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与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与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与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与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知识讲座

脑卒中健康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中风 中风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表现为偏瘫、失语等,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它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中风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不可预料,实际上同许多疾病一样,中风也有一个明确的各种病理损害不断累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中风发生是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遗传以及年龄增长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脑血管引起的。中风病人多有高血压病史,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和控制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偏高就应服药控制。尽量减少出门,室内注意保温,必须出门时要十分注意衣着的保暖,以避免或减少寒冷对机体的刺激。 如脾气暴躁,易于冲动,操劳过度,活动剧烈,睡眠过晚,酗酒等。常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纤维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如,豆制品,牛奶的摄入,少吃油腻食物,控制食盐、食糖、不暴饮暴食,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如突发短暂的机体麻木、单侧肢体笨拙,言语含糊或表达困难、头痛剧烈,头昏、恶心、全身乏力等,是将要发生中风的警报。这些异常现象,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去医院诊治。

二.怎样预防中风的发生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的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测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它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施加以控制。 3、有效的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 4、注意气象因素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发,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发生。 三.饮食预防脑卒中 1.远离“三高”,亲近“三低”。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 康复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1.坐起训练。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2.准备站立训练。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3.站立平衡训练。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4.步行训练。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5.上下台阶训练。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脑梗塞中风病人后期康复训练计划

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训练

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训练 由于上肢功能的恢复要比其它部位慢,康复的效果也没有其它部位明显,患者往往对上肢功能的恢复失去信心。由于其它部位的功能恢复比较快,患者常常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这些容易看到成果的部位的训练上来,而忽略了对偏瘫上肢的必要的照顾和锻炼,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偏瘫上肢问题,如:关节活动受限、肩痛、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水肿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使上肢功能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从而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的恢复。由于偏瘫上肢长期处于被忽略的位置,大脑很少能够接受到患侧上肢的信息,使大脑不能对患侧上肢进行有效的重新支配,患侧上肢就可能形成习惯性的废用。尽管上肢功能的恢复比较困难,也比较缓慢,但患者和家属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患者健侧卧位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患者健侧卧位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⑷仰卧位活动肩胛骨 患者仰卧 治疗者一手插入患者肩胛骨下面,另一只手握住患者前臂 治疗者用握住患者前臂的手拉患者的上肢向前并抬高他的肩部,另一只手将他的肩胛骨向下推 ⑸患者自助活动(此活动每天要多次练习) 患者仰卧或坐位 双手十指相互交叉握住,患侧拇指在最上面 保持肘部伸直和肩关节前伸 然后患者利用健手帮助患手把上肢上举过头,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 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

中风后到个是有效康复期

精心整理 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 □本报记者向然不幸中风后,患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光自己难受,也把家里人给“累”住了。对此,医生表示,中风后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是最佳方法,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疾病 月底 例如抽烟酗酒、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或曾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胡秋生主任医师表示,经询问,吴阿姨平时并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而且性格平和,也没有中风家族史,导致其发生脑梗死的最主要的

原因可能就是糖尿病。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病变,如血管弹性变差、内膜增厚粗糙、使管腔狭窄,易发生出血或脑梗。另外,胡主任提醒,糖尿病多同时有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再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又加重了血液粘稠、血流变缓的状况,早晨起床时若动作过快,就可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若不能恢复就变成中风。医案结论: 项准备工作,并享受一站式医疗服务:脑内科、脑外科、介入科、急诊、重症、康复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实施溶栓、手术。这都大大简化了诊治过程,缩短了抢救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医案启示三医案介绍:针对吴阿姨的病情,脑内科医生为她使用了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一周病情稳定后,以岭医院康复科的大夫来会诊,

便为她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慢慢的,吴阿姨感觉左胳膊和左腿有了劲儿,在老伴的搀扶下已经可以活动了。专家分析:胡秋生主任表示,临床上许多中风患者都存在治疗误区,很多人在病情稳定后仍然在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患者则过分迷信药物,觉得药物能治疗一切,这种病人总想找到一种特效药来治疗偏瘫等遗留的功能障碍,最终错过了有效康复期。 从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医案结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恢复的程度与脑梗发生的位置、面积大小、程度等都有关系,因此并不是说只要介入的早就会百分之百地恢复正常,但只要尽早康复,其恢复的程度就要比不进行康复治疗的要好。一般来讲,脑梗死发生后,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48小时后即可开始早期康复,尽量不要错过三到六个月的有效康复期。康复介

