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

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题目明显不恰当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妒忌,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

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

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

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

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中央集权 B.监察权 C.对农民的控制 D.专制皇权

4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5、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

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

6、史载:“贞观十四年……尝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

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太宗笑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竟不加罪。”这件事从本质上说明了()

A.唐太宗爱惜人才虚怀若谷B.封建皇权的绝对权威

C.皇家礼仪的繁文冗节D.贞观年间激烈的宫廷斗争

7、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8、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B.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C.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D.主张重罪轻罚

9、当时,这一代雅典人于公元前467—428年,几乎40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期外,曾一再选举他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他的领导下,享受一切民主的权利外,同时也获得贵族与独裁的优点。——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材料中的“他”应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苏格拉底

10、《十二铜表法》中,设有“获得物占有权法”,其一是“占有时效为两年,其他一切物品

则为一年”,其二是“不愿意确定丈夫对自己有支配权的妇女,每年应离开其家三夜,因而中断占有的一年时效。”下列各项对材料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了物品所有者对物品的占有权

B.强调了妇女在社会活动中的独立自主地位

C.突出了物品的所有权及归属的理念

D.是奴隶制度在意识、观念上的表现

11.“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

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清雍正帝

12.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

秦始皇陵秦长城阿房宫

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工匠水平的高超

1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14.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 )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D.实行“陶片放逐法”

15.“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B.梭伦执政时期

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16.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

17、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建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1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查理一世因为税收权问题和英国议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19.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被英国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称之为“光荣革命”,主要是因为( )

A.政变主要是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一场妥协

B.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而取得政权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政变结束了查理二世的统治

20.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21.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B.国王权力受限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2.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则材料说明( )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C.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

D.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2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07年5月初访问美国,白宫特意为她举办了一场“白领结”级国宴。这是布什总统第一次愿意在国宴上穿燕尾服。布什总统之所以如此重视伊丽莎白二世,主要是由于( )

A.尊重女士是西方的基本礼仪

B.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一样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C.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一样,都是国家行政首脑

D.英国女王是英国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4届高三冲刺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4 分,共140分。 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A.午后2时左右 B.午夜前后 C.日出前后 D.正午前后 2.此时,图示区域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由水库流向裸地和林地 B.近地面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C.裸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D.水库盛行下沉气流 下图甲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图乙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最能反映最早历史时期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XY的含义分别是 A.①和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B.②和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C.③和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D.④和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4.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 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读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完成5~6题。 5.甲、乙、丙按气温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A.甲乙丙B.丙甲乙 C.丙乙甲D.乙甲丙 6.实际调查发现,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 可能是由于北坡 A.为迎风坡,降水丰富B.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 C.为阳坡,热量充足D.流水堆积,土壤肥沃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7~8题。 7.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生态环境恶化 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 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 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 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9--11题。 9.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A.迁移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D、游牧业 10.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A.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 C、河谷低地-冬季 D、沙漠-秋季 11.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A、垂直地带性分异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12.为了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因为() ①小型微型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是地位不同的市场主体 ②小型微型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④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所谓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这表明负面清单属于 A.市场竞争规则B.市场准入规则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

