破坏。海平面上升后海水将循河流入侵到内陆,是河口段水质以及地下水变咸,影响城市乡村等居民饮水以及工业用水,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压力。 海洋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高。 海平面上升也会使得海洋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高,如台风、暴雨、风暴潮等。就风暴潮而言,当遇到天文大潮和季节性涨潮时,本已升高的海平面威力大幅增加,使得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原有的海塘等防潮工程的功能会减弱,海潮甚至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

海平面上升资料

【字体:大中小】2009-04-22 14:36:57 来源:中国天气网 资料图片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 海平面上升危害表现: 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是一种缓发性的自然灾害。也正因为它是缓发性的,因而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以为每年个毫米的上升还构不成危险。其实,这种灾害是累积和渐进的。以现在每年毫米和每十年再增加毫米为例,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海平面将上升厘米,第二个十年上升厘米,最后十年将升高厘米。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累积升高厘米。再加上许多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可能达到米甚至更多。 这对许多地方的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而且就是现在,它己给沿海地区居民带来了危害。它使沿海地区灾害性的风暴潮发生更为频繁,洪涝灾害加剧,沿海低地和海岸受到侵蚀,海岸后退,滨海地区用水受到污染,农田盐碱化,潮差加大,波浪作用加强,减弱沿岸防护堤坝的能力,迫使设计者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增加工程项目经费投入,还将加剧河口的海水入侵,增加排污难度,破坏生态平衡。

资料图片 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因素: 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是很多的:大洋热膨胀、山地冰川、格陵兰陆冰和南极冰盖的融化等,世界大多数山地冰川在近百年内呈退缩趋势。例如,青藏高原尽管在冰川时期不一定像今天的南极大陆一样也有过统一的漫无边际的大冰盖,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那就是这里曾经大量存在的山地冰川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消融、消失。 我国 国家海洋局预测,2016年将比2006年上升31毫米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近5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以每年2.5毫米的速率上升,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的40%。预计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将比2006年上升31毫米。 据介绍,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为20厘米上海次之为12厘米,辽宁、山东、浙江都超过了10厘米,福建、广东较低为5~6厘米。2006年,我

中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及地面沉降防治策略

收稿日期:2001203227 作者简介:郑铣鑫,男,1964年生,浙江嵊州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生Λ 中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及地面沉降防治策略 郑铣鑫1, 武 强1, 应玉飞2, 侯艳声3, 姚洪华3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100083;2.宁波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浙江宁波 315012; 3.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浙江宁波 315000) 摘 要:沿海地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但地势低平,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Λ相对海平面上升已成为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而地面沉降是造成我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主导和决定因素Λ为保证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实现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系统管理、优化开采、人工回灌,走生态化道路Λ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相对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沿海地区中图分类号:P 642.26;P 73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119(2001)0620051205 我国有长达18000km 的海岸线,沿海地区有广阔的滨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40%[1]Λ我国55%的国民经济产值和70%的大中城市均分布在沿海地区[2]Λ20世纪8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有的达22%Λ沿海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心Λ 沿海地区由于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一般为2~5m ,与年高潮潮水位相近),原本就是我国灾害风险区和环境脆弱区,大多数城市仅靠防洪墙和海堤来保护[3]Λ而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沿海地区的许多地方已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区域性地面沉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就更是雪上加霜Λ两者叠加作用所导致的区域性相对海平面上升在我国沿海地区已引起一系列环境效应和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3]Λ 1 沿海地区灾害趋势 中国沿海地区处于全球最大的亚欧大陆与全球最大的太平洋过渡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全球几个主要沿海灾害多发带之一,极易受到风暴潮、洪水和地震的影响[4]Λ20世纪50至60年代,风暴潮每年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约1亿元,70年代为2~4亿元,80 第17卷第6期2001年11月  科技通报BULL ET I N O F SC IEN CE AND T ECHNOLO GY V o l .17 N o.6 N ov . 2001

海平面上升速度的历史和现在

海平面上升速度的历史和现在 —1988年11月,WMO和UNEP共同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 C), 组织全世界2500多的资深和顶级科学家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活动。 IPCC分别于1990、1995、2001和2007年完成了四次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 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的部分结论: ●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人为活动“很可能”(90%)是 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在20世纪末全球温度升高了0.7oC,1850年以来10个最热的年 份都集中在1994年以后。 ●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升高1.8至4oC 。 ●本世纪海平面将至少上升19至37厘米, 甚至28至58厘米, 若 北极冰层大量融化趋势继续的话. 干旱区将扩大,非洲、澳大利亚、中国和南亚等国将受到巨大影响; 到2080年,将有11亿至32亿人口遭受缺水之苦,饥饿人口将增加2亿至6亿. ●强飓风近年频率增加也是全球变暖导致的。 ●旱/涝、热浪/寒潮频次将增加;冰川/冰盖将退缩 ●即使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后, 其影响也还将持续若干世纪。 IPCC最新报告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至59厘米。在2001年发表的评估报告中,IPCC曾预测到21 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至5.8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9至88厘米。由此引发剧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Wu和Peltier(1983)估计北半球劳仑泰德冰盖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冰盖于18 000年前开始融化,快速融化始于1350年前到7000年前,7000-5000年前间的冰融量减少。Jaritz和Ruder(1977)绘出莫桑比克全新世海面变化曲线,10000 -8000年前期间海面以每百年2.65米的速率快速上升,8000-6000年前期间海面