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评估病情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患者处于早期 患者处于中期或后期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入院 急性期 非急性期 (1) 精神意识状态评定:目的在于评定患者精神意识状态清醒与否。 (2) 认知功能评定:主要是运用MMSE 量 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及障碍的类型,主要有失认症、失用症、注意力的评定。 (3) 吞咽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 患者是否饮水呛咳及确定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4) 肌张力评定:运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肌张力增高及增高程度 (5) 感知觉功能评定:确定患者是否有感知觉障碍,为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及预后 判断提供依据。 (6)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7)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运用改良巴氏 指数即ADL 评定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障碍程度。 (2) 平衡功能评定:Berg 平衡量表评定患 者的平衡功能,同时对临床康复也具有指导意义。 (3) 痉挛评定:使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 确定患者的痉挛程度。 (4)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也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5) 疼痛评定:确定患者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 (6) 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确定患者的异 常步态及分析形成原因,以助临床康复矫正。 (7) 语言-言语功能评定:通过语言-言语功 能评定确定患者语言及言语功能障碍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可判断预后。 (8)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表现形式

脑卒中偏瘫步态得表现形式& 提高步行能力得任务专 项训练 独立行走得能力就是大多数日常活动得先决条件,在社区环境中行走得能力需要有一定步行速度,以满足穿过街道得时间。1、1~1、5 m/s得步行速度被认为可以在适合不同得生活环境。据报道,只有7%得康复出院患者符合社区步行得标准,能够以一定得速度连续行走500米,使她们能够安全穿越道路。很大得问题来源于脑卒中后得偏瘫步态。传统得中风恢复方法得重点就是神经促进或神经发育技术(NDT)抑制异常运动,刺激肌肉活动,如果有张力减退,通过徒手技术促进正常得运动模式。以Bobath倡导得框架为基础得实践仍然就是主要物理治疗方法。Bobath框架已经从原来得基础发展而来,然而,对核心Bobath元素进行应用得治疗师仍然强调正常得呼吸与正常运动模式来执行功能性任务得必要性。主要内容步行概述偏瘫步态分析常见偏瘫步态特点训练方法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合作请直接回复。—用心,做精致得康复微信— 成功行走得主要要求下肢支撑体重在预定得方向推进身体产生一个基本得运动节奏身体得动平衡控制灵活性,即适应不断变化得环境要求与目标得能力。 正常步态

就是通过骨盆、髋、膝、踝与足趾得一系列活动完成得,而躯干则就是保持在两足之间得支撑面上。正常得步态就是平稳、协调、有节律得,两腿交替进行。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常见股四头肌痉挛导致膝关节屈曲困难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足下垂胫后肌痉挛导致足内翻多数患者摆动时骨盆代偿性抬高髋关节外展外旋患侧下肢向外侧划弧迈步 偏瘫步态参与行走任何环节得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或掩盖。 行走条件会走能单腿负重站立平衡2级出现分离运动走好进行步态分析 偏瘫步态分析站立初期(足跟/足着地与负重) 踝关节背屈受限胫前肌群活动降低腓肠肌挛缩与僵硬膝关节屈曲不能(膝过伸)比目鱼肌挛缩股四头肌0°~15°控制受限 站立中期膝关节僵硬(膝过伸)比目鱼肌挛缩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膝关节伸展不能腓肠肌挛缩与僵硬下肢伸肌群协同收缩受限髋关节伸展受限髂腰肌痉挛或挛缩骨盆向两侧过度平移髋外展肌群下降站立后期(摆动前期)膝关节屈曲与踝关节跖屈不能腓肠肌力弱腘绳肌力弱比目鱼肌力弱 摆动初期与中期膝关节屈曲受限股直肌僵硬腘绳肌活动降低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屈曲肌群活动降低踝背屈受限可能膝

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存在的问题与功能评定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作用 PDF

(一般不超过I30°),肘关节伸展,前臂中间位,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处于平伸状态。对痉挛所致的僵硬和肩痛的患者,先给予仰卧位,逐渐引入侧卧位;坐位时将患肢前方放置一平桌,将患肢托起;站立或行走时,应对患者充分保护,避免患肢自然下垂。 1.2.2 手法活动肩胛骨患者取仰卧位,护士把1只手放在患侧胸大肌部位,另一只手放在肩胛骨下角部位,然后双手夹紧,并上下左右活动肩胛骨;护士也可把一只手放在患侧肩前部,另一只手放在肩胛骨脊柱缘近下角部位,按住肩胛骨并用力向上、向侧方牵拉,使肩胛骨下降、内收、向下旋转。 1.2.3 抗痉挛活动(1)护士帮助患者在坐位时体重向患侧转移,重点是牵拉躯干的患侧。护士坐在患者患侧,将一只手放在患者腋下,让患者把体重移向护士,同时护士要用手抬高患侧的肩胛带,对患侧的牵拉抑制了阻碍肩胛骨自由活动的肌肉的痉挛;让患者坐于床上,手平放床上,患侧上肢伸展支撑体重,护士帮助患者的肘关节保持伸展位,这一活动更有利于抗肌肉痉挛。(2)患者坐在椅子上,嘱患者双手交叉(可使肱骨外旋,同时使患者的手指外展而缓解痉挛)[1],护士在患者面前,让患者身体前倾,双手去触摸自己的脚,同时护士把手放在患者双肩上,通过使肩胛骨前屈、外展,并向上旋转来促进这一活动。(3)患者仍坐着交叉双手,然后把双手放在前面的一个大球体上,身体前倾,把球从自己的膝部向前推,然后再回拉,这个运动是通过膝关节屈曲做到的,但同时患者的肩也进一步前屈。(4)患者坐在光滑表面的桌子旁边,双手交又放在一条毛巾上,尽可能把毛巾推向前方,如果能在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完成上述活动,可进一步向前上方倾斜的桌面上做这一动作,以促进肩关节前屈。(5)仰卧位向患侧翻滚,这样可以抑制躯干和上肢痉挛,为了防止翻身时损伤肩关节,在翻身之前应双手交叉、上肢伸直、肩胛带前屈、肩关节前屈。(6)患腿屈曲倚在一起,在护士的帮助下,通过摆动双腿慢慢的摇动骨盆,节律性的摇动旋转躯干,可以降低整个患侧的肌肉痉挛,10个/组、1~2组/次。(7)让患者患腿屈曲,倚在健腿上,护士把一手放在患者患侧胸部,轻轻向上、向中线方向加压以帮助患者深呼吸,用另一只手抬起患侧上肢至最大的无痛范围,以抑制周围肌肉的痉挛。 1.2.4 正确搬运患者避免牵拉患侧上肢来移动体位或进行搬动,防止肩关节过度被动外展。 1.2.5 主动活动肩胛骨患者取坐位,双上肢置于体侧,嘱患者主动做耸肩动作,10个/组,1~2组/次。 1.2.6 肩胛肌群的刺激诱发训练对肩胛下肌和胸大肌进行轻柔按摩,以减少痉挛。 1.2.7 肩胛肌群的抗阻训练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方,患侧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护士一手放在肘关节处,另一手握患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患者予以对抗。注意用力方式,以避兔牵扯关节囊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10个/组,1~2组/次。 1.2.8 增加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当患者肩胛骨可以自由活动时可以进一步增加被动活动的范围。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通过提供指导性的自理能力缺陷训练,规律性排便训练,功能活动训练、肢体运动训练、基本生活技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方法,观察脑卒中患者3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能够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结论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随着现代临床医学诊断和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逐年下降,却越来越多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表现,存活患者中致残率高达80%以上[1],是目前我国第一大致残性疾病。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尤其重要。基于此,为了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本文对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肢体康复科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2014年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肢体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选择35例,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塞20例;年龄70岁的5例,平均年龄5 2.8岁;男19例,女16例;病程15d~1年,平均85d。所有患者都经过头颅CT或MBI检查确诊脑卒中后偏瘫,都无意识障碍。 1.2方法每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进行1次/月总结,及时调整患者的训练内容和速度。 1.2.1自理能力缺陷的训练采用活动分析法,将某一活动分解成若干动作成分,并制定一定的训练步骤和原则,给予针对性的一步一步训练。训练步骤一般依次为床上运动→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行训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训练时间与力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切记不可操之过急,疲劳训练。 1.2.2规律性排便的训练让患者每2~3h去一次厕所或递送便器,晚上19:00以后限制液体入量,每日早晨起床后督促患者排便,以促进身体消化系统功能的快速恢复。 1.2.3功能活动训练每日早晨督促患者在室内走动,陪伴患者练习上下楼梯的活动,在患者睡觉前后训练其体位转换的能力,以抑制痉挛、褥疮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进而促进拮抗肌早日处于平衡状态。另外,按摩痉挛肌也可促进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脑卒 据有关报道,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0%~80%[1],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负担。所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1 临床资料 我康复中心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面进行了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其中男68例,女57例;年龄为30~79岁,平均56岁;脑梗死72例,脑出血53例,均经CT 检查确诊,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偏瘫,平均住院日为81d。3个月后经评定效果明显者58例,效果不明显者17例,效果最好的患者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0分增至75分,差者ADL由75分增至85分,ADL 分数提高平均为34.2±13.97分。治疗前后总体ADL的Barthel指数的评价表见表1。 表1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ADL的Barthel指数评价(略) 2 护理措施 2.1 体位护理、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首先,良肢位的正确摆放是预防关节挛缩、变形的重要措施之一。良肢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一种良好体位或姿势[2]。早期患者体位是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患者