爱绿护绿的范文

爱绿护绿的范文【一】:爱绿护绿_从我做起演讲稿 爱绿护绿,从我做起 开禾小学张蕾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绿护绿,从我做起”。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同学们说的很对,是植树节。那么为什么叫植树节呢?这是因为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最好的季节,这时候春光明媚,水分充足,是种植花草树木最好的日子。所以,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到植树种草行动中来。其实,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我们爱树,更看重的是它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地没有了绿色,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可能是一片沙漠,可能就没有了人类。所以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我们国家更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绿,植树造林工程。相信不久以后,天会更蓝,草会更绿,山会更翠,我们眼睛里的世界会更美!爱绿护绿的范文。 下面,让我们将视线投向我们熟悉的校园吧!在我们每天身处的校园中,作为校园的小主人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那就是爱绿、护绿!学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校园里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像朋友一样和我们相依相伴。 同学们,一片叶也会投下一丝绿荫,一棵草也能唤起春的气息,让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每一片绿,爱护校内外每一棵树,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下面,请允许我以一名教师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爱绿护绿”的倡议 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坚决与毁绿损绿的不文明行为作斗争; 建立班级“植物角”,以实际行动支持我校的“爱绿护绿”活动。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生存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入“环保护绿”行列,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保护绿色校园,今天播下一份绿色种子,明天收获一片蓝天绿地!我们坚信,我们的校园将更加美丽,我们的城市也将更加美丽!我们的祖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爱绿护绿的范文。 2013-3-11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王利国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3.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功臣B.亲族C.姻亲D.少数民族首领 4.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首创者是()A.夏禹B.商王盘庚C.周公D.秦王嬴政 5.秦朝时,中央政府以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B.三公C.县D.封国 6.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 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7.唐朝时,为皇帝草拟政令的中央机构是()A.内史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B.设三衙统领军队 C.派文官任地方长官D.设三司管理财政 1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名师推荐资料】北京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总分:150 卷面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每空1分,共10 分) ( ) 1.----Dad, we can sports in school an hour a day now. ---- Really? That sounds great. A. to play B. plays C. play D. playing ( ) 2.He goes to school after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A. the, the B. \, \ C. the, \ D. \, the ( ) 3. We should do more in our lessons. A. exercise B. exercises C. exercising D. exercised ( ) 4. The fish . A. taste well B. tastes well C. taste good D. tastes good ( ) 5. --- How many teacher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 About four . A. hundred B. hundreds C. hundreds of D. hundred of ( ) 6. She often a train to school, sometimes she goes to school bus. A. takes, takes B. takes, by C. by, takes D. by, by ( ) 7. It will you a long time a language well. A. spend, learn B. to spend, to learn C. take, to learn D. take, learn ( ) 8. Li Tao is from a small village. A. a 11-years old boy B. a 11-year-old boy C. an 11-year-old boy D. an 11-years-old ( ) 9.Our teacher is very strict us our homework. A. in, in B. with, with C. in, with D. with, in ( ) 10. The movie is , and we are really very when we see it. A. relaxing, relaxing B. relaxed, relaxed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B.地域 C.信仰D.血缘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 D.三儿子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6.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做官吏幕僚 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沉默是金作文800字

沉默是金作文800字 沉默是金作文800字 北大附中新疆分校高一1班孙茜 从今天起,我决定不再与别人争论,因为我想起了一句话——沉默是金。 朦朦亮的天,还泛着些白,朝阳似乎也懒起床来,不肯出来。窗外的树叶微微摇曳。原来起风了。 去学校的公交车上,我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看着朝阳一点点从东边的树林中升起。朝阳的红渐渐渲染开来,将车窗镀上了一层鲜红,也将车内人倒映在了玻璃上:“咦?那是什么?”在红色的倒影下,我看到了一只手悄悄伸进了一个口袋,那动作是那样轻,那样小心,生怕惊动什么人似的。食指与中指微微张开,突然一下,将一黑色正方形的“嗖”的一下夹了出来便不见了。“那是小偷吗?”想到这,我不禁一震。连忙转过头去,看到的却都是一张张面无表情的麻目的脸。那只手到哪里去了?我在车箱内焦急地寻找着,果然又看到了那只手。这时,它正缓缓向一支红色皮包靠近,依旧是刚才那样的标准动作,娴熟且流利。“它在哪里!”它还想偷东西。看我怎么抓住你!”我“蹭”地站起来,定把嘴张开, “抓……”。沉默是金,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对,今天我要沉默。于是我坐了下来,不顾四周人奇怪的眼神。一转眼间,红色皮包拉链已开了。我想:那只手大概又得手了吧。 车到站,我下车了。可我却依然忘不了车上的那只手。我疑惑着——沉默是金吗? 疑惑在紧张的学习中渐渐隐去。 “因为这个式子的判别式小于0,所以它的值恒为正。所以……”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耐心地讲着,同学们在底下认真地听着。“不对吧,还要讨论二次项的系数呢!”不知谁在底下小声说了一句。“二次项系数?对呀,得判断正负才能决定呀!老师讲错了吧!”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可是谁也没有打断去纠正老师。我想举手,可沉默是金,又出现了。对,今天我要沉默。 下课后,老师突然发现了自己的过错,也奇怪着我们没有一人告诉他。我更加茫然了——沉默是金吗? 沉默是金,我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继续一天的生活。 铃声响起,终于放学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上了公交车,坐下,却不知不觉沉沉睡去了。梦中,我仿佛听到有谁在问,沉默是金吗?蓦地,我醒了。下意识去拉衣服,却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三化学 考试时间50 分钟满分50 分 一、单项选择(15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D.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挥发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5.下列四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①. 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 ②. 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③. 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④. 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A.① B.③④ C.③ D.④ 6.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第 1 页共7 页