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对天津市海岸带的影响

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对天津市海岸带的影响? 王兰化,张士金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 300191)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海岸带地区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分析,认为廿世纪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和村镇面积不断扩大,贝壳堤、牡蛎礁均遭破坏;湿地面积锐减,过量开采地下水加速了地面沉降,沿海地质环境不容乐观。文章对天津市海岸带地区防潮堤的安全进行了分析预测,可为政府主管部门规划和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海岸带;防潮堤;模拟预测 1天津市海岸带概况 百年以来天津市沿海平原与海岸线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沿海低平原区地面沉降,泻湖与湿地大面积退化或消失;海岸线逐渐蚀退、平直,使大潮高潮线向陆地方向发展,潮间带逐渐变缓、变宽;由于淤积、砂质岸线己逐渐转化为泥质岸线。这都将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天津市海岸为典型的淤泥质平原海岸,全长153.33 km。依据海岸前缘滩面水动力状况和泥沙的冲淤变化可划分为侵蚀型岸段、相对稳定型岸段和淤积型岸段,相临岸段间属渐变过渡关系①。 由塘沽区北部的青坨子向东北方向至河北省涧河口为侵蚀型岸段,此段陆地无现代河流,岸边再造主要受海浪回流影响。由于滩面宽度小、坡度大、海浪冲刷直抵岸堤,沿岸冲刷侵蚀现象明显。1907年海图标示汉沽区大神堂村南距海岸线2000 m、潮间带宽1800 m,由于向陆侵蚀,1960年大神堂村南距海岸仅剩百米,至1983年此处潮间带宽度己增加到3500 m;汉沽区蔡家堡、蛏头沽两村1907年距岸线约200 m、潮间带宽度分别为2000 m和1400 m,1960年距岸线亦仅剩百米,蔡家堡村西南方建于日伪时期的碉堡己被海水围抱、距岸边约40 ~ 50 m,至1983年潮间带宽度亦分别增加到3400 m和3500 m。由于解放后改造盐田和防潮侵蚀陆续加固了海堤,大神堂村东南部还打入数排木桩护岸,大大改变了自然海岸的形态,海岸线侵蚀后退现象消失,但潮间带仍在不断淤涨中;近20年间此段中部海沿村南和大神堂村东因修建虾池使海岸线人为向海方向推进数百米,且多为土堤,抗风浪能力较差。 由海河口以南的塘沽区道沟子向南为相对稳定型岸段,此段岸线较平直、潮间带浅滩发育并有分带性。一般春、秋季分带明显,夏季风浪大时冲刷带常遭破坏、沉积物有粗化现象、粉砂范围扩大、当刮东南风且涨潮时浅滩上有浮泥活动,夏末秋初风浪减小、冲刷带逐渐扩大明显,秋-冬季节滩面不断加积,冬季结冰后岸滩基本稳定,解冻后滩面多有淤泥堆积。1960年海岸线西距第Ⅰ道贝壳堤一般仅100 ~ 200 m,说明此段岸线向海推进的速度很慢,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近年来亦因修建虾池和沿海工程使此段岸线人为东移:1997年建成的海防公路道沟子至高沙岭北段也是坚固的海堤、岸线东移700 ~1200 m,高沙岭村东部的海滨浴场建在海防路东侧、为挡风浪、此段海堤修在公路东侧约500 m处、原海岸线东移近1500 m,白水头村附近海防公路向海一侧新辟大片虾池、岸线东移约750 m,独流减河以南的大部分岸段早己围海成陆海岸线向海移动最宽处可达1200 m。 塘沽区青坨子向南至道沟子为淤积型岸段;流经天津市的两大水系-海河、蓟运河均在此段入海,两河年均入海输沙量约600万吨。由于河口呈喇叭状、受潮水顶托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附近形成水下三角洲并逐渐向海内及两侧淤进,是河口两侧滩面及近海区的主要物源。20世纪20年代海河口水下浅滩平均宽度5 400 m、至20世纪30年代平均宽度己达6 300 m,十年间淤涨了900 m;塘沽建港后,由于新港向海内延伸而修建的南、北防波堤与岸线形成垂直防波堤外侧而造成一静水区,为泥沙淤积提供了优良场所,为解决港口淤积、疏浚航道,天津新港每年清淤须挖泥约700万m3,排放到外航道-8m线附近,在潮流的作用下向西北推移到湾顶滩面淤积,也阻挡了蓟运 ? 交稿日期:2004-06-2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112400003) 作者简介:王兰化(1963-),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电话 022-******** ①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所, 天津市潮间带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报告, 1990年10月.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 海平面上升