下肢应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每1~2h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变换,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再到患侧卧位,但仰卧位尽量少采用。其次,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有学者认为康复训练越早越好[3],从发病至24h内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是最佳时间[4]。但临床上多以脑梗死发病48h后、脑出血1周后[5],生命体征平稳、疾病不再发展,给予患侧肢体、关节被动运动每日2次,护士或康复治疗师的手法要轻柔、缓慢,按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每次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5~7次。一般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动运动。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主动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翻身、起坐运动等,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避免引起疼痛。 2.2 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的护理由于长期卧床,机体运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不良,易发生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根据病情每2h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为患者勤换床单、被套、衣服,床铺平整、无碎屑,必要时受压部位按摩。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给患者翻身时应进行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2.3 肩手综合佂的预防及康复护理肩手综合征早期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浮肿、疼痛、皮温上升。后期表现为皮肤及手部肌肉萎缩,手指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病人坐位或乘坐轮椅时,应避免患侧上肢垂于一侧,上肢放于前面的

中风(脑出血、脑卒中、偏瘫)的抢救方法-放血

中风(脑出血)的抢救方法: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特别是对于中老人,更是致死致残的高发病。脑溢血抢救放血急救法是对中风最有效的一种急救方法,如能正确掌握和及时施救,将能很大程度地 ...话题页中间左侧广告 中风(脑出血)的抢救方法: -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特别是对于中老人,更是致死致残的高发病。脑溢血抢救放血急救法是对中风最有效的一种急救方法,如能正确掌握和及时施救,将能很大程度地减少中风对人体的伤害。我想,对于每个血压有点高或者过渡劳累或者是温度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突发情况,而且死亡率是很高的,也有可能造成植物人的后果,我们碰到这种情况,能做些什么呢?我最近对这种病例作了一些急救调查,希望看到的朋友也引起重视,或者自己再在网上多搜索一些有关除医院所谓“常规治疗法”的一些应急措施,下文也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主要就是通过针刺十宣穴,掐按涌泉穴的传统疗法,请务必了解。 - 中风发生时,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的破裂,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无论患者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浴室、卧房或客厅),千万不可搬动他。脑溢血抢救如果患者昏迷不醒人事,也千万不可用推摇的方法叫他。脑溢血抢救因为,如果这时移动或摇动患者,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加重病情。一定要紧记!! - 脑溢血抢救具体抢救方法如下:一、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或平躺以防止再摔倒,千万不可推摇或搬动患者。 - 二、用医用注射器的针头,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在手指顶端大约距离手指甲约5毫亲处,即十宣穴)刺上去,刺入约2毫亲,要刺出血来(如不出血或出血过少,也可用手挤),每个手指头都放出血一到二滴血来,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有医用注射器的针头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针也可以。 - 三、如果有嘴歪的情况,就砬搓他的耳朵(注意不要让头部摆动过度),把耳朵搓红,在两耳 - 四、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 - 一般中风患者,都是先送医院治疗的,在家里基本没有经过及时的抢救,经过送往医院一路的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 身残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症。 - 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种放血急救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时间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这个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诉大家。 - - -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5-12-02T10:45:05.8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4期作者:刘振英 [导读] 山东省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 刘振英 山东省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2301050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幸存者中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在40%以上。我院对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在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35~76岁,平均52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15例脑栓塞10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护理,未发生护理不当所致的护理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都能生活自理。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更多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排解不良情绪。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那些配合治疗获得成功的患者的实例,使病人和家属看到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避免动物脂肪及牛羊肉等,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品。多吃水果蔬菜饮食不宜过饱,宜少量多餐,要保持大便通畅。 2.3急性期康复护理:可以开始于发病后的24~48 h,如果是血栓塞脑卒中,病情稳定即可着手。此期配合临床治疗,可以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同时为下一步训练做好准备。良姿的摆放是早期偏瘫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肌肉萎缩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应卧于硬质床上,保证正确的卧床姿势,且经常更换体位,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以加重挛缩模式,同时,由于患侧骨盆后旋,下肢外旋易致骶尾、足跟及外踝的压疮,不宜取仰卧位。俯卧位是预防髋部屈曲和腰部屈曲造成挛缩的最佳卧姿,但应防止窒息的发生。挛缩的预防主要是有规律地运动瘫痪的关节,每日3~4次,每次每个动作进行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到主动运动恢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对肌张力高的肌群采取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 2.4 恢复期康复护理:(1)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尽早进行患肢被动运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轻柔,幅度要大,避免粗暴用力,拉伤关节,影响恢复;安静时良性肢体摆放,患侧上肢处于伸展外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膝关节下垫枕或褥子,通过拮抗上下肢前后肌群肌张力不同,改善肢体前后肌群牵拉均衡,协调肢体运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另外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1次/日,每次30分钟,通过以上康复护理治疗,促进支配患侧肢体神经再通。(2)痉挛期:通过肌肉按摩、热敷、针灸等理疗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3)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手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后恢复的,有的终生都难以恢复,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 2.5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将各种训练方式融入日常活动练习中,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 2.6后遗症护理: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仍应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 3结果 生活完全自理者20例,基本能自理者19例,不能自理者1例。 4讨论 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实现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其心理、病理及生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使患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的能力,明显有效降低致残、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温云华,郭金娥,刘富英,等.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171-172. [2]李秀峰.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7):551-552.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正常情况下,手功能的恢复要比其他部位慢一些,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出动,不仅要被动活动,还要仰卧位主动活动、坐位主动活动,效果才最好。 ★1.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l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l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l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l 患者健侧卧位 l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l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l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

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 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l 患者健侧卧位 l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l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 2.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

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患者拇指在最外面),在掌跟部压患者的上肢。将患者的患侧上肢上举90°,手腕背伸,手掌朝上。让患者向正上方推治疗者压在掌跟的手。注意患者的肩和头不要抬起。 ⑵肘屈伸活动 治疗者一手扶住患者患侧的上臂,使其保持90°屈曲,另一手扶住患者的患手。让患者伸直肘关节,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然后,让患者将手慢慢放到健侧的肩部。再让患者将肘伸直,再次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如此反复练习。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手要放松,手指要尽量张开。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偏瘫为脑血管病常见的症状,它给病人带来了直接的危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种种负担。由于一侧肢体瘫痪,饮食、大小便等一切日常生活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和护理,病人感到十分痛苦;由于长期卧床,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且约6%~10%的病人治疗不当导致终身残废。因此,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就成为偏瘫病人采取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 1 功能锻炼的目的 偏瘫的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预防偏瘫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2 功能锻炼的时间及方法 2.1 功能锻炼的时间早期实行功能锻炼是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根据病情,可以在急性期过后即第2周到第4周起把护理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功能的恢复,因为偏瘫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是病发后的4~6周。 2.2 功能锻炼的方法一般分为3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卧床期病人尚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早期,卧床不起。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其

目的主要是防止肌肉萎缩,并临床示范,教会病人家属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对病人患肢的大小关节做屈膝、屈肘、伸指等被动运动,可以避免因关节长期不用所产生的僵硬,并起到放松肌肉,牵伸挛缩的肌肉和韧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间断辅助病人在床上练习坐起,以过渡到能自己坐起,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练习提腿,伸膝活动。最好在足和踝关节处做一个足托,以防止病人因棉被压足背而形成足下垂。 2.2.2 第二阶段离床期病人处于恢复期,患肢虽开始有活动的动作,但仍没有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可有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帮助。开始由坐学会站立,先是扶物起立,原地踏步,轮流将两腿抬高,离开地面,在家人的保护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或一手持拐杖,练习走路,足尽量不要外翻。此时上肢仍多处于瘫痪状态,可以在练习步行时,用宽布将患肢臂肘部吊在胸前,以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上肢的功能锻炼也应早期进行,通常上肢的恢复要比下肢慢而且困难,这与大脑神经支配的解剖部位有关。最初可以将患肢抬高,做上举动作,能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在平卧时可以由旁人将上臂放在离身的位置,然后病人自己将上臂移向身体,来回地移动练习,也可做曲臂、伸臂、抬臂、屈肘等活动。对手的功能锻炼除早期采取按摩和被动运动外,应经常做各种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可用一些滚铁蛋的训练方法,如选用小皮球或乒乓球练习手指的屈伸和并拢,也可用核桃或石蛋练习手指的灵活性,或用手提轻物,练习手腕活动;其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1、按摩与被动锻炼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上述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药物防治,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大多数缺血性脑中风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4、动作锻炼 (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现状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现状 脑卒中偏瘫患者约80%~90%有某种程度的痉挛,国外报道为65 %。虽然痉挛有助于某些患者的站立和转移,或使某些患者的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减轻水肿,但痉挛妨碍大多数 患者的功能恢复,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明显降低。 1 机理研究目前对脑卒中后的痉挛状态的机制还不十分确定。一般认为,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反射活动增高引起,以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是以牵张反射亢进为核心的运动控 制紊乱所致。脑卒中后由于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失调,使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失衡,造成γ运动神经元占优势,使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作用减弱,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 痉挛状态。临床上,多出现上肢屈肌群和下肢伸肌群肌张力增高,形成所谓的 Wernicke-Mann体位。也就是说,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主要是脊髓中枢兴奋性增加,特别是α2γ环路活动性增强而引起的。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断神经根,阻断Ⅰa 类神经冲动传入治疗脑瘫性肌痉挛。诱发肌电图是对外周神经进行刺激时而产生的诱发性肌肉放电活动。其中,H波成分是指外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传至脊髓,诱发脊髓α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单突出性反射电位。H波的最大振幅值可以反映脊髓α运动神经元被动员的总量,是判定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客观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机能评定等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之中。另外,当外周神经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运动传出神经纤维传至骨骼肌时,会引起骨骼肌纤维细胞兴奋而产 生骨骼肌复合反应电位M 波。由于M 波容易对H 波振幅变值的大小产生影响,所以一些研究者认为,H/Mmax的变化更能反映痉挛状态下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缝隙连接蛋白(Cx32) 是由一对6 个连接蛋白形成的细胞间两个连接子组成的中空亲水性电突触。皮质脊髓束损伤后,引起相应的运动传导通路所支配的脊髓灰质细胞高表达Cx32 ,使脊髓灰质中细胞缝隙连接电通讯改变,有可能是皮质脊髓束损害后脊髓γ环功能亢进的重要原因;运动诱发电位的改变可能影响了上级神经元递质的释放,从而促进了脊髓灰质中细胞缝隙连接Cx32 表达的增加。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痉挛与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发生紊乱有关。谷氨酸( Glu) 至少兴奋N2甲2D2天门冬氨酸(NMDA)等5种受体,受体激活后引起神经元迅速、持久的兴奋效应,从而引起肢体痉挛状态。γ-氨基丁酸( GABA)早己被认为是突触前抑制的媒介物。巴氯酚(Baclofen) 对痉挛的治疗作用即是通过与GABAβ 受体结合,抑制钙离子流入前突触,并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来缓解痉挛。有人认为, 脑内Glu与GABA的比值可能与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有关,此比值可作为反映大脑神经元的整体功能—兴奋或抑制状态的参数。 2 临床研究 2. 1 临床评定长期以来, Ashworth 痉挛量表(Ashworth Scale for Spasticity , ASS)或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S ,MAS)一直被用于痉挛的临床评定,这两个量表对上肢的评定信度优于下肢,且ASS 的信度优于MAS。20 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Levin和Hui-Chan提出了一个定量评定痉挛的量表: 综合痉挛量表( compop site spasticity scale ,CSS)。CSS内容包括跟腱反射、小腿三头肌的肌张力及踝阵挛3个方面。国内学者测试了CSS在国内使用的可行性及重复测试信度,结果表明,CSS 内容简单,评定标准清楚,重复测试信度良好,适 用于国内脑损伤患者下肢痉挛的评定。张艳宏等建议借鉴国外对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的研究,建立适用于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评价系统,形成有中医特色的PRO量表。使中医疗效客观化。 2. 2 治疗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降低肌张力的药物主要有巴氯酚、替扎尼定、己派立松等。巴氯酚作用于突触前和突触后的GABAβ受体而发挥抗痉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