第 2 页 共 7 页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欲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而又不混入其他气体,应该选择哪种物质在容器中燃烧( ) A.铁丝 B.硫粉 C.木炭 D.红磷 8.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里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 9.右图表示铈(Ce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 A. 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铈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11.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 )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 空气里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3.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14. 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 58 Ce 铈 140. 1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1055

2008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起源于() A、甲骨文记载 B、大汶口文化 C、西周分封 D、古代地名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B.推荐和选择地方人才 C、负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6、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置的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知州 7、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不包括 ...() A、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办事效率低 D、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8.“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9.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毁灭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人民起义 C、另一支希腊人入侵 D、外国的侵略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右左11.雅典确立起民主政治是在()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最新】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一下期末生物卷 答案和解析

【最新】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一下期末生物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值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B.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D.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3.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 1

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效应T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 B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以降低血糖浓度 4.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运输到突触后膜 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 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 5.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而分享了诺贝尔奖。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体内 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5-2016(下)期末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下图“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洋流是 A. 寒流,自北向南流动 B. 暖流,自北向南流动 C. 寒流,自南向北流动 D. 暖流,自南向北流动 2. 近年来该洋流减弱导致 A. 附近渔场减产 B. 盛行西风势力增强 C. 沿岸气候变干 D. 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 3. 全球变暖对智利的影响是 A.生态环境改善 B.冰川面积缩小 C.环境承载力加大 D.太阳辐射增强 读某地示意图,其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较严重地区,图示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西部多崎岖的山地、东部多低缓的平原和丘陵,完成 4-6题。 4.该地阴影部分荒漠化较严重的原因是 A.过樵过垦过牧 B.气候干旱,植被差 C.不合理灌溉 D.鼠害蝗害 5.该地西部崎岖地形的主要成因是 A.化学风化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6.甲地至梧州一带容易洪涝成灾,正确的治理措施是 A.退湖还田,平垸行洪 B.开挖新的入海通道 C.修 建水库,加固堤坝 D.跨流域调水 7.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 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 低见牛羊”,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主要自然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共 28 个小题,总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 小题,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 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 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以下能够反映中国古代 较为先进的耕作方法的是 A B C D 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 4.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 .公田的大量抛荒C.铁器和牛耕的出 现 D .商鞅变法 5.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封建人身领队关系的彻底废除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 6.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 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7.“(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我国丝织业水平世界领先B.齐国重视发展丝织业 C.当时丝织业水平很高,品种丰富多彩D.齐国的丝织品闻名全国 8.以下有关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 C.直到清朝中期才出现大规模的手工工场 B .宋中期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9.以下有关明朝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纸币被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B .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 C.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 D .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 10.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