2020高考复习专题海平面上升 一、选择题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 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 A 2.B 解析: 1.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而农田(耕地)的最低海拔约在2米左右,滩涂海拔 最低,所以会导致滩涂面积减少,耕地不会被淹没,但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港口位置地势低,海水上升会导致部分设施被淹没,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故选A项。 2.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 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造成的后果。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题干重要信息,并与图示相结合,掌握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读下图“某沿海城市附近预计海平面上升高度等值线图”,回 答3-5题。 3.海平面上升后,最有可能形成海蚀崖地貌的是图中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4.若考虑全球变暖问题,小李在该城市购买住房时最不应该选 择的房源应位于图中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5.若该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当地可能 A. 沿海水质变好 B. 海平面上升速度变快 C. 台风天气增多 D. 城市雨岛效应增强 3.A 4.B 5.D 解析; 3. 从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当海平面上升1.0米至2.0米期间,等值线在A处出现重叠,说明图中A点附近地势 陡峻,海平面上升后可能受海水侵蚀而形成海蚀崖,A项正确。 4. 购房时如果考虑全球变暖因素,沿海地区房源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海平面上升 0.5米时,?地已被海水淹没,故B项正确。 5. 大力发展旅游业后,生活在该城市的人口增多,产业活动增强,排入海洋的污水增多,海水水质变差,A项错,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与单个城市的产业活动无直接关系,B项错,台风主要发生于西北太平洋沿岸,而图中并未明确指出该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台风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C项错,故选D项。 【点睛】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 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日报道,科学家指出,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融化的速度正迅速加快,成为全球的海 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下图是格陵兰岛2002年与2010年冰架对比图,回答6-7题 6.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相关影响有 A.风暴潮灾害减弱 B.海岸侵蚀加重 C.三角洲面积扩大 D.咸潮入侵减弱

海平面上升对城市水安全影响研究及展望论文

海平面上升对城市水安全影响研究及展望论文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致海平面不断上升,日渐成为多种海洋灾害的诱因,对沿海城市或 地区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和风险。对海平面上升及其对沿海城市水安全的危害进行了概述,对国内外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沿海地区水安全面临地 面沉降的人为灾害与海平面上升的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提出了未来加强和加快两者叠加 影响研究的若干展望,为类似地区或城市水务行业技术或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海城市; 海平面上升; 地面沉降; 城市水安全;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不争事实[1-4]。不少 学者研究发现[5-9],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上海近海、东海、西北太平洋到全球海洋, 海平面加速上升十分明显;在未来50~100年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存在,且中国沿海的海平 面变化也将受其直接影响。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成效关系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和沿海城市的公共安全与稳定。沿海城市既是全球人类活动最活跃、人口密度最大、经济 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又是海岸侵蚀、风暴潮、洪涝及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易发常发 之地。海平面上升无疑会加剧这些地区灾害发生的风险、频率和程度,即使海平面仅有数 十厘米的上升量值,其增大的灾害损失都将十分惊人。如若再叠加因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引 起的区域地面沉降影响,将进一步增大沿海城市居民和自然生态环境所面临的灾害程度与 风险。本文主要介绍海平面上升对城市水安全影响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沿海地区地面沉降 的人为灾害,对未来沿海城市开展两种灾害的叠加影响及其应对研究提出了若干展望。 1 海平面上升及其对沿海城市水安全的危害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较为明显。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已由联合国政府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200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所证实[10-11]。据美 国NBC新闻报道专家们日前的警告,在过去的20年里,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联合国 科学机构的预测,此结论源自卫星数据显示海平面在1993~2021 年间平均每年上升3.2 mm,比IPCC预测的每年2 mm的升幅高出60%;且无论未来10年里全球气温升高多少,预计海平面上升都不会在2100年之前停止[12]。 海平面上升由绝对海平面上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构成。其中绝对海平面上升即理论海 平面上升,是指海洋表面与地心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通常指全球性的海平面绝对上升量,理 论上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水膨胀、极地冰盖和陆源冰川冰帽等融化引起。相对海平面 上升是指某一地区的实际海平面变化,在数值上为全球海平面上升加上当地陆地升降值即 当地当期地壳升降量和局部地面沉降量之和。其中,绝对海平面上升是不可逆的过程,而相 对海平面上升的过程是可以控制和减缓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对当地的生活生产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区域的长期规划建设有重要的参考,因而,研究当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尤其对沿海 沉降地区更